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驱油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浓度的测定

复合驱油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浓度的测定

一、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蒲柏宇[1](2017)在《三元复合驱对砂岩储层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东部油田的主要产油层位基本都为碎屑岩储层。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目前均到了开发后期阶段,为了油田可持续发展,稳定产量,大庆油田在开发工艺上不断进取,在聚合物驱技术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开始研究三元复合驱技术,并对其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随后开展先导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率可将油田的采收率平均提高20%左右。但对于碎屑岩储层而言,只要在这一体系中有强碱或者弱碱的加入,都必然和储层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在驱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溶蚀与沉淀作用。这些作用将会影响储层的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从而对储层造成伤害,影响体系的驱替效果。本文以三元复合驱的结垢问题作为切入点,将地质与化学相结合,采用新的试验方法模拟出真实地下条件,在这种条件下进行了单矿物静态浸泡实验以及岩心动态驱替实验。在静态实验中通过使用723型自动分光光度计对反应液进行了实时的硅元素浓度检测,分析对比了各单矿物在碱液中的反应机理及强度。另一方面对岩心进行驱替实验并收集了油田试验区驱替前后的岩心,以扫描电镜法、铸体薄片法、压汞法、X衍射法分析了三元驱替前后岩心各方面的变化情况,并详细研究了碱岩反应规律,对垢质的形成原因、条件、过程、时间、析出顺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粘土矿物中的蒙脱石和高岭石与碱的反应最为剧烈;(2)当地层水中钙离子浓度过高,三元复合剂进入储层后会与之反应生成大量钙质垢,尤其是弱碱复合驱替剂;(3)三元驱后岩心矿物成分有所变化,高岭石、蒙脱石、石英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溶蚀,产生了大量硅酸离子,它们随流体流动并聚集,在后期形成一种无定形的硅胶,以络合物的形式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并在运移一定距离后遇到较小孔喉而发生沉降,使储层非均质性加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本文建立了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砂岩储层溶蚀与沉淀的反应机制,探索出了结垢规律,为三元复合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可靠的地质依据。

王磊[2](2015)在《碱与储层矿物作用及其对驱油剂渗流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进一步揭示碱与储层岩石作用及其对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影响规律,以油藏工程学、岩石矿物学和物理化学为理论指导,以物理模拟、化学分析和仪器检测为技术手段,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储层岩石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碱和"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渗流阻力增加主要源于碱对岩心溶蚀作用,三元复合体系渗流阻力增加主要源于聚合物在岩心孔隙中的滞留;与碱和"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相比较,三元复合体系对岩石的溶蚀作用较小,表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可以减缓三元复合体系中碱的溶蚀作用。

邓庆军,代素娟,范萌,梁爽,金璐[3](2014)在《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储层矿物碱耗实验》文中认为针对大庆油田萨中区块的储层矿物组成,开展了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长石、石英五种矿物在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和在单一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静态碱耗实验研究,分别给出了五种矿物在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和在单一氢氧化钠溶液中碱耗规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对储层矿物碱耗有抑制作用,在ASP三元复合体系中与在单一氢氧化钠溶液中相比,储层矿物碱耗量明显降低;在单一氢氧化钠溶液中黏土矿物和骨架矿物的碱耗方式均以化学反应碱耗为主,而在ASP三元复合体系中黏土矿物碱耗方式以物理吸附碱耗为主,骨架矿物碱耗方式以化学反应碱耗为主。

倪小明,于芸芸,王延斌,高莎莎[4](2014)在《伊利石中Si/Al元素在碳酸溶液中溶解的动力学特征》文中研究指明查明碳酸溶液与伊利石矿物(煤层主要黏土矿物之一)的反应特征,能够为煤层气井注CO2提高采收率(ECBM)工艺泵注参数优化及储层物性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以沁水盆地潞安矿区余吾、常村矿煤样为例,测试了煤样中黏土矿物的含量,进行了25℃、35℃、45℃条件下,单一伊利石矿物与不同酸度碳酸溶液的反应实验;应用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测试分析了反应液中Si、Al元素含量和反应前后伊利石结构与元素变化的情况,得出了Si元素溶出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并求取了Si元素溶出的表观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1当溶液pH值和反应时间相同时,Si元素的溶出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Al元素的溶出量变化却很小;2当溶液pH值和温度相同时,随反应时间增加,Si元素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有一定的振荡,且温度越高,Si元素达到溶出最大值的时间越短,而Al元素溶出速率较快,迅速达到溶出平衡;3Si元素的溶出符合扩散控制的界面反应模型,pH值越低,Si元素越易于溶出,表观活化能越小;4由于碳酸酸性较弱,伊利石与其反应后,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的破坏。

胡淑琼[5](2014)在《强碱三元体系与喇嘛甸油田二类储层溶蚀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元复合驱在大庆油田现场实践中,不但得到较高的采收率,还可以降低驱油成本,然而,其中碱的使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物理化学作用产物对储层造成伤害,一些试验区甚至出现了产液量下降、生产井卡泵等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庆喇嘛甸二类油层的储层特征,以油藏工程学、岩石矿物学和物理化学为理论指导,以物理模拟、化学分析和仪器检测为技术手段,开展了强碱和弱碱对储层结构影响对比实验研究、碱驱后岩石结构的可视化研究、含碱驱油剂对储层矿物的浸泡溶蚀作用以及在岩心中的流动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强碱对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很大,而弱碱的作用不明显,碱对储层矿物的溶蚀作用主要针对粘土矿物,对长石石英等骨架矿物作用较弱,短期内注碱不会引起井壁受溶蚀坍塌。浸泡实验结果表明,随碱浓度增加、“液:固”增加和时间延长,岩样受到的溶蚀作用增强,作用后岩样表面的主要元素硅铝元素一定程度上被转移到液相中。在碱浓度相同条件下,与单一碱液相比较,“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对岩样溶蚀程度较弱,表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能够减缓碱对岩样的溶蚀作用。当碱与岩样接触时间超过60d后,液相中硅酸分子发生聚合作用并在碱性条件下脱水生成硅垢。流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的增大,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大,同时岩心渗透率损失率增大。与浸泡实验结果一致,二元复合体系和三元复合体系采出液中硅、铝离子浓度较低,说明溶蚀程度较小。综上,单一碱液对岩石溶蚀作用最强,“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次之。与聚合物相比较,表面活性剂在减缓碱对岩心溶蚀作用方面能力较弱,它对碱液的溶蚀作用影响不大。

冯广庆[6](2014)在《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组成与粘温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油田原油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原油的开采开发已经进入二次、三次采油阶段,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实施以来,聚合物驱的发展较为广泛,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中,聚合物驱油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浓度聚合物驱作为常规聚合物驱(低浓度)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提高采收率幅度明显高于普通聚合物,并且产出液处理量较小,经济合算。但在聚合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获得原油稳产和高产的同时,大量的聚合物驱采油污水也随之产生。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中聚合物和各种离子均增多,可能改变常规原油采出液的状态,使采出液的粘度、悬浮物浓度升高,乳化现象更加严重,破乳过程尤其复杂,造成油水分离和污水处理难度增大,与常规聚合物驱(已经有很多研究)相比,一些主要性质可能大大不同、并且不甚清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浓度聚合物驱一些性质,特别是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组成与粘温特性研究,对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有效数据和理论依据,对油田污染源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正是本研究主要目的和新意。本文以某油田高浓度聚合物驱区块为例,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油田区块特性,准确进行了分类、定性定量地确定了采出液中水相、油相和固相等三相控制物质组成;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的粘温规律和特性,为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有效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采出液由水相、油相和固相等三相控制物质所组成。采出液中固相(沉积物)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水相中由可溶性无机阴、阳离子、悬浮物和PAM等;油相由浮油、有机物、细菌等;固相由机械杂质、垢、腐蚀产物等。(2)由于含有高浓度的聚合物,使得采出液的不溶物含量高并且成分复杂,影响因素也繁多,包括体系中自身含有的聚丙烯酰胺的影响、原油中的蜡晶的影响、矿化度的影响、细菌和时间的共同影响以及温度的影响。(3)粘温规律和特性表明,粘度与温度成反比,温度升高可大大降低采出液粘度,其机理是升高温度促进采出液中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发生降解,分子链断裂从大分子变成小分子,使得采出液粘度降低,同时降低了采出液的乳化程度。

胡淑琼,李雪,卢祥国,苏延昌,牛丽伟[7](2013)在《三元复合驱对储层伤害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元复合驱能够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但它所引起的结垢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文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储层岩石和三元复合体系为实验对象,开展了碱驱后岩石结构的可视化研究以及含碱驱油剂流动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碱对储层岩心中黏土矿物溶蚀作用比较明显,对石英和长石等骨架成分的溶蚀作用较小;采出液中钙镁离子浓度较低,硅离子浓度却较高,前者成垢作用难以对储层渗透率造成显着影响,后者易在迁移过程中发生沉积,在地层和生产系统中形成大量硅垢。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碱浓度增加,三元复合体系对地层伤害程度加剧。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都可以减弱碱的溶蚀作用,但前者比后者减缓溶蚀作用的能力弱。

胡淑琼,卢祥国,苏延昌,王磊,牛丽伟,刘敬发[8](2013)在《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储层溶蚀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开展了碱液、"碱/表面活性剂"AS二元复合体系、"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对储层岩石矿物的静态溶蚀实验,考察了实验过程中液相内目标离子(Ca2+、Mg2+、Si4+、OH-、CO32-、HCO3-和Cl-等)浓度变化规律和岩样表面主要元素(Al和Si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碱对岩样的溶蚀作用主要针对黏土矿物,对长石骨架作用较小。三元复合体系处理岩样后的液相内硅铝离子浓度增加,钙、镁离子浓度降低,岩样表面硅、铝元素含量降低。随碱浓度增加、液固比增加或处理时间延长,溶蚀作用增强,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可以减轻碱对岩样的溶蚀作用。处理初期溶蚀作用较强,处理60d后,液相中硅酸分子发生聚合作用,并在碱性条件下脱水生成硅垢,聚合物又促进硅胶体聚集和成垢。图14表4参17

刘威[9](2013)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的新生物质对采出液分离特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采出液乳化现象日益严重,油水分离难度明显增大。前期开展的关于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乳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驱油剂对采出液油水乳化、稳定性影响以及开发相应油水分离技术方面,对驱油剂与油藏矿物作用产生的新生活性物质对采出液分离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恒温动态浸泡的方式,模拟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与地层中油藏矿物的相互作用,系统研究了驱油剂与油藏矿物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含离子水与浸泡后溶液混合老化的方式模拟地层水与浸泡后溶液的相互作用,通过微滤膜法分离模拟采出水中的新生物质。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浸泡后固体样本的组分变化和溶蚀特征、新生物质的形貌和组成以及新生物质对模拟采出液分离特性的影响机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对在不同浸泡条件下制备的模拟采出液进行了油水分离特性以及油水界面性质进行了检测,研究了浸泡后溶液的离子组成,确定了三元复合驱注入液对地层的溶蚀情况,探讨和总结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的新生物质对采出液分离特性的影响机理和规律。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三元注入液在注入过程中,对天然岩心及其主要矿物组分石英、长石、伊利石、高岭土均有不同程度的溶蚀,油藏矿物表面无明显不溶性新生矿物附着;三元注入液与油藏矿物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溶蚀离子为Si4+和Al3+。(2)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与油藏矿物作用后,再与地层水混合,会导致混合液过饱和,析出方解石、非晶质二氧化硅等新生矿物微粒;碱土金属离子单独存在时,对新生物质生成量影响较小,而三元注入液中CO2-3的存在,致使采出液中产生的新生物质含量增多。(3)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与油藏矿物和油藏水作用产生的方解石、非晶质二氧化硅微粒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较大的空间位阻,阻碍油珠之间的相互聚并,致使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难度大幅度增大。

陈健斌[10](2013)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机理及防垢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是油田开发后期的重要技术措施,大庆油田自2009年以来,三次采油区块不再安排聚合物驱,而全面开展三元复合驱,随着三元复合驱的推广使用,在油层近井地带以及采出液中均出现了结垢现象,垢的存在不仅造成生产隐患、降低生产效率、增大生产成本,同时还制约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广泛应用。本论文以大庆油田采油四厂实际情况为例,研究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三元复合驱强碱驱油体系采出液与地层岩石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三元复合驱强碱驱油体系采出液的结垢成因,并得出三元复合驱强碱驱油体系采出液的结垢机理。针对三元复合驱强碱驱油体系采出液的成垢特点,确立以化学防垢剂作为三元复合驱强碱驱油体系采出液防垢的技术核心,确定了以自由基聚合的反应原理,设计了合成试验,自行研制出一种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反应单体,(NH4)2S2O8+NaHSO3为引发剂,去离子水为溶剂,适用于三元复合驱强碱驱油体系采出液的三元共聚型高分子防垢剂,通过研究防垢剂主单体摩尔比、引发合成温度、引发剂配比等实验条件对防垢效果的影响,由此得出最佳合成条件:n(MA:AA:AMPS:(NH4)2S2O8+NaHSO3)=0.5:1:0.019:0.0089,,通入氮气0.5h,引发温度60℃,引发剂滴加时间1.5h,继续反应时间2h。以配置的模拟现场注入水及采出液为研究对象,研究建立了三元复合驱防垢剂的评价方法。同时根据三元复合驱现场实验条件,在不同研究体系下评价了防垢剂的防垢效果,实验表明,防垢剂在20mg/L的用量下,综合防垢率达到85%以上。为了验证结垢机理及防垢剂的合成,本论文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傅立叶红外谱图分析等手段进行了分析测试,测试数据表明,得出与上述研究成果相一致的结论。

二、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三元复合驱对砂岩储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简介
        1.2.1 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
        1.2.2 三元复合驱技术特点
        1.2.3 三元复合剂各体系作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2 勘探历程和地质特征
    2.3 开发历程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3.1 开发历程
        2.3.2 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第3章 三元驱岩心基础数据统计
    3.1 三元驱岩心基础物性数据统计
    3.2 CT扫描岩心孔隙特征分析
第4章 三元复合驱结垢机理及形貌学特征
    4.1 试验区现场结垢情况
    4.2 强碱、弱碱三元复合驱结垢差异
    4.3 钙质垢综合研究
        4.3.1 形成机理
        4.3.2 钙垢形貌学研究
        4.3.3 结垢影响因素及规律
    4.4 硅质垢综合研究
        4.4.1 碱岩反应机理及硅垢形成原因
        4.4.2 单矿物碱液浸泡实验
        4.4.3 硅垢形貌学研究
        4.4.4 结垢影响因素及规律
第5章 三元驱前后岩心对比分析
    5.1 驱替采出液中硅元素浓度测定
    5.2 三元驱前后矿物组成变化对比
    5.3 三元驱前后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变化
        5.3.1 三元驱前后扫描电镜分析对比
        5.3.2 铸体薄片法分析驱替后岩心
        5.3.3 压汞法分析驱替后孔隙结构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项目
索引

(2)碱与储层矿物作用及其对驱油剂渗流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条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原理
    1.3 仪器设备和实验步骤
        1.3.1 岩心流动实验步骤
        1.3.2 采出液离子浓度
2 结果分析
    2.1 驱油剂渗流特性
    2.2 采出液离子浓度变化规律
    2.3 岩心表观结构和组成变化
3 结论

(3)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储层矿物碱耗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氢氧化钠与单矿物作用的碱耗实验
    2.2 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单矿物作用的碱耗实验
3 结论

(4)伊利石中Si/Al元素在碳酸溶液中溶解的动力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简况
2 实验方案
    2.1 样品制备
    2.2 实验过程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实验后液相成分的变化
        3.1.1 实验结果
        3.1.1. 1 反应温度对溶出量的影响
        3.1.1. 2 反应液pH值对溶出量的影响
        3.1.1. 3 反应时间对溶出量的影响
        3.1.2 Si元素溶解动力学研究
        3.1.3 表观活化能计算
    3.2 实验后固相变化分析
        3.2.1 实验后元素变化能谱分析
        3.2.2 实验前后伊利石结构变化分析
4 结论

(5)强碱三元体系与喇嘛甸油田二类储层溶蚀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三元复合驱结垢问题
        1.1.1 研究进展
        1.1.2 结垢机理
        1.1.3 矿场现状
        1.1.4 防垢技术
        1.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化学分析仪器发展简史及应用
        1.2.1 SEM 扫描电镜
        1.2.2 X 射线能谱仪
        1.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1.3 研究内容
        1.3.1 碱液对储层岩心溶蚀作用的微观可视化研究
        1.3.2 化学剂与储层岩石静态溶蚀作用研究
        1.3.3 化学剂与储层岩心动态溶蚀作用研究
    1.4 要求和标准
第二章 碱液与储层岩心溶蚀作用微观可视化研究
    2.1 实验条件
        2.1.1 实验用水
        2.1.2 化学药剂
        2.1.3 实验设备与原理
        2.1.4 岩心
    2.2 实验步骤
        2.2.1 碱液类型对岩心渗流特性影响研究
        2.2.2 碱液与岩石溶蚀作用可视化实验研究
    2.3 方案设计
        2.3.1 碱液类型对在岩心中渗流特性影响研究
        2.3.2 碱液与岩石溶蚀作用可视化实验研究
    2.4 结果分析
        2.4.1 碱液类型对岩心渗流特性影响
        2.4.2 碱液与岩石溶蚀作用可视化观测
    2.5 小结
第三章 化学剂与储层岩石静态溶蚀作用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用水
        3.1.2 岩样和药剂
        3.1.3 实验设备及原理
    3.2 实验步骤
    3.3 方案设计
        3.3.1 碱液与岩样静态溶蚀作用
        3.3.2 “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与岩样静态溶蚀作用
        3.3.3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与岩样静态溶蚀作用
    3.4 结果分析
        3.4.1 碱液与岩样矿物静态溶蚀作用
        3.4.2 “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与岩样静态溶蚀作用
        3.4.3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与岩样静态溶蚀作用
    3.5 小结
第四章 化学剂与储层岩心动态溶蚀作用研究
    4.1 实验条件
        4.1.1 实验用水
        4.1.2 化学药剂
        4.1.3 填砂模型
        4.1.4 实验设备
    4.2 实验步骤
    4.3 方案设计
        4.3.1 碱液与岩心动态溶蚀作用
        4.3.2 “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与岩心动态溶蚀作用
        4.3.3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与岩心动态溶蚀作用
    4.4 结果分析
        4.4.1 碱液与岩心动态溶蚀作用
        4.4.2 “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与岩心动态溶蚀作用
        4.4.3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与岩心动态溶蚀作用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参加科研项目
致谢
详细摘要

(6)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组成与粘温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驱油技术
        1.1.1 聚合物驱油机理
        1.1.2 聚合物的高浓度与低浓度
        1.1.3 聚合物驱采出液的特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1.2.1 聚合物驱的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聚合物驱采出液的处理与回用技术
        1.3.1 含聚废水给普通含油废水处理带来的影响
        1.3.2 含聚废水的处理技术与工艺设计
        1.3.3 聚合物驱采出液回注的可行性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组成与特性研究
    2.1 本章概述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采出液的常规分析方法
        2.2.4 采出液中沉积物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合物浓度分析与特性
        2.3.2 采出液水相中物质的组成分析与特性
        2.3.3 采出液油相中物质的组成分析与特性
        2.3.4 采出液固相中物质的组成分析与特性
        2.3.5 采出液中固相物质来源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粘温特性研究
    3.1 本章概述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粘度的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常温下粘度的分析
        3.3.2 温度变量下的粘温曲线
        3.3.3 同一温度下的粘浓曲线
        3.3.4 温度变量下的降粘率
        3.3.5 影响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油水分离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的新生物质对采出液分离特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三元复合驱技术简介
        1.1.1 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
        1.1.2 三元复合驱技术发展现状
    1.2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新生物质的形成
        1.2.1 形成机理
        1.2.2 新生物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1.3 油水乳状液稳定性机理与评价方法
        1.3.1 稳定机理
        1.3.2 稳定性影响因素
        1.3.3 评价方法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案
    2.1 技术路线
    2.2 固体样本的选取及处理
        2.2.1 油藏矿物组分分析
        2.2.2 固体样本处理
    2.3 模拟注入液确定及配制
        2.3.1 三元注入液水质分析
        2.3.2 模拟三元注入液配制
    2.4 浸泡及老化
        2.4.1 模拟浸泡
        2.4.2 浸泡后上清液分离及固体样本处理
        2.4.3 模拟采出水制备
        2.4.4 模拟采出液制备
    2.5 小结
第3章 三元注入液对油藏矿物的溶蚀
    3.1 油藏矿物的溶蚀特征
        3.1.1 实验方法
        3.1.2 结果与讨论
    3.2 地层中溶出的离子组成
        3.2.1 实验方法
        3.2.2 结果与讨论
    3.3 小结
第4章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新生物质分析
    4.1 实验方法
        4.1.1 样品预处理
        4.1.2 形貌特征分析
        4.1.3 元素组成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天然岩心中各矿物组分对作用产物影响分析
        4.2.2 浸泡时间对作用产物影响分析
        4.2.3 注入液中的主要离子对作用产物影响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新生物质对采出液分离特性的影响
    5.1 新生物质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
        5.1.1 实验方法
        5.1.2 结果与讨论
    5.2 新生物质对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
        5.2.1 实验方法
        5.2.2 结果与讨论
    5.3 浸泡时间对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
        5.3.1 实验方法
        5.3.2 结果与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10)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机理及防垢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研究现状
        1.2.1 三次采油技术
        1.2.2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现场实验研究
    1.3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防垢技术的现状及研究
        1.3.1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现状
        1.3.2 三元复合驱防垢技术的应用
    1.4 水处理中常用的有机防垢剂
        1.4.1 高分子共聚物阻垢剂
        1.4.2 含磷聚合物
        1.4.3 环境友好型聚合物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1 三元复合驱结垢机理研究及防垢剂的研制
        1.5.2 三元复合驱结垢机理及防垢技术的研究思路
    1.6 完成主要工作量
    1.7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三元复合驱强碱驱油体系结垢机理的研究
    2.1 本章概述
    2.2 三元复合驱矿场地质特征与油层岩石组成分析
    2.3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水质分析
        2.3.1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现场水质跟踪监测分析
        2.3.2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水质室内分析
    2.4 ASP 含量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水质的影响
    2.5 三元复合驱现场采出液中悬浮物的表征
        2.5.1 乳状液的 X 偏光显微镜表征
        2.5.2 污水中悬浮物颗粒的表征
    2.6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块垢样分析
        2.6.1 垢样采集
        2.6.2 垢样组成分析
    2.7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成垢原因与结垢机理归纳
        2.7.1 成垢原因分析
        2.7.2 室内模拟硅垢的形成
        2.7.3 不同硅离子质量浓度体系的结垢研究
        2.7.4 强碱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硅垢结垢机理归纳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元复合驱强碱驱油体系防垢剂的合成
    3.1 本章概述
    3.2 防垢剂作用机理
        3.2.1 防垢剂的定义
        3.2.2 防垢剂的作用机理
    3.3 防垢剂的反应原理、引发剂及合成单体的选择
        3.3.1 防垢剂的合成反应原理
        3.3.2 引发剂的选择
        3.3.3 合成单体的选择
    3.4 防垢剂的合成
        3.4.1 主要试剂
        3.4.2 合成步骤
        3.4.3 合成实验
        3.4.4 最佳合成条件的确定
    3.5 红外谱图分析
        3.5.1 单体的红外谱图分析
        3.5.2 合成产物的红外谱图分析
第4章 三元复合驱强碱驱油体系防垢剂的效果评价与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本章概述
    4.2 防垢剂评价方法的建立
        4.2.1 模拟注入水的配制
        4.2.2 三元复合驱防垢剂评价方法的建立
    4.3 防垢剂的效果评价
        4.3.1 主要试剂
        4.3.2 防垢剂在三元复合驱强碱驱油体系下的防垢效果评价
    4.4 防垢剂防硅垢的效果评价
        4.4.1 防垢剂对采出水的效果评价实验
        4.4.2 防垢剂对采出水的效果评价实验
    4.5 聚合物检测方法的建立
        4.5.1 实验
        4.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3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元复合驱对砂岩储层的影响[D]. 蒲柏宇. 西南石油大学, 2017(11)
  • [2]碱与储层矿物作用及其对驱油剂渗流特性的影响[J]. 王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5(04)
  • [3]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储层矿物碱耗实验[J]. 邓庆军,代素娟,范萌,梁爽,金璐. 油田化学, 2014(03)
  • [4]伊利石中Si/Al元素在碳酸溶液中溶解的动力学特征[J]. 倪小明,于芸芸,王延斌,高莎莎. 天然气工业, 2014(08)
  • [5]强碱三元体系与喇嘛甸油田二类储层溶蚀作用研究[D]. 胡淑琼.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3)
  • [6]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组成与粘温特性研究[D]. 冯广庆.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5)
  • [7]三元复合驱对储层伤害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 胡淑琼,李雪,卢祥国,苏延昌,牛丽伟. 油田化学, 2013(04)
  • [8]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储层溶蚀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 胡淑琼,卢祥国,苏延昌,王磊,牛丽伟,刘敬发. 油田化学, 2013(03)
  • [9]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的新生物质对采出液分离特性影响研究[D]. 刘威. 吉林大学, 2013(09)
  • [10]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机理及防垢剂的研究[D]. 陈健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9)

标签:;  ;  ;  

复合驱油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浓度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