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室声场的构建

多媒体教室声场的构建

一、多媒体教室的声场营造(论文文献综述)

陈辉[1](2020)在《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更新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内外交流更加频繁。同时,许多高校的会议建筑年代较久,面临舒适度差的问题,而更新是较为经济且可行的方式。会议空间受到高校的限制,更新设计解决的矛盾更为突出和特殊,如何找到且分析现状问题和找出更新设计方法,是论文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在对高校会议空间规划布局和会议建筑构成的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华南地区高校的会议空间的更新设计研究展开深入的探讨。主要研究会议空间的布局更新设计和会议空间的物理环境更新两方面,前者是对学校会议空间规划布局、建筑平面布局、会议席布局和吊顶形式等的研究;后者针对采光照明、遮阳、视线、通风和声学等更新改造设计。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同时对相关概念做了界定,确定了本文研究范围和对象,再归纳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框架。第二章分析了会议空间更新设计的理论基础,以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校区二期规划,分析会议空间规划布局的更新设计,以广西大学的大礼堂更新设计为例,分析会议空间的问题总结、更新原则和更新方法。此外分析了其他地区的高校会议空间和其他类型的会议空间,分析其更新普遍性和其特殊性,针对华南地区高校做好会议空间的更新设计研究。第三章调研了11个华南地区高校,详细评价7个会议空间,对华南地区的高校做描述记录、公众问卷评价和专业建筑师的诊断分析,之后根据三个维度的调研,归纳了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再对其更新设计的影响因素、趋势、指导原则、流程和方式等进行了总结。第四章主要介绍会议空间在高校中的布局更新方法,在校园建筑中的布局更新方法,以及会议建筑空间本身的布局更新方法。第五章从物理环境更新角度,以被动式技术为主,主动式技术为辅且相结合的策略,根据不同位置和使用情况对声、光、热和视线运用不同的物理环境更新方法。第六章以番禺区广州大学的会议空间更新设计为探索对象,用描述性和诊断性评价以及声光热的仪器测量,来从调研中总结问题,提出更新目标和原则,最后对学校的会议空间规划布局进行更新,且对三个会议建筑提出具体的更新改造设计方法。

张轶稀[2](2019)在《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分析与改造 ——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设计技术中建筑声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在建筑室内音质设计和声环境的改善等领域已颇有建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高校教室是师生交流和学生自习最主要的场所,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革新,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高校乃至中小学,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兴科技也将逐渐走进课堂。在追求更好的的视听模式、注重设备先进的同时,为了与先进的视听手段相匹配,教室室内本身的声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当前,教室声学也成为了建筑物理环境及建筑设计研究的热点。影响教室室内声环境的客观物理参量众多,如背景噪声、混响时间、声场均匀度、语言可懂度、声能比、信噪比等,需先对客观评价参量有足够的了解,结合对高校教室的设计和改造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研究,为改善教室室内声环境提供足够的原理支撑和理论依据,并从中发现传统的设计观念将会给教室室内的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进行改进、改造,要先对当前教室室内的声环境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室进行计算分析、实际的测量以及计算机模拟对测量结果的补充,得到教室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参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了当前教室的声环境特性,了解其声学缺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声环境改造方案。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中对既有高校教室按照建筑声学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室内容积进行了分类,这种分类方式将更有助于对教室室内声环境进行具体的研究,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研究对各类型教室各声环境客观评价参量的限值做出了合理建议。随着建筑声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完善,用以改善建筑室内声环境的材料层出不穷。需要了解各类声学材料的特性,并对其声学性能进行测量实验和分析比对。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适合用于教室室内且经济美观的材料,以及将多种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既有高校教室室内改造的关键技术。结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四种改造方案及思路,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和模拟,检验改造设计方案在不同布置方式下对室内声环境的改善效果,通过对比各方案改造思路及其间的关系,为各方案探索出最佳的改造效果和最适合针对的教室室内声缺陷,并找到各方案所存在的不足及通过改造方案仍不能解决的声环境问题。在改造方案的基础上对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关键技术进行应用和示范,并通过模拟对各关键技术的有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基于改造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方法,为今后教室室内声环境和其他类型建筑声环境的改造、设计提供参考,为相关评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依据。

张伟,薛宗珑,王志献,叶红[3](2019)在《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功能设计与设备构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要阐述了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设计要求,设备选型与技术指标,重点阐述了构成多媒体教室的关键技术与设备,网络中控技术,智能扩声技术产品,激光投影机,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及维修维护。

窦梦溪[4](2018)在《胶东半岛高校冗余空间建筑声环境研究》文中指出山东省人口密度大、考生数量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山东省十分重视学生的教育,尤其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山东虽然是国内的教育大省,却不是教育强省,很多方面均亟待提高。胶东半岛在山东省占据区位优势,辖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经济发达,处于蓝色半岛经济圈核心,且拥有高校数量众多,分布集中,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雄厚,有山东大学(威海、青岛)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校等,极具地域代表性。因此,本文研究胶东半岛高校冗余空间建筑物理环境质量,特别是优质声环境对校园环境的积极作用等相关问题,提出建筑物理声环境改善措施和意见,不仅可以提高胶东半岛区域自身的高校环境质量,而且对整个山东省内的高校建设能起到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对我国其它地区的高校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高校做为教育体系中的高端层次,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性空间,对其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入阶段,韧性城市应运而生,成为应对城市各种危机的一种全新理论与实践。其中,多样性是韧性城市的主要特征之一,借用到高校这个微小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环境中,其相关理论同样适用于高校空间结构的适应性发展和变化,其中,冗余空间及其多样性属性是其空间结构的一种新形式,它为亟待解决当前面临各种压力、挑战、机遇以及不稳定因素干扰,谋求更优发展的高校提供了有效的弹性和缓冲。而空间的建筑物理环境质量往往影响着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其中声环境质量是影响高校教学环境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高校冗余空间的声环境,对其进行有效评价,提出合理的声环境改造措施和方法,对创建优良校园环境,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所做的总体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在理论上运用韧性城市体系中的冗余空间和多样性概念,以及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行为影响作用,归纳总结胶东半岛高校冗余空间的构建形式和方法,并分析声环境质量对冗余空间使用感受的影响,寻求冗余空间使用者对声环境的感知和声环境的营建。将声音、空间和人三者结合,建立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而确立高校冗余空间中的建筑声环境质量研究的地位。2)其次,本文通过对胶东半岛部分高校冗余空间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它们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噪声级较高和混响时间过长的声环境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对高校冗余空间的正常使用。噪声问题也阻碍了冗余空间挖掘更多的潜在功能,实现其调节与缓解校园环境问题的价值。因此,本文针对高校冗余空间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冗余空间声环境的构建和健康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和方法。目前我国现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和规范中,还没有针对高校冗余空间的内容,在这方面还存在着空白。为此,本文通过对胶东半岛部分高校的冗余空间声环境展开调查与研究,试图归纳和总结适合高校冗余空间的声学建议标准,填补高校冗余空间声环境方面的空缺,以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为今后的高校冗余空间建设提供借鉴与帮助。3)然后,本文利用声学仪器和ODEON厅堂音质声学模拟软件对高校冗余空间的声环境进行实测和模拟,通过交通冗余空间空间、教学冗余空间和中庭冗余空间的声环境质量的主观评价因素分析,针对青岛理工大学和烟台大学的冗余空间声环境进行实地测试,获得客观可靠的声学数据,并进行分析与评价,总结其冗余空间声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指出存在的不足。4)最后本文提出了声环境改造措施。针对高校冗余空间出现的噪声级过高和混响时间过长的音质缺陷,借鉴国内外相关声学设计案例,查阅已有建筑声学设计规范与标准,提出声学处理建议和具体的声环境改造措施,并运用ODEON声学软件进行模拟改造之后的声学效果,以期指导高校对该场所进行声学改造,使高校冗余空间的声环境质量达到学生学习、交流和阅览的使用要求。通过对胶东半岛高校冗余空间声环境质量的一系列研究,为其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使高校冗余空间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真正发挥其对校园空间使用的调节、缓冲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冗余空间的归属情感。继而指引高校环境向更有包容性、更多元、更开放的方向发展,使其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合谐共生的有机生态体,实现冗余空间使用感的提升,提高冗余空间的利用率,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令冗余空间存在的意义落到实处,从而迎合韧性城市发展的轨迹,书写中国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张宁[5](2018)在《高校阶梯教室声环境研究及改进策略》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校在校生急剧增多,各高校开始在原校区扩建或改建大量的教学楼,以满足学生成长和教学的需要。但盲目扩建使得教室声学条件跟不上的问题愈加突出,不良的声环境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师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活动的进行。本文以高校阶梯教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试、问卷调查及计算机模拟,意在了解高校阶梯教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地声环境测试,问卷调查及计算机模拟。通过实地测试获得阶梯教室客观的声环境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主观数据,从而总结得到教室的现状及问题,也为模拟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模拟得到改善问题的策略。首先,以高校阶梯教室为研究对象,调研了哈尔滨地区的阶梯教室并结合文献对阶梯教室进行了分类,实测了哈尔滨地区典型阶梯教室的声环境,包括背景噪声、授课声压级、混响时间、STI值、EDT值,通过与规范比较总结出现有阶梯教室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卷调查调研了学生对教室声环境的满意度评价,并对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查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实测的客观数据及问卷调查的主观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其次,根据实测测得的数据,建立了阶梯教室模型并进行了不同平面形式、不同座椅布置方式、不同围护结构材料、不同空间高度的模拟,总结出不同情况下的声环境特点及不同方案对声环境的改善程度,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阶梯教室声环境的改善策略。实测中发现所有教室的室内背景噪声平均值在29.242.0之间,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对学校建筑的背景噪声值应不超过45d B的规定,室内T30随着频率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阶梯教室5001k Hz的空场T30多在2s3s之间,不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要求。因此将125500Hz作为降低混响时间的重点处理频带,可以将有效降低教室的混响时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尽管目前阶梯教室的状况并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专注的需求,但总体来说学生对阶梯教室学习效率的评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近30%的同学认为听不清课堂内容,其中60.8%的学生认为座位位置影响了其对教室的声评价,成为占比最大的因素;通过归纳主观评价与客观声环境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客观参数五项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但客观因素并不全都是直接作用与主观因素,而是通过影响另外几个因素而间接影响到了主观感受。通过模拟发现改变阶梯教室的平面形式对混响时间的影响很小,对声压级的影响不超过1d B,但当前后墙都倾斜时,可以使室内声场更均匀,改变座椅布置方式对声压级的影响不超过0.5d B,对混响时间的影响也较小,其中为八字式3.23s>弧形式3.04s>平行式2.94s,改变空间高度对室内声压级和混响时间的影响都很小,随着高度的增加,室内平均声压级降低,但也增加了混响时间,改变围护结构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混响时间围,五种使用了吸声材料的方案,空场5001k Hz混响时间范围在0.370.62之间,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要求,材料平均吸声系数最高的方案,室内的语言清晰度最高,所以,要改善阶梯教室的室内声环境,改变围护结构的材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经过研究,阶梯教室存在混响时间过长的问题,有将近30%的同学认为听不清课堂内容,为改善室内声环境,相对于改变建筑平面及空间高度等方案,改变围护结构材料是最能改善此问题的方法,此结果可以为阶梯教室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李姝颖[6](2017)在《高校中庭式教学楼室内声环境研究》文中指出现代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大家对教学环境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教学楼是学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知识的重要平台,其声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建的教学楼建筑中,出现了很多中庭式教学楼,顶部多为玻璃顶棚,且表面多为声反射率非常高的材料,造成了严重的声学问题。教室内的声环境研究已较为成熟,中庭空间作为教学楼内关键的一部分,其声环境好坏直接影响每个教室的声环境,因此本论文以中庭式教学楼内的中庭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庭式教学楼声环境的相关理论,包括教学楼音质的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中庭教学楼的声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楼声环境的评价方法和相关的标准。其次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的修远教学楼、鸿远教学楼、明远教学楼三座不同类型的教学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问卷调查显示师生对于修远教学楼的声环境满意程度最低,认为教学楼内的语言清晰度较差,需要进行声环境改造。实地测量内容包括室内噪声测量、倍频程测量及混响时间测量。测量结果显示修远教学楼的室内噪声级值最高且以低频声为主,混响时间较长。最后,结合师生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的结果,从背景噪声、吸声降噪、隔声措施和减少耦合空间影响五个方面提出中庭式教学楼的声环境改造措施。为创建良好的教学楼声环境提供参考。

袁兵[7](2016)在《教室电声环境评估与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对教室的需求量增加,新建和改造的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扬声器等一应俱全。配备整套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常忽略电声系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大班教学的阶梯教室,存在声缺陷问题。本研究以一间经过改造的实验教室为研究对象,侧重对教室电声系统的研究,建筑声学研究为辅,并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梳理教室声环境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问题,归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根据研究教室的建筑参数,使用专业电声学仿真模拟软件EASE对教室进行建模,设置吸声材料,布置扬声器。对教室声场的最大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混响时间等参量进行收集,并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对以上多个参量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接着,在EASE仿真模拟之后,使用声级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设备,对研究教室的最大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和混响时间等参量再次进行测量收集,同时与EASE仿真模拟的数据进行比较,按照标准对教室声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教室声场存在的声缺陷。根据研究教室存在的声缺陷,分析产生声缺陷的原因,提出电声和建声改进方案。最后,总结整个研究过程,反思不足之处,并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目标和改进方向,进一步推进改进方案的实施和相关测量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周远龙[8](2014)在《浅析高校多媒体教室的音响系统配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音响系统是多媒体教室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多媒体教室存在的声音问题,结合实际经验,从声场设计、音箱布局、设备选型、设备布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刘贝贝,李保璇,刘玉亭[9](2014)在《高校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分析及优化设计》文中指出大学校园的多媒体教室承担着大部分的教学职能,其声学问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多媒体教室的声环境进行了主、客观的分析研究,其教室存在响度不足、电声系统损坏等问题,最后在建筑设计和电声设计两方面提出了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优化设计的方法,以期为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井志娟[10](2013)在《宁夏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规范化建设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多媒体电子教室是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现了教师主导,以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是非常普遍的教学手段,在职业院校里多媒体教室几乎是大家“争抢”的对象。然而现实中各学校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没有统一的规范,虽然多媒体教室在使用过程中给教师提供了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的信息量,但使用者多有反应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非常不规范,在调查中不同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建设不一样,人机工程学方面的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论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教室的相关法规、多媒体教室概念、分类和多媒体教室的发展进行文献综述,找出多媒体教室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是对宁夏三所高职院校中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从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者调查分析,多媒体教室的布局、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器、中控器、多媒体讲台、音响设备、照明以及通风系统进行分析,经统计分析得出多媒体教室存在的问题,并在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良方法、参数以及一个较理想的多媒体教室样本,使其更符合人机工程学,使多媒体教室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二、多媒体教室的声场营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教室的声场营造(论文提纲范文)

(1)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更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
        1.2.1 华南地区
        1.2.2 高校
        1.2.3 会议空间
        1.2.4 更新设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高校会议空间更新设计研究现状
        1.3.2 国外高校会议空间更新设计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小结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框架
第二章 会议空间更新设计理论基础与案例分析
    2.1 会议空间更新的理论基础
        2.1.1 建筑空间理论
        2.1.2 文脉理论
        2.1.3 环境行为心理学
        2.1.4 绿色建筑理论
    2.2 深圳香港中文大学会议空间布局更新案例研究
        2.2.1 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概况
        2.2.2 新建会议空间选址
        2.2.3 会议空间规划布局更新形态
    2.3 广西大学大礼堂更新设计案例研究
        2.3.1 大礼堂基本概况
        2.3.2 问题总结
        2.3.3 更新设计原则
        2.3.4 更新设计方法
    2.4 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更新设计的横向对比分析
        2.4.1 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与其他地区高校会议空间对比分析
        2.4.2 高校会议空间与其他类型会议空间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调研及更新设计分析
    3.1 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用后评价及问题归纳
        3.1.1 评价体系
        3.1.2 实地调研描述性记录
        3.1.3 用后评价调查性分析
        3.1.4 现场断性评价
        3.1.5 问题归纳
    3.2 影响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更新设计的因素
        3.2.1 自然因素
        3.2.2 经济因素
        3.2.3 科技进步因素
        3.2.4 会议模式
    3.3 更新设计的趋势
        3.3.1 会议过程无纸化
        3.3.2 会议模式多样化
        3.3.3 会议空间智能化
        3.3.4 会议设施再多媒体化
        3.3.5 建筑节能生态化
    3.4 更新设计的指导原则
        3.4.1 校园空间的协调性
        3.4.2 空间使用的功能性
        3.4.3 施工建造的经济性
        3.4.4 会议空间的多样性
        3.4.5 会议空间的生态性
    3.5 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更新设计流程及方式
        3.5.1 高校会议空间更新设计流程
        3.5.2 会议空间更新设计方式
        3.5.3 高校会议空间管理思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布局更新方法
    4.1 会议空间在校园中的布局更新
        4.1.1 集中式更新
        4.1.2 散点式更新
        4.1.3 功能混合式更新
    4.2 会议空间在校园建筑中的布局更新
        4.2.1 外置尽端型
        4.2.2 外置独立型
        4.2.3 内置型
    4.3 高校会议建筑内布局更新
        4.3.1 高校会议空间构成要素
        4.3.2 会议席布局更新
        4.3.3 附属用房的布局更新
        4.3.4 吊顶更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物理环境更新方法
    5.1 声环境更新
        5.1.1 地面
        5.1.2 墙面
        5.1.3 吊顶
    5.2 光环境更新
        5.2.1 自然采光环境更新
        5.2.2 遮阳方式更新
        5.2.3 人工照明更新
    5.3 热环境更新
        5.3.1 引导自然通风
        5.3.2 送回风方式
        5.3.3 空调系统的选择
        5.3.4 围护结构隔热方法
    5.4 视线更新
        5.4.1 屏幕
        5.4.2 摄影机
        5.4.3 参会者视线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实践探索——以番禺区广州大学会议空间更新设计为例
    6.1 会议空间调研及问题总结
        6.1.1 广州大学会议空间概况
        6.1.2 会议空间调研
        6.1.3 会议空间建筑技术测量及分析
        6.1.4 会议空间问题总结
    6.2 会议空间更新目标及原则探索
        6.2.1 更新设计目标
        6.2.2 更新设计原则
    6.3 学校会议空间规划布局更新
        6.3.1 新建会议空间拟选址
        6.3.2 会议空间规划布局更新形态
    6.4 图书馆副楼会议中心更新设计方法
        6.4.1 交通空间布局更新
        6.4.2 平面布局形式更新
        6.4.3 吊顶布局更新
        6.4.4 物理环境更新
        6.4.5 细节更新
    6.5 图书馆副楼报告厅更新设计方法
    6.6 行政西楼多功能报告厅更新设计方法
        6.6.1 会议区布局更新
        6.6.2 附属用房布局更新
        6.6.3 会议区吊顶布局更新
        6.6.4 会议区声环境更新
        6.6.5 会议区自然光环境更新
        6.6.6 会议区视线调整
        6.6.7 会议区热环境更新
    6.7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附件1 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诊断性评分表
附件2 广州大学会议空间诊断性评分表
附件3 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调研描述性表
附件4 广州大学会议空间调研描述性表
附件5 广大图书馆副楼二楼会议中心技术图纸
附件6 广大图书馆副楼五楼报告厅技术图纸
附件7 行政西楼多功能厅技术图纸
致谢

(2)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分析与改造 ——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教室室内声环境客观评价参量的相关研究
        1.2.2 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的相关研究
        1.2.3 声环境对使用者感受影响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及方案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教室室内声环境理论基础研究
    2.1 教育建筑设计理论基础对教室声环境的影响
    2.2 教室室内声环境影响因素暨理论基础研究
        2.2.1 教室室内声环境的背景噪声
        2.2.2 教室室内声环境的混响时间
        2.2.3 教室室内声环境的声场均匀度
        2.2.4 教室室内声环境的语言清晰度
    2.3 生理特性对建筑室内声环境的特殊要求研究
        2.3.1 听音影响因素对教室室内声环境的要求
        2.3.2 听觉特性对教室室内声环境的要求
        2.3.3 主观意识对教室室内声环境的要求
    2.4 教室室内声环境计算理论基础研究
        2.4.1 赛宾公式在教室室内声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
        2.4.2 依林-诺里斯公式在教室室内声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
        2.4.3 依林-努特生在教室室内声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评价分析
    3.1 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主观评价
        3.1.1 室内声环境主观评价意义
        3.1.2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现场调研
        3.1.3 调查问卷设计
        3.1.4 既有高校教室按室内容积分类
        3.1.5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1.6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3.2 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客观评价
        3.2.1 室内声环境测试方法及规范
        3.2.2 教室室内声环境测试过程
        3.2.3 教室室内声环境测试结果
        3.2.4 教室室内声环境模拟
        3.2.5 各类型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客观评价参量建议值
        3.2.6 既有教室室内声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3.2.7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客观评价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关键技术研发
    4.1 建筑声学材料与构造的分析与总结
        4.1.1 建筑吸声材料与构造的分析与总结
        4.1.2 建筑隔声材料与构造的分析与总结
    4.2 关键技术中所涉及声学材料声学特性测试实验
        4.2.1 吸声系数
        4.2.2 声学材料特性测试实验方法
        4.2.3 声学材料特性测试实验过程
        4.2.4 声学材料特性测试实验结果
    4.3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关键技术研发成果
        4.3.1 关键技术1——一种可变反射吸声空间构件
        4.3.2 关键技术2——一种装配式吸声构造
        4.3.3 关键技术3——一种波浪式声反射装饰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
    5.1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设计原则
        5.1.1 教室改造设计原则
        5.1.2 教室声环境改造原则
    5.2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方案
        5.2.1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降噪改造方案
        5.2.2 改造方案一——吊顶改善室内声环境
        5.2.3 改造方案二——侧墙面层改善室内声环境
        5.2.4 改造方案三——帘幕改善室内声环境
        5.2.5 改造方案四——喷涂改善室内声环境
    5.3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方案计算机模拟
    5.4 改造方案结果评价
    5.5 关键技术在改造中的应用
        5.5.1 应用方法
        5.5.2 应用效果
    5.6 典型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方案
        5.6.1 小型普通合班教室C3-303声环境改造方案
        5.6.2 大型普通合班教室C1-303声环境改造方案
        5.6.3 小型阶梯合班教室乙4-401声环境改造方案
        5.6.4 大型阶梯合班教室B2-201声环境改造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功能设计与设备构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多媒体教室的设计要求
3 多媒体教室的设备选型与技术指标
4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软件配置与维护
5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管理
6 结束语

(4)胶东半岛高校冗余空间建筑声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方法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1.3.1 宏观定位
        1.1.3.2 微观细化
        1.1.3.3 改造策略
        1.1.4 研究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韧性城市
        1.3.2 冗余度和冗余空间
        1.3.2.1 冗余度
        1.3.2.2 冗余空间
    1.4 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高校冗余空间构建与其环境心理分析
    2.1 冗余空间的构建
        2.1.1 具象构建
        2.1.1.1 一场多用
        2.1.1.2 边角空间
        2.1.1.3 维度延伸
        2.1.2 抽象构建
        2.1.2.1 功能特性的觉醒
        2.1.2.2 环境营造的天性
        2.1.2.3 情感偏爱的应激
        2.1.3 冗余空间优势
    2.2 声环境的空间使用心理影响分析
        2.2.1 冗余空间声环境实地调研
        2.2.2 人对声环境的感知
        2.2.3 声环境的影响
        2.2.4 声环境营建(以MIT小教堂为例)
        2.2.4.1 材料与声音
        2.2.4.2 结构与声音
        2.2.4.3 建筑与声音
        2.2.5 声环境与冗余空间的结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冗余空间声环境主观因素分析
    3.1 声环境主观评价
        3.1.1 声音的响度
        3.1.2 声音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1.3 声音持续时间
        3.1.4 声音的可预见性与控制感
        3.1.5 声音的信息量
        3.1.6 从事活动性质
    3.2 高校冗余空间声环境主观因素分析
        3.2.1 交通冗余空间
        3.2.1.1 青岛理工一号教学楼过厅
        3.2.1.2 烟台大学的交通冗余空间
        3.2.2 中庭冗余空间
        3.2.2.1 青岛理工建筑馆大中庭冗余空间
        3.2.2.2 青岛理工建筑馆小中庭冗余空间
        3.2.2.3 青岛理工建筑馆小中庭连廊冗余空间
        3.2.3 教学冗余空间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冗余空间声环境实测模拟分析
    4.1 高校冗余空间声环境实测
        4.1.1 实测意义
        4.1.2 实验仪器及配置
        4.1.3 测试数据内容
        4.1.3.1 空气噪声声压级
        4.1.3.2 混响时间
        4.1.4 测试及评价标准与规范
        4.1.5 测试地点
        4.1.6 测试步骤
        4.1.7 声学数据收集与分析
        4.1.7.1 一教冗余空间混响时间T30数据收集与分析
        4.1.7.2 一教冗余空间声压级SPL数据收集与分析
        4.1.7.3 烟大建馆冗余空间声压级SPL数据收集与分析
    4.2 高校冗余空间ODEON声学模型实测分析
        4.2.1 声学模型的选择
        4.2.2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4.2.3 声学参数设置
        4.2.4 声源与特殊测点的布置
        4.2.5 材质吸声系数与散射系数设置
        4.2.5.1 吸声系数设置
        4.2.5.2 散射系数设置
        4.2.6 布置整体网格
        4.2.7 ODEON模型结果分析
        4.2.7.1 一教冗余空间声压级SPL整体网格分析
        4.2.7.2 一教冗余空间特殊测测点声压级SPL分析
        4.2.7.3 一教冗余空间混响时间T30整体网格分析
        4.2.7.4 一教冗余空间特殊测点混响时间T30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校冗余空间声环境改造策略研究
    5.1 冗余空间噪声控制措施
        5.1.1 降低声源的声压级
        5.1.2 控制噪声传播的途径
    5.2 吸声布置
        5.2.1
        5.2.2 一教冗余空吸声处理软件模拟
        5.2.2.1 混响时间模拟结果分析
        5.2.2.2 声压级模拟结果分析
        5.2.3 一教冗余空间混响时间计算
    5.3 隔声处理
    5.4 改造策略总结
        5.4.1 冗余空间声环境改造具体措施
        5.4.2 冗余空间声环境营建指导思想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不足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5)高校阶梯教室声环境研究及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概况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2章 阶梯教室的声环境影响因素介绍
    2.1 阶梯教室现状介绍及分类
        2.1.1 阶梯教室现状介绍
        2.1.2 阶梯教室的分类
    2.2 噪声
        2.2.1 噪声计权方法
        2.2.2 噪声评价数(NR值)
    2.3 混响时间及语言传输指数
        2.3.1 混响时间
        2.3.2 语言传输指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阶梯教室声环境测试分析
    3.1 教室的选取及测点布置
        3.1.1 调研教室的选取
        3.1.2 测试仪器的选择及测点布置
    3.2 声学实测结果分析
        3.2.1 背景噪声测试结果分析
        3.2.2 授课声压级测试结果分析
        3.2.3 混响时间(T30)的测试结果分析
        3.2.4 STI和EDT的测试结果分析
    3.3 客观声学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阶梯教室声环境评价
    4.1 问卷设置及被试选择
        4.1.1 问卷设置
        4.1.2 被试选择
    4.2 阶梯教室声环境评价分析
        4.2.1 声环境满意度评价分析
        4.2.2 声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4.2.3 学习效率评价分析
    4.3 客观数据与主观评价间的相关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阶梯教室声环境模拟分析及改善策略
    5.1 阶梯教室模拟软件介绍及模型建立
        5.1.1 室内声学模拟软件的发展及软件介绍
        5.1.2 阶梯教室模型的建立
    5.2 不同平面形式的模拟及设计策略
        5.2.1 不同平面形式的声环境特征分析
        5.2.2 不同平面形式的声环境比较分析
        5.2.3 阶梯教室平面形式设计策略
    5.3 不同座位布置方式的模拟及设计策略
        5.3.1 不同座位布置方式的声环境特征分析
        5.3.2 不同座位布置方式的声环境比较分析
    5.4 不同围护结构吸声材料的模拟及设计策略
        5.4.1 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
        5.4.2 不同围护结构材料及形式的声环境特征分析
    5.5 不同空间高度的模拟及设计策略
        5.5.1 不同空间高度的声环境特征分析
        5.5.2 不同空间高度的声环境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6)高校中庭式教学楼室内声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中庭空间及教学楼发展简述
        1.2.1 中庭空间概念
        1.2.2 中庭发展历史
        1.2.3 大学教学楼形成历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 论文研究的目的
        1.4.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
        1.5.2 实地调研
        1.5.3 调查问卷
        1.5.4 实地测量
        1.5.5 分析归纳
    1.6 论文的结构框架
        1.6.1 论文结构
        1.6.2 论文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庭式教学楼声环境相关理论研究
    2.1 音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
        2.1.1 教学楼音质的主观评价
        2.1.2 教学楼音质的客观指标
    2.2 中庭教学楼声环境特征及噪声危害
        2.2.1 教学楼声环境概念
        2.2.2 中庭声环境问题
    2.3 教学楼声环境评价方法及标准
        2.3.1 噪声评价方法
        2.3.2 教学楼声环境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庭式教学楼声环境调查问卷研究
    3.1 调研概况及问卷说明
        3.1.1 调研对象
        3.1.2 问卷情况
        3.1.3 问卷设计
    3.2 调查问卷数据研究
        3.2.1 问卷受访者情况分析
        3.2.2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庭式教学楼声环境实地测量研究
    4.1 测量对象
    4.2 室内声压级测量
        4.2.1 测量方法及内容
        4.2.2 测点布置
        4.2.3 测量数据
    4.3 倍频程测量
    4.4 混响时间测量
        4.4.1 测试结果及分析
    4.5 教室测量
        4.5.1 室内噪声级值测量结果及分析
        4.5.2 倍频程测量结果及分析
        4.5.3 混响时间测量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庭式教学楼室内声环境改善措施研究
    5.1 现状分析
    5.2 背景噪声控制
    5.3 吸声降噪
        5.3.1 吸声降噪原理
        5.3.2 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的选择
        5.3.3 吸声降噪量的计算
    5.4 隔声措施
        5.4.1 增强墙体的隔声性能
        5.4.2 提高门的隔声性能
        5.4.3 改善窗的隔声性能
    5.5 减少耦合空间的影响
    5.6 具体改造措施
        5.6.1 改造措施理论分析
        5.6.2 具体改造措施设计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教室电声环境评估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研究问题的历史发展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结构
    小结
第2章 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2.1 基本声学理论
        2.1.1 声波理论
        2.1.2 人耳声学
    2.2 建筑声学理论
    2.3 电声学理论
    2.4 教育技术学理论
    小结
第3章 EASE教室电声环境仿真模拟
    3.1 软件简介
    3.2 模型组建
        3.2.1 模型空间数据
        3.2.2 吸声材料设置
        3.2.3 扬声器参数和布置
        3.2.4 建模流程
    3.3 仿真模拟
        3.3.1 满场混响时间
        3.3.2 直达声和混响声总声压级
        3.3.3 清晰度因子C50
        3.3.4 语音辅音清晰损失度百分比ALC
        3.3.5 快速语言传输指数RASTI
    3.4 电声系统计算分析结论
        3.4.1 评价依据
        3.4.2 分析结果
    3.5 EASE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小结
第4章 教室电声环境实测
    4.1 测量方案
    4.2 电声参数测量
    4.3 背景噪声测量
    4.4 传输频率特性测量
        4.4.1 传输频率特性测量结果统计
        4.4.2 传输频率特性结果分析
    4.5 混响时间测量
        4.5.1 混响时间测量结果统计
        4.5.2 混响时间结果分析
    4.6 声场不均度分析
    4.7 电声环境评估和改进方案
        4.7.1 教室电声环境评价
        4.7.2 改进方案
        4.7.3 教室电声环境通用测量和改进方案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附录2 总噪声级
附录3 A计权响应与中心频率关系
致谢

(8)浅析高校多媒体教室的音响系统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1.多媒体教室存在的常见声音问题
    1.1声场的设计问题
    1.2使用调整问题
    1.3设备质量问题
    1.4设备选型不当
2.多媒体教室音响系统的设计
    2.1声场设计指标
    2.2建声特征
    2.3供声方案
3.设备配置和使用
    3.1配置不宜过于复杂
    3.2麦克风的选用
        3.2.1有线麦选用
        3.2.2无线麦选用
    3.3功放功率的估算和功放选择
    3.4音箱的选择
    3.5音质的调整
4.结束语

(9)高校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分析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者对建筑声学环境分析
    1.1 响度
    1.2 清晰度和明晰度
    1.3 空间感
    1.4 声缺陷和噪声干扰
    1.5 主观分析综述
2 大学多媒体教室的设计者对建筑声学环境分析
    2.1 声压级
    2.2 混响时间
    2.3 房间尺寸和房间共振
    2.4 电声系统
3 多媒体教室存在的问题
4 大学多媒体教室声环境的优化设计
    4.1 建筑设计
    4.2 电声设计
5 结语

(10)宁夏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规范化建设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1.1.2 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1.1.3 企业对规范化多媒体教室建设的要求
        1.1.4 多媒体教室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1.1.5 国家相关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的不规范和缺失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
    2.2 人体工程学
    2.3 绩效理论
第三章 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使用者现状分析
    3.1 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使用者的生理状况分析
        3.1.1 视觉特征
        3.1.2 听觉特征
        3.1.3 感知特征
    3.2 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使用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3.2.1 教师的心理状况分析
        3.2.2 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3.3 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人体工程学特征
        3.3.1 人体尺寸特征
        3.3.2 桌椅、板凳尺寸特征
        3.3.3 多媒体教室布局特征
第四章 宁夏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4.1 调查问卷分析
        4.1.1 研究对象
        4.1.2 调查问卷的分析
    4.2 多媒体教室设备及参数分析
        4.2.1 多媒体教室设备调查
        4.2.2 多媒体教室设备分析
    4.3 多媒体教室现状调查表分析
        4.3.1 三所院校多媒体教室数量分析
        4.3.2 三所院校多媒体演示教室布局调查表分析
        4.3.3 两所院校多媒体网络教室布局调查表分析
        4.3.4 两所院校多媒体语音教室布局调查表分析
    4.4 多媒体教室的照明现状
    4.5 多媒体教室的现存问题
第五章 多媒体教室规范化建设方案
    5.1 多媒体教室的布局分析
    5.2 多媒体教室的投影屏幕和黑板空间位置分析
        5.2.1 垂直视角
        5.2.2 水平视角
        5.2.3 投影屏幕与黑板
    5.3 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分析
        5.3.1 三所学校的问题
        5.3.2 照明问题的解决方案
    5.4 多媒体教室的声场分析
    5.5 多媒体教室的通风换气分析
        5.5.1 室内微气候环境
        5.5.2 三所院校关于通风换气的问题及解决
    5.6 规范化多媒体教室的设计方案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及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个人简介

四、多媒体教室的声场营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南地区高校会议空间更新设计研究[D]. 陈辉. 广州大学, 2020(02)
  • [2]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分析与改造 ——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D]. 张轶稀.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3]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功能设计与设备构成[J]. 张伟,薛宗珑,王志献,叶红.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9(01)
  • [4]胶东半岛高校冗余空间建筑声环境研究[D]. 窦梦溪.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3)
  • [5]高校阶梯教室声环境研究及改进策略[D]. 张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6]高校中庭式教学楼室内声环境研究[D]. 李姝颖. 长安大学, 2017(03)
  • [7]教室电声环境评估与改进研究[D]. 袁兵.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9)
  • [8]浅析高校多媒体教室的音响系统配置[J]. 周远龙. 电子世界, 2014(08)
  • [9]高校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分析及优化设计[J]. 刘贝贝,李保璇,刘玉亭. 低温建筑技术, 2014(03)
  • [10]宁夏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规范化建设调查研究[D]. 井志娟. 宁夏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多媒体教室声场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