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400m跑后心电图变化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丛小龙[1](2021)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高中生有氧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孟凡生[2](2020)在《HIIT运动干预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科技发展进步带来的丰收硕果同时,营养过剩与电子产品过度使用严重影响着学生体质健康与身心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每年的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印证出,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素质每况愈下。本文以高强度间歇训练法为引导,利用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时间,对中学生的体能水平变化进行监控和对比,致力于发现HIIT运动干预有助于快速提升学生体能的各项素质,达到提升体质健康的目的。以HIIT运动干预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巨野一中高二年级中120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为实验组设计专门的HIIT运动干预实验内容,对照组安排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实验进行8周,共16课时,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前,HIIT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对比显现,两组的各项数据没有显着差异。学生的体质健康各项指标大部分及格,仅在男生的引体向上项目中存有较多不及格。(2)HIIT运动干预组实验前后对比,男生在肺活量、1000m、立定跳远指标中存在明显差异。女生在肺活量、800m、50m跑的体质健康指标中也存在显着性差异。(3)对照组实验前后对比发现:男生短距离跑的能力有所增强,爆发力水平明显提升。女生肺活量和50m跑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在耐力、力量、柔韧性素质等方面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4)试验后,HIIT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最终结果中发现,HIIT运动干预组的学生成绩提升幅度更大,男生在两组学生的肺活量和耐力素质指标有显着性变化。同时,女生在50m、肺活量和耐力素质指标提升也很明显,成显着性差异。可见,在改善学生肺功能和耐力素质方面,HIIT运动干预具有更有效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1)体育教师在应用HIIT运动干预中,需要针对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的不足之处,课堂教学的运动负荷要符合学生身体发展的要求,避免由于运动过量造成的运动损伤。(2)教师应该及时监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依据,结合体育课程教学的多样性,实现课程教学的高效率。(3)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于学生的肺活量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同时对于男生的耐力素质、爆发力,以及女生的耐力素质等具有显着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质,帮助学生获得有效提升。
刘剑科[3](2019)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中长跑队赛前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高校运动队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之一;但是,高水平运动员升入高校后却面临诸多问题:训练时间少,训练系统性得不到保障,赛前训练计划不合理,运动成绩下降等问题;如何能够合理解决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众多学者。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选取哈尔滨师范大学中长跑队为实验跟踪对象。把哈尔滨师范大学中长跑队的赛前训练计划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训练计划的组织和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研究,记录实施过程,分析赛前训练计划组织实施各阶段的问题,对运动员专项比赛成绩进行纵向对比,与哈工大、哈体院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横向对比,总结哈尔滨师范大学中长跑队赛前训练计划组织实施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为高校中长跑训练和研究提供理论和应用参考。通过研究得出结论:(1)赛前训练计划组织方面:哈尔滨师范大学中长跑队教练员将赛前训练计划的组织部分分为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和确定训练指标两个部分。在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部分对中长跑学生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专项成绩进行测试,发现:运动员专项素质和专项成绩与选材时相比出现明显下降。在确定训练指标部分哈尔滨师范大学中长跑队教练员根据竞体教学训练大纲中长跑教学训练大纲的专项素质指标在大学专项提高阶段中的各项专项素质成绩指标作为指导运动员的训练指标,发现训练指标指导男子运动员效果明显,对女子运动员来讲指标稍高。(2)指导方面:在赛前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科学地划分训练阶段,合理的调整负荷量和强度,针对性地安排运动员参加检测比赛,通过检测表明: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效,赛前训练的既定训练目标基本实现,赛前各阶段的训练也取得一定成果。(3)实施方面:通过研究结果发现教练员在训练计划的实施方面选择了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确定出各手段、练习的科学负荷要求,赛前训练计划组织实施对比哈工大和哈体院效果更加明显,但是科学的监控手段和恢复措施还有不足。(4)效果控制方面:教练员控制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是通过掌握训练过程完成情况的信息,组织运动员参加校越野跑、校园路跑接力赛、校运会对训练效果和进程检查评定,发现:赛前训练是按照各阶段的进度安排及时、准确、认真的完成训练任务,并且准备时期和调整时期取得了明显的训练效果。
刘昕[4](2018)在《短跑运动员有氧与无氧疲劳评估及恢复研究 ——以高校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为例》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和心肺功能分析仪对高校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的有氧疲劳和无氧疲劳进行评估,同时分析疲劳后恢复情况,探讨短跑运动员有氧疲劳、无氧疲劳以及疲劳后恢复的生理变化特征,为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大连理工大学12名校短跑队男运动员为受试者,对他们进行自行车递增负荷测试(自行车VO2max测试)、自行车30s Wingate无氧运动能力测试以及跑台递增负荷测试(跑台VO2max测试),全程实时记录每位运动员右侧下肢8块主要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同步记录受试者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3分钟的气体代谢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自行车VO2max测试是有氧疲劳评估,30s Wingate测试是无氧疲劳评估,30s Wingate测试中潮气量、绝对摄氧量、相对摄氧量、二氧化碳呼出量显着低于自行车VO2max测试,呼吸频率显着高于自行车VO2max测试,并且30s Wingate测试中的这些指标值占VO2max测试指标最大值的比例为79%-94%。(2)在30s Wingate测试中,最大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即在运动10秒达到最大值;而摄氧量则显示出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即在整个测试中逐渐升高,在最后25-30秒达到最大值。(3)30s Wingate测试中8块肌肉的MPF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自行车VO2max测试的最后疲劳阶段8块肌肉的MPF值呈缓慢下降趋势,30s Wingate测试过程中MPF值始终高于自行车VO2max测试的最后疲劳阶段。(4)在自行车和跑台VO2max测试中,8块肌肉的MPF值,在通气无氧阈(VT)前呈缓慢上升或平稳趋势,在VT后则成缓慢上升趋势,在VT时部分肌肉的MPF值出现明显的拐点。(5)受试者测试结束恢复3分钟后,30s Wingate测试潮气量、每分通气量、CO2呼出量、呼吸交换率、氧通气量显着高于自行车VO2max测试;受试者在3分钟恢复期间,大约35秒之后30s Wingate测试的摄氧量始终高于自行车VO2max测试,心率变化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论:(1)短跑运动员在短时高强度运动中的气体代谢等心肺反应接近最大摄氧量测试指标。(2)短跑运动员在短时高强度运动中肌肉疲劳度特点为在无氧运动中大幅度下降,而在有氧递增负荷运动中肌肉疲劳度呈缓慢下降趋势。(3)短跑运动员在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时,可能肌肉中的快肌纤维逐步参与运动。(4)短跑运动员有氧疲劳后的恢复比无氧疲劳后的恢复要快,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注意间歇恢复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或损伤。
白雪[5](2018)在《女子马拉松选手白雪备战柏林世锦赛赛前安排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我国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白雪备战2009年柏林世锦赛赛前训练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测试法,对白雪备战2009年柏林世锦赛的赛前训练特点进行了跟踪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以白雪此次比赛目标强度,即3′20″/公里为例,白雪此次赛前高原训练负荷结构特点是:紧密结合马拉松项目专项负荷强度进行训练,日平均训练负荷量与全队整体相比相对较小;100%以上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量的5-10%;90-100%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量的15-20%;80-90%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量的50-60%;80%以下目标强度的训练占总负荷量的15-20%。2、训练负荷节奏方面,高原准备期(平原)要打好有氧基础,以糖脂协调供能能力和无氧阈强度的训练为主。在高原期间,第1周以量为主进行调整,第2周则逐渐增加量和强度,到第3、4周以强度为主,辅以多元化的恢复手段,防止疲劳积累。下高原后负荷强度和量并没有立刻下调,而是以略低于高原的强度进行半程以下接近无氧阈强度的训练,后期同样以强度课为主,起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3、白雪在备战周期血红蛋白随训练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调整后又能及时恢复,是运动能力良好的表现;在睾酮方面,白雪的睾酮值和血红蛋白一样随训练强度和量的变化而起伏,但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白雪对于训练安排十分适应;在血尿素、肌酸激酶方面,白雪长距离课后次日晨的血尿素虽然有所增加,但在参考范围内。肌酸激酶在强度课训练后8小时达到峰值,次日晨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说明没有明显的疲劳积累。4、通过白雪比赛配速可以看出,赛前高原训练无论是在高度的选择、持续时间的把控、训练节奏与强度的衔接都非常有针对性,使白雪的高原训练能力在柏林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转化。
程洁[6](2018)在《采用血液、唾液生化指标及心率变异性监测伊犁马赛前状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昭苏2岁伊犁母马为试验对象,举行1000 m测试赛,根据成绩差异性将马匹分为A组(优异)和B组(一般)。分析热身前后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唾液生化指标及心率变异性的差异,比较各指标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探究热身前后各指标的特点,为评估伊犁马赛前机能状态与竞赛表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热身后A组血液睾酮(T)指标极显着升高(P<0.01),B组肌酐(Cr)和T水平显着升高(P<0.05),热身前、后B组尿素(UREA)、Cr和T水平显着低于A组(P<0.05),同时热身前UREA、Cr与比赛耗时极显着负相关(P<0.01),热身后UREA与比赛耗时显着负相关(P<0.05),Cr与比赛耗时极显着负相关(P<0.01),热身前、后T与比赛耗时呈负相关。热身后A组唾液UREA极显着升高(P<0.01),B组UREA、免疫球蛋白G(Ig G)和T显着升高(P<0.05),热身后两组乳酸脱氢酶(LDH)极显着升高(P<0.01)。热身前B组T指标显着低于A组,并与比赛耗时呈负相关。热身后B组UREA指标显着低于A组,并与比赛耗时呈负相关。在1000 m测试赛中,热身前血液淀粉酶(AMY)与唾液AMY显着负相关(P<0.05),血液雌二醇(E2)与唾液E2呈显着正相关(P<0.05),血液LDH与唾液LDH呈负相关,血液Ig G与唾液Ig G呈负相关。热身后血液UREA与唾液UREA极显着正相关(P<0.01),血液AMY与唾液AMY呈负相关,血液Ig G与唾液Ig G呈负相关,血液E2与唾液E2呈负相关,血液T与唾液T呈负相关。通过对两组热身前、后HRV差异性及与成绩相关性分析:热身后A组相邻心搏两R波间距之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最低R-R间距、平均R-R间距、最高RR间距极显着降低(P<0.01),极低功率(VLF)指标显着升高(P<0.05);热身后B组PNN50、最低R-R间距、平均R-R间距极显着降低(P<0.01),低频标准值(Lfnu)指标显着降低(P<0.05),高频标准值(Hfnu)显着高升高(P<0.05)。热身前B组中R-R间距标准差(SDNN)、相邻R-R间距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PNN50、全部正常两个R波的标准差(Y)(SD1)、全部正常两个R波的标准差(X)(SD2)和平均R-R间距等指标均极显着高于A组(P<0.01);热身后B组中SDNN、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SD1、SD2和最高R-R间距等指标显着高于A组(P<0.05),Lfnu、LF/HF指标略低于A组;热身前SDNN、RMSSD、PNN50、TP、低频功率(LF)、Lfnu、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VLF、SD1、SD2等指标与比赛耗时极显着正相关(P<0.01),平均R-R间距与比赛耗时显着正相关(P<0.05),Hfnu与比赛耗时极显着负相关(P<0.01);热身后SDNN、RMSSD、TP、LF、SD1、SD2与比赛耗时显着正相关(P<0.05),平均R-R间距与比赛耗时显着负相关(P<0.05),最高R-R间距与比赛耗时极显着正相关(P<0.01)。结论:(1)热身前、后血液UREA、Cr和T指标含量越高,伊犁马状态越好,竞赛成绩也越好。(2)热身前、后可用唾液UREA和T指标变化评估伊犁马赛前状态以及竞赛表现,最大限度的减少马匹损伤,为评价伊犁马机能状态及竞赛表现提供理论依据。(3)热身前唾液AMY和血液AMY呈高度正相关,热身后唾液UREA和血液UREA呈高度正相关。(4)热身前、后A组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是影响伊犁马赛前状态的主要因素;B组迷走神经占主导地位,是影响伊犁马赛前状态的主要因素。热身前、后TP和SD2指标与机能状态、竞赛表现高度相关。通过HRV变化能有效监控伊犁马赛前机能状态,为伊犁马赛前状态调整提供前期理论依据。
赵红梅[7](2018)在《低频脉冲电磁场对武术马步所致运动性疲劳的改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对健康学生武术马步所致运动性疲劳后血液中血乳酸(LD)、肌酸激酶活性(CK);大腿肌肉围度;单脚纵跳摸高和立定跳远;主观体力感受(PRE)和疼痛感(VAS)的影响。通过相关指标的变化说明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健康学生武术马步所致疲劳的恢复有改善作用,给教练员、武术习练者提供参考,推进中华武术科学化进程;也为促进低频脉冲电磁场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参考,推广低频脉冲电磁场作为武术马步所致运动性疲劳的放松方式。方法:本研究选择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4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EMF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人,实验进行15天。干预组用PEMF进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分别在武术马步运动前、武术马步运动后即刻、低频脉冲电(PEMF)干预后测试并记录血液中血乳酸(LD)、肌酸激酶活性(CK);大腿肌肉围度;原地单脚纵跳摸高、单脚立定跳远;主观体力感受(PRE)和疼痛感(VAS);PEMF干预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结果:1.组内比较,与运动前相比,武术马步运动后即刻,两个组受试者的血乳酸、肌酸激酶浓度显着升高(P<0.01),与运动后即刻对比,恢复后两个组的血乳酸和肌酸激酶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干预后相比对照组,PEMF干预组的血乳酸浓度呈现明显的降低,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肌酸激酶浓度降低,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2.组内比较,与运动前相比,武术马步运动后即刻,两个组受试者的大腿围度均出现增加,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与运动后即刻相比,恢复后两个组大腿围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对比对照组,两组大腿围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比较,与运动前相比,武术马步运动后即刻,两个组受试者的单脚立定跳远和原地单脚纵跳摸高成绩明显下降,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5),与运动后即刻相比,恢复后两个组的成绩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相比对照组,两组单脚立定跳远,原地单脚纵跳摸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内比较,与运动前相比,武术马步运动后即刻,PEMF干预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主观疲劳感觉(PRE值)和疼痛感(VAS值)明显降低(P<0.01),与运动后即刻相比,恢复后两个组的主观疲劳感觉(PRE值)和疼痛感(VAS值)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干预后相比对照组,PEMF干预组的主观疲劳感觉(PRE值)明显的降低,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疼痛感(VAS值)明显降低,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武术马步运动所致疲劳后受试者血液中乳酸浓度、肌酸激酶浓度。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大腿围度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低频脉冲电磁场能够有效降低武术马步所致的运动性疲劳后受试者的主观疲劳感觉程度,减轻大腿肌肉疼痛感。低频脉冲电磁场能够有效地改善武术马步所致的运动性疲劳。
张婷婷[8](2015)在《递增负荷运动对不同田径训练队学生心肺耐力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通过对不同田径训练队学生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机体的能量消耗状况和底物代谢特征的研究,探讨在运动过程中部分生理、气体代谢指标、脂肪的氧化量、供能百分比以及与总能量消耗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运动过程中机体供能的特点和规律,为以后更科学、合理的训练打好基础。本实验以山西师范大学田径训练队及非体育学院(专业)的普通学生男性受试者为实验对象,共计39人。分别进行了前测、中测和后测,测试其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机能,从而分析其心肺耐力和能量代谢特征变化,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安静状态下,不同人群的体重、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与普通人相比,田径训练队安静时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心率(HR)均要低于普通人,而肺活量(VC)高于普通人。2.不同田径训练队在不同阶段VO2max均呈现递增趋势;从整体上看,不同田径训练队第三阶段的O2P都要优于一二阶段,在运动负荷刺激下,短跑队在负荷为175W时,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三阶段的VO2/kg、MET均与之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负荷为75W、125W、150W时,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的R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长跑队在负荷为25W和125W时,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的VE有显着性差异,当负荷在100W时,第一二阶段的R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跳跃队在175W时二三阶段的VO2陡直上升,而在负荷为175W、150W终止后二三阶段的R出现下降趋势。3.在定量负荷状态下,中长跑运动员的RF变化幅度不大,且中长跑队的VT在100W后处于领先,而VE在50W后处于领先;短跑队的VO2和O2P较其他人群领先,中长跑队和短跑队的R均随负荷的递增而逐渐平稳上升,跳跃队在150W后出现下降趋势,而普通人的R与各个训练队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在175W后出现下降,且MET值也是消耗最大。4.短跑队能量代谢部分指标(VE、R、RF、O2P)与运动时长、HRmax、VO2max有一定的相关性,中长跑队的能量代谢指标与VO2max、终止HR、WHR、VC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影响跳跃队的能量代谢指标(VT、VO2、R、MET)有VO2max、终止DBP。结论:1.安静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和普通人群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2.从不同阶段分析,不同田径训练队在不同阶段VO2max均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在运动负荷试验中,不同训练队在第三阶段的心肺耐力和能量代谢特征都优于一二阶段。3.在定量负荷状态下,中长跑队员对负荷适应最强,反应低,可以达到能量节省化,其次是短跑队,然后是跳跃队,而普通人对定量负荷的影响较大。4.影响不同田径训练队能量代谢指标可以作为运动负荷试验测试前的身体机能检查,以便更好地关注受试者在运动负荷试验中能量代谢指标的变化,避免不必要的运动风险的出现。
陈小平,褚云芳[9](2013)在《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田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竞技运动项目,是最早开始科学化训练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诸多现代竞技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发源项目。训练实践的探索和科学理论的基础性研究是田径经典训练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法特莱克训练、间歇训练、反应力量训练和"板块"周期训练模式是田径训练过程中形成的经典训练方法和理论,它们目前已发展成对诸多运动项目具有重要作用的一般训练方法和理论。
夏雪[10](2011)在《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跑心电图QTd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恢复时间区域变化,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性,目前在临床上也作为一项简单、可靠、无创诊断心脏疾病的指标。由于少年运动员心脏发育还尚未成熟,运动训练能够对运动员心脏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消极的作用,在运动训练后QTd值升高,运动员可能处在心肌损伤的危险中;而在运动训练后出现QTd值缩短,训练可能对运动员的心脏产生积极地影响。本文采用实验法结合心肌指标血清cTnI水平,系统观察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急性耐力运动后QTd值变化,旨在为少年运动员健康状况的医务监督及运动训练安排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首次以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心电图检测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作为测试手段,诊断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跑前后心电图QTd、QTdc指标的变化,结合心肌指标血清cTnI变化水平,分析两者关系;经过一年的训练,对运动员进行重复测试,进而观察QTd重复性变化;观察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安静状态下QTd、QTdc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1、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跑后与运动前相比QTd、QTdc心电图检测指标缩短;测量运动后4h血清cTnI值,有68.4%和26.3%的运动员高于心肌损伤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运动前后运动员心电图QTd、QTdc值与血清cTnI水平无相关。2、经过一年训练后重复观察运动员QTd、QTdc变化,运动前两次测试各指标变化不大,但第二次运动后由训练因素造成QTd、QTdc指标较第一次变化显着。3、在安静状态下,经过一年训练的运动员较非运动员QTd、QTdc指标低。研究结论:1、急性耐力运动QTd值缩短有助于少年运动员心脏机能的改善,提高心脏的适应能力。2、经过一年的训练效果显着,适宜的耐力训练对少年尚未成熟的心脏有积极地影响。3、接受过专业耐力训练的少年运动员与从未受专业耐力训练的少年相比,心脏机能适应能力有所差异,说明在少年时期开始进行耐力训练对提高少年运动员心脏机能适应能力有积极地影响。
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400m跑后心电图变化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少年田径运动员400m跑后心电图变化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HIIT运动干预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依据 |
1.2.1 增强学生体质的新思路 |
1.2.2 中学生群体体质健康状况的需要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关于体质健康的研究 |
2.1.1 国外关于体质健康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体质健康的研究 |
2.2 国内外有关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研究 |
2.2.1 国外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研究 |
2.3 国内外有关运动干预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
2.3.1 国外有关运动干预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
2.3.2 国内有关运动干预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
2.4 有关HIIT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 |
2.4.1 关于HIIT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 |
2.4.2 关于HIIT在运动锻炼领域的研究 |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03)调查结果分析与实验分组 |
4.1.1 中学生《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03)调查结果分析 |
4.1.2 实验分组 |
4.2 实验前HIIT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前HIIT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男生体质健康情况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前HIIT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女生体质健康情况对比分析 |
4.3 实验前后HIIT运动干预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前后HIIT运动干预组男生体质健康情况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前后HIIT运动干预组女生体质健康情况对比分析 |
4.4 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情况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前后对照组男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情况对比分析 |
4.4.2 实验前后对照组女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情况对比分析 |
4.5 实验后HIIT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对比分析 |
4.5.1 实验后HIIT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男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情况对比分析 |
4.5.2 实验后HIIT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女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情况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哈尔滨师范大学中长跑队赛前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赛前训练计划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赛前训练计划和阶段的研究 |
2.2.1 赛前训练计划 |
2.2.2 训练阶段的研究 |
2.3 中长跑项目训练特征的研究 |
2.4 国内关于中长跑赛前训练的相关研究 |
2.4.1 赛前训练负荷的研究 |
2.4.2 赛前减量训练的研究 |
2.4.3 赛前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
2.5 国内外中长跑赛前训练方法的研究 |
2.6 高校中长跑高水平运动队现状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观察法 |
3.2.3 个案研究法 |
3.2.4 调查法 |
3.2.5 比较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运动队情况分析 |
4.1.1 运动队人员情况分析 |
4.1.2 运动队选材情况分析 |
4.1.3 运动队训练情况分析 |
4.2 运动队赛前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分析 |
4.2.1 组织部分分析 |
4.2.2 指导性部分分析 |
4.2.3 实施性部分分析 |
4.2.4 控制性部分分析 |
4.3 运动队专项素质对比分析 |
4.3.1 速度素质对比分析 |
4.3.2 速度耐力对比分析 |
4.3.3 专项运动成绩对比分析 |
4.4 运动队赛前训练计划实施训练效果分析 |
4.4.1 实施效果纵向运动成绩对比分析 |
4.4.2 组织实施横向运动成绩对比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取得成绩 |
致谢 |
(4)短跑运动员有氧与无氧疲劳评估及恢复研究 ——以高校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运动性疲劳 |
1.2 无氧疲劳研究进展 |
1.3 有氧疲劳研究进展 |
1.4 疲劳恢复 |
1.5 表面肌电信号(sEMG) |
1.6 气体代谢综述 |
1.6.1 气体代谢研究进展 |
1.6.2 最大摄氧量(VO_(2max)) |
1.6.3 通气无氧阈(VT)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文献资料法 |
2.2 实验法 |
2.2.1 实验对象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步骤 |
2.3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自行车VO_(2max)测试与30sWingate测试气体代谢变化 |
3.2 30sWingate测试中摄氧量和无氧功率的变化 |
3.3 自行车VO_(2max)测试疲劳阶段与30sWingate测试下肢肌肉MPF变化 |
3.4 VO_(2max)测试通气无氧阈(VT)前后下肢肌肉MPF变化特征 |
3.5 自行车VO_(2max)测试与30sWingate测试恢复时气体代谢变化 |
4 分析与讨论 |
4.1 自行车VO_(2max)测试与30sWingate测试气体代谢变化 |
4.2 30sWingate测试中摄氧量和无氧功率的变化 |
4.3 自行车VO_(2max)测试疲劳阶段与30sWingate测试下肢肌肉MPF变化 |
4.4 VO_(2max)测试通气无氧阈(VT)前后下肢肌肉MPF变化特征 |
4.5 自行车VO_(2max)测试与30sWingate测试恢复时气体代谢变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女子马拉松选手白雪备战柏林世锦赛赛前安排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关于马拉松训练的研究 |
2.1.1 国内外关于马拉松训练特点及规律的研究 |
2.1.2 对马拉松训练周期的研究 |
2.1.3 关于国内外马拉松运动赛前训练的分析与研究 |
2.2 高原训练对马拉松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
2.2.1 高原训练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
2.2.2 高原训练对血清睾酮和皮质醇的影响 |
2.2.3 高原训练对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
2.2.4 高原训练对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
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个案分析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测试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白雪备战柏林世锦赛赛前训练特点分析 |
4.1.1 平原训练准备期训练完成分析 |
4.1.2 高原训练期训练分析 |
4.1.3 赛前平原训练分析 |
4.2 白雪备战柏林世锦赛赛前生理生化指标情况 |
4.2.1 生理指标分析 |
4.2.2 生化指标分析 |
4.3 白雪参加柏林世锦赛比赛配速特征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6)采用血液、唾液生化指标及心率变异性监测伊犁马赛前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马术竞赛的发展 |
1.2 赛前状态 |
1.3 常用的监测指标及研究进展 |
1.4 HRV(心率变异性)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血液生化指标对伊犁马赛前机能状态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唾液生化指标对伊犁马赛前机能状态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血液生化指标与唾液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热身前血液生化指标与唾液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4.3 热身后血液生化指标与唾液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采用心率变异性指标监控伊犁马赛前机能状态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低频脉冲电磁场对武术马步所致运动性疲劳的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武术马步 |
2.1.2 运动性疲劳 |
2.1.3 低频脉冲电磁场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武术马步疲劳研究相关综述 |
2.2.2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研究相关综述 |
2.2.3 低频脉冲电磁场研究相关综述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关于武术疲劳的研究 |
2.3.2 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
2.3.3 关于低频脉冲电磁场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的筛选 |
3.1.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3.2 研究方法 |
3.2.1 实验设计 |
3.2.2 实验步骤及流程 |
3.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2.4 测试方法 |
3.2.5 数据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
4.1.1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血乳酸浓度的影响 |
4.1.2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肌酸激酶活性的影响 |
4.2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大腿围度的影响 |
4.3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单脚纵跳摸高和立定跳远的影响 |
4.4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主观疲劳感觉的影响 |
4.5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肌肉疼痛程度的影响 |
5 讨论 |
5.1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生化指标影响的讨论 |
5.1.1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血乳酸影响的讨论 |
5.1.2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肌酸激酶影响的讨论 |
5.2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肌肉形态功能影响的讨论 |
5.2.1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大腿围度影响的讨论 |
5.2.2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下肢爆发力影响的讨论 |
5.3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主观疲劳感觉和酸痛程度影响的讨论 |
5.3.1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主观疲劳感觉影响的讨论 |
5.3.2 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对疼痛感影响的讨论 |
6 结论 |
6.1 低频脉冲电磁场能有效降低血乳酸和肌酸激酶浓度 |
6.2 低频脉冲电磁场能有效降低受试者的主观疲劳感觉 |
6.3 低频脉冲电磁场能有效缓解武术疲劳中的肌肉酸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8)递增负荷运动对不同田径训练队学生心肺耐力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田径运动的分类概述 |
2.2 心肺耐力和能量供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
2.2.1 三大供能系统 |
2.2.2 能源系统与运动能力 |
2.3 不同田径训练队的心肺耐力和能量代谢供应特点 |
2.3.1 短跑队的能量供应特点 |
2.3.2 中长跑队的能量供应特点 |
2.3.3 跳跃队的能量供应特点 |
2.4 心肺耐力和能量代谢的有氧代谢能力的研究进展 |
2.4.1 有关心肺耐力的研究进展 |
2.4.2 有关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
2.4.3 有氧代谢能力的研究进展 |
2.5 运动与 CRF 及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测试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安静状态下不同人群的基本情况 |
4.2 短跑训练队的心肺耐力(CRF)和能量代谢在不同阶段的比较 |
4.2.1 不同阶段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比较(ml/min) |
4.2.2 短跑队在不同阶段潮气量(VT)的变化特征 |
4.2.3 短跑队在不同阶段呼吸频率(RF)的变化特征 |
4.2.4 短跑队在不同阶段每分通气量(VE)的变化特征 |
4.2.5 短跑队在不同阶段相对摄氧量(VO2/kg)的变化特征 |
4.2.6 短跑队在不同阶段氧脉搏(O2P)的变化特征 |
4.2.7 短跑队在不同阶段呼吸商(R)的变化特征 |
4.2.8 短跑队在不同阶段能量代谢的变化特征 |
4.3 中长跑训练队的心肺耐力(CRF)和能量代谢在不同阶段的比较 |
4.3.1 不同阶段最大摄氧量(VO2max) |
4.3.2 中长跑队在不同阶段潮气量(VT)的变化特征 |
4.3.3 中长跑队在不同阶段呼吸频率(RF)的变化特征 |
4.3.4 中长跑队在不同阶段每分通气量(VE)的变化特征 |
4.3.5 中长跑队在不同阶段相对摄氧量(VO2/kg)的变化特征 |
4.3.6 中长跑队在不同阶段氧脉搏(O2P)的变化特征 |
4.3.7 中长跑队在不同阶段呼吸商(R)的变化特征 |
4.3.8 中长跑队在不同阶段能量代谢的变化特征 |
4.4 跳跃训练队的心肺耐力(CRF)和能量代谢在不同阶段的比较 |
4.4.1 不同阶段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比较 |
4.4.2 跳跃队在不同阶段潮气量(VT)的变化特征 |
4.4.3 跳跃队在不同阶段呼吸频率(RF)的变化特征 |
4.4.4 跳跃队在不同阶段每分通气量(VE)的变化特征 |
4.4.5 跳跃队在不同阶段相对摄氧量(VO2/kg)的变化特征 |
4.4.6 跳跃队在不同阶段氧脉搏(O2P)的变化特征 |
4.4.7 跳跃队在不同阶段呼吸商(R)的变化特征 |
4.4.8 跳跃队在不同阶段能量代谢的变化特征 |
4.5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 CRF 及能量代谢特征分析 |
4.5.1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 VO_(2max) 的变化情况 |
4.5.2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运动终止时各指标的变化状况 |
4.5.3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 VT 的变化情况 |
4.5.4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 RF 的变化情况 |
4.5.5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 VE 的变化情况 |
4.5.6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 VO2/kg 的变化情况 |
4.5.7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 O2P 的变化情况 |
4.5.8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 R 的变化情况 |
4.5.9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能量代谢的变化情况 |
4.6 相关分析 |
4.6.1 定量负荷状态下影响短跑队能量代谢因素的相关分析 |
4.6.2 定量负荷状态下影响中长跑队能量代谢因素的相关分析 |
4.6.3 定量负荷状态下影响跳跃队能量代谢因素的相关分析 |
5 讨论 |
5.1 不同田径训练队在不同阶段的心肺耐力和能量代谢的特征分析 |
5.1.1 不同田径训练队在不同阶段心肺耐力的特征分析 |
5.1.2 不同田径训练队在不同阶段能量代谢的特征分析 |
5.2 定量负荷状态下不同田径训练队心肺耐力及能量代谢的特征分析 |
5.3 定量负荷状态下影响不同田径训练队能量代谢因素的相关分析 |
6 结论 |
7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建议 |
7.1 本文的研究局限 |
7.2 后续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概述 |
2 田径竞技运动经典训练方法简介 |
2.1 法特莱克训练 |
2.2 间歇训练 |
2.3“板块训练”模式 |
2.4反应力量训练 |
3结语 |
(10)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跑心电图QTd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中长跑运动项目特点 |
1.2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
1.3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脏机能特点 |
1.4 运动员心肌损伤与运动性猝死 |
1.5 心电图在运动领域的应用 |
1.6 QT 间期离散度(QTd)的概述 |
1.6.1 QTd 的提出 |
1.6.2 QTd 的发生机制 |
1.6.3 心电图QT 间期的测量与QTd 的计算 |
1.6.4 QTd 的临床意义 |
1.6.5 QTd 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 |
2 实验第一部分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 跑前后QTd 的变化与血清cTnI 水平的关系 |
2.1 实验目的 |
2.2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2.1 实验对象 |
2.2.2 实验安排 |
2.2.3 实验指标测定 |
2.2.4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 跑前后QTd 的观察 |
2.3.2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 跑前后对血清cTnI 水平的影响 |
2.3.3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 跑前后 QTd、QTdc 与血清cTnI 水平的相关性 |
2.4 分析与讨论 |
2.4.1 长时间急性耐力运动后引起的心电图QTd 的变化 |
2.4.2 长时间急性耐力运动后引起的血清cTnI 水平的变化 |
2.4.3 长时间急性耐力运动后引起的心电图 QTd 和血清cTnI 水平的变化 |
2.5 小结 |
3 实验第二部分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 跑前后QTd 重复性观察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对象与方法 |
3.2.1 实验对象 |
3.2.2 实验安排 |
3.2.3 心电图QT 间期离散度的测量方法 |
3.2.4 统计学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4 分析与讨论 |
3.5 小结 |
4 实验第三部分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安静时QTd 的比较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对象与方法 |
4.2.1 实验对象 |
4.2.2 实验安排 |
4.2.3 心电图QT 间期离散度的测量方法 |
4.2.4 统计学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4 分析与讨论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400m跑后心电图变化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高中生有氧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丛小龙. 阜阳师范大学, 2021
- [2]HIIT运动干预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孟凡生.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3]哈尔滨师范大学中长跑队赛前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研究[D]. 刘剑科.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4]短跑运动员有氧与无氧疲劳评估及恢复研究 ——以高校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为例[D]. 刘昕.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5]女子马拉松选手白雪备战柏林世锦赛赛前安排特点研究[D]. 白雪.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1)
- [6]采用血液、唾液生化指标及心率变异性监测伊犁马赛前状态研究[D]. 程洁.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 [7]低频脉冲电磁场对武术马步所致运动性疲劳的改善研究[D]. 赵红梅.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8]递增负荷运动对不同田径训练队学生心肺耐力及能量代谢的影响[D]. 张婷婷. 山西师范大学, 2015(09)
- [9]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J]. 陈小平,褚云芳. 体育科学, 2013(04)
- [10]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跑心电图QTd观察[D]. 夏雪. 辽宁师范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