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硬化伴糖代谢障碍35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吕丽玲[1](2020)在《重庆地区310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nfantile cholestatic hepatopathy,ICH)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目前ICH的可能病因及预后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住院治疗,且发病年龄为03月的ICH患儿的住院资料,并进一步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上述患儿转归情况至2020年4月或患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ICH患儿310例,其中男性192例(61.94%),女性118例(38.06%),男女比例为1.63:1。01个月发病患儿241例(77.74%),12个月发病患儿49例(15.81%),23个月发病患儿20例(6.45%)。(2)310例ICH患儿病因分布:感染性疾病74例(23.87%),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67例(21.61%);遗传性肝病36例(11.61%),其中NICCD 21例(6.77%)、ALGS 8例(2.58%)、PFIC 3例(0.97%)、NTCP缺陷病1例(0.32%)、MMA 1例(0.32%)、GSD 1例(0.32%)、染色体病1例(0.32%);PNAC 9例(2.90%);有191例(61.61%)出院时尚未明确诊断。(3)截至2020年4月,188例随访患儿中有168/188例(89.36%)好转,5/188例(2.67%)未愈,15/188例(7.98%)死亡。未愈病例分别为PFIC1型1/5例(20%)、PFIC5型1/5例(20%)及ALGS 3/5例(60%)。死亡病例中,2/15例(13.33%)为ALGS,2/15例(13.33%)为CMV,1/15例(6.67%)为败血症,7/15例(46.67%)疑诊遗传性肝病,3/15例(20%)病因不详。(4)152例明确转归时间点的患儿中,4月龄、6月龄、1岁及14岁好转比例分别为37.5%、63.16%、83.55%及92.11%。(5)72例门诊随访患儿的肝功显示TB、ALT、AST、ALP、GGT及TBA 6个指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6)截止2020年4月,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病例住院期间的TB、DB、IB水平较高(P<0.05),白蛋白浓度较低(P=0.003<0.05),血钾浓度较低(P=0.005<0.05)。结论:(1)ICH患儿多数在生后1月内起病,男性多于女性。(2)明确病因的以感染性疾病最多,其中以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其次是遗传性肝病,其中以NICCD、ALGS相对较多,另少见有PFIC、NTCP缺陷病、MMA、GSD及染色体病;PNAC也是ICH的重要病因。仍有超过半数患儿病因不清。(3)经过14年的随访,大多数患儿可逐渐好转,少数未愈或死亡。感染性疾病及PNAC预后较好,遗传性肝病中NICCD预后较好,而PFIC及ALGS预后欠佳。
宋彩英[2](2019)在《恩替卡韦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慢乙肝相关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就恩替卡韦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慢性乙肝相关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丰富慢性乙肝相关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方法:选择青岛第六人民医院和青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且符合慢性乙肝相关HD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资料。分为ETV常规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ETV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组,以下简称口服降糖药组和ETV联合艾塞那肽组,以下简称艾塞那肽组,每组各40例,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常规慢性乙肝相关HD治疗临床基础上,予以口服ETV治疗(1次/d,0.5mg/次);口服降糖药组:则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再联合降糖药物阿卡波糖(3次/d,50mg/次)治疗;艾塞那肽组:则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再联合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10 ug/d)。三组均采用相同治疗周期:6个月。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乙肝病毒应答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组、艾塞那肽组共120例HD患者,其均以腹胀、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120例HD患者中,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饮、多食、消瘦、多尿等,且伴肝病主要临床体征,如腹水、黄疸、肝掌等。调查发现:HD患者主要并发症多为肝病并发症,而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则相对少见。(2)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组、艾塞那肽组治疗后,艾塞那肽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组改善明显(P<0.05);另外,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艾塞那肽组为97.5%,口服降糖药组为87.5%、对照组为80.0%,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期间内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为5.0%,口服降糖药组、艾塞那肽组均为7.5%,组间无差异(P>0.05),停药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则会在较短时间内消失。结论:ETV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慢性乙肝相关HD,既可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对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也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铭慧(CHAN Ming Wai Cindy)[3](2019)在《基于文献的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蜂针疗法(又称蜂蜇疗法或蜂刺疗法)是属于蜂疗一种,早在中国民间和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疾病之用。将蜂针毒液的药物药理作用跟针灸学原理相互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的操作方法是使用镊子持夹住活蜂,放置穴位上令其螫刺,或用镊子将蜂针和蜂毒囊同时取下,持夹住这部份用来点刺或者是散刺在相关穴位。蜂针治疗的主要使用蜂毒的药用成份,现时已有蜂毒制成的针剂直接以注射针注射到患处作治疗。目前世界各地以活蜂蜇刺蜂毒来治疗的病症越趋广泛,它的药理成份及可治疗的病症研究也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是希望从文献中挖掘出有关蜂针临床治疗的病症,用来作为撰写病谱,同时用2个病作为范例(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鼻炎)来举证蜂针治疗的作用显示病症存在于这病谱的治疗价值。目的:蜂针治疗特别对一些疑难杂症、反复发作、复发率高的病症,是一种有效的另类治疗手段。在蜂针疗法日趋应用广泛的前提下,本研究旨在探究蜂针可以治疗或最终达至痊愈的疾病种类,效果等方面内容。目前用蜂针来作研究的病谱文献并不多,通过这次研究,一方面是要对蜂针疗法的可治疾病进行探讨,其次,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用先进科学化工具和多角度方向来进行分析,从而建构一份蜂针病谱,以供日后临床参考。方法:根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制定检索方法与策略,以蜂针、病谱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1979~2018)、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1989~2018)、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1981~2018)、SINOMED(1979~2018)、EMbase、SCIE和Elsevier等数据库内使用内建的高级检索功能来进行检索由1950-2018年期间的文章及文献,筛选出符合开始时已设定的检索条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逐一资料下载,以便进行方法学等质量评价,最终阶段对所有研究文献进行合并整理及统计量分析,然后评定蜂针治疗疾病及其他相关数据,再进行归类和整理,探讨蜂疗文献特点和病谱等内容。同时,通过以范例的形式用Meta分析来病症(当中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鼻炎),以初始纳入的文献来重点找出合格的文献,找出相关的数据导入到(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 Plus 2010-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内,再将电子表格内符合分析的数据输入到分析软件(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Review Manager 5.3(Version:5.3.5)进行合成分析,通过软件计算后得出统计结果,再人工分析其统计意义,综合各统计意义后,就可以用统计学的角度来反映出蜂针对这疾病的效果。结果:用作病谱分析的初选合格文献共9152篇,最终纳入及归入到病谱的共237篇,这次研究得到了 14类病症系统,病症78种类别,其中包括西医疾病51种类别、西医症状4种类别、中医病症8种类别。明细分项如下(详细统计量见表1-10):1.骨骼系统与结缔组织病症(其中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滑囊炎、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风湿类疾病(风湿寒性关节痛)、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腱鞘囊肿、颈肩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桡骨茎突腱鞘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风湿病、风湿性多肌痛、干燥综合症、和骨折后遗症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痹症症,和腰腿痛)2.神经系统病症(其中包括面瘫(包括顽固性周围性面瘫、顽固性面瘫、面瘫后遗症、面神经炎)、脑血管病(偏瘫)、三叉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头痛,和眩晕)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其中包括乳腺增生、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肾囊肿、乳房囊性增生、功能性痛经、盆腔炎、遗尿症、月经不调,和淋证)4.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其中包括湿疹、痤疮(寻常型痤疮)、硬皮病、体表血管瘤、皮肤纤维瘤、银屑病、疤痕疙瘩,和瘢痕疙瘩)5.肿瘤病症(其中包括膀胱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症、乳腺癌,和肺癌)6.呼吸系统(其中包括鼻炎、支气管哮喘、哮喘、慢支、支扩、慢性咽炎,和过敏性咳嗽)7.消化系统病症(其中包括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肛裂、肝硬化,和泄泻)8.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症(其中包括肝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带状疱疹,和口疮)9.循环系统病症(其中包括脑梗塞、痔疮、浅静脉炎、冠心病、心绞痛,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症(其中包括糖尿病、桥本氏病(自身免疫性(又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痛风)11.精神和行为障碍病症(其中包括性功能障碍(阳萎、阳痿),和精神病)12.损伤、中毒和外因病症(其中包括急性腰扭伤)13.与医疗保健服务接触因素病症(其中包括预防感冒、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携带者)14.眼和附器病症(其中包括虹膜睫状体炎)研究范例的病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由初选的合格文献947共篇,到最终被纳入研究的文献17篇,其中治疗组共833例患者,对照组共680例患者,均为单独蜂针、蜂针配合药物、或蜂针配合其他方法治疗来治疗。用总有效率的进行Meta分析,结果标示:RR=1.12,95%CI(1.05,1.19),P<0.001,全部17篇文献中均表明有治疗组及对照组的阐述,并且有总有效率的报导,对于其他的结局指标(如:RF、CRP、ESR、关节肿胀度、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度、关节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双手握力、15米步行时间、晨僵时间等)则未有划一报导,做成可比性降低。只有3篇文献有说明所运用的随机分法。研究范例的病症-鼻炎,由初选的合格文献共60篇,到最终被纳入研究的文献4篇,其中治疗组共140例患者,对照组共138例患者,治疗组会以单独蜂针、蜂针配合药物、或蜂针配合其他方法治疗来治疗,而对照组则用非蜂针来进行治疗。用总有效率的治疗方向进行Meta分析,结果标示:OR=2.15,95%CI(0.52,0.86),P=0.29RR=1.08,95%CI(0.98,1.18),P=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大致总有效率则说明蜂针的治疗疗效可以。全部4篇文献中均表明有随机分法,只有3篇文献有说明所运用的随机分法。阐明治疗随机方法才可以让其研究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数据可比性及可信性更高。结论:在研究以蜂针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病谱期间,就发现了不同等级疾病症的频次。从文献频次上显示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滑痹症、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和面瘫均属在治疗上较优势疾病;而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肝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鼻炎、癌、脑血管病(偏瘫)、糖尿病、湿疹、遗尿症、乳腺增生、三叉神经痛、痤疮(寻常型痤疮)等均需要待日后有更多文献及数据再作研究及分析得出结果。在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鼻炎的文献上,均显示出蜂针对患有该种病的患者,在生物临床报告结果以及症状等都可以得到改善。通过上述两个独立病症的Meta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反映出蜂针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证明了蜂针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然而蜂针治疗鼻炎的研究还需要更多有质量的文献作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显示出蜂针有效治疗多类的常见病以及疑难病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不足之处为纳入文献病例的基本情况、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结局评价标准均不统一,纳入文献量不多。这是一个开始,蜂针治疗病谱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的研究需要有更多单一使用蜂针作治疗的文献作支持,以及采用大数据样本和更严格的研究设计。
郝青华[4](2016)在《血糖水平对肝病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出现血糖异常水平对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状况分为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另选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结果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着较对照组高(P<0.05);重型肝炎组血糖异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异常患者病死率显着高于血糖水平正常者(P<0.05)。结论肝病患者平时应进行血糖水平检测,若出现糖耐量异常,应采取治疗措施,控制病情,降低肝病病死率。
方静怡,章宗籍,钱忠义,凌亚伟,刘畅,申丽娟[5](2014)在《1883份肝穿刺活检组织标本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肝穿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加深对各种肝病的认识。方法 B型超声引导下采用快速穿刺法取肝组织,对肝穿组织进行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胶原纤维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HCV,根据需要加做其他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如刚果红、PAS、铜、铁等。结果所有病理诊断中,肝炎1234例,占65.53%,其中乙型肝炎856例,占45.46%。有573例临床诊断为不明原因的肝损伤,病理诊断203例为肝炎,占35.43%,其中乙型肝炎8例,占1.40%,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5.50%。自身免疫性肝病177例,占30.89%。Dubin-Johnson综合征6例,占0.32%,HE染色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见较多粗大深棕色色素颗粒;肝淀粉样变5例,占0.27%,淀粉样蛋白主要沉积于肝窦周围隙,刚果红染色呈桔红色;血色病5例,占0.27%,含铁血黄素在肝小叶弥漫分布,普鲁士蓝染色呈蓝色。肝糖原贮积症有2例,占0.11%,细胞质内有大量糖原沉积,PAS染色呈红色。结论临床资料对病理诊断意义重大,肝穿刺活检对各种肝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何茂莲,刘华蓉[6](2013)在《糖代谢异常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危险性临床观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糖代谢异常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危险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回顾性分析糖代谢异常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70例肝硬化患者在各年龄组分布不一致,其中有糖代谢50例,占总人数的29.4%;糖代谢异常组患者在各年龄组分布和发生率不一致,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增长趋势;糖代谢异常显着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发病风险;糖代谢异常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独立因素,且与病毒性肝炎有协同作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糖代谢异常,可增加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但对脾功能亢进无明显影响。结论临床中对肝硬化患者行常规空腹血糖和尿糖监测,有助于及时诊断肝源性糖尿病,降低糖代谢异常对肝功能的损害,降低肝硬化严重并发症发生。
黄海滨,陈建荣,俞智华[7](2013)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糖尿病发生情况、血糖检测结果、观察临床表现及糖尿病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糖尿病发生率为16.7%,患者平均年龄为47.9±13.3岁,大于未发生糖尿病组(41.1±10.4)岁;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为60%,显着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33.3%)、酒精性肝硬化(6.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0.0%)及原因不明肝硬化(20.0%,P<0.05);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为32.7%,显着高于A级(6.7%)和B级(10.5%,P<0.05);具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者为10.0%,无糖尿病症状者为76.7%;入院时空腹血糖≥6.0mmol/L者为26.7%,餐后2小时血糖≥8.00mmol/L者为86.7%;糖化血红蛋白≥7.0%者为93.3%;随访2.0±0.8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者为80.0%,死亡26.7%,显着高于无糖尿病组(30.7%和4.7%,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糖检测不典型,对预后有不良影响,临床诊治中需要常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莫好红[8](2013)在《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实质损害可引起糖代谢的障碍,严重可发展成为临床糖尿病。临床表现以高血糖及葡萄耐量减低为特征。资料与方法2004~2009年收治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30~73岁,基础病变均为肝硬化。
张承顺,王道年[9](2013)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2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32例(23.5%),3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家族史,发现糖尿病前均患有慢性肝病导致肝硬化,其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空腹血糖以轻、中度升高为主,控制饮食、改善肝功能及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有效。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发生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血糖水平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关系。治疗上以保肝治疗为主,兼顾控制血糖,多数预后良好。
于强,王占科,王军[10](2009)在《晚期肝硬化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相关性及晚期肝硬化患者糖代谢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检测40例晚期肝硬化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TNF-α、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乳酸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晚期肝硬化患者血TNF-α、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乳酸和HOMA-I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HOMA-β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浆TNF-α与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空腹乳酸水平及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OMA-β呈负相关(P<0.05)。结论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浆TNF-α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及糖代谢障碍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肝硬化伴糖代谢障碍35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硬化伴糖代谢障碍3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地区310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病因分布 |
2.3 辅助检查 |
2.4 随访及预后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恩替卡韦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慢乙肝相关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指标 |
1.4 统计学 |
结果 |
2.1 基线资料分析 |
2.2 HD的血糖变化及占比情况分析 |
2.3 三组HD患者临床表现及主要合并并发症情况分析 |
2.4 临床效果分析 |
2.5 不良反应分析 |
讨论 |
3.1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 |
3.2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3)基于文献的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古今蜂针的认识 |
一、古代对蜂针的认识 |
二、现代对蜂针的认识 |
第二节 现今蜂针和疾病治疗的文献与病谱关系 |
一、现今文献对蜂针与疾病的概述 |
二、研究现今蜂针文献到病谱的发展 |
三、现今蜂针治疗疾病的Meta文献研究 |
第二章 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资料 |
一、资料来源 |
二、文献检索策略 |
三、文献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病谱计量方法 |
第二节 文献筛选与质量监控 |
一、筛选与质控意义 |
二、研究人员的完善培训 |
三、文献流程序化控制 |
四、文献管理器的使用 |
五、数据录入、管理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检索情况 |
二、基本病谱 |
三、病症系统分析 |
四、病症种类分析 |
五、文献年度分布 |
六、发表期刊 |
七、未纳入Meta分析的蜂针蜂毒治疗临床案例和疗效 |
八、小结 |
第三章 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的META研究 |
第一节 循证医学下META的研究方法 |
一、病种选择 |
二、文献分类评价 |
三、文献评价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
第二节 蜂针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谱研究 |
一、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
二、证据总结 |
第三节 蜂针治疗鼻炎病谱的研究 |
一、蜂针治疗或结合常规治疗鼻炎的Meta分析 |
二、证据总结 |
第四章 讨论 |
一、蜂针临床治疗日趋广泛 |
二、质量提高,病种增多 |
三、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鼻炎文献的研究和META分析成果 |
四、蜂针治疗疑难杂症的阐述 |
五、蜂针治疗临床文献临床样本分析的情况 |
六、蜂针安全性 |
七、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详细摘要 |
(4)血糖水平对肝病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
2.2 重症肝炎患者病死率 |
3 讨论 |
(5)1883份肝穿刺活检组织标本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一、病例资料 |
二、辅助检查 |
三、肝脏穿刺 |
四、组织染色 |
(一)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二) 特殊染色 |
结果 |
一、肝穿活检病理诊断构成, 见表1。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较少见肝病的病变特点 |
(一) 自身免疫性肝病 |
(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三) Dubin-Johnson综合征 |
(四) 肝淀粉样变性 |
讨论 |
(6)糖代谢异常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危险性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肝硬化及的诊断标准 |
1.2.2 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年龄段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
2.2 糖代谢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影响 |
2.3 糖代谢与病毒性肝炎、嗜酒对肝硬化并发症危险性的关系 |
2.4 不同年龄段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危险性分析 |
3 讨论 |
(7)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8)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10)晚期肝硬化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测定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肝硬化伴糖代谢障碍35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地区310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D]. 吕丽玲.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2]恩替卡韦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慢乙肝相关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研究[D]. 宋彩英. 青岛大学, 2019(03)
- [3]基于文献的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及Meta分析[D]. 陈铭慧(CHAN Ming Wai Cindy).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血糖水平对肝病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研究[J]. 郝青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21)
- [5]1883份肝穿刺活检组织标本病理分析[J]. 方静怡,章宗籍,钱忠义,凌亚伟,刘畅,申丽娟. 肝脏, 2014(09)
- [6]糖代谢异常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危险性临床观察研究[J]. 何茂莲,刘华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13)
- [7]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J]. 黄海滨,陈建荣,俞智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3(02)
- [8]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J]. 莫好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5)
- [9]肝硬化合并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J]. 张承顺,王道年. 中国基层医药, 2013(05)
- [10]晚期肝硬化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J]. 于强,王占科,王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