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分制条件下中国男排首发攻防特点研究

得分制条件下中国男排首发攻防特点研究

一、每球得分制条件下中国男排一攻与防反特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房旭[1](2021)在《2019年度CUVA24强赛湖南师范大学男排反击进攻中战术运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张岩[2](2020)在《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与团队的互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球员间的传球互动关系为基础,从球员对团队表现的构建和团队对球员个人行为选择的约束2方面出发,讨论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与团队的互构特征问题。研究以2012年和2016年奥运会排球比赛中男女排冠军球队的全部32场比赛为研究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以球员和比赛结果为节点,以传球为边,将球员的传球互动行为概念化为一个网络结构。运用Kinovea-0.8.27采集比赛的运动表现数据和击球坐标数据,运用Upato采集球员传球互动关系数据。研究共生成团队间对抗网络122个,团队内合作网络244个,形成互动总数31744次。利用UCINET6对球员互动结构的网络属性数据进行采集,利用Gaphi对球员互动结构进行网络映射。最后,采用统计描述、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各类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在排球比赛本质特征的约束下,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一场比赛球员互动的实际时间非常短暂,场次活球时间仅占全部比赛时间的14.30%(男排)、18.84%(女排);空间维度上,一场比赛球员互动的空间位置分布不均匀,反映了排球比赛击球行为在空间维度上的组织性;行为维度上,一场比赛球员之间的互动资源非常有限,一场比赛平均击球数为男子769.7次±151.3次,女子为990.0次±254.5次,反映了排球比赛中互动行为的有限性。团队内合作的结构特征中,研究结果显示:球员互动的整体结构呈现幂律分布特征。团队内合作的主要互动结构为“星形”结构。通过二元Logit回归分析,显示团队内合作结构属性中度中心势、聚类系数和总连接3个变量与比赛结果存在影响关系。不同位置个人网络属性与团队表现之间29个变量均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团队间对抗的结构特征中,研究结果显示:团队间对抗结构中包括“核心结构”和“辅助结构”2部分。不同互动关系的数量分布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少数互动关系占据了大量的互动机会。不同结构属性与团队表现的相关分析中,核心结构中各变量之间的显着相关关系明显多于辅助结构。其中,核心结构中各结构属性变量对进攻总数、进攻得分和进攻失误存在非常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进攻得分率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对于男排比赛,核心结构和辅助结构中互动数量的增加都表现出对进攻总数的影响,而辅助结构中互动数量的增高,将影响团队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根据以上相关研究的结果,得出以下7点结论:(1)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被证明是一种研究排球比赛团队结构的有效工具,它完善了传统比赛分析在讨论排球比赛团队结构问题时所具有的局限,拓展了排球比赛中对球员互动结构和互动过程的进一步理解。(2)在排球比赛多人隔网对抗、有限击球次数和短暂击球时间本质特征的约束下,高水平排球比赛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短暂性,在空间和行为2个维度上表现出组织性和有限性。(3)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对团队的构建,其互动结构具有无标度网络属性,球员互动呈幂律分布,表明了球员互动结构的非随机性特征。(4)球员互动结构中关键节点的存在,使得球队在面对随机攻击时表现出较强的抵抗能力,但在面对针对核心节点的有目的的进攻时又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这种“星形”结构和“链形”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使得一支球队的竞技水平表现在中心节点受到约束后,对整个团队内合作造成影响的程度。(5)胜队随着球员互动数量的增加,团队内合作更加紧密,更多球员参与到互动中,而负队则表现的更加集中,互动倾向于个别球员。(6)球员个人网络属性的差异并不能对比赛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整体结构属性却与团队表现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负队往往具有更多的互动机会,胜队往往具有更高的互动效率,表明了不同球员形成团队过程中的非简单聚合。(7)团队间对抗中,球队的整体结构属性与对手团队表现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球员互动结构的整体属性表现的越集中,越会影响对手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但对于对手进攻成功率和进攻效率的影响,球队竞技水平的越高,影响越小。最后,排球比赛中团队的整体表现不只是在发球、防守、传球和进攻等显性维度上寻求最优,还需要在球员互动结构这个隐形维度上去寻求权衡。

田茂珅[3](2020)在《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系统中战术应用分析》文中认为1895年,排球运动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游戏诞生于美国,旨在促进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的实践中去。随着技战术和相关规则上不断进步和完善,排球运动逐渐从开始的休闲娱乐游戏发展为一种运动。1947年国际排联的成立标志着排球这项运动从开始的健身娱乐活动逐步转型成为体育竞技项目,随着技术和规则上不断更新和完善排球运动先后传播到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参与人数逐渐增多。竞赛规则随着排球项目的传播与发展也在不断的修改与完善,直接影响技战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术的发展与创新。自从1999年1月1日起实施每球得分制开始,一攻在比赛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质的提高。一攻又称一攻系统,是指由对方队员发球我方队员通过一传起球二传组织相应战术攻手完成进攻性击球的这一完整过程,在从开始的只为争夺发球权到后来发展成为一场比赛过程中重要的得分手段,一个队伍一攻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一个球队的整体能力。有数据指出,在男子排球比赛中一攻得分率占到整场比赛得分的百分之45%左右,而一攻的重要性不单单只局限与得分,在整场比赛中一攻不仅可以用于直接得分,又能通过破坏对方防守效果限制对手的进攻能力。现如今随着竞技排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一攻系统在排球比赛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广泛教练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反观其研究无论从应用还是实践都以国家队、省专业队为主,对大学生球队的研究微乎其微。近几年不乏有大学生联赛球员进入职业联赛或征战国外大学生联赛,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大学生球员具有不俗的竞技能力。大学生球员是我国排球人口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战术应用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需求。因此,从最初模仿借鉴国内、外专业球队打法到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人才培养模式,找出适合我国大学生球队一攻战术打法特点,提升我国大学生球员竞技水平是目前大学生排球队实现自身发展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湖南师范大学男子排球队为代表意在提高本球队自身一攻方面的成功率,找出影响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进行前期准备,为文章可行性、相关概念、数据收集等,为本文章的撰写提供必要依据。文章内容围绕一攻系统,以一传接发情况、二传组织情况、战术运用及成功率为主深挖相关问题,最终找出在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影响因素。

肖正建[4](2019)在《2018世界男排联赛中国男排比赛阶段性竞技表现研究》文中认为竞技体育比赛过程中会产生的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项运动所蕴含的内在特征和制胜规律。由于在体育运动比赛过程中不同时段比赛双方运动员的身体、心理、技战术运用等方面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加之教练员的指挥、裁判员的判定以及比赛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等的共同影响下,即使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运动员,其自身和团队都很难做到在比赛中一直保持高深的竞技水平,就会难免会出现竞技表现的波动,也称为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在排球比赛中就表现为比分得失的阶段性。本研究以2018年世界男排联赛中国男排在比赛中的竞技表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来揭示中国男排比赛阶段性竞技表现一般规律。本研究先对中外男排的非技术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接着对中国男排的比赛进行Z(潮涨)、P(潮平)、L(潮落)阶段划分,并分别以不同胜负局、不同局次、不同成绩组别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得出:1中国男排在身体形态上与欧美强队还是存在这一定的差距,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中,中国男排的身体形态要优于对手;在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上中国男排在面对大多数对手是都存在的优势;在年龄与大赛经验上,中国男排是一支年轻的队伍。2在胜负局中,竞技特征方面,胜局在整局比赛中易发生潮平、潮涨现象,负局则易出现潮平、潮落现象,胜局在潮平、潮涨阶段历经竞技单元多,所占比例高,对于负局来说扭转难度大是输掉比赛的重要因素;得失分上,发球是中国男排的短板,扣球是中国男排主要的得分手段,同时也是失分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拦网能加快进入潮涨阶段,并在进入潮涨阶段后延长潮涨阶段的时间;一传的稳定性是减少失分的关键。3在不同局次中,特征上,在潮涨、潮平、潮落阶段的相对频数在不同局次存在差异,在潮涨、潮平阶段的相对频数决胜局要高于基本局和赛点局;得失分上,在得分方面,扣球是最强有力的得分武器,拦网是最有效的防守,性能好的发球能带动全队的攻防;在失分方面,一传的不稳定成为中国男排进入潮平、潮落阶段最大的原因,发球失误过多也成为中国男排竞技表现下降的重要原因。4在不同成绩组别中,特征上,在潮涨阶段三组之间的绝对频数和强度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余各项特征指标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得失分上,中国男排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由于对手在攻防方面都比较强,中国男排的拦网发挥的效果不明显,在面对实力相对较弱的对手时,扣球的进攻更多,但随之而来的是扣球的失误也更多。

肖欣霞[5](2019)在《2017年U23男排世锦赛中国队与比赛对手一攻效果对比分析》文中指出2013年第一届青年男排世锦赛由于中国在世界排名靠后而落选,2015年第二届未能在亚锦赛突围成功再度饮恨,因此2017年青年男排世锦赛是中国男排第一次参赛,本次比赛在试行的七局四胜新赛制中,经过七场激烈的角逐,中国队最终以第八名的成绩收官。由于每球得分制新规则修改后一攻地位在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对U23男排世锦赛中国队与比赛对手(土耳其、伊朗、俄罗斯、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埃及、伊朗)在跳发球落地后脚不能踏及端线的规则下接发球的效果、二传组织打法以及各种进攻效果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制约中国青年男排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教练员今后的训练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训练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中国队与阿尔及利亚队和埃及队的接发球相比,到位率高于对手2.3%、2.7%,与阿根廷和埃及队的接发球中,由于对手有部分队员采用大力跳发球,因此到位率要差30.8%、21%,与俄罗斯和伊朗队的接发球到位率相差不大,在10%以内。2.中国队二传在接发球到位时组织快攻比强攻多28.8%,且进攻成功率也比强攻好,立体攻的组织相对于比赛对手要少4%;在接发球半到位时二传主要以强攻突破为主,占到82.3%,但进攻效果一般;接发球不到位时中国队的调整强攻进攻效果并不理想。而比赛对手土耳其队、俄罗斯队、阿尔及利亚队、伊朗队在接发球到位时都以强攻进攻为主,得分率也高;阿根廷队则是强攻、快攻分配较均匀,得分率都高;只有埃及队跟中国队一样,接发球到位时以快攻进攻为主,效果较中国队好。3.中国队强攻进攻总得分率与比赛对手相比差16.3%,其中与阿根廷队强攻进攻效果相差42.6%,而与阿尔及利亚队强攻进攻效果相比要好30.4%;快攻进攻总得分率虽不如比赛对手,但相对自身来说快攻进攻在各种进攻中效果是最好的;立体攻的进攻中,中国队总体来说进攻效果较比赛对手要好,得分率高,失误率低;而对于二次攻的进攻中国队大多数都是过度球,无功也无过。4.一攻中接发球、二传组织打法和进攻三个环节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只有接发球到位二传才能组织更多的战术打法,为一攻得分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与胜场阿尔及利亚队的比赛中,中国队接发球到位率比对手高12.3%,各种进攻效果也明显强于对手;而与胜场土耳其队的比赛中中国队接发球效果好但进攻效果不及对手。根据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队在胜场比赛中接发球效果好,在与采用大力跳发球的强队中接发球效果差。2.中国队二传组织打法不够分散,主要集中在强攻与快攻,由于立体攻攻击性不强,二传分配的球很少,所以没能有效牵制对方的拦防,在二次球进攻上几乎没有。3.中国队在接发球到位时二传组织快攻进攻效果最好;接发球半到位时二传则以强攻突破为主,进攻效果一般;接发球不到位时,战术打法就比较单一,以致于强攻不下球时无法及时作出调整。中国队与强队之间的一攻效果差距较大,中国队只有在胜队比赛中实力明显强于对手。4.一攻效果虽然不能直接决定比赛的胜负,但对比赛的输赢至关重要。

杨帆[6](2019)在《“9段双网”构想在排球防反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排球运动中,进攻与防守的对抗是永恒的主题,灵活多变的进攻战术与步步为营的防守的对抗是排球比赛中的精彩看点。在攻与防的对抗中时间、节奏以及信息化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而防守反击作为两大主要战术系统之一,在排球比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实力的强弱是一支队伍整体水平至关重要的体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将“9段双网”构想如何运用在排球防守反击中进行细致介绍与分析。同时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分析陕西师范大学男子排球队在参加2018-2019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北方赛区)中运用“9段双网”构想的比赛录像。以求将“9段双网”构想更好地运用在防守反击中,找到提高防守反击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指导思想。(1)“9段双网构想”训练不止可以强化运动员的场地意识。使运动员对排球场地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实现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更加快捷、隐蔽的信息化交流。运用“9段双网”构想1-9的数字便于运动员交流,当运动员判断出对方的进攻意图时可以快速告知队友。同时也便于教练员进行场边的指导。排球比赛中,场上情况瞬息万。只有快速、便捷的传递信息,运动员才便于接收并理解信息从而及时作出反应拦网。(2)将“9段双网”构想运用在防守阵型布置上,不仅可以根据对方不同进攻位置细致的布置防守阵型,同时也可以根据对方进攻球员不同能力以及战术特点布置不同的防守阵型。根据不同的进攻手段布置相应的防守阵型,使防守阵型更加有针对性,从而达到提高防守成功率的效果。(3)在反击中要根据防守起球落点的不同,运用“9段双网”构想来组织不同的反击战术。其中心思想为在反击中前后排进攻相结合,快球进攻与高点进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立体进攻战术。具体表现为当一传到位时力求“双快”甚至“多快”提高反击速度,多人进行快球跑动牵扯对方拦网人;当防起球不到位时,后排队员根据球的落点进行快球掩护,前排队员尽量进行快球跑动掩护,利用快球跑动牵扯对方拦网球员从而突破对方拦网,打乱对方拦防体系。在反击时也要根据球队中队员的能力组织重点进攻,多点进攻与重点进攻相结合。(4)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男子排球队在2018-2019年全国大学生男子排球联赛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与对比可以发现,陕西师范大学在比赛中运用“9段双网”构想后在拦网成功率、后排防守阵型布置以及反击成功率方面与对手相比均占据一定的优势。说明“9段双网”构想在球队防守反击时有一定的实践效果。通过介绍“9段双网”构想在防守反击中的运用以及对“9段双网”构想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分析可提出以下建议:(1)尝试接受新理念,运用“9段双网”构想在比赛与训练中建立新的拦防体系,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反击战术。(2)加强运动员无球意识。排球运动可以控制球的时间很短,比赛中运动员多是处在无球状态下,在防守时加强对对手进攻的预判,也要加强球在本方场区时对本方进攻的理解,同时还要加强对对方防守阵型的理解。在比赛中动脑打球才可以将战术运用的淋漓尽致。(3)加强运动员个人技术以及身体素质训练,运动员的个人技术以及身体素质是一切战术运用的基础。没有好的技术与身体作为基础谈战术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一切战术设计都是在运动员拥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上进行。

于倩倩[7](2018)在《“9段双网”理念下“二传借助快球”在高水平男排比赛中的应用探析》文中认为随着世界排球各大赛事的广泛开展,排球运动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竞技排球比赛中女子排球趋向男性化,男子排球更加追求高度、力量、速度,竞争愈演愈烈,特别是一攻与反击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对比赛场上运动员之间时间、节奏、信息化的配合要求也越来越高。二传手作为整场比赛的战术组织者,在比赛中如何更有效的进攻得分,这对二传手的个人能力、传球隐蔽性、进攻战术的合理安排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作为战术组织的前置条件——快球,二传与攻手之间有效的快球掩护战术,是现代排球比赛制胜的一大利器,但在每球得分制下,竞争愈演愈烈,为破坏对方接发球组织进攻的效果,发球攻击性的加强对一传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传统战术一传到位时,二传组织以快球为核心的进攻战术,在一传不到位时二传很少组织快球进攻,那么如何提高二传手的个人智慧,丰富以快球为核心的进攻战术,是每个球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了 2015年男排亚锦赛、2016年男排里约奥运会落选赛,2016男排里约奥运会,2017国际排联男排大冠军杯赛各三场,共计12场51局比赛的录像视频,通过对二传手组织分配球及对方拦网情况的统计分析,探究“二传借助快球”网上进攻战术的应用情况,旨在快攻基础上探究排球发展新出路,以期为现代排球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中二传手总体分配球方面4号位区域大于30%,亚洲球队在组织进攻中快球掩护进攻运用次数较多,欧美强队立体后排进攻的运用率明显高于亚洲球队,美国男排二传手组织分配球造成对手空网率最高。(2)“二传借助快球”在世界强队中均有运用,“二传借助快球”的关键点是时间、节奏、信息化的配合,组织进攻时应把握好传球时机,利用好时间差、位置差、空间差,多点进攻以求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从而为本方创造有利的进攻机会。(3)“二传借助快球”战术设计在实践应用中应根据一传的情况来选用不同的进攻模式。一传到位时采用“双快”模式,进攻战术以前排快球与后排快球结合打法为主,即横向与纵深相结合,进行立体化进攻。一传不到位时采用“后快”模式,组织远网快球掩护与后排快球突破的战术打法,增加进攻点,抢时间,抢先机,以快制胜。(4)“9段双网”理念下“二传借助快球”对一传的要求降低,扩大接一传的范围,打破传统战术,创新一传到位狭窄范畴内对技战术的要求,在创新理念下一传不到位时,在不改变制胜战术目的的情况下改变战术打法,组织后排快球或者远网快球,丰富快攻组织进攻战术。为保证“二传借助快球”的战术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二传运动员个人技术的训练。不仅要提高二传手的弹跳能力、视野能力及传球时假动作运用能力,而且仍需进一步加强传球隐蔽性和二传手与攻手间快球进攻的配合训练。(2)培养二传运动员战术意识。着重培养二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战术意识,尤其是组织分配球时对对方拦网人及防守阵型的观察。(3)转变战术训练观念。打破一传不到位时难组织快球进攻的现状,二传手在战术实践过程中应通过“二传借助快球”来寻找组织进攻的突破口,中国男排应在坚持快速多变打法的基础上借鉴欧美强队,加强后排立体攻的运用。(4)改进战术训练理念。在“快速多变”战术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加强“9段双网”理念的应用,为推动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此战术理念值得被进一步推广。

刘祥[8](2017)在《广东青年男排备战第13届全运会—攻战术系统构建及训练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年男排是我国男排梯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青年男排这支朝气蓬勃的球队将在2017年参加第13届全运会男子排球项目21岁以下组的比赛。广东青年男排队员年轻且缺乏经验,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但现有的战术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距离全运会开赛仅剩一年时间,优化重构符合本队技战术特点的战术系统是备战期间训练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攻系统全称接发球及其进攻系统,该系统包括接发球、二传、进攻等环节。自每球得分制实施后,一攻系统成为当今排球竞赛中主要得分手段。一攻效果好,既可以直接得分,还可以使进入防反系统的次数得到有效控制,突破对方防守,破坏其战术组成,从而在比赛中占据主动地位。本研究意在通过一攻战术系统的优化重构提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提高广东青年男排整体实力,在备战阶段形成一套具有符合本队特色的技战术系统,从而争取达到在第13届全运会男子排球21岁以下组中挺进决赛,跻身前8名的目标。就2016年广东青年男排训练前的20场比赛视频进行解析,将一攻战术系统中接发球、二传、进攻和一攻战术运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广东青年男排在一攻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训练对策,为广东青年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优化重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战术系统优化重构训练阶段,作者作为教练团队成员,随队进行了技战术统计,对2016年排球青年锦标赛中广东青年男排参加的7场比赛进行录像,运用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一攻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广东青年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优化重构,训练后接发球总体到位率提高,失误率显着降低;接飘球效果得到改善,接大力跳发球失误率有降低,到位率未得到改善;各轮次到位率均提高,解决“争球”、“让球”现象。2、通过对二传队员针对性训练,跳传球技术运用率得到提高,加快了一攻战术系统进攻节奏,达到战术要求。3、接发球到位情况下广东青年男排二传效果保持在较高水平,传球到位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四点攻组成率提高,运用立体进攻能力改善;一传不到位情况下,二传队员传球到位率小幅度提高,失误率未得到有效降低,调整传球组织多点进攻的能力得到提升。4、训练后队员战术意识增强,各轮次预设战术的运用得到巩固,进攻打法明确,一攻总体得分率得到提高,失误率有所降低,仍有继续改进的空间。5、战术打法的明确,使二传队员和各进攻点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进攻点增多,各轮次四点攻和三点攻的运用率和得分率均得到提高;各进攻点之间“掩护配合”仍有很大提升空间。6、通过一攻战术系统的优化重构,各进攻点队员的个人技战术特点得到发挥,一攻进攻节奏阶梯基本形成,第一板进攻所占比率波动不大,第二板进攻百分比大幅提升,第三板进攻所占百分比减少,整体进攻节奏加快,有利于广东青年男排快速多变技战术特点的发挥。7、本文在成文过程中,广东青年男排在第13届全运会预赛中取得第六名,挺进决赛。备战决赛阶段还应加强各进攻点之间串联技术。

田魁园[9](2017)在《亚洲区男子排球接发球进攻战术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排球接发球进攻战术的组织主要包括接发球、二传分配球和攻手进攻扣球三个环节,排球运动中的一传是进攻战术的基础,一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进攻战术的效果。因此,当前世界男子排球比赛非常重视发球,甚至有人提出“拼发球理念”,拼发球的目的是想利用发球直接得分,或者破坏对方接发球的一传,使其一传球无法到位,能够打乱或者延缓对方接发球后的进攻节奏。面对强而有力的发球,接发球进攻战术组织出现了两种情况,“一传到位”与“一传不到位”。“一传到位”情况下,根据“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亚洲区男排落选赛”中国男排与世界各国的7场比赛的比赛视频分析,排球强队往往利用场上队员跑动主动吸引对方的拦网,造成对方局部区域形成空当,利用快球掩护,形成多点进攻,利用二传转移球寻找进攻突破口,将球最终打入对方的空当,得分率很高。通过视频分析发现,很多球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一旦对方发球破坏了我方一传,“一传不到位”的情况(这里所说的一传不到位,常指的是一传球的落点在后排,距离3米线有一定的距离,二传需要跑动调整之后才能接到一传的传球),一方球队的进攻战术安排无法正常进行,常规的做法是:如果二传调整好球,这个时候由于二传去接一传跑动需要一段时间,同时,传球到前排的路线较长,所以,前排无法形成快球,二传只有将球传给前排2号位或者4号位打强攻;如果二传没有调整好球,这种情况就是后排队员利用传、垫或者轻打将球送给对方,一次很好的进攻机会就在不经意间丢失,这样就显得很被动;根据比赛数据统计发现,一传球不到位在整场比赛中出现的概率是40%,显然,一传球不到位情况下如何组织接发球进攻战术是许多排球队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排球接发球进攻战术组织往往以快球为掩护。排球运动中大部分战术组织是离不开快球的,接发球后进攻战术的组织同样需要借助快球。界定快球的标准不是扣球的区域,而是从一传开始到扣球后球接触对方场地有效区域的时间,于是大胆的进行假设,假设排球比赛中一传不到位的时候,从场地的后排进攻能否形成后排快球。一方面当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够满足后排进攻,另一个方面,根据排球研究理论发现,可以将一传到位区域扩大到后排,可以在3米线和6米线之间添加第二道虚拟球网,在整个半场有两道球网,这样,在接发球进攻中就能形成前后排多点快球,分散和牵制对方的拦网。本研究的目的是结合“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亚洲区男排落选赛”中国男排与世界各国男排的7场比赛的比赛视频,一方面在一传到位情况下结合比赛情况,解读接发球进攻战术组织的几个要点,进一步丰富接发球进攻战术;另一方面,在一传不到位情况下,利用相关排球理论进行探析,利用后排快球弥补一传不到位对整体接发球进攻战术的削弱,尽可能的减少一传不到位对接发球进攻战术组织的不利影响。

王文君[10](2017)在《中国男排防守反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2015年亚锦赛及2016年里约奥运落选赛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个人能力、个人智慧、集体能力、集体智慧加信息化沟通的隔网对抗运动项目。在排球运动中,快速多变是永恒的主题,节奏取胜是排球比赛的主导趋势,信息化传递是排球战术组织的有效衔接,如今的排球比赛实质上打的就是时间、节奏、信息化。而防守反击作为两大主要战术系统之一,在排球比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实力的强弱是一支队伍整体水平至关重要的体现,但中国男排防守反击的综合实力较为薄弱,在拦网、防守、反击环节均存在诸多问题,防守反击进攻中未能将时间、节奏、信息化有效的加以结合,其防守反击综合实力亟待加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5年男排亚锦赛、2016年里约奥运落选赛中中国男排与其他参赛队关于防守反击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究中国男排防守反击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中国男排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策,以求提高中国男排从拦网开始的防守反击的综合实力,为中国男排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男排的拦网较比赛对手而言尚具一定的实力,主动拦网次数多,有效拦网比率较高,空拦相对较少,但拦网失误率高于比赛对手,且双人拦网、三人拦网形成比率低;与里约奥运落选赛前三名的队伍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有效拦网率较低且拦网失误较多。(2)中国男排总体防守效果不佳,除防起不能组织进攻所占比例低于比赛对手之外,防起能攻所占比例低于比赛对手,防起球质量不佳,且防守失误控制较差,防守队员与拦网队员配合不够默契,防守失误过多;与奥运落选赛前三名的队伍相比,差距更为明显。(3)中国男排的反击效果较比赛对手而言,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优势,反击得分高于比赛对手,且反击被拦死、反击被拦回所占比例低于比赛对手,但反击进攻中自身失误较多;中国男排与奥运落选赛前三名队伍相比反击优势不复存在;在组织反击进攻过程中,防起球不到位时,中国男排快攻战术运用、快攻意识不及比赛对手,反击速度慢,且过度依赖于二号位、四号位的强攻,战术运用较为单一,失去“快变”特色;反击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传递、默契不足等原因,中国男排的战术失配次数高于比赛对手,其中三号位快球战术失配居于首位。针对中国男排防守反击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男排防守反击的整体实力及反击成功率,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基本技术训练。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没有过硬的技术,战术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中国男排应不遗余力的、持久的将基本点放在提高拦网、防守、反击等相关技术上,为防守反击的战术组织奠定良好的基础;(2)建立系统的“拦—防”体系。前排拦网与后排防守息息相关,拦防不分家,建立一个系统的“拦网—防守”体系,使拦—防有机结合,并在实际训练中不断进行强化,切实提高拦防整体实力;(3)丰富防起球到各区域的反击进攻战术体系。以“9网段54区”数字信息化理念为指导思想,对防起球到各个区域的反击进攻战术打法进行组织设想,丰富防起球不到位时的反击战术打法,提倡防起球不到位时运用数字信息化传递组织快速多变、强快结合、立体化的反击进攻战术,实现排球比赛中时间、节奏、信息化的有机统一。

二、每球得分制条件下中国男排一攻与防反特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每球得分制条件下中国男排一攻与防反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与团队的互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团队运动互动结构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2.2 国内外排球比赛分析的研究进展
        1.2.3 社会网络分析在排球运动表现中的应用
        1.2.4 社会网络分析在足球运动表现中的应用
        1.2.5 社会网络分析在其他团队运动表现中的应用
        1.2.6 文献评述
        1.2.7 研究空间
    1.3 研究假设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思路
    2.2 研究主体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样本
    2.3 主要研究方法
        2.3.1 文献法
        2.3.2 社会网络分析
        2.3.3 运动标注分析
        2.3.4 数理统计法
3 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互动网络的构建
    3.1 理论基础
        3.1.1 社会网络分析
        3.1.2 运动表现分析
    3.2 互构概念的界定
    3.3 球员互动网络的构建
        3.3.1 网络范围的界定
        3.3.2 节点与边的界定
        3.3.3 临近矩阵的生成
        3.3.4 互动网络的映射
4 高水平排球比赛的多维结构特征
    4.1 排球比赛的多维结构与团队互构
        4.1.1 排球比赛多维结构形成的历史根源
        4.1.2 排球比赛的本质特征及其系统结构
        4.1.3 排球比赛的多维结构与团队内合作
        4.1.4 排球比赛的多维结构与团队间对抗
    4.2 高水平排球比赛的系统结构特征
        4.2.1 比赛结果的分布特征
        4.2.2 回合内不同进攻系统的分布特征
    4.3 高水平排球比赛的多维结构特征
        4.3.1 时间结构特征
        4.3.2 空间结构特征
        4.3.3 击球结构特征
    4.4 球员互动网络中节点与边的分布特征
        4.4.1 节点的分布特征
        4.4.2 边的分布特征
5 高水平排球比赛中团队内合作的结构特征
    5.1 排球比赛中球员互动行为的无标度属性
        5.1.1 无标度网络
        5.1.2 排球比赛中球员互动行为无标度属性的验证
    5.2 排球比赛中团队内合作的结构形态
        5.2.1 团队内合作整体结构的映射
        5.2.2 团队内合作的“星形”结构
        5.2.3 团队内合作的“链形”结构
    5.3 排球比赛中团队内合作的结构属性
        5.3.1 团队内合作网络的密度特征
        5.3.2 团队内合作网络的聚集特征
        5.3.3 团队内合作的结构属性与团队表现的关系
    5.4 不同位置球员的个人网络特征
        5.4.1 不同位置球员的互动分布特征
        5.4.2 不同位置球员的个人网络属性
        5.4.3 个人网络属性与球员表现的关系
        5.4.4 二传个人网络属性与球员表现的关系
        5.4.5 个人网络属性与团队表现的关系
6 高水平排球比赛中团队间对抗的结构特征
    6.1 排球比赛中团队间对抗的结构形态
        6.1.1 团队间对抗的整体结构映射
        6.1.2 团队间对抗的基本结构模式
    6.2 排球比赛中团队间对抗的结构属性
        6.2.1 核心结构和辅助结构的分布特征
        6.2.2 核心结构和辅助结构的整体结构属性
        6.2.3 不同结构属性与团队表现的关系
    6.3 排球比赛中团队间对抗的互动关系
        6.3.1 互动关系的整体分布特征
        6.3.2 不同互动关系的分布特征
    6.4 团队间结构差异对团队表现的影响
        6.4.1 互动结构整体属性与对手团队表现的关系
        6.4.2 互动结构整体属性对对手团队表现的影响
7 球员与团队互构特征在排球比赛中的应用案例
    7.1 案例一:中国男排VS巴西男排
        7.1.1 案例背景
        7.1.2 球员互动结构的网络映射
        7.1.3 球员互动结构的整体属性与团队表现
        7.1.4 球员互动结构的节点属性与球员表现
        7.1.5 案例小结
    7.2 案例二:中国女排VS意大利女排
        7.2.1 案例背景
        7.2.2 球员互动结构的网络映射
        7.2.3 球员互动结构的整体属性与团队表现
        7.2.4 球员互动结构的节点属性与球员表现
        7.2.5 案例小结
8 总的讨论
    8.1 社会网络分析对研究问题的解释能力
    8.2 本质特征约束下的排球比赛基本结构
    8.3 排球比赛中球员对团队表现的构建
    8.4 排球比赛中团队对球员行为选择的约束
    8.5 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系统中战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排球技战术的研究
        2.2.1 排球战术的研究
        2.2.2 进攻战术结构的研究
        2.2.3 一攻战术系统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统计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专家访谈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构成分析
        4.1.1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不同轮次接发球阵型构成
        4.1.2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不同轮次接发球阵型分析
    4.2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接发球的效果分析
        4.2.1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接发球总体效果分析
        4.2.2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一轮接发球效果分析
        4.2.3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二轮接发球效果分析
        4.2.4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三轮接发球效果分析
        4.2.5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四轮接发球效果分析
        4.2.6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五轮接发球效果分析
        4.2.7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六轮接发球效果分析
        4.2.8 小结
    4.3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二传队员分配球效果分析
        4.3.1 一传到位情况下二传队员分配球效果分析
        4.3.2 一传不到位情况下二传队员分配球效果分析
    4.4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进攻效果分析
        4.4.1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总体进攻效果分析
        4.4.2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一轮进攻效果分析
        4.4.3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二轮进攻效果分析
        4.4.4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三轮进攻效果分析
        4.4.5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四轮进攻效果分析
        4.4.6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五轮进攻效果分析
        4.4.7 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战术系统中第六轮进攻效果分析
        4.4.8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4)2018世界男排联赛中国男排比赛阶段性竞技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释义
        1.3.1 运动成绩与竞技表现
        1.3.2 竞技表现的特征
        1.3.3 竞技表现的阶段性
        1.3.4 排球比赛的得失分规定
    1.4 文献综述
        1.4.1 有关球类运动竞技表现的研究
        1.4.2 排球比赛得失分的相关研究
        1.4.3 小结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录像观察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排球比赛中阶段性表现的判别与得失分
    3.2 中国男排与各国男排非技术因素对比分析
    3.3 2018世界男排联赛中国男排比赛阶段性竞技表现分析
        3.3.1 中国男排比赛胜负局对比分析
        3.3.1.1 涨平落阶段的特征分析
        3.3.1.2 涨平落阶段的得失分因素分析
        3.3.1.3 小结
        3.3.2 中国男排比赛不同局次对比分析
        3.3.2.1 排球比赛不同局次划分方式
        3.3.2.2 不同局次竞技表现特征
        3.3.2.3 不同局次得失分分析
        3.3.2.4 小结
        3.3.3 中国男排与各国不同成绩组别对比分析
        3.3.3.1 不同成绩组别的分组
        3.3.3.2 不同成绩组别阶段性竞技表现特征分析
        3.3.3.3 不同成绩组别得失分指标的分析
        3.3.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录1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2017年U23男排世锦赛中国队与比赛对手一攻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关于排球一攻效果的研究
        2.1.2 关于青年男排与男排后备队伍的研究
        2.1.3 关于排球规则对一攻效果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录像观察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2017 年U23 男排世锦赛概况简介
        4.1.1 试行新规则条例
        4.1.2 成绩及排名
    4.2 中国队与比赛对手一攻总体效果的对比分析
        4.2.1 中国队与比赛对手接发球总体效果的对比分析
        4.2.2 中国队与比赛对手二传组织打法总体情况的对比分析
        4.2.3 中国队与比赛对手各种进攻总体效果的对比分析
    4.3 中国队与比赛对手一攻效果的对比分析
        4.3.1 中国队与土耳其队一攻效果的对比分析
        4.3.2 中国队与伊朗队一攻效果的对比分析
        4.3.3 中国队与俄罗斯队一攻效果的对比分析
        4.3.4 中国队与阿尔及利亚队一攻效果的对比分析
        4.3.5 中国队与阿根廷队一攻效果的对比分析
        4.3.6 中国队与埃及队一攻效果的对比分析
        4.3.7 中国队与伊朗队一攻效果的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6)“9段双网”构想在排球防反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防反在排球比赛中的重要性
        1.1.2 中国男排防反现状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排球防守反击国外文献综述
        1.3.2 关于排球防守反击的相关研究
        1.3.3 排球信息化的相关研究
        1.3.4 “9段双网”构想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录像观察法
        2.2.3 案例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9段双网”构想概述
        3.1.1 “9段双网”构想
        3.1.2 “9段双网”构想下的信息化
    3.2 “9段双网”构想在排球防反中的运用
        3.2.1 “9段双网”构想在拦网中的运用
        3.2.2 “9段双网”构想在防守阵型中的运用
        3.2.3 “9段双网”构想防守中自由人的运用
        3.2.4 “9段双网”构想在反击中的运用
    3.3 “9段双网”的实践证明
        3.3.1 拦网效果的分析
        3.3.2 拦网类型的分析
        3.3.3 后排防守的分析
        3.3.4 反击效果的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9段双网”理念下“二传借助快球”在高水平男排比赛中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二传手的相关研究
        1.3.2 有关快球配合的相关研究
        1.3.3 有关“9网段54区”的相关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录像观察法
        2.2.4 案例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9段双网”理念构建
        3.1.1 概念与划分
        3.1.2 理论分析
        3.1.3 实践证明
    3.2 “二传借助快球”的概述
        3.2.1 “二传借助快球”概念界定
        3.2.2 “二传借助快球”的构成要素
        3.2.3 “二传借助快球”的关键点
        3.2.4 “二传借助快球”的目的意义
    3.3 高水平男排比赛中二传分配球区域与对方拦网情况
        3.3.1 二传分配球区域总体效果情况统计分析
        3.3.2 球到位时二传分配球区域统计分析
        3.3.3 球不到位时二传分配球区域统计分析
        3.3.4 二传分配球与对方拦网情况统计分析
    3.4 高水平男排比赛中“二传借助快球”应用情况统计分析
        3.4.1 高水平男排比赛中“二传借助快球”总体应用情况统计分析
        3.4.2 球到位时“二传借助快球”情况统计分析
        3.4.3 球不到位时“二传借助快球”情况统计分析
    3.5 “9段双网”理念下二传在不同轮次借助快球进攻战术设计
        3.5.1 二传在一号位时“二传借助快球”进攻战术设计
        3.5.2 二传在二号位时“二传借助快球”进攻战术设计
        3.5.3 二传在三号位时“二传借助快球”进攻战术设计
        3.5.4 二传在四号位时“二传借助快球”进攻战术设计
        3.5.5 二传在五号位时“二传借助快球”进攻战术设计
        3.5.6 二传在六号位时“二传借助快球”进攻战术设计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广东青年男排备战第13届全运会—攻战术系统构建及训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排球技战术的研究
    2.2 一攻战术系统的研究
    2.3 有关青年男排的研究
    2.4 有关广东男排的研究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录像观察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相关概念的定义和指标的界定
    4.2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战术系统构成分析
        4.2.1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不同轮次的接发球阵型分析
        4.2.2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不同轮次接发球阵型的构成
    4.3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接发球效果分析
        4.3.1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接发球总体效果分析
        4.3.2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第一轮次接发球效果分析
        4.3.3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第二轮次接发球效果分析
        4.3.4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第三轮次接发球效果分析
        4.3.5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第四轮次接发球效果分析
    4.4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二传分配球效果分析
        4.4.1 一传到位情况下二传队员分配球效果分析
        4.4.2 一传不到位情况下二传分配球效果分析
    4.5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进攻效果分析
        4.5.1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总体进攻效果分析
        4.5.2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第一轮次进攻效果分析
        4.5.3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第二轮次进攻效果分析
        4.5.4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第三轮次进攻效果分析
        4.5.5 广东青年男排一攻系统中第四轮次进攻效果分析
    4.6 优化重构广东青年男排一攻战术系统的训练对策
        4.6.1 提高接发球效果训练对策
        4.6.2 提高传球效果训练对策
        4.6.3 改善一攻进攻效果的训练对策
    4.7 优化重构训练后一攻战术系统运用效果对比分析
        4.7.1 训练后接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4.7.2 训练后二传队员传球效果对比分析
        4.7.3 训练后一攻进攻效果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维度调查表
附录C 调查表效度检验表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亚洲区男子排球接发球进攻战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排球战术的研究现状
    2.2 排球接发球进攻战术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录像观察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对比分析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影响一传到位率的因素分析
        4.1.1 发球的特点
        4.1.2 一传的落点
        4.1.3 接发球队员的预判
        4.1.4 接发球队员的移动
    4.2 影响二传分配球的因素分析
        4.2.1 二传捕捉传球时机和抢占传球空间的意识
        4.2.2 主动牵制对方拦网队员
        4.2.3 构建空当与寻找空当
        4.2.4 构建一对一
    4.3 针对比赛中常见接发球进攻战术的分析
        4.3.1 两次球进攻和两次球转移
        4.3.2 组织强攻进攻分析
        4.3.3 近体快球进攻分析
        4.3.4 远网快球进攻分析
        4.3.5 背快球进攻分析
        4.3.6 后排快球进攻分析
    4.4 一传不到位情况下落点在前一区六轮次下接发球进攻战术探析
        4.4.1 落点在前一区第一轮次下接发球进攻战术探析
        4.4.2 落点在前一区第二轮次下接发球进攻战术探析
        4.4.3 落点在前一区第三轮次下接发球进攻战术探析
        4.4.4 落点在前一区第四轮次下接发球进攻战术探析
        4.4.5 落点在前一区第五轮次下接发球进攻战术探析
        4.4.6 落点在前一区第六轮次下接发球进攻战术探析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一 访谈提纲
附件二 一传到位与不到位统计表
附件三 各队接发球进攻战术运用次数统计表
附件四 中外七场比赛各局比分统计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论文

(10)中国男排防守反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2015年亚锦赛及2016年里约奥运落选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正确认识中国男排防守反击现状
        1.2.2 为提高中国男排防守反击总体实力提供借鉴
    1.3 防守反击概念的界定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排球竞赛中防守反击重要作用的研究
        1.4.2 关于中国男排防守反击现状的研究
        1.4.3 关于排球运动中防守反击发展趋势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录像观察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比较分析法
        2.2.5 案例分析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防守反击现状的对比分析
        3.1.1 拦网环节的比较与分析
        3.1.2 防守环节的比较与分析
        3.1.3 反击环节的比较与分析
    3.2 中国男排防守反击存在的问题
        3.2.1 拦网环节存在的问题
        3.2.2 防守环节存在的问题
        3.2.3 反击环节存在的问题
    3.3 提高中国男排防守反击实力的对策研究
        3.3.1 加强基本技术训练
        3.3.2 建立系统的拦—防体系
        3.3.3 丰富防起球到各区域的反击进攻战术体系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每球得分制条件下中国男排一攻与防反特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度CUVA24强赛湖南师范大学男排反击进攻中战术运用分析[D]. 房旭.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与团队的互构特征研究[D]. 张岩. 河南大学, 2020(05)
  • [3]湖南师范大学男排一攻系统中战术应用分析[D]. 田茂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2018世界男排联赛中国男排比赛阶段性竞技表现研究[D]. 肖正建.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2017年U23男排世锦赛中国队与比赛对手一攻效果对比分析[D]. 肖欣霞. 西安体育学院, 2019(12)
  • [6]“9段双网”构想在排球防反中的运用[D]. 杨帆.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7]“9段双网”理念下“二传借助快球”在高水平男排比赛中的应用探析[D]. 于倩倩.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8]广东青年男排备战第13届全运会—攻战术系统构建及训练对策研究[D]. 刘祥.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3)
  • [9]亚洲区男子排球接发球进攻战术探析[D]. 田魁园.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10]中国男排防守反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2015年亚锦赛及2016年里约奥运落选赛为例[D]. 王文君.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得分制条件下中国男排首发攻防特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