私营公司如何获得银行支持

私营公司如何获得银行支持

一、私企如何获取银行支持(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会[1](2021)在《宝清县农户涉农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农户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近些年来,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在鼓励农户创业,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立足农业和农村资源优势进行涉农创业已经成为政策关注的重要课题。宝清县作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在引导农户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等问题。本文旨在探究宝清县农户涉农创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能够促进宝清县农户涉农创业行为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宝清县相关部门制定旨在促进农户涉农创业的政策提供参考。以农户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依据,从个人及家庭情况、涉农创业基本情况、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五方面梳理农户涉农创业影响因素。依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23个可能影响农户涉农创业行为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年龄、农户政策性支持获取顺利程度、农户的涉农创业类型、农户的涉农创业资金来源、农户是否参加过涉农创业培训、农户的社会关系这6项因素对其涉农创业行为具有显着影响。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宝清县农户有效涉农创业行为的对策:(1)促进涉农创业经验共享。(2)强化涉农创业政策支持。(3)优化涉农创业行业选择。(4)缓解涉农创业资金压力。(5)加强农户涉农创业培训。(6)鼓励农户拓宽社会网络。

李瑾瑾[2](2021)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媒体报道与权益资本成本》文中研究表明股权融资是当代企业重要的筹资方式,权益资本成本的高低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投资者的股权投资决策离不开企业发布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实践证明,社会责任信息作为非财务信息在缓解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投资者更能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本文梳理归纳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献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声誉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深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媒体报道与权益资本成本这三者关系的作用机理,以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和讯网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得分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变量,用OJN、PEG模型来衡量权益资本成本,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媒体报道对其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而为企业披露高质量社会责任信息、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及媒体报道相关研究提供经验证据。通过采用STATA、EXCEL等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发现:(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质量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相较于国有企业,私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的相关关系更显着。(2)正面媒体报道与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能产生协同作用,正面媒体报道对高质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起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负面媒体报道与高质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将产生信息分歧,负面媒体报道对高质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起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3)正面媒体报道、负面媒体报道在私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更加显着。经过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本文建议如下:(1)企业要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同时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要注重其质量,应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活动的相关信息。(2)政府须大力引导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行为,建立健全与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监管部门在构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范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市场化进程和企业产权性质的问题。(3)媒体应中立客观地传递企业信息,实时跟踪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进展,优化信息环境,并采取多种信息传播方式来指导投资者辨别企业风险与投资陷阱,从而促进社会资源高效率配置。

姜祺峰[3](2020)在《普惠金融是否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 ——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已逐步变成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推动因素,作为创新中坚力量的中小企业却因往往存在借款难问题而难以释放创新活力。作为解决金融排斥良方的普惠金融自2006年引入我国至今,已体现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必要意义。因此,发展普惠金融体系,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从而破解其融资难题,对于增强中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而言也许具有一定意义。但对于“普惠金融的推进究竟能否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问题,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政策评估的常用方法——双重差分法,以我国于2016年初推行的《推行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年-2018年我国省级层面的普惠金融指数以及中小板、创业板的671家中小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及其内在途径并分析其作用的异质性。实证结果现实: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难题,总体而言增强了其创新水平,但存在由中低质量创新导致的创新质量不高问题;普惠金融的创新促进效应也因企业性质、企业所在行业与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政府在保证普惠金融政策推广的同时,一方面需要因企制宜,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与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例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此外,还必须进一步完善专利评价体系,鼓励中小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从而使普惠金融提供的资金支持用在“刀刃”上。

周源[4](2020)在《流量模式下ZY证券公司情感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流量模式也应运而生,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成为证券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ZY证券公司也急需转变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本文以ZY证券公司为例,主要探讨流量模式下的情感营销策略转型。通过对引流量、数据量、访问量、变现量这四个变量进行分析,发现ZY证券公司在品牌价值、客户持续关注粘性、客户吸引力、用户转换客户这四个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进而从消费价值取向的情感动机、重要事件认知的情感刺激、不确定性的不同感受、流量客户群体心理的相互感染这四个方面分析ZY证券公司在流量模式下情感营销影响因素。针对调查结果分析,本文为ZY证券公司提出了几点营销策略,主要包括:探索流量+合作新模式、加强访问量的深度解码、数据量的获取的核心化、实施定向定格主项引流、促进人流向客流情感转化。通过这些措施,希望ZY证券公司能够以此为突破口,寻求新一轮的全面提升发展。

郝芳静[5](2020)在《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的风险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自2009年银保监会(原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转入门槛以及投资限额放松后,险资在股票市场上不断活跃,尤其是近几年险资的频繁举牌上市公司使得险资在市场上的热度不降且升,成为不可小觑的市场力量。然而作为现代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中心,资本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中国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股价异象问题更加明显,股价异常波动的表面影响是引起资本市场的动荡,实质上则体现的是市场整体的不成熟、参与主体的投机心理以及信息配置效率的低下。在各个层面市场主体的利益博弈下,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会给市场风险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试图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对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影响展开分析。本文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本文将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的治理效应拓展到资本市场上股价的极端现象,研究了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对股价崩盘风险、股价同步性以及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丰富了保险公司治理效应以及险资参股与市场风险方面的相关文献;第二,本文从控股股东、投资者行为以及公司内部信息透明度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影响,丰富了资本市场风险方面的研究;第三,本文将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以及其与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剖析,着重分析了在不同情境下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对不同利益主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并就作用机理及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剖析,为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以及市场风险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具体的实证研究工作如下:第四章,首先对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特征进行案例分析,对其持股偏好、持股数量与比例、险资交易策略以及将险资持股与全体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发现险资持股的特性;然后基于险资举牌热潮前后的样本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对险资举牌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建立准自然实验展开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平行趋势检验、PSM检验等发现险资举牌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险资举牌”能够降低个股收益率的波动幅度。此外,换手率作为体现股票流通强弱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换手率越高的上市公司在险资介入后个股收益的波动率更小,但是通过异质性分析没有发现显着差异。第五章,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首先从控股股东层面角度出发的股权质押行为展开分析,并就其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检验,接下来将险资参股、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置于统一情境中展开论述,从而发现险资参股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以及股价崩盘风险的中介效应。研究得出:(1)股权质押下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低,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为了能够获得股权质押资格以及高的杠杆率,会加强内部治理和盈余管理,公司市值管理提升、业绩上升,投资者认可度提高会大量购买股票,同时由于股权质押的股票在市场上暂时处于冻结状态,所以市场上可流通股本相应减少,股价上升;(2)进一步研究发现保险公司投资可以进一步降低股权质押带来的股价崩盘风险,这是因为:保险公司投资首先能够加强公司治理监督,防止股价下行;同时能够增强市场信心,在公司股权质押流动性不足时提供资金保障,一旦触及平仓线出现爆仓风险时提供资金支持,起着一种中介效应,尤其是对于私企和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效应更明显;(3)当核心变量都取较大组或者都取较小组时,股权质押的组相对于无股权质押的组,股价崩盘风险降低0.009,有险资参股的组相对于无险资参股的组,股价崩盘风险降低0.059,有股权质押和险资参股的组相对于无股权质押和无险资参股的组,股价崩盘风险降低0.837。第六章,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首先从市场层面角度出发的投资者情绪展开分析,并就其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检验,接下来将保险公司投资、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同步性放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展开论述,从而发现险资参股对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以及股价同步性的中介效应。研究得出:(1)股吧论坛的投资者情绪短期内会加大股价同步性,二者呈正向关系;(2)险资参股有效降低了投资者情绪带给股价同步性的冲击,起了一定的中介效应,并且险资持股比例越高,效应越明显,因为当险资参股后会通过公司治理对资本市场起到利好消息的作用,在网络论坛的信息效应下有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减少羊群效应从而降低股价同涨同跌效应,这种降低股价同步性的效应在国企样本中更明显;(3)当核心变量都取较大组或者都取较小组时,投资者情绪高的组相对于投资者情绪低的组,股价同步性降低0.139,有险资参股的组相对于无险资参股的组,股价同步性降低0.212,投资者情绪高和险资参股的组相对于投资者情绪低和无险资参股的组,股价同步性降低4.031。第七章,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首先从公司层面角度出发的信息透明度着手分析,并就其与投资-股价敏感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接下来将险资参股、信息透明度与投资-股价敏感性放于一个统一情境中展开论述,从而发现险资参股对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影响以及在其实际经济决策中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中介效应。研究得出:(1)信息透明度越高,其对公司的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反馈效应越明显;(2)险资参股后,通过加强外部监督会使得信息透明度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反馈效应更加明显,起了一定的中介效应,并且险资持股比例越高,效应越明显,这种效应在两权分离程度大和高杠杆率的组中效果更明显;(3)当核心变量都取较大组或者都取较小组时,信息透明度高的组相对于信息透明度低的组,投资-股价敏感性提高0.024,有险资参股的组相对于无险资参股的组,投资-股价敏感性提高0.007,信息透明度高和险资参股的组相对于信息透明度低和无险资参股的组,投资-股价敏感性提高0.47。综上所述,实证研究的结果整体上验证了保险公司投资对市场上风险整体起到一个降低效应,并且能够通过对不同利益主体(控股股东、投资者以及公司内部信息)的心理和行为影响从而起到降低市场不同层面风险的作用。最后,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首先对全文的基本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其次针对具体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系统性的政策建议:保险公司要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尤其是在股权投资问题上,要深入挖掘被举牌公司的市场潜力和价值,并充分考虑资金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加强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完善公司的资金配置结构;上市公司要对保险公司的介入进行有效的门槛限制,提高识别能力,力争引入质量优良的保险公司,在其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有效改善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国家要从整体上制定合适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保险公司的行为,并对其进行健康引导与监管,从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股东方面,加强对公司控股股东的监管,预防其机会主义的投机行为;在投资者方面,要加强对其教育,并且国家要对市场信息进行整肃,建立正确的投资情绪导向;中国作为新兴资本市场,要加强上市公司信息监管以及培育优秀的分析师队伍,从而提高信息含量。总之,保险公司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市场力量,国家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应该为其提供发展支持及引导,以充分发挥险资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徐翠翠[6](2020)在《TD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和青睐关系营销体系的建设,与利益相关者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TD公司是一家1956年建立的国有大型科研企业,主要经营洗选煤设备制造、煤矿选址、洗煤厂设计等业务,对于以科技型产品为主导的洗选煤装备制造业来说,针对其产品和服务的特点,更适用于关系营销理论,因为不同于一般消费品的一次交易行为,洗选煤装备产品和服务更加注重与客户发展长久的合作关系,无论从早期的开发潜在客户到后期的保持优质老客户,与供应商如何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如何相处以及企业内部各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根据关系营销理论制定出合理化的经营管理策略对企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本文以TD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关系营销理论,运用关系营销的六市场模型分别从客户市场、内部市场、供应商市场、竞争者市场、影响者市场和相关者市场六个方面对企业的关系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企业在关系营销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改进措施。在客户关系营销方面,通过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和与客户建立稳固关系,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合作体验,增加客户对企业的粘性,通过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训和完善售后服务等措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增加客户满意率和忠诚度;在内部关系营销方面,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满足不同阶段员工需求,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维护,使企业、员工、客户建立起动态利益闭环,员工满意才能更好服务客户,客户满意才能使企业盈利,企业盈利才能继续满足员工需求,利益三方循环发展,最终实现共赢;在供应商关系营销方面,通过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和完善企业内部供应商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与供应商的战略同盟合作,屏蔽市场波动给双方带来的损失,增加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在竞争者关系营销方面,通过对竞争市场的调研与加强与竞争者的战略合作关系,及时了解竞争市场动态,与竞争者共同开拓行业市场,追求最大共同利益;在影响者关系营销方面,通过与政府和银行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形成巨大的资源网络,有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通过对TD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的审视与整改,希望以合理、完善的关系营销策略改善TD公司与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战略合作关系,从内而外的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

杜俊奇[7](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徐澜心[8](2020)在《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法制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发展一直是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获取非市场性竞争优势方面,极大地影响着市场竞争秩序。要想维护好市场竞争机制,不仅需要政府积极预防并制止实施垄断行为,更要政府严于律己,禁止滥用权力、排除竞争,这样的现实内在需求决定了我国需引入竞争中立政策。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转型阶段有着重要地位,对其改革刻不容缓,同时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制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所有制歧视现象。例如部分行业的准入条件对民营企业显得极不友好,很容易出现垄断经营现象;同时国企在资源享有上存在优势,总能够以低价甚至无偿方式轻易取得,对于需要投入巨额成本的项目,也可以在政府手中获得大量政府专项拨款;为了实现对特定国有企业的税收减免,给予正当性理由,国家会为之订制专属性的优惠政策等。这样偏离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有悖于公平竞争的保护,正是造成国有企业目前与市场经济机制不协调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继央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领导相继表态要采取竞争中立政策,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也提出应深入研究、积极落实符合我国需要的竞争中立制度,用市场和法治稳定信心。本文梳理了竞争中立政策缘起、发展及法律基础,分析我国国企改革法制历程及存在的优势,结合竞争中立政策在我国的适用现状及影响,依据上海自贸区试点为例,总结现实需求和竞争中立必要性。以制度创新设计为切入点,以完善政府职能、促进混改、加快政府职能分离为导向。竞争中立政策要求倡导建立适用平等竞争的法律制度,完善反垄断法的行政管制,落实公平审查制度,强化对政府行为的控制。总之,在未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国家应当优化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竞争法律制度,践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初衷。努力实现反垄断法对国有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的平等适用,为以后我国的国有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和法制保障。

李洋[9](2019)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旨在破除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国有体制发展前景的质疑。“公有制必然不如私有制”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把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中国经济的枷锁是很危险的,也是不公正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与全世界范围内其他经济体国有企业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寻找出我国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国有企业不仅存在于具有社会主义传统的欧洲国家,连私有化至上的美国也并非没有国有企业。学界常有观点认为西方国有经济的比例比中国低很多,但是以新加坡为例的不少完全市场经济体也拥有着很高的国有经济比例。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可以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为何也能够实现经济成功呢?这些都是简单支持私有化的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说,草率的把所有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国有体制是不负责任的。回顾历史,那些不立足本国国情就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试图通过激进的私有化实现经济发展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拉美国家、菲律宾等经济体陷入长久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例证。而这些国家也基本失去了实现工业化的机会。反观同时期有着更高国有企业比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却完成了脱贫和赶超。国有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与所有制无直接关系的。很多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私有企业,尤其是在股权分散的大型私有企业里一个都不会少。如此可见,简单的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帮助。从西方成功的国有企业经验中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按照市场规则有效治理国有企业,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控和规避,完全不会比私有企业做的差。从对法国国有经济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承认国有企业贡献和地位的同时,法国政府不推行激进私有化,而是通过积极改革保持企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家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德国的国有企业也在战后恢复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在经历了几轮私有化后,近年来德国在电力等行业开始出现重新国有化的呼声。而北欧国家的国有企业则是支撑其高福利经济的重要部分,且在创新能力上走在世界前列。亚洲的新加坡和韩国则更加是利用国有企业实现经济腾飞,完成工业化的典型案例。甚至在完全信奉私有化的美国也有着数量可观的国有企业,除了在公共事业部门外,也不乏涉足军工、金融、地产等行业。这些都说明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虽不是新问题,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只停留在企业微观治理的层面,并没有从全球化内外联动的视角,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直面指出坚定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信心来源。只有跳出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框架,从例证分析的角度才能更好找到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在绪论中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论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点;第一章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客观总结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回顾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诞生及推广的原因和过程,阐明了这一趋势对我国经济在逐渐融入全球体系后的影响。为了解释这一影响,本文在第一章第二节阐述了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第二章首先总结和分析了质疑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些理论,包括“委托-代理”“搭便车”“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与企业的产权归属公有或私有并无关联。随后,本文对推行私有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陷阱”进行了梳理。最后,本章指出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私有化改革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第三章,本文通过对法国、德国、北欧国家、美国等经济体的国有企业发展历史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借鉴的地方。第四章则主要分析了与中国更为接近的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的国有经济成分和私有化改革的尝试,试图找到可供我国采用的改革路径。本文的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就当前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举措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八章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展望。

林小玲[10](2019)在《财政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融资结构的中介效应》文中研究表明创新投入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企业创新投资具有巨大风险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面临融资约束。财政政策能够解决公共产品性和正外部效应,弥补市场失灵,增加企业内部资金或者外部融资,激励企业创新投入。论文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实证检验研究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重点揭示财政政策通过融资结构中介传导机制影响企业创新投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先分别探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再比较财政补助、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差异。首先,在查阅国外国内大量文献基础上,对财政政策、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投资进行理论分析。接着,实地调研财政部门、深圳创新型企业,了解企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的经验与不足。其次,搜集财政部门内部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整理企业相关财务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普通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影响机制检验等。最后,根据结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做出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研究展望。实证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投资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助激励企业研发投入,挤出短期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通过信号传递效应吸引更多长期债务融资;财政补助对私有企业、小微企业的研发激励效应显着,而对公有企业、涉外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激励效应不显着。第二,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研究结果表明,减免税负与企业研发强度显着正相关,而且存在门槛效应,减免税的研发激励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企业所得税减免通过增加企业内源融资和挤出债务融资中介传导机制影响企业研发强度,但是企业所得税减免尚未发挥明显的信号效应吸引长期债券融资;企业所得税减免与私有企业、外资企业、大中型企业研发强度显着正相关。第三,比较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的研发激励效应,发现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激励效果比财政补助更好,而企业所处地区、行业特征和企业特性等因素影响财政政策激励企业创新投资的效应;财政补助对中西部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企业衰退期的研发激励效应比税收减免更显着,而税收减免对东部企业、大中型企业、企业成熟期的研发激励效应比财政补助更显着;财政补助增加企业现金流入,通过良好的信号效应吸引更多债务融资和挤出股权融资;税收减免减少企业现金流出,税盾效应挤出债务融资,增加股权融资;财政政策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因企业所处地区、行业特征和企业特性等因素而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论与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结合企业所在地区外部环境、行业以及企业特征,完善技术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财政政策要与金融市场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引导市场有效发挥支持技术创新的作用。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解决投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财政政策信用水平,重点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融资难问题。财政政策应当法律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和监管体系,合理使用财政补助、税收减免政策,切实提高财政优惠政策的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应当逐步让金融市场发挥配置创新资源的主导作用。论文创新主要具有三点:首先,梳理了财政激励政策与创新投资、融资结构相关理论、概念,对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政府干预、外部性效应、信息不对称等进行理论梳理和重构;第二,采用财税部门的全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财政激励政策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并且检验企业属性、规模、生命周期特点对财政激励研发效应的影响,相关数据来自国家税务局内部数据,揭示中国现实情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三是基于融资结构的视角研究财政政策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揭示财政政策通过融资结构中介效应影响企业研发投资,对相关理论做了有益的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当然,由于主客观因素,存在研究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私企如何获取银行支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私企如何获取银行支持(论文提纲范文)

(1)宝清县农户涉农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创业
        2.1.2 创业行为
        2.1.3 农户涉农创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计划行为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宝清县农户涉农创业情况调研方案及调研数据分析
    3.1 变量选取及问卷基本框架
        3.1.1 变量选取
        3.1.2 问卷基本框架
    3.2 调研地点选择及问卷发放
    3.3 涉农创业农户调研数据分析
        3.3.1 涉农创业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分析
        3.3.2 涉农创业农户行为态度分析
        3.3.3 涉农创业农户主观规范分析
        3.3.4 涉农创业农户感知行为控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农户涉农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农户涉农创业行为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1.1 个人及家庭特征同涉农创业情况相关性分析
        4.1.2 行为态度同涉农创业情况相关性分析
        4.1.3 主观规范同涉农创业情况相关性分析
        4.1.4 感知行为控制同涉农创业情况相关性分析
    4.2 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
    4.3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促进宝清县农户涉农创业行为的对策建议
    5.1 促进涉农创业经验共享
    5.2 强化涉农创业政策支持
    5.3 优化涉农创业行业选择
    5.4 缓解涉农创业资金压力
    5.5 加强农户涉农创业培训
    5.6 鼓励农户拓宽社会网络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附录 关于宝清县域内农户涉农创业行为状况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媒体报道与权益资本成本(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企业社会责任
        2.1.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2.1.3 媒体报道
        2.1.4 权益资本成本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2.2.4 声誉理论
        2.2.5 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3.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
    3.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正面媒体报道与权益资本成本
    3.4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负面媒体报道与权益资本成本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及度量
        4.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及度量
        4.2.2 解释变量的选取及度量
        4.2.4 调节变量的选取及度量
        4.2.5 控制变量的选取及度量
    4.3 模型构建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3.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回归结果分析
        5.3.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正面媒体报道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回归结果分析
        5.3.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负面媒体报道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回归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更换权益资本成本的衡量方式
        5.4.2 解释变量滞后一期
    5.5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企业应主动提高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
        6.2.2 监管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精准地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6.2.3 媒体应充分发挥非正式舆论监管作用
    6.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普惠金融是否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 ——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1.2.1 文章结构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1.3.1 文章创新点
        1.3.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
    2.2 金融系统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2.3 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中小企业创新的融资约束理论
    3.2 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相关理论
    3.3 普惠金融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的企业、行业与地区异质性分析
        3.3.1 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的企业所有权异质性分析
        3.3.2 创新促进效应的行业异质性分析(基于专利密集程度)
        3.3.3 创新促进效应的地区异质性分析(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3.3.4 创新促进效应的地区异质性分析(基于经济发展水平)
第4章 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检验
    4.1 普惠金融测度指标
        4.1.1 传统普惠金融测度指标的构建
        4.1.2 数字普惠金融测度指标的构建
    4.2 双重差分模型理论
        4.2.1 双重差分的前提条件:自然实验和准自然实验
        4.2.2 双重差分模型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划分
        4.2.3 双重差分模型的共同趋势假设
    4.3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4.3.1 数据来源
        4.3.2 模型设计
        4.3.3 变量与指标选取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4.3.4 描述性统计与特征事实
        1. 描述性统计
        2. 特征事实与共同趋势假设的初步推断
    4.4 双重差分模型基准回归
        4.4.1 全样本基准回归
        4.4.2 共同趋势检验与动态效果检验
        4.4.3 稳健性检验
        1. 替换度量指标
        2. 两期双重差分法估计
        3. 安慰剂检验(Placebo Test)
        4. 倾向得分匹配法
    4.5 影响机制检验
        4.5.1 融资约束代理变量的测度
        4.5.2 缓解融资约束机制的三重差分检验
    4.6 异质性检验
        4.6.1 行业专利密集度指标(Intense)
        4.6.2 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指标(IPP)
        4.6.3 异质性检验结果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1.1 普惠金融对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5.1.2 普惠金融对专利申请授权量作用时间有先后
        5.1.3 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
        5.1.4 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
    5.2 政策建议
        5.2.1 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体系并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5.2.2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因企施策
        5.2.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并缩小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
        5.2.4 制定政策保证创新产出质量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流量模式下ZY证券公司情感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流量模式的界定
        2.1.2 情感营销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消费者偏好理论
        2.2.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2.3 情绪劳动理论
3 流量模式下ZY证券公司情感营销问卷调查
    3.1 ZY证券公司简介
        3.1.1 ZY证券公司基本情况
        3.1.2 ZY证券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3.1.3 ZY证券公司网络平台用户及流量现状
    3.2 问卷设计及实施
        3.2.1 问卷的设计
        3.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3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3.3.1 客户基本信息分析
        3.3.2 基于品牌价值多渠道引流量结构性分析
        3.3.3 基于客户持续关注粘性的数据量结构性分析
        3.3.4 基于客户吸引力的访问量结构性分析
        3.3.5 基于用户转换客户的变现量结构性分析
4 流量模式下ZY证券公司情感营销影响因素分析
    4.1 消费价值取向的情感动机
    4.2 重要事件认知的情感刺激
    4.3 不确定性的不同感受
    4.4 流量客户群体心理的相互感染
5 流量模式下 ZY 证券公司情感营销策略
    5.1 探索流量+合作新模式
    5.2 加强访问量的深度解码
    5.3 数据量的获取的核心化
    5.4 实施定向定格主项引流
    5.5 促进人流向客流情感转化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ZY证券公司网络平台使用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5)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的风险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理论意义
        1.1.3 选题实践意义
    1.2 研究对象界定
        1.2.1 保险公司投资
        1.2.2 市场风险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样本实证研究方法
        1.4.3 案例研究方法
    1.5 结构安排与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创新与贡献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对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
    2.2 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
        2.2.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
        2.2.2 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同步性
        2.2.3 公司信息透明度与投资-股价敏感性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和机制分析
    3.1 理论基础
        3.1.1 金融经济学理论
        3.1.2 行为经济学理论
        3.1.3 制度经济学理论
        3.1.4 信息经济学理论
        3.1.5 博弈论
        3.1.6 政治经济学理论
        3.1.7 投资学理论
    3.2 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对市场风险的影响机制
        3.2.1 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对市场风险的正向影响机制
        3.2.2 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对市场风险的负向影响机制
    3.3 各利益相关者对市场风险的影响机制
        3.3.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
        3.3.2 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同步性
        3.3.3 公司信息透明度与投资-股价敏感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险资举牌”的市场风险影响
    4.1 引言
    4.2 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4.2.1 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概念界定
        4.2.2 险资持股偏好
        4.2.3 险资持股数量与持股比例
        4.2.4 险资交易策略
        4.2.5 险资持股公司与全部上市公司的比较
    4.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4 研究设计
        4.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4.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4.5 险资举牌与市场风险的实证结果
        4.5.1 描述性统计
        4.5.2 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前是否具有平行趋势
        4.5.3 实证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3.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主要假设验证
        5.4.3 进一步检验
        5.4.4 内生性检验
        5.4.5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3.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主要假设验证
        6.4.3 内生性问题
        6.4.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 研究设计
        7.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7.3.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7.4 实证结果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
        7.4.2 主要假设验证
        7.4.3 内生性问题
        7.4.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TD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关系营销理论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关系营销理论概述
    2.1 关系营销的产生
    2.2 关系营销概念及内涵
    2.3 关系营销市场模型
第3章 TD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TD公司概况
    3.2 TD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2.1 组织机构
        3.2.2 产品概况
        3.2.3 员工情况
        3.2.4 经营状况
    3.3 TD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3.1 PEST分析
        3.3.2 波特五力分析
第4章 TD公司关系营销分析(六市场模型)
    4.1 TD公司客户关系营销分析
        4.1.1 客户关系营销现状
        4.1.2 客户关系营销的不足
    4.2 TD公司内部关系营销分析
        4.2.1 内部关系营销
        4.2.2 内部关系营销的不足
    4.3 TD公司供应商关系营销分析
        4.3.1 供应商关系营销现状
        4.3.2 供应商关系营销的不足
    4.4 TD公司竞争者关系营销分析
        4.4.1 竞争者关系营销现状
        4.4.2 竞争者关系营销的不足
    4.5 TD公司影响者关系营销分析
        4.5.1 影响者关系营销现状
        4.5.2 影响者关系营销的不足
    4.6 TD公司相关者关系营销分析
第5章 TD公司关系营销具体建议和改进措施
    5.1 TD公司客户关系营销策略
        5.1.1 挖掘客户真正需求
        5.1.2 增加产品技术附加值
        5.1.3 建立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5.1.4 与客户保持稳定的关系
        5.1.5 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训与技术交流
        5.1.6 完善售后服务
    5.2 TD公司内部关系营销策略
        5.2.1 完善薪酬制度
        5.2.2 重视员工需求
    5.3 TD公司供应商关系营销策略
        5.3.1 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
        5.3.2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5.4 TD公司竞争者关系营销策略
        5.4.1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分析
        5.4.2 加强与竞争者的战略合作
    5.5 TD公司影响者关系营销策略
        5.5.1 深入与政府的合作关系
        5.5.2 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8)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法制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难点
        1.3.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有企业适用竞争中立政策理论分析
    2.1 竞争中立政策概述
        2.1.1 竞争中立政策的源起
        2.1.2 竞争中立政策的涵义
        2.1.3 竞争中立政策的法律基础
    2.2 域外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的制度演进
        2.2.1 经合组织倡导的中立理论
        2.2.2 美国力推竞争中立政策的模式
        2.2.3 欧盟竞争中立政策主张
    2.3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市场竞争优势
        2.3.1 市场准入政策优势
        2.3.2 政府补贴政策优势
        2.3.3 税收优惠政策优势
        2.3.4 企业融资政策优势
    2.4 我国国有企业竞争性分类模式
        2.4.1 提供公共产品类
        2.4.2 处于自然垄断类
        2.4.3 处于竞争性领域类
第三章 国有企业改革法制化进程及法理分析
    3.1 国有企业实施改革的考察
        3.1.1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
        3.1.2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依据
        3.1.3 国有企业政策的法理基础
    3.2 .国有企业改革法制进程及评价
        3.2.1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前的制度概述
        3.2.2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确立
        3.2.3 公司化改革对国企的影响
    3.3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法学理论分析
        3.3.1 国有企业公司制不等于“私有化”
        3.3.2 产权理论的重新解读
        3.3.3 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第四章 引入竞争中立政策对国有企业挑战和现实影响
    4.1 竞争中立政策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影响
        4.1.1 对国际战略布局的影响
        4.1.2 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限制
        4.1.3 削弱了国有企业“政治成分”
        4.1.4 动摇了地方国企享受地方扶持的正当性
    4.2 竞争中立适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4.2.1 公共补偿数额计算难度加大
        4.2.2 国企商业投资的税收困境
        4.2.3 政府监管对国企公信力下降
        4.2.4 债务补贴面临软约束
    4.3 竞争中立引入国有企业的必然性
        4.3.1 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3.2 弥补传统竞争法体制缺陷
        4.3.3 限制国有企业垄断行为
    4.4 竞争中立引入可行性视检——以上海自贸区试点为例
        4.4.1 政策性依据的出台
        4.4.2 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竞争机制
第五章 竞争中立政策与国有企业改革法律制度构建
    5.1 竞争中立政策规制的主体范畴
        5.1.1 严格界定主体适用范围
        5.1.2 主体适用维度要合理
        5.1.3 主动收缩国有企业规模
    5.2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5.2.1 加快政府职能分离
        5.2.2 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
        5.2.3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5.3 建全适用企业平等竞争的法律制度
        5.3.1 从宪法起步健全国内竞争法体系
        5.3.2 完善反垄断法的行政管制
        5.3.3 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5.4 强化政府行政控制制度
        5.4.1 科学完善政府资金扶持政策
        5.4.2 强化竞争信息披露制度
        5.4.3 政府合理竞争豁免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
        一、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综述
        二、“华盛顿共识”的含义及影响
        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四、发达国家(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理论及案例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及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一、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分析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推广下的经济全球化
        二、全球化对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三、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及其影响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误区
    第一节 “国企病”不专属于国有企业
        一、委托-代理问题
        二、搭便车问题
        三、软预算约束问题
    第二节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陷阱”
        一、陷阱一:行业的选择
        二、陷阱二:企业的定价
        三、陷阱三:合适的收购者
        四、陷阱四:腐败的问题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同于私有化
        一、“混合所有制”概念的提出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
    第四节 发展国有企业不代表“民营经济离场”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现实依据
        二、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依据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历史依据
第三章 欧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第一节 法国:社会主义文化土壤下走出的全球性国有企业
        一、法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法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三、法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德国国有企业:经济国家主义的有效实践
        一、工业化中功不可没的德国国有企业
        二、德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三、德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三节 芬兰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楷模
        一、“红色政权”下的芬兰国有企业
        二、芬兰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改革
        三、芬兰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美国国有企业:美国“无国企”的真相
        一、美国国有企业的分类及特点
        二、美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三、美国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和思考
第四章 亚洲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第一节 韩国:经济起飞依靠集权政府下的国有企业
        一、韩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韩国的国有企业治理与改革
        三、集权政府下的经济起飞
        四、韩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反思
    第二节 新加坡:国有企业治理的成功案例
        一、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
        三、淡马锡模式的成功和借鉴意义
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及评估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一、《指导意见》的改革思路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足
        一、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型问题
        二、实行有效监督的问题
        三、选人用人的问题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五、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有机统一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前全球化”时代的国有企业改革
        一、“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实践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化带来新挑战的原因
        二、全球化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的新挑战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
        一、政策机遇
        二、改革叠加期机遇
        三、“逆全球化”倒逼机遇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国有企业适应全球化趋势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党的领导
        二、法人治理结构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国有企业走出去
        五、国有企业道路自信
    第二节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主要改革对策
        一、应对政府经济管理功能相对弱化的改革对策
        二、应对生产要素不对等流动的改革对策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财政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融资结构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创新投资
        二、财政激励政策
        三、融资结构
    第三节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
        一、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二、财政补贴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
        一、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二、税收减免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对创新投资影响的比较
        一、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对创新投资影响的差异
        二、融资结构对财政政策与创新投资的中介效应
        三、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因素
        四、简要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分析
    第一节 创新资源配置最优的影响因素
        一、金融市场的不完全
        二、政府干预
        三、正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四、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作用机理
        一、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
        二、创新投资的价值理论
第四章 我国鼓励创新的财政政策现状及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我国创新投入及金融支持现状
        一、中国创新投入现状
        二、中国创新投资的金融支持及不足
    第二节 我国激励创新的财政政策及国际经验借鉴
        一、财政科技支出
        二、减免税政策
        三、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的比较
        四、深圳市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投资的案例分析
        五、国际经验借鉴
第五章 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财政补贴对制造业创新投资影响的研究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二、实证研究设计
        三、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 财政补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资影响的研究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二、数据和计量模型
        三、实证结果分析
        四、影响机制检验结果
        五、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减免对制造业创新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企业所得税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
        二、企业所得税减免对融资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实证研究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实证检验结果
    第三节 影响机制检验
        一、中介效应模型的设定
        二、融资结构影响机制检验
        三、分地区影响机制检验
        四、分企业属性影响机制检验
        五、分企业规模影响机制检验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财政补助与税收减免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的比较
    第一节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融资结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二、财政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三、财政激励政策对融资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设置及定义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全样本及分地区企业实证结果分析
        二、异质性企业实证结果分析
        三、企业生命周期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影响机制检验
        一、影响机制检验模型
        二、全样本企业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三、分地区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四、分企业属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五、分企业规模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六、企业生命周期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私企如何获取银行支持(论文参考文献)

  • [1]宝清县农户涉农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李文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媒体报道与权益资本成本[D]. 李瑾瑾.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普惠金融是否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 ——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D]. 姜祺峰. 山东大学, 2020(05)
  • [4]流量模式下ZY证券公司情感营销策略研究[D]. 周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保险公司投资中国股市的风险影响研究[D]. 郝芳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6]TD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 徐翠翠.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8]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法制化研究[D]. 徐澜心.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8)
  • [9]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 李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10]财政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融资结构的中介效应[D]. 林小玲. 深圳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私营公司如何获得银行支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