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现身西安钢城

“暖冬”现身西安钢城

一、西安钢市出现“暖冬”(论文文献综述)

吴素良,蔡新玲,雷向杰,李艳丽,王娜,张侠[1](2021)在《陕西省2020年气候影响评价》文中提出2020年陕西省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降水量正常略多,日照时数偏多。全省平均气温12.8℃,较常年偏高0.7℃。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全省平均气温1.6℃,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为区域强暖冬年份。全年共出现了6次强冷空气过程,其中2次达寒潮等级。春季全省平均气温14.2℃,较常年同期偏高1.3℃,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五高。春季遭遇了3次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经济作物冻害较重。夏季全省平均气温23.2℃,较常年同期偏低0.2℃。陕北和陕南接近常年,关中偏低,为弱凉夏。全省平均年降水量693.5 mm,正常略多。春季降水少,入汛前期全省大部出现阶段性中到重旱。夏季降水显着偏多,是1961年以来仅次于1981年的同期第2高值年。其中,8月暴雨多、强度大、水灾严重。全年出现冰雹66站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2020年秋雨期短,雨量小,秋雨综合强度弱。全省大气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全省PM10、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比2019年降低11.9%、10.2%。

李化龙,王景红,张维敏,柏秦凤,张焘,潘宇鹰,权文婷[2](2021)在《高温胁迫对猕猴桃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高温对猕猴桃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建立基于叶绿素荧光反应的高温热害识别指标,利用叶绿素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不同温度胁迫下猕猴桃叶片8类叶绿素荧光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300 μs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差值在30℃≤T≤54℃时均受温度胁迫影响,属光系统Ⅱ敏感位点参数,其中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随温度升高呈直线下降趋势,300 μs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差值随温度升高呈指数上升趋势;初始荧光、最大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单位面积的热耗散、单位面积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在较低温度胁迫下稳定少变,在较高温度胁迫下变化加剧,属光系统Ⅱ次敏感位点参数;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在39℃和45℃存在两个突变临界点;叶绿素各荧光参数特征显示,猕猴桃叶片在30℃≤T<39℃出现轻度温度胁迫,39℃≤T<45℃出现中度温度胁迫,T≥45℃出现重度温度胁迫。

陈仁升,沈永平,毛炜峄,张世强,吕海深,刘永强,刘章文,房世峰,张伟,陈春艳,韩春坛,刘俊峰,赵求东,郝晓华,李如琦,秦艳,黄维东,赵成先,王书峰[3](2021)在《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预报预警技术:进展与展望》文中指出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升温、暴雪和雪面雨等事件增多以及我国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风险增大问题,简要概述了干旱区融雪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发生频率增加、灾害风险大,但在干旱区未引起重视的雪面雨洪水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高精度预报预警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指出需在揭示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致灾机理、成灾机制及其演化规律基础上,研发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监测预警装置并构建立体监测体系,研究雨雪冰混合洪水形成及演进过程并建立模型,构建洪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成干旱区融雪洪水智能化预报预警决策支持平台,动态展示流域实时、潜在及未来超标准融雪洪水的淹没范围,评估风险程度,并提出防洪技术和工程方案以及洪水资源化利用途径等应对措施。

郝丽,蔡新玲,雷向杰,乔剑[4](2019)在《陕西省2018年气候影响评价》文中提出2018年陕西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日照时数略少。全省平均气温12.7℃,较常年偏高0.6℃。春、夏季气温显着偏高,分别列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第三高位。全省平均降水量626.5 mm,接近常年同期。秋季降水量显着偏少,为2000年以来最少。2017/2018年冬季降雪强度大,积雪深,影响严重;春季寒潮降温强,低温冷冻危害严重;前汛期多雨时段开始早,雨量大;夏季暴雨多、强度大,高温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2018年低温冷冻害偏重,暴雨洪涝、干旱、风雹等灾害偏轻,气象灾害属偏轻年景。冬小麦和秋粮生育期气象条件较为适宜,有利于作物的增产丰收。苹果果区气候条件先弊后利,苹果总产较2017年减产三成。

武雪子[5](2019)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日渐加剧,极端天气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因素,若不加以防范就会进一步扩大,直到爆发严重的气候灾害事件,阻碍城市的发展。论文以西安市为例进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旨在识别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关键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构建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多部门协同防范体系。围绕这一目标,论文展开如下研究:首先,分析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的生成机理并识别风险因素。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及风险生成的一般机理,分析气候灾害事件生成及演化过程,推导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的生成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进行识别,并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形成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清单;其次,构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网络。基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的生成机理,通过气候灾害事件因果逻辑推演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间相关关系进行识别,根据识别出的相关关系构建邻接矩阵,得到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网络;然后,以西安市为例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评估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已构建的风险网络,通过专家打分对网络边权进行赋值,采用改进的PageRank算法对网络节点进行重要性评估,得出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关键因素;最后,针对关键因素进行风险防范。在微观层面,从风险源和风险中介两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宏观层面,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西安市的基本情况,从组织设计、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三方面构建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多部门协同防范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案例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识别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因素28个,风险事件1个、风险结果1个。28个风险因素中有9个风险源(风险因素)和19个风险中介(风险因素);2)通过因果逻辑推演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间相关关系进行识别,构建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网络;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以西安市为例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评估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的风险源关键因素7个,主要表现在城市相关规划中未考虑气候变化因素、政策法规不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迟缓等方面。风险中介关键因素8个,主要表现在城市气候适应性技术缺乏、城市气候适应性资金缺乏、责任主体界定不清等方面,进而针对关键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4)基于风险管理理论,从组织设计、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三方面构建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多部门协同防范体系。在组织设计方面,构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作为风险防范体系的“大脑”;在运行机制方面,基于多部门协同办公,搭建“风险监测—风险预测与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后评价”的线下运行流程及线上基础平台;在保障措施方面,通过人才、资金、技术和制度保障,为风险防范体系能够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持。论文研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一方面拓宽了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为政府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潘梦婷[6](2019)在《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瞩目的话题,我国作为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要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关于老龄化问题刻不容缓。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国内外学者关于候鸟式养老旅游市场的关注渐渐提高,候鸟式养老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市场的调查,基于文献分析、问卷调查、ISM及AHP-Entropy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候鸟式养老旅游者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候鸟式养老旅游及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积极养老理论与候鸟式养老、消费者行为理论与旅游消费行为、ISM及AHP-Entropy等相关理论基础。选取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者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候鸟式养老旅游者消费行为的调研数据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首先,对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以ISM及AHP-Entropy为基础,分析候鸟式养老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候鸟式养老旅游消费行为与候鸟式养老旅游者个人年龄、经济状况、旅游企业品牌、旅游产品质量、旅游产品价格均呈现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上述结论,以年龄、经济状况为基础,从旅游企业品牌、旅游产品质量、旅游产品价格三个维度以对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开发提出建议,以期推进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市场的长远发展。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候鸟式养老旅游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候鸟式养老旅游领军品牌、企业入驻北海,致力于打造候鸟式养老旅游本土知名品牌,丰富候鸟式养老旅游品牌宣传思路、拓宽候鸟式养老旅游宣传途径,制定候鸟式养老旅游产品质检标准,完善候鸟式养老旅游政府监管体系,提升候鸟式养老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候鸟式养老旅游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及预警监测机制,重点开发经济舒适型候鸟式养老旅游产品,适量开发高端享受型候鸟式养老旅游产品等。

张俊文,刘延虹[7](2010)在《宝鸡市近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病原菌、品种、气候条件三因素是小麦条锈病流行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分析了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和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于丹丹[8](2009)在《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调查及其引种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隶属于木犀科木犀属,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为色、香、形俱佳的优秀园林观赏树种,在中国古今园林中应用广泛,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豫东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种栽培桂花,本文在实地调查和走访园艺工作者的基础上,初步整理了豫东地区的桂花品种。同时,以开封市区为试验地,结合商丘、周口两地的情况,从生长状况、物候规律、叶片生理和形态解剖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桂花在豫东地区引种的适应性。研究结论如下:1.论文整理鉴定豫东地区的桂花品种15个,其中四季桂品种群3个,银桂品种群1个,金桂品种群6个,丹桂品种群5个;并详细记载了每个品种的特征,分析了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特点。2.以开封为试验地,通过对栽植桂花的成活率、开花情况、病虫害和整体生长状况的调查,探讨了桂花在豫东地区的适生环境。根据桂花的物候期规律,提出其栽植的适宜时间,并对开花所需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从野外越冬情况、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特点和电导率的差异,分析了豫东地区多数桂花品种的抗冻性能力大小,结果为四季桂>大叶黄>波叶金桂>潢川金桂>橙红丹桂>曲枝金桂>垂花金桂。各品种的解剖结构特征所显示的抗逆性强弱也与上述结果较好地吻合。最后,总结了桂花在豫东地区的园林应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3.桂花在豫东地区的引种达到了预期的观赏目的,引种是成功的,但不主张大面积无规划地引种栽植。今后本地区桂花引种需要选择抗冻性强的品种,营造良好的小生境,加强养护管理等。

雷向杰,毛明策,吴素良,程肖侠,肖科丽,方建刚,蔡新玲[9](2008)在《2008年初陕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评估》文中提出本文从冬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降水量、降雪日数、连续降雪日数、暴雪日数、电线积冰日数、电线积冰重量等要素对2008年1月陕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日数多、持续时间长、降雪量大是2008年初陕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特点。1月全省平均降雪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连续降雪日数为仅次于1989年的第2多年,雨雪量、降雪日数、连续降雪日数等突破历史纪录的气象站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北的陕北和关中。利用皮尔逊-Ⅲ分布对部分气象站1月中下旬雨雪量的重现期进行了计算,陕北、关中大部分气象站超过了百年一遇,个别气象站接近200年一遇。收集到的2008年陕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灾情数据表明,直接经济损失最重的依次为咸阳、汉中、渭南、延安、安康、商洛;农作物绝收面积主要集中在关中的西安、宝鸡、咸阳和渭南。大棚菜损失主要在关中的咸阳、渭南、宝鸡和陕北的延安。文中还给出了与2008年低温雨雪冻害相似的1984年12月、1988/1989年和991/1992年冬季低温雨雪冻害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此次灾害带给人们的启示与思考。

戚尚恩,赵雪松,赵晓春[10](2007)在《淮北冬小麦冻害及防御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冻害是淮北冬小麦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寒潮和春霜冻害是引起淮北小麦冻害的主要原因。小麦冻害的发生,受土壤类型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很大,选择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适期、适量播种,掌握好播种深度是防止小麦冻害的基础。冬小麦遭受冻害后,应抓好以促为主的田间管理,力争把冻害损失减至最低限度。

二、西安钢市出现“暖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安钢市出现“暖冬”(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省2020年气候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气候概况
    1.1 气温
        1.1.1 冬季(12—2月)平均气温
        1.1.2 春季(3—5月)平均气温
        1.1.3 夏季(6—8月)平均气温
        1.1.4 秋季(9—11月)平均气温
    1.2 降水
        1.2.1 年降水量
        1.2.2 冬季降水量
        1.2.3 春季降水量
        1.2.4 夏季降水量
        1.2.5 秋季降水量
    1.3 日照
        1.3.1 年日照时数
        1.3.2 冬季(2019/2020)日照时数
        1.3.3 春季日照时数
        1.3.4 夏季日照时数
        1.3.5 秋季日照时数
    1.4 季节转换
        1.4.1 春季
        1.4.2 夏季
        1.4.3 秋季
        1.4.4 冬季(2019/2020)
2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1 强暖冬
    2.2 雨雪冰冻
    2.3 寒潮
    2.4 干旱
    2.5 透墒雨
    2.6 沙尘
    2.7 暴雨
    2.8 高温
    2.9 秋淋
    2.10 冰雹
3 专题气候影响评价
    3.1 气候对冬小麦油菜的影响
    3.2 气候对夏玉米生育的影响
    3.3 气候对经济作物的影响
    3.4 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5 气候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预报预警技术: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进展
    2.1 干旱区“新型”融雪洪水:雪面雨洪水
    2.2 融雪洪水预报预警系统驱动信息获取技术
    2.3 融雪洪水形成过程模拟方法
    2.4 融雪洪水河道演进及淹没范围评估方法
    2.5 干旱区融雪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3 问题与展望
    3.1 关键科学问题
    3.2 关键技术问题

(4)陕西省2018年气候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气候概况
    1.1 气温
        1.1.1 年平均气温
        1.1.2 冬季 (12—2月) 平均气温
        1.1.3 春季 (3—5月) 平均气温
        1.1.4 夏季 (6—8月) 平均气温
        1.1.5 秋季 (9—11月) 平均气温
    1.2 降水
        1.2.1 年降水量
        1.2.2 冬季降水量
        1.2.3 春季降水量
        1.2.4 夏季降水量
        1.2.5 秋季降水量
    1.3 日照
        1.3.1 年日照时数
        1.3.2 冬季 (2017/2018) 日照时数
        1.3.3 春季日照时数
        1.3.4 夏季日照时数
        1.3.5 秋季日照时数
2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1 暴雪
    2.2 寒潮
    2.3 暴雨
    2.4 高温
    2.5 霾
    2.6 初夏汛雨
    2.7 透墒雨
3 专题气候影响评价
    3.1 气候对冬小麦的影响
    3.2 秋粮生育与气候条件
    3.3 气候对苹果的影响
    3.4 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5 气候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5)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气候适应型城市的研究综述
        1.2.2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的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述
        2.1.1 气候适应型城市
        2.1.2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
    2.2 相关理论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复杂网络理论
        2.2.3 城市治理理论
    2.3 风险生成机理
        2.3.1 风险生成一般机理
        2.3.2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的生成机理
    2.4 本章小结
3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识别
    3.1 风险识别方法介绍及选取
        3.1.1 风险识别方法介绍
        3.1.2 风险识别方法选取
    3.2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识别
        3.2.1 基于案例研究法的风险识别
        3.2.2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风险识别
    3.3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清单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网络拓扑构建
    4.1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网络构建
        4.1.1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间相关关系识别
        4.1.2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网络的确定
    4.2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网络边权确定的方法
    4.3 本章小结
5 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评估
    5.1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评估方法
        5.1.1 复杂网络模型理论基础
        5.1.2 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方法的选取
    5.2 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评估实证研究
        5.2.1 西安市基本概况及气候变化现状
        5.2.2 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网络边权的确定
        5.2.3 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
        5.2.4 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关键因素的确定
    5.3 本章小结
6 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防范
    6.1 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防范措施
        6.1.1 风险源防范
        6.1.2 风险中介防范
    6.2 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多部门协同防范体系
        6.2.1 多部门协同防范体系的构建思路
        6.2.2 多部门协同防范的组织设计
        6.2.3 多部门协同防范的运行机制
        6.2.4 多部门协同防范的保障措施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七大地理区域灾害情况统计(2012-2016 年)
    B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风险因素合并过程
    C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邻接矩阵A
    D 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相关性问卷
    E 西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加权邻接矩阵W
    F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G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问题引发养老模式的思考
        1.1.2 新型养老模式兴起
        1.1.3 候鸟式养老旅游关注度上升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方法基础
    2.1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旅游消费行为
    2.2 积极养老理论和候鸟式养老旅游
    2.3 ISM解析结构模型和AHP-Entropy综合赋权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3.1 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发展基本概况
        3.1.1 区位、交通概况
        3.1.2 旅游资源概况
        3.1.3 医疗概况
        3.1.4 政策支撑概况
    3.2 候鸟式养老旅游者问卷设计
        3.2.1 基础数据来源及调研设计
        3.2.2 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3.3 候鸟式养老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3.4 旅游前消费决策行为
        3.4.1 信息获取途径
        3.4.2 交通工具
        3.4.3 游伴选择
    3.5 旅游中购买行为
        3.5.1 旅游消费水平
        3.5.2 旅游消费结构
        3.5.3 旅游消费时空特征
    3.6 旅游后消费评估行为
        3.6.1 旅游满意度评价
        3.6.2 重游意愿
    3.7 候鸟式养老旅游者消费决策行为特征
        3.7.1 偏好结伴出游
        3.7.2 出游意愿强,消费水平高,消费结构更偏向生活化
        3.7.3 对旅游目的地满意度出现两极分化,重游意愿较高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ISM模型构建及AHP-Entropy综合分析
    4.1 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ISM模型构建
        4.1.1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4.1.2 ISM结构模型关联矩阵的确立
        4.1.3 可达矩阵的计算
    4.2 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AHP-Entropy分析
        4.2.1 AHP的主观确权法
        4.2.2 Entropy的客观确权法
        4.2.3 AHP-Entropy的综合确权法
    4.3 需求确定子系统影响因素AHP-Entropy分阶段分析
    4.4 实证结论
    4.5 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4.5.1 候鸟式养老旅游缺乏领军品牌、龙头企业
        4.5.2 候鸟式养老旅游产品质量与价格监管不到位
        4.5.3 候鸟式养老旅游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
        4.5.4 候鸟式养老旅游宣传营销单一缺乏新意
        4.5.5 候鸟式养老旅游旺季公共资源不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的发展建议
    5.1 旅游企业品牌维度
        5.1.1 加大候鸟式养老旅游对外招商引资力度
        5.1.2 吸引候鸟式养老旅游领军品牌、企业入驻北海
        5.1.3 致力于打造候鸟式养老旅游本土知名品牌
        5.1.4 丰富候鸟式养老旅游品牌宣传思路
        5.1.5 拓宽候鸟式养老旅游宣传途径
    5.2 旅游产品质量维度
        5.2.1 制定候鸟式养老旅游产品质检标准
        5.2.2 完善候鸟式养老旅游政府监管体系
        5.2.3 提升候鸟式养老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5.3 旅游产品价格维度
        5.3.1 建立健全候鸟式养老旅游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及预警监测机制
        5.3.2 重点开发经济舒适型候鸟式养老旅游产品
        5.3.3 适量开发高端享受型候鸟式养老旅游产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宝鸡市近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规律浅析
    1.1 病原菌发生变异
    1.2 菌源
    1.3 发病期
    1.4 发生区域
2 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分析
    2.1 充足的外来菌源是我市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基础
    2.2 小麦条锈病新的致病生理小种和品种抗病性
    2.3 气候条件适宜
    2.4 人为因素影响
3 综合治理对策
    3.1 各级政府要重视, 加大防治投入力度
    3.2 加快抗锈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3.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4 及早制定防治预案和技术方案
    3.5 化学药剂防治
    3.6 要加大农药市场监管、检查力度

(8)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调查及其引种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桂花生物学特性
    1.3 桂花研究进展
        1.3.1 品种分类研究及资源调查
        1.3.2 适栽生长环境研究
        1.3.3 病虫害研究
        1.3.4 花期物候研究
        1.3.5 引种研究
        1.3.6 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1.3.7 桂花抗冻性研究进展
        1.3.8 桂花的园林应用研究
        1.3.8.1 桂花的园林栽培历史
        1.3.8.2 桂花的园林配植方式
    1.4 植物引种适应性研究进展
        1.4.1 植物自然分布的环境条件
        1.4.2 植物生长发育情况对比分析
        1.4.3 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特征与其生态适应性紧密相关
        1.4.4 植物的抗逆能力研究
        1.4.5 植物的生态价值分析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2 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资源调查
    2.1 豫东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2.2 品种调查方法和依据
    2.3 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结果
        2.3.1 四季桂品种群品种记载
        2.3.2 银桂品种群品种记载
        2.3.3 金桂品种群品种记载
        2.3.4 丹桂品种群品种记载
    2.4 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特点
3 豫东地区桂花引种适应性研究
    3.1 豫东地区桂花的适栽环境研究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2.1 试验材料及种植环境
        3.1.2.2 测量指标
        3.1.3 结果与分析
        3.1.3.1 苗木成活率
        3.1.3.2 开花情况
        3.1.3.3 病虫害情况
        3.1.3.4 冻害情况
        3.1.3.5 整体生长状况
        3.1.4 讨论
    3.2 豫东地区桂花物候研究
        3.2.1 研究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豫东地区桂花生长物候期研究
        3.2.2.2 豫东地区桂花开花物候期
        3.2.2.3 果实物候期
        3.2.2.4 花期物候和气候的关系
        3.2.2.5 引种地与原产地物候期比较
        3.2.3 讨论
    3.3 桂花的抗冻性研究
        3.3.1 桂花野外越冬情况调查
        3.3.1.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3.1.2 结果与分析
        3.3.1.3 讨论
        3.3.2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研究
        3.3.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3.2.2 结果与分析
        3.3.2.3 讨论
        3.3.3 不同品种电导率差异研究
        3.3.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3.3.2 结果与分析
        3.3.3.3 讨论
    3.4 桂花叶片的形态解剖学比较研究
        3.4.1 试验材料及方法
        3.4.2 测量指标
        3.4.3 结果与分析
        3.4.3.1 开封地区不同桂花品种组织结构比结果
        3.4.3.2 三地四季桂叶片组织结构特点比较
        3.4.4 讨论
4 桂花在豫东地区的园林应用
    4.1 桂花在豫东地区的园林种植形式
    4.2 桂花在豫东地区的配置植物
    4.3 豫东地区桂花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四、西安钢市出现“暖冬”(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省2020年气候影响评价[J]. 吴素良,蔡新玲,雷向杰,李艳丽,王娜,张侠. 陕西气象, 2021(04)
  • [2]高温胁迫对猕猴桃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李化龙,王景红,张维敏,柏秦凤,张焘,潘宇鹰,权文婷. 应用气象学报, 2021(04)
  • [3]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预报预警技术:进展与展望[J]. 陈仁升,沈永平,毛炜峄,张世强,吕海深,刘永强,刘章文,房世峰,张伟,陈春艳,韩春坛,刘俊峰,赵求东,郝晓华,李如琦,秦艳,黄维东,赵成先,王书峰. 地球科学进展, 2021(03)
  • [4]陕西省2018年气候影响评价[J]. 郝丽,蔡新玲,雷向杰,乔剑. 陕西气象, 2019(04)
  • [5]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武雪子. 重庆大学, 2019(01)
  • [6]北海市候鸟式养老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潘梦婷. 广西大学, 2019(01)
  • [7]宝鸡市近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技术[J]. 张俊文,刘延虹. 陕西农业科学, 2010(02)
  • [8]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调查及其引种适应性研究[D]. 于丹丹. 河南大学, 2009(10)
  • [9]2008年初陕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评估[A]. 雷向杰,毛明策,吴素良,程肖侠,肖科丽,方建刚,蔡新玲.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 2008
  • [10]淮北冬小麦冻害及防御措施[A]. 戚尚恩,赵雪松,赵晓春. 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 2007

标签:;  ;  ;  ;  ;  

“暖冬”现身西安钢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