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宋紫薇[1](2021)在《冬枣真空超冰温保鲜贮藏实验及其传热传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枣是一种我国北方常见的水果,由于质地细嫩,含水量丰富,在贮藏期间极易失水、软化、腐烂,失去商品价值。本文以新鲜冬枣为实验对象,通过真空超冰温保鲜贮藏实验来确定较适合冬枣保鲜的贮藏工艺。在大气压力、80kPa、60kPa、50kPa、40kPa、20kPa六种压力下测定冬枣的冰温值和超冰温值。本文采用直接测量法,于真空低温罐体内,对未经冰点调剂处理的冬枣进行冰温值测量实验;对分别经浓度为0.5%、1%、2%乳糖溶液和浓度为0.5%、1%、2%山梨糖醇溶液处理过的冬枣进行超冰温值测量实验。随着压力、冰点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的改变,冬枣的冰温值与超冰温值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超冰温值下降最多的是在80kPa下,经2%乳糖溶液处理过的冬枣,超冰温值为-5.9℃。在大气压力、80kPa、60kPa、50kPa、40kPa、20kPa六种压力下进行冬枣的真空冰温与超冰温贮藏实验。根据测得的六种不同压力下冬枣的冰温值与超冰温值设置贮藏温度,将未经冰点调节剂处理、经浓度为0.5%、1%、2%乳糖溶液和经0.5%、1%、2%山梨糖醇溶液处理过的冬枣放入保鲜袋内,分别放置于在真空低温罐体内贮藏,研究在不同压力、不同冰点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下冬枣贮藏品质的变化。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冬枣的指标,可以得出在40kPa下、经1%山梨糖醇溶液处理过品质较好,较适合冬枣的保鲜贮藏。对冬枣降温过程进行了传热传质分析及数值模拟。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冬枣在降温过程中温度变化和质量传递的原因,并简化和假设了冬枣的降温冷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枣二维有限元传热传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模拟出冬枣贮藏降温过程中各个时间点的温度云图。冬枣温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际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温度误差未超过3℃。分析产生误差原因,可能是由于建立模型时做了一些假设造成的。
郐凌云[2](2021)在《pH响应释放型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的制备及其果蔬保鲜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果蔬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但采摘后品质极易受损。如何有效预防采后腐败、减少损失已成为目前果蔬产业的热点问题。精油是良好的防腐保鲜剂,但稳定差、易挥发等缺点成为制约其高效应用的主要瓶颈。鉴于此,本研究着眼于果蔬采后因代谢反应产生酸性气体导致顶空酸性微环境的形成,基于酸敏亚胺键,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合成一种pH响应型抗菌保鲜剂——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CS-Cin),其能够通过感知pH信号的变化实现抗菌精油肉桂醛释放的动态调控。本文对席夫碱保鲜剂的稳定性、pH响应控释性能及抑菌性能进行研究,并在验证其对采后果蔬的防腐保鲜效果后,进一步根据果蔬储存的实际应用需求对席夫碱衍生物的pH响应释放性能进行优化调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基于壳聚糖的活性氨基与肉桂醛的醛基之间的席夫碱反应,合成CS-Cin。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手段验证了产物的成功合成;考察了壳聚糖相对分子量、脱乙酰度和反应摩尔比对取代度及pH响应性的影响;并从肉桂醛利用率及经济性角度确定最佳反应参数为:壳聚糖相对分子量为150 k Da、脱乙酰度为90%,及肉桂醛/壳聚糖反应摩尔比为4:1,该参数下的取代度为0.26。此外,肉桂醛在不同pH条件下呈现pH响应性的差异,表明CS-Cin具有作为pH响应控释材料的潜质。进一步探究CS-Cin的pH响应控释行为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pH缓冲溶液体系中,CS-Cin经pH 3.0和5.0的酸性介质处理96 h后可释放80%的肉桂醛。在酸性气氛体系中,肉桂醛的释放率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CO2体积分数从5%升至20%时肉桂醛的累积释放量可增加15%。表明CS-Cin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CO2浓度的改变可触发C=N键断裂并释放肉桂醛。并通过抑菌实验证实了CS-Ci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微酸性条件下抑制率分别达到86.17%和93.65%,而中性条件下的抑菌率仅为9.21%和13.04%。因此,CS-Cin具有良好的pH响应抑菌能力。其次,考察了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对果蔬的防腐保鲜应用。选取西兰花和草莓为果蔬代表,其呼吸强度分别属于“特别高”及“较高”类型并均对防腐保鲜有较高需求。考察了CS-Cin对两种果蔬的采后保鲜效果,定期取样测定果蔬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变化,结果表明CS-Cin具有良好的防腐保鲜能力,可有效抑制腐败菌生长,延缓果蔬品质劣变。其中,由于西兰花呼吸强度极高,包装顶空微环境酸化更为明显,等量的CS-Cin在西兰花包装体系中的肉桂醛释放量相比于草莓增大了20%,初步证实了CS-Cin的响应释放特性和果蔬实际产CO2、产酸的特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最后,对pH响应控释性能进行优化调控。果蔬包装环境中CO2累积情况与其自身呼吸代谢特性密切相关,而CO2的大量积累易增加腐败风险,因此需要灵敏度更高的保鲜剂。选用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复合提高湿度敏感性,通过气体致孔法制备多孔壳聚糖,并进行席夫碱改性得到肉桂醛-多孔壳聚糖席夫碱(Porous CS-Cin)。衍生物的取代度可随致孔剂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加,并证实多孔孔道结构中孔径和孔隙率的变化能够影响活性反应位点与肉桂醛的接触机会,提高肉桂醛利用率。进一步探究了多孔结构对pH响应控释行为的影响得到,Porous CS-Cin对于pH信号的改变有更加灵敏的响应性。当环境pH从7.0下降至6.0时,Porous CS-Cin能够1 min内快速响应,迅速释放20%的肉桂醛。此外,再次选用呼吸强度较高的跃变型果实西兰花来验证Porous CS-Cin的保鲜效果得到,致孔剂添加量为10%时制得Porous CS-Cin具有较高取代度的同时兼具响应灵敏度和响应释放量的调控优势,对西兰花的防腐保鲜效果最佳。本研究制备的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能够有效避免肉桂醛的易挥发、不稳定的应用局限性,并具有良好的pH响应敏感性,实现了肉桂醛释放的可控性,获得了释放特性与果蔬保鲜需求的基本同步,为高效防腐保鲜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前景的策略。
伍丹[3](2021)在《预处理结合微孔气调包装对鲜切茄子和橙子保鲜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鲜切果蔬营养丰富,同时方便、快捷,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鲜切果蔬经过加工处理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机械损伤,极大的加剧了鲜切果蔬的品质劣变和货架期缩短。因此,具有针对性的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意义重大。为了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并确定鲜切果蔬微孔气调包装的包装参数,研究了微孔包装的气体交换模型和鲜切果蔬的呼吸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鲜切茄子和鲜切橙子微孔气调包装的气体交换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米氏方程中的非竞争性抑制模型和所建立的气体交换模型非常适宜表征鲜切茄子和鲜切橙子的呼吸速率及其在包装袋内的气体浓度变化。适宜150±2 g鲜切茄子和200±2 g鲜切橙子的微孔气调包装分别为4孔直径103μm和5孔直径207μm的PET包装袋。为了确定纳米氧化锌作为涂膜添加剂时的安全使用剂量,研究了不同粒度的纳米氧化锌的抑菌性和细胞毒性,以及不同浓度和粒度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涂膜对鲜切茄子和鲜切橙子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的粒度越小,抑菌作用和细胞毒性越强,且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优于酿酒酵母。纳米氧化锌涂膜时锌的迁移量与其浓度有关,而与粒度关系较小。在锌迁移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抑菌活性(100 nm氧化锌对酿酒酵母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80 mg L-1)、细胞毒性(100 nm的氧化锌浓度≤50 mg L-1)和剂量最低原则,采用400 mg L-1的100 nm氧化锌进行鲜切茄子和鲜切橙子后续的涂膜处理具有较大的安全性。考虑到鲜切茄子在冷藏期间品质劣变主要表现为褐变和微生物侵染,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复合涂膜(100 nm氧化锌400 mg L-1,壳聚糖1.5%,甘油0.45%)结合微孔气调包装(103μm,4孔)联合处理对鲜切茄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联合处理有效改善了包装袋内的气体环境,显着抑制了鲜切茄子冷藏期间的软化、质量损失(1.21%)、呼吸速率(5.10 m L CO2kg-1h-1)和微生物生长(5.53 log CFU g-1)。同时,有效延缓了总花青素和总酚含量的下降(保留率分别为70.77%和88.88%),有效抑制了鲜切茄子的褐变并保持较高的视觉指数(5.67),使鲜切茄子在15天内保持了较高的品质。考虑到鲜切橙子在冷藏期间品质劣变主要表现为失水、异味和真菌侵染,研究了加压氩气(2 MPa,30 min)与纳米氧化锌复合涂膜(同上)结合微孔气调包装(207μm,5孔)的联合处理对鲜切橙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联合处理有效地减少了鲜切橙子的质量(4.23%)和抗坏血酸损失,减少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增加,有效抑制呼吸速率(10.51 m L CO2kg-1h-1)及细菌和真菌(5.74 log CFU g-1和4.83 log CFU g-1)的生长,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感官评分和水分均匀性。此外,联合处理的鲜切橙子具有最小的挥发性特征气味,而鲜切橙子冷藏后期的异味与醛,醇,酯和萜烯等化合物含量增加有关。联合处理使得鲜切橙子在16天内保持了较高的品质。
张玉蕾[4](2021)在《基于甜樱桃特性的可食性涂膜制备及其保鲜性能试验》文中研究说明甜樱桃(Prunus avium L.)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但不耐贮藏,缺乏成本较低、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保鲜措施。近年来,可食性涂膜由于具有可降解、安全无毒、成本较低、操作方便、保鲜效果较好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目前并未被广泛用于果蔬的采后保鲜中,其在甜樱桃的采后保鲜中也仅停留在研究阶段,因此,本研究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甜樱桃品种(红灯(RL)、雷尼(RN)、红玛瑙(RA)、友谊(FS))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表面形貌和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明胶(GL)作为成膜基质,添加氯化钙(CaCl2)和抗坏血酸(AA)分别作为交联剂和抗氧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出了具有较好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涂膜配方,并通过对甜樱桃的保鲜试验,研究了CMCS-GL基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于甜樱桃保鲜的可食性涂膜配方,并从甜樱桃采后生理和酶活性的角度分析了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保鲜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在采收时,四个品种甜樱桃果皮和果柄表面的气孔形态、气孔周围的蜡质分布和形态均存在差异;RA表皮蜡质在贮藏期间呈减少趋势;不同品种甜樱桃表皮对于同一种溶液的接触角存在显着差异;由于甜樱桃表皮的疏水性,在配制涂膜液时,向其中添加吐温-20作为表面活性剂可显着提高涂膜液在其表面的润湿性;RA贮藏期间表皮对去离子水的接触角呈下降趋势,并且其临界表面张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2)在CMCS-GL基可食性膜制备性能优化试验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到了影响可食性膜综合得分的因素排序(丙三醇添加量>CaCl2添加量>CMCS:GL(w:w))及膜性能最佳时的配方为:CMCS:GL=2:1,丙三醇添加量为1%,CaCl2添加量为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可食性膜的抗拉强度(TS)、断裂伸长率(EAB)、水蒸气透过系数(WVP)和氧气透过系数(OP)平均值分别为:16.28 MPa、71.46%、1.39×10-12 g·cm/(cm2·s·Pa)、5.10×10-11 cm3·cm/(m2·s·Pa),膜性能的综合得分为0.73,与模型预测值0.74比较接近,表明该响应面法得到的CMCS-GL可食性膜配方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3)与仅对果实涂膜相比,对甜樱桃果实和果柄均涂膜有效降低了其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失重率,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SSC)的升高,使其保持较好的果皮颜色和果柄新鲜度。仅对果实涂膜虽然也可对甜樱桃的果实品质和果柄新鲜度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远不及果柄与果实均涂膜的效果好,因此,在对甜樱桃进行涂膜保鲜时,为了达到更好的保鲜效果,有必要对其果柄和果实均进行涂膜处理。(4)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CMCS-GL、CaCl2+CMCS-GL、CaCl2-CMCS-GL、AA-CaCl2-CMCS-GL)处理均可对甜樱桃贮藏期间的果实品质起到一定程度保鲜效果。其中,AA-CaCl2-CMCS-GL涂膜处理对保持甜樱桃贮藏期间品质的效果最好,包括:显着降低了甜樱桃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和果柄褐变率,延缓了SSC、糖酸比的增加进程,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果柄水分含量、可滴定酸(TA)、AA、总酚含量(TPC)、总花青素浓度(TAC)和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RSC))。此外,经AA-CaCl2-CMCS-GL涂膜处理果实的表皮色泽较好,贮藏期间的L*、H0、C*值均较高。因此,AA-CaCl2-CMCS-GL涂膜处理是一种可对甜樱桃起到较好保鲜效果的新方式。(5)AA-CaCl2-CMCS-GL涂膜处理推迟了甜樱桃发生腐烂的时间,且四个涂膜处理组在贮藏结束时的果实腐烂率(3.0%-15.3%)均显着低于其对照组(17.7%-63.0%),在四个品种中,早熟品种-RL在贮藏期间出现腐烂的时间最早且腐烂率最高(对照组第33 d,63.0%±2.6%),最不适宜长期贮藏,中熟品种-RN和RA次之(58.7%±3.1%,59.7%±5.7%),而晚熟品种-FS的腐烂率最低(17.7%±1.5%),最适宜长期贮藏。AA-CaCl2-CMCS-GL涂膜处理还有助于保持四个品种甜樱桃贮藏期间的品质,包括:显着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的失重率,可使甜樱桃保持较好的果皮颜色、较低的果柄褐变率、较高的果柄含水量、果实硬度、TA、AA含量、TPC、TAC和DPPH RSC,但对于不同品种甜樱桃的保鲜效果不同,因此,当使用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进行保鲜时,应考虑到品种之间的差异和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涂膜材料以达到最佳的保鲜效果。此外,AA-CaCl2-CMCS-GL涂膜显着提高了RA贮藏期间的抗压强度、果皮破裂力、果皮脆度和果皮韧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贮运过程中由于果实之间的挤压或者果柄的穿刺而造成的机械损伤;并有效延缓了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弹性和凝聚性的下降,使果实保持较好的品质。(6)AA-CaCl2-CMCS-GL涂膜显着降低了甜樱桃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通过抑制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延缓了果胶物质的分解,有效降低了果实中丙二醛含量的积累,抑制了脂氧合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升高,诱导了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升高,并显着提高了抗氧化酶系统(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李雪[5](2021)在《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马铃薯淀粉为成膜基材,壳聚糖和纳米TiO2为增强相,通过溶液共混法将1%(w/w)壳聚糖乙酸溶液与5%(w/w)马铃薯淀粉糊化液,按照4:6(w/w)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加入0.1%(w/w)纳米TiO2流延成膜,制备马铃薯淀粉单膜(P)、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P+Ch)、马铃薯淀粉/纳米TiO2复合膜(P+TiO2)、马铃薯淀粉/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膜(P+Ch+TiO2)。通过SEM、FTIR和XRD表征复合膜的结构与形态,探究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马铃薯淀粉成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膜的阻氧性,水蒸气透过性、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壳聚糖、纳米TiO2的复合添加对马铃薯淀粉膜阻隔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复合涂膜应用到圣女果、青椒、萝卜、蚕豆、青豆、豌豆、和竹笋鲜切片7种果蔬的贮藏保鲜中,通过测定贮藏期果蔬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失重率、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评估复合涂膜对果蔬贮藏的保鲜效果;将涂膜组的果蔬保鲜效果与空白对照组和PE保鲜组进行比较,分析涂膜保鲜的优劣;最终对四组膜的透湿性、力学强度和保鲜效果进行比较,选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和纳米TiO2组分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壳聚糖和纳米TiO2的复合添加能有效改善淀粉膜水蒸气透过性和阻氧性,提高其力学强度;四组膜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膜表现出最佳理化性能,其阻氧性比马铃薯淀粉单膜(P)、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P+Ch)、马铃薯淀粉/纳米TiO2复合膜(P+TiO2)高43.38%、7.56%、19.14%;水蒸气透过率低32.41%、39.18%、30.89%;吸湿性低58.07%、22.66%、60.91%;力学强度高47.68%、43.75%、45.89%。室温15℃贮藏12天后,果蔬涂膜组的失重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维生素、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和POD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表现出一定的保鲜性能;涂膜处理组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涂膜(P+Ch+TiO2)表现出最佳保鲜效果。结论:壳聚糖、纳米TiO2与马铃薯淀粉共混制膜,能有效改善淀粉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增强淀粉膜的力学强度和阻隔性,提高其贮存保鲜效果;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添加效果优于单一组分的添加;四组膜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膜(P+Ch+TiO2),理化性能最优,保鲜效果最佳。
范凯[6](2020)在《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新鲜、营养的鲜切果蔬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新鲜果蔬经鲜切加工后易发生细胞组织褐变、营养成分流失、质地软化、水分损失和微生物侵染等问题,从而加快了鲜切果蔬的品质劣变,缩短了产品货架期。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方法对鲜切果蔬品质保持和货架期延长意义重大。本文以鲜切生菜和黄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及气调联合处理对鲜切蔬菜冷藏期间品质、生理、微生物及货架期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为鲜切蔬菜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在鲜切蔬菜保鲜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揭示超声波处理对鲜切蔬菜气调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声波联合普通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气调处理降低了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失重率,抑制了抗坏血酸的下降和色泽的变化,延缓了鲜切生菜叶绿素的降解、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及鲜切黄瓜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同时,降低了鲜切生菜和黄瓜的水分流动性和微生物生长,保持了鲜切黄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超声波处理5 min与15 min相比,超声波处理10min联合气调能更好地保持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品质,且将其货架期均延长至12天。此外,研究还发现超声波处理10 min联合气调能抑制鲜切生菜和黄瓜超氧阴离子(O2·—)生成量、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声波单独处理对鲜切生菜的抑菌效果和货架期延长是有限的,研究了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ε-聚赖氨酸浓度(0-0.5 g/L)的增加,抑制微生物效果增加,当ε-聚赖氨酸浓度从0.4 g/L增至0.5g/L时,ε-聚赖氨酸对鲜切生菜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菌数量无显着性差异。综合考虑使用成本和抑菌效果,选取0.4 g/L作为最适浓度。超声波、ε-聚赖氨酸处理尤其是结合处理能明显减缓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失重率、呼吸强度和色差的上升,延缓了鲜切生菜中总酚、抗坏血酸和叶绿素的降解,抑制了鲜切生菜PPO和POD活性的上升,降低了鲜切生菜冷藏期间水分流动性,抑制了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微生物生长。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处理提高了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品质,且将其货架期延长至15天。同时,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能延缓鲜切生菜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了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控制鲜切蔬菜冷藏期间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其品质,研究了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碳量子点的粒径尺寸约为0.54-0.83 nm,处于典型的碳量子点尺寸范围内。碳量子点的红外光谱图和X衍射图谱显示碳量子点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如-OH、-COOH等),从而呈现出良好的亲水性和水溶性。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的抑菌性随碳量子点浓度(0-4.5%)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涂膜处理相比,4.5%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对微生物抑制效果更好,有利于鲜切生菜和黄瓜的保鲜。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尤其是结合处理能明显延缓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失重率和呼吸强度的上升及抗坏血酸的下降,抑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下降,降低了鲜切生菜叶绿素的降解。同时抑制了鲜切生菜和黄瓜PPO和POD活性的上升及鲜切黄瓜MDA含量的升高,保存了鲜切黄瓜的气味和滋味,限制了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的水分流动性。另外,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处理明显抑制了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微生物生长,减少了鲜切生菜和黄瓜的腐败变质,且将其货架期分别延长至18天和15天。通过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机理分析发现,与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相比,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能更好地延缓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的衰老进程。针对普通气调包装鲜切蔬菜贮藏期间的缺氧状态及商用聚合物薄膜的气体阻隔性能限制气调包装的适用性问题,研究了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及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100μm微孔气调处理可以提供适宜的O2和CO2气体浓度。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100μm微孔气调处理抑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失重率和MDA含量的上升,减缓了鲜切黄瓜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保留了鲜切黄瓜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等主要风味物质,限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的水分流动性。通过比较发现,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4个微孔(100μm)气调处理对鲜切黄瓜冷藏期间的保鲜效果更好。另外,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4个微孔(100μm)气调有助于延缓鲜切黄瓜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了自由基的积累。
王志伟[7](2020)在《果蔬保鲜和加工技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新的保鲜加工设备和保鲜加工技术快速出现,提高了果蔬保鲜的效率。但由于受到果蔬生产销售季节性的局限以及果蔬容易腐烂的特性,果蔬旺季销售依然存在着部分果蔬未能及时销售而腐烂的风险。因此,改进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促进果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此,介绍分析果蔬相关的保鲜和加工技术。
濮艳清[8](2020)在《鲜切果蔬高品质短期保鲜包装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鲜切果蔬因其新鲜、健康、方便、即食等特点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人们对生鲜压榨果蔬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随之对多品种鲜切混合果蔬包装保鲜技术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与单品种鲜切果蔬相比,混合鲜切果蔬贮藏存在果蔬间自身的呼吸相互影响、病菌易交叉感染的问题,致使其保鲜包装难度增大。为此开展鲜切混合果蔬高品质保鲜包装技术研究对鲜切果蔬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鲜切混合果蔬为研究对象,在低温下采用不同预处理方式筛选得到适合鲜切果蔬的最佳预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与气调包装结合,研究对两种典型混合鲜切果蔬的保鲜效果,通过各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确定适合的气调包装浓度比例,得到完整的高品质保鲜包装工艺流程。研究成果如下:(1)鲜切单品种果蔬预处理方式的试验研究。以鲜切苹果、鲜切胡萝卜、鲜切凤梨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易褐变和易汁水流失等问题,开展不同预处理试验测定分析,分析预处理方式对易褐变/多汁类鲜切果蔬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5%羧甲基纤维素钠+2%抗坏血酸涂膜预处理组对鲜切苹果色泽与营养成分保持有较好保鲜效果;1%壳聚糖涂膜预处理组下鲜切胡萝卜感官评分最高,色差值最小,失重率最低;逐层涂膜基材对鲜切凤梨影响为:海藻酸钠>柠檬精油>果胶,最佳配方为1%海藻酸钠、0.3%柠檬精油、2%果胶,逐层涂膜工艺不仅能减少鲜切凤梨汁水的流失,而且能保持鲜切凤梨硬度,减少各种酶的活性抑制褐变,但对TSS含量影响不显着。(2)预处理结合气调包装对易褐变混合鲜切果蔬的保鲜研究。以苹果、橙子、胡萝卜三种色泽易变化的混合鲜切产品为研究对象,结合预处理开展混合鲜切产品原膜气调包装贮藏试验,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预处理并结合气调包装低温贮藏能对该混合型鲜切产品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其中MAP3组(5%O2+5%CO2+90%N2)综合评价最优,能有效保持混合鲜切产品色泽和外观品质,减缓品质降低速率,保鲜包装货架期可达8天。为进一步解决包装膜表面冷凝水问题,开展微孔膜气调包装研究。首先测定鲜切产品的呼吸速率,应用米氏方程进行模型参数表征;应用微孔膜包装内外气体交换模型设计混合产品气调包装所需微孔参数,实施微孔膜气调包装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结合微孔膜气调包装对产品色差、TSS含量影响显着,对失重率影响不显着,微孔膜包装能有效降低包装膜表面冷凝水产生与集聚,提高产品透视效果。(3)逐层涂膜结合气调包装对多汁类混合鲜切果蔬的保鲜研究。以凤梨、橙子、柠檬、胡萝卜四种多汁类混合鲜切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逐层涂膜同一预处理工艺,研究不同初始气体组分气调包装对混合鲜切产品品质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其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逐层涂膜结合气调包装能有效改善多汁类混合鲜切产品的果汁泄漏,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其中在MAP2(10%O2+10%CO2+80%N2)条件下贮藏多汁类混合鲜切产品的保鲜效果最佳,保鲜包装货架期可达8天。
周志强[9](2020)在《漂白紫胶基复合涂膜对常温贮藏鲜果呼吸抑制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采后保鲜技术在追求较好的外观品质时,往往忽略了果蔬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采后果蔬的内在营养品质和安全性,所以开发绿色、高效和安全的采后保鲜技术成为了新的研究趋势。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因其保鲜效果好和天然可食用等优点,在果蔬采后保鲜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大多数可食性膜缺少生物活性,导致保鲜效果有限;同时,针对具有不同呼吸特点的果蔬,膜的透气性不可调控,针对的果蔬种类单一。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做了如下研究工作:(1)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涂层对芒果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该实验制备了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保鲜剂用于芒果常温保鲜,通过响应面Central Composite试验设计对此保鲜剂进行配方优化,并检测了复合保鲜剂的理化指标。结果显示:最优配比为漂白紫胶7.30 wt%、单宁酸0.30 wt%、甘油2.00 wt%,贮藏第18 d后,失重率和黑斑发生率分别为24.38%和29.91%,其保鲜效果优于单独的漂白紫胶保鲜剂,同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货架期延长了约7~10天。复合保鲜剂的各项感官和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说明此保鲜剂绿色、安全、无毒。(2)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涂层对采后芒果的品质影响及保鲜机理探究:该实验探究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保鲜剂的特性及其对芒果常温贮藏期间的贮藏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酸的加入使复合涂层具有更低的水蒸气渗透率,以及更好的抗氧化作用,抑制了芒果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和细胞膜渗透率。使其在在抑制常温贮藏芒果的呼吸作用,减少质量损失和氧化褐变,保持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方面比漂白紫胶保鲜剂和无处理组表现更好。体外实验表明复合复合涂层对芒果的炭疽病菌和蒂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减少了病菌的侵染,从而延长了芒果的货架期。(3)聚乳酸多孔微球对可食性膜气体调控性能的研究及其对水果的气调保鲜:实验通过热致相法制备聚乳酸多孔微球,然后将其与漂白紫胶复合制备得到聚乳酸多孔微球/漂白紫胶气调膜并研究了微球的特性及其在调节复合膜透气性中的作用。并初探气调膜对橙子呼吸代谢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条件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多孔微球孔隙率超过77%,同时,微球具有一定的抑菌性,小鼠体内毒理实验表明微球属实际无毒。通过改变微球添加量能够调控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膜的气体渗透性以及对CO2和O2的选择性,同时气调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透光性。将聚乳酸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涂层用于橙子常温贮藏保鲜,发现微球添加量与橙子的失重率、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成正相关。这说明此气调膜有望作为可食性气调包装材料自发调控果蔬的呼吸代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载单宁酸壳聚糖多孔微球对可食性膜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水果的气调保鲜:本实验以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制备得到壳聚糖多孔微球,并通过界面自组装负载单宁酸,然后与漂白紫胶复合制备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气调膜,并研究了微球的特性及其在调节复合膜透气性中的作用,并初探其对橙子呼吸代谢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以PEG为致孔剂制备得到的壳聚糖多孔微球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其比表面积为62.06 m2/g,负载单宁酸后多孔微球的比表面积略有下降,但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增强,小鼠体内毒理实验表明微球属实际无毒;通过改变微球添加量和单宁酸负载量能够调控复合膜的气体渗透性以及对CO2和O2的选择性;应用于橙子的保鲜实验结果表明此复合膜能够有效调节橙子的呼吸代谢作用,有望为不同果蔬提供适宜的微环境,自发调控果蔬的呼吸代谢从而达到最佳保鲜效果。
王鑫[10](2020)在《纳米银-氧化淀粉涂膜对无籽露葡萄和南丰蜜桔的保鲜性及安全性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涂膜保鲜技术因其绿色安全、高效方便等优点成为果蔬保鲜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采用氧化淀粉为膜基材,纳米银作为无机抗菌剂,茶多酚为天然保鲜剂,制备出复合抗菌保鲜膜来探究其对无籽露葡萄和南丰蜜桔两种鲜果的保鲜效果。第一部分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制备过程中转子的转速越低所制得的纳米银性能越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表明低转速时制得粒径均匀分布的纳米银溶胶,稳定性良好。第二部分研究了纳米银-氧化淀粉涂膜液对两种鲜果的保鲜效果。研究发现此法保鲜效果良好。涂膜可以维持住果实内部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降低失重率;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和纳米银的抗菌性能可以显着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涂膜还可以使无籽露葡萄保持较低的相对电导率。涂膜后两种鲜果的保存期限可以延长3到5天,当涂膜液中茶多酚添加量为2~3%时,保鲜效果更优。第三部分探究了此涂膜的安全性。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探究了纳米银在两种果实中的迁移和累积情况。储藏时间延长,纳米银在果实中的迁移率不断增加。果实去皮后纳米银迁移率只有1~9%,其累积量远低于欧盟限量标准;而只清洗果实不去皮时纳米银迁移率高达22~37%,储藏1周后其累积量则高于欧盟限量标准。此涂膜保鲜方式更适用于去皮型果蔬。
二、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冬枣真空超冰温保鲜贮藏实验及其传热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背景 |
1.2 果蔬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
1.2.1 低温保鲜技术 |
1.2.2 气调保鲜技术 |
1.2.3 其他保鲜方法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2 真空冰温及超冰温保鲜贮藏技术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
2.1 真空保鲜贮藏技术 |
2.1.1 真空保鲜贮藏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
2.1.2 真空保鲜技术在冬枣中的应用 |
2.2 冰温保鲜贮藏技术 |
2.2.1 冰温保鲜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
2.2.2 冰温保鲜技术在冬枣中的应用 |
2.3 超冰温保鲜贮藏技术 |
2.4 真空冰温及超冰温保鲜贮藏技术 |
2.4.1 真空冰温保鲜贮藏技术 |
2.4.2 真空超冰温保鲜贮藏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冬枣真空冰温及超冰温测量实验研究 |
3.1 冬枣真空冰温及超冰温测量实验原理 |
3.2 冬枣真空冰温及超冰温测量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3.2.3 冬枣冰温及超冰温测量方法 |
3.3 冬枣真空冰温及超冰温测量实验方案 |
3.3.1 冰温值测量实验方案 |
3.3.2 超冰温值测量实验方案 |
3.4 冬枣真空冰温及超冰温测量的结果与分析 |
3.4.1 冬枣真空冰温及超冰温值测量结果 |
3.4.2 六种不同压力下冬枣冰温测量实验分析 |
3.4.3 六种不同压力下冬枣超冰温测量实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冬枣真空冰温及超冰温保鲜贮藏实验研究 |
4.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 贮藏实验指标的测定 |
4.2.1 失重率的测定 |
4.2.2 硬度的测定 |
4.2.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4.3 真空冰温及超冰温保鲜贮藏实验方案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六种不同压力下冬枣真空冰温及超冰温贮藏实验 |
4.4.2 冬枣真空冰温及超冰温贮藏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冬枣降温过程的数值模拟 |
5.1 传热传质理论分析 |
5.1.1 果蔬的热物性 |
5.1.2 冬枣降温过程中传热的理论分析 |
5.1.3 冬枣降温过程中传质的理论分析 |
5.2 传热传质物理模型的建立 |
5.3 网格的划分 |
5.4 参数及求解器设置 |
5.5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pH响应释放型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的制备及其果蔬保鲜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符号 |
第一章 绪论 |
1.1 果蔬保鲜研究现状 |
1.1.1 果蔬采后品质及包装内环境变化 |
1.1.2 果蔬采后保鲜技术研究概况 |
1.2 植物精油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 |
1.2.1 植物精油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
1.2.2 肉桂精油及其研究现状 |
1.2.3 肉桂精油的安全性 |
1.2.4 肉桂精油的载体化研究现状 |
1.3 pH响应控释材料 |
1.3.1 pH响应控释材料研究现状 |
1.3.2 基于酸敏亚胺键的pH响应席夫碱 |
1.3.3 壳聚糖席夫碱基衍生物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4.2 技术路线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的制备及pH响应性表征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的制备 |
2.3.2 取代度的测定 |
2.3.3 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的结构及基本性能表征 |
2.3.4 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检测肉桂醛释放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不同壳聚糖分子量及脱乙酰度下CS-Cin的制备 |
2.4.2 壳聚糖分子量及脱乙酰度对pH响应行为的影响 |
2.4.3 不同反应摩尔比下CS-Cin的制备 |
2.4.4 反应摩尔比对pH响应行为的影响 |
2.4.5 CS-Cin的基本性能表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的pH响应控释特性及抑菌性能探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2.2 实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CS-Cin在 pH缓冲溶液体系中的释放 |
3.3.2 CS-Cin在酸性气氛体系中的释放 |
3.3.3 pH响应抑菌性能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CS-Cin在缓冲溶液体系中的pH响应控释行为分析 |
3.4.2 CS-Cin在高湿酸性气氛模拟体系中的pH响应控释行为分析 |
3.4.3 CS-Cin的 pH响应抑菌性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对果蔬的防腐保鲜应用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2.2 实验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CS-Cin对西兰花的采后保鲜 |
4.3.2 CS-Cin对草莓的采后保鲜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CS-Cin对西兰花的防腐保鲜作用 |
4.4.2 CS-Cin对草莓的防腐保鲜作用 |
4.4.3 CS-Cin在西兰花和草莓两种包装体系中的释放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的pH响应释放性能优化调控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2.2 实验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多孔壳聚糖的制备 |
5.3.2 肉桂醛-多孔壳聚糖基席夫碱的制备 |
5.3.3 取代度的测定 |
5.3.4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的测定 |
5.3.5 微观形貌电镜观察 |
5.3.6 CS-Cin和 Porous CS-Cin在不同pH下的释放动力学 |
5.3.7 席夫碱衍生物对西兰花的采后保鲜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多孔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
5.4.2 多孔壳聚糖对席夫碱衍生物性能的影响 |
5.4.3 多孔壳聚糖席夫碱对西兰花的防腐保鲜作用 |
5.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预处理结合微孔气调包装对鲜切茄子和橙子保鲜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鲜切果蔬保鲜研究现状 |
1.1.1 鲜切果蔬的概述 |
1.1.2 鲜切果蔬的品质变化 |
1.2 鲜切果蔬预处理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可食用涂膜 |
1.2.2 纳米氧化锌涂膜 |
1.2.3 加压气体处理 |
1.3 鲜切果蔬气调包装研究现状 |
1.3.1 气调包装 |
1.3.2 微孔气调包装 |
1.3.3 气调包装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鲜切茄子和鲜切橙子微孔气调包装气体交换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2.1 微孔气调包装适用性 |
2.2 材料、设备与处理 |
2.2.1 材料及处理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鲜切果蔬微孔气调包装气体交换模型的建立 |
2.3.1 鲜切果蔬呼吸模型的确立 |
2.3.2 微孔气调包装气体扩散机理 |
2.3.3 微孔气调包装气体交换数学模型 |
2.3.4 鲜切果蔬微孔气调包装气体交换模型 |
2.4 实验方法 |
2.4.1 实验设置 |
2.4.2 顶空气体分析 |
2.4.3 数据分析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微孔参数 |
2.5.2 呼吸速率模型的建立 |
2.5.3 鲜切茄子和鲜切橙子微孔包装气体交换模型的验证和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纳米氧化锌的抑菌性、毒理学及其复合涂膜锌迁移量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设备与处理 |
3.2.1 材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4 纳米复合涂膜液的制备 |
3.2.5 鲜切茄子和鲜切橙子涂膜处理 |
3.3 实验方法 |
3.3.1 抗菌活性测定 |
3.3.2 毒理学分析 |
3.3.3 鲜切茄子和鲜切橙子锌(Zn)含量的测定 |
3.3.4 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抗菌活性 |
3.4.2 细胞毒性 |
3.4.3 鲜切茄子和鲜切橙子中Zn含量的变化 |
3.4.4 纳米氧化锌添加的安全剂量探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纳米氧化锌复合涂膜结合微孔气调包装对鲜切茄子的保鲜研究 |
4.1 前言 |
4.2.1 材料 |
4.2 材料、设备和处理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4 壳聚糖和纳米氧化锌复合涂膜液制备 |
4.2.5 微孔气调包装处理 |
4.3 实验方法 |
4.3.1 实验设置 |
4.3.2 指标测定方法 |
4.3.3 统计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顶空气体分析 |
4.4.2 呼吸速率 |
4.4.3 质量损失率和硬度 |
4.4.4 褐变度和视觉指数 |
4.4.5 总酚含量和总花青素含量 |
4.4.6 细菌菌落计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加压氩气与纳米氧化锌复合涂膜结合微孔气调包装对鲜切橙子的保鲜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设备与处理 |
5.2.1 材料 |
5.2.2 主要试剂 |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2.4 加压氩气处理 |
5.2.5 纳米氧化锌复合涂膜液制备 |
5.2.6 微孔气调包装处理 |
5.3 实验方法 |
5.3.1 实验设置 |
5.3.2 指标测定方法 |
5.3.3 数据分析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顶空气体分析 |
5.4.2 呼吸速率 |
5.4.3 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 |
5.4.4 质量损失和NMRI结果分析 |
5.4.5 电子鼻分析 |
5.4.6 感官分析 |
5.4.7 微生物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基于甜樱桃特性的可食性涂膜制备及其保鲜性能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对甜樱桃贮藏品质和货架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1.2.2 甜樱桃表皮在其贮藏保鲜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1.2.3 可食性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及其保鲜机理的研究进展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甜樱桃表面形貌及性质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主要化学试剂 |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甜樱桃预处理和取样方法 |
2.3.2 甜樱桃果皮和果柄表面形貌的测定方法 |
2.3.3 不同配方涂膜液的配制方法 |
2.3.4 甜樱桃表面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
2.3.5 甜樱桃贮藏期间临界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1 不同品种甜樱桃采收时果皮的表面形貌 |
2.4.2 不同品种甜樱桃采收时果柄的表面形貌 |
2.4.3 甜樱桃果皮表面形貌在贮藏期间的变化 |
2.4.4 采收时不同品种甜樱桃表面对不同溶液的接触角 |
2.4.5 甜樱桃表皮在贮藏期间对去离子水接触角的变化 |
2.4.6 甜樱桃在贮藏期间的临界表面张力的变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MCS—GL基可食性涂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优化试验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3.2.1 主要化学试剂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CMCS-GL基可食性膜的制备方法 |
3.3.2 CMCS-GL基可食性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测定方法 |
3.3.3 CMCS-GL基可食性膜性能综合得分的确定 |
3.3.4 CMCS-GL基可食性膜性能优化单因素试验 |
3.3.5 CMCS-GL基可食性膜性能响应面优化试验 |
3.3.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2 CMCS-GL基可食性膜性能综合得分的确定 |
3.4.3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4 响应面优化试验图形分析 |
3.4.5 CMCS-GL基可食性膜最佳配方的确定及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甜樱桃不同部位涂膜对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及设备 |
4.2.1 试验材料 |
4.2.2 主要化学试剂 |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可食性涂膜液的配制方法 |
4.3.2 甜樱桃涂膜处理及分组 |
4.3.3 甜樱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果柄新鲜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1 甜樱桃不同部位涂膜对果实腐烂率的影响 |
4.4.2 甜樱桃不同部位涂膜对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
4.4.3 甜樱桃不同部位涂膜对果实硬度的影响 |
4.4.4 甜樱桃不同部位涂膜对果实SSC的影响 |
4.4.5 甜樱桃不同部位涂膜对表皮颜色的影响 |
4.4.6 甜樱桃不同部位涂膜对果柄新鲜度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及设备 |
5.2.1 试验材料 |
5.2.2 主要化学试剂 |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CaCl_2溶液和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液的制备方法 |
5.3.2 甜樱桃的涂膜处理与贮藏条件 |
5.3.3 甜樱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1 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影响 |
5.4.2 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果实硬度的影响 |
5.4.3 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的影响 |
5.4.4 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SSC、TA、糖酸比的影响 |
5.4.5 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AA含量的影响 |
5.4.6 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果皮颜色的影响 |
5.4.7 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TPC、TAC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5.4.8 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果实腐烂率的影响 |
5.4.9 不同CMCS-GL基可食性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果柄新鲜度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A-CaCl_2-CMCS-GL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品质及质构性能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试验材料及设备 |
6.2.1 试验材料 |
6.2.2 主要化学试剂 |
6.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6.3 试验方法 |
6.3.1 AA-CaCl_2-CMCS-GL涂膜液的制备方法 |
6.3.2 甜樱桃的涂膜处理与贮藏条件 |
6.3.3 甜樱桃贮藏期间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
6.3.4 甜樱桃贮藏期间间质构性能的测定方法 |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1 涂膜对不同品种甜樱桃贮藏期间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硬度的影响 |
6.4.2 涂膜对不同品种甜樱桃贮藏期间果皮颜色的影响 |
6.4.3 涂膜对不同品种甜樱桃贮藏期间果柄新鲜度的影响 |
6.4.4 涂膜对不同品种甜樱桃贮藏期间SSC、TA、AA的影响 |
6.4.5 涂膜对不同品种甜樱桃贮藏期间TPC、TAC、DPPH RSC的影响 |
6.4.6 不同品种甜樱桃果皮颜色与果实中TPC、TAC和DPPH RSC之间的相关性 |
6.4.7 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果实抗压强度的影响 |
6.4.8 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穿刺测试质地参数的影响 |
6.4.9 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TPA测试质地参数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AA-CaCl_2-CMCS-GL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生理指标及酶活性的影响 |
7.1 引言 |
7.2 试验材料及设备 |
7.2.1 试验材料 |
7.2.2 主要化学试剂 |
7.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7.3 试验方法 |
7.3.1 AA-CaCl_2-CMCS-GL涂膜液的配制方法 |
7.3.2 甜樱桃涂膜处理及分组 |
7.3.3 甜樱桃贮藏期间生理指标和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7.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7.4.1 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的影响 |
7.4.2 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果胶含量和PG活性的影响 |
7.4.3 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MDA含量、LOX活性的影响 |
7.4.4 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PPO活性的影响 |
7.4.5 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PAL活性的影响 |
7.4.6 涂膜对甜樱桃贮藏期间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论文的创新性工作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淀粉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
1.1 淀粉基膜成膜组分简介 |
1.1.1 淀粉 |
1.1.2 壳聚糖 |
1.1.3 纳米TiO_2 |
1.2 可降解性淀粉复合膜的介绍 |
1.2.1 淀粉单膜 |
1.2.2 淀粉/壳聚糖复合膜 |
1.2.3 淀粉/纳米TiO_2膜 |
1.3 淀粉复合膜研究现状 |
1.4 复合膜与涂膜 |
1.5 淀粉复合涂膜的保鲜应用现状 |
1.5.1 涂膜保鲜技术简介 |
1.5.2 淀粉基膜的涂膜保鲜 |
小结 |
第2章 淀粉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2.1.2 淀粉复合膜的制备 |
2.1.3 淀粉复合膜表征方法 |
2.1.4 淀粉复合膜理化检测指标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淀粉复合膜结构表征结果 |
2.2.2 淀粉复合膜理化性能检测结果 |
小结 |
第3章 淀粉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3.1.2 淀粉复合涂膜液的制备 |
3.1.3 淀粉复合膜的果蔬涂膜保鲜处理 |
3.1.4 涂膜果蔬贮藏期检测指标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淀粉复合涂膜保鲜示意图 |
3.2.2 圣女果涂膜保鲜结果 |
3.2.3 青椒涂膜保鲜结果 |
3.2.4 樱桃萝卜涂膜保鲜结果 |
3.2.5 蚕豆涂膜保鲜结果 |
3.2.6 青豆涂膜保鲜结果 |
3.2.7 豌豆涂膜保鲜结果 |
3.2.8 竹笋鲜切片涂膜保鲜结果 |
小结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获奖情况 |
(6)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鲜切果蔬生理及品质变化 |
1.1.1 生理变化 |
1.1.2 营养成分变化 |
1.1.3 微生物变化 |
1.2 鲜切果蔬货架期延长的新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1 货架期延长的物理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2 货架期延长的化学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3 货架期延长的生物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3 超声波与新型涂膜材料在果蔬货架期延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3.1 超声波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3.2 ε-聚赖氨酸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3.3 碳量子点/壳聚糖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4 气调包装在果蔬货架期延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4.1 普通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4.2 激光微孔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5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超声波联合普通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设备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样品处理 |
2.3.2 不同气体配比优化试验 |
2.3.3 指标测定 |
2.3.4 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不同气体配比优化结果 |
2.4.2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
2.4.3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
2.4.4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蔬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试验材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样品处理 |
3.3.2 试验设计 |
3.3.3 指标测定 |
3.3.4 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ε-聚赖氨酸处理对鲜切生菜微生物的影响 |
3.4.2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微生物的影响 |
3.4.3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失重率和色泽的影响 |
3.4.4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PPO和 POD活性的影响 |
3.4.5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总酚含量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
3.4.6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4.7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水分状态的影响 |
3.4.8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货架期的影响 |
3.4.9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设备 |
4.2.1 试验材料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碳量子点制备 |
4.3.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制备 |
4.3.3 样品处理 |
4.3.4 指标测定 |
4.3.5 统计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碳量子点的表征 |
4.4.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抑菌性 |
4.4.3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微生物的影响 |
4.4.4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
4.4.5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
4.4.6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蔬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设备 |
5.2.1 试验材料 |
5.2.2 主要试剂 |
5.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激光机加工微孔包装袋 |
5.3.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溶液 |
5.3.3 样品处理 |
5.3.4 指标测定 |
5.3.5 统计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气体成分变化 |
5.4.2 失重率的变化 |
5.4.3 硬度的变化 |
5.4.4 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 |
5.4.5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5.4.6 风味的变化 |
5.4.7 水分状态的变化 |
5.4.8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
5.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清单 |
(7)果蔬保鲜和加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果蔬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要求 |
2 果蔬保鲜及加工技术 |
2.1 果蔬保鲜技术 |
2.1.1 基因工程保鲜技术 |
2.1.2 辐照保鲜技术 |
2.1.3 冰温贮藏保鲜技术 |
2.2 果蔬加工技术 |
2.2.1 果蔬汁加工技术 |
2.2.2 固体果蔬粉加工技术 |
2.2.3 提取果蔬中的有效功能成分 |
3 结语 |
(8)鲜切果蔬高品质短期保鲜包装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鲜切果蔬研究现状 |
1.1.1 鲜切果蔬品质变化及生理机制 |
1.1.2 鲜切果蔬品质预处理保鲜技术 |
1.2 鲜切果蔬保鲜包装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气调包装 |
1.2.2 微孔膜气调包装 |
1.2.3 鲜切果蔬呼吸速率模型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鲜切单品种果蔬预处理方式的试验研究 |
2.1 预处理方式对易褐变鲜切水果品质的研究 |
2.1.1 材料与仪器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结果与分析 |
2.2 预处理方式对易褐变鲜切蔬菜品质的研究 |
2.2.1 材料与仪器 |
2.2.2 试验方法 |
2.2.3 结果与分析 |
2.3 逐层涂膜对多汁类鲜切水果生理品质的研究 |
2.3.1 材料与仪器 |
2.3.2 试验方法 |
2.3.3 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处理结合气调包装对易褐变类混合鲜切果蔬保鲜研究 |
3.1 预处理结合原膜气调包装对易褐变混合鲜切果蔬品质的研究 |
3.1.1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
3.1.2 材料与方法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1.5 结果与分析 |
3.2 鲜切果蔬呼吸速率测定以及模型表征 |
3.2.1 材料与仪器 |
3.2.2 试验方法 |
3.2.3 结果分析与模型表征 |
3.3 预处理结合微孔膜气调包装对易褐变混合鲜切果蔬品质的研究 |
3.3.1 材料与仪器 |
3.3.2 微孔膜开孔方案的确定 |
3.3.3 试验方法 |
3.3.4 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逐层涂膜结合气调包装对多汁类混合鲜切果蔬保鲜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仪器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混合鲜切果蔬感官品质的变化 |
4.2.2 混合鲜切果蔬气体浓度的变化 |
4.2.3 混合鲜切果蔬色泽的变化 |
4.2.4 混合鲜切果蔬失重率的变化 |
4.2.5 混合鲜切果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4.2.6 混合鲜切果蔬菌落总数的变化 |
4.2.7 综合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漂白紫胶基复合涂膜对常温贮藏鲜果呼吸抑制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采后果蔬生理变化机制 |
1.2.2 贮藏保鲜技术 |
1.2.3 可食性膜包装材料 |
1.2.4 单宁酸 |
1.2.5 高分子膜透气性的调控及其在果蔬保鲜的应用 |
1.2.6 生物可降解多孔微球 |
1.2.7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
1.3.1 主要研究目标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2 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涂层对芒果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方法 |
2.2.1 保鲜剂的制备及涂膜处理 |
2.2.2 失重率和黑斑发生率的测定 |
2.2.3 单因素实验 |
2.2.4 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 |
2.2.5 模型验证 |
2.2.6 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保鲜剂的感官和理化指标测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2.3.2 响应面优化配方 |
2.3.3 回归模型的验证结果 |
2.3.4 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保鲜剂的感官和理化指标 |
2.4 小结 |
3 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涂层对采后芒果的品质影响及保鲜机理探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方法 |
3.2.1 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涂膜处理 |
3.2.2 贮藏芒果的质地和外观品质测定 |
3.2.3 贮藏芒果的呼吸代谢测定 |
3.2.4 贮藏芒果的营养品质和风味测定 |
3.2.5 生物化学变化测定 |
3.2.6 涂层特性的测试 |
3.2.7 毒理性测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芒果的质地和外观品质变化 |
3.3.2 芒果的呼吸代谢变化 |
3.3.3 芒果的营养品质和风味变化 |
3.3.4 芒果的生物化学变化分析 |
3.3.5 涂层特性分析 |
3.3.6 毒理性分析 |
3.4 小结 |
4 聚乳酸多孔微球对可食性膜气体调控性能的研究及其对水果的气调保鲜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方法 |
4.2.1 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制备 |
4.2.2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 |
4.2.3 聚乳酸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膜的制备 |
4.2.4 涂膜处理 |
4.2.5 微观形貌表征 |
4.2.6 粒径分析 |
4.2.7 孔径结构表征 |
4.2.8 薄膜厚度测试 |
4.2.9 薄膜的透气性能测试 |
4.2.10 机械性能测试 |
4.2.11 透光性测试 |
4.2.12 毒理性测试 |
4.2.13 抑菌性测试 |
4.2.14 贮藏期橙子的指标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聚乳酸多孔微球制备的单因素分析 |
4.3.2 优化后的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形貌和孔结构分析 |
4.3.3 聚乳酸微球的粒径分析 |
4.3.4 聚乳酸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膜的形貌及性能分析 |
4.3.5 抑菌性分析 |
4.3.6 毒理性分析 |
4.3.7 涂层对橙子呼吸代谢的影响 |
4.4 小结 |
5 载单宁酸壳聚糖多孔微球对可食性膜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水果的气调保鲜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2 方法 |
5.2.1 壳聚糖多孔微球的制备 |
5.2.2 单宁酸/壳聚糖多孔微球的制备 |
5.2.3 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膜的制备 |
5.2.4 涂膜处理 |
5.2.5 单宁酸负载量的测定 |
5.2.6 单宁酸与壳聚糖的作用力分析测定 |
5.2.7 微观形貌表征 |
5.2.8 粒径分析 |
5.2.9 孔径结构表征 |
5.2.10 薄膜厚度测试 |
5.2.11 薄膜的透气性能测试 |
5.2.12 机械性能测试 |
5.2.13 透光性测试 |
5.2.14 毒理性测试 |
5.2.15 抑菌性测试 |
5.2.16 贮藏期橙子的指标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壳聚糖多孔微球制备的条件优化分析 |
5.3.2 壳聚糖负载单宁酸的作用力及负载量分析 |
5.3.3 多孔微球的微观形貌和孔结构分析 |
5.3.4 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膜形貌及性能分析 |
5.3.5 抑菌性分析 |
5.3.6 毒理性分析 |
5.3.7 涂层对采后橙子呼吸代谢的调控作用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10)纳米银-氧化淀粉涂膜对无籽露葡萄和南丰蜜桔的保鲜性及安全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果蔬保鲜技术 |
1.2.1 低温储藏 |
1.2.2 气调处理 |
1.2.3 化学保鲜 |
1.2.4 辐射保鲜 |
1.3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 |
1.3.1 涂膜保鲜的定义 |
1.3.2 涂膜保鲜的作用机理 |
1.4 氧化淀粉的概况 |
1.4.1 氧化淀粉的性质 |
1.4.2 氧化淀粉在食品保鲜中的研究现状 |
1.5 茶多酚的概况 |
1.5.1 茶多酚的性质 |
1.5.2 茶多酚在食品保鲜中的研究现状 |
1.6 纳米银的概况 |
1.6.1 纳米银的性质 |
1.6.2 纳米银在食品保鲜中的研究现状 |
1.7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7.1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2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 |
1.8 研究技术路线 |
2 纳米银的制备及条件优化探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纳米银的合成 |
2.2.2 纳米银的表征 |
2.2.3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转速对纳米银溶胶的影响 |
2.3.2 储藏时间对纳米银稳定性的探究 |
2.4 本章小结 |
3 纳米银-氧化淀粉复合膜对无籽露葡萄保鲜作用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样品处理 |
3.2.2 失重率的测定 |
3.2.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3.2.4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3.2.5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3.2.6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3.2.7 数据分析 |
3.3 不同涂膜处理对无籽露葡萄的保鲜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涂膜处理对无籽露葡萄失重率的影响 |
3.3.2 不同涂膜处理对无籽露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3.3.3 不同涂膜处理对无籽露葡萄可滴定酸的影响 |
3.3.4 不同涂膜处理对无籽露葡萄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3.3.5 不同涂膜处理对无籽露葡萄维生素C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纳米银-氧化淀粉复合膜对南丰蜜桔保鲜作用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样品处理 |
4.2.2 失重率的测定 |
4.2.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4.2.4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4.2.5 pH值的测定 |
4.2.6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4.2.7 数据分析 |
4.3 不同涂膜处理对南丰蜜桔的保鲜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涂膜处理对南丰蜜桔失重率的影响 |
4.3.2 不同涂膜处理对南丰蜜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4.3.3 不同涂膜处理对南丰蜜桔可滴定酸的影响 |
4.3.4 不同涂膜处理对南丰蜜桔pH值的影响 |
4.3.5 不同涂膜处理对南丰蜜桔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纳米银在此涂膜方式中的安全性探究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5.2.2 样品处理与消解 |
5.2.3 ICP样品测定 |
5.2.4 数据处理 |
5.2.5 数据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5.3.1 纳米银在两种鲜果中的迁移率 |
5.3.2 纳米银在两种鲜果中的累积率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冬枣真空超冰温保鲜贮藏实验及其传热传质研究[D]. 宋紫薇.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12)
- [2]pH响应释放型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的制备及其果蔬保鲜应用研究[D]. 郐凌云. 江南大学, 2021(01)
- [3]预处理结合微孔气调包装对鲜切茄子和橙子保鲜效果的研究[D]. 伍丹. 江南大学, 2021(01)
- [4]基于甜樱桃特性的可食性涂膜制备及其保鲜性能试验[D]. 张玉蕾. 山西农业大学, 2021(02)
- [5]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D]. 李雪.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6]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D]. 范凯. 江南大学, 2020(03)
- [7]果蔬保鲜和加工技术分析[J]. 王志伟. 南方农业, 2020(21)
- [8]鲜切果蔬高品质短期保鲜包装工艺研究[D]. 濮艳清. 江南大学, 2020(01)
- [9]漂白紫胶基复合涂膜对常温贮藏鲜果呼吸抑制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D]. 周志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
- [10]纳米银-氧化淀粉涂膜对无籽露葡萄和南丰蜜桔的保鲜性及安全性探究[D]. 王鑫.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