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饲料业HACCP管理

加拿大饲料业HACCP管理

一、加拿大饲料行业HACCP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胡倩[1](2020)在《基于HACCP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舟山拥有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渔业作为舟山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全国每年的捕捞量贡献极大。水产品加工业与渔业密切相关,同时渔村水产加工是舟山水产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让人们开始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研究舟山渔村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保障该地区该产业的安全发展以及社会的持续稳定意义重大,也可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进步。本文详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成果,以舟山普陀渔村地区的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该地区水产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在原料捕捞、生产加工、产品流通、政府监管等环节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总结了该地区产生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加工主体层面有经营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资金投入少以及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政府监管层面基层管理任务繁重,政府财政投入及技术支持不够和政府缺少对食品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社会共治层面则包括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及缺少社会力量参与。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提升对策,加工主体层面需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抱团经营打造特色园区、应用HACCP原理指导生产,政府层面须构建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增加财政投入积极引导支持、推行建立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保险,社会共治层面须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打造食品安全治理网络。

孙波[2](2012)在《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重要的水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水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立现代化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渔业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积极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确保水产品稳定、持续、安全供给,提高农渔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我国水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外向型农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科学开发用渔业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析工具,对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明确了政府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应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供给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动机;通过系统管理论、组织理论、二元制结构理论等为建立区域化综合性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系统回顾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历史趋势,对近年来发生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比较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国际经验,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行系统分析。论文将研究重点定位于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公共产品存在问题的经济分析上,探讨了政府的监管责任。指出包括水产食品在内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社会分配不公、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不足、社会二元制结构导致了食品市场“劣质驱逐良质”现象的存在。提出加强对水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控制和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论文提出应建立有效整合水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全部要素与利益相关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管理新模式。主要路径有:建立管理统一、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水平,建立食品安全科技支持体系;完善我国水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监管组织有效性,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自律能力。结合我国现阶段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论文提出了建立区域化的综合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想。主要思路包括:建立综合高效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包括组建综合性管理机构、建立政策法规控制体系、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宣传培训体系;优化以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为主要流程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防护体系、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体系、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控制体系;强化化学投入品控制、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两大关键环节。

王澎[3](2011)在《HACCP标准在食品卫生监管中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对食品安全有显着影响的危害加以识别、评估及控制的体系。近年来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认为HACCP是迄今控制食源性危害最有效的手段。自其产生30多年来,HACCP已在全球得到了广泛推广,发达国家成为这一过程的引领者,并形成了以HACCP为基础的食品卫生监管体系。它主要是通过科学和系统的方法,分析和查找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确定预防控制措施和关键控制点,并实施有效的监控,从而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这种体系的运用解决了食品安全监管完全依赖于对成品检验的被动局面,形成了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最终消费全过程的监管,使食品卫生监管体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国是食品大国,食品工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调查显示,近七成百姓对我国食品卫生状况“没有安全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和谐社会的建立与稳定带来了干扰。世界各国政府已将食品卫生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力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对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食品卫生领域推行HACCP标准过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我国最近二十年推行HACCP标准发展进程的研究,通过与美国、加拿大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应汲取的国外成功经验,找出我国推行HACCP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我国食品卫生监管领域有效推行HACCP标准的设想和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及实践提供参考。

岳宁[4](2010)在《基于食品贸易发展的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食品消费和贸易大国。近年来,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以安全、卫生、健康和防止疫病疫情传入为由,打着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生命健康、维护工农业生产安全的旗号,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定的检验检疫要求数量越来越多,我国出口食品产品遭拒时常发生。进口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同样严峻。各地检验检疫机构频频报告进口食品中检出农药、兽药、致病微生物和重金属等危害物质。鉴于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安全日益关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WTO/SPS通报量逐年增加,在食品安全性的提高是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共识下,基于风险和科学的贸易要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间尤其是发达国家集团纷纷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以期科学指导其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并进而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取得主动地位。本研究首先对我国近年来进出口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深入地分析,主要以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食品安全的新法规为主要案例,分析研究了国际进出口食品安全的新要求,并以我国茶叶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欧盟茶叶标准的变化对中国茶叶贸易的影响。揭示了我国积极而有效地发展食品国际贸易的根本路径就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性的未来趋势展开了研究,认为未来我国对进口食品需求量的扩大将进一步诱发安全性问题,而由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影响食品质的安全问题,以及重大食品安全技术的关键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未来我国出口食品的安全性面临巨大考验。其次,从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技术构成入手,研究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科技支撑体系的关系,探讨了主要食品贸易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相关技术发展态势,强调了科学的风险评估技术、检测监测技术、溯源预警技术以及食品全程控制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接着,总结了发达国家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部分发达国家的进出口食品安全体系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分析全球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发展演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构成、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以残留检测技术为例,论述了我国食品安全技术需求与国际食品安全新要求之间的匹配性问题。对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必须积极追踪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科技发展动态;针对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确定关键技术领域,优先发展食源性危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进一步发展更加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加快发展食品中主要污染物残留控制技术,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包装与运输过程中安全性控制技术;这是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体系的基础。之后,本研究在我国食品安全技术、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出口食品安全隐患的机制,检验检疫设备与实际需求间反差等四个层次上展开了分析,为完善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政策框架提供支撑。最后,在总结了国家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研成果鉴定办法的基础上,着眼于未来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体系建设,提出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合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加强核心检测技术研究,完善第三方检测及认证机构建设,加强食品安全软科学的研究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现有的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以及快速反应机制提出建议,提高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将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控制从“消极、被动、事后和弥补”提升为“积极、主动、事前和预防”,切实有效地减少我国每年因出口遭拒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同时为进口食品的安全性给与充分的监控,为我国赢得对外食品贸易的主动权。

李会涛[5](2010)在《《水产饲料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MP)技术管理体系构建与生产示范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水产饲料企业生产流程的全方位分析,确定在我国实际情况下影响水产饲料产品质量的各种生产操作的因素,从生产设计系统、原料接受系统、生产过程系统、销售系统和人员培训与资源管理系统等方面建立良好操作规范的质量保证技术体系,①建立水产饲料生产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安全规范。②建立水产饲料原料采购、接收、化验质量规范。③建立水产饲料生产过程、包装、储运、销售过程的质量管理、卫生安全规范。④建立水产饲料生产从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到终端客户可追溯的信息链管理规范。⑤水产饲料管理、生产、产品使用人员的培训体系。在此生产良好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在1个水产饲料生产企业进行示范,研究示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从而为水产饲料GMP在我国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示范过程中发现饲料生产的监管,只是在HACCP和ISO9001认证的要求中,将GMP作为一项非认证的组成部分,从而简单化和形式化,很多的饲料厂,过于追求结果,GMP还没做好,直接就进行HACCP和ISO9001认证或者ISO14000的认证,从而使良好生产操作规范达不到控制生产过程,提高质量的目的。

靳延平[6](2009)在《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乳品作为我国人均消费量增长最快的食品之一,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奶业在高速发展,但连接发生的乳品安全事件充分暴露了生鲜乳生产环节的“短板”,奶源已成为乳业发展的瓶颈。原料乳(即生鲜乳,以下同)的质量安全攸关消费者的健康、生命,攸关公众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预期,攸关奶农及相关产业农民的收入。“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给我国奶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奶业正逐渐恢复。但长期以来积累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我国生鲜乳乃至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指导。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食品及乳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还缺乏对生鲜乳质量安全及其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了从源头上探索消除生鲜乳质量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和措施,本文在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借鉴国外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实践的基础上,以我国生鲜乳需求行为的分析为切入点,探讨安全生鲜乳的供给问题,进而探讨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由于内蒙古是我国乳品生产、加工、消费的主要省区之一,呼和浩特市已被命名为“中国乳都”,因此,以呼和浩特市的消费者、奶户(场)、乳品加工企业为例,在分析内蒙古及呼和浩特市奶业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基于对微观经济主体——消费者的需求、奶牛养殖户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奶站的行为——的分析来把握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这一宏观命题,分别对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和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检验检测体系、认证和质量追朔体系、信息体系、预警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竞争机制、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建议:经过分析,揭示出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需要政府干预和市场手段的有机结合;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奶牛养殖方式的基本国情还将是以散养为主,我国生鲜乳重量安全政策的制定要此为基础;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不可急于求成;我国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管理以政府部门为主,已基本构建了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为奶业通过整顿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建议全社会都要把生鲜乳生产作为一项战略资源来抓,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奶农安全生鲜乳发展基金”,分散与规模化要辩证统一,大力发展有计划、分层次、多元化的的养殖组织,发展无公害奶业和有机奶业,提升政府监管生鲜乳重量安全的执行力。

解沛[7](2009)在《中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中国饲料工业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2005年,工业饲料总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7年,中国饲料总产量达1.23亿吨,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二饲料大国。饲料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动物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消费的需要,而且由于饲料质量的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增强了动物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出口量逐步增加。而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饲料产品质量所引发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对消费者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造成中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饲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此,1999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并施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随后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和修订了《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等,初步形成了饲料安全法律体系。虽然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饲料安全法律体系,但我们必须承认:我国饲料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我国饲料安全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化、合理化。而发达国家饲料安全法规体系对所涉及的各项内容的规定科学、严格、细致,有可操作性,对管理机构的职责、权利规定得十分清楚。饲料质量安全是关系食品安全的大事,是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饲料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世界各国正普遍重视和关注饲料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特别是疯牛病的出现,抗生素的使用,给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美国、加拿大及欧盟等国家在饲料安全管理和饲料质量管理方面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严格的法律法规。他们的饲料管理制度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们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正是通过了解外国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同时分析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并通过对饲料法规建立、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推行HACCP体系、建立饲料标准化体系、在饲料企业中建立信用体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进行中外比较分析,从中探讨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的对策。对促进我国饲料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高,保证我国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动物养殖生产的高效安全,保障人类及动物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人体健康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我国饲料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中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玉玲[8](2009)在《HACCP在饲料生产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学习和分析,对我国饲料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在饲料加工企业进行HACCP体系试运行,并对运行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提出了在饲料工业中运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HACCP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英文缩写,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被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风味品质的最好最有效的管理体系,本文对HACCP的定义、HACCP的七个原理、特点、和建立HACCP计划的步骤,以及国内外HACCP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在一家生产浓缩与全价配合饲料的公司试运行HACCP体系,且通过在饲料公司进行HACCP试运行前后各种指标的对比分析,讨论了HACCP在饲料生产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结合目前国内饲料生产现状,针对所在饲料企业情况,试运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了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确定了饲料生产企业从原料接收、小料配置、小料添加、饲料混合、制粒、等关键控制点,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有效运行,经过半年的运行,HACCP体系运行正常有效,并通过认证公司现场的审核和认证,通过体系运行前后半年产品合格率指标的比较分析,以及推行HACCP后客户满意率调查得出了了在饲料企业推行HACCP管理体系的可行性,有效性。为饲料生产企业提供了HACCP体系运行模板。也将为进一步研究HACCP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陈昌洪[9](2008)在《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四川生猪具有低成本生产优势、数量优势和价格比较优势,但是由于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低,营销手段落后和技术壁垒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生猪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国际竞争力弱,生猪产业的比较优势未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后,国内生猪产品市场由供需平衡转变为供应相对充足和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研究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变动规律和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理,提高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促进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对农业竞争力研究的论着较多,但是针对生猪国际竞争力的专门研究很少,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研究至今仍是空白。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己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量经济分析和统计分析等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利用“六因素模型”深入分析影响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建立生猪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生猪国际竞争力进行科学测定,为提高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章导论。从加入WTO后四川生猪产业发展所处国内外环境出发,着重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生猪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动态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综述和评价,指出了可借鉴的主要理论、重要观点和基本方法以及研究中的不足。文献综述表明探索生猪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理,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生猪国际竞争力的测定方法,依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根据研究目的和关键问题,构思出本文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总结了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生猪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本章在导论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结论,结合生猪产业特点,界定了生猪国际竞争力,认为其本质是比较生产力,是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与竞争力环境的统一体。其次,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创新理论,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阐明了生猪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理:生猪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因素;交易效率是生猪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市场条件;创新是生猪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动力和根本途径。最后,指出本研究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同时综合运用创新理论,构建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创新优势相结合的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认为比较优势是竞争力的客观基础,竞争优势是竞争力的现实态势,创新优势是竞争力持续的源泉,三者的本质都是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创新优势使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从静态走向动态。第三章.四川生猪生产、贸易、消费及国际比较分析。本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利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四川生猪生产、贸易和消费情况,并与世界生猪生产和出口大国进行了比较,对国外生猪产业具有代表性的丹麦、美国和巴西等国家在提高生猪国际竞争力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剖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四川生猪具有生产优势和数量优势,但是生猪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在深加工和产业化方面存在不足,在生产方式、技术支持和疫病监控等方面与丹麦和美国差距大,在生产成本上受到巴西生猪的挑战。二是在国际市场上,四川生猪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质量水平不高,与巴西的猪肉竞争激烈,形成相互替代关系,同时受制于国外技术壁垒,竞争力弱。三是国外强大的猪肉需求,特别是周边国家的猪肉需求,为四川生猪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前提条件,也是四川生猪产品的机会所在。四是四川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适用条件,有选择地借鉴吸收丹麦、美国和巴西等国提高生猪国际竞争力的经验,为我所用。第四章.影响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本章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借鉴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了生猪国际竞争力“六因素模型’’,采用因素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影响四川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撑条件、生产、储运、经营主体状况、政府作用和机遇等因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研究发现:四川生猪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禀赋良好,但是与先进国家差距明显;猪肉国内需求持续增长并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四川种猪研发成效显着、繁育及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健全,但是科技水平较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快速发展为四川生猪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生猪屠宰及加工业发展较快但水平较低;农户散养的生产方式不适应生产发展需要、规模化养殖受环境压力大;加强猪肉供应链管理是生猪储运发展的方向;股份合作型龙头企业是生猪经营主体发展方向;政府在生猪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支持有限;生猪产业发展面临多种机遇。第五章.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本章以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为指导,应用系统论原理,结合生猪产业特点,设计了竞争绩效评价指标群和竞争实力评价指标群,建立起较系统的生猪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竞争绩效评价指标群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MS)、出口渗透率(EPR)、出口导向率(EOR)、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固定市场份额模型(CMS)。竞争实力评价指标群包括价格竞争力、成本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市场营销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和生产竞争力等方面的指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定,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四川猪肉主要以国内销售为主,外向型程度不高,能出口的猪肉具有较大的贸易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但是与丹麦、加拿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四川生猪具有成本价格优势,但综合竞争力较弱。三是四川生猪的质量安全竞争力较弱,但正在逐步提高。四是生猪市场营销竞争力较差。五是生猪技术竞争力不强。六是生猪生产竞争力提高快,但与国外生猪生产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大。第六章.提升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本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借鉴国际上提升生猪国际竞争力先进经验,结合四川生猪产业发展的实际,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方面提出提升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六大主要对策措施:完善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生猪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加强生猪产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生产方式变革;提高生猪市场交易效率;发展生猪产业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王小建[10](2007)在《无公害肉鸡生产中HACCP管理体系的建立》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国内及国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技术和国内质量认证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无公害肉鸡生产中建立HACCP管理体系,确保肉鸡产品的安全。HACCP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英文缩写,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被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风味品质的最好最有效的管理体系。本文对HACCP的由来、特点、优势、HACCP的七个原理和建立HACCP计划的步骤,以及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对采用HACCP的态度做了详细的介绍。并论述了HACCP在各国的发展情况和各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剖析了HACCP在农场和肉鸡饲养中的应用的可行性。针对目前国内肉鸡养殖生产的现状,以及对河南省肉鸡养殖企业的调查,认真的分析肉鸡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我国肉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减少肉鸡在饲养阶段免受生物性、化学性污染,向屠宰场提供健康卫生的待宰肉鸡,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将HACCP体系引入到肉鸡饲养环节,构建了肉鸡饲养HACCP的一般模式,建立了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确定了雏鸡接收、饮水、饲料和药物四个关键控制点,并且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肉鸡养殖场可以参照本模式,并结合自身条件建立自己的肉鸡饲养HACCP体系。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肉鸡饲养HACCP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加拿大饲料行业HACCP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拿大饲料行业HACCP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ACCP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水产品
        2.1.2 水产品加工
        2.1.3 食品安全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章 HACCP体系及国内外成功经验启示
    3.1 HACCP体系
    3.2 国内外应用情况及经验启示
        3.2.1 美国应用及经验启示
        3.2.1.1 美国应用情况
        3.2.1.2 美国的应用启示
        3.2.2 加拿大应用情况及经验启示
        3.2.2.1 加拿大应用情况
        3.2.2.2 加拿大的应用启示
        3.2.3 我国HACCP体系应用情况及启示
第四章 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业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4.1 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业基本情况
        4.1.1 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单位
        4.1.2 普陀渔村水产品品种
        4.1.3 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业历年产值
        4.1.4 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安全管理现状
    4.2 舟山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4.2.1 原料捕捞环节存在的问题
        4.2.2 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4.2.3 产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4.2.4 政府监管环节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舟山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5.1 加工主体层面
        5.1.1 经营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5.1.2 受规模限制缺少资金投入
        5.1.3 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5.2 政府层面
        5.2.1 基层部门工作任务繁杂
        5.2.2 政府财政投入及支持不足
        5.2.3 政府对信息公开工作认识不足
    5.3 社会共治层面
        5.3.1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5.3.2 社会力量未形成共治合力
第六章 舟山普陀渔村水产加工食品安全提升对策
    6.1 加工主体层面
        6.1.1 提高加工主体食品安全意识
        6.1.2 抱团经营打造特色园区
        6.1.3 应用HACCP体系指导生产
    6.2 政府监管层面
        6.2.1 构建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6.2.2 增加财政投入积极引导支持
        6.2.3 推行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保险
    6.3 社会共治层面
        6.3.1 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6.3.2 打造食品安全治理网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学术构想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1.6 国内外研究动态
    1.7 关键术语诠释
2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思考
    2.1 公共管理理论
    2.2 公共选择理论
    2.3 区域经济理论
    2.4 系统管理理论
    2.5 组织理论
    2.6 二元制结构理论
    2.7 市场制度的激励及失灵理论
    2.8 水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2.9 小结
3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分析
    3.1 基于产业链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3.2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3.3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演化趋势
    3.4 小结
4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4.1 概述
    4.2 美国
    4.3 欧盟
    4.4 日本
    4.5 韩国
    4.6 加拿大
    4.7 小结
5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5.1 发展历史
    5.2 公共监管体系
    5.3 生产控制体系
    5.4 小结
6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与解决途径
    6.1 水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事件案例分析
    6.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6.3 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
7 建立综合高效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7.1 建立综合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7.2 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体系
    7.3 推进水产养殖基地标准化体系
    7.4 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宣传培训体系
8 优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
    8.1 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
    8.2 质量安全防护体系
    8.3 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体系
    8.4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控制体系
9 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
    9.1 重点管控环节之一——化学投入品控制
    9.2 重点管控环节之二——质量安全追溯控制
10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0.1 研究结论
    10.2 论文创新点
    10.3 不足之处与今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符号及缩略词说明
国内外主要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机构网站一览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HACCP标准在食品卫生监管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由来与研究背景
        1.1.1 选题由来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主要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监管理论文献综述
        1.4.2 国内外食品卫生监管文献综述
        1.4.3 我国HACCP 标准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2章 HACCP 标准的相关内容
    2.1 HACCP 标准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2 HACCP 标准的概念
    2.3 HACCP 标准的基本原理
    2.4 HACCP 标准的实施步骤
    2.5 实施HACCP 标准的意义
第3章 HACCP 标准在国外食品卫生监管中的应用
    3.1 HACCP 标准在国外食品卫生监管中应用的现状
        3.1.1 HACCP 标准在美国食品卫生监管中的应用的现状
        3.1.2 HACCP 标准在加拿大联邦政府食品卫生监管中应用的现状
    3.2 HACCP 标准在国外食品卫生监管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3.3 HACCP 标准在国外食品卫生监管中的应用对我国的启示
        3.3.1 HACCP 标准在美国食品卫生监管中的应用对我国的启示
        3.3.2 HACCP 标准在加拿大食品卫生监管中的应用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HACCP 标准在我国食品卫生监管中应用的现状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HACCP 标准在我国的三个发展阶段
        4.1.1 HACCP 标准引入阶段
        4.1.2 HACCP 标准初级应用阶段
        4.1.3 HACCP 标准发展和扩大阶段
    4.2 HACCP 标准在我国农业系统食品卫生监管体系中的应用
    4.3 HACCP 标准在我国质检系统食品卫生监管体系中的应用
    4.4 HACCP 标准在农业和质检系统应用的理论分析
    4.5 HACCP 标准在航空食品卫生监管中的应用
        4.5.1 航空配餐的特点分析
        4.5.2 HACCP 体系在航空食品中的应用
        4.5.3 航空食品生产和配送过程显着危害的控制
        4.5.4 小结
    4.6 HACCP 标准在我国应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4.6.1 法律法规不完善,食品卫生事件频发
        4.6.2 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标准不统一,影响企业体系的真实性
        4.6.3 基础环节薄弱,企业缺乏科学系统的HACCP 管理模式
        4.6.4 实施HACCP 标准的食品行业有限,认知度低,企业缺乏积极主动性
        4.6.5 HACCP 标准认证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缺乏
        4.6.6 HACCP 标准自动控制管理模式发展滞后
    4.7 HACCP 标准在我国食品卫生监管中应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4.7.1 法律与标准体系方面的原因
        4.7.2 政府监管方面的原因
        4.7.3 行业协会学会及研究机构方面的原因
        4.7.4 生产经营企业方面的原因
        4.7.5 认证咨询机构方面的原因
        4.7.6 消费者方面的原因
        4.7.7 缺乏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原因
第5章 HACCP 标准在我国食品卫生监管中应用的建议
    5.1 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规与标准体系
    5.2 有效整合,形成部委联动新机制,建立HACCP 标准协调小组
    5.3 加强对HACCP 标准的基础性研究
    5.4 加强HACCP 标准认证的管理和宣传
    5.5 建立专业化的技术管理机构,加强国际合作与国内培训
    5.6 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自主研发HACCP 标准自动控制软件
    5.7 分层次全面推进企业的HACCP 标准的管理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食品贸易发展的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方法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课题结构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和研究范围
        2.1.1 食源性危害和食源性疾病
        2.1.2 食品安全
        2.1.3 SPS 和TBT 协议
    2.2 食品安全科技现状及发展趋势
        2.2.1 风险分析
        2.2.2 食品安全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2.2.3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
        2.2.4 食源性危害关键技术
第三章 进出口食品安全的新要求及对中国食品贸易的影响
    3.1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解析
        3.1.1 实施背景
        3.1.2 主要内容
        3.1.3 基于科学性的评判
        3.1.4 实施前后中日农产品出口制度的比较
    3.2 欧盟新食品安全法规的内容及特点
        3.2.1 欧盟食品法((EC)No.178/2002)
        3.2.2 欧盟食品卫生条例((EC)No.852/2004)
    3.3 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贸易:理论分析框架
        3.3.1 食品贸易中止
        3.3.2 食品贸易进行
        3.3.3 协商解决
    3.4 国际食品安全新标准对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3.4.1 世界茶叶贸易现状分析
        3.4.2 以植物源性食品茶叶为例的实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进出口食品的安全性考察
    4.1 出口食品
        4.1.1 出口贸易量
        4.1.2 出口的主要品种
        4.1.3 出口的市场结构
        4.1.4 出口食品的安全性
    4.2 进口食品
        4.2.1 进口食品贸易情况与主要品种
        4.2.2 进口食品安全性
        4.2.3 问题进口食品的典型性案例
    4.3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性的未来趋势
        4.3.1 对进口食品需求量扩大将进一步诱发安全性问题
        4.3.2 出口食品的安全性面临巨大考验
第五章 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技术构成与发展态势
    5.1 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技术构成
        5.1.1 风险评估技术
        5.1.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5.1.3 主要污染物残留控制技术
        5.1.4 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包装与运输过程中安全性控制技术
    5.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科技支撑体系的关系
    5.3 主要食品贸易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相关技术发展态势
        5.3.1 国际食源性(化学性与生物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发展态势
        5.3.2 国际食源性疾病的危害监测和预警技术发展
        5.3.3 食源性危害的人群暴露评估和健康效应研究
        5.3.4 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发展态势
        5.3.5 食品供应过程安全控制技术发展态势
第六章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发展演化、基本构成
    6.1 全球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发展演化
        6.1.1 全球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6.1.2 全球食品安全管理发展演变
    6.2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构成及其发展演变
        6.2.1 我国食源性危险评估技术的发展
        6.2.2 中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
        6.2.3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及技术的发展
        6.2.4 中国主要污染物残留控制技术的发展
        6.2.5 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包装与运输过程中安全性控制技术的发展
    6.3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特点
        6.3.1 食源性危害性评估技术:初显成效但应用面仍较为局限
        6.3.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体系落后且技术水平不高
        6.3.3 主要污染物残留控制技术:效果良好但覆盖的污染物数量有限
        6.3.4 安全性控制技术:优先应用于大城市而链条较短
    6.4 我国食品安全技术需求与国际食品安全新要求的匹配性
        6.4.1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匹配情况
        6.4.2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匹配情况
    6.5 我国现行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相关评价
        6.5.1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下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
        6.5.2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取得的成就
        6.5.3 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与食品出口稳定增长:以浙江省蜂产品及水产品为例
        6.5.4 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与出口食品安全保障
        6.5.5 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有没有保障进口食品安全?
第七章 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
    7.1 主要发达国家科技支撑下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7.1.1 美国
        7.1.2 欧盟
        7.1.3 加拿大
        7.1.4 日本
    7.2 发达国家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发展趋势
        7.2.1 立法与时俱进,注重实效
        7.2.2 致力于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7.2.3 检验检测快速化、智能化、便携化
        7.2.4 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的发展趋势:RFID 技术与条码技术有机结合
        7.2.5 食品安全的全程控制化
    7.3 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7.3.1 管理决策部门非常强调公共健康和消费者福利
        7.3.2 采用更加严格且范围更广的食品安全标准
        7.3.3 确保食品安全的HACCP 的采用
        7.3.4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
        7.3.5 实行食品溯源管理制度
        7.3.6 全面推行危险性分析方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差距:基于国际比较
    8.1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8.1.1 检测技术
        8.1.2 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安全性评估
        8.1.3 全程控制技术
    8.2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检验检疫资源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8.2.1 检测机构设置和能力验证
        8.2.2 检验检疫资源开发利用
        8.2.3 检验检疫机构中人员配置
    8.3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8.3.1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布控
        8.3.2 食品质量安全法规
        8.3.3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8.3.4 缺乏食品安全系统监测与评价材料
        8.3.5 危机确认—应急和预警体系与国外差距很大
第九章 完善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若干建议
    9.1 完善检验检疫监测体系
        9.1.1 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合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
        9.1.2 加强检验检疫核心技术研究
        9.1.3 完善第三方检测及认证机构
    9.2 加强食品安全软科学的研究
        9.2.1 探讨加强企业诚信经营的措施
        9.2.2 研究应对国际上食品安全贸易壁垒的措施
        9.2.3 客观评价科研成果
    9.3 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科研工作的投入
        9.3.1 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
        9.3.2 建立健全促进食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激励机制,培育企业成为食品安全科技投入的主体对象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水产饲料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MP)技术管理体系构建与生产示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综述: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MP)的概况
    1. 前言
    2. 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MP)的来源及历史发展
    3. GMP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4. GMP的分类
    5. GMP与SSOP、HACCP和ISO 9001的关系
第二章 我国水产饲料发展的现状
    1. 前言
    2. 我国水产饲料的现状
    3. 水产饲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4. 水产饲料质量管理认证的情况
第三章 水产饲料GMP管理体系的构建
    1. 前言
    2. 实施水产饲料GMP的目的和意义
    3. 水产饲料GMP的主要内容
    4. 水产饲料GMP的组织管理
    5. 水产饲料GMP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审核
    6. 体系更新和持续改进
    7.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章 水产饲料生产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安全规范
    1. 前言
    2. 水产饲料的环境安全规范
    3. 生产建筑、设施及设备规范
第五章 水产饲料原料采购、检查、化验质量规范
    1. 前言
    2. 原料采购规范
    3. 原料接收操作规范
    4. 原料储存操作规范
    5. 原料检验与质量管理规范
第六章 水产饲料生产过程、包装、储运、销售过程的质量管理、卫生安全规范
    1. 前言
    2. 原料输送的操作规范
    3. 粉碎操作规范
    4. 配料操作规范
    5. 混合操作规范
    6. 制粒操作规范
    7. 中控操作规范
    8. 油脂添加系统的操作规范
    9. 成品包装规范
    10. 成品储运规范
    11. 产品检验与质量管理规范
    12. 产品销售规范
    13. 卫生管理规范
第七章 水产饲料生产从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到终端客户可追溯的信息链管理规范
    1. 前言
    2. 原料的信息记录
    3. 生产过程的信息流动
    4. 成品信息记录
    5. 客户销售管理档案记录
    6. 产品召回程序
    7. 用户的使用记录
    8. 可追溯的管理体系
第八章 水产饲料管理、生产、产品使用人员的培训体系
    1. 前言
    2. 总体要求
    3. 培训体系
    4. 培训内容
    5. 人员培训的开展
    6. 文件和记录规范
第九章 水产饲料GMP示范研究
    1. 示范企业的情况
    2. 示范的过程
    3. 示范效果
    4. 示范的体会
    5. 示范中遇到的问题
    6. 示范小结
第十章 我国主要水产饲料企业和高校对GMP认识的初步调查分析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3. 调查企业和高校的情况
    4. 对GMP的认识
    5. GMP推行的政策需求
    6. 对推行GMP效果的预期
    7. 总结
第十一章 我国实施水产饲料GMP的认证规划
    1. 我国实施GMP认证的必要性
    2. 我国全面实施水产饲料GMP的可行性
    3. 推动水产饲料GMP实施的关键要素
    4. 水产饲料行业GMP管理面临的问题
    5. 实施水产饲料GMP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调查表
附青岛六和GMP
附录:饲料相关法规
致谢

(6)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1.4.1 研究特色
        1.4.2 研究的创新
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动态
    2.1 有关乳制品安全的研究进展
        2.1.1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2.1.2 食品质量安全特性与质量控制
        2.1.3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2.1.4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者行为研究
        2.1.5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管理研究
    2.2 有关饲料营养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2.2.1 生鲜乳质量与饲料营养的关系
        2.2.2 提高生鲜乳质量的营养调控技术进展
        2.2.3 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营养因素
    2.3 有关农户行为的研究
        2.3.1 集中在农户是否理性的争论上
        2.3.2 对农户的某一具体行为及其影晌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2.4 有关乳及乳制品市场的研究
        2.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2.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2.5 有关博弈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2.6 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2.6.1 国外的研究
        2.6.2 国内的研究
    2.7 小结
3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
    3.1 基本概念
        3.1.1 食品安全
        3.1.2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安全食品
        3.1.3 有关牛奶的几个概念
        3.1.4 行为主体
    3.2 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及政府管制
        3.2.1 政府行为的经济学依据
        3.2.2 关于市场失灵及如何矫正的理论分析
        3.2.3 生鲜乳质量安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3.2.4 生鲜乳质量安全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与市场手段
4 国外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4.1 有关国家生鲜乳质量保障体系
        4.1.1 美国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2 加拿大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3 欧盟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4 法国乳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5 荷兰乳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6 英国乳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7 日本生鲜乳及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8 印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4.2 OIE 的官方兽医制度与欧盟、美国等的兽医管理体制
        4.2.1 OIE 的官方兽医制度
        4.2.2 美国的兽医管理体制
        4.2.3 欧盟的兽医防疫体制
        4.2.4 澳大利亚的政府兽医管理制度
    4.3 中外原奶质量安全管理比较
        4.3.1 中外原奶质量安全管理的共同特征
        4.3.2 中外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不同之处
        4.3.3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5 消费者对生鲜乳质量安全及有关事项的需求行为分析
    5.1 调查设计
    5.2 样本特征描述
    5.3 对政府的评价情况
    5.4 消费者对企业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评价
6 奶户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控制行为分析
    6.1 数据来源
        6.1.1 样本点的选择
        6.1.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6.1.3 样本特征描述
    6.2 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6.2.1 养殖户奶牛购买情况
        6.2.2 奶户奶牛养殖规模情况
        6.2.3 奶户奶牛饲养管理情况
        6.2.4 饲料使用情况
    6.3 对奶牛养殖技术的掌握运用情况
    6.4 对兽药的认知及使用状况
        6.4.1 奶户对兽药效果的认知情况
        6.4.2 兽药的来源及使用状况
    6.5 对政府及社会服务的要求情况
    6.6 对奶业风险的认知情况
7 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7.1 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7.1.1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机构及职能划分
        7.1.2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
        7.1.3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
        7.1.4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状
        7.1.5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现状
        7.1.6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7.1.7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
        7.1.8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的现状
    7.2 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7.2.1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7.2.2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7.2.3 生鲜乳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7.2.4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7.2.5 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存在的问题
8 完善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措施
    8.1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8.1.1 加强配套法律建设工作及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建设
        8.1.2 加强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
    8.2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8.3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8.4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8.4.1 建立全国性有效实时监控监测网络体系
        8.4.2 检测资源、检测结果共享
        8.4.3 建立第三方中立检验机构和完善牛奶质量一价格体系
    8.5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认证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8.6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建设
        8.6.1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机制
        8.6.2 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
    8.7 生鲜乳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建设
    8.8 生鲜乳质量安全利益分配机制建设
    8.9 建立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理性竞争机制
    8.10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8.10.1 加快良种繁育,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8.10.2 加紧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奶产品质量
        8.10.3 大力支持乳品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和科技创新
        8.10.4 大力发展优质饲料饲草生产,建立奶牛饲料生产基地
        8.10.5 加强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
    8.11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8.11.1 制定奶业保护政策
        8.11.2 制定相关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
        8.11.3 完善奶牛疫病防治体制建设
        8.11.4 建立有效的市场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8.11.5 加强奶业行业协会的作用,确保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
9 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及有关信息的需求行为调查
附录2 奶户(场)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调查
附录3 我国乳品加工相关安全标准目录(征求意见稿)
参考文献

(7)中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结构框架
第二章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内涵、范畴
        2.1.1 饲料质量的内涵
        2.1.2 饲料质量安全的含义及特性
        2.1.3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范畴
    2.2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2.2.1 饲料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2.2.2 饲料管理部门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2.3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
        2.3.1 饲料质量安全与畜产品安全及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2.3.2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意识是企业的灵魂
        2.3.3 提高饲料产品质量是饲料工业全行业的大事情
第三章 中外饲料产业发展概况和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现状
    3.1 世界饲料产业发展概况及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现状
        3.1.1 世界饲料产业发展概况
        3.1.2 世界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现状
    3.2 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概况及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现状
        3.2.1 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概况
        3.2.2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现状
第四章 中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4.1 外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4.1.1 美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4.1.2 加拿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4.1.3 欧盟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4.2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4.2.1 中国饲料安全法律体系现状
        4.2.2 中国饲料工业质量标准体系现状
        4.2.3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4.3 外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分析
        4.3.1 美国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特点
        4.3.2 美国政府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
    4.4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4.4.1 中国饲料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特点
        4.4.2 中国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4.4.3 中国政府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4.5 中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4.5.1 饲料法规的建立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
        4.5.2 政府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
        4.5.3 推行HACCP 管理体系,确保饲料安全
        4.5.4 建立健全饲料产品标准化体系
        4.5.5 构建较为完善的信用体制
        4.5.6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第五章 解决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5.1 加快饲料法立法,全面提高饲料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5.1.1 加快饲料法立法,积极推进饲料法的颁布实行
        5.1.2 大力宣传饲料法规,提高饲料行业产品质量意识
        5.1.3 饲料安全监督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
    5.2 完善饲料管理制度,加强饲料监管
        5.2.1 完善各级饲料行政管理部门
        5.2.2 进一步完善饲料法律法规及标准
        5.2.3 加强饲料标准化体系基础研究
        5.2.4 加强饲料标签实施的管理
        5.2.5 健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饲料企业进行HACCP 认证
        5.2.6 建立饲料安全性评价制度
    5.3 完善饲料质量监测体系
        5.3.1 饲料质检机构的统筹安排
        5.3.2 质检机构的自身建设
        5.3.3 建立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制度
    5.4 建立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5.4.1 建立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5.4.2 对饲料质量实行全程监管
        5.4.3 加大对违规饲料企业的处罚力度
    5.5 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加强饲料安全科研工作
        5.5.1 研究饲料安全质量控制技术
        5.5.2 开发新型饲料
        5.5.3 完善饲料安全性检测技术
    5.6 发挥饲料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饲料行业信用体制建设
        5.6.1 进一步发挥饲料行业协会作用
        5.6.2 完善饲料行业信用体制建设
    5.7 完善我国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5.7.1 树立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
        5.7.2 充分发挥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作用
        5.7.3 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7.4 加大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HACCP在饲料生产企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饲料工业发展状况
        1.1.1 全球饲料发展概况
        1.1.2 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
    1.2 HACCP 管理体系概述
        1.2.1 HACCP 的概念
        1.2.2 HACCP 的基本术语
        1.2.3 HACCP 原理
        1.2.4 HACCP 的特点
        1.2.5 HACCP与GMPS、SOP关系
        1.2.6 HACCP 的产生与国内外发展及应用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步骤
        2.3.1 成立HACCP 小组
        2.3.2 HACCP 知识培训
        2.3.3 产品描述
        2.3.4 建立饲料加工流程图
        2.3.5 对饲料加工工艺进行描述
        2.3.6 验证流程图
        2.3.7 正确进行危害分析及准确建立关键控制点
        2.3.8 建立关键限值
        2.3.9 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2.3.10 纠偏措施
3 相关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与分析
    3.2 讨论
        3.2.1 HACCP 在饲料生产企业运行是可行性
        3.2.2 在饲料生产企业中运行HACCP 是有效性
        3.2.3 HACCP 在饲料生产企业运行是必要性
参考文献

(9)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3.1 国外研究动态述评
        1.3.2 国外研究进展评介
        1.3.3 国内研究动态述评
        1.3.4 国内研究进展评价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数据资料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调研情况及数据来源说明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生猪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
    2.1 生猪产业特点及其国际竞争力分析
        2.1.1 生猪产业特点
        2.1.2 生猪国际竞争力分析
    2.2 生猪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理
        2.2.1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2.2.2 生猪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条件
    2.3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创新优势与生猪国际竞争力关系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川生猪生产、贸易、消费及国际比较分析
    3.1 四川生猪生产及国际比较分析
        3.1.1 四川生猪生产分析
        3.1.2 四川生猪生产的国际比较分析
    3.2 四川生猪贸易及国际比较分析
        3.2.1 四川生猪贸易分析
        3.2.2 四川生猪贸易的国际比较
    3.3 四川生猪消费及国际比较分析
        3.3.1 四川生猪消费分析
        3.3.2 四川生猪消费的国际比较
    3.4 提升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3.4.1 提升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经验
        3.4.2 国际经验的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4.1 生猪国际竞争力“六因素模型”
    4.2 生产要素条件
        4.2.1 基础要素
        4.2.2 高级要素
    4.3 需求条件
        4.3.1 国内需求增长和需求结构变动趋势
        4.3.2 国内需求国际化
    4.4 相关和支撑条件
        4.4.1 种猪研发、繁育及技术推广体系
        4.4.2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4.4.3 生猪屠宰及加工
    4.5 生产、储运、经营主体状况
        4.5.1 生产主体状况
        4.5.2 储运主体状况
        4.5.3 经营主体状况
    4.6 政府作用
        4.6.1 创造与维护有效率的生猪产业市场
        4.6.2 产业政策
        4.6.3 国际贸易政策
    4.7 机遇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的测度
    5.1 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5.1.1 生猪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测定生猪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
    5.2 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具体评价
        5.2.1 四川生猪国际竞争绩效评价
        5.2.2 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实力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6.1.1 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法规体系
        6.1.2 完善生猪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6.2 建立生猪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6.2.1 建立生猪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6.2.2 建立生猪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管体系
        6.2.3 建立生猪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6.2.4 建立生猪质量安全信息体系
        6.2.5 建立生猪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疫病综合防控体系
    6.3 加强生猪产业先进科学技术研发推广应用
    6.4 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生产方式变革
        6.4.1 创新生猪产业发展机制
        6.4.2 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猪产业中介组织
        6.4.3 推进垂直一体化的安全猪肉生产方式
    6.5 提高生猪市场交易效率
        6.5.1 构建现代化生猪产业物流体系
        6.5.2 实施品牌化营销战略,努力开拓多元国际市场
        6.5.3 适时推出生猪期货
    6.6 发展生猪产业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6.1 发展生猪产业循环经济的原因剖析
        6.6.2 发展生猪产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6.6.3 加强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无公害肉鸡生产中HACCP管理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国内外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体系现状研究
    1.1 国外畜产品安全性管理
    1.2 国外畜产品安全检测情况
        1.2.1 国外畜产品安全性检测机构
        1.2.2 国外畜产品安全检测与实验室的设置
    1.3 国内畜产品安全控制状况
        1.3.1 国内畜产品安全控制机构状况
        1.3.2 我国质量安全检测体成绩
        1.3.3 我国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1.3.4 国内畜产品控制体系的标准存在的问题
    1.4 我国在无公害认证方面的现状
        1.4.1 实施无公害质量认证的意义
        1.4.2 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二章 HACCP管理体系的概述
    2.1 HACCP的意义
    2.2 HACCP的产生
        2.2.1 HACCP创立阶段
        2.2.2 HACCP基本术语
        2.2.3 HACCP的七个基本原理
        2.2.4 HACP的应用阶段
    2.3 HACCP在国内外畜产品领域的应用情况
        2.3.1 HACCP在国外畜产品领域的应用情况
        2.3.2 HACCP在国内畜产品领域的应用情况
    2.4 HACCP体系与常规质量控制模式的区别
    2.5 HACCP管理体系质量控制特点
    2.6 HACCP、GMP和SSOP的关系
        2.6.1 GMP简介
        2.6.2 SSOP简介
        2.6.3 GMP、SSOP和HACCP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肉鸡业生产现状
    3.1 世界肉鸡业现状
    3.2 我国肉业鸡现状
        3.2.1 我国目前肉鸡生产的状况
        3.2.2 目前我国肉鸡的饲养方式
        3.2.3 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第四章 河南省肉鸡养殖企业调查、比较研究
    4.1 调查企业存在的问题
        4.1.1 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
        4.1.2 养殖场的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4.1.3 产品(肉鸡)药物残留明显
        4.1.4 消毒、防疫措施不到位
        4.1.5 管理不规范化、制度化
    4.2 无公害肉鸡生产中建立HACCP体系的必要性
        4.2.1 什么是无公害肉鸡
        4.2.2 建立HACCP体系的必要性
        4.2.3 意义与前景分析
第五章 无公害肉鸡场HACCP体系建立与实施步骤
    5.1 无公害肉鸡生产HACCP的基础计划
        5.1.1 良好生产规范(GMP)
        5.1.2 无公害肉鸡生产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建立
    5.2 肉鸡养殖企业中HACCP体系的建立
        5.2.1 企业简介
        5.2.2 准备工作
        5.2.3 肉鸡生产HACCP体系实施步骤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四、加拿大饲料行业HACCP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ACCP普陀渔村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 胡倩.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2]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孙波.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1)
  • [3]HACCP标准在食品卫生监管中应用的研究[D]. 王澎. 汕头大学, 2011(04)
  • [4]基于食品贸易发展的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 岳宁. 江南大学, 2010(08)
  • [5]《水产饲料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MP)技术管理体系构建与生产示范研究[D]. 李会涛.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6]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D]. 靳延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1)
  • [7]中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比较研究[D]. 解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8]HACCP在饲料生产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 吴玉玲.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9]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研究[D]. 陈昌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10]无公害肉鸡生产中HACCP管理体系的建立[D]. 王小建. 河南农业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加拿大饲料业HACCP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