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末端无功就地补偿的必要性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末端无功就地补偿的必要性

一、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终端无功就地补偿的必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涛[1](2020)在《新型大容量调相机对哈密电网的影响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新疆哈密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传输至内地的重要枢纽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哈密地区风、光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哈密地区风电场与光伏电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其规模还在持续增长。哈密地区电能通过大容量、长距离输电的形式输送至内地,高压直流线路相较于交流线路在电能损耗与投资成本上更具有优势。由于哈密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火电厂与水电厂相对较少,使得哈密地区中新能源电场的无功调节措施,主要通过加装电容器以及其它的无功补偿设备来实现,而以上无功补偿装置在过负荷与过电压调节能力方面较为薄弱。随着风电场与光伏电场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容量的增加,对重要枢纽点的无功补偿设备,要求具备一定的过负荷与过电压能力,才能使系统在无功缺失时及时有效地补偿无功功率。基于此实际情况,本文以哈密电网的天山换流站母线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哈密电网主网架模型与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线路模型,并在天山换流站母线处加装大容量调相机,研究分析了加装新型大容量调相机至天山换流站母线后,对哈密电网以及对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影响。首先针对新型大容量调相机的运行原理以及结构进行分析,得到新型大容量调相机相较于传统调相机,在启动速度方面以及无功功率反应方面得到了显着提高的结论;其次建立了哈密电网主网架模型,并结合哈密电网各个枢纽点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得到了在天山换流站母线上加装新型大容量调相机可增强网架稳定性的结论;最后通过PSASP以及Simulink仿真分析了新型大容量调相机加装至天山换流站母线后,应对各种故障的能力。通过Simulink得到了新型大容量调相机应对整流侧交流系统三相接地故障,并提高故障恢复时间的结论,以及逆变侧发生重载时对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线路传输电能稳定性影响的结论。结果表明,将新型大容量调相机加装至天山换流站母线处,既可以提高哈密电网应对新能源脱网,以及单相、三相短路时的短路容量与短路电流水平,增强其网架的稳定性,又能提高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线路输电的质量,保证直流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曹鑫[2](2019)在《矿井主通风机技改及在线监控系统应用》文中认为煤矿主通风机承担矿井通风的任务,随着矿井的不断延伸和采掘工作面布置的变化,所需风量也随之变化,采掘工作面及系统巷道风量、风速过大、过高或少风、微风均会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隐患,甚至造成事故。因此,矿井总体风量调节必须根据采掘变化随之调整,且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而具备调速功能的主通风机是解决矿井风量调节的最佳手段,同时配套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将会使通风机的运行、维护、管理得到显着提升,有效降低通风机故障停机率,真正意义上实现预防性检修。论文深入分析了大水头煤矿井下东采区通风系统以及东风井主通风机电控系统的现状,针对井下东采区通风系统存在的风量不足、风速较低、温度偏高、各工作面瓦斯超限以及东风井主通风机供风量不足、电控系统落后、低压直接启动冲击电流大、无法调速等问题,通过研究、分析高压变频调速系统在矿井通风机上的技术应用和原理,提出了东风井主通风机变频调速改造方案,完成了通风机及电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同时,针对改造后的通风机及其电控系统设计实施了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通风机运行状态在线监控,实时掌握通风机及其电控系统运行状态,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是矿井通风安全的必要技术保障。通过以上简要描述和实施的工作,有效解决了大水头煤矿井下东采区通风系统及东风井通风机电控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为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宋岩[3](2018)在《长岭三团66kV智能输变电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松原市已经逐渐成为对接城市核心区域的重点居住区,松原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对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就逐渐增加。在此背景和需要下,开展了长岭三团66kV智能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以进一步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首先对长岭三团66kV智能输变电工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其设计和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松原市和长岭县电力系统现状、用电负荷及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长岭三团66kV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系统方案进行论证。进而,对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后,完成了长岭三团66kV变电站站址的准确选择。通过对电路电流及容量、无功功率补偿等各相关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对电力系统的一次设计和二次设计进行了合理的智能化配置和安排,并对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进行论证,并提出详细架空线路部分的工程设计。最后,对长岭三团66kV智能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了环保、节能减排、劳动安全措施分析,确保本工程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

黄哲,王朝红,曹穆[4](2017)在《补给船电站功率因数改善方案》文中指出海上航行横向补给是目前较为先进且广泛应用于大型综合补给船的一种补给方式,由于横向补给装置使用工况的特殊性,其接入船舶电网会引起电站功率因数下降,影响船舶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文章分析了横补装置引起电站功率因数下降的原因,阐述了改善船舶电网功率因数的必要性,并从船舶总体设计角度出发,在不改变原有设备技术状态的前提下,提出使用有源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对补给装置进行就地补偿的方案,理论计算并校核了补偿装置容量,验证其满足船舶电网的设计要求。

霍雅慧[5](2017)在《时变感性负载及其灵活补偿建模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工业生产中的负载大部分为波动性较大的感性负载,这些时变感性负载存在着随机性大、波动性强、出力不可控等特点,因而存在输电线路损耗高、电网输电能力差、末端电压偏低、功率因数低等问题。时变负载对电网和用户电压质量的影响愈发凸显,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为了提高电网电能质量,无功补偿装置广泛应用于电网中。游梁式抽油机的工作方式使其有自己独特的负载变化特征,它是一种波动性较大的时变感性负载,且会消耗大量的无功。已有文献中的抽油机模型大部分是针对其运动特征、载荷、调速等设计,对于电气角度的抽油机模型少之又少,更没有准确的对抽油机负载进行无功补偿的设计方案。而由于抽油机复杂的内部结构及功率特征,针对其实际模型进行精确的无功补偿是十分必要的。本课题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依据游梁式抽油机的电特性和运动特性,将电、运动、力结合在一起,并采用实际参数,设计了游梁式抽油机的电气模型,该模型可以观测抽油机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各项电气数据。仿真测试了抽油机的功率特性曲线,证明了固定补偿对游梁式抽油机的作用,继而验证对其灵活补偿的必要性。本课题针对游梁式抽油机的负载波动特点,介绍了无功补偿的原理、TSC触发方法和投切算法,设计了基于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hyristor Switched Capacitor,TSC)的动态无功补偿器,该补偿器综合考虑了固定补偿、TSC动态补偿。最后,通过设计抽油机补偿模型,综合考虑谐波、运行速度等各项其他因素,设计简单滤波器、选择算法和运行模式,将无功补偿器投入抽油机中。通过运行仿真,证明论文设计的补偿器相比于固定补偿,能够更好的提高功率因数、电网电压,降低线路损耗,验证了论文中所设计的动态补偿器可以提高电能质量和经济效益。

王萍,杨圣春[6](2014)在《关于高职院校开设“节电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及实施建议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正处在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此时在高职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十分有必要。笔者就开设"节电技术"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开设该课程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议。

王庚良[7](2014)在《10kV配电系统无功补偿技术与经济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功率非线性电力负荷的也不断增多,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并且谐波污染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无功调节手段的缺乏将导致电力系统的母线电压随着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发生巨大变化,引起了很多电能质量问题。本文从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无功功率对电力系统的不良影响,说明了无功补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了无功电源常用的四种形式,无功补偿的主要方式,无功补偿对电能质量的主要作用和确定无功补偿的方法。探讨了国内10kV无功补偿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接着介绍SVC常见的三种形式TCR、TSC和SR,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无功补偿器的接线形式和晶闸管触发脉冲和触发电路的设计要求,分析了根据跌落电压和补偿电流的无功控制方式,分析了TCR和TSC两种支路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系统仿真的方式验证了SVC的无功补偿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说明了无功补偿对变压器的利用率、线路损耗、供电电压等的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分析了一个供电厂区的供电线路的变压器在无功补偿的投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电容器就地补偿的节能效果和推广价值。配网的无功补偿是节能降损的一个有效措施,技术上成熟,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应当加快推广。

强学斌[8](2014)在《基于DSP的矿用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煤矿企业的发展壮大,矿井的安全以及效率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三相异步电动机等无功负荷的存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长期运行在0.4~0.7之间,电压损失大,电能损耗严重,并影响设备的正常启动,从而降低了供电质量。事实上,矿井供电系统的合理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矿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制了一套用于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静止无功发生器(SVG),采用无功补偿技术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和电压稳定性,对于煤矿企业节能减耗、保证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在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原理,结合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及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阐述井下无功补偿的必要性,分析比较了SVG的各种优点并说明了其应用于矿井供电系统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介绍了SVG的常见主电路结构,通过分析SVG主电路的工作相量图,阐明了SVG的工作原理。建立了SVG数学模型,推导了其在三相静止坐标系(a,b,c)和两相旋转坐标系(d,q)的数学表示,分析了两种不同坐标系下数学模型的特点。在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论述了坐标变换的原理,明确了坐标变换的实现过程。根据所设定的补偿容量和电压等级并结合工程实际,选取了主电路的参数。在介绍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和传统无功电流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ip-iq法进行无功电流的检测,在该方法的实现过程中对αβ-dq坐标变换矩阵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造。分析了SVG的间接电流控制法和直接电流控制法,重点介绍了直接电流控制中的固定开关频率PWM控制和滞环PWM控制,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不同的应用场合。针对旋转坐标系下有功电流ip和无功电流iq的耦合问题,采取了前馈解耦的方法实现了各自的独立控制。研究了空间矢量SVPWM调制技术的原理及实现法则,最后制定了本系统的控制策略即基于固定开关频率的跟踪指令电压SVPWM直接电流控制。设计了SVG装置的硬件电路,基于DSP-TMS320LF2407A,形成了整个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检测调理电路、控制器最小系统电路、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和系统保护电路等。选取了各电路的参数,在所设计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完成了PCB电路板的绘制工作。基于DSP软件开发环境CCS3.1,开发了SVG装置的软件程序。主要包括DSP初始化配置程序、数据发送主程序、保护子程序、电网频率计算子程序、交流电压幅值计算子程序、PI调节子程序和SVPWM脉冲生成子程序等。采用触摸屏实时显示系统数据,设计了人机界面的画面结构,编写了DSP和触摸屏的通讯程序,实现了操作人员和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根据软硬件设计方案,搭建了SVG装置的实验平台。完成了SVG装置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各部分的调试工作,并解决了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硬件电路稳定可靠、功能完善,软件程序结构合理、执行速度块,为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奠定了基础。

胡进辉[9](2013)在《变电站无功补偿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系统的飞快发展,大量电力负荷的迅速增加,电网无功功率损耗也随之增加。目前,电网无功功率的补偿容量不足,电能的传输和利用效率降低,谐波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冲击性无功负荷的存在,更加重了电网损耗,影响了供电质量。因此,无功对电网电压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已经成为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等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电能质量,除电网结构本身要合理外,还必须要有先进的调节控制手段。因此快速实时的补偿电网中无功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发展,电网中无功功率的消耗也日益增大。低压电网中,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用电器的普及,以及小工业用户的增多,电网的功率因数大都比较低,尤其是电力电子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大多数电力电子系统的功率因素比较低,造成电网供电质量下降,也给电网带来额外负担,因此,利用无功补偿技术提高供电质量正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电力设计及决策人员的共识,无功补偿系统成为一个输电、变电、供电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分析了当前各种动态无功补偿系统的现状及无功补偿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某用户变电站进行了无功补偿的研究,给出了无功补偿应用策略,并对不同无功补偿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本课题旨在最大化利用现有普遍存在的并联电容器组,结合STATCOM的动态无功补偿,实现补偿效果以及成本控制的最优化,从而在实现无功补偿功能的同时使系统的损耗和成本减小。

何志伟[10](2012)在《低碳型社区配电系统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正在社区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不少新建社区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GSHP:Ground-Source Heat Pump)替代传统电空调、使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替代传统向大电网购电的单一格局。这类社区往往被称作低碳社区,其配电系统的设计需要与新能源供能系统相协调,值得做专门研究。本文针对采用地缘热泵空调系统的低碳社区,从电负荷预测、网架结构选型、无功补偿方式、设备选型四个角度探讨此类社区配电系统的节能规划方法。在电负荷预测方面,采用一种新的负荷预测方法,将用电负荷分为居民用电负荷、传统公共用电负荷和GSHP空调系统用电负荷三部分。对前两种用电负荷,采用单位指标法进行负荷计算,但在计算家庭用电负荷时必须扣除空调用电部分;而对GSHP空调系统用电负荷,则提出针对典型工况的逐时运行模拟法,预测GSHP空调系统的典型日负荷时序曲线,并据此得出GSHP空调系统的计算负荷,最终将三者分别乘以各自的同时系数后加总,即可得到公寓建筑的用电总负荷。在网架结构选型方面,针对居民住宅入住率逐步上升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开关站+箱变组成单环网不带低压联络”的接线方式,提出“开关站+箱变环网带低压联络”的接线方式。通过配电变压器低压联络,根据入住率投运配电变压器,使变压器利用率提高,空载损耗下降。在无功补偿方面,采用提高功率因数,平衡三相负荷以及无功就地补偿的方式进行节能优化。在设备选型方面,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代替新S9型变压器,使用LED路灯代替传统普通节能灯,采用“回馈型”节能电梯代替传统电梯,采用节能抗老化通风式室内低压电力电缆替代现有电缆。论文最后以上海金茂崇明低碳示范社区为例,对该低碳社区的配电系统给出了节能规划方案,并分析了论文所提节能规划方法的节电效益。

二、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终端无功就地补偿的必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终端无功就地补偿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大容量调相机对哈密电网的影响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新疆新能源分布特点
        1.2.1 风电分布情况
        1.2.2 太阳能分布情况
    1.3 哈密电网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新型大容量同步调相机运行原理
    2.1 同步调相机的研究与发展
    2.2 新型大容量同步调相机工作原理
    2.3 新型大容量同步调相机数学模型
    2.4 新型大容量同步调相机无功功率调节原理
    2.5 无功功率补偿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大容量调相机对哈密电网的影响分析
    3.1 PSASP仿真平台简介
        3.1.1 PSASP计算特点
        3.1.2 PSASP计算流程
    3.2 基于PSASP仿真的哈密主网架稳态分析
        3.2.1 加入调相机后对短路电流与短路容量的影响
        3.2.2 哈密电网无功功率优化
        3.2.3 哈密地区新能源脱网后对系统的影响
    3.3 基于Simulink仿真的调相机对哈密电网主网架影响
        3.3.1 利用Simulink搭建调相机模型
        3.3.2 哈密电网主网架暂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大容量调相机对哈—郑特高压线路的影响分析
    4.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简介
        4.1.1 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优缺点
        4.1.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组成
        4.1.3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节能优势
    4.2 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线路运行原理
        4.2.1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模型
        4.2.2 整流站与逆变站之间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关系
    4.3 基于Simulink下的哈—郑UHVDC仿真研究
        4.3.1 逆变侧重载(80%额定负载)
        4.3.2 送端交流线路发生三相接地故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相关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Simulink搭建的哈密电网主网架模型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矿井主通风机技改及在线监控系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变频调速技术及风机在线监控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2.1 变频调速技术发展历史
        1.2.2 变频调速技术国内外现状
        1.2.3 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趋势
        1.2.4 在线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1.2.5 在线监控与故障诊断在旋转机械领域的发展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2 主通风机及控制方式概况
    2.1 矿井基本概况
    2.2 东风井概况
        2.2.1 东风井主通风机概况
        2.2.2 东风井主通风机控制系统概况
    2.3 本章小结
3 主通风机选型及调速系统的变频改造
    3.1 主通风机选型
        3.1.1 东翼采区风量计算
        3.1.2 风量分配及通风阻力
        3.1.3 主通风机选择
        3.1.4 确定通风机的工况点
    3.2 主通风机变频调速技术的原理研究及应用
        3.2.1 变频调速技术的节能原理
        3.2.2 变频调速的原理
        3.2.3 变频调速的控制原理
        3.2.4 主通风机变频器的选型
    3.3 本章小结
4 主通风机在线监控的设计及应用
    4.1 在线监控系统功能及架构
        4.1.1 在线监控系统功能
        4.1.2 在线监控系统架构及原理
    4.2 在线监控系统方案制定
        4.2.1 在线监控系统设计要求
        4.2.2 方案确定
    4.3 系统硬件选型及设计方案
        4.3.1 测量元件的选型要求
        4.3.2 测量元件的选型及布置
        4.3.3 可编程控制器的选型与设计
        4.3.4 上位系统及其辅助设备选型
    4.4 在线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4.1 STEP 7编程方法
        4.4.2 STEP 7程序设计流程
        4.4.3 PLC程序设计
    4.5 DIP8011软件与人机界面设计
        4.5.1 DIP8011软件系统概述
        4.5.2 DIP8011系统结构
        4.5.3 DIP8011系统功能及特点
        4.5.4 DIP8011技术路线
        4.5.5 DIP8011与S7-300 PLC通讯
        4.5.6 DIP8011监控画面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项目实施效果
    5.1 风量改善效果检验
    5.2 通风机控制系统效果检验
    5.3 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效果检验
    5.4 通风机服务年限效果检验
    5.5 矿井生产工效效果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长岭三团66kV智能输变电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长岭三团电网系统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松原地区电网系统现况
        1.3.2 三团乡电网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力系统一次设计
    2.1 电力系统一次设计要求
        2.1.1 接入系统方案设计
        2.1.2 短路电流计算
        2.1.3 无功补偿方式及容量确定
        2.1.4 导线和地线型号选择及要求
        2.1.5 导线对地及对交叉跨越物距离
    2.2 电力系统一次设计
        2.2.1 电气主接线及设备选择
        2.2.2 保护及配电装置
        2.2.3 防雷接地
        2.2.4 电缆设施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计
    3.1 概述
    3.2 变电站站址分析及选择
    3.3 气象条件
        3.3.1 设计气象条件选取原则及依据
        3.3.2 设计最大风速情况
    3.4 线路路径
    3.5 绝缘配合
        3.5.1 污区分布
        3.5.2 绝缘子选择
        3.5.3 绝缘子串组装接地设计
        3.5.4 金具选择
    3.6 防雷和接地设计
        3.6.1 防雷设计
        3.6.2 接地设计
    3.7 杆塔设计
    3.8 基础设计
        3.8.1 工程地质
        3.8.2 线路沿线岩土工程的评价
        3.8.3 结论与建议
        3.8.4 基础选型
    3.9 站用电及照明设计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系统二次设计
    4.1 电力系统设计要求
        4.1.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4.1.2 系统调度自动化
        4.1.3 关口电能计量系统
    4.2 电力系统二次设计
        4.2.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4.2.2 元件保护及自动配置
        4.2.3 一体化电源系统
        4.2.4 其它二次系统
        4.2.5 二次设备组柜布置及保护装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4)补给船电站功率因数改善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巡航工况和典型补给工况功率因数对比
2 横补工况船舶电网功率因数降低原因分析
    2.1 液货补给
    2.2 干货补给
3船舶电网功率因数调整的必要性
4 有源动态无功补偿的原理及技术优势
5 以某综合补给船为例确定功率因数提高方案
    1) 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方式的选择
    2) 无功补偿装置容量的确定
    3) 无功补偿装置容量的校核
6 结论

(5)时变感性负载及其灵活补偿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与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游梁式抽油机电气模型设计
    2.1 游梁式抽油机的结构及其特性
        2.1.1 结构和运动过程简介
        2.1.2 电机简介及建模思路
    2.2 抽油机运动、动力特性分析
        2.2.1 抽油机运动特性分析
        2.2.2 加速度与悬点载荷分析
        2.2.3 抽油机转矩特性分析
    2.3 抽油机电气特性分析
        2.3.1 抽油机建模仿真
        2.3.2 抽油机仿真曲线及功率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TSC动态补偿模块设计
    3.1 TSC结构简介及建模思路
    3.2 结构设计
        3.2.1 TSC主电路接线方式
        3.2.2 分级投切
    3.3 控制方法设计
        3.3.1 过零触发
        3.3.2 分级补偿触发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抽油机负载无功补偿仿真建模
    4.1 抽油机补偿模型搭建
    4.2 滤波器简介
    4.3 算法及运行模式
    4.4 运行结果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关于高职院校开设“节电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及实施建议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设“节电技术”课程的必要性
二、“节电技术”课程开设的具体实施建议
    1. 课程定位
    2. 教学目标
    3. 课程设计思路
    4. 课程教学内容
三、结束语

(7)10kV配电系统无功补偿技术与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无功功率对电网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1 配电网电压的运行状况
        1.3.2 无功功率补偿技术的发展动向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网无功补偿技术
    2.1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
    2.2 无功电源的种类
        2.2.1 同步发电机
        2.2.2 同步调相机
        2.2.3 静止无功补偿器
        2.2.4 静止无功发生器
    2.3 无功补偿的方式
    2.4 无功补偿对系统供电质量的优化
    2.5 确定补偿容量的方法
        2.5.1 从提高功率因素需要确定补偿容量
        2.5.2 从降低线损需要来确定补偿容量
        2.5.3 从提高运行电压来确定补偿容量
        2.5.4 用补偿当量确定补偿容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SVC控制策略及系统仿真分析
    3.1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种类
        3.1.1 TCR型补偿器
        3.1.2 TSC型补偿器
        3.1.3 SR型补偿器
    3.2 静止无功补偿器接线形式及触发系统设计
        3.2.1 无功补偿装置整体结构
        3.2.2 晶闸管可控制电抗器的主要接线形式分析
        3.2.3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的主要接线形式分析
        3.2.4 晶闸管触发脉冲的设计要求
        3.2.5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设计
    3.3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方式
        3.3.1 根据跌落电压的无功控制方法
        3.3.2 依据补偿电流的无功控制方法
    3.4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策略
        3.4.1 TCR的控制策略
        3.4.2 TSC的控制策略
    3.5 SVC系统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10KV无功补偿系统的经济性研究
    4.1 无功补偿降损节能的效益分析
        4.1.1 提高供配电设备的供电能力
        4.1.2 降低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
        4.1.3 改善电压质量
        4.1.4 减少用户电费支出,降低生产成本
    4.2 天台县某厂10kV无功补偿降损节电案例分析
        4.2.1 高压供电线路节电计算
        4.2.2 电力变压器的节能情况分析
        4.2.3 功率因数调整的电费
    4.3 电容器就地补偿的节能降损作用
        4.3.1 减少电能的损耗
        4.3.2 减少线路的电压降落
        4.3.3 改善功率因数
        4.3.4 天台县某公司电容器就地补偿的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DSP的矿用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现状
        1.2.1 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
        1.2.2 无功补偿设备在煤矿系统的应用
        1.2.3 SVG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二章 SVG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1 SVG的工作原理
    2.2 SVG的数学模型
        2.2.1 SVG一般数学模型的建立
        2.2.2 SVG dq数学模型的建立
    2.3 主电路参数计算
        2.3.1 主电路容量的计算
        2.3.2 功率器件的选取
        2.3.3 直流侧电容的设计
        2.3.4 交流侧电感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VG的无功电流检测和控制策略
    3.1 SVG的无功电流检测
        3.1.1 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3.1.2 无功电流和谐波的检测方法
    3.2 SVG的控制策略
        3.2.1 SVG的控制方法
        3.2.2 系统前馈解耦和跟踪指令电压矢量的直接电流控制
        3.2.3 空间矢量SVPWM调制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VG装置系统硬件设计
    4.1 SVG装置的整体结构
    4.2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4.2.1 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采样调理电路设计
        4.2.2 信号同步电路设计
        4.2.3 直流电压采样调理电路设计
    4.3 控制器的最小系统设计
    4.4 功率器件驱动电路设计
    4.5 SVG保护系统的设计
        4.5.1 直流侧电容的保护
        4.5.2 功率器件的保护
        4.5.3 封锁脉冲后直流侧过电压的抑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VG装置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设计基础
        5.1.1 DSP的开发环境及编程语言
        5.1.2 TMS320LF2407A的系统配置
        5.1.3 小数的处理及除法的实现
        5.1.4 编程设计的思想原则
    5.2 软件系统整体结构
    5.3 主程序设计
    5.4 中断子程序设计
        5.4.1 保护中断服务子程序
        5.4.2 XINT2中断服务子程序
        5.4.3 T3UFINT中断服务子程序
    5.5 人机界面的软件设计
        5.5.1 人机界面的软件开发环境
        5.5.2 通讯协议的制定
        5.5.3 触摸屏的界面设计
        5.5.4 DSP与触摸屏通讯程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SVG装置实验及结果分析
    6.1 SVG实验装置的构成
    6.2 硬件电路调试实验
        6.2.1 相电压检测电路调试
        6.2.2 负载电流检测电路调试
        6.2.3 同步信号检测电路调试
        6.2.4 直流电压检测电路调试
    6.3 软件程序调试实验
        6.3.1 直流侧电压计算程序调试
        6.3.2 负载电流计算程序调试
        6.3.3 相电压幅值计算程序调试
        6.3.4 指令电压计算程序调试
        6.3.5 SVPWM调制程序调试
    6.4 SVG装置的并网试验
    6.5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变电站无功补偿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内容简介
第2章 无功补偿原理和类型
    2.1 无功功率介绍
    2.2 无功补偿技术的意义及其发展
        2.2.1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产生
        2.2.2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危害
        2.2.3 无功补偿的意义
        2.2.4 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
    2.3 无功补偿的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并联电容器组无功补偿配置与补偿容量的选择
    3.1 并联电容器组的补偿方式
    3.2 无功补偿的配置原则
        3.2.1 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以局部为主
        3.2.2 电力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
        3.2.3 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
    3.3 影响电网功率因数的因素
        3.3.1 异步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是耗用无功功率的主要设备
        3.3.2 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对功率因数造成影响
        3.3.3 电网频率波动对异步电机和变压器的磁化无功功率造成影响
    3.4 供电电网无功补偿的方法
    3.5 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的控制策略选择
    4.1 STATCOM的基本原理
        4.1.1 基本结构
        4.1.2 STATCOM的基本工作原理
    4.2 STATCOM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STATCOM的控制方法
        4.3.1 STATCOM的常见控制方法
        4.3.2 STATCOM的控制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验证与分析
    5.1 控制原理的仿真验证
    5.2 正常工况下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5.3 异常工况下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某变电站无功补偿设计及效益分析
    6.1 某变电站建设的要求
    6.2 设计原始资料
    6.3 负荷计算
    6.4 某变电站系统设计概况
        6.4.1 设计要求
        6.4.2 设计内容
        6.4.3 主接线方案
    6.5 无功补偿设计方案及计算
        6.5.1 方案(一)高压侧集中补偿
        6.5.2 方案(二)低压侧无功补偿
    6.6 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分析
        6.6.1 在高压侧进行集中无功补偿效益分析
        6.6.2 在低压侧进行无功补偿效益分析
        6.6.3 两种补偿方式的比较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应用
    7.1 变电站无功补偿的意义
    7.2 变电站电容器的设计
        7.2.1 并联电容器
        7.2.2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分组
        7.2.3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接线
    7.3 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保护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低碳型社区配电系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诸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低碳社区简介
        1.1.2 低碳社区配电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2.1.1 传统电负荷的计算方法
        1.2.1.2 建筑空调负荷的计算方法
        1.2.1.3 GSHP 空调负荷计算难点
        1.2.2 配网规划供电模式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工作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低碳型社区电负荷预测方法
    2.1 基本思想
    2.2 住宅建筑用电负荷的预测
        2.2.1 居民用电负荷指标及公共用电指标的取值
        2.2.2 GSHP 空调系统用电负荷预测方法
        2.2.2.1 GSHP 机组的逐时用电功率
        2.2.2.2 循环水泵的逐时用电功率
        2.2.2.3 风机的逐时用电功率
第三章 低碳型社区网架结构的选择
    3.1 变配电室的布点及供电半径
    3.2 社区配电的网架结构
        3.2.1 网架接线方式
        3.2.2 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的选择
        3.2.3 变压器 N‐1 运行方式
    3.3 低压线路的供电方式
    3.4 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3.5 无功补偿的作用
        3.5.1 提高功率因数对低碳的作用
        3.5.2 三相平衡对低碳节能的作用
    3.6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6.1 低压环状接线确保三相平衡
        3.6.2 提高设备自然功率因数
        3.6.3 补偿方式实行就地补偿
第四章 变配电设备的低碳化选型
    4.1 变压器设备选型
    4.2 照明设备选型
        4.2.1 选择高效光源和节能灯具
        4.2.2 采用不同的分区控制方式
        4.2.3 选择合适的镇流器
    4.3 电力电缆的型号选择
    4.4 “回馈型”节能电梯
第五章 低碳型社区配电系统节能评估
    5.1 电负荷计算损耗比较
    5.2 节能型设备节电效益
第六章 实例测算
    6.1 目标示范社区概况
    6.2 采用 GSHP 空调系统的产权公寓建筑的负荷预测结果
        6.2.1 居民用电负荷计算
        6.2.2 公共用电负荷计算
        6.2.3 GSHP 空调系统负荷计算
        6.2.4 总负荷预测结果及其分析
    6.3 示范社区区配电系统其他规划设计
        6.3.1 网架结构
        6.3.2 社区线路敷设
        6.3.3 配电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6.3.4 照明系统及电梯设备选型
    6.4 示范社区区配电系统节能评估
        6.4.1 电负荷计算损耗比较
        6.4.2 单台节能型设备效益比较
    6.5 低碳型社区配网优化设计方案的总节能效益
        6.5.1 变配电规划节电量
        6.5.2 辅助设备节电量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录用论文与参与项目情况

四、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终端无功就地补偿的必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大容量调相机对哈密电网的影响初步研究[D]. 陈涛. 新疆大学, 2020(07)
  • [2]矿井主通风机技改及在线监控系统应用[D]. 曹鑫.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3]长岭三团66kV智能输变电工程设计[D]. 宋岩. 长春工业大学, 2018(01)
  • [4]补给船电站功率因数改善方案[J]. 黄哲,王朝红,曹穆. 机电设备, 2017(05)
  • [5]时变感性负载及其灵活补偿建模研究[D]. 霍雅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6]关于高职院校开设“节电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及实施建议的思考[J]. 王萍,杨圣春.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7]10kV配电系统无功补偿技术与经济性研究[D]. 王庚良.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1)
  • [8]基于DSP的矿用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研究与实现[D]. 强学斌.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2)
  • [9]变电站无功补偿技术研究与应用[D]. 胡进辉.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10]低碳型社区配电系统规划研究[D]. 何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末端无功就地补偿的必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