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内业地物量测(论文文献综述)
崔怀森[1](2021)在《无人机摄影测量在河道划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流、湖泊以及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线划定的开展是新时期加强河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的一项必要基础工作。由于河道边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受到洪水的冲刷、人为乱占、乱建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定期进行河湖边界测量,对快速准确高效的河湖边界、河道确权等河道管理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随着测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测量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河道划界工作的需要,传统的方法既费时费力而且造价也比较高,在一些山区段危险性也比较大。因此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新技术势在必行。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用时短、操作方便、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和强度。然而由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以及近几年开展的河道确权工作方面的应用刚刚开始,还存在一些要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以嘉陵江河道管理范围线和保护范围线划定项目为依托,将现代化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运用于该项目中。首先总结和归纳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数据采集处理的原理。其次结合项目要求设计了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的流程;分析验证了后差分PPK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及相关成图要求以及使用影像数据处理软件PIX4Dmapper和地理信息采集软件航天远景MapMatrix相结合生产出嘉陵江地形图的关键技术,对无人机摄影测量生成的DOM、DEM以及DLG进行了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先锋”无人机摄影测量得到的嘉陵江地形图质量合格,可以用于嘉陵江河道划界。最后结合相关水文资料分析并计算了嘉陵江“十年一遇”洪水位线,划定了嘉陵江的管理范围线和保护范围线。
王科伟[2](2021)在《云南大高差起伏地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人机和数码相机的性能提升、价格降低,许多中小企业开始购买无人机,用来完成相关工程项目。小型无人机完成摄影测量的相关工作,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完成相关测量工作等优势。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外业的数据采集和内业的数据处理。本文主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分析影响成果精度的因素:外业阶段主要考虑航线设计和重叠度对成果精度的影响,内业阶段主要考虑航线飞行方式、像控点的布设、像片刺点数量对成果精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讲解,分析了倾斜摄影测量现存的一些问题;对倾斜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空间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以及空间分辨率与航摄比例尺的关系;对重叠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垂直摄影的前提下,推导出倾斜摄影测量过程中,像平面面积与平均高程面上实地面积的关系,分析S形飞行和环绕飞行的重叠度变化趋势;针对云南省高程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特点,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高原测绘中,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精度能否达到相应的规范标准,以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天水嘉园附近为研究区域进行三维建模。设计了环绕飞行、井字飞行和五向飞行三种航线飞行方式,在实验区域测量了14个控制点以及101个检查点,内业数据处理阶段采用了Context Capture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实地测量的检查点坐标与三维模型中检查点坐标之差为依据,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精度的影响。结论:环绕飞行、井字飞行和五向飞行均满足相应的成果精度,在保证刺点精度和数量的前提下,环绕飞行和五向飞行的精度较好;在控制点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每个控制点的刺点数量,可以提高成果精度;平地精度要优于高山地精度,平面精度要优于高程精度;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于测区内,不同控制点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距。
焦旺[3](2020)在《基于倾斜摄影数据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作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工程测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利用倾斜摄影数据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已经成为倾斜摄影测量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本文选用大量项目生产数据,对单镜头多旋翼无人机与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搭载五拼相机两种常用倾斜摄影方案的实施方法和成果精度进行研究,选用不同密度像控点处理倾斜摄影数据并对成果精度进行对比分析,在当前倾斜摄影测量缺乏具体规范的情况下,总结出两种倾斜摄影方案布设像控点间距的推荐值。对基于倾斜摄影数据生产大比例尺地形图相关软硬件和技术流程进行了梳理,对使用该方法绘制的地形图精度进行了检验。对倾斜摄影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中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生产提供参考。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无人机平台搭载不同任务设备,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方法制作不同精度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像控点布设方案各有不同。对于纵横CW-10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搭载CW10-WP五拼相机的倾斜摄影方案,测量1:1000地形图,摄影航高宜在300m350m选择,如测图等高距取0.5m,建议按800m1000m间距布设像控点,如测图等高距取1.0m,像控点间距可放宽至1200m。(2)利用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数据获取高程要素,利用倾斜摄影DOM数据获取平面要素,在南方Cass软件中完成等高线的生成和地形图编辑整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作方法,技术可行,精度可靠。经检定,利用上述方法制作的某丘陵地1:500地形图,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为±0.131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为±0.231m,满足规范要求。(3)对于沙漠、秃山等地表裸露度较高的测区,可使用倾斜摄影DSM数据自动提取等高线,选择合适的采样间距,可以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减少编辑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倾斜摄影生产的真正射影像对细条状地物表达有损失,将倾斜摄影垂直影像按垂直摄影数据进行处理,再用立体测图方法补绘错漏地物,可减少外业调绘工作量。
张雪莲[4](2020)在《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无人机数字低空测绘技术作为新兴测绘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进行大比例尺地图绘制、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生产、高地面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生成等。随着无人机飞行平台等硬件设备的体型小型化、生产工业化、操作智能化,航测软件等软件配套的操作自动化、运算集群化,无人机数字低空测绘技术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正快速取代传统的测绘仪器实测成图的操作模式。本文通过研究竖直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测图中的精度影响因素,提出利用倾斜摄影测量解决高程精度和正摄影像所带来的遮挡问题,并探索在倾斜摄影大比例尺测图中提高地物采集精度方法。利用倾斜摄影测量得到的三维模型,可多视角采集、量测和分析地面及建筑物,获取的数据信息丰富且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基于倾斜摄影测量高精度建筑物位置采集,结合房地一体精度要求,针对房檐改正问题进行测图方案优化。对于全要素采集的需求,引入单像修测方法,改进为基于倾斜影像的全要素采集技术方法,可弥补实景三维模型的缺失。该论文有图59幅,参考文献70篇。
涂鑫[5](2019)在《无人机正射影像制作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快速准确获取地理信息数据是各领域都比较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地区而言,现时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还是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小范围地区的影像数据应用,如果通过传统的影像获取方式,往往耗费成本、耗费时间,而无人机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快速准确地获取高分辨的影像数据。本文研究主要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获取、制作及应用,详细介绍了无人机航摄系统工作流程,在两种(线状和面状)不同类型的测绘项目中,严格作业流程,通过不带差分模块的无人机进行影像采集,使用Agisoft PhotoScan软件进行影像处理,获得满足规范和项目技术设计要求的成果资料。在此基础上,针对两种(线状和面状)不同工程类型,设计多种像控点布设方案,分别进行正射影像制作,并进行相关影像精度分析。通过详细对比分析多种不同像控点布设方案的成图精度,探寻利用无差分模块的无人机在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中,像控点布设的最佳方案。最后以成果影像作为基础影像数据,对正射影像的应用进行介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介绍无人机航测技术的研究背景、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以及制作正射影像的详细工作流程;(2)基于Agisoft PhotoScan软件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内业处理,按照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收集、航线规划、影像采集、影像预处理、影像制作工作,获取研究区正射影像。(3)针对正射影像成图精度,设计多种像控点布设方案,探究像控点的布设对影像精度的影响因素,分别对线状、面状研究区域进行实验,通过采取单点和点对等方式进行像控点布设,进而研究像控点布点间距、数量等因素对正射影像成图精度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4)通过制作的正射影像,分别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地物的应用研究;(5)研究结论,获取了高分辨正射影像成果,并获得多种像控点布设方案的成果影像,一一验证对比影像精度,得出在均匀布设像控点的情况下,点对布设优于单点布设;像控点的布设不是越多精度越高,当像控点数量或间距达到一定量值时,成图精度稳定,满足精度限差,不再有较大波动;也得出本文研究区域最优布设方案,线状区域平均500米布设一个单像控点能满足1:500地形图平面成图精度;面状区域1平方公里布设四对像控点能满足1:500地形图平面成图精度;利用研究区二正射影像成果,完成整个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分类工作,并通过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分类精度评价;通过正射影像对1:2000地形图进行地物修测更新,成图精度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杨倩[6](2019)在《基于无人机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及精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空无人机摄影技术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是解决应急救灾、资源监察、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问题不可或缺的手段。近些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助推测绘领域的技术发展,低空摄影测量学尤为突出,取得许多卓越的成果。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是一种利用不载人的小型飞机作为平台,搭载高分辨率传感器,以低空测量形式快速高效地获取航测像片及视频数据,并利用影像处理技术生成DLG、DOM、DEM、DRG等数字产品图,通过进一步加工可生成电子地图,应用于数字城市。随着航空摄影测量定位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实际生产研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新的方法被提出,从构架航线的构建到区域网平差模型的算法改进,以及利用差分POS进行辅助空三测量等,这些方法和理论对后期生成的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模型(DOM)等数字产品产生的精度影响还没有足够多的分析和实践验证。本文依托实际项目,开展了以下工作。基于德国的Inpho软件来进行数字产品图的生成及精度影响分析,系统地对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外业控制测量以及影像获取的理论和方法、影像内业数据处理的方法手段,数字产品图的制作以及理论精度分析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基于布设构架航线的航空摄影测量和传统的航线布设的航空摄影测量进行对比,研究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基于构架航线的方法能否实现作业过程中控制点的减少并且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分析研究了后差分POS数据在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平差过程中提供的精度水平。同时按生产项目要求,生成了数字产品图DLG和DOM并进行不同地形下的成图精度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实验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低空摄影测量时,增加构架航线的布设,增强了模型刚性,空三加密精度可以达到0.1m左右,同时可以减少控制点的布设。采用后差分POS数据参与区域网平差时,能够达到很好的平差精度,生成的DOM和DLG完全符合1:1000的大比例尺数字成图的精度标准。
张森[7](2019)在《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不断成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已成为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是以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为目的而开发的一种模拟低空摄影测量系统,通过模拟外业数据获取以解决航摄成本高、起飞场地易受限制,安全系数不高且空域难以协调申请等一系列难以实际开展的问题,同时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本文基于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结合航测外业工作内容设计了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数据获取流程,总结了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解析空三的主要流程,并完成了研究区域数字产品的生产与质量检核。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的组成;基于实验系统设计并模拟外业进行航线规划、数字影像获取、像控点联测等关键环节;总结了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数据获取流程。(2)基于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进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通过实验验证了加入影像初始外方位元素可以有效降低空中三角测量的处理时间、提高连接点数量和区域自由网平差像点精度。分析对比了不同的相机检校方法、像控点布设方式、影像重叠度方案下的检查点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的光束法平差自检校检精度要优于单LCD平面格网检校;四边加中心的像控点布设方式精度最高;增大影像重叠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精度。(3)基于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进行了相关数字产品生产。采用两种不同算法的软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并对比介绍了其制作原理和过程,分析了DOM的成图精度与质量,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总结了数字线划图DLG的制作流程,检查和评估了成图质量与精度;最后验证了基于沙盘模型单镜头成像系统模拟多镜头倾斜摄影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刘欣阳[8](2017)在《数字滕州大比例尺3D产品生产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基础测绘作为一项具有公益性与基础性色彩的事业,能够给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提供相应的地理信息支持,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宏观调控、科学决策、行政管理、规划建设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滕州市国土资源局依据国家测绘局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通知》的要求,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全面启动数字滕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基于以上情况,本文结合数字滕州大比例尺3D产品实际情况,对3D产品在数字化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中的生产方法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数字线划图(DLG)数据采集方法研究。通过航天远景4.2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研究提取DLG数据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建立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普查要素代码与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代码的对照表,指导DLG数据的提取取,并进行实验分析。(2)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技术研究。特征点线提取完成后,分区块生成DEM,并在检查DEM格网点保证其贴紧地面,误差大时可以修改特征点线重新生成DEM,或直接对DEM修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3)正射影像图(DOM)生成技术研究。采用数字微分纠正方式制作,利用生产的DEM数据对影像进行数字微分纠正,重采样获取单片数字正射影像(DOM),再进行镶嵌拼接、匀光匀色和分幅等工序,最后形成测区DOM数据整理上交。
曹辉[9](2013)在《智能空中三角测量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中三角测量是摄影测量中最关键的步骤,也是在摄影测量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直至本世纪初仍是摄影测量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空中三角测量研究历史进程中,主要解决了高精度像片外方位元素的解算,包括附加参数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GPS/IMU等辅助数据的联合平差,以及大规模稀疏矩阵的高效解算方法和测量误差自动评估与粗差剔除等可靠性理论方法。随着计算机以及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步入数字摄影测量阶段,空中三角测量也进入了全数字自动空中三角测量阶段,主要研究全自动、高精度的像片连接点自动量测技术,其中Ackermann教授提出的最小二乘影像匹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自动影像匹配中单点量测精度。伴随着GPS/IMU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GPS/IMU引导的多片影像匹配和实时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解决了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中影像的初始拓扑关系,突破了传统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先量测后平差的传统思路。反之,摄影区域中的影像没有GPS/IMU等辅助数据时,实现全自动的空中三角测量仍具有挑战性。另外,控制点的自动量测方法以及内外业相结合的控制点自动布设仍是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新的研究的方向。随着低空无人机等简陋摄影平台在摄影测量中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摄影测量的摄影模式。由于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摄影条件和严格的摄影要求,在简陋摄影平台下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些简陋摄影平台通常不具备IMU甚至GPS等辅助设备,航带内影像间出现大旋角、大倾角、航带间影像的影像重叠不能满足要求等非正常情况时有发生。正因为这些非正常的摄影情况出现,给本已相对成熟的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技术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在复杂的区域影像关系中,智能化地实现高精度的像片连接点自动量测,以及区域网光束法平差,也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提出了智能空中三角测量的概念,旨在借鉴计算机中人工智能技术,将计算机与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电脑快速计算和快速记忆的特点,在人脑的控制下促进电脑的智能化,并引导人共同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如水域地区、荒漠地区等困难地区和复杂影像关系的空中三角测量问题。为了解决复杂影像关系下的高精度的像片连接点自动量测问题,本文在智能化空中三角测量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多视立体模型为基本单元的高精度像点自动量测、粗差剔除与实时影像间几何关系的智能化估算,逐步精化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多视立体模型的连接与合并,完成大区域的整体光束法平差,获得整个区域中影像的外方位元素、连接点的地面坐标以及相关改正参数,并进行整个区域的精度评定、弱区分析,提出供后续处理建议和控制点布设方案。因此本文研究基于GPS/IMU快速多视立体模型的建立方法;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的多视立体模型建立方法;基于多视立体模型的多片最小二乘影像匹配方法;多视立体模型的局域网光束法自由网平差和粗差剔除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全自动多视立体模型影像间初始拓扑关系的建立传统的空中三角测量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像间的初始拓扑关系通常是通过人工方式,根据测区飞行计划和获得影像情况人工建立的,一般按航带建立航带影像列表和航带关系列表,并以测区工程文件形式表达。航带内影像间通过链表构成具有60%重叠度的影像序列,每条航带间则通过上下航带间影像的偏移描述测区影像间的初始关系。这种人工方式建立影像间初始拓扑关系的方法,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不能很好表达航带间影像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人工工作量大,是实现自动化的主要瓶颈。本文根据当前摄影测量中数码影像的特点,首次提出利用双视立体影像对的重叠方向(即左右视差的方向),自动确定摄影机安装方位,建立影像坐标系与摄影测量像片平面坐标系的关系,实现像点观测值的镜头系统误差正确改正。进而通过研究计算机图形学和图论的相关理论,充分利用现代摄影测量中获取GPS/IMU数据,全自动建立影像间的初始拓扑关系;对于无GPS/IMU等辅助导航数据的影像,则通过研究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技术,利用特征匹配方法实现两两影像匹配,寻找当前影像的8邻域内的相邻影像,解算影像间的几何关系,完成测区影像间初始关系的自动建立,从而引导和构建多视立体模型下的多片影像匹配,实现全自动连接点自动量测和控制点点位分析。(二)智能化误匹配点与粗差点自动剔除方法研究误匹配点与粗差点是影像匹配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如何有效地利用稳健的几何模型估算方法自动地剔除误匹配点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两种经典的粗差剔除理论,对误匹配点进行剔除。RANSAC随机采样推估模型是在空间后方交会解算中剔除具有粗差的控制点时提出解算模型,按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两两像片间的影像匹配点应满足共面条件,按RANSAC的基本原理随机取样进行共面条件的参数解算,并对同名点的残差进行分析,自动剔除误匹配点。对于平坦地区的影像,采用仿射变换模型,利用RANSAC算法确立同名像点的对应关系,自动剔除误匹配点。对于多视立体模型的多片影像匹配中产生的误匹配点,应用DataSnoop粗差剔除理论,采用分权迭代的方法以及共面条件方程,构建基于多视立体模型的小区域光束法自由网平差。再采用严格的共面条件方程和最小二乘平差原理,进行更进一步的粗差检测与定位算法的研究。(三)高精度像点量测与分区光束法自由网平差和整体平差高精度的像点量测是提高区域网光束法平差精度的关键,反之精确的像片外方位元素可以提高影像匹配的精度和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的可靠性。因此,研究基于高精度的影像匹配与区域网光束法平差是智能空中三角测量的关键技术。本文采用多视立体模型作为最小高精度像点量测与自由网光束法平差区域,利用金字塔影像进行基于特征点的由粗到细的分频道匹配,并根据分层匹配结果完成自由网光束法平差,剔除粗差点的同时,精确估算每张影像的方位元素。最后在原始影像上,利用精确估算的影像的方位元素,采用基于共线条件的多片最小二乘影像匹配,完成高精度像点量测和分区光束法自由网平差。将多视立体模型的匹配结果,按影像进行存储,按同名像点的分布进行弱区检查和最小平差条件检查同名点的观测次数,构建整体平差区域,进行光束法整体平差。(四)控制点自动布设方案与控制点自动量测根据误差理论,对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弱区进行分析,除了遵循一般布点原则和现有控制点布设规范,在弱区增加控制点布设,基于区域影像间的关系,分区自动预测控制点的位置。按预测的控制点位进行特征点提取,寻找同名像点。采用基于核线约束的多片匹配方法,并对匹配点进行粗差探测处理;控制点位输出成小影像和文本,并在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PDA、IPad以及智能手机等)上进行显示,以指导外业人员在指定的位置上测量其控制点坐标。
史惠存[10](2012)在《大比例尺航空影像图制作及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以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应用为主的应用研究,文章介绍了航测外业工作和大比例尺航空影像图的制作方法,分析了航空摄影测量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应用。航空摄影测量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其技术方法也越来越先进,但是在不同的工作中往往有不一样的侧重点和注意事项,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测绘、森林监测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而在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学习多思考。文章主要研究了大比例尺航空影像图的测绘方法,着重研究了外业数据获得和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在第五章中特别介绍了航空影像图的应用。文章主要内容包括摄影测量的基础理论、数字影像图的制作方法和航空影像图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三部分。首先介绍了航空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包含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平差原理和数字摄影测量三方面,说明了该方法的科学依据。接着文章介绍航空影像图的制作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数字影像图绘制的特点。在第五章中文章分析了航空影像图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快速绘制和更新、矿区地形分析、地质剖面绘制、地质灾害识别和地质灾害应急系统建立等五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航空影像图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可行性。文章最后通过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成果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应用说明该技术能够满足矿山地质治理工作的需要。文章中介绍的方法和经验可作为以后工作的建议与指导,由此能够做到快速选择测绘方案,科学安排测绘工作。
二、全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内业地物量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内业地物量测(论文提纲范文)
(1)无人机摄影测量在河道划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现代化无人机的发展现状 |
1.2.2 现代化无人机航测在大比例尺测图中的应用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先锋”固定翼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 |
2.1 无人机介绍 |
2.1.1 无人机系统组成 |
2.1.2 无人机的分类 |
2.2 “先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组成 |
2.2.1 飞行平台 |
2.2.2 飞行控制系统 |
2.2.3 遥感数据设备 |
2.2.4 GNSS&PPK技术 |
2.2.5 数据处理系统 |
2.3 论文研究意义和背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摄影测量成图关键技术原理 |
3.1 摄影测量坐标系统 |
3.1.1 像方空间坐标系 |
3.1.2 物方空间坐标系 |
3.2 空中三角测量简介 |
3.2.1 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 |
3.2.2 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 |
3.2.3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
3.3 无人机影像预处理和影像匹配 |
3.3.1 畸变差纠正 |
3.3.2 影像匹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河道划界研究 |
4.1 研究区域 |
4.2 无人机飞行方式的研究及应用 |
4.2.1 像控点布设方案研究 |
4.2.2 航线规划方案的研究及实验 |
4.2.3 数据检查 |
4.2.4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4.3 基于PIX4D软件的DOM模型建立 |
4.3.1 原始数据导出 |
4.3.2 无人机POS数据解算 |
4.3.3 基于PIX4D软件的数据建模 |
4.4 基于MAP Matrix和南方CASS软件的河道地形图制作 |
4.4.1 内业采集软件MAP Matrix |
4.4.2 外业地物属性调绘 |
4.4.3 CAD&CASS软件内业编辑成图 |
4.5 基于ArcGis软件的河道划界 |
4.5.1 设计洪水位计算 |
4.5.2 河道划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精度分析 |
5.1 精度分析意义 |
5.2 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误差来源分析 |
5.2.1 数字相机的误差 |
5.2.2 像控点和像片刺点误差 |
5.3 空三加密精度分析 |
5.4 DEM、DOM、DLG精度分析 |
5.4.1 精度评价指标 |
5.4.2 DEM高程精度分析 |
5.4.3 DOM平面精度分析 |
5.4.4 嘉陵江河道地形图精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 B(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2)云南大高差起伏地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摄影测量发展概况 |
1.1.2 选题背景、意义 |
1.1.3 选题依据 |
1.2 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二章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基本原理及技术流程 |
2.1 几个基本概念 |
2.2 摄影测量几个重要坐标系 |
2.3 倾斜摄影测量理论的核心基础共线方程及其应用 |
2.4 空三加密原理 |
2.5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倾斜摄影测量空间分辨率、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及其关系研究 |
3.1 基本概念的辨析 |
3.1.1 像元 |
3.1.2 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和影像分辨率 |
3.1.3 像幅尺寸、焦距、视场角 |
3.2 空间分辨率、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和航高的关系 |
3.2.1 成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的关系 |
3.2.2 航摄比例尺和航高的关系 |
3.2.3 空间分辨率和成图比例尺的关系 |
3.2.4 空间分辨率和航摄比例尺的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倾斜摄影测量中的重叠度表达与分析 |
4.1 传统垂直摄影测量重叠度 |
4.2 倾斜摄影测量的重叠度分析 |
4.2.1 像片平面边长与对应实地边长之间的关系 |
4.2.2 像平面面积与平均高程面上实地面积的关系 |
4.2.3 倾斜摄影测量S形飞行重叠分析 |
4.2.4 倾斜摄影测量环形飞行重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1:500 地形图成图精度验证实验及分析 |
5.1 实验方案设计 |
5.2 实验采集数据成果及用时 |
5.3 实验数据处理 |
5.3.1 方案一实验数据处理 |
5.3.2 方案二实验数据处理 |
5.3.3 方案三实验数据处理 |
5.4 方案间的数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表 |
(3)基于倾斜摄影数据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作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流程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流程 |
1.4 论文结构 |
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相关理论 |
2.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基本原理 |
2.2 航摄参数 |
2.3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关键技术 |
2.4 倾斜摄影处理软件介绍 |
2.4.1 Context Capture Center |
2.4.2 Pix4DMapper |
3 两种常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施方案 |
3.1 单镜头多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 |
3.1.1 单镜头多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施方案 |
3.1.2 单镜头多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实例 |
3.2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搭载五拼相机倾斜摄影 |
3.2.1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搭载五拼相机倾斜摄影实施方案 |
3.2.2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搭载五拼相机倾斜摄影实例 |
3.3 两种方案比较 |
4 基于倾斜摄影数据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作方法 |
4.1 数据和软件平台 |
4.2 高程要素获取 |
4.2.1 在EPS三维测图平台中加载OSGB数据 |
4.2.2 高程点与辅助线生成 |
4.2.3 高程点与辅助线输出 |
4.3 平面要素获取 |
4.3.1 批量加载正射影像 |
4.3.2 绘制地物 |
4.4 高程和平面要素叠加与整饰 |
4.5 外业调绘与内业修测 |
4.6 地形图精度评定 |
4.6.1 实验2项目1:500地形图精度评定 |
4.6.2 实验4项目1:1000地形图精度评定 |
4.6.3 本节小结 |
5 倾斜摄影大比例尺地形图制作中特殊情况处理方法探索 |
5.1 地表裸露区域的等高线快速获取方法 |
5.1.1 问题提出 |
5.1.2 方法探索 |
5.2 漏绘地物的内业补绘 |
5.2.1 问题提出 |
5.2.2 方法探索 |
5.3 植被覆盖区域高程打点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分析 |
2.1 竖直摄影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
2.2 倾斜摄影测量大比例测图 |
2.3 本章小结 |
3.全要素高精度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 |
3.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问题分析 |
3.2 建筑物采集多点拟合法 |
3.3 建筑物边区域平均法 |
3.4 严格真正射DOM绘图法 |
3.5 基于倾斜影像的单像全要素测图 |
3.6 本章小结 |
4 大比例尺测图工具设计与实现 |
4.1 开发工具选择 |
4.2 高精度建筑物提取工具设计 |
4.3 建筑物高精度提取实验 |
4.4 基于倾斜影像的全要素提取工具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无人机正射影像制作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无人机发展概述 |
1.2.2 国内无人机发展概述 |
1.2.3 无人机航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
2.1 无人机航摄系统概述 |
2.2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构成 |
2.2.1 无人机飞行平台 |
2.2.2 无人机飞控系统 |
2.2.3 无人机任务装置设备 |
2.2.4 数据传输处理系统 |
2.2.5 发射与回收系统 |
2.3 无人机航摄系统工作流程 |
2.3.1 提出任务与资料准备 |
2.3.2 航线规划 |
2.3.3 像控点布设及测量 |
2.3.4 数据采集 |
2.3.5 数据质量检查 |
2.4 无人机航测系统关键技术 |
2.4.1 共线方程 |
2.4.2 影像定向 |
2.4.3 空中三角测量 |
2.5 无人机航摄系统特点 |
2.5.1 无人机航摄系统优点 |
2.5.2 无人机航摄系统缺点 |
第三章 无人机正射影像制作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无人机影像获取 |
3.2.1 飞前准备 |
3.2.2 航线规划 |
3.2.3 像控点布设与测量 |
3.2.4 无人机影像采集 |
3.2.5 影像质量检查 |
3.3 基于AgisoftPhotoScan软件的正射影像制作及精度验证 |
3.3.1 影像预处理 |
3.3.2 空中三角测量 |
3.3.3 DOM生成 |
3.3.4 精度验证 |
第四章 像控点布设对成图精度的影响分析 |
4.1 像控点实验设计 |
4.1.1 线状区域布设 |
4.1.2 面状区域布设 |
4.2 像控点布设方式对成图精度的影响 |
4.2.1 线状区域布设影响 |
4.2.2 面状区域布设影响 |
第五章 无人机正射影像应用研究 |
5.1 无人机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
5.1.1 土地利用信息分类 |
5.1.2 无人机影像分类精度评价 |
5.2 正射影像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中的应用 |
5.2.1 正射影像更新1:2000 地形图 |
5.2.2 精度检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基于无人机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及精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无人机低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
2.1 无人机低空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简介 |
2.2 无人机低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基础理论 |
2.2.1 飞行控制及传感器系统 |
2.2.2 无人机平台的选择 |
2.3 无人机影像的获取流程 |
2.3.1 航摄分区 |
2.3.2 航摄时间 |
2.3.3 航线规划与航高设计 |
2.3.4 起飞前的检查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人机低空数字摄影测量成图关键技术研究 |
3.1 像控点的布设及测量 |
3.2 航测数据预处理 |
3.2.1 POS数据与航带整理 |
3.2.2 影像匀光匀色 |
3.2.3 影像畸变差改正 |
3.3 基于Inpho的影像处理关键技术 |
3.3.1 模型定向 |
3.3.2 影像匹配 |
3.3.3 连接点提取 |
3.3.4 后差分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
3.4 数字产品的生成 |
3.4.1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产 |
3.4.2 正射影像DOM和 TDOM的生产 |
3.4.3 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影像及成果质量分析 |
4.1 质量评价标准 |
4.1.1 航测数据质量评价指标 |
4.1.2 成图精度质量评价指标 |
4.2 无人机影像质量检查 |
4.2.1 航带弯曲度 |
4.2.2 影像重叠度 |
4.2.3 航带内最大高差 |
4.2.4 像片倾斜角和旋偏角 |
4.3 构架航线与差分POS对精度的影响分析 |
4.3.1 构架航线的精度影响分析 |
4.3.2 差分POS的精度影响分析 |
4.4 数字产品的精度分析 |
4.4.1 DOM质量精度分析 |
4.4.2 DLG的精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7)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 |
2.1 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组成 |
2.2 模拟地形系统 |
2.3 模拟飞行平台系统 |
2.4 成像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3 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数据获取关键技术 |
3.1 航线规划及数字影像获取 |
3.2 像控点布设与联测 |
3.3 相机检校 |
3.4 本章小结 |
4 空中三角测量及精度分析 |
4.1 空中三角测量 |
4.2 空中三角测量精度评价方法 |
4.3 两种相机检校方法精度分析 |
4.4 三种像控点布设方式精度分析 |
4.5 两种影像重叠度方案精度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数字产品生产 |
5.1 数字微分纠正 |
5.2 数字正射影像图 |
5.3 数字线划图 |
5.4 三维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数字滕州大比例尺3D产品生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论文安排及技术路线 |
1.3.1 论文安排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资料分析和数学基础 |
2.1 资料分析 |
2.1.1 全省三维动态参考框架基准 |
2.1.2 控制资料 |
2.1.3 航片资料 |
2.2 3D产品介绍 |
2.2.1 数字线划地图(DLG) |
2.2.2 数字高程模型(DEM) |
2.2.3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
2.3 数学基础 |
2.4 主要精度指标 |
2.4.1 地形图精度要求 |
2.4.2 地形图基本要求 |
2.4.3 数字线划图(DLG)精度要求 |
2.4.4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精度要求 |
2.4.5 数字高程模型(DEM)精度要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3D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
3.1 产品制作流程 |
3.2 像片控制测量 |
3.2.1 作业流程 |
3.2.2 像控点布设 |
3.2.3 像控点的选刺与整饰 |
3.2.4 像控点测量 |
3.2.5 像片控制测量质量控制 |
3.3 空三加密 |
3.3.1 空三加密作业流程 |
3.3.2 空三加密技术路线 |
3.3.3 作业方法 |
3.3.4 技术要求 |
3.4 DLG数据生产 |
3.4.1 DLG作业流程 |
3.4.2 内业数字化测图 |
3.4.3 内业数字化测图判绘 |
3.4.4 外业调绘与补测 |
3.4.5 地形图编辑与整理 |
3.4.6 元数据制作 |
3.5 DEM数据生产 |
3.5.1 DEM作业流程 |
3.5.2 DEM特征数据采集 |
3.5.3 构TIN内插生成DEM |
3.5.4 DEM编辑 |
3.5.5 DEM接边及镶嵌裁切 |
3.5.6 DEM格式转换及元数据制作 |
3.5.7 质量检查 |
3.6 DOM数据生产 |
3.6.1 DOM作业流程 |
3.6.2 DEM生成 |
3.6.3 正射纠正及镶嵌处理 |
3.6.4 匀光、匀色及分幅输出 |
3.6.5 图面修复 |
3.6.6 元数据制作 |
3.6.7 质量检查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例成果与分析 |
4.1 DLG数据成果与分析 |
4.1.1 DLG数据成果 |
4.1.2 DLG成分析果 |
4.2 DEM数据成果 |
4.2.1 DEM数据成果 |
4.2.2 DEM成果分析 |
4.3 DOM数据成果 |
4.3.1 DOM数据成果 |
4.3.2 DEM成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智能空中三角测量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主要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案 |
第2章 自动像点量测的基本算法和策略 |
2.1 基于(区域)灰度信息的影像匹配 |
2.2 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 |
2.2.1 尺度不变量特征变换-SIFT |
2.2.2 基于GPU的SIFT加速 |
2.2.3 灰度信息与特征相结合的影像匹配 |
2.3 摄影测量中双视立体影像对的影像匹配 |
2.3.1 摄影测量中双视立体影像对的影像匹配解决方案 |
2.3.2 摄影测量中双视立体影像对的影像匹配试验与结论 |
2.4 误匹配点和粗差点的剔除 |
2.4.1 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 |
2.4.2 基于双视立体模型的观测值粗差定位与剔除 |
2.5 实验与分析 |
2.5.1 RANSAC在立体影像匹配中粗差剔除 |
2.5.2 在SIFT的引导下高精度立体影像匹配 |
本章小结 |
第3章 影像间初始拓扑关系的重建 |
3.1 摄影机安装方位与像点系统误差改正 |
3.1.1 摄影机的检校参数与摄影影像 |
3.1.2 摄影机安装方位自动确定 |
3.2 利用GPS/IMU等辅助数据重建影像间的初始拓扑关系 |
3.3 无定位等辅助数据的影像间初始关系的重建 |
3.4 验证与实验 |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精度像点量测 |
4.1 多视立体模型的建立 |
4.1.1 多视立体模型的定义与解析 |
4.1.2 多视立体模型中影像叠拼图的制作 |
4.1.3 基于影像叠拼图的影像叠置分析 |
4.2 多视立体模型的影像匹配 |
4.2.1 基于相邻两两影像匹配的连接点提取 |
4.2.2 基于叠置分析的多片匹配算法 |
4.3 多视立体模型中粗差点的剔除 |
4.3.1 多片前交来进行匹配粗差点的剔除 |
4.3.2 自动量测像点中粗差点的自动剔除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区域网的自动分区方法 |
5.1 自动像点量测的属性与分析 |
5.1.1 像片连接点的属性与关系表达 |
5.1.2 对区域网平差测区设计的建议 |
5.1.3 像片连接点的基本设置 |
5.1.4 按像片基本点位邻域统计像片连接点 |
5.2 区域网光束法平差的自动分区解算 |
5.3 弱区与无连接点区的处理 |
5.3.1 弱区与无连接点区的自动分析 |
5.3.2 对弱区进行机人交互式补点 |
5.4 实验与分析 |
5.4.1 单航带自动断点分析 |
5.4.2 区域网的自动分区实验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控制点的自动布设与控制点自动量测 |
6.1 控制点的自动布设与量测 |
6.1.1 控制点自动布设方案 |
6.1.2 控制点自动布设的理论根据 |
6.1.3 控制点位的自动的确定 |
6.2 有控制点全自动量测方法 |
6.2.1 控制点影像库的建立与数据结构 |
6.2.2 控制点点位粗略位置的全自动确定 |
6.2.3 控制点点位全自动搜索策略 |
6.2.4 控制点点位全自动精确量测 |
本章小结 |
第7章 智能空中三角测量系统 |
7.1 智能空中三角测量的系统组成 |
7.2 智能空中三角测量数据处理流程 |
7.2.1 智能空中三角测量的总体数据处理流程 |
7.2.2 数据预处理流程 |
7.2.3 自动像点量测与“机人”交互编辑 |
7.2.4 自动控制点点位布设与量测 |
7.3 智能空中三角测量系统的并行处理机制 |
7.3.1 并行处理硬件结构 |
7.3.2 任务并行处理机制的实现过程 |
7.3.3 智能空中三角测量系统的任务并行分配策略 |
7.4 总体实验 |
7.4.1 智能空中三角测量的总体实验方案 |
7.4.2 总体实验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主要工作 |
8.2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大比例尺航空影像图制作及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5 研究现状 |
2 基础理论 |
2.1 摄影测量 |
2.2 空中三角测量 |
2.2.1 空中三角测量的概念 |
2.2.2 空中三角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
2.2.3 自动空中三角测量 |
2.2.4 空中三角测量的发展趋势 |
2.3 数字摄影测量 |
2.3.1 数字摄影测量的基础知识 |
2.3.2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流程 |
2.3.3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 |
3 数据采集 |
3.1 测区概况 |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3.1.2 已有资料的分析及利用 |
3.2 测区航摄 |
3.3 基础控制测量 |
3.3.1 布设原则和技术要求 |
3.3.2 点位选择 |
3.3.3 E 级控制测量 |
3.3.4 首级控制高程测量 |
3.3.5 图根控制测量 |
3.4 像片控制测量 |
3.4.1 布设像控点 |
3.4.2 像控点满足条件 |
3.4.3 像控点量测 |
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4.1 GPS 测量数据处理 |
4.1.1 GPS 观测数据处理精度要求 |
4.1.2 基线解算 |
4.1.3 无约束平差计算 |
4.1.4 已知点的检核计算 |
4.1.5 约束平差 |
4.1.6 高程拟合 |
4.2 影像数据处理 |
4.2.1 成图方法 |
4.2.2 资料准备 |
4.2.3 自动空三加密 |
4.2.4 自动空三精度分析 |
4.2.5 数字高程模型编辑 |
4.2.6 数字正射影像制作 |
4.3 外业调绘与补测 |
4.4 内业影像制作要点 |
4.5 精度分析 |
5 成果应用 |
5.1 在地形分析中的应用 |
5.2 在地质剖面绘制中的应用 |
5.3 地质灾害识别和信息提取 |
5.4 建立矿山地质灾害应急系统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全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内业地物量测(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人机摄影测量在河道划界中的应用研究[D]. 崔怀森.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云南大高差起伏地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D]. 王科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倾斜摄影数据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作方法研究[D]. 焦旺.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研究[D]. 张雪莲.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无人机正射影像制作与应用研究[D]. 涂鑫.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6]基于无人机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及精度实证研究[D]. 杨倩. 江西理工大学, 2019(01)
- [7]室内数字摄影测量模拟系统应用研究[D]. 张森. 中国矿业大学, 2019(10)
- [8]数字滕州大比例尺3D产品生产方法研究[D]. 刘欣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9]智能空中三角测量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曹辉. 武汉大学, 2013(05)
- [10]大比例尺航空影像图制作及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D]. 史惠存. 东华理工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