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球教学训练中的技术与战术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铭扬[1](2021)在《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以部分足球特色学校为实证》文中研究说明自2009年校园足球提出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5年国务院把发展校园足球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8年教育部把校园足球发展纳入教育综合改革规划,作为完善我国的体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来全面实现体教融合。由此,在体教融合视域下,探讨校园足球基层建设遇到的瓶颈,掌握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因素,成为校园足球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校园足球管理组织构建、足球理念的探讨和“学训赛”作为切入点,为今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质量精准发展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2015年以来评选的部分长三角地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作为研究对象,搜集与校园足球相关的文献资料与国家文件,了解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面访与电话访谈设计相关领域的不同维度形成专家问卷,结合专家与导师的建议设计四份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发放与回收,结合SPSS和MicrosoftExcel2003进行信效度检验与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管理组织呈现一体化、多元化、科学化的发展态势,确立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表现为在医疗、社会、保健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2.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理念将更为普及和明确,教师和教练员将重点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球员发展理念,在校园中培养拥有智商、球商、情商富有个性的足球人才。3.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参与方式,融入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学校再通过互联网多种形式的推广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足球文化氛围。4.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教学将更加细致,参照多种规范认可的书籍制定独特的校本教材,依据不同年龄段分类设计教学目标与方法,在相同年龄段中对于校队和非校队学生教学内容和目标设定的区别对待,学生和家长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满意度较高。5.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训练的发展趋势将更加体现出科学与系统,适当增加训练时长与时段,碎片化时间对校队进行训练,区别于旧式体校“学训分离”的形式,教练员在关注球员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明确职责。6.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内、校际、选拔性竞赛的关联度更高,赛事逐渐增多,不再束缚于足球竞技,加强足球文化交流、技术研讨也是方向之一。足球后备人才选拔渠道逐渐丰富,影响体校培育的传统足球竞技人才走向改革。建议:1.深化校园足球管理体制,实施精细化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对于不同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主体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因材施教,杜绝“以偏概全”和“一刀切”思想。2.拓宽专业人才进修渠道,提高培训广度与深度,加大“国培”的数量和规模,在年龄限制上不做硬性规定,对继续可以在一线发光发热的教师鼓励与帮助。对国培计划上面严格要求,建议课程加入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等方面“敏感期”的讲解和学习,试着通过教师教授不同年龄阶段分为不同的班级,分层教学授课。3.畅通校园足球直升通道,积极探索支持政策,对于校园足球参与的不同人群要考虑到不同阶段的需求。普通学生在参与校园足球中要给予安全保障和良好公平的教学竞赛环境;校队队员在升学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所以要保障升学后继续保持足球训练。4.营造足球文化,挖掘足球育人功能。营造足球文化应突出载体特色,通过足球媒介让区域环境形成足球文化认同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进而形成校园足球参与需求。通过挖掘足球育人功能,使足球成为培育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和心理调适的催化剂,培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固定阵地。5.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形成互补优势。建立学校与企业充分对接、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产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外俱乐部或者高校的人才、场地、物质保障等对校园足球训练与竞赛进行提高,丰富教学方法、训练手段与更为科学先进的战术理念。6.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场地资源利用率。学校应在现有的条件下装设防护网与照明设施,建设高质量、适宜学生发展的合格足球场。7.形成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建设,建立从教学、训练再到竞赛的一体化行动指南,校内教师负责普及基础教学,校外教练负责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校内教师协助管理,由校外教练员全权负责校队对外竞赛,成绩与绩效挂钩,校内教师则负责校内竞赛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完善从基础到提高再到实践比赛的全方位配合。
余思源[2](2020)在《足球体能训练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恒大足球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男子足球尤甚。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提升足球项目水平已经成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任务,多年来相继做出了引进高水平外教外援、构建职业化联赛等努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运动员体能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桎梏。体能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就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时期是进行体能训练,奠定体能基础的最佳时期。作为一项高对抗性的运动,足球运动员技术能力需要以强健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运动员的体能决定了其是否能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本文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择恒大足球学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别从球员与足球教练员角度出发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价恒大足球学校足球体能训练的现状。其次,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挖掘恒大足球学校体能训练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关注技术而忽视体能训练、训练方法不合理、训练方法不持久以及训练设施使用率低、专项训练开展频率低等方面。最后,本文结合这些问题,从建立足球体能评价标准、合理选择足球训练方式、遵循运动员的实际体能条件、提高足球教练员专业化能力等多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足球体能训练方法,这些措施可以改善恒大足球体能训练的效果,对助力恒大足球学校体能训练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意义。同时,通过本论文研究,可以为其他足球学校体能训练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
戴江洪[3](2020)在《《实况足球2018》在高校足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运动,在全球的影响力颇深,广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在我国足球运动却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国字号足球队的竞技成绩表现较差。据资料统计,中国足球成年国家队球员的出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985年1988年,而我国出生年龄段在2001年至2004年这区间的职业球员只有1千人左右,但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中国有6.557亿人次收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足球的发展道路上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后备人才的匮乏。要改变中国足球落后的局面,提升中国足球水平,必须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青训体系,改变现有的足球人才培养机制,寻找适合我国的训练方法,激发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好感度,增加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参与度;同时积极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落实相关政策举措的实施,从而提升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矩阵,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足球人才。2015年2月16日,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内容涉及校园足球、足协改革、联赛改革、国足建设、青训体系、申办世界杯、中国联赛足彩等多个领域,并将“振兴足球、体育强国”的理念作为发展核心。校园足球“四级建设”(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高校是最后一个环节,高校大学生的足球竞技水平最能体现校园足球活动的推广成效,随着当代足球竞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大学生足球竞技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同时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竞技运动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众多传统体育项目借助电子竞技平台将比赛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如何将电子竞技运动结合足球运动训练,模拟真实的比赛场景,从而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认知,提高运动员对技战术能力和比赛规则的理解是目前研究热门。本研究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足球队训练中运用《实况足球2018》电子竞技训练,并进行实验研究,来探寻《实况足球2018》电子竞技训练对高校足球训练中队员的基本技术能力、基本战术能力、足球竞赛规则掌握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力求构建一种简单、有效、易于推广的足球辅助训练方法,从而为高校足球教学训练提供帮助。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将电子竞技软件《实况足球2018》用于实验组训练,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基本技术能力提升方面无太明显的差异,但通过对实验组实验后的调查问卷发现,实验组球员对基本技术的动作认知明显加强。(2)实验组在训练中运用《实况足球2018》电子竞技训练,对进攻战术能力指标中射门战术和突破战术提升作用不明显;对学生的传球战术、跑位战术、二过一战术和整体战术阵型的提升作用明显。对防守战术能力指标中盯人战术的提升作用一般;对抢断战术、补位战术、区域防守战术和整体防守战术的提升作用明显。(3)通过运用《实况足球2018》的角色扮演、仿真比赛等功能,实验组球员对足球的兴趣明显增加;通过越位判罚、犯规判罚等展示,实验组球员对足球比赛规则的理解更为充分。(4)电子竞技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实验后,实验组的队员比较认可运用《实况足球2018》电子竞技训练进行辅助训练,认为运用电子竞技训练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
刘海明[4](2020)在《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等作为理论指导,对中美两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无论是基于我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时代诉求,还是我国青少年力求综合发展的现实客观背景下,都需要加以认真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本研究正是出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迫切需求,对中美两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借鉴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中有关的学科理论,以系统论知识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以大量的问卷数据和访谈材料为实证研究素材,从目标设置情况、训练参赛情况、课程教学情况、场馆设施情况、保障条件情况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比较中美两国在校园篮球发展模式上的差异,旨在能够更为有效的在分析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借鉴美国校园篮球发展的先进经验,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提出一定的建议和策略,从而优化我国现阶段校园篮球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有效推动我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为我国学校体育内容体系的丰富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观察法,以41所各类学校校园篮球负责人、2507名在校学生、377名校园篮球教师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以20名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分管校园篮球项目的校领导、5名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30名学校篮球教师、10名美国校园篮球相关人员或研究人员、7名国内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对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目标设置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由于自身办学条件因素,大多数学校未将国家层级目标纳入到校园篮球发展目标体系之中,目标设置更多集中在了学校层级目标设置层面,同时也缺乏省市地区性层级目标的设置。但是中国将思政教育放到了校园篮球之中,立德树人始终渗透在篮球课程及课外活动之中,这是中国校园篮球的优势,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从美国层面来看,提升全体国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情结、商业价值目标、国家篮球人才培养目标是校园篮球模式的三个主要目标。(2)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组织管理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目前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缺乏全国统一的校园篮球组织管理部门,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活动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权限与管理范围不匹配的情况。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缺乏有效的议事协调机制,“教”、“体”融合机制贯彻力度不够。从美国层面来看,NCAA是典型的会员制管理机构,其主要是由四年制高等学校和学院式教育机构作为其下属会员,以联合会的形式来进行组织运作,同时NCAA在职能划分和员工的培养方面十分成功,职能划分的清晰。(3)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保障体系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国家级政策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校园篮球尚未得到校方足够的保障性支持,尤其是在财务保障、就业保障以及考试政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从具体的资金数额来看,学校为校园篮球拨付的资金大约在每年10万元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学校校园篮球的发展需要,但是经费使用程序较为繁琐。科研保障服务上,除去一些数额较小的必要科研设施意外,大多数学校在科研人员配置和技术服务上保障力度不够;在医疗保障方面,运动损伤应急类设施配置较为完善,但是恢复类器材设施以及专业化的医务人员配置不足。从美国层面来看,体育教育政策和社会体育参与政策保障了美国青少年课上课下的篮球参与;在经费保障方面,国家给予扶持力度较小,学校通过商业化运作实现了基本的经费保障。(4)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教学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在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上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色,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中,运动技能仍然处于一个主导型地位,教学对学生篮球参与习惯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校园篮球教学组织形式以集体授课为主,战术学习和规则学习内容相对较少,教练员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较为单一。从美国层面来看,中小学全由各州教育法自行规定教育目标,在篮球教学内容方面,美国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美国中小学篮球教学方法比较灵活,手段多样,注重动作规范化要求,教学考核相对而言比较规范。大学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较大,在宽进严出的学分制管理下,倘若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课业并取得相应学分,可申请延期,在教学管理方面,遵循综合素质与学术水平齐驱并驾的平等原则,鉴于此普遍实施学分制,运动员并不存在特殊照顾。(5)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训练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校园篮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相对为理想,但是在科研水平和受教育背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校园篮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对篮球训练的认可度更高。在训练内容方面,体能训练中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较多,但是柔韧和灵敏训练相对较少。训练方法上,教练员对爆发力训练的认知水平相对较好,训练灵敏协调性的训练办法需要继续学习和提高;从美国层面来看,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设有一个组织完善、管理高效的竞技体育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大学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的相关事宜。运动队是运动训练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每周不得超过20小时,每天不得超过4小时,而且必须保证每周有2天的空暇时间,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与竞赛。(6)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场馆设施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目前我国校园篮球所配备的篮球场馆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学校的篮球课程教学和课余篮球训练需要,但是从教学训练优化方面来看仍需进一步提升;在功能性场馆配置方面,大多数学校在康复理疗、数据分析和运动员个人放松方面的功能性场馆有待于改善;在训练设施方面,训练监控分析设施、康复理疗器材的配置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在场馆设施管理上,主要是由后勤部门管理,这对于校园篮球场馆的使用来看在便捷度上可能会受到影响。从美国层面来看,美国高校大型篮球场馆的融资、规划和运营的一体化水平较高,大型篮球场馆和赛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赛事是大型篮球场馆运营的主要内容。(7)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竞赛体系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部分学校将参赛目标完全局限在了获得理想成绩上,在锦标主义的影响下校园篮球赛事的参赛目标发生了异化;大多数球队在校园篮球参赛目标上都设置了成绩要求,同时参赛成绩是运动员个人奖惩机制的主要标准。从CUBA赛事来看,大多数教练员对赛事的满意度不高,赛事运作质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从美国层面来看,NCAA赛事根据学校篮球队的比赛成绩、项目设置以及社会影响力将不同学校划分在三个不同的赛事联盟之中,NCAA每年11月开始比赛,全国64强球队分别以自动晋级和获邀晋级的方式进入到下一轮的比赛之中,各个比赛联盟的冠军能够直接晋级下一轮赛事。参加NCAA赛事的运动员必须遵守大学生竞技体育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1)美国校园篮球目标设置对中国的启示加强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别目标之间的衔接性;以体质健康和专项技能作为发展模式的价值目标;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目标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美国校园篮球组织管理对中国的启示设置全国性的校园篮球领导机构;坚持政府为强力推手,以协会实体化为实务促进体制深化革新;明确国家理事机构的非营利性质,重点发展体育事业;管理部门落实国家政策,通过制度促进校园篮球运动发展。(3)美国校园篮球保障措施对中国的启示构建多元化特征的综合保障体系;构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构建以教学为主干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4)美国校园篮球教学对中国的启示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突出“技能+习惯”培养的办学特色;加强校园篮球教学方法创新,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体;优化校园篮球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升考核准确性;加强校园篮球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校园篮球自主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5)美国校园篮球训练对中国的启示保证校园篮球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动态化更新;以学生运动员为主体构建特色训练方案;优化校园篮球教练员队伍建设;优化训练结构,协同校内外各方共同提升球队训练质量。(6)美国校园篮球场馆设施对中国的启示科学合理规划提升篮球场馆使用效率;依托学校情况和篮球教学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加强校园篮球教学训练场馆设施的人性化改造。(7)美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对中国的启示以运动员为主体,构建以运动员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竞赛体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构建校园篮球竞赛机制;构建校园篮球赛事综合保障体系。
张强[5](2020)在《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多项政策和举措来优化发展我国足球环境、完善组织体系、推动校园足球快速发展。泰安市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近几年来泰安市有16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竞赛方面,泰安市在参加2019年山东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联赛小学组别中,却没有一支队伍进入到前八名,因此急需提高泰安市小学生足球竞技能力。足球战术能力是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战术意识更是战术能力中的核心部分,3-5年级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此阶段培养足球战术意识,更有利于提升3-5年级小学生足球竞技能力。在已有文献中,发现小学生足球竞技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培养上,在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培养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展开本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战术意识培养为研究对象,以泰安市小学足球教师和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对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的战术意识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培养实施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小学生运动员战术意识水平,发展竞技能力,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结论如下:1.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理论水平尚处在初步阶段,训练中执行战术能力较差。2.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战术意识的培养方式形式多样,但受生物年龄影响,具体操作形式有待完善。3.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处于发展敏感时期,生理、心理因素能影响比赛时战术意识的执行;随年龄增长,足球技术水平的提高,理解战术意图能力不断提升。4.小学教师执教能力水平是影响小学生战术意识培养的重要因素。5.比赛中,队友水平、对方实力水平、场上执法裁判均能影响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执行能力。
李大伟[6](2020)在《周期理论视角下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校园足球因得到国家政策支持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而课余足球训练是校园足球发展重要的一环,科学合理的足球课余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以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为研究对象,在周期训练理论的视角下,分析目前各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中阶段划分、各阶段任务、主要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手段、负荷,评估训练计划的科学性,找出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的编写制定提供参考,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训练,从而避免因训练不合理而导致的人才的浪费和流失,推动延边校园足球事业可持续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延吉市11所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了解各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的现状,运用周期训练理论,对各学校训练计划中的训练阶段划分、各阶段任务、训练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没有对训练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对现实状态诊断不明确。多年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以及课时训练计划缺失,影响运动员初中阶段训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导致具体实施训练过程中训练计划可参照性不强。2、各学校训练计划中,训练阶段的划分对周期训练理论的应用较少,大部分学校计划中的训练目标与训练阶段划分联系不够紧密。各学校的训练目标不符合青少年足球训练提高基本技术和发展个人能力的训练理念。未将准备期、比赛期细分为一般准备期和专项准备期、赛前训练阶段和集中比赛阶段。3、个别学校对准备期的训练任务认识不明确;比赛期的训练任务对于足球专项能力发展的训练不足;各学校对于恢复期训练任务的安排较少。4、各学校训练计划中,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高于技战术训练,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相关训练较少。准备期的训练内容与比赛期相比更为丰富,与训练计划中所划分的较长的比赛期相矛盾;恢复期训练内容主要采用换项训练的方式进行。5、各学校训练计划中,并没有明确说明采用何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也没有针对不同训练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对于战术训练的手段较少。6、各学校训练计划中,训练负荷量的相关内容只有训练时长和训练次数,对于训练的负荷强度描述不明确。针对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规范训练计划的制定,针对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的实际情况,建立较为系统科学的校园足球课余训练指导纲要,为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择训练内容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2、训练计划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对队员水平等个人条件进行分析比对,根据不同的学生运动员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依据比赛时间将训练计划细化,将一般准备期和专门准备期,赛前准备和集中比赛分开,不同时期确定不同的训练任务。4、加强教练员理论培训、督促监督各学校教练员编写更科学完善的训练计划,严格根据足球项目特点、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结合周期训练理论编写训练计划。重视恢复期训练,及时对上一周期进行总结,发现计划中的问题妥善修订计划。5、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上应遵循初中阶段运动员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适宜负荷,既要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又要避免过度负荷而对初中阶段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杨敏[7](2020)在《榆林市高中校园足球训练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15年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多次到了校园足球发展的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体育总局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中也针对如何有效发展校园足球,促进校园足球运动持续有效运行提出了若干条措施。国家通过政策制度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有效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能够反映出校园足球对于青少年成长以及我国足球事业发展所带来的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国家对于校园足球的宏观战略,以榆林市高中校园足球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该市高中校园足球训练现状展开调查研究,以期了解高中校园足球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师资等方面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力图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以促进榆林市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训练动机方面,榆林市校园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参与动机以促进身体健康和满足参与兴趣为主。同时随着学校校园足球开展水平的提升,运动员在训练动机上也更倾向于职业化发展方向。(2)在训练模块分配上,大多数榆林市高中在训练内容分配上存在问题,体能训练比重较大,技战术训练明显不足。同时在具体的训练方法上,各个学校之间同质化倾向严重,训练手段稍显单一。(3)在训练时间方面:榆林市高中校园足球每周训练次数以3-5次/周居多,有72.5%的运动员在暑假进行训练,在每次训练时间上,仅有47.6%的运动员选择时间为“90分钟+90分钟上”,说明榆林市高中校园足球日常训练课时安排还待完善。体能训练时间方面,有48.2%的运动员每周体能训练次数为2次或者3次,榆林市高中校园足球在体能训练安排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在技战术训练上,大多数学校每周训练次数较少,需进一步完善。(4)在体能训练方法方面,力量训练依然以传统训练内容为主,跳跃、俯卧撑等作为克服自身体重训练的办法,是最大力量的主要训练方法,较大负荷的深蹲是爆发力的主要训练方法。速度训练上主要采用了有球练习的训练方法;耐力训练上主要是以均速跑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无氧耐力则主要采用变换方向移动、调转身体、急停、不断往返跑等。灵敏素质和协调素质主要采用了带球绕杆或躲闪运球的方法。在技战术训练方面,颠球、带球、传接球、射门、抢截球和头顶球技术是主要的训练内容,7人战术和11人战术是主要的战术训练内容。(5)榆林市高中学校开展足球活动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较窄,多来自于政府拨款和家长支持,少有其他社会资金注入,对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具有一定的限制。(6)在教练员方面,榆林市高中足球教练员教师团队年龄架构比较恰当,由老、中、青三代构成,呈现阶梯型特点;学历基本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职称总体较低,缺乏高级和特级职称教师;教练员运动等级较低,大多数老师没有参加过系统的足球训练;教练员等级水平较低,一半以上教练员尚未取得资格证书;教练员接受培训情况不理想,21位教师则因为其他因素等,并未参加过国家级的足球培训,对校园足球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理解欠缺深度。
庄鹏飞[8](2020)在《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是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大力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这其中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是决定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足球在我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然而现阶段整体水平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青少年作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在学校中教练员作为直接影响学生足球技术水平的实施者,其执教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未来的足球发展道路。为了将教练员的水平能力在本质上更进一步,丰富我国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加快足球特色学校的科学化进程,本文以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以及提出针对性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当前山东省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的激发学生训练兴趣的能力、调节学生情绪的能力、更新自我知识结构的能力以及足球战术运用能力总体较好,足球技术动作示范讲解能力、足球队规章制度制定实施能力、发现具有足球天赋学生的能力、足球战术表达能力以及比赛对手情况分析能力较差。(2)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教练员足球技术动作示范讲解能力有较大的差别,重点学校较普通学校优异。总体来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练员的教学训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临场指挥与应变能力差距较小。(3)当前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学历层次整体一般,71.7%的教练员为本科学历;有部分教练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其中2%为一级运动员,37%的为二级运动员;教练员的年龄分布偏向年轻化,75.7%的教练员年龄在35岁以下;51.3%的教练员参加过1—2次市级或省级以上的足球岗位培训,但是仍有6.5%的教练员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4)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中,激发学生训练兴趣能力和树立良好队风能力最好,发现具有足球天赋学生能力、科研方法的使用能力有较大的进步空间。(5)当前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其中有48.0%的教练员执教年限在三年以下,29.6%的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在3-5年;教练员执教年限与取得最好成绩之间呈现出显着正相关,即教练员执教年限越长,所取得的最好成绩更为优异。针对调查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不同学校、不同职业的足球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不仅面向专业的足球教练员也吸收足球爱好者、在职教练员的经验,共建交流平台,互相学习交流,学习优秀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经验,使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在教学设计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教练员执教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对足球知识的掌握。(2)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业务培训,积极组织针对足球教练员的专项培训班,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及时更新培训手册,并在教练员培训手册中加入系统的足球训练教学内容,帮助没有基础的教练员快速掌握执教方法。(3)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山东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学校足球训练队的训练条件,增加购买和更新训练设备的资金支出。(4)加强与足球发展前沿的国家的交流学习,为校园足球教练员提供先进训练方法和理念的机会,邀请国内外优秀足球教练、教授进行讲课。制定并及时更新校园足球运动员足球训练指导手册,提升训练的科学针对性,为教练员提供科学统一的训练理论指导。(5)校本课程的研究作为足球特色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其特点是举办多种多样的足球活动,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教练员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可以丰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6)加强对教练员的教学训练监督,根据本校现状和教练员的水平设定可行性目标,包括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同时,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增强教练员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
杨志亭[9](2020)在《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在我国取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之后,其任务更显艰巨。近年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发展较快,已经接近世界先进国家运动员水平,但他们却由于体能不足原因,常在世界大赛的最后时刻功亏一篑。体能不足主要是体能训练效率较低问题。我国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效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对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缺乏精准的了解,缺少对运动员体能特征进行评价的标准,导致无法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体能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探析我国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尝试制定适合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评价标准,以加强对运动员体能监控能力体系建设,增强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理论上论证了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及体能特征的内涵与外延,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69项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测试初选指标;其次,运用德尔菲法,对初选测试指标进行了2轮专家筛选,最终得到了30项测试指标;第三,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冬管中心随机抽取了70名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30名运动健将、40名一级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并对其进行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第四,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参加测试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第五,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以参加测试运动员具体项目(500米、1000米、1500米等奥运项目)的运动成绩为因变量,以因子分析法得到的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结果为自变量,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对测试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具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最后,构建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模型。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综合运用测试法、因子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评价标准是可行的、有效的。2、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主要表现为:身体充实度大、体脂率低、臀部肌肉发达等身体形态特征,较强的无氧代谢供能与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快速消除疲劳能力等生理机能特征,强大的蹲屈滑行无氧耐力与两腿交替蹬伸的爆发力、较快的滑行速度、良好的单腿支撑平衡能力、快速调整身体姿势能力等运动素质特征;其中蹲屈滑行无氧耐力、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身体充实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3、我国优秀男子5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实度大、臀部肌肉发达、磷酸原系统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强、两腿连续蹬伸爆发力强、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两腿连续蹬伸爆发力、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4、我国优秀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实度大、体脂率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疲劳恢复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强、移动速度快、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移动速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5、我国优秀男子15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度实大、体脂率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有氧氧化系统供能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好、移动速度快、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移动速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
晋涛[10](2020)在《绵阳市涪城区小学校园足球队专项体能训练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为打破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僵局,逐渐加大对足球后备军的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大批的小学开始校园足球培训课程,组建小学生足球队。既丰富了小学体育运动的形式和校园文化生活的方式,又促进了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足球的良性发展。绵阳市涪城区是四川省唯一入围全国21个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体能作为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即是足球运动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足球技战术的最基础、最本质的能力之一,在小学校园足球推广进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现在许多小学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体能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也为了在多样的足球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增加学校体育方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加大了对小学校园足球训练的力度。但是,由于训练结果的功利性结果影响,同时训练方法的认知度不到位,这就容易忽视小学生训练的特殊性。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小学生校园足球的训练内容更加要注重研究体能方面的训练,因为体能训练是重要的核心基础,体能训练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会直接影响他未来的运动生涯的寿命或发展方向,所以研究总结出科学可行的体能训练十分必要,避免错误训练,拔苗助长等行为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小学校园足球队体能训练现状的情况进行走访和调查,旨在对制约绵阳市涪城区小学校园足球队体能训练的因素及根源等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重点在于调查足球队训练的体能训练内容、体能训练的组织方式、体能训练的量和强度等方面,并且分析足球项目训练与小学生身体发育的适宜性程度,以及对小学生体能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结果提出足球项目体能训练的优化建议。根据调查发现小学足球队训练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体能训练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以及创新性、体能训练器材及经费不足、小学生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不清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小学足球队专项体能训练内容提出优化建议和解决方案,将小学足球队体能训练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训练,同时加入到技战术训练中;小学学校层面应加强经费支持,为球队配备所需设备和器材;通过让体育教师、教练员走出校园学习新的理念和训练方法,聘请足球专家为外聘专项教练员和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及学习等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对小学足球队体能训练要不断创新训练方法,将体能训练游戏化,增加训练乐趣;小学足球训练加强体能训练的同时应融入与体育、足球等相关的知识教育,来提升小学足球队队员对足球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知。
二、足球教学训练中的技术与战术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足球教学训练中的技术与战术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以部分足球特色学校为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校园足球宏观背景 |
1.1.2 校园足球微观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教融合 |
2.1.2 校园足球 |
2.1.3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2.2.1 校园足球管理体制 |
2.2.2 校园足球理念 |
2.2.3 校园足球教学 |
2.2.4 校园足球训赛 |
2.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2.3.1 国外校园足球管理体制 |
2.3.2 国外校园足球理念 |
2.3.3 国外校园足球人才培养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专家调查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数据统计法 |
3.2.6 比较分析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校园足球管理研究分析 |
4.1.1 管理组织的构建与制度的建立 |
4.1.2 教师管理体制 |
4.1.3 球员管理体制 |
4.1.4 资金场地的管理与使用 |
4.1.5 创建“校企合作”模式 |
4.2 校园足球理念研究分析 |
4.2.1 球员发展理念 |
4.2.2 训赛理念 |
4.2.3 文化发展理念 |
4.3 校园足球教学研究分析 |
4.3.1 足球教学目标设定 |
4.3.2 教学课程内容的制定标准 |
4.3.3 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 |
4.3.4 教学课时与要求 |
4.3.5 教学活动评价 |
4.4 校园足球训练研究分析 |
4.4.1 训练形式与管理 |
4.4.2 学习与训练的相关问题 |
4.4.3 教练员能力 |
4.5 校园足球竞赛研究分析 |
4.5.1 校园足球竞赛的目的 |
4.5.2 校园足球校内竞赛赛事体系 |
4.5.3 校园足球校际竞赛赛事体系 |
4.5.4 校园足球选拔性竞赛赛事体系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校长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四: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2)足球体能训练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恒大足球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体能和足球体能的定义 |
2.2 足球评价理论 |
2.2.1 评价的定义 |
2.2.2 足球体能评价的定义 |
2.3 足球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
2.3.1 体能是足球运动的技、战术基础 |
2.3.2 体能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针对球员的调查结果分析 |
4.1.1 恒大足球学校足球体能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
4.1.2 恒大足球学校足球体能训练的基础设施 |
4.1.3 恒大足球学校足球体能训练的开展情况 |
4.1.4 恒大足球学校足球体能训练的专业指导情况 |
4.2 恒大足球学校足球体能训练的存在问题 |
4.2.1 只注重技战术,忽视了身体体能训练 |
4.2.2 看待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的孤立性 |
4.2.3 看待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系统观不强 |
4.2.4 战术训练的固定套路练习比重过大和训练强度过低 |
4.2.5 训练缺乏持久性 |
4.3 训练方式不合理 |
4.3.1 力量训练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
4.3.2 对力量的构成与分类认识不清 |
4.3.3 力量训练中忽视足球专项动作的肌肉工作特点 |
4.3.4 力量训练杠铃挂帅,方法单一落后 |
4.3.5 力量训练内容的偏差与误区 |
4.4 球员对基础设施使用不满意 |
4.5 体能专项训练进行频率低下 |
4.6 针对足球教练员的调查结果分析 |
4.6.1 恒大足球学校足球教练员队伍情况及对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的认知 |
4.6.2 校园足球体能训练计划情况 |
5 结论 |
6 解决当前恒大足球学校足球体能训练问题的建议 |
6.1 建立足球体能评价标准 |
6.1.1 确定体能评价标准的原则 |
6.1.2 身体形态评价 |
6.1.3 营养状况的调查 |
6.1.4 评价的对象与目的 |
6.1.5 评价指标的筛选 |
6.1.6 比赛体能评价 |
6.1.7 等级评价标准划分 |
6.1.8 评价体系的检验 |
6.2 合理选择训练方式,规范体能标准 |
6.2.1 遵循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抓住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强化训练 |
6.2.2 增加对恒大足球学校足球队队员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素质训练的认识程度 |
6.2.3 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努力实现恒大足球学校足球队的科学化训练 |
6.2.4 多与世界强队热身,增加实战性和对抗性 |
6.2.5 其他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实况足球2018》在高校足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初见成效 |
1.1.2 我国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需再接再厉 |
1.1.3 电子竞技运动本身具备的优势及影响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电子竞技的相关概述 |
2.1.1 电子竞技的概念 |
2.1.2 电子竞技的分类 |
2.1.3 电子竞技与体育的关联 |
2.2 电子竞技训练法的相关概述 |
2.2.1 模拟训练法的相关研究 |
2.2.2 电子竞技训练法的相关研究 |
2.3 电子竞技训练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研究现状 |
2.3.1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研究现状 |
2.3.2 在足球教学训练中的研究现状 |
2.4 高校足球教学训练中战术与竞赛规则的研究现状 |
2.4.1 战术的研究现状 |
2.4.2 竞赛规则的研究现状 |
2.5 综合概述:引入电子竞技对学校体育足球教学训练的优势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录像观察法 |
3.2.6 数据统计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1 实验前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2 实验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 实验后电子竞技训练对高校足球教学训练的结果与分析 |
4.2.1 实验前后两组队员足球基本技术的数据与分析 |
4.2.2 实验前后两组队员足球基本战术的数据与分析 |
4.2.3 实验前后两组队员足球竞赛规则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
4.2.4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信息反馈情况与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运用电子竞技辅助训练对提高队员的基本技术无明显作用 |
5.1.2 运用电子竞技辅助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基本战术有明显作用 |
5.1.3 电子竞技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足球竞赛规则更好地掌握 |
5.1.4 电子竞技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积极性 |
5.2 建议 |
5.2.1 运用电子竞技辅助足球战术训练和竞赛规则的掌握 |
5.2.2 重视电子竞技运动在体育领域潜在价值的挖掘 |
5.2.3 正确引导学生参与电竞运动 |
5.2.4 高校应对开设电子竞技运动课程进行研究探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实验前的可行性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 B 实验前学生意向调查问卷 |
附录 C 实验后学生信息反馈调查问卷 |
附录 D 问卷效度调查 |
附录 E 足球基本技术的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
附录 F 足球基本战术的评价指标、评分标准与方法 |
附录 G 足球竞赛规则试卷 |
致谢 |
(4)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
1.1.2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
1.1.3 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水平提升的现实需要 |
1.1.4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成效显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的局限 |
1.2.4 研究趋势分析 |
1.3 相关概念的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界定 |
1.3.1 青少年 |
1.3.2 校园篮球 |
1.3.3 发展模式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假设与创新之处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思路 |
2.2.1 以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所有组成环节为参考的全面分析 |
2.2.2 宏观背景与微观环节思路下的综合对比 |
2.2.3 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
2.2.4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2.3 研究步骤与分析路径 |
2.4 研究方法 |
2.4.1 文献资料法 |
2.4.2 个案研究法 |
2.4.3 访谈法 |
2.4.4 问卷调查法 |
2.4.5 实地观察法 |
2.5 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
2.5.1 研究假设 |
2.5.2 创新之处 |
3 研究理论基础 |
3.1 系统科学理论 |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4 中美当代校园篮球发展历史回顾 |
4.1 中国当代校园篮球发展历史回顾 |
4.1.1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的启蒙期(1895-1949) |
4.1.2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的发展期(1949-1995) |
4.1.3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的改革创新期(1996-至今) |
4.2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历史的解读 |
4.2.1 发展导向规模扩大为主 |
4.2.2 现阶段对发展速度的体现 |
4.2.3 符合初级阶段的发展导向 |
4.2.4 校园篮球发展是国家改革思想的缩影 |
4.3 美国当代校园篮球发展历史回顾 |
5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目标对比分析 |
5.1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目标定位情况 |
5.1.1 国家层面目标 |
5.1.2 学校层级目标设定 |
5.1.3 学生层级目标设定 |
5.2 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目标定位情况 |
5.2.1 提升全体国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情结 |
5.2.2 商业价值目标 |
5.2.3 国家篮球人才培养目标 |
5.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目标设置的经验与启示 |
5.3.1 加强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别目标之间的衔接性 |
5.3.2 以体质健康和专项技能作为发展模式的价值目标 |
5.3.3 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目标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6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组织管理对比分析 |
6.1 中国校园篮球组织管理结构现状 |
6.1.1 组织结构现状 |
6.1.2 制度构建现状 |
6.2 美国校园篮球组织管理结构现状—以NCAA为例 |
6.2.1 组织机构情况 |
6.2.2 运行机制情况 |
6.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组织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6.3.1 设置全国性的校园篮球领导机构 |
6.3.2 坚持政府为强力推手,以协会实体化为实务促进体制深化革新 |
6.3.3 明确国家理事机构的非营利性质,重点发展体育事业 |
6.3.4 管理部门落实国家政策,通过制度促进校园篮球运动发展 |
7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保障体系对比分析 |
7.1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保障体系 |
7.1.1 政策保障情况 |
7.1.2 资金保障情况 |
7.1.3 科研保障情况 |
7.1.4 安全保障情况 |
7.1.5 医疗保障情况 |
7.2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保障体系 |
7.2.1 政策保障情况 |
7.2.2 经费保障情况 |
7.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保障体系的经验与启示 |
7.3.1 构建多元化特征的综合保障体系 |
7.3.2 构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 |
7.3.3 构建以教学为主干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 |
8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教学情况对比分析 |
8.1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教学情况分析 |
8.1.1 教学目标分析 |
8.1.2 教学组织形式 |
8.1.3 教学内容 |
8.1.4 教学方法 |
8.1.5 教学考核评价 |
8.1.6 教师情况 |
8.2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教学情况分析 |
8.2.1 中小学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
8.2.2 大学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
8.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在教学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
8.3.1 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突出“技能+习惯”培养的办学特色 |
8.3.2 加强校园篮球教学方法创新,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体 |
8.3.3 优化校园篮球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升考核准确性 |
8.3.4 加强校园篮球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
8.3.5 搭建校园篮球自主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
9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对比分析 |
9.1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分析 |
9.1.1 训练动机情况 |
9.1.2 训练内容情况 |
9.1.3 训练方法情况 |
9.1.4 训练课频率与时长 |
9.1.5 训练激励机制 |
9.2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分析—以犹他大学为例 |
9.2.1 训练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
9.2.2 训练时间 |
9.2.3 训练课实地观察情况 |
9.2.4 训练特点 |
9.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对我国的启示 |
9.3.1 保证校园篮球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动态化更新 |
9.3.2 以校园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安排训练计划 |
9.3.3 优化教练员队伍配置,形成教练梯队之间的持久衔接 |
9.3.4 突出训练重点,协同校内外各方共同提升球队训练质量 |
10 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情况 |
10.1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情况 |
10.1.1 篮球场馆类型与数量配置情况 |
10.1.2 篮球训练功能性场馆配置情况 |
10.1.3 篮球训练设施配置情况 |
10.1.4 场馆管理主体 |
10.2 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情况—以高校篮球场馆为例 |
10.2.1 美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历史 |
10.2.2 美国高校篮球场馆的位置规划 |
10.2.3 美国高校篮球场馆的功能规划 |
10.2.4 美国高校篮球场馆资金来源 |
10.3 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给我国的启示 |
10.3.1 科学合理规划提升篮球场馆使用效率 |
10.3.2 依托学校情况和篮球教学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 |
10.3.3 加强校园篮球教学训练场馆设施的人性化改造 |
11 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竞赛体系对比分析—以CUBA和 NCAA为例 |
11.1 中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分析—以CUBA为例 |
11.1.1 CUBA赛事参赛目的 |
11.1.2 CUBA赛事成绩要求 |
11.1.3 CUBA赛事奖励机制 |
11.1.4 CUBA赛事满意度 |
11.2 美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分析—以NCAA为例 |
11.3 美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11.3.1 以运动员为主体,构建以运动员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竞赛体系 |
11.3.2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构建校园篮球竞赛机制 |
11.3.3 构建校园篮球赛事综合保障体系 |
12 研究结论与建议 |
12.1 研究结论 |
12.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篮球教师/教练员问卷) |
附录Ⅱ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学生问卷) |
附录Ⅲ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校园篮球负责人问卷) |
附录Ⅳ 《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关于战术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意识的研究 |
2.3 关于战术意识的相关研究 |
2.3.1 关于战术意识概念的研究 |
2.3.2 相关项目对战术意识概念的研究 |
2.4 国内外关于足球战术意识的相关研究 |
2.4.1 国内关于足球战术意识相关研究 |
2.4.2 国外关于足球战术意识的研究 |
2.5 关于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发展现状分析 |
4.1.1 3-5年级小学生对战术意识的了解情况 |
4.1.2 3-5年级小学生对战术意识的重视程度 |
4.1.3 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理论学习现状 |
4.1.4 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培养方式 |
4.1.5 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训练情况 |
4.2 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培养影响因素 |
4.2.1 教师职业资格能力现状 |
4.2.2 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足球技术水平分析 |
4.2.3 3-5年级小学生观察能力分析 |
4.2.4 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思考与判断能力分析 |
4.2.5 场上队员配合分析 |
4.2.6 赛中场上执法裁判员水平影响分析 |
4.2.7 3-5年级小学生生理特点分析 |
4.2.8 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在比赛中心理状态分析 |
4.3 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能力培养实施 |
4.3.1 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培养层次性分析 |
4.3.2 战术意识培养的阶段划分及主要任务与把控 |
4.3.3 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培养的手段与方法 |
4.3.4 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培养方案的制定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周期理论视角下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周期训练理论的相关研究 |
1.4.2 校园足球的相关研究 |
1.4.3 训练计划的相关研究 |
1.4.4 周期训练理论在足球训练中的应用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地调查法 |
2.2.3 逻辑分析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的现状 |
3.1.1 课余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 |
3.1.2 课余训练计划的类型 |
3.1.3 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对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的要求 |
3.1.4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定的要求 |
3.2 周期理论视角下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的分析 |
3.2.1 课余训练计划中训练阶段的划分情况分析 |
3.2.2 课余训练计划中各阶段任务情况分析 |
3.2.3 课余训练计划中训练的主要内容情况分析 |
3.2.4 课余训练计划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
3.2.5 课余训练计划中负荷特点情况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调查提纲 |
附录B 各学校训练计划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榆林市高中校园足球训练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的实施步骤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校园足球 |
2.1.2 优化策略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对校园足球现状的研究 |
2.3.2 对校园足球训练的研究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地观察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榆林市高中校园足球训练现状 |
4.1 训练动机情况 |
4.2 训练模块分配 |
4.3 训练时间分配 |
4.3.1 整体训练时间 |
4.3.2 体能训练时间 |
4.3.3 技战术训练时间 |
4.4 训练方法情况 |
4.4.1 体能训练方法 |
4.4.2 技战术训练内容 |
4.5 高中校园足球训练场地器材与经费情况 |
4.6 教练员情况 |
4.6.1 年龄结构情况调查 |
4.6.2 学历与职称 |
4.6.3 教练员运动等级 |
4.6.4 教练员等级 |
4.6.5 接受培训情况 |
5 高中校园足球训练优化策略的构建 |
5.1 高中校园足球训练优化策略构建的指导思想 |
5.2 高中校园足球训练优化策略建立的原则 |
5.2.1 公平性原则 |
5.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
5.2.3 稳定性原则 |
5.2.4 目的性原则 |
5.3 高中校园足球训练的优化策略 |
5.3.1 完善校园足球活动专业组织管理机制 |
5.3.2 打造校园足球训练专业师资培训体系 |
5.3.3 优化校园足球训练目标及内容、方法 |
5.3.4 拓展校园足球训练资金保障来源渠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
附录 Ⅱ |
附录 Ⅲ |
攻读博士(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 |
致谢 |
(8)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足球特色学校 |
2.1.2 教练员执教能力 |
2.2 关于教练员能力的研究 |
2.3 关于高水平教练员执教能力及归类的研究 |
2.4 关于教练员执教素养的研究 |
2.5 关于教练员执教理念的研究 |
2.6 关于教练员职业素质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内容 |
4.1 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 |
4.1.1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性别及年龄结构分析 |
4.1.2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学历结构分析 |
4.1.3 教练员职称结构分析 |
4.1.4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执教年限分析 |
4.1.5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执教成绩分析 |
4.1.6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参加足球培训分析 |
4.1.7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的专业背景分析 |
4.2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执教能力的自我评定 |
4.2.1 足球特色学校教学训练能力分析 |
4.2.2 足球特色学校团队管理能力分析 |
4.2.3 足球特色学校科学研究能力分析 |
4.2.4 足球特色学校临场指挥与应变能力分析 |
4.3 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相关因素分析 |
4.3.1 学校性质与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相关分析 |
4.3.2 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在参加岗位培训次数上的差异分析 |
4.3.3 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因素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奥会夺取金牌的重点项目 |
1.1.2 体能对现代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作用凸显 |
1.1.3 对体能特征准确了解是实施科学训练的前提 |
1.1.4 对体能特征科学评价是规划体能训练过程的基础 |
1.1.5 现有的短道速滑体能特征评价研究已满足不了项目发展需求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任务 |
1.5 创新之处 |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思路 |
1.6.2 技术路线 |
2.文献综述 |
2.1 关于体能概念研究的综述 |
2.1.1 体能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
2.1.2 国外体能概念的研究 |
2.1.3 国内体能概念的研究 |
2.1.4 对体能概念的辨析 |
2.2 关于体能特征与运动项目特征关系研究的综述 |
2.2.1 体能与技术的关系 |
2.2.2 体能与战术的关系 |
2.3 关于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研究的综述 |
2.3.1 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 |
2.3.2 生理机能特征的研究 |
2.3.3 运动素质特征的研究 |
2.4 关于体能评价研究的综述 |
2.4.1 体能指标的确定 |
2.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2.4.3 评价标准的制定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德尔菲法 |
3.2.4 测试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理论分析 |
4.1.1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规则分析 |
4.1.2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技术分析 |
4.1.3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战术分析 |
4.1.4 短道速滑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与具体项目体能特征关系分析 |
4.2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
4.2.1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的确定 |
4.2.2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 |
4.2.3 短道速滑整体项目体能特征评价标准的制定 |
4.2.4 对整体项目体能特征评价结果的分析 |
4.3 具体项目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
4.3.1 男子5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
4.3.2 男子10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
4.3.3 男子15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
4.4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模型的构建 |
4.4.1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模型 |
4.4.2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具体项目体能特征模型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绵阳市涪城区小学校园足球队专项体能训练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国内外研究简评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 体能 |
1.5.2 体能训练 |
1.5.3 足球专项体能训练 |
1.5.4 小学校园足球队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地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绵阳市涪城区小学足球开展情况 |
3.1.1 小学足球队运动员基本情况 |
3.1.2 小学足球训练师资队伍状况 |
3.1.3 小学足球训练及比赛开展情况 |
3.2 绵阳市涪城区小学足球队专项体能训练基本条件 |
3.2.1 足球专项体能训练场地、器材配备情况 |
3.2.2 小学足球专项体能训练教师配备情况 |
3.2.3 教练及学生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情况 |
3.3 绵阳市涪城区小学足球专项体能训练概况 |
3.3.1 小学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 |
3.3.2 小学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组合方式 |
3.3.3 小学足球专项体能训练量和强度 |
3.4 绵阳市涪城区小学足球专项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
3.4.1 体能训练专项师资配置不足 |
3.4.2 体能训练专项器材配备不足 |
3.4.3 学生对体能专项训练认知不足 |
3.4.4 体能专项训练组合方式有待改进 |
3.4.5 体能专项训练与小学生身心发育契合不够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3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足球教学训练中的技术与战术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以部分足球特色学校为实证[D]. 刘铭扬. 扬州大学, 2021(09)
- [2]足球体能训练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恒大足球学校为例[D]. 余思源.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3)
- [3]《实况足球2018》在高校足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D]. 戴江洪.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3)
- [4]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D]. 刘海明. 山西大学, 2020(03)
- [5]泰安市3-5年级小学生足球战术意识培养研究[D]. 张强.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周期理论视角下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研究[D]. 李大伟. 延边大学, 2020(05)
- [7]榆林市高中校园足球训练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 杨敏. 中北大学, 2020(11)
- [8]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D]. 庄鹏飞.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D]. 杨志亭.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10]绵阳市涪城区小学校园足球队专项体能训练现状研究[D]. 晋涛.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