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RP实战策略(之二)——选择ERP需要定性考虑的8个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1](2020)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G公司采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供应链管理理念在国内逐渐被接受、实践和发展。如何提升管理、降低内耗、打造坚强供应链成了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不再是谈价、下单等传统职能,而是为企业寻求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降低供应链采购成本的战略职能。本文对一家国有企业的采购策略进行研究,力求有助于改善企业面临的利润下滑的困境,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G公司是一家高压开关研发制造企业,属于电力行业。近年来公司经营数据大幅提升,但盈利能力却大幅下降,公司的整体运营质量不容乐观,通过问题分析发现公司供应链管理和采购管理问题突出,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质量问题频发、供应不及时,品牌形象受到影响。作为一家市场化企业,G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优产业链,做强供应链,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基于供应链管理和采购管理理论,对G公司采购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收集,遴选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图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终找到影响采购质效的深层次原因。然后针对供应商频繁更换、质量问题频发、物资供应不及时、采购成本较高、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对采购物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采购策略提升方案。对日常物资实施集中采购,实现规模化采购经济效益;对关键物资与实施战略采购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杠杆物资加强供应商选择与绩效评价,提高采购质量;对瓶颈物资广泛寻源,着力提升物资保障能力;同时打破供需双方信息壁垒,探讨推行JIT准时制采购;综合运用ERP、MRP、电子化招标等手段,推动ERP系统与WMS有效衔接,从而推动企业采购流程再造,提升采购信息化水平。本文使用了多个管理理论和工具。文章使用TOPSIS模型合理设置供应商评价指标及权重,从供应商综合实力、技术水平、资金状况、合作意愿等维度进行评价;使用PDCA循环模型持续推进质量改进;运用产品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VA/VE)模型对采购成本进行分析和改善;最后还对产品全生命周期(LCC)采购策略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通过优化完善G公司的采购策略,提高采购的效率效益,加强采购成本控制,增强供应链上下游协同作用,进而发挥企业所在供应链的整体合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现阶段国家倡导“一带一路”,鼓励国内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G公司既是一家国有企业又属于装备制造行业,在此大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具有广泛代表性。通过对企业采购策略的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和采购管理理论分析其采购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其中一些共性问题,提出系统性采购策略改进方案,以期对国内相关行业、同类型的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程晓伟[2](2020)在《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用户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定制化与小批量化,传统备货型(MTS)的生产制造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实际,因此,以顾客订单为依据,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生产模式的订货型(MTO)生产逐渐成为了制造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最优选择。钛阳极产品是西安TJ公司的三大支柱产品之一,钛阳极产品的生产类型为订货型(MTO)生产。钛阳极产品不能准时交货是西安TJ公司当前在钛阳极产品生产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既然钛阳极产品不能准时交货,那么在钛阳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肯定有制约钛阳极产品准时产出的因素存在。本研究在采用准时采购措施保证原材料及时到货与到货质量可靠的前提下,构建了钛阳极产品基于MRPⅡ与TOC的生产计划编制体系。MRPⅡ在企业生产计划编制中负责厂级作业计划,进行物料需求计划运算;TOC在企业生产计划编制中负责车间级作业计划,进行瓶颈资源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对象为原材料、毛坯和零件;车间级生产作业计划的计划对象为工序。确定机器上工件的加工顺序是作业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在编制瓶颈资源上的生产作业计划时,以FCFS、SPT、EDD及LPT四种优先派工法则为基础,运用关联矩阵法确定出采用EDD法则作为瓶颈资源的优先派工法则对解决产品的延期交货问题效果最优。本研究在采用了准时采购和基于MRPⅡ与TOC的生产计划编制体系后,2019年9月与2019年10月钛阳极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数据表明:采购原材料的及时到货率与钛阳极产品的准时交货情况有了明显地改善。据此说明了:在采用准时采购保证原材料及时到货与到货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基于MRPⅡ与TOC的生产计划编制体系对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的准时交货起到了明显地优化效果,对西安TJ公司其他产品的准时交货提供了一种参考。
吕仕刚[3](2020)在《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资源计划是首要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对ERP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也日益重要。在ERP运维项目中,一个任务的安排,将会对已有的架构产生影响。无论是人力资源的调整,还是运维任务的安排,对人力资源进行量化配置都是取得良好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对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ERP运维项目中,影响项目成败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力。人力配置得当,不仅能提高项目成员的积极性,具有更强的执行力和凝聚力,还能让客户以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价值,有利于项目管理中的计划、质量、进度和控制。本文从平衡计分卡中得到启发,首先对ERP运维服务管理详细总结和梳理了 ERP运维项目的研究背景,对人员量化配置的文献和人力资源量化的研究现状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其次通过对ERP运维项目的研究与对ERP运维人员进行采访和交流,总结出人员配置影响三大因素:组织架构、管理上司、非项目思想,接着提出基于“素质—能力—结果”的人员量化配置体系。之后,基于以上指标做调查研究,把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之后,再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人员量化配置指标的所占的权重,建立起ERP运维项目的人员量化配置模型。最后,对该模型应用需要数据的来源、分类和采集进行了研究,并在某运营商的ERP运维项目中进行案例验证。本文研究出ERP运维项目中影响人员量化配置的主要因素,并制作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表,在每一次任务的安排中,都记录人力资源的量化效果,并与实际效果相比较,总结出团队组织人力解决问题的规律。最后提出了用量化来指导ERP运维项目人员安排的方法,以期对运维项目中的人员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韩志勇[4](2019)在《H石油销售公司ERP实施及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ERP系统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经营管理工具。在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以后,国内成品油销售市场的批发和零售业务将全面开放,国内成品油市场将面临重大挑战。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需要进一步优化成品油销售企业原来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以适应行业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和新业务模式下客户需求。同样,公司原有的ERP系统也需要更改相应的系统功能和构成结构,以匹配新的业务模型和业务流程,来更好的支撑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本论文将首先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竞争和客户需求(3C)的改变,来优化石油销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对其主要业务流程进行评价研究,然后分析成功建设实施ERP系统项目的关键因素,并对石油销售企业应用的ERP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业务结构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以平衡记分卡理论为基础理论的石油销售企业ERP系统实施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石油销售公司ERP系统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进一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此来提高ERP系统应用对石油销售公司的经营战略和业务开展的支撑力度,并最终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使石油能源行业能够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王亚珊[5](2019)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冲突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以施工方便、进度快、节能环保等一系列优势受到社会的青睐。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同时建设多个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情况,即装配式建筑项目群建设。由于项目群中的多个项目共享同一个资源库,在企业的资源供给量有限的条件下,项目群的资源管理变得更加复杂,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项目群管理的风险高低。在项目资源调配中,一旦出现资源冲突,不仅会导致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等目标难以实现,更会导致企业目标的失败。因此,本文立足于装配式建筑的有形资源,重点探讨如何采取科学、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冲突风险。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传统风险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方法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首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风险评估的指标进行识别,然后以此指标体系进行风险评估。最后,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引入BIM与ERP技术,提出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冲突风险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风险管理。首先,针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较少的问题,本文选择从项目群风险、资源冲突风险、装配式建筑风险三个方面提取指标,再通过专家调研的方式确定初步指标体系。为了避免指标选取的主观性太强,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对各维度指标进行提取,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其次,对资源冲突风险进行评估。基于ANP和灰色聚类法建立了评估模型,ANP考虑了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计算出的权重更具有科学性,灰色聚类法能够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灰类,对总体风险进行评估。同时能够找出对风险影响较大的指标。本文利用算例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利用BIM技术可视化、ERP技术可分析、灰色聚类法灰类判别的特点构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冲突风险管理平台,该平台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冲突风险管理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五个功能模块,即计划管理、资源管理、监控管理、综合信息与系统设置模块。分析了平台的逻辑架构,包括平台逻辑架构和数据流程架构。重点设计了平台的三个关键功能,即数据采集、数据集成与风险监控,为管理者进行平台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刘淑杰[6](2019)在《A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全球的主题是竞争与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各个企业的管理方式、运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ERP咨询业带来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外ERP咨询公司纷纷入驻中国,并且抢占了中国市场相当大的份额。国内大大小小的ERP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争相进入咨询市场,ERP咨询行业进入激烈竞争态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健康发展、持续竞争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是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ERP咨询业起步较晚,在发展初期并没有关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随着ERP咨询行业的发展、国外ERP咨询公司的涌入,国内咨询公司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先天不足的劣势逐渐暴露,严重阻碍了国内ERP公司的持续发展。A公司作为一家ERP咨询公司,高涨的员工流失率和顾问能力不足使得A公司对层出不穷的客户需求疲于应付,市场的竞争和持续增长的人力成本使得A公司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内忧外患,A公司如果想在竞争中突破重围,就应建立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A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本文在查阅整理国内外学者对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从ERP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环境为出发点分析A公司的未来发展空间,结合A公司的发展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外部竞争现状分析A公司的竞争能力,得出A公司竞争能力不足的结论。然后借助于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基础,从A公司内部能力出发分析A公司的各种能力现状以及对业务运营的影响,得出A公司竞争能力不足的原因。利用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结合A公司的优劣势分析、得出A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人才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最后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对A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思路。参考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经验和A公司面临的问题,最终给出A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建议:培养人才可供能力、构建知识管理能力、提高项目交付能力,从而帮助A公司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吴成北[7](2018)在《基于扩展的平衡计分卡的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 ——以S公司为例》文中指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许多企业都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以期通过其实现流程再造,提高效率从而创造价值。S公司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实施了ERP项目。该项目具有成本高、波及面广、周期长和风险高的特点。ERP运行1年后,公司各部门对该系统使用效果褒贬不一。公司高层非常希望得到一个对该系统使用效果的客观评价。对于如何客观的评价ERP系统的运行效果,当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所以需要结合S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论文通过文献检索、专家打分和访谈等形式,分析S公司ERP运行的相关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S公司ERP运行的实际效果给出客观与定量的评价。本文在回顾相关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逐个比较其优劣,同时结合S公司实际情况,最终确定通过对平衡计分卡模型进行扩展,设计出符合公司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就是在平衡计分卡原有的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维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公司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现有业务流程可能随时都会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调整,故提出第五个维度系统的智能性。本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ERP的实施效果要从全局与长远来考虑,而不应该拘泥于某些人员或指标的负面评价。(2)ERP运行效果的评价通过平衡计分卡能很好的处理长期与短期的平衡、整体与局部的平衡。不过对其的使用应当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造。(3)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体系中的非财务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4)本文所用的评价方法为其他企业进行ERP运行效果的评价以及企业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雪峰[8](2018)在《基于脑电ERP的营销刺激对消费者影响的脑认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迈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营销活动对于企业的发展也越发重要。合理使用营销手段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加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还能够培育消费者并引导他们形成购买习惯。如何预测消费者是否会积极地响应一个品牌或产品,如何发现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如何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广告,这些问题需要合理的解答。在消费者行为过程中,营销刺激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反应仍不明晰,如销售促进信息会对消费者的注意力产生怎样的影响,消费者如何在众多的品牌间进行衡量并做出购买决定,不同人的评价或推荐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否相同等。目前,主要采用行为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这些方法在解释消费者行为中的内在认知反应方面仍有所欠缺。本研究提出了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探索营销刺激对消费者影响的脑认知机理,能够从脑认知神经科学层面观察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营销刺激的反应,是将认知神经科学应用于消费者购物行为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可客观地、定量地记录和分析消费者面对不同营销刺激时的脑电成分变化,不仅能为传统的研究方法提供补充,还能观察消费者行为前的判断,行为中的监控,行为后的预测和评估等认知过程,有望在认知神经科学层面上解释消费者行为过程中的认知机理,为消费者行为过程提供神经科学层面上的理论支持。本研究主要工作内容以及研究结论:(1)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了消费者接收不同销售促进信息后,对销售促进信息认知上的差异。研究给被试呈现了两种典型的促销信息,发现了反映不同促销信息认知过程差异的主要指标N2。当接收到不同的促销信息后,大脑对促销海报信息加工程度会存在差异,对狂欢节式促销信息加工的深度高于对一般促销信息加工的深度,从而导致了 N2成分平均波幅的增大。研究揭示了消费者注意力调节的神经机制,在认知控制阶段,当促销信息呈现后对含蓄刺激的反应抑制会受内隐记忆的影响。(2)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了消费者从接触品牌到了解品牌的认知过程。通过播放某品牌的一段视频广告模拟了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产生兴趣后的主动搜索品牌信息行为,发现观看视频广告信息后该品牌商品图片诱发的P2和P3成分较观看前的平均波幅均变小。P2和P3成分幅值的变小,反映了被试在辨别品牌信息时投入的注意力资源的减少,分辨品牌信息的任务难度降低。研究揭示了消费者注意力分配的神经机制,揭示了消费者从初次接触到深入了解品牌信息的认知过程。(3)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了消费者对联合广告中品牌知名度差异的认知过程。发现了反映消费者在看到存在品牌差异的品牌联合广告后,由品牌导致的认知差异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N2和P3。在处理品牌信息时的辨识阶段,当品牌的知名度都比较高时,消费者用以辨别品牌所分配的注意资源基本相同,该阶段诱发的N2成分无明显差异。对品牌信息进行深层次的认知加工时,品牌信息蕴含的服务、知名程度、先验知识等会导致消费者记忆的更新过程存在差异,即当原有记忆与刺激材料提供的新的品牌信息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时,大脑需要投入更多的心理资源去处理信息,此阶段诱发的P3成分呈现显着差异。(4)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了消费者对不同渠道间价格差异信息的认知过程。根据现实情况,研究模拟了消费者面临渠道间价格差异的选择过程,发现消费者面对存在价格差异的渠道时,认知控制和注意的分配等认知过程存在差异,渠道间较小的价格差异会诱发较大的N2波,较大的价格差异会导致任务难度的减小,从而导致诱发的P3波的减小。事件相关电位成分N2和P3的波幅可以作为衡量消费者对渠道间价格差异的辨识和注意力分配的认知指标。(5)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了消费者对推荐信息的认知机理。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设计了三种消费者能接触到的推荐信息,发现消费者在处理三种推荐信息时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N2和P3存在显着差异。N2成分反映了消费者对推荐来源的分辨过程,熟悉程度高的人和不太熟悉的人诱发的N2成分较无建议诱发的N2幅值大,且不熟悉人的更大;P3成分反映了消费者对建议信息加工的程度,熟悉程度越高的人的建议诱发的P3成分幅值越大,代表被试对建议信息加工的程度越深。揭示了消费者处理不同分享人的建议信息时的认知过程。本研究结果从认知神经科学层面探讨了营销刺激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明确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要素,不仅能从认知的角度观察和解释消费者行为各个阶段内在的神经活动,还能帮助企业制定更加合理的营销策略。
徐伟明[9](2018)在《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着眼于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在过去的发展历程,详细总结了 J公司信息化项目在当前绩效管理工作当中所具有的实际特点,归纳了在其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所处于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关评价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相应原则。并且系统性地分析了不同阶段评价指标所具备的实际特点、构建目的以及作用等等。与此同时,探讨了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法、相应基础理论以及所采用的技术等等。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的研究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也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使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真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务必要针对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关注。从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实施状况来考虑,其成功率十分不稳定。在国内外其他企业当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其成因众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即信息化绩效管理工作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所以,适时强化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研究力度,将会对改善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的顺利程度,使其能够在新时期企业发展当中起到正面与积极作用,起到史无前例的作用。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也属于一个典型的宏观系统完善与优化的具体过程,在具体开展工作时,由不同的分系统以及实际的项目所构成。本文重点从J公司信息化项目入手,深层次分析其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以及在管理过程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构建。本文借助于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资料收集法、访谈法以及总结归纳法等等,力求于按照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当中,评价指标体系所具有的实际特点,探讨在其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的实际过程当中,怎样明确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构建出相应的项目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相应的绩效管理评价阶段,制定差异性的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评价原则,以此来实现对信息化项目整体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本文立足于企业价值导向,针对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这也将会对当前同类公司的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依据。而从本文中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也将会为对新时期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研究给予可靠的借鉴依据,并且能够为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相应的指标体系构建工作给予范例参考。同时为其给予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
李阳[10](2015)在《企业成功实施ERP的行业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ERP系统不仅是一个管理软件系统,也是企业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它体现的是一种复杂的实施过程。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引进这样的系统后,大量的资金和涉及的主要业务流程会实现再造。在本文中,首先通过分析ERP在几个发达国家的应用,与在中国实施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适合实施ERP。此外,通过对中国电力行业使用ERP系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常见的一些因素,如高层管理的支持、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包、广泛的教育和培训等,尝试找出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因素和具体的困难。ERP能否成功实施,需要对实施ERP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什么样的因素是关键的成功因素,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证企业的ERP实施达到很好的效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够保证企业实施ERP的迫切问题,在实施ERP的过程中,需要哪些措施来防范各类影响因素来带的风险的发生。本文以工业工程、信息管理等学科知识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对案例中实施ERP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讨论,深刻剖析ERP实施成功的经验,在案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研究的主题进行有效的论证,在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之后,对现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同行以可参考的经验。
二、ERP实战策略(之二)——选择ERP需要定性考虑的8个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RP实战策略(之二)——选择ERP需要定性考虑的8个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供应链管理的G公司采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
(一)文献综述 |
1.关于供应链模式下采购管理研究 |
2.关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 |
3.关于准时制采购(JIT)研究 |
(二)相关理论 |
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
2.采购管理和采购策略 |
3.相关工具模型 |
三、G公司的采购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G公司的基本情况 |
(二)G公司的采购现状 |
1.采购需求 |
2.采购策略 |
(三)G公司的采购问题 |
1.供应商频繁更换 |
2.质量问题频发 |
3.采购成本较高 |
4.物资供应不及时 |
5.信息化程度较低 |
(四)采购问题原因分析 |
1.供应商频繁更换的原因 |
2.质量问题频发的原因 |
3.采购成本较高的原因 |
4.物资供应不及时的原因 |
5.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原因 |
四、G公司采购策略改进方案 |
(一)战略合作策略 |
1.科学选择优质供应商 |
2.实施战略采购 |
(二)质量提升策略 |
1.供应商绩效评价策略 |
2.以PDCA循环持续推进质量改进 |
(三)采购降成本策略 |
1.采用“组合拳”降成本 |
2.通过集中采购实现规模效益 |
3.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VE/VA)应用 |
(四)准时制采购策略 |
1.打破供应商信息壁垒 |
2.试点推行JIT采购 |
(五)采购信息化策略 |
1.通过ERP实现采购信息化 |
2.ERP与 WMS的融合贯通 |
3.建立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 |
4.实施电子化采购 |
五、总结与展望 |
(一)全文总结 |
(二)实施效果预测 |
(三)展望-基于VE/VA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采购策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2.关键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关键概念界定 |
2.1.1 准时交货 |
2.1.2 备货型与订货型生产 |
2.1.3 生产计划的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准时理论 |
2.2.2 准时采购(JIT purchasing) |
2.2.3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
2.2.4 约束理论(TOC) |
3.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交货现状分析 |
3.1 西安TJ公司概况 |
3.2 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的生产流程 |
3.3 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交货现状 |
3.3.1 钛阳极产品交货现状的统计描述 |
3.3.2 钛阳极产品交货现状的内部描述 |
3.4 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交货问题的原因分析 |
4.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采购原材料到货对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的影响 |
4.2 采购原材料质量对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的影响 |
4.3 生产计划编制对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的影响 |
4.4 运输环节对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的影响 |
5.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优化方案设计 |
5.1 基于准时采购的钛阳极产品原材料到货与质量控制方案设计 |
5.1.1 钛阳极产品原材料准时到货方案设计与实施 |
5.1.2 钛阳极产品原材料质量控制方案设计与实施 |
5.2 基于MRPⅡ与TOC的钛阳极产品生产计划编制体系设计 |
5.2.1 钛阳极产品生产计划编制体系的目标与思路 |
5.2.2 钛阳极产品生产计划编制体系的设计 |
5.2.3 钛阳极产品生产计划编制体系的实施 |
5.3 钛阳极产品运输环节的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
5.4 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优化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
6.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保障 |
6.2 制度保证 |
6.3 管理措施 |
7.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文献回顾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2.1 提出问题 |
1.2.2 研究内容 |
1.2.3 创新点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人员量化配置影响因素研究基础 |
2.1 ERP运维项目相关概念 |
2.1.1 ERP运维项目中主要过程 |
2.1.2 ERP运维项目管理方案 |
2.2 人员配置之定性影响因素 |
2.2.1 定性影响因素之组织架构 |
2.2.2 ERP运维项目中组织架构 |
2.2.3 定性影响因素之管理上司 |
2.2.4 定性影响因素之非项目思想 |
2.3 人员配置之定量研究方法 |
2.3.1 层次分析法的方法 |
2.3.2 AHP注意事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素质-能力-结果”人员量化配置体系 |
3.1 人员量化指标体系的来源 |
3.1.1 BSC指标体系简介 |
3.1.2 BSC指标体系的思考 |
3.1.3 BSC指标体系的借鉴 |
3.2 “素质-能力-结果”人员量化配置体系 |
3.2.1 “素质-能力-结果”人力观 |
3.2.2 人员量化配置指标体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模型 |
4.1 模型指标量采集 |
4.1.1 选择AHP的原因 |
4.1.2 制定调查表 |
4.1.3 调查数据预处理 |
4.1.4 层次分析法中的计算 |
4.2 模型指标权重的计算和检验 |
4.2.1 总权重及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4.2.2 模型总排名和组合一致性检验 |
4.2.3 项目类模型指标权重的计算和检验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的方法 |
5.1 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模型主要用途 |
5.1.1 模型用途的量化方法 |
5.1.2 模型数据来源和分类 |
5.2 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模型数据采集 |
5.2.1 模型数据采集 |
5.2.2 模型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某运营商ERP运维项目案例分析 |
6.1 集团ERP运维项目简介 |
6.2 集团ERP运维项目人力配置因素 |
6.2.1 集团ERP运维项目的组织架构建设 |
6.2.2 集团ERP运维项目的管理上司 |
6.2.3 集团ERP运维项目的非项目思想 |
6.3 人员量化配置在项目中的应用 |
6.3.1 ERP运维项目常见表格设计 |
6.3.2 人员量化配置模型的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运维人员量化配置-个人类调查表 |
附录2: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影响因素-项目类调查表 |
附录3: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影响因素-项目类权重计算结果 |
附录4: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影响因素-项目类 |
致谢 |
(4)H石油销售公司ERP实施及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对象和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ERP实施评价理论方法 |
2.2 企业战略与业务流程再造 |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 |
2.3.1 平衡计分卡理论基础 |
2.3.2 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 |
2.3.3 平衡计分卡的平衡 |
2.4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4.1 供应链管理目标 |
2.4.2 供应链管理的步骤 |
第三章 石油销售公司ERP系统规划 |
3.1 以石油销售公司为核心的供应链系统分析 |
3.2 以客户为中心的石油销售公司业务流程再造 |
3.3 石油销售公司ERP结构和功能规划 |
第四章 影响ERP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 |
4.1 德尔菲法简介 |
4.2 问题一览表拟定和实施方案 |
4.3 ERP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五章 石油销售公司ERP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
5.1 石油行业ERP项目特点 |
5.1.1 石油行业特点分析 |
5.1.2 石油销售公司ERP项目特点分析 |
5.2 ERP项目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2.1 构建评价体系基本原则 |
5.2.2 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步骤 |
5.2.3 评价维度设计 |
5.2.4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六章 H石油销售公司ERP实施效果评价 |
6.1 H石油销售公司ERP项目实施情况介绍 |
6.2 H石油销售公司ERP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
6.3 ERP实施效果评价分析和建议 |
6.3.1 评价结果分析 |
6.3.2 改进建议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石油销售ERP系统成功实施关键影响因素德尔菲预测调查表 |
附表2:石油销售ERP系统定性指标评分调查表 |
附表3:ERP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冲突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装配式建筑风险管理 |
1.3.2 资源冲突风险 |
1.3.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创新点 |
1.4.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基础 |
2.1 装配式建筑概述 |
2.1.1 基本概念 |
2.1.2 应用优势 |
2.2 项目群管理理论 |
2.2.1 基本概念 |
2.2.2 特点分析 |
2.2.3 存在的问题 |
2.3 风险管理理论 |
2.3.1 基本概念 |
2.3.2 风险评价方法 |
2.4 相关技术 |
2.4.1 BIM技术 |
2.4.2 ERP技术 |
第3章 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冲突风险评估体系 |
3.1 构建原则及思路 |
3.1.1 构建原则 |
3.1.2 构建思路 |
3.2 指标的获取 |
3.2.1 项目群风险指标 |
3.2.2 资源冲突风险指标 |
3.2.3 装配式建筑风险指标 |
3.2.4 指标体系的初筛 |
3.3 问卷的检验 |
3.3.1 信度检验 |
3.3.2 效度检验 |
3.4 指标的筛选 |
3.4.1 主成分分析法 |
3.4.2 数据分析 |
3.5 指标体系的确定 |
3.5.1 指标体系 |
3.5.3 指标说明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冲突风险评估 |
4.1 风险分析与评估框架 |
4.2 ANP-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原理 |
4.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2 资源冲突风险评价 |
4.3 算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冲突风险管理平台 |
5.1 资源冲突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
5.1.1 需求分析 |
5.1.2 功能设计 |
5.2 资源冲突风险管理流程设计 |
5.2.1 风险管理思路 |
5.2.2 流程设计 |
5.3 资源冲突风险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
5.3.1 逻辑架构设计 |
5.3.2 数据流程设计 |
5.4 关键功能设计思路 |
5.4.1 无线射频物联网成套技术 |
5.4.2 施工资源信息集成 |
5.4.3 资源冲突风险监控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附录 A:装配式建筑资源冲突风险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
(6)A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 |
2.2.1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2.2.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2.2.3 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
2.2.4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 |
3 ERP咨询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1 ERP咨询行业发展概述 |
3.1.1 ERP咨询业的产生 |
3.1.2 国内ERP咨询发展现状 |
3.2 国内ERP咨询行业竞争环境 |
3.2.1 国内ERP咨询行业市场规模 |
3.2.2 国内ERP行业政策法规 |
3.2.3 国内ERP咨询竞争格局 |
4 A公司现状分析 |
4.1 A公司基本概况 |
4.1.1 A公司发展历程 |
4.1.2 A公司组织架构 |
4.1.3 A公司主要业务 |
4.2 A公司经营现状 |
4.2.1 财务状况 |
4.2.2 人力资源状况 |
4.3 A公司的外部竞争现状 |
4.3.1 A公司的市场地位 |
4.3.2 A公司的竞争能力分析 |
5 A公司核心竞争力辨析 |
5.1 A公司内部能力分析 |
5.1.1 组织管理能力 |
5.1.2 市场营销能力 |
5.1.3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
5.1.4 项目管理能力 |
5.1.5 知识管理能力 |
5.1.6 技术能力 |
5.2 A公司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
5.3 A公司优势与劣势分析 |
5.3.1 A公司优势分析 |
5.3.2 A公司劣势分析 |
5.4 A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
5.4.1 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 |
5.4.2 客户贡献识别 |
5.4.3 企业内部活动识别 |
5.5 A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
5.6 A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及评价 |
5.6.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5.6.2 评价指标的构建 |
5.6.3 A公司核心竞争力层次分析 |
5.6.4 A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 |
5.7 国外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经验 |
5.7.1 麦肯锡的核心竞争力 |
5.7.2 埃森哲的核心竞争力 |
6 A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对策及建议 |
6.1 培养人才可供能力 |
6.1.1 找到合适的人 |
6.1.2 完善职业生涯管理 |
6.1.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6.1.4 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 |
6.2 构建知识管理能力 |
6.2.1 确立知识管理发展战略 |
6.2.2 成立知识管理部门 |
6.2.3 构建知识管理机制 |
6.2.4 构建知识管理流程 |
6.3 提高项目交付能力 |
6.3.1 优化项目组成员结构 |
6.3.2 加强项目团队建设 |
6.3.3 加强项目过程质量跟踪 |
7 结论与不足 |
7.1 结论 |
7.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扩展的平衡计分卡的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 ——以S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1.2.2 平衡计分卡研究现状 |
1.2.3 ERP应用绩效评价与平衡计分卡结合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ERP概述 |
2.1.1 ERP的含义与发展历程 |
2.1.2 ERP的应用现状 |
2.1.3 企业实施ERP应有的态度综述 |
2.2 现有ERP应用绩效评价方法 |
2.2.1 新D&M模型 |
2.2.2 ABCD检测表 |
2.2.3 平衡计分卡 |
2.2.4 ERP应用绩效评价方法论综述 |
3 S公司ERP应用绩效评价案情分析 |
3.1 引入ERP的原因 |
3.2 S公司ERP目前的应用效果 |
3.3 S公司ERP应用绩效评价方法的确立 |
3.3.1 现有评价方法适用性分析 |
3.3.2 建立ERP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
3.3.3 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3.3.4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3.3.5 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ERP应用绩效综合得分 |
4 S公司ERP应用绩效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4.1 ERP环境下制造业绩效评价应包含的要素 |
4.2 ERP使用效果评价过程 |
4.2.1 评价区间 |
4.2.2 成立评价小组 |
4.2.3 建立评价层次结构图 |
4.2.4 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准则层与方案层指标权重 |
4.2.5 对ERP的使用效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
4.3 S公司的评价体系有效性分析 |
4.4 评价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I |
附录 II |
致谢 |
(8)基于脑电ERP的营销刺激对消费者影响的脑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2.1 营销刺激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需要新的手段 |
1.2.2 需要研究不同的营销刺激对消费者脑认知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技术线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1.6 论文创新性工作说明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
2.1.2 文献检索范围 |
2.1.3 学术趋势分析 |
2.2 关于广告认知相关研究 |
2.2.1 广告信息的接收 |
2.2.2 广告诱发的注意力 |
2.2.3 广告诱发的长短期记忆 |
2.2.4 广告诱发的情感 |
2.3 关于品牌认知相关研究 |
2.3.1 品牌信息的提取过程 |
2.3.2 品牌信息的加工过程 |
2.4 关于促销手段相关研究 |
2.4.1 促销对品牌资产影响的研究 |
2.4.2 促销策略及效果衡量的研究 |
2.5 研究文献评析 |
2.5.1 现有研究的贡献 |
2.5.2 现有研究的不足 |
2.5.3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框架 |
3.1 消费者行为理论 |
3.1.1 消费者行为理论模型AIDMA |
3.1.2 消费者行为理论模型AISAS |
3.2 购买决策的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 |
3.2.1 购买决策的理论模型 |
3.2.2 购买决策的影响要素 |
3.3 事件相关电位(ERP)理论 |
3.3.1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原理 |
3.3.2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常用成分 |
3.3.3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设备介绍 |
3.4 论文的研究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广告中销售促进信息对消费者脑认知的影响 |
4.1 不同销售促进信息对消费者脑认知影响的实验 |
4.2 销售促进信息脑电实验设计 |
4.2.1 销售促进海报的设计及实验任务 |
4.2.2 实验被试 |
4.2.3 实验设备 |
4.2.4 实验过程及数据采集 |
4.3 销售促进信息脑电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1 实验数据处理 |
4.3.2 实验数据分析 |
4.4 销售促进信息脑电实验结果讨论 |
4.5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陌生品牌产品广告呈现前后消费者脑认知反应差异 |
5.1 陌生品牌在视频广告呈现前后的脑认知差异实验 |
5.2 陌生品牌广告脑电实验设计 |
5.2.1 陌生品牌广告的选取及实验任务 |
5.2.2 实验被试和实验设备 |
5.2.3 实验过程及数据采集 |
5.3 陌生品牌广告脑电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5.3.1 实验数据处理 |
5.3.2 实验数据分析 |
5.4 陌生品牌广告脑电实验结果讨论 |
5.5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联合广告中品牌知名度的差异对消费者脑认知的影响 |
6.1 联合广告中品牌知名度存在差异的脑认知实验 |
6.2 联合广告脑电实验设计 |
6.2.1 联合广告的设计及实验任务 |
6.2.2 实验被试和实验设备 |
6.2.3 实验过程及数据采集 |
6.3 联合广告脑电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6.3.1 实验数据处理 |
6.3.2 实验数据分析 |
6.4 联合广告脑电实验结果讨论 |
6.5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购买渠道间价格差异对消费者脑认知的影响 |
7.1 购买渠道间存在价格差异时的脑认知实验 |
7.2 购买渠道脑电实验设计 |
7.2.1 购买渠道的选取及实验任务 |
7.2.2 实验被试和实验设备 |
7.2.3 实验过程及数据采集 |
7.3 购买渠道脑电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7.3.1 实验数据处理 |
7.3.2 实验数据分析 |
7.4 购买渠道脑电实验结果讨论 |
7.5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不同熟悉程度的推荐来源对消费者脑认知的影响 |
8.1 不同熟悉程度推荐来源对消费者影响的脑认知实验 |
8.2 推荐来源脑电实验设计 |
8.2.1 推荐来源的选取及实验任务 |
8.2.2 实验被试和实验设备 |
8.2.3 实验过程及数据采集 |
8.3 推荐来源脑电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8.3.1 实验数据处理 |
8.3.2 实验数据分析 |
8.4 推荐来源脑电实验结果讨论 |
8.5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9.2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
9.3 本研究研究的局限 |
9.4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科研项目情况 |
作者简介 |
附录 |
附录A 狂欢节式促销海报和一般促销活动海报示例 |
附录B 所选耳机及鲜花示例 |
附录C 品牌联合广告示例 |
附录D 存在价格差异的渠道选择材料示例 |
附录E 三种推荐条件示例 |
(9)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项目绩效管理体系 |
2.2 绩效管理方法梳理 |
2.3 信息化项目管理概念及内容 |
2.4 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的其它相关理论 |
3 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现状 |
3.1 J公司概述 |
3.1.1 J公司简介 |
3.1.2 J公司文化 |
3.1.3 J公司组织架构 |
3.2 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状况 |
3.2.1 J公司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 |
3.2.2 J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及应用情况 |
3.2.3 J公司信息化项目现有考核情况 |
3.3 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的设计和调查 |
3.3.1 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设计 |
3.3.2 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 |
3.4 调查和访谈结果汇总分析 |
3.4.1 人员构成 |
3.4.2 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被认可程度 |
3.5. 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4 方案确定与指标构建 |
4.1. 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概述 |
4.1.1 用户满意度认可 |
4.1.2 收益观点 |
4.1.3 IT应用观点 |
4.2 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方法选择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指标构建 |
4.3.1 指标设计原则 |
4.3.2 指标体系的设立 |
5 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方案 |
5.1 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程序 |
5.2 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
5.2.1 平衡计分卡应用于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的可行性 |
5.2.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信息化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
5.3 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分析 |
5.3.1 信息化四个层面绩效评价方法 |
5.3.2 评价结果分析 |
6 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完善措施 |
6.1 J公司信息化绩效提升原则 |
6.1.1 坚持先从业务部门进行提升 |
6.1.2 J公司信息化项目管理建设在内部与业务部门的匹配 |
6.1.3 信息化绩效提升符合行业标准 |
6.1.4 信息化绩效提升成本 |
6.2 J公司信息化绩效提升方法 |
6.2.1 提高公司信息化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
6.2.2 完善公司信息化制度 |
6.2.3 加大信息化项目发展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 |
6.2.4 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 |
6.2.5 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体系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10)企业成功实施ERP的行业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实施ERP理论基础 |
2.1 ERP基础理论 |
2.1.1 ERP概述 |
2.1.2 ERP的特点 |
2.1.3 ERP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 企业实施ERP的方式与原则 |
2.2.1 企业实施ERP的方式 |
2.2.2 企业实施ERP的原则 |
2.3 企业ERP实施效果 |
2.4 企业ERP实施进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ERP系统在医药企业的应用分析 |
3.1 A集团有限公司 |
3.1.1 企业背景 |
3.1.2 ERP系统的实施过程 |
3.2 B集团有限公司 |
3.2.1 企业背景 |
3.2.2 ERP系统的实施过程 |
3.3 A集团分析 |
3.4 B集团分析 |
3.5 两个案例的分析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ERP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分析 |
4.1 电力企业的特点 |
4.2 电力企业实施ERP的困难 |
4.3 电力企业实施ERP的影响 |
4.4 电力企业实施ERP的建议 |
4.5 ERP系统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成功实施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企业ERP成功实施的因素分析与评价 |
5.1 ERP成功实施的因素分析 |
5.1.1 树立基于ERP系统的管理构架 |
5.1.2 ERP软件的选型 |
5.1.3 ERP实施的关键因素 |
5.2 企业ERP实施评价 |
5.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5.2.2 评价方法选取 |
5.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2.4 指标权重的计算及实证分析 |
5.3 医药企业与电力企业ERP实施评价分析及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ERP实战策略(之二)——选择ERP需要定性考虑的8个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供应链管理的G公司采购策略研究[D]. 王振.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2]西安TJ公司钛阳极产品准时交货优化研究[D]. 程晓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ERP运维项目人员量化配置影响因素研究[D]. 吕仕刚.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H石油销售公司ERP实施及效果评价研究[D]. 韩志勇. 河北地质大学, 2019(10)
- [5]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冲突风险管理研究[D]. 王亚珊.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6]A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D]. 刘淑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基于扩展的平衡计分卡的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 ——以S公司为例[D]. 吴成北. 广东财经大学, 2018(05)
- [8]基于脑电ERP的营销刺激对消费者影响的脑认知研究[D]. 张雪峰. 东北大学, 2018(12)
- [9]J公司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研究[D]. 徐伟明.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10]企业成功实施ERP的行业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阳.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