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本课程发展与教师素质

论校本课程发展与教师素质

一、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瀚文[1](2021)在《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淄川区岭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淄川区岭子中学为例,进行“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聊斋俚曲这种优秀的本地传统民间音乐可被学生领会接受、引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其产生强烈认同感;并借助学校教育这一形式,对聊斋俚曲起到传承发展的作用。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理论建构部分,以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论为指导原则,选取聊斋俚曲为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在淄川区岭子中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建构;第二层次,为教学实践部分,按照第一层次的理论建构,在淄川区岭子中学展开具体的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首先,从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价值、传承方式等方面对聊斋俚曲进行概述,并且对“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阐述。其中,必要性,是从非遗音乐的传承、当今课改的号召以及发展学校特色名片来展开的;可行性,是以淄博的政策支持、淄川区岭子中学校内与校外课程环境的调查结果、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为支撑以确保课程实施的。其次,分析“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论依据,包括: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目标设置、评价要求。然后,介绍“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对课程实施设置进行介绍,并用具体的教学课例来呈现课堂教学情况。最后,是对“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结、反思与建议。总结,从加深了学生对聊斋俚曲的理解、树立正确传承意识、提升教师素养与学生音乐水平三方面进行论述;反思,从自我教学效果以及课程开发两方面进行论述;建议,从课程体系、教材、校园活动三方面进行论述。笔者根据理论基础以及学校实际情况,与学校音乐教师共同进行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研讨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为在其他初中学校开设“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或开设“其他地方音乐类校本课程”提供可借鉴的实例。

左洁[2](2020)在《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倡导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鼓励高校“依校定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实现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理工类院校着眼于本校理工特色,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以问卷和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对选定的两所理工类院校(“南邮”和“南航”)英语专业相关师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一、英语专业指导性文件从《大纲2000》到《国标》,为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何种启示?二、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现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现状如何?三、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校本课程实施效果怎样?基于上述研究问题,本文首先对两份英语专业指导性文件(《大纲2000》和《国标》)进行了要素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国标》放宽了高校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权限,强调英语专业的人文属性,倡议将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拓展到专业核心课程和培养方向课程等;同时,《国标》还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呼吁各高校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等,并对英语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次,笔者通过对两校英语专业培养文件的梳理,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现状等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在校本课程设置体系建设、语言能力与本校理工特色知识的学习步调、“英语+专业方向”培养特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发现为其后的访谈研究等提供了初步的调研基础。接着,本文采取问卷和访谈法,借助校本课程实效性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对两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与效果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一方面,从两校的的对比调研来看,在校本课程开设及其意义、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过程的认识与态度上,两校英语专业存在显着性差异;南航英语(民航业务)专业学生在学习效果、跨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和对未来发展的帮助等方面均高于南邮英语专业。另一方面,两校英语专业师生对校本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校本课程目标不够清晰,课程内容艰深,缺乏情境呈现和实际运用的机会和平台;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校本课程课堂氛围与教师跨学科专业素养较为满意,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模式,以及与企业对接的实践教学有待普及;当前校本课程的评估手段不合理,对阶段性测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形成性评价重视不够;校本课程教师队伍中“双师型”师资明显不足等。最后,我们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尝试对提升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效性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革新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理念;构建英语专业校本课程体系,凸显理工特色;寻求校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建立动态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整合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教师队伍等。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研究涉及面广,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都会经历一个不断自我评价、自我修正的过程。因此,本文的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以期为未来的校本课程研究提供启示。

蒋丹[3](2020)在《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的旅游业已经转向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的旅游模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认同,生态旅游产业得以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独具特色的地方生态旅游建设的需要和人才需求的激增。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地方旅游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深入挖掘地方生态元素,树立学校办学特色,从而维持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中职学校办学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校本课程为中职学校寻求特色发展的道路提供了新方向。但是,目前面向生态旅游产业视角的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却不多,这与生态旅游业良好发展态势不相匹配。为此,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着眼于“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通过个案研究法对安吉某中等职业学校《农家乐经营实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针对校本课程开发开展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搜集一线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简述在安吉某中职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素。其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具体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制定、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设置、学习资源设计、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学环境创设等方面的设计过程。再次,对校本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开展分析,呈现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采用二次问卷与访谈,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开展课程实施成效评价。最后,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求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并提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和展望。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形成研究成果:(1)依托中职名校“两山”学院建设,借力“校政企”多方协同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由旅游专业和跨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各有侧重地开展课程开发工作;(2)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和理念,制定课程标准,挖掘安吉本地生态资源,汇编校本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设立项目任务——以梅园农家乐改造为实训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生态旅游产业下农家乐经营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素养;(4)建立课程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相关课程实施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形成客观的成效评估结论,以此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调整与改进,提高课程的复用率。为更深入挖掘生态旅游元素以促进《农家乐经营实务》校本课程的实行,从而为中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反思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建议:(1)根据学生专业成长实际拓宽专业适用范围、拓展校本课程内容;(2)关注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多维度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从而提升校本课程实施效率;(3)改进考核方式,在目前考核基础上,适当地将企业岗位和行规要求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当中,做到与实际岗位标准接轨;(4)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实训机会。由于在校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活动轨迹、课程时间的限制,建议开发便捷的实训模拟小游戏,降低实训成本的同时增强实训体验。

盛媛媛[4](2020)在《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认为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特色文化,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和探索的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需要,建立特色学校和特色课堂,传播当地的民间文化。陕北农民画作为地方性的民间美术,是当地民俗文化和美术的综合体现,不仅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极高的美育和文化的价值,是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理想的课程资源。本文以延安市宝塔区的四所小学为调研对象,对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有利于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正文部分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提出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问题。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开发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第二部分阐述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理念和目标。提出加强学生美育教育、拓宽教师专业能力以及传承陕北民间文化的校本课程理念,并设定校本课程总目标以及学段目标,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第三部分重点论述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内容。以发现趣味性、感知生活性和遵循渐进性为选择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内容,该内容从对陕北农民画的欣赏到绘制共七个模块。一至三模块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进绚丽多彩的陕北农民画,感知陕北农民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四至七模块学习绘制陕北农民画的方法,并完成陕北农民画吉祥图案、十二生肖以及全家福的创作。第四部分论述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实施要体现教育性、加强合作性以及注重实践性,并采用问题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参观体验法、名家进课堂以及新媒体辅助教学。第五部分论述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评价建议。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多元化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元化、过程性和展示性评价方式。第六部分是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分别从学情分析、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反思三方面加以论述。

艾楚白[5](2020)在《高中音乐鉴赏论新课标的实施状况抽样调查》文中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脱离义务教育后迈向人生又一新起点的重要阶段,高中时期不仅面临着高考这一人生转折点,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国家对音乐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牵动着音乐学科地位的提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音乐鉴赏课程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学生们开辟了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本文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为题,通过对沈阳市几所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师与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对教师的基本情况、音乐课程教研情况、校本课程开发情况以及学生情况进行阐述,归纳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队伍薄弱、教学手段匮乏、教学评价偏废,并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理念;以情景教学模式和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模式等多样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实践;根据2017年版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教师的新要求进行教师素养的提升;改变传统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手段,转化为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学习,从学校领导、开课时常、教师素养以及设备投入上都需要做到扩展教学手段;建立多种教学评价体制学业水平考评、素质测评以及课堂即兴评价等策略进行教学调整与教学反思。

冯琳琳[6](2020)在《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研究 ——以Z基金会为例》文中提出由于学校硬件设备、师资和家庭资本的不足,以及乡村教育者对儿童素养培育的忽视,乡村儿童的素养教育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近些年,基金会对教育的支持已不局限于资金,越来越多地开始促进教育变革。社会上涌现出一批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的素养教育援助,Z基金会就是其中一股社会力量。基于此背景,本研究围绕“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这个核心话题展开,主要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民间公益组织如何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第二,在参与过程中,民间公益组织遇到什么困境?困境的成因有哪些?第三,如何解决遇到的困境?第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和经验?本研究以Z基金会为个案,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路径、困境、对策及经验。在研究初期,本研究收集了400余页的Z基金会年度报告(2008年-2018年)、素养教育课程指南、课程纲要及教学方案等文本材料。接着对一位基金会工作人员进行两次半结构化访谈,并深度访谈了9位受援学校乡村教师以及3名乡村学生。通过对以上文本材料和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发现。首先,民间公益组织从以下两个方面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一是直接推动学校教学空间改革与课程建设;二是动员乡村教师、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一方面,Z基金通过在乡村学校建立“梦想中心”来传达素养教育理念。“梦想中心”的物理空间布局传达以下空间价值:消解“中心-边缘”空间结构,消除空间权威;赋予教师、学生空间人权,促进空间互动;拓展教室空间资源,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除了推动教学空间变革,Z基金会还以“核心素养”逻辑、跨学科逻辑、生活逻辑构建儿童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即“梦想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梦想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嵌入学校课程表,开展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合作探究学习,并发展了多主体、多层次的课程评价。另一方面,Z基金会动员多方力量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比如通过教师培训、教师激励、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等途径培养教师素养教育观念,提升素养教育能力。与当地政府部门按照1:1资金投入配比完成“梦想中心”建设,并激活政府部门参与到“梦想课程”的推广与落实中。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体现出对民众的动员,Z基金会还动员学术群体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评估。其次,研究发现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存在困境,如素养教育课程的开设频次无法得到保证,部分学校和教师表现出对素养教育课程的抵触;素养教育于乡村学生而言仅仅是“调味品”,素养教育空间异化为释放应试压力的场所,学生素养的迁移性不足。再次,本研究主要从课程内容、课程开发、教育观念以及空间建设四个方面对以上困境进行分析。比如部分素养教育课程知识性不足,导致学生学习活动肤浅化;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脱离;教育者观念上存在“教育短视”;“梦想教室”本身生产了素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隔、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的区隔。最后,研究从民间公益组织、政府部门、乡村学校三个层面提出应对困境的举措。从民间公益组织层面来说,应该提升素养教育课程质量;关注教师课程研发能力;将素养教育向学科课程渗透。从政府层面来看,应该通过教师激励政策推动素养教育课程的研发与落实,并整体规划与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地方课程体系。从乡村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评价机制,并引领多主体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另外,Z基金会的教育实践也给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方面,增强自身参与乡村素养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外部力量,搭建素养教育公益网络。

张婕[7](2020)在《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莱西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校本课程在课程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日益受到重视。在一线城市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对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学生的素质提升、学校特色办学的发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数量庞大的县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由于多种原因发展缓慢。目前对县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也比较少。以莱西市三所县级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为研究对象,利用访谈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分析了莱西市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开发对策。本文先是对地理校本课程的背景、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明确研究意义,总结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然后,对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接下来,在对莱西市三所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现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针对县级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缓慢、课程的内容选取范围狭窄等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策略。最后,设计出适合莱西市高中的地理校本课程内容设计案例。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国家需要,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本文对莱西市县级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提出建议,对其他县级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张新雨[8](2020)在《基于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文中提出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具有彰显学校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等作用。近年来,国家为强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效果对校本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学校纷纷根据自身特色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结果显示,烟台芝罘中学学生对于海洋生物校本课程、实验探究等内容兴趣颇深。根据文献检索发现,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烟台的地域特色,将“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作为主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法整理归纳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确定相关理论基础。“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校本课程研究过程为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制定、方案编制、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在现状分析时,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校内环境资源、校外环境资源、学生需求三个方面展开调查研究。目标定位严格按照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育人本位的课程总体目标。根据校内外资源和学生需求,“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校本课程内容分为: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生物与生产、海洋生物与生活和海洋生物与健康四个模块。然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行动研究法整理课程资料。最后,使用调查研究法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和课程本身的评价,分析实施效果和校本课程开发情况。根据课程评价结果显示,学习“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校本课程后,学生对海洋生物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形成了热爱家乡、爱护海洋的情感。课程中的探究实验和应用制作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自我反思和同学互评等评价方式的激励下,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显着提高。本研究认为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校为基地,集中校内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开发海洋生物课程资源时,教师应积极联系校内外教育力量,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课程中的各种活动应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海洋意识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充分发挥海洋生物资源的育人价值。

刘紫馨[9](2019)在《初中教师综合素养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Z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广泛关注教师综合素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教师综合素养的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研究的四个方面,即教师综合素养的内涵、结构及要素、价值取向、发展策略,关于实证研究的内容涉及较少。因此本文聚焦于初中教师如何发展必备能力与优秀特质,转变发展观念,重视自身个性特征与品格等内容的研究,并致力于发现影响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因素。本研究认为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师面对的受教育者是正处于青春敏感期的青少年们,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比较迅速,认知与思维方式由懵懂逐渐发展成熟,所以教师不但要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健全发展。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将初中教师综合素养定义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与教育工作过程中初中教师所表现出的理想信念、技能、情感、知识、人格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这是教师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教育情境中面对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与挑战时所应具备的优秀品格和必备能力,具有专门性、独特性、发展性的特点,是衡量初中教师全面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由此划分教师综合素养的五个维度,根据维度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经效度与信度检验后重整问卷,最终得到四个主题维度,即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素养、自主能力素养、健康人格素养。以深圳市W新区Z中学教师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考察其教师综合素养水平,挖掘影响教师综合素养发展的内外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本研究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研究的绪论部分,分为五个小节,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价值、设计与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为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部分,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内外关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把握研究的大体方向,提出本研究对教师综合素养的理解并据此划分教师综合素养的五个维度;第四章为问卷的编制与测量分析,根据前文的分析设计本研究的初步问卷,并进行先导研究,通过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验证教师综合素养的维度假设模型以及问卷的可行性,经过多次因子旋转,剔除无效题目,对各个因子的条目进行整理分类,重新整合,生成4个新维度以及教师综合素养正式问卷。第五章为个案学校的研究分析,通过对个案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通过描述性分析与差异性分析初步把握个案学校教师综合素养现状,再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影响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因素,最后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思考。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对策与建议,总结研究结论,并从教师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国家层面分别提出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陈钰[10](2019)在《高中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广陵琴派》的开发实践》文中指出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今社会课程改革的一种流行趋势,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多次提出学校应将学生兴趣与当地文化发展需要相结合,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以此来增强课程的适应性。而艺术课程是国家对学生实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增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艺术的方式陶冶情操,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目前,很多学校在本土艺术文化相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广陵琴派引入高中课堂,旨在通过《广陵琴派》这门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的教授,激发学生对广陵琴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达到增强Y地区高中生本土艺术文化认同感的目的。同时,笔者希望通过《广陵琴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探索出更优质高效的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为国内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并借此机会提高自身的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本研究主要围绕高中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广陵琴派》的开发实践进行探索。首先,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并以此作为本研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依据。其次按照课程可行性分析、课程需求分析、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及评价的流程进行《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开发。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分析了《广陵琴派》的课程可行性和学生课程学习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了《广陵琴派》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根据艺术课程标准来指导《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课程实施和评价阶段给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最后笔者按照自愿原则将Y地区F中学46位高一学生作为授课对象,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广陵琴派》校本课程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反馈和学生课程评价对《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开发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表明,本研究所设计开发的《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广陵琴派积极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本研究也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为其它本土艺术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二、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淄川区岭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第一节 聊斋俚曲概述
        一、聊斋俚曲简介
        二、艺术特点
        三、艺术价值
        四、传承方式
    第二节 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反映非遗文化传承的需求
        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打造学校音乐教育特色名片的需求
    第三节 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一、本地相关文件支持
        二、实践学校情况适宜
        三、符合初中生认知与心理需求
第二章 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依据
    第一节 内容设置
        一、内容的要求
        二、内容的选择
        三、课程的资源
    第二节 目标设置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节 评价要求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表格设置
第三章 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及分析
    第一节 实施设置
        一、实施安排
        二、实施大纲
        三、教学方案
    第二节 实践课例
        一、教学实践课例一
        二、教学实践课例二
        三、教学实践课例三
    第三节 教学效果分析
        一、教学效果调查对比表
        二、教学分析
    第四节 课程总体评价
        一、学生评价
        二、专家与教师评价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反思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缩略词以及术语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本研究文献回顾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
        2.1.2 课程设置
        2.1.3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
        2.1.4 校本课程实效性
    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2.2.1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2.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2.2.3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趋势
    2.3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2.3.1 国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2.3.2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2.3.3 国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趋势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2.5.2 斯基尔贝克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2.5.3 CIPP评估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分析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分析
        3.1.1 物理环境分析
        3.1.2 心理环境分析
    3.2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设置
        3.2.1 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3.2.2 校本课程定位分析
        3.2.3 校本课程课程设置
        3.2.4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3.3 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3.4 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与手段
    3.5 校本课程的评估
    3.6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现状研究
    4.1总体现状
    4.2 南航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现状
        4.2.1 南航英语(民航业务)专业发展概况
        4.2.2 南航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4.3 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现状
        4.3.1 南邮英语专业发展概况
        4.3.2 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4.4 南航与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对比分析
        4.4.1 英语专业校本特色课程培养目标对比
        4.4.2 英语专业课程结构对比
        4.4.3 英语专业校本特色人才培养侧重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效性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调查问题
        5.1.2 调查对象
        5.1.3 研究工具
        5.1.4 研究过程
    5.2 数据收集与分析
        5.2.1 问卷的信度检验
        5.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5.2.3 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与路径分析
    5.3 研究结果与讨论
        5.3.1 校本课程开设及其意义
        5.3.2 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
        5.3.3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5.3.4 校本课程实施效果与改进意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问题与建议
    6.1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1.1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理念不明确
        6.1.2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体系未形成
        6.1.3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手段单一
        6.1.4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评估体系不完善
        6.1.5 英语专业教师跨学科素养待提高
    6.2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建议
        6.2.1 革新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教学理念
        6.2.2 构建英语专业理工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6.2.3 寻求校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
        6.2.4 建立动态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6.2.5 整合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师资队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3)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政策背景
        1.1.2 行业发展需求
        1.1.3 学校发展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案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
    2.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要素分析
    2.3 旅游相关专业课程实施现状问卷设计与调查
        2.3.1 问卷调查目的
        2.3.2 问卷调查方法和对象
        2.3.3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2.3.4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2.4 旅游相关部门行业和学校访谈情况分析
        2.4.1 访谈目的
        2.4.2 访谈对象
        2.4.3 访谈情况分析
    2.5 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2.5.1 地方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
        2.5.2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办学特色的需要
        2.5.3 教师“旅游+”专业复合型发展的需要
        2.5.4 学生创新个性发展的需要
        2.5.5 企业本土旅游人才岗位的需要
    2.6 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2.6.1 地方生态经济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开辟了空间
        2.6.2 政府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导向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障
        2.6.3 学校”两山“文化建设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思路
        2.6.4 旅游专业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
        2.6.5 师生本土特色专业元素发展需求为校本课程开发创造了条件
第三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3.1.1 适应性原则
        3.1.2 职业性原则
        3.1.3 实践性原则
        3.1.4 合作性原则
        3.1.5 科学性原则
    3.2 《农家乐经营实务》课程标准的开发
        3.2.1 课程标准开发的理念
        3.2.2 课程标准的制定
    3.3 《农家乐经营实务》教学资源的开发
        3.3.1 校本教材的开发
        3.3.2 活页学材的开发
        3.3.3 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
    3.4 《农家乐经营实务》教学环境的开发
        3.4.1 校内教学环境
        3.4.2 校外教学环境
第四章 校本课程实施与反思
    4.1 校本课程实施
        4.1.1 实施对象选择
        4.1.2 实施策略选定
        4.1.3 课程实施案例
    4.2 课程实施反思
        4.2.1 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
        4.2.2 校本课程实施的问题
第五章 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评价
    5.1 评价原则
        5.1.1 多元性原则
        5.1.2 发展性原则
        5.1.3 广泛性评价
    5.2 教师层面
        5.2.1 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5.2.2 教师教学内容得以充盈
        5.2.3 教师教学方法得以丰富
        5.2.4 教师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5.2.5 其他意见
    5.3 学生层面
        5.3.1 学生主观评价
        5.3.2 学生学业评价
        5.3.3 学生能力的评价
    5.4 企业层面
        5.4.1 企业需求贴合度评价
        5.4.2 企业实习考核效果评价
        5.4.3 存在的不足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课程开发需多部门协调配合
        6.1.2 课程开发需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6.1.3 课程开发需符合岗位实际需求
        6.1.4 课程评估应实现规范化
    6.2 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话题
        6.2.1 教师负担和能力问题
        6.2.2 学生参与度和到课率问题
        6.2.3 课程内容量和专业覆盖问题
    6.3 研究展望
        6.3.1 拓展课程内容
        6.3.2 优化师资队伍
        6.3.3 改进考核方式
        6.3.4 丰富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六)文献综述
一、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查及问题
    (一)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
        4.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
        1.学生对陕北农民画的认知度不足
        2.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较弱
        3.学校对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度较低
        4.学校与社会团体的合作意识不强
二、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理念和目标
    (一)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理念
        1.加强学生美育教育
        2.拓宽教师专业能力
        3.传承陕北民间文化
    (二)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2.课程学段目标
三、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内容
    (一)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1.发现趣味性
        2.感知生活性
        3.遵循渐进性
    (二)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具体内容
        1.第一课走进绚丽多彩的陕北农民画
        2.第二课探索陕北农民画的生活趣味
        3.第三课感受陕北农民画的艺术特色
        4.第四课学习陕北农民画的绘画方法
        5.第五课绘制陕北农民画-吉祥图案
        6.第六课绘制陕北农民画-十二生肖
        7.第七课绘制陕北农民画-全家福
四、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
    (一)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要求
        1.体现教育性
        2.加强合作性
        3.注重实践性
    (二)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方法
        1.问题探究法
        2.合作交流法
        3.参观体验法
        4.名家进课堂
        5.新媒体辅助教学
五、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评价建议
    (一)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评价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多元化原则
    (二)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评价方式
        1.多元性评价
        2.过程性评价
        3.展示性评价
六、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绘制陕北农民画-吉祥图案》
        1.学情分析
        2.教学方案
        3.教学反思
    (二)教学案例《绘制陕北农民画-全家福》
        1.学情分析
        2.教学方案
        3.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高中音乐鉴赏论新课标的实施状况抽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国内研究现状
        (二)关于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
        (一)研读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二)学生现状调查
        (三)教师素质水平、课堂执行力情况、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概述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二、2017年版与2003年版音乐课程标准比较
        (一)课程目标细致化
        (二)课程结构的理性化
        (三)课程内容的丰富化
        (四)学业质量高效化
    三、《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的新要求
    四、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章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情况分析
        (一)教师基本信息情况
        (二)音乐课程教研情况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四)学生情况调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
        (二)教学模式单一
        (三)教师队伍薄弱
        (四)教学手段匮乏
        (五)教学评价偏废
第四章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策略与思考
    一、更新教育理念
    二、多样教学模式
        (一)情景教学模式及其教学运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模式及其教学运用
    三、教师的新要求
        (一)提升审美情趣
        (二)强调音乐实践
        (三)开发创造潜能
        (四)提高教师素养完善教研计划
    四、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一)从学校领导方面提高认识
        (二)严格执行国家开课要求
    五、建立教学评价机制
        (一)学业水平考评
        (二)素质测评
        (三)课堂即兴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研究 ——以Z基金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乡村儿童素养教育实施的现实困境
        二、基金会参与教育方式的现实嬗变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民间公益组织的相关研究
        二、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教育的相关研究
        三、儿童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
        四、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
        五、反思与启示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间公益组织
        二、素养教育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二章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行动路径
    第一节 推动教学空间变革
        一、“梦想教室”的物理空间布局
        二、“梦想教室”的素养教育理念渗透
    第二节 构建素养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
        一、“梦想课程”内容设计分析
        二、“梦想课程”实施过程分析
    第三节 搭建教育公益网络:动员多方力量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
        一、动员乡村教师,架起素养教育推广支点
        二、激活政府力量,深化区域素养教育发展
        三、动员社会大众力量,扩大素养教育影响力
        四、民间公益组织的社会动员机制总结
第三章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困境及其成因
    第一节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困境
        一、素养教育课程开设频次无法得到保证
        二、素养教育于学生而言仅仅是“调味品”
    第二节 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素养教育课程知识性不足
        二、素养教育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脱离
        三、教育者看重应试教育带来的短期利益
        四、“梦想中心”生产了空间的双重区隔
第四章 对策与经验
    第一节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困境的应对措施
        一、民间公益组织层面
        二、政府部门层面
        三、乡村学校层面
    第二节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经验总结
        一、加强素养教育理念建设,重视品牌效应
        二、加强筹资的多元化、专业化
        三、加强自身运营的透明化、高效化
        四、激活政府力量,搭建素养教育公益网络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期刊文献
        (二)着作文献
        (三)学位论文
        (四)政策文本
    二、英文文献
        (一)期刊文献
        (二)网页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基金会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后记

(7)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莱西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校本课程开发推动教育发展
        1.1.2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成果斐然
        1.1.3 校本课程开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界定
        2.1.1 校本课程
        2.1.2 地理校本课程
    2.2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莱西市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
    3.1 莱西市高中概况
    3.2 莱西市三所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3.3 莱西市三所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3.3.1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进程缓慢
        3.3.2 现有校本课程的内容选取范围狭窄、更新缓慢
    3.4 莱西市三所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对地理校本课程的客观支持不足
        3.4.2 受大教育背景的影响
        3.4.3 缺乏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第4章 莱西市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4.1 提高课程开发积极性
    4.2 提高教师素养
    4.3 注重教材的开发
    4.4 建立完善的课程开发机制
    4.5 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第5章 莱西市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5.1 《品味莱西》:生态农业—山后人家
        5.1.1 背景介绍
        5.1.2 案例设计
    5.2 《生活中的地理》:电影与地理
        5.2.1 背景介绍
        5.2.2 案例设计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

(8)基于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开发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1.1.2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1.2.2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1.2.3 海洋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海洋生物资源
        2.1.2 校本课程
        2.1.3 校本课程开发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情境分析模式
        2.2.3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与策略
第3章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模式
    3.1 组织建立
    3.2 现状分析
        3.2.1 资源分析
        3.2.2 学生需求分析
    3.3 目标制定
        3.3.1 课程目标定位
        3.3.2 课程总体目标
    3.4 方案编制
        3.4.1 教学目标
        3.4.2 内容与活动安排
        3.4.3 实施与评价说明
    3.5 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
        3.5.1 学生管理
        3.5.2 建立资源库
        3.5.3 发布任务
        3.5.4 问题讨论
        3.5.5 数据分析
第4章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4.1 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
        4.1.1 实施目标
        4.1.2 组织实施
        4.1.3 课时安排
    4.2 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4.2.1 案例设计
        4.2.2 学生成果展示
        4.2.3 案例分析
    4.3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校本课程评价
        4.3.1 学生学业评价
        4.3.2 对校本课程本身评价
第5章 结论与思考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学生评价量表
附录C 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D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校本课程评价量表
附录E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教学案例展示
作者简历

(9)初中教师综合素养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Z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教师面临的挑战
        二、国际社会对教师素养的重视
        三、我国初中教师综合素养现存问题及其解决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价值
        一、学术价值
        二、应用价值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及思路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素养
        二、综合素养
        三、初中教师综合素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终身学习理论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第三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文献研究的量化分析
        二、国内文献研究的内容分析
    第二节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教师综合素养内容研究
        二、教师综合素养与变量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文献评析的发现与启示
        一、初中教师综合素养的发展现状
        二、初中教师综合素养的维度研究
        三、初中教师综合素养的发展策略
    第四节 本研究中教师综合素养的维度划分
        一、各个维度划分依据
        二、各个维度的内涵分析
第四章 问卷的编制及测量分析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
    第二节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测量
        一、信度分析
        二、因子分析
        三、正式问卷的形成
        四、讨论
第五章 个案学校的研究分析
    第一节 Z学校历史背景与研究对象分析
        一、Z 学校背景简介
        二、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情况分析
        三、访谈对象基本信息概况
    第二节 Z学校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一、问卷回收情况分析
        二、教师综合素养的描述统计分析
        三、教师综合素养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Z学校的访谈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综合素养的理解
        二、教师对自身综合素养水平的认识与困惑
        三、影响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因素
        四、教师对提升综合素养水平的建议
    第四节 :Z学校教师综合素养的研究小结
        一、问卷调查结果的小结
        二、访谈研究结果的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师个体层面:激发内驱力,促进自我更新发展
        二、学校层面:加大支持力度,打造特色发展模式
        三、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项要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高中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广陵琴派》的开发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1.2 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1.1.3 促进本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校本课程国内研究现状
        1.2.2 校本课程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校本课程开发
        2.1.2 广陵琴派
        2.1.3 《广陵琴派》校本课程
    2.2 高中艺术课程分析
        2.2.1 课程定位
        2.2.2 课程目标
        2.2.3 课程内容
        2.2.4 课程评价
    2.3 《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2.3.1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2.3.2 校本课程开发条件
        2.3.3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3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课程的开发
    3.1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课程可行性分析
        3.1.1 Y地区高中校本课程教学环境资源分析
        3.1.2 《广陵琴派》校本课程的人文条件分析
    3.2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课程需求分析
        3.2.1 需求调查设计
        3.2.2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3.2.3 教师访谈分析
        3.2.4 民间艺人访谈
    3.3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课程目标确定
        3.3.1 课程目标制定依据
        3.3.2 课程目标
    3.4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课程内容选择
        3.4.1 课程内容选择依据
        3.4.2 课程内容选择
    3.5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课程内容组织
        3.5.1 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3.5.2 课程内容组织
    3.6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课程实施计划
        3.6.1 课程计划
        3.6.2 课程教学建议
        3.6.2.1 教学原则
        3.6.2.2 教学环境
        3.6.2.3 教学方法
        3.6.2.4 教学评价
    3.7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课程评价
4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课程开发的教学实践案例
    4.1 教学实施准备
        4.1.1 教学实施背景
        4.1.2 教学实施对象
        4.1.3 教学实施环境
        4.1.4 教学实施时间
    4.2 教学实施过程
        4.2.1 教学课时具体安排
        4.2.2 教学实施案例——广陵琴派形成历史
        4.2.2.1 前期教学分析
        4.2.2.2 教学策略制定
    4.3 教学实施效果评价
    4.4 课程教学反思
5 校本课程《广陵琴派》课程教学总结反思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
    附录3: 专家访谈
致谢

四、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淄川区岭子中学为例[D]. 张瀚文.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D]. 左洁.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3]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D]. 蒋丹.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4]陕北农民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盛媛媛. 延安大学, 2020(12)
  • [5]高中音乐鉴赏论新课标的实施状况抽样调查[D]. 艾楚白.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6]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研究 ——以Z基金会为例[D]. 冯琳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7]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莱西市为例[D]. 张婕. 鲁东大学, 2020(01)
  • [8]基于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D]. 张新雨. 鲁东大学, 2020(01)
  • [9]初中教师综合素养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Z中学为例[D]. 刘紫馨. 深圳大学, 2019(09)
  • [10]高中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广陵琴派》的开发实践[D]. 陈钰. 扬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论校本课程发展与教师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