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戳孔法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宇飞,杨树森,钟锋[1](2021)在《腹腔镜辅助下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腹腔镜辅助下Soave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选用开腹Soave术治疗,研究组选用腹腔镜辅助下Soave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管切除长度)、术后指标(肠蠕动恢复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肛门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肠管切除长度相比[(31.15±3.36) cm vs.(32.31±4.85)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为(92.47±12.32) min、(24.51±8.44) h、(15.18±5.83) h、(4.53±0.91) d明显短于对照组[(112.36±17.43) min、(35.72±9.16) h、(19.14±5.97) h、(7.04±1.31) d],术中出血量[(25.53±8.24) m L vs.(45.16±12.13) m 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肛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3%vs. 71.43%),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71%vs. 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临床效果显着,创伤小,可促使患儿肛门功能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
安印成[2](2019)在《腹腔镜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06~2017-06收治的10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经腹巨结肠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Soave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对照组,两组各治疗指标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出现1例肠梗阻、2例结肠炎及1例污便,总并发症4例(8.00%);对照组患儿出现4例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3例结肠炎及3例污便,总并发症12例(24.00%),观察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小儿巨结肠根治术,腹腔镜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对患儿腹腔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显着,值得应用推广。
王萌[3](2019)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外科疾患,位列消化道畸形第3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幽门环肌增生、肥厚,致使幽门管腔狭窄、延长而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如得不到及时规范治疗,患儿会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不增、随着时间延长甚至体重减轻、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黄疸、甚至死亡等多种并发症。幽门环肌切开术(Pyloromyotomy,PRT)是治疗CHPS的标准术式,有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Open Pyloromyotomy,OP)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aparoscopic Pyloromyotomy,LP)。近年来,微创技术飞速发展,腹腔镜技术治疗CHPS为小儿外科医师和患儿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就LP与OP两种术式各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目的对比LP与OP治疗CH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CHP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限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取得58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n=33)和腹腔镜组(n=25),两组均行PRT,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呕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对术后1个月手术瘢痕进行评分。结果1.术前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在患儿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幽门肌厚度、幽门管长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呕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个月手术瘢痕评分比较: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对手术瘢痕进行评分,腹腔镜组瘢痕评分明显优于开腹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治疗CHPS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留院时间短、外观美观等优势。
陈流,方一凡,刘明坤,黄文华,林恺楠[4](2017)在《腹腔镜辅助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16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1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入院后均予完善术前检查,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排便功能总体恢复好,无便秘复发,其中偶有污粪3例,占18.8%,不影响日常生活。腹腔内感染0例,肛门狭窄0例,肛门失禁0例,吻合口漏0例。并发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4例,占25%。结论腹腔镜辅助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创伤小同时视野清晰等优点。
闫军美[5](2017)在《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单孔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作为仅次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居消化道畸形第二位的一类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s disease,HSCR),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其发病率大约为1/5000,男性与女性发病率之比约为4:1,以病变肠壁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缺乏神经节细胞为主要的病理特征,ENS神经节细胞的缺乏致使其病变肠壁处于持续性的痉挛状态,从而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的便秘、进行性腹胀及功能性肠梗阻等临床表现。自1886年丹麦医生Hirschsprung首次对该病做了系统性的描述以来,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其的高度重视,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作的研究相继大量出现。1956年,Swenson第一次施行拖出型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即Swenson术式)成功治疗HSCR,这一复杂的消化系统疾病终于找到了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后大量学者在Swenson术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相继出现了 Duhamel术式、Rehbein术式、Soave术式等各种手术方式及其改良术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以降低其手术的并发症。二十世纪末及二十一世纪初,随着Georgeson首先将腹腔镜技术引入HSCR的治疗之后,HSCR的治疗开始了新的变革时期,传统的分期手术逐渐向一期手术转变,腹腔镜辅助各种HSCR根治术相继诞生并逐渐流行。单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Transanal endorectal pull-through,TEPT)进一步降低了手术创伤,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及微创观念逐渐被接受并广泛流行,HSCR的手术治疗向着进一步手术年龄减小、手术创伤降低的方向发展,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tendoscopic surgery,NOTES)等手术方式亦逐渐出现。同时伴随着诊断方法、麻醉水平等的不断提高,患儿的手术年龄逐渐缩小,HSCR患儿在新生儿期经过明确诊断之后即可接受一期巨结肠根治性手术。然而由于结肠穿孔、严重的小肠结肠炎、合并其他畸形及身体状况不能耐受一期手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少数患儿仍然需要行肠造瘘术以挽救其生命。由于二期手术常伴随着肠黏连的存在,传统观念认为不适合腹腔镜手术而往往选择开腹辅助HSCR二期根治性手术的手术方式进行。由于腹腔镜操作技术的逐渐发展与娴熟,考虑到腹腔镜手术的优势,1.5-2cm原结肠造瘘口可直视下放置三通道Triport符合单部位腹腔镜手术的条件,以及经造瘘口单部位手术可避免腹壁进一步切开从而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等各方面因素,我们进行了新的尝试,利用原结肠造瘘口应用单部位腹腔镜技术辅助二期HSCR根治性手术。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其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缺点,以寻找针对一期造瘘术后HSCR患儿行二期根治术时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因肠穿孔、严重的小肠结肠炎等原因一期行肠造瘘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HSCR的病例。依据术中术后病理提示的病变肠管累计范围,排除全结肠型巨结肠病例之后,选择常见型巨结肠及长段型巨结肠病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2008-2011年接受开腹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为传统开放组,结肠造瘘口经游离结肠断端关闭之后,通过延长或者腹壁另行切开暴露腹部手术视野,开腹完成肠黏连松解、结肠游离等腹部手术操作,辅助经过肛门Soave术式的完成;2011-2014年间接受经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为经造瘘口腔镜组,结肠造瘘口游离之后,直视下经结肠造瘘口置入Triport,腹腔镜下完胜肠黏连松解、结肠的游离等腹部手术操作。回顾性统计患儿一期行肠造瘘术时患儿的年龄、性别、肠管病变累及范围等临床资料;统计二期行巨结肠根治术术前患儿年龄、身高、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等生化指标,评价患儿的营养状况;术中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刀口长度、有无副损伤等术中资料;术后统计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大便次数等信息,以及术后有无刀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术后小肠结肠炎等术后并发症资料;患儿出院后通过门诊进行长期随访其大便情况、肛门外观、尿布疹、污粪、有无肠梗阻及肛门狭窄等术后长期并发症资料。将两组资料之间进行系统性的统计学分析及比较,从而探讨经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技术辅助HSCR二期根治性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缺点。结果:19例接受传统开腹Soave巨结肠根治术与18例接受经造瘘口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在一期行肠造瘘术年龄(20.8土5.5天VS 21.9±3.2天)及二期行根治性手术年龄(5.8±2.15月VS 6.2±2.07月)差别不大;两组病例性别比例相似,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之比分别为14/5与13/5;两组病例长段型巨结肠均为11例,其余病例为常见型巨结肠病例,一期手术时分别行横结肠造瘘与乙状结肠造瘘;经过肠造瘘术后3-6月的正常喂养及术前支持,两组病例在身高、体重以及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BUN))等方面差异不大,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成及营养状态相似减少了研究的误差。所有手术均顺利取得成功,无死亡病例;经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巨结肠Soave根治术腹部操作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的病例,手术安全可行。传统开放组与经造瘘口腔镜组总体平均手术时间(172土 17.8min VS 175±20.7min)差别不大。经造瘘口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2.5±6.2 ml,术中及术后基本不需要输红细胞及血浆等血液制品,同传统开放组术中平均失血量47.3土7.1 ml比,具有明显的优势,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造瘘口单孔腹腔镜组因腹腔镜下可获得全部的腹腔及盆腔的手术视野,不需要延长切口或另行腹壁切开,两组腹部刀口总长度2.5土0.5cm VS 8.2±1.3cm,减少了手术对腹壁的进一步创伤,术后腹壁疼痛及术后瘢痕的长度。。同时借助腹腔镜放大作用对腹腔结构的精细显示,亦有效减少了副损伤的发生率(0vs 2/19,10.5%)。经造瘘口腔镜组手术创伤打击小,术后3.1 士 1.8天开始进食,术后住平均住院时间6.2± 1.5天,均明显小于传统开组术后6.2±2.1天进食、平均住院13.1 ±1.8天,两组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造瘘口腔镜组与传统开放组两组术后排便频率相似,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排便频率逐渐下降;两组病例均未发生腹腔内感染、吻合口瘘、大便失禁及肛门粘膜脱垂并发症;术后两组病例中均有1例患儿术后出现污粪,无明显差异。但经造瘘口腔镜组在刀口感染(0vs 2/19,10.5%)、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0 vs 1/19,5.26%)、便秘复发(0 vs 1/19 5.26%)、术后肠梗阻(0 vs 2/19 10.5%)、结肠回缩(0 vs 1/19 5.26%)、严重尿布疹(1/18 5.56%vs 2/19 10.5%)及肛门狭窄(0 vs 2/19 10.5%)发生率低于传统开放组。结论:1、经结肠造瘘口单孔腹腔镜技术可适用于一期结肠造瘘术后二期行巨结肠根治患儿,经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安全、可行;2、经造瘘口单孔腹腔镜技术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中腹壁的进一步切开,术后疼痛轻,刀口瘢痕小;3、经造瘘口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符合微创手术的观念,具有手术创伤打击小、术中失血少、副损伤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4、经造瘘口单孔腹腔镜技术具有较高操作难度,手术的施行需要建立在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基础上。
孟庆磊,王旭辉,朱林超,鲍俊涛,王晓晖,张书峰[6](2016)在《腹腔镜辅助下Soave法治疗长段型巨结肠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Soave法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长段型巨结肠患儿4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结肠切除组20例,开腹结肠切除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小肠结肠炎)。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开腹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Soave法是治疗H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张涛[7](2014)在《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消化道畸形优缺点,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8月2013年7月三年收治的手术治疗的518例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梅克尔憩室、肠闭锁/狭窄、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以及先天性巨结肠八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患儿年龄从1d到12y不等,腹腔镜手术治疗179例,传统术式治疗339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差异。两组资料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显着差异,P<0.01为非常显着差异。结果:518例患儿,179例腹腔镜独立或辅助下完成手术,中转开腹完成14例。食管裂孔疝9例均在腹腔镜独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无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2.5min,术后23d恢复进食,57d出院,术后1例患儿发生食管下段狭窄,保守治疗后好转,所有患儿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135例,56例在腹腔镜下独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56±13.27min,开腹手术时间47.47±13.32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624h拔出留置胃管,有6例患儿在术后6h少量进奶有呕吐,24h后呕吐明显减少,2d恢复全量进奶。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跟传统术式比,两种术式有显着差异,传统术式较腹腔镜组长。术后有1例发生幽门粘膜穿孔,经穿孔修补+胃造瘘术,术后恢复良好。46例肠旋转不良患儿,13例腹腔镜独立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2例中转开腹,1例因合并环状胰腺,1例小肠扭转720°。手术时间118.46±31.98min,与传统开腹术式平均手术时间76.29±25.75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术式,腹腔镜无优势。术后3.61±1.04d恢复饮食,7.5±1.83d出院。与传统开腹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优于传统术式。术后1例发生腹腔脓肿与1例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后住院时间较长。小肠畸形(梅克尔憩室患儿38例,肠重复畸形21例),28例在腹腔镜下独立完成手术,其中4例憩室穿孔粘连与2例肿块过大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饮食及住院时间均与传统术式有显着差异,优于后者。83例肠闭锁患儿,5例腹腔镜治疗,其中4例中转开腹完成,1例腹腔镜独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min,术后恢复良好。胆总管囊肿患儿40例,腹腔镜治疗30例,28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0分到630min,手术时间196.73±73.18min(排除前期时间较长3例),与传统术式平均手术时间198.50±57.44min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37±0.78d恢复饮食,9.28±1.86d出院,均与传统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有2例患儿术后2w腹痛呕吐入院,与饮食有关系,保守治疗好转出院,余均无胆漏、肝功能异常、肠梗阻等发生。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45例,30例全部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术中均无输血,术后有3例发生小肠结肠炎,1例发生污粪,3例不全性肠梗阻。单纯经肛门术式完成80例,术后发生20例小肠结肠炎、5例发生污粪;联合经腹/肛门完成35例,术后8例小肠结肠炎、3例发生污粪、5例不全性肠梗阻。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87.14±41.41min)长于单纯经肛门组手术时间(114.31±39.55min)及联合经腹/肛门手术时间(167±24.39min),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经腹/肛门组手术时间较单纯经肛门术式手术时间长,二者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分别为2.28±0.96d,4.31±1.42d,6.20±2.77d),腹腔镜均较后两种者时间短,经肛门组时间较联合经腹/肛门时间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术后住院时间(7.42±1.33d,9.31±2.13d,15.00±9.87d),腹腔镜与传统两种术式在术后住院日均较短,单纯经肛门术后住院日较联合经腹/肛门术式时间短,两组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食管裂孔疝,操作简单方便,术后效果与传统开腹无差异,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日均较传统开腹短,术后并发症少,可以完全代替传统术式。2、腹腔镜辅助治疗小肠畸形(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探查切口,有快速寻找病变部位,发现其他合并畸形等优点。3、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相对较复杂,对术者要求需具备一定的技巧,手术操作时间较长,腹腔镜辅助下胰胆道造影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解剖关系,其视野放大作用有助于局部解剖的精细观察,减少胰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恢复良好,有取代开腹趋势。4、腹腔镜治疗长段型巨结肠优势明显,易判断病变肠管范围,游离病变结肠,并能缩经短肛门分离操作时间;对于短段型和常见型巨结肠,腹腔镜无明显优势。5、腹腔镜对于治疗肠旋转不良、肠闭锁等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病理类型简单的腹腔镜可以独立完成,并能达到传统术式的效果,但对于病理复杂或合并多种畸形的患儿,我们开展腹腔镜治疗较少,操作难度大,中转开腹率较高。
王寿青,陈卫兵,李炳,刘树立,李龙[8](2013)在《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2例的经验。方法:腹腔镜监视下用超声刀处理要切除的病变结肠系膜及盆腔内直肠周围的分离,游离直肠前壁黏膜,完全切除直肠后壁,将拟切除肠管从直肠肌鞘内拖出与肛门吻合。结果:所有62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均在腹腔镜监视下完成Ⅰ期根治术,61例治愈出院,1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出院后随访6-24个月,1例因腹胀反复发作行二次手术、术后初期有6例污粪、3例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较常规开腹根治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患儿恢复快,操作简单,远期疗效好,且对治疗长段型巨结肠有其优势。
王玉侠,李晓波[9](2013)在《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了268例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围手术期的准备及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认为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物品准备,术中操作熟练,配合协调,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伍耀豪,邓小耿,曾乐祥,张杰,周嘉嘉,邱荣林[10](2012)在《先天性巨结肠的腹腔镜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腹腔镜Swenson手术,其中短段型3例,普通型8例,长段型1例。结果 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切除痉挛段和扩张段病变肠管送病理检查,其中最短者约15cm,最长者约60cm。术后病理均显示符合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尿潴留、肛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排便功能恢复良好,而且无大便失禁和便秘症状。结论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二、三戳孔法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戳孔法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辅助下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对照组 |
1.2.2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儿手术指标比较 |
2.2 2组患儿术后指标比较 |
2.3 2组患儿肛门功能优良率比较 |
2.4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2)腹腔镜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治疗指标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腹腔镜手术在小儿外科消化系统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腹腔镜辅助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1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5)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单孔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附表及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外文论文 |
(6)腹腔镜辅助下Soave法治疗长段型巨结肠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手术方式 |
1.3 术后处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7)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8)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2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先天性巨结肠的腹腔镜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四、三戳孔法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辅助下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效果观察[J]. 赵宇飞,杨树森,钟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04)
- [2]腹腔镜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效果分析[J]. 安印成.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03)
- [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对比研究[D]. 王萌.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4]腹腔镜辅助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16例分析[J]. 陈流,方一凡,刘明坤,黄文华,林恺楠. 福建医药杂志, 2017(05)
- [5]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单孔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研究[D]. 闫军美. 山东大学, 2017(03)
- [6]腹腔镜辅助下Soave法治疗长段型巨结肠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 孟庆磊,王旭辉,朱林超,鲍俊涛,王晓晖,张书峰. 医药论坛杂志, 2016(11)
- [7]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应用价值[D]. 张涛. 苏州大学, 2014(01)
- [8]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J]. 王寿青,陈卫兵,李炳,刘树立,李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9)
- [9]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王玉侠,李晓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01)
- [10]先天性巨结肠的腹腔镜治疗体会[J]. 伍耀豪,邓小耿,曾乐祥,张杰,周嘉嘉,邱荣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