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综合测试题(二)(论文文献综述)
刘润慧[1](2021)在《初中数学分类思想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L市初三年级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汤奎[2](2021)在《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几何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最值问题,因灵活性高、综合性强,一直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研究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几何最值、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初中生几何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核心概念、类型等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搭建研究框架、选择研究方法,构建包含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并初步制定了情感态度问卷量表及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通过预测试对其进行修订后确立正式问卷和测试卷。其次,利用问卷及测试卷对成都市某中学391名初中生的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几何最值情感方面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障碍:动机障碍、信念障碍、策略障碍,障碍率分别为46.44%、57.60%、47.74%。动机障碍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兴趣,内部动机不足,外部动机过强;信念障碍包括知识信念、自我信念、过程信念,具体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学习被动;策略障碍包括元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具体表现在缺少具体的学习策略,缺乏认知监控等。研究发现各情感障碍间的相关系数都在中等程度(0.327~0.638),即情感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在认知方面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障碍:记忆障碍、操作障碍、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障碍率分别为80.32%、64.68%、90.36%、96.00%。记忆障碍包括表征障碍、编码障碍、存储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记忆几何最值概念、性质、定理、基本模型时出现错误或遗漏;操作障碍包括作图障碍、表达障碍,具体表现为构造基本图形困难,辅助线的添加存在障碍,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弱等;理解障碍包括题意理解障碍、概念理解障碍、图形识别障碍、方法理解障碍,具体表现为不能理解问题题意,难以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不能识别复杂图形中的几何最值基本模型,在理解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上存在障碍等;思维障碍包括分析障碍、推理障碍、思维定势障碍,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不清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弱,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解决等。本研究还从年级、性别、认知障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认知障碍类型无显着性差异,各认知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明确了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建立了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根据学习障碍成因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给出指导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概念记忆;总结基本模型增强学生图形识别能力;重视教学过程,规范操作程序;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本质;加强学生使用具体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策略的训练。
马茜兰[3](2021)在《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不同国家对人才更加重视,随之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以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这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普通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有助于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对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目的在于推动有关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发展,提升生物学教师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叙述性描述法对H市部分高中生物学教师进行有关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接着,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出关于核心素养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总结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步骤并设计两个参考实例。最后,利用行动研究法将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并分析其教学效果。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听课观察的结果分析发现:高中生物学教师对于生物学核心素养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认知程度需要提升,对二者的实施应用也需要提升和加强,且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应用方面需要更多可学习的案例及相关指导和培训。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步骤,即综合分析,确定单元主题;综合分析,确定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活动,形成教学活动方案;设计评价方案,优化教学设计。再根据该步骤基于人教版2019年版《遗传与进化》第6章和人教版2007年版《稳态与环境》第2章,设计形成了“生物的进化”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这两个案例。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案例付诸实践,选取S中学的高二25班作为实验班实施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高二24班作为对照班。利用SPSS和Excel对两个班级的单元测试题成绩和学生问卷的数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频数对比,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即实验班的单元测试题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调查问卷也显示实验班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有关生活常识的变化情况也比对照班明显。本研究通过分析案例的教学实践效果,发现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常识的提高,即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吴海地[4](2021)在《主题式CBI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阅读是检验语言使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语言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在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下,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二语阅读教学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对语篇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必须具备在语篇中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保证语篇阅读的有效性,以达到提升其阅读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效果。在我国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大多使用单一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即教师带领学生翻译原文中的单词短语句法,虽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会使学生过于盲目机械的学习英语阅读,缺乏对文章全面的分析和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主题式CBI模式将主题内容和语言学习相结合,主张二语学习应该授予学生有意义的主题内容而不是单纯的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教学设计和材料的选取应该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为探讨出主题式CBI模式是否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将该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本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开展:(1)将主题式CBI模式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否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2)利用主题模式进行阅读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该模式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为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本研究将以可理解性输入、输出假说理论、图示理论和支架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某高中高一学年的两个班级共100名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参与实验的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主题式CBI模式,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实验后,经过整理分析数据,获得以下发现:首先,学生喜欢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应用主题式CBI模式教学。他们愿意在老师设置的有趣活动下沿着线索找到文章主题,并希望今后继续使用该模式。其次,在阅读课堂上应用主题式CBI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该模式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正面的效果。低分组学生英语阅读水平提高程度最大,中分组次之,高分组再次之。并且主题式CBI模式对学生掌握篇章主题、语篇内容和语法表达均产生了积极影响。最后,主题式CBI模式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法中将语言和主题内容分离开来的现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进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本研究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一,英语阅读教学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语言和内容的平衡而不是偏重一方。三,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最后,由于实验周期较短、实验样本容量有限等因素,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未来还需不断开展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马彩菲[5](2021)在《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测查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化学核心素养是当今化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较多研究者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培养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课堂教学方面的,从学生角度入手进行化学核心素养的测查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为例进行化学核心素养的测查研究,以期能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测查研究提供建议。该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搜集和分析了化学核心素养的相关文献,了解学者们关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方向,为化学核心素养的测查研究提供思路。其次,编制了双向细目表,根据双向细目表初步编制了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经过资深专家和化学教师的审阅,对测查问卷进行了修改;然后选取山东省某普通高中高一学生15名进行试测,根据试测结果再次修改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最终形成合理有效的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再次,选取山东省某三所普通高中总计345名高一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正式实测,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与试题的化学核心素养水平,编制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赋分标准,以此为依据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的批阅工作。最后,将学生作答情况输入到SPSS21.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测查问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并探查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研究显示:(1)编制的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是一个良好的测查化学核心素养水平的工具。(2)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在其化学核心素养维度内容中发展水平最低。研究的创新之处:(1)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为例,编制化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测查问卷,为素养的测查研究提供新工具。(2)研究提出的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发展水平低,为以后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提供新依据。
郭花梅[6](2021)在《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11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一线教师逐渐开始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模型思想作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理解现实世界的方法,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能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提升。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其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是进行模型思想渗透的有利素材。现有研究中,以小学数学具体教学内容渗透模型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小学数学方程作为模型思想渗透的载体并展开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案例及调查等方法,探讨了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研究,旨在能引起教师对模型思想的重视,提升模型思想的应用意识。本研究首先在梳理、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方向和内容;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思想与小学数学方程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通过对小学数学方程内容、学生特征、教学方法等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建构了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的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准备模型;提出假设,模型分析;探究启发,建构模型;自主动手,求解模型;回归情境,验证模型;模型应用,总结反思;依据此流程,选取小学六年级某班展开教学实践,并以课上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反馈以及课后学生的测试反馈为依据,分析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的实施效果;最后综合实践结果发现基于模型思想进行小学高段数学方程的教学设计是可行且有效的,学生能够准确捕捉情境中的关键信息,确立等量关系,完成模型建构,并能在变式训练中转变方程学习态度,掌握解决方程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方程的应用意识,进而提高方程学习效率。本研究以小学数学方程内容为载体,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流程,将模型思想渗透于教学实践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体会模型思想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在实际方程教学中提供一些帮助。
吴琪燕[7](2021)在《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文中认为数学综合题作为初中阶段解题学习和解题教学的重难点,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考试中具有区分和选拔学生的功能。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由于数学综合题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的解题情况并不理想,因此,研究初中生数学综合题的学习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波利亚解题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借助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首先,测试初中生数学综合题的解答情况,调查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其次,根据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并将该表应用到教学设计中;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教学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得到以下两个结论:(1)初中生对解答数学综合题的动机信念较强,但解题情况不理想。在综合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拟定计划环节制定不出解题方案,实施计划环节不善于监控解答状态,回顾环节不进行解题反思。(2)使用“怎样解题表”的提示语,对解题过程进行表述有助于学生解题,但是对七年级学生的作用并不显着。鉴于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本文提出“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用此表设计出一个教学案例。并给出三条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建议:把握课标,研读教材,夯实基础;立足学情,合理构建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将波利亚解题理论融入教学中。希望这项研究能为一线教师综合题的教学提供参考,另外,将波利亚解题理论应用到初中数学综合题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应用。
蔡雨情[8](2021)在《中加初中数学教材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强课程教材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条件之一,顺应教育走向全球化的趋势,中加两国教育界都在不断的优化数学教材。不同国家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国教材的编写,还能改善当前的教学,从而促进对当前教育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认识。笔者选取中国人教版初中教材与加拿大安大略省NE版中学数学教材相应的函数知识内容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和探讨两国教材函数的内容。宏观比较分为背景信息、设计特征和函数内容的选取和编排,背景信息中分析两国教材的基本信息,设计特征包括版面设计和体例结构,函数内容的选取和编排部分对两版教材具体研究内容以及内容的编排顺序进行了阐述。微观比较从教材内容和教材中图片的运用两方面展开,教材内容对两版教材章头呈现、概念的编排、例习题的数量、背景、类型以及习题难度进行了举例说明。视频分析比较方面,通过加方“nool”平台和中方“一师一优课”平台对两国部分函数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加两国函数内容都是分开编排,且加拿大教材中函数内容篇幅多于人教版教材。体例结构方面,加拿大教材结构丰富多彩,栏目多样。章节选取和编排顺序方面,加拿大教材内容划分的更细致,两版教材都遵循“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顺序。在教材内容上,两版教材均设有章头图、章标题和章头图,引入方式上,两版教材都是通过实例创设情境引入,实例内容的选择两国各不相同。在函数的定义上,人教版教材系统完整,加拿大教材注重案例的铺垫,例题方面,加拿大教材数量多于人教版教材,表征方式都以纯数学和组合形式为主,在解题过程上,加拿大教材更加思路清晰完整,解答详细。例题类型两国都以方法型为主,按情景划分主要表现为“个人情境”。习题上,NE版教材习题数量、难度均高于人教版教材,且呈现形式和丰富度相较于人教版显得更胜一筹。在图片的选取上,人教版教材以漫画图为主,NE版教材以真实生活图片的展现为主,色彩丰富,信息量大,图片色彩绚丽。教学视频的讲解上,加方一次函数涉及了我国高中部分所学内容,相较于人教版弱化了对函数图像的处理,在部分二次函数内容的讲解上,两国处理方式基本一致。最终从知识点的整体性,生活图片素材、习题类型和教学等方面提出建议。
宋雪梅[9](2021)在《综合测试题(二)》文中指出
王召坤[10](2020)在《高中生数学知识学习与素养发展的融合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是在对知识的认知、学习和应用中逐步形成的,现阶段高中数学知识教学的结构化发展较快,但与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融合不够充分,往往只能对六大素养中的一类或少数几类素养进行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对此,本文探讨了高中生数学知识学习与素养融合发展的要求,并以高中函数教学为例调查和总结了学生知识学习与素养发展的融合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教学设计、实施等策略进行分析,并结合函数教学进行举例说明,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师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二、数学综合测试题(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综合测试题(二)(论文提纲范文)
(2)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学习障碍 |
2.2 数学学习障碍 |
2.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 |
2.4 数学教学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及测试卷编制 |
3.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编制 |
3.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测试卷编制 |
3.3 本章小结 |
4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
4.1 问卷及测试卷调查的实施 |
4.2 调查与访谈结果统计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及成因分析 |
5.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分析 |
5.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几何最值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
6.1 应对情感障碍的教学策略 |
6.2 应对认知障碍的教学策略 |
6.3 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预测试) |
附录2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预测试) |
附录3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正式测试) |
附录4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正式测试) |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3)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发展对人才质量的新需求 |
1.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1.1.3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4 生物学学科中相关研究的缺失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对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2.1.3 单元 |
2.1.4 单元教学设计 |
2.1.5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从核心素养维度 |
2.2.2 从生物学学科维度 |
2.2.3 从课程整合维度 |
2.2.4 格式塔心理学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师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相关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编制调查问卷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3.4.1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3.4.2 听课观察的结果分析 |
3.5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步骤及案例 |
4.1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步骤 |
4.1.1 综合分析,确定单元主题 |
4.1.2 综合分析,确定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 |
4.1.3 设计单元活动,形成教学活动方案 |
4.1.4 设计评价方案,优化教学设计 |
4.2 “生物的进化”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
4.3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
第五章 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 |
5.1 实践目的 |
5.2 实践过程 |
5.2.1 选取实践对象 |
5.2.2 设计检验教学实践效果的工具 |
5.2.3 检验实践对象的差异性 |
5.2.4 开展教学实践 |
5.3 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 |
5.3.1 单元测试题的结果分析 |
5.3.2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5.4 教学实践的结论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前测综合测试题 |
附录三 关于高中学生部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生活常识的调查问卷 |
附录四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单元测试题 |
攻读硕士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4)主题式CBI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创新之处 |
五、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综述 |
(一)CBI的定义 |
(二)CBI的三种模式及对比综述 |
(三)主题式CBI模式的概念、特点及优势综述 |
二、国内外有关主题式 CBI 模式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有关主题式CBI模式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有关主题式CBI模式的研究现状 |
三、阅读及阅读理解研究综述 |
(一)英语阅读和阅读理解的概念综述 |
(二)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综述 |
(三)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
四、国内外有关主题式CBI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一)国外有关主题式CBI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有关主题式CBI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假说理论 |
(一)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理论 |
(二)可理解性输出假说理论 |
二、图示理论 |
三、支架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实验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英语阅读测试题和综合测试题 |
(二)调查问卷 |
(三)访谈提纲 |
五、主题式CBI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
(一)主题式CBI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准备阶段 |
(二)主题式CBI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 |
(三)主题式 CBI 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后测 |
六、案例教学 |
(一)话题引入、知识竞猜 |
(二)搭建支架、引入情境 |
(三)粗读环节 |
(四)细读环节 |
(五)布置课后任务 |
(六)课堂统一反馈 |
第五章 研究数据整理与分析 |
一、英语阅读成绩及综合成绩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
(三)实验班前后测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
(四)对照班前后测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
(五)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综合成绩对比分析 |
(六)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综合成绩对比分析 |
(七)实验班前后测综合成绩对比分析 |
(八)对照班前后测综合成绩对比分析 |
(九)结果讨论 |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一)实验前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与检验 |
(二)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实验后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与检验 |
(四)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后实验班访谈结果分析 |
(二)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共同授课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一、研究发现 |
(一)学生喜欢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应用主题式CBI模式教学 |
(二)主题式CBI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三)主题式CBI模式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影响不同 |
二、研究启示 |
(一)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
(二)教师在注重内容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语言知识的重要性 |
(三)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测查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提出 |
2 文献综述 |
2.1 化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化学教学 |
2.1.1 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
2.1.2 化学核心素养下的化学教学改革 |
2.2 素养取向的教学评价 |
2.2.1 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评价 |
2.2.2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
2.3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 |
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3.1 研究目标 |
3.2 研究内容 |
3.2.1 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的编制 |
3.2.2 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测查 |
4 理论基础 |
4.1 化学核心素养 |
4.2 PISA测评理论框架 |
5 研究设计与实施 |
5.1 研究流程 |
5.2 研究对象 |
5.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5.3.1 研究框架思路 |
5.3.2 研究目录纲要 |
5.3.3 研究方法 |
5.4 研究工具 |
5.4.1 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的编制 |
5.4.2 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赋分标准的制定 |
5.4.3 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
5.4.4 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
5.4.5 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的难度 |
5.4.6 氧化还原反应测查问卷的区分度 |
5.5 研究实施 |
5.6 资料分析与处理 |
6 结果与讨论 |
6.1 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水平基本情况 |
6.2 同一等级水平化学核心素养维度的差异 |
6.2.1 水平2 下的化学核心素养维度 |
6.2.2 水平3 下的化学核心素养维度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教学建议 |
8 研究反思 |
8.1 研究局限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的理论概述 |
2.1 模型思想相关概念 |
2.1.1 模型思想 |
2.1.2 数学模型 |
2.1.3 数学建模 |
2.2 模型思想的特征 |
2.2.1 内隐性:模型依托问题情境 |
2.2.2 可描述性:问题情境数学化 |
2.2.3 可操作性:问题解决明晰化 |
2.2.4 派生性:应用产生衍生价值 |
2.3 模型思想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化思想 |
2.4 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的必要性 |
2.4.1 数学方程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符合当代诉求 |
2.4.2 数学方程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
2.5 基于模型思想的高段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可行性 |
2.5.1 数学方程内容中蕴含模型思想 |
2.5.2 学生特点为渗透模型思想提供了可能 |
第三章 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设计 |
3.1 教学内容 |
3.1.1 内容结构 |
3.1.2 教学要求 |
3.2 教学原则 |
3.3 教学方法 |
3.4 教学环节 |
3.4.1 创设情境,准备模型 |
3.4.2 提出假设,模型分析 |
3.4.3 探究启发,建构模型 |
3.4.4 自主动手,求解模型 |
3.4.5 回归情境,验证模型 |
3.4.6 模型应用,总结反思 |
第四章 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实践探索 |
4.1 教学实践的准备 |
4.1.1 教学实施对象的选择 |
4.1.2 教学实施内容的选择 |
4.2 教学实践的过程 |
4.3 教学实践的结果 |
4.3.1 课堂行为观察结果 |
4.3.2 学生访谈结果 |
4.3.3 测试结果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的积极效果 |
5.1.2 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5.2 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的教学建议 |
5.2.1 课前精选,合理组织数学建模活动 |
5.2.2 课堂引导,促使学生养成建模习惯 |
5.2.3 实践指导,提高学生方程应用能力 |
5.2.4 学后反思,实现学生模型思想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7)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
2.2 文献综述 |
2.2.1 数学综合题的研究现状 |
2.2.2 波利亚解题理论的研究现状 |
2.3 小结 |
第3章 教材分析和理论基础 |
3.1 初中数学综合题教材分析 |
3.1.1 初中数学综合题的课程标准和要求 |
3.1.2 从教材习题到综合题试题的演变 |
3.1.3 初中数学综合题分类 |
3.1.4 小结 |
3.2 理论基础 |
3.2.1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介绍 |
3.2.2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心理学探析 |
3.2.3 波利亚解题思想探析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法 |
4.2.2 测验法 |
4.2.3 问卷调查法 |
4.3 研究对象的选取 |
4.4 研究工具的设计 |
4.4.1 测试卷设计 |
4.4.2 调查问卷设计 |
4.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4.5.1 数据的收集 |
4.5.2 数据的整理 |
4.6 研究伦理 |
第5章 初中生综合题测查结果分析 |
5.1 测试卷测查分析 |
5.1.1 初中数学综合题解答情况描述性结果 |
5.1.2 初中数学综合题解答情况差异性分析 |
5.1.3 解题四个步骤的表述情况分析 |
5.1.4 波利亚解题理论对初中生数学综合题解答的影响分析 |
5.1.5 小结 |
5.2 问卷结果分析 |
5.2.1 学生对数学综合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5.2.2 学生对解答数学综合题的影响因素认知分析 |
5.2.3 学生对数学综合题的学习方式分析 |
5.2.4 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四个步骤情况分析 |
5.2.5 小结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综合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 |
6.1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的提出 |
6.1.1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内容 |
6.1.2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内容 |
6.2“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的教学设计案例 |
6.3 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建议 |
6.3.1 把握课标,研读教材,夯实基础 |
6.3.2 立足学情,合理构建教学内容 |
6.3.3 潜移默化,将波利亚解题理论融入教学中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 |
7.3 研究的反思 |
7.4 研究展望 |
7.5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生综合题测试卷(无提示语) |
附录B 初中生综合题测试卷(有提示语) |
附录C 初中生数学综合题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中加初中数学教材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及教材比较发展的趋势 |
1.1.2 中加两国的教育体制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数学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
2.2 国内数学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
2.3 函数内容比较研究现状 |
2.4 中加两国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
2.5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1.1 中国教材的选取 |
3.1.2 加拿大教材的选取 |
3.2 研究工具 |
3.2.1 数学题难度综合模型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框架 |
第4章 中加初中数学教材函数内容的宏观比较 |
4.1 背景信息的比较 |
4.2 设计特征比较 |
4.2.1 版面设计比较 |
4.2.2 体例结构的比较 |
4.3 函数内容的编排和选取的比较 |
4.3.1 函数内容的选取 |
4.3.2 函数的编排顺序 |
第5章 中加初中数学教材函数内容的微观比较 |
5.1 教材内容的比较 |
5.1.1章头呈现的比较 |
5.1.2 概念编排的比较 |
5.1.3 例题的比较 |
5.1.4 习题的比较 |
5.2 图片的运用比较 |
第6章 教学视频知识讲解比较 |
6.1 一次函数知识讲解过程比较 |
6.2 二次函数知识讲解过程比较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宏观方面的比较研究结论 |
7.1.2 微观方面的比较研究结论 |
7.1.3 教学视频知识讲解的比较结论 |
7.2 研究建议 |
7.2.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7.2.2 对函数教学的建议 |
7.3 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9)综合测试题(二)(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 |
二、填空 |
三、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 |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
五、解决实际问题 |
六、趣味数学 |
(10)高中生数学知识学习与素养发展的融合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生数学知识学习与素养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 |
二、高中生数学知识学习与素养融合发展的典型问题 |
三、高中生数学知识学习与素养融合发展的建议 |
四、高中生数学知识学习与素养发展融合教学举例 |
结 语 |
四、数学综合测试题(二)(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数学分类思想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L市初三年级为例[D]. 刘润慧.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汤奎.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D]. 马茜兰.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主题式CBI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海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测查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为例[D]. 马彩菲.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6]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高段数学方程教学研究[D]. 郭花梅. 山西大学, 2021(12)
- [7]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D]. 吴琪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8]中加初中数学教材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D]. 蔡雨情. 集美大学, 2021(01)
- [9]综合测试题(二)[J]. 宋雪梅. 贵州教育, 2021(Z1)
- [10]高中生数学知识学习与素养发展的融合问题与对策[J]. 王召坤.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