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水市红富士苹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梁喜娟,吴应珍[1](2021)在《泾川县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苹果产业是泾川县的支柱产业,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大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苹果产业已经成为了泾川县人民发家致富的第一风向标。由于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大范围提高,出现许多关于生产、销售、运输、加工和存储等方面的问题,以泾川县红富士苹果产业为例,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甘肃省泾川县红富士苹果产业的生产环境、苗木的培育、贮藏、果品的质量、加工及运输、科学生产技术和销售等各个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并分析选择合理的战略方向,提出加快泾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的解决对策。
曹跃[2](2020)在《干湿地区苹果果皮蜡质差异研究》文中指出植物的蜡状表皮通常由覆盖在角质层最外层的外层蜡和镶嵌到角质层中的内蜡组成。外层蜡状晶体结构常以立体结构堆积在角质层的最外层,扫描电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而内蜡没有特定的形状。苹果果皮的蜡质通常具有片状的结构,不同品种的苹果有明显的差异。苹果果皮蜡主要由超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组成。苹果果皮蜡中存在的超长链脂肪族蜡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伯醇、仲醇、醛、酮和酯,但具体成分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苹果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受到果园的环境影响。温度、光照、水、土壤等是果树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些环境因子直接影响果树生长发育。然而关于环境因子影响苹果蜡质的研究还知之甚少。本试验以元帅系苹果‘俄矮2号’为试材,研究了干湿地区苹果果皮蜡质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含量,观察了花后90天苹果果实蜡质的形态,并分析了环境因子与花后90天苹果果皮蜡质含量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花后90天和花后150天,湿润地区的苹果果皮蜡质积累量比干旱地区少,且花后90天差异显着。(2)利用GC-MS技术分析蜡质成分,在花后90天苹果果皮蜡质组分含量中,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相比,VLCFA化合物所占比例多,而三萜类化合物所占比例少。在苹果果皮VLCFA化合物中,湿润地区比干旱地区的脂肪醛含量多,脂肪酸含量少。(3)利用SEM观察苹果果皮的蜡质,低倍镜下观察到湿润地区的苹果果皮蜡质乳突状结构比干旱地区多,高倍镜下观察到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蜡质均呈片状堆叠。(4)对花后90天的苹果果皮总蜡含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知,苹果果皮蜡质的合成与果园的平均相对湿度有极显着负相关关系,即果园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蜡质的合成越少。
解亚惠[3](2020)在《天水德盛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苹果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对具备“绿色”、“健康”标签的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特色农产品经营企业原有的销售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市场变化,为了突破原有营销模式带来的瓶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并发展,企业就必须及时优化营销策略,以保障企业的良好运转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天水德盛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苹果等农副产品收购、销售及进出口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公司具备原产地和成本领先的优势,并且不断整合资源,联合乡镇和农户成立专业果品种植基地,既能保障产品来源又能保证产品质量,但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却不太乐观。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德盛果蔬公司没有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使得公司产品的可替代性高,消费者缺乏忠诚度。本文分析了德盛果蔬公司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以及SWOT分析法,分析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运用STP分析法进行市场细分,确定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以及企业的市场定位,最后综合运用4P、4C、4R理论提出了“产品-顾客-关联”、“价格-成本-反应”、“渠道-便利-关系”、“促销-沟通-回报”的组合营销策略,并制定了实施保障措施。综上所述,本文将营销过程中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因素联合起来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完善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组合营销策略,有效解决了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帮助企业实现营销体系协同发展,稳定现有市场的同时拓展潜在市场,保持较强竞争力。同时,也可为其他特色农产品购销储企业在营销策略制定方面提供思路,为营销模式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庾琴[4](2019)在《影响梨小食心虫暴发为害的主要因子及其寄主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一种隐蔽性强、为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近年来暴发危害频繁。与其他害虫相比,梨小食心虫在田间为害程度由种群数量和钻蛀率两方面决定,而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种群数量,研究结果不能有效解释或解决生产上的世代重叠、暴发危害频繁、防治效果不稳定等关键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来气候、降雨、果树种植等的变化趋势,筛选了严重影响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和危害率的主要因子湿度、温度和寄主,拟通过研究这些因子对梨小食心虫的影响,明确梨小食心虫世代重叠重、易暴发危害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幼虫和成虫的寄主选择,为信息化合物的筛选和新防治技术研发提供依据,依据上述结果,完善现有田间预测预报技术参数,优化现有化学防治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温、湿度对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和钻蛀率的影响(1)试验设置范围内,单一温度变化显着影响梨小食心虫的种群数量和钻蛀率,变温组合消除了不适宜温度的这种影响:单一温度下,25℃时的产卵量、卵孵化和钻蛀率均最高,27.5℃与25℃差异不显着;温度高于27.5℃或低于25℃,梨小食心虫的个体重量、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显着下降,尤其钻蛀率,从25℃处理的73.37%分别降至20℃处理的41.69%和35℃处理36.52%。变温组合处理的梨小食心虫个体重量、产卵量和钻蛀率均显着高于不适宜温度处理,其中,20℃和35℃的变温组合处理的钻蛀率分别增至68.13%和52.17%。(2)试验范围内,湿度是影响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和钻蛀率的关键因子:成虫产卵量随湿度增加而显着增加,RH(相对湿度)70%时最高(117.13粒/雌),是RH 25%(62.07粒/雌)的1.89倍。湿度对各环节影响从高到低为:初孵幼虫钻蛀期>成虫期>卵期>蛹期>老熟幼虫期。孵化率、钻蛀率、羽化率和世代存活率均随湿度升高而显着增加,从RH 25%的48.08%、42.67%、82.48%和12.76%,分别增至RH85%的96.33%、74.67%、95.85%和68.78%;其中,相对湿度分别与世代存活率和钻蛀率正线性相关。结果说明,在预测预报和防控时应加入湿度因子;在田间管理时,要加强关键时期的湿度管理。(3)湿度变化对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和钻蛀率的影响程度与温度相关:20℃与RH25%组合处理的钻蛀率显着低于与RH 55%-85%处理,与RH 85%处理的世代存活率是与RH 25%的1.68倍;30℃与RH 85%组合处理处理的世代存活率是与RH 25%的7.68倍。结果表明,温度较高时的湿度变化会引起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和钻蛀率大幅度变化,初步解释了多雨年份梨小食心虫危害重、易爆发的原因;尤其温度较高时,监测时要关注湿度变化情况。2、寄主对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和钻蛀率的影响(1)寄主种类和状态均显着影响梨小食心虫幼虫的钻蛀率:初孵幼虫在不同类果实上钻蛀率从高到低顺序为:油桃>苹果>梨>毛桃。除油桃外,果实发育状况对钻蛀率均影响显着:在幼果期苹果上钻蛀率最高(73.69%),着色期最低(32.51%);在毛桃和梨果上均随着果实发育,钻蛀率分别从幼果期的1.49%和1.98%增至成熟期的45.37%和46.28%,发育后期的桃、梨果利于初孵幼虫的钻蛀。(2)寄主种类和状态显着影响梨小食心虫个体重量:幼虫取食不同果实显着影响其个体重量,成熟期的桃、梨果使其雌、雄重量显着增加;而雌虫重量与产卵量呈正线性相关,并使成虫有效产卵期从6-7d增加至12-13d,果实发育后期使世代重叠成为可能。综合温湿度和寄主对梨小食心虫的影响,果实发育后期温度一般较高,此时如有有效降雨,其种群数量和危害率显着上升;如遇频繁降雨,将极易导致其暴发危害。(3)梨小食心虫成虫寄主间的大量转移与果实种类和状态无关,与有无果实相关:有果实或嫩梢的梨园、不同成熟期桃园或桃苗圃中成虫诱捕量116-2426头/水盆·15 d、卵果率高;无果实或嫩梢时,诱捕量6-32头/水盆·15 d、无卵。室内条件下,成虫在发育阶段不同的四种果实上产卵量为93.05-112.33粒/雌,差异不显着;无果实时,成虫产卵初期推迟3 d、产卵量从95.73粒/雌降至64.08粒/雌,产卵动态变化较大。成虫从采摘后果园大量转移至有果实果园,这也是其种群数量和危害率大幅变化主要原因之一。3、幼虫和成虫的寄主选择和识别(1)梨小食心虫幼虫具备寄主选择能力:幼虫对7种果实的选择趋性不同,选择水平与龄期有关,1龄幼虫选择能力最高,5龄幼虫期最低;主要识别感器为触角。明确幼虫寄主识别规律和主要感器为幼虫引诱和拒避物的筛选提供技术依据。(2)幼虫期取食的食物状况显着影响成虫的EAG反应水平和Y管选择:取食足量苹果较大个体的EAG反应和Y管选择显着高于较小个体;挥发物浓度较低时,较大个体对4种混合物的EAG反应和选择显着高于人工饲料饲养的个体,而人工饲料饲养的个体对5种混合物的EAG反应和选择更高。成虫寄主识别研究为筛选高效信息化合物提供依据。4、梨小食心虫预测预报完善和田间防治技术优化梨果膨大期后至成熟期,田间相对湿度累计值对数与诱虫数累计值对数呈正线性关系、与钻蛀率的百分值呈指数关系。根据湿度、寄主状态对种群数量和危害率关系,明确了湿度应作为预测预报的重要技术参数,依此来优化梨小食心虫田间化学防治技术。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在气侯变暖、降雨增多、果树种植面积和结构变化等条件下,果实发育后期、高温与频繁降雨三种因子结合是近年来梨小食心虫暴发危害的主要原因,果实采摘后的成虫大量转移也是危害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将湿度作为预测预报的重要技术参数,完善了现有的预测预报参数,并优化田间化学防治技术。明确了幼虫寄主选择主要感器及幼虫和成虫寄主选择规律,为研究高效新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和依据。
李立新,武文卿,毛益婷,申晋山,张旭凤,宋怀磊,李磊,马卫华[5](2018)在《极端授粉树花量下红富士蜜蜂授粉需蜂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在红富士的授粉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授粉蜜蜂数量是否可以达到生产需求,研究了授粉树配比为1∶20的情况下红富士蜜蜂授粉的需蜂量,采用每株苹果树6,12,18只蜜蜂3个处理,统计分析了坐果率、偏斜果率、果形指数、心室数、种子数与种子饱满度。结果表明,18只/株蜜蜂处理的苹果花朵坐果率极显着高于6只/株蜜蜂处理和12只/株蜜蜂处理(P<0.01);苹果的偏斜果率、果形指数、心室数、种子数都是18只/株蜜蜂处理的最高,其中,对每果心室数和每果种子数而言,18只/株蜜蜂处理与其他2组处理间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说明在极端授粉树花量配置下,通过增加传粉者蜜蜂的数量,可以提高苹果的品质,减少偏斜果率,每株苹果树至少需要12只以上蜜蜂。
乔德华,魏胜文,王恒炜,梁志宏,白贺兰[6](2016)在《甘肃苹果产业发展优势及提质增效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利用比较分析法,对甘肃苹果产业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提质增效对策进行了研究。从自然资源禀赋、经济比较效益、产业支持政策、实际扶贫效果、持续发展潜力等5个方面分析了甘肃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从苗木繁育、栽培管理、产地认证、采后处理、精深加工、品牌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灾害防控、农业保险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甘肃苹果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的对策措施。具体措施是: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促进苹果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加强关键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创新,加强精深加工技术创新推广,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品牌建设;以标准化为抓手,加强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同时加强本土技术人才培养、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防控、加强苹果产业保险机制研究与示范推广。
马丽荣,李红霞,张国和[7](2015)在《天水市苹果出口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提出在分析天水市苹果出口基地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是:科学合理规划,加速标准化果园建设;切实强化苹果产后处理及冷藏;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优化加工产品结构;加强国内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加强政策保障,开辟绿色通道;纵深推进品牌创建与宣传。
韩健[8](2012)在《甘肃省苹果主要病虫害调查与苹果树腐烂病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苹果树腐烂病在甘肃省及全国其他苹果主产区发生严重。本文对甘肃省苹果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报道,进行了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形态学、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苹果树腐烂病致病力分化和寄主范围,以及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室内化学药剂筛选等研究,取得结果如下:1.2010-2011年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危害苹果的病害共22种,害虫40种,主要病虫害有苹果树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锈病、山楂叶螨、金纹细蛾、绣线菊蚜、康氏粉蚧、桃小食心虫等,其中苹果树腐烂病在全省各市(州)均有发生,天水、平凉、庆阳、陇南为中度偏重发生,平均发病率达30%,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在兰州、白银、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定西普遍发生,其中,庆阳、平凉中度发生,山楂叶螨在天水、平凉、武威、庆阳中度发生,苹果绵蚜在平凉、定西轻度发生,庆阳中度偏重发生,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在酒泉、嘉峪关、张掖轻度发生。2.采用徒手切片、显微观察、显微测量和离体枝条接种的方法对采自甘肃省15个菌源地的苹果树腐烂病病组织进行了病原菌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平凉、庆阳3地存在有性态,3地有性态和无性态的比例分别为23%、29%、8%;采自平凉的苹果树腐烂病有性态子囊壳埋藏深度较大,平均深度达809.85μm;离体枝条接种试验证实了有性态子囊孢子无侵染性。对病原菌有性态子囊壳、子囊孢子和无性态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及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引致甘肃省苹果树腐烂病的有性态病原为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无性态病原为苹果壳囊孢(Cytospora mali)和梨壳囊孢(C.carphosperma)。3.采用田间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对兰州地区苹果园内苹果树腐烂病发病高峰期、传播途径、越冬场所及发病相关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地区苹果树腐烂病有两次发病高峰,分别在2-5月、9-11月;病原菌能够在土壤中越冬,从土壤中分离到了腐烂病菌孢子;腐烂病菌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气流传播距离和孢子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符合模型y=-0.1229x+18.6;苹果腐烂病的发生和苹果树品种、树势、树龄、密度、水肥管理、修剪水平、土壤质地因素均有相关性。4.采用离体枝条接种测定了15株无性态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以及寄主范围。结果表明,甘肃省苹果树腐烂病无性态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苹果壳囊孢不同菌株之间存在致病力分化,菌株PL-1致病力较强,菌株TS-6致病力较弱。梨壳囊孢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致病性分化,菌株WW-1致病力较强,菌株TS-5致病力较弱。品种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兰州地区苹果园中新红星高度感病,富士较抗病。寄主范围试验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菌不但侵染苹果树还可以侵染梨树和桃树。5.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菌毒清、戊唑醇、海藻酸5种常见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LZ-1菌株的室内防效。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均对LZ-1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其中,苯醚甲环唑对LZ-1菌株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海藻酸对离体枝条病斑保护作用较强。
何国长[9](2010)在《甘肃苹果产业品牌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苹果是甘肃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特色优势产业。品牌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品牌化建设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甘肃省苹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面对全国其他苹果产区的竞争,通过对甘肃苹果产业品牌建设的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分析,探寻甘肃苹果产业品牌建设思路与方法。
周晓蓉[10](2006)在《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以天水“花牛”苹果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物种资源多样,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经过多年的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已有一定基础。甘肃省作为西部地区重点省份之一,拥有许多传统特色农产品。应借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东风,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因此,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本文以甘肃省典型的特色农产品——天水“花牛”苹果为例,通过回顾产业发展的兴衰史、分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寻振兴“花牛”的有效路径,并以此折射出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二、天水市红富士苹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水市红富士苹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干湿地区苹果果皮蜡质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我国苹果发展概况 |
1.2 苹果果皮蜡质研究进展 |
1.2.1 苹果果皮蜡质形态 |
1.2.2 苹果果皮蜡质组分 |
1.3 环境因子对苹果的生态作用研究进展 |
1.3.1 温度对苹果的生态作用 |
1.3.1.1 温度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1.2 温度对苹果休眠的影响 |
1.3.1.3 温度对苹果花芽分化的影响 |
1.3.1.4 温度对苹果开花与授粉受精的影响 |
1.3.1.5 温度对苹果果实发育的影响 |
1.3.2 光照对苹果的生态作用 |
1.3.2.1 光强效应 |
1.3.2.2 光质效应 |
1.3.3 水分对苹果的生态作用 |
1.3.3.1 水分与苹果萌芽,新梢生长及开花坐果 |
1.3.3.2 水分与苹果果实发育与品质形成 |
1.3.4 地形对苹果的生态作用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温湿度的检测 |
2.2.2 土壤指标测定 |
2.2.2.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2.2.2.2 土壤pH值的测定 |
2.2.2.3 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测定 |
2.2.2.4 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定 |
2.2.2.5 土壤有机质测定 |
2.2.3 苹果果皮总蜡含量的测定 |
2.2.3.1 果实面积的测量 |
2.2.3.2 蜡质提取 |
2.2.4 苹果果皮蜡质组分和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
2.2.4.1 蜡质的衍生化反应 |
2.2.4.2 蜡质GC-MS进样条件 |
2.2.4.3 蜡质组分的鉴定和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
2.2.5 扫描电镜(SEM)制样 |
2.2.5.1 取材 |
2.2.5.2 干燥 |
2.2.5.3 喷镀金属 |
2.2.5.4 拍照观察 |
2.2.6 数据处理及图表制作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干湿地区果园环境因子测定 |
3.1.1 干湿地区果园日均温差异 |
3.1.2 干湿地区相对湿度的差异 |
3.1.3 干湿地区土壤含水量差异 |
3.1.4 干湿地区果园土壤养分差异 |
3.1.5 干湿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 |
3.2 干湿地区蜡质含量和组分的测定 |
3.2.1 干湿地区苹果生长发育时期总蜡含量变化 |
3.2.2 干湿地区蜡质各组分含量差异 |
3.2.3 干湿地区VLCFA化合物各组分含量差异 |
3.2.3.1 干湿地区VLCFA化合物各组分含量百分数 |
3.2.3.2 干湿地区VLCFA化合物各组分质量密度差异 |
3.3 干湿地区蜡质结构观察 |
3.4 干湿地区果园环境因子与蜡质含量的相关性 |
4 讨论 |
4.1 干湿地区苹果果皮蜡质组分鉴定 |
4.2 干湿地区苹果果皮蜡质结构观察 |
4.3 干湿地区苹果果皮蜡质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天水德盛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苹果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论文框架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营销策略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德盛果蔬公司苹果业务营销现状和问题成因分析 |
3.1 德盛果蔬公司简介 |
3.2 德盛果蔬公司苹果业务发展现状 |
3.3 德盛果蔬公司苹果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
3.4 德盛果蔬苹果业务营销问题成因分析 |
第四章 德盛果蔬公司苹果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4.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
4.2 波特五力竞争环境分析 |
4.3 德盛果蔬公司苹果业务SWOT分析 |
第五章 德盛果蔬公司苹果业务STP分析及营销策略制定 |
5.1 天水德盛果蔬公司STP分析 |
5.2 德盛果蔬公司苹果业务组合营销策略优化 |
第六章 德盛果蔬苹果业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完善农产品营销配套服务设施 |
6.2 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
6.3 保障人员稳定,提高员工素质 |
6.4 行业自律保障 |
6.5 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地方特色农产品调查问卷 |
附录B 地方特色农产品消费市场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影响梨小食心虫暴发为害的主要因子及其寄主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梨小食心虫的暴发危害情况 |
2 影响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和危害率关键因子的相关研究 |
2.1 温、湿度和光照 |
2.2 寄主 |
3 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
3.1 预测预报技术 |
3.2 综合防治技术 |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5 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温湿度对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及其为害的影响 |
第一节 温度对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及其为害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昆虫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一恒定温度处理对梨小食心虫重量、钻蛀率和产卵量的影响 |
2.2 变温组合处理对梨小食心虫重量、钻蛀率和产卵量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二节 湿度对梨小食心虫种群数动态及其为害的影响 |
1 试验方法 |
1.1 相对湿度对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 |
1.2 相对湿度对孵化率的影响 |
1.3 相对湿度对初孵幼虫钻蛀率的影响 |
1.4 相对湿度对老熟幼虫化蛹的影响 |
1.5 相对湿度对蛹羽化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相对湿度对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 |
2.2 相对湿度对梨小食心虫存活率和幼虫钻蛀率的影响 |
2.3 相对湿度对成虫产卵动态的影响 |
2.4 相对湿度对老熟幼虫化蛹、蛹羽化时间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节 温湿度组合对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及其为害的影响 |
1 试验方法 |
1.1 温湿度组合对梨小食心虫重量、钻蛀率和产卵量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湿度组合对梨小食心虫重量、钻蛀率和产卵量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寄主植物对梨小食心种群动态及其为害的影响 |
第一节 寄主对梨小食心虫幼虫钻蛀率和个体重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果实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实种类和状态对初孵幼虫钻蛀率的影响 |
2.2 果实表皮或果肉结构对初孵幼虫钻蛀率的影响 |
2.3 苹果发育阶段对梨小食心虫钻蛀率的影响 |
2.4 果实种类和发育状态对梨小食心虫蛹重量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二节 梨小食心虫蛹重对成虫繁殖力及其卵孵化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梨小食心虫饲养及个体重量的选择 |
1.2 蛹重量对雌蛾产卵量和产卵期的影响 |
1.3 梨小食心虫雌、雄蛹重量间的关系 |
1.4 蛹重量对F1 代卵的孵化率、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雌、雄蛹重量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 |
2.2 雌、雄蛹重量对产卵期的影响 |
2.3 雌、雄蛹重量对成虫交配后存活期的影响 |
2.4 雌、雄蛹重量大小对其卵孵化率、卵及初孵幼虫大小及发育期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节 寄主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大量转移的影响 |
1 试验方法 |
1.1 田间调查 |
1.2 寄主种类和发育状态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
1.3 有无寄主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田间诱蛾量和卵果率间的关系 |
2.2 寄主种类和发育状态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
2.3 有无寄主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梨小食心虫幼虫和成虫寄主选择研究 |
第一节 梨小食心虫幼虫的寄主选择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幼虫对不同果实的趋性 |
2.2 幼虫龄期对果实趋性的影响 |
2.3 果实成熟度对梨小食心虫幼虫选择影响 |
2.4 果实受伤对梨小食心虫幼虫选择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二节 梨小食心虫幼虫识别的主要感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感器对梨小食心虫幼虫的嗅觉识别 |
3 讨论 |
第三节 梨小食心虫幼虫期的食物状况对其成虫寄主挥发物EAG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化学试剂 |
1.2 供试昆虫 |
1.3 触角电位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幼虫期取食不同食物的梨小食心虫雌成虫EAG反应的影响 |
2.2 幼虫期取食不同食物的梨小食心虫雄蛾EAG反应的影响 |
2.3 雌成虫交配与否对混合物EAG反应的影响 |
2.4 雄成虫交配与否对混合物EAG反应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四节 幼虫期取食状况对梨小食心虫成虫选择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化学试剂和供试昆虫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幼虫期取食不同食物的交配雌蛾对气味挥发物的选择 |
2.2 幼虫期取食不同食物的处女雌蛾对气味挥发物的选择 |
2.3 幼虫期取食不同食物的交配雄蛾对气味挥发物的选择 |
2.4 幼虫期取食不同食物的未交配雄蛾对气味挥发物的选择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梨小食心虫预测预报完善和田间防治技术优化的研究 |
第一节 相对湿度与蛀果率和诱虫量间的相关性 |
1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相对湿度与梨小食心虫成虫诱捕量、钻蛀率间的关系 |
3 讨论 |
第二节 田间防治技术的优化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化学药剂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年份施药技术对梨小食心虫钻蛀率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
1 全文总结 |
2 创新点 |
Abstract |
致谢 |
附录 |
(5)极端授粉树花量下红富士蜜蜂授粉需蜂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蜜蜂数量控制方法 |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蜜蜂数量下红富士坐果情况 |
2.2 不同蜜蜂数量下红富士偏斜果情况 |
2.3 不同蜜蜂数量下红富士果形指数 |
2.4 不同蜜蜂数量下红富士种子数量、质量与心室数 |
3 结论与讨论 |
(6)甘肃苹果产业发展优势及提质增效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
1.1 自然条件优越 |
1.1.1 气候条件 |
1.1.2 土壤条件 |
1.1.3 自然环境 |
1.2 比较优势明显 |
1.2.1 品质 |
1.2.2 成本 |
1.2.3 价格 |
1.2.4 效益 |
1.3 符合产业扶持政策 |
1.4 扶贫效果显着 |
1.5 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
2 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2.1 产业区域布局 |
2.2 发展基础与特色 |
2.2.1 平凉市 |
2.2.2 庆阳市 |
2.2.3 天水市 |
2.2.4 陇南市 |
3 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产地认证滞后制约出口基地建设 |
3.2 品牌结构不合理影响市场营销 |
3.3 技术支撑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亟待加强 |
3.3.1 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 |
3.3.2 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 |
3.3.3 本土技术人才培养严重滞后 |
4 苹果产业升级、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
4.1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4.2 加强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4.2.1 加强品种更新换代,促进产业升级换档 |
4.2.2 加强关键生产技术研究推广 |
4.2.3 加强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示范 |
4.3 强化品牌和出口创汇基地建设 |
4.3.1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品牌建设 |
4.3.2 以标准化为抓手,加强出口创汇基地建设 |
4.4 加强本土技术人才培养 |
4.5 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防控 |
4.6 加强苹果产业保险机制研究与示范推广 |
(7)天水市苹果出口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现状 |
1.1 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
1.2 贮藏营销体系基本完善 |
1.3 加工产品日益丰富 |
1.4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
2 存在的问题 |
2.1 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单产水平较低 |
2.2 产品质量不够高 |
2.3 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
2.4 出口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
3 发展对策 |
3.1 科学合理规划, 加速标准化果园建设 |
3.2 切实强化苹果产后处理及冷藏 |
3.3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优化加工产品结构 |
3.4 加强国内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
3.5 加强政策保障, 开辟绿色通道 |
3.6 纵深推进品牌创建与宣传 |
(8)甘肃省苹果主要病虫害调查与苹果树腐烂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苹果树腐烂病的危害与分布 |
1.2 苹果树腐烂病症状 |
1.2.1 溃疡型 |
1.2.2 枝枯型 |
1.3 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发生规律 |
1.3.1 病菌的越冬形态及部位 |
1.3.2 病菌孢子的释放与传播 |
1.3.3 苹果树腐烂病菌的侵染部位与时期 |
1.3.4 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潜伏侵染 |
1.4 落皮层的形成和发病的关系 |
1.5 北方果区周期性大冻害与腐烂病发生的关系 |
1.6 病疤木质部带菌和腐烂病重犯的关系 |
1.7 腐烂病流行的原因 |
1.8 腐烂病的周年发病过程 |
1.9 苹果树腐烂病侵染方式与致病机理 |
1.10 苹果树腐烂病菌接种方法研究 |
1.11 苹果抗病品种的研究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甘肃省苹果病虫害发生情况初探 |
2.1 调查方法 |
2.1.1 调查时间、地点 |
2.1.2 调查方法 |
2.1.3 室内分离鉴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病害种类及危害 |
2.2.2 虫害种类及危害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甘肃省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形态学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苹果树腐烂病有性态和无性态的分布及比例 |
3.2.2 苹果树腐烂病有性态形态学观察 |
3.2.3 苹果树腐烂病无性态形态学观察 |
3.2.4 苹果树腐烂病有性态和无性态识别 |
3.2.5 苹果树腐烂病有性态和无性态腔室测量 |
3.2.6 苹果树腐烂病有性态和无性态病原菌侵染性研究 |
3.2.7 苹果树腐烂病无性态病原菌分离纯化及鉴定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苹果树腐烂病发病规律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苹果树腐烂病发病高峰期的研究 |
4.1.2 苹果树腐烂病传播途径研究 |
4.1.3 越冬场所的研究 |
4.1.4 发病程度和环境因素关系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苹果树腐烂病发病高峰期的研究 |
4.2.2 苹果树腐烂病传播途径研究 |
4.2.3 越冬场所的研究 |
4.2.4 发病程度和环境因素关系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苹果树腐烂病致病力分化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培养性状观察 |
5.1.2 致病力分化研究 |
5.1.3 寄主范围研究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培养性状观察 |
5.2.2 致病力分化研究 |
5.2.3 寄主范围研究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苹果树腐烂病室内化学药剂筛选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杀菌剂对菌株 LZ-1 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
6.2.2 不同杀菌剂对菌株 LZ-1 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
6.2.3 不同杀菌剂对接种菌株 LZ-1 的离体枝条保护作用 |
6.3 结论与讨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9)甘肃苹果产业品牌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肃苹果产业品牌建设的条件分析 |
1.1 苹果是甘肃省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
1.2 苹果是甘肃省趋利避害的富民产业 |
2 甘肃苹果产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
2.1 品牌宣传不力,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
2.2 苹果产量较小, 规模效益不明显 |
2.3 产业化程度低, 龙头企业规模小 |
2.4 标准化生产不高, 果园管理技术较低 |
2.5 投入严重不足, 果品质量有待提高 |
2.6 合作组织利益连接不紧密, 带动作用较弱 |
2.7 基地建设规模小, 集约化经营水平低 |
2.8 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营销网络不健全 |
3 甘肃苹果产业品牌建设的对策研究 |
3.1 要用科技化提升苹果品牌建设水平 |
3.2 用标准化为苹果品牌建设注入生命力 |
3.3 用组织化为苹果品牌建设提供服务 |
3.4 要用市场化为苹果品牌建设提供空间 |
3.5 要用规模化把苹果品牌做大作强 |
(10)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以天水“花牛”苹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设计 |
五、研究方法及研究中的注意事项 |
第二章 天水“花牛”苹果是甘肃省典型的特色农产品 |
一、生长的独特地域性 |
二、产品的优质性 |
三、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的并存性 |
第三章 天水“花牛”苹果的发展现状 |
一、天水“花牛”苹果的发展历史 |
二、天水“花牛”苹果的发展现状 |
三、天水“花牛”苹果发展的横向比较 |
第四章 天水“花牛”苹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缺位 |
二、资金投入不足 |
三、科技贡献率低 |
四、产业化经营模式尚未健全 |
五、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
六、缺乏严格的行业自律 |
七、品牌意识淡薄 |
第五章 重振“花牛”的路径选择 |
一、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支持力度 |
二、多方融资、提高资金支持能力 |
三、提高果品科技含量、推进果品商品化进程 |
四、面向市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
五、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
六、加强行业自律 |
七、实施品牌战略 |
结语与讨论 |
一、结语 |
二、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天水市红富士苹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泾川县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梁喜娟,吴应珍. 特产研究, 2021(06)
- [2]干湿地区苹果果皮蜡质差异研究[D]. 曹跃.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3]天水德盛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苹果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解亚惠. 兰州大学, 2020(12)
- [4]影响梨小食心虫暴发为害的主要因子及其寄主选择研究[D]. 庾琴.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 [5]极端授粉树花量下红富士蜜蜂授粉需蜂量研究[J]. 李立新,武文卿,毛益婷,申晋山,张旭凤,宋怀磊,李磊,马卫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18(09)
- [6]甘肃苹果产业发展优势及提质增效对策[J]. 乔德华,魏胜文,王恒炜,梁志宏,白贺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8)
- [7]天水市苹果出口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J]. 马丽荣,李红霞,张国和. 甘肃农业科技, 2015(11)
- [8]甘肃省苹果主要病虫害调查与苹果树腐烂病研究[D]. 韩健. 甘肃农业大学, 2012(12)
- [9]甘肃苹果产业品牌建设问题研究[J]. 何国长. 甘肃科技纵横, 2010(04)
- [10]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以天水“花牛”苹果为例[D]. 周晓蓉.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