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麻醉60例脑电图变化

氯胺酮麻醉60例脑电图变化

一、氯胺酮麻醉60例脑电图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昀哲[1](2021)在《基于高密度脑电的麻醉意识水平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全身麻醉能够可逆地改变意识,对于安全的进行手术至关重要。在临床中麻醉剂的种类繁多,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这成为手术中意识水平评估的一大难题。因此,对意识水平评估方法的研究能够为临床术中给药提供科学指导。本文分析了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三种药物麻醉下的高密度脑电信号,通过计算不同指标在麻醉前后的变化,从而对意识水平评估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脑电数据的采集及预处理方法,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结果发现三种药物麻醉后不同频段的能量变化各不相同,但在θ频段,三种药物的能量在无反应后均升高。说明了频谱可以反映意识水平的变化,其中三种药物对不同频段的影响作用不同,而在θ频段可能有相似的作用。其次,分别从功能性连接和信息整合理论的角度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在基于功能性连接的相位幅度耦合中计算了低频振荡和α振荡之间的耦合模式和强度,发现在状态变化时没有发生明显的模式转变,但耦合强度的变化具有显着性,尤其在额叶中(P<0.001)。三种药物基于功能性连接的加权相位滞后指数也在麻醉前后各不相同。本文还提出了使用基于信息整合理论的排序交叉互信息方法来分析三种药物麻醉前后的变化。完整频段下氯胺酮的排序交叉互信息在无反应后升高,与其他两种药物相反,而不同频段下三种药物变化均不相同。这三种方法也可以反映意识水平的变化,但具有药物相关性。最后,本文从脑网络的角度分析了麻醉前后不同药物的节点和全局网络变化,利用图论中的方法,分别计算三种药物的节点聚类系数、节点效率、归一化平均聚类系数和归一化平均路径长度。发现在节点特征脑网络结果中,三种药物在不同频段下的变化各不相同。而在排序交叉互信息的归一化平均聚类系数和归一化平均路径长度中,三种药物变化几乎一致,反映出了全局网络的连接性降低。总之,频谱、功能性连接、信息整合、脑网络等方法都能够反映意识水平的变化,且在有些频段下具有药物无关性。

武洁,王荃,钱素云,高恒妙,刘珺,邓劼,曾健生[2](2020)在《氯胺酮治疗儿童难治性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氯胺酮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SRSE)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氯胺酮治疗的18例RSE及SRSE患儿的病例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按氯胺酮用药方式分为首剂负荷推注+静脉泵维持注射(泵维)组(7例)和单纯泵维组(11例);按癫痫持续状态临床控制情况分控制组(11例)和无反应组(7例)。组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8例患儿中男9例、女9例,年龄6.7(4.5,9.0)岁;7例RSE,11例SRSE。4例于住院期间死亡。11例使用氯胺酮后RSE或SRSE控制,7例无反应。氯胺酮持续应用时间4(2,11)d。18例氯胺酮泵维剂量为2.2(1.2,5.3)mg/(kg·h)。控制组氯胺酮泵维剂量为2.4(1.3,6.0) mg/(kg·h),无反应组泵维剂量2.0(1.0,4.0) mg/(kg·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72,P=0.791)。7例负荷+泵维给药的患儿,RSE或SRSE均终止,负荷量1.5(0.3,1.6) mg/kg;11例泵维组患儿中4例RSE或SRSE终止。氯胺酮负荷+泵维组RSE或SRSE控制率优于泵维组(P=0.01)。氯胺酮用药期间8例唾液分泌增多,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氯胺酮治疗儿童RSE及SRSE有一定效果,负荷量联合泵维给药的方式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杨帆[3](2018)在《儿童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8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Super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SRSE)患儿的临床特征、用药类型总结及对麻醉用药疗效的分析,探索影响SRSE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29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并从中筛选出85例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对SRSE患者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用药类型及时间和出院前疗效进行总结评价。采用?2检验比较分析不同药物类型的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儿短期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1.SRSE占癫痫持续状态11.65%(85/729)。SRSE患儿平均年龄55.81±51.12月,男性47例,女性38例;发病季节以冬季为主。2.SRSE的病因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常见(30.56%),其中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分别占23.54%、5.88%和1.17%;其次为癫痫(20.00%),FIRES脑炎(12.95%),中毒性脑病(7.06%)、缺氧缺血性脑病(5.88%),颅内出血及自身免疫性脑炎各1.17%,病因不明(21.18%)。3.SRSE临床发作形式多样,全面性发作及局灶性发作分别占36.50%及63.50%,本组病例中,以局灶阵挛性发作(45.88%)、全面阵挛性发作(18.86%)和局灶肌阵挛性发作(15.28%)最为多见。4.SRSE时患儿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慢波(76.25%),局灶慢波(1.25%),局灶性放电(21.25%),多灶性放电(22.50%),全脑低电压(15.00%),电持续状态(8.75%),爆发抑制(7.50%),周期性放电(3.75%),同一患儿可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脑电图。5.咪达唑仑为小儿SRSE首选麻醉药,患儿平均麻醉药物治疗时间为7.41±5.96天,其有效率为29.31%;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治疗的有效率为34.62%;咪达唑仑单药治疗或联合丙泊酚治疗SRSE的疗效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6.SRSE治疗困难,常需麻醉药物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亚低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他治疗措施。以出院时为观察点,SRSE治疗的短期预后不佳,仅35.29%治疗有效,64.71%治疗无效。经Logistic回归分析,麻醉药物治疗后痫性发作控制情况可能影响短期预后(OR=0.294,P=0.049)。7.SRSE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成功随访38例患儿,28例患儿死亡(73.68%),10例存活者中仅2例无明显神经系统障碍,仅2例未遗留明显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8例均有癫痫发作,并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中智力低下7例,运动障碍5例,记忆力下降1例。结论:1.SRSE为癫痫持续状态的超难治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其最常见的病因,癫痫、FIRES脑炎也较多见,尚有部分患儿病因不明。2.SRSE临床发作形式多样,以局灶起源的发作为主,脑电图表现形式多样。3.SRSE治疗困难,常需麻醉药物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咪达唑仑常为小儿SRSE首选麻醉药,咪达唑仑单药治疗或联合丙泊酚治疗SRSE的疗效没有显着性差异。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亚低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他治疗措施。4.SRSE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短期预后与麻醉药物治疗后发作控制情况有关。

胡魁[4](2013)在《乳化异氟醚在小型猪全身麻醉中应用及其麻醉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小型猪作为模式化动物在实验外科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小型猪常被应用在人类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物筛选、疾病模型筛选、疾病发生机理、器官移植和胚胎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在进行与小型猪密切相关的课题时常常需要对其进行保定或进一步手术,所以小型猪的麻醉是进行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小型猪麻醉成功、安全和药物选择、人员操作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麻醉效果决定科研实验能否进顺利开展。目前,在猪临床麻醉中使用的麻醉剂种类繁多,给药途径有很多种,而且根据不同品系又开发出了特异性麻醉制剂。综合评价这些麻醉剂及其用药方式,可以发现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肌肉注射麻醉剂需一次性注射足够剂量的麻醉剂,才能保证有稳定的麻醉时间和麻醉效果,但是其麻醉诱导时间和维持时间较长,麻醉深度无可控性;静脉麻醉具有作用迅速,麻醉深度可控等优点,但往往需要麻醉诱导,并且维持过程需要调整多种药物的注射,操作较繁琐;吸入麻醉相对可以提供可控的麻醉时间和麻醉效果,但其需特殊吸入麻醉设备并且要求技术人员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基于目前麻醉现状,本课题组进行小型猪新型麻醉方法的探索,将液态异氟醚融入脂肪乳通过静脉注射方式进行小型猪全身麻醉,前期研究发现此麻醉剂具有以下优点:一、经静脉给药将麻醉药直接经血液循环进行血脑屏障到达麻醉作用部位而快速产生麻醉作用;二、可通过调节静脉输注速度来调节麻醉深度,停药后苏醒迅速;三、从血中排出到肺泡中的挥发性麻醉药可以经肺泡重新吸收入血,以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用药量是吸入麻醉用量的1/3-1/4;四、不需要挥发罐,减少临床繁琐操作步骤,可使麻醉费用降低;五、乳化制剂对动物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为了探究乳化异氟醚在小型猪全身麻醉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全身麻醉最佳静脉注射速度筛选、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评价试验,麻醉过程中监测的指标有,常规指标、生物反射、麻醉效果、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心电图和脑电图。为了进一步阐述其全身麻醉分子机理,进行了相关实验。首先,对麻醉前后各脑区信号转导通路中突触体Na+-K+-ATP酶、Ca2+、Mg2+-ATP酶以及NO-NOS-cGMP信号通路各组分的活性和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其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把麻醉前后各脑区NMDAR和nAChR阳性细胞分布和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再次,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fos和c-jun基因蛋白在不同脑区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如下:1.小型猪乳化异氟醚麻醉最小输注率筛选试验小型猪以临床剂量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乳化异氟醚静脉注入维持麻醉,通过序贯法和自身交叉法确定最佳注射速度为2.8mL/kg.h。2.小型猪乳化异氟醚麻醉监测实验小型猪以最小输注率进行麻醉,在麻醉过程进行一般生理指标、呼吸和循环系统指标、心电和脑电图监测,结果表明,乳化异氟醚具有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对生理指标、呼吸和循环指标影响轻微,心功能无异常,脑电图波型提示小型猪处于适宜的麻醉深度。3.乳化异氟醚全麻的中枢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1)麻醉期大鼠大脑皮质、海马、丘脑突触体Na+-K+-ATP酶活性降低,恢复期酶活性趋近麻醉前,酶活性变化与麻醉深度变化呈一致性,表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突触体Na+-K+-ATP酶可能参与了乳化异氟醚产生全麻作用的调控过程。(2)麻醉期大脑皮质、小脑、海马和丘脑突触体Ca2+-ATP酶活性受到抑制,恢复时活性增强,其酶活性变化趋势与麻醉深度变化一致。表明:表明大脑皮质、小脑、海马、丘脑中突触体Ca2+-ATP酶可能参与了乳化异氟醚产生全麻作用的调控过程。(3)麻醉期大脑皮质和海马突触体Mg2+-ATP酶活性受到抑制,恢复期呈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与麻醉深度变化一致。表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Mg2+-ATP酶可能参与了乳化异氟醚产生全麻作用的调控过程。(4)麻醉前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NO含量、NOS活性和cGMP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并且与大鼠麻醉深度变化具有同步性。表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NO-NOS-cG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乳化异氟醚产生全麻作用的调控过程。4.乳化异氟醚麻醉对NMDAR2B和nAChRα4表达的影响麻醉期,大脑皮质层NMDAR2B的阳性细胞增加,恢复期阳性细胞减少至对照组水平;海马NMDAR2B在麻醉期阳性细胞减少,恢复期增加至对照组水平。表明,乳化异氟醚可能是通过诱导大脑皮质NMDAR2B表达和抑制其在海马中表达来调控麻醉过程。NMDAR2B可能是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作用的靶位之一。在由麻醉期到恢复期过程中,nAChRα4在大脑皮质层和海马中阳性细胞由减少到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在小脑和脑干中nAChrs阳性细胞由增加到减少。表明,乳化异氟醚可能是通过诱导nAChrs在大脑皮质、海马中表达和抑制在小脑和脑干中表达来调控麻醉过程,nAChRα4可能是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作用的靶位点。5.乳化异氟醚麻醉对c-fos和c-jun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麻醉期,大脑皮质、丘脑、海马和脑干c-fos蛋白表达均增加,恢复组各区c-fos基因蛋白表达减少至对照组水平,c-fos蛋白表达量变化与麻醉深度变化一致,表明大脑皮质、丘脑、海马和脑干中c-fos基因参与了麻醉调控过程,是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作用的靶基因之一。麻醉期,小脑、海马和脑干中c-jun蛋白表达显着增加,在恢复期表达降低至麻醉前水平,c-jun蛋白表达量变化与麻醉深度基本一致,表明小脑、海马和脑干中c-jun基因参与了麻醉调控过程,是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作用的靶基因之一。综合以上,本实验证明了乳化异氟醚在小型猪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乳化异氟醚静脉用药可以作为小型猪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实验从组织、细胞和基因多层次、较系统地对乳化异氟醚的麻醉机理进行阐述,为其科学合理的在小型猪全身麻醉中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刘建涛[5](2013)在《氯诺昔康、芬太尼与不同药物复合持续静脉滴注对犬麻醉效果的影响》文中认为现阶段,犬作为实验动物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科研领域;静脉麻醉因其麻醉诱导速度快、麻醉期平稳、苏醒时间短而广泛用于小动物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中。本实验以犬作为实验动物,分为L组(隆朋、咪达唑仑和氯诺昔康复合)和F组(隆朋、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复合),分别进行诱导麻醉后,进行持续静脉滴注麻醉实验,通过重症监护仪(Datex-OhmedaS/5TM型)、呼吸监护仪(Datex-Capnomac Ultimatm型)、脑电图仪(EEG-9200k型)等对复合持续静注下麻醉过程进行监测,同时通过手术对复合持续静注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进行验证,以对不同药物复合持续静注麻醉的可行性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L组在麻醉期内镇静、镇痛、肌松效果良好,对生物反射影响轻微,体温(T)、心率(HR)、呼吸数(RR)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之内,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平均压(MAP)、舒张压(D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每分通气量(MV)、潮气量(TV)影响轻微,心电图(ECG)、脑电图(CCG)变化平稳;F组镇静、镇痛、肌松效果良好,存在生物反射消失现象,T、RR、SBP变化在生理范围之内,HR一过性升高后逐渐降低,SPO2有一定程度的下降,MAP、DBP、PetCO2、TV、MV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ECG有P波升高和T波倒置现象,脑电图变化趋于平稳。手术验证实验结果显示,L组T、HR、RR、SPO2以及BP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其变化趋势与常规麻醉监测相同;F组T、RR、SBP变化平稳,HR一过性升高后逐渐降低,SPO2有一定程度的下降,DBP、MAP明显下降;对血常规、炎性因子和致痛物质的监测结果显示术后两组均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综合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均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但L组对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轻微,F组对循环、呼吸系统存在严重的抑制现象。

孟晶,段世明,戴体俊,马涛,王丹[6](2009)在《氯胺酮抗惊厥作用对脑电图δ频段功率谱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氯胺酮在治疗士的宁诱发惊厥中的作用以及对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频段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5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1.25mg/kg(K1.25组)、2.5mg/kg(K2.5组)、5.0mg/kg(K5.0组)和苯巴比妥组5.0mg/kg(PB组),耳缘静脉注射士的宁0.25mg/kg(15s内注完)制作惊厥模型,一旦强直惊厥出现,立即静脉注射相应的治疗药物。观察各药对家兔的死亡率、强直持续期的影响,并连续监测脑电图,分析QPEEGδ频段功率谱的变化。结果氯胺酮各剂量组与NS和PB组相比,家兔强直持续期明显缩短(P<0.05,r=0.8696),死亡率为零。脑电图变化与行为学表现同步,NS组在给药后1~5min几乎所有脑区的δ频段脑电功率百分比较基础值显着降低(P<0.01)。PB组在1、2min时δ功率百分比较基础值降低(P<0.01),5min时顶枕区开始恢复。氯胺酮各剂量组在给药后多数观察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大,除顶枕区外其他脑区的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1~5min均较NS组和PB组有所提高(P<0.01,P<0.05)。结论氯胺酮抗惊厥的作用主要通过维持额区和颞区脑电δ波频率,减少惊厥时痫性波发放。

胡魁[7](2009)在《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麻醉的综合监测》文中研究指明小型猪作为宠物深受人们喜爱,并且作为实验动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领域中,XFM是根据目前医学、比较医学、实验动物学、兽医学等领域对小型猪麻醉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本实验以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国际公认的Datex-OhmedaS/5TM型重症监护仪、EEG-9200k型脑电图仪、Datex-Capnomac Ultimatm型呼吸监护仪等对XFM麻醉过程进行监测,同时通过临床手术对XFM的麻醉效果进行了验证,并且进行了XFM;氯胺酮、安定;速眠新Ⅱ、戊巴比妥钠的药物对比实验,以对XFM麻醉效果做出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实验表明,小型猪肌肉注射XFM后,在麻醉期内镇痛、镇静完全,肌松良好,并且对生物反射影响轻微;心率(HR)、体温(T)、呼吸数(R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以及呼吸系统各指标均在生理正常范围内;对肝肾功能的监测结果表明麻醉剂量XFM对小型猪肝肾功能影响很小,可以安全应用于小型猪的临床麻醉;根据麻醉后小型猪心电图(ECG)变化,证实XFM对小型猪心功能无明显影响,麻醉后脑电图(EEG)变化提示XFM可以达到适宜的麻醉深度。手术验证结果显示,XFM麻醉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HR、T、RR、SpO2、BP的变化没有显着差异,在手术期间角膜、眼睑及肛门反射始终存在;术中各项操作动物均无疼痛反应;小型猪均对外界声音没有反应,镇静效果良好;术中进行各项操作均没有感觉到肌肉紧张,可以满足临床手术的需要。药物对比实验表明,XFM与其他复合麻醉剂相比具有诱导时间短,麻醉时间适中,麻醉恢复期短,镇痛完全,镇静肌松良好,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综合实验结果,XFM对小型猪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轻微,并产生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经过临床手术验证,XFM可以作为小型猪临床诊疗或科学研究的专用麻醉剂。

赵启东,刘斌[8](2008)在《麻醉中影响脑电非线性指数解读的常见因素》文中认为

李艳清,景奇[9](2003)在《氯胺酮麻醉60例脑电图的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洪斌,王云鹤,王统石,刘云,刘伯臣[10](1995)在《氯胺酮对犬脑电图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以10mg/kg体重的氯胺酮行肌肉注射,实验狗的脑电图5分钟时,波幅显着升高,10分钟时极显着升高,然后逐渐降低,60分钟内差异仍显着。犬脑电图特征为同步性高频高幅快节律,临床上出现显着的镇痛作用。然后逐渐恢复正常。但与其它麻醉药的不同之处是频率没有出现显着变化。

二、氯胺酮麻醉60例脑电图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胺酮麻醉60例脑电图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高密度脑电的麻醉意识水平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麻醉下的脑电振荡特征
    1.3 麻醉脑电的意识水平算法研究现状
        1.3.1 功能性连接及研究现状
        1.3.2 信息整合理论及研究现状
        1.3.3 脑网络研究方法及现状
    1.4 不同麻醉药物影响意识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三种药物麻醉脑电的预处理及频谱分析
    2.1 引言
    2.2 数据采集
    2.3 脑电预处理
        2.3.1 脑区选择及噪声去除
        2.3.2 平均参考和去容积传导效应
    2.4 脑电特征分析
        2.4.1 EEG信号特征
        2.4.2 时频谱和功率谱分析
        2.4.3 统计及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种药物麻醉脑电的功能性连接分析
    3.1 引言
    3.2 方法介绍
        3.2.1 相位幅度耦合
        3.2.2 加权相位滞后指数
    3.3 三种药物的高密度麻醉脑电分析
        3.3.1 PAC结果及统计分析
        3.3.2 WPLI结果及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种药物麻醉脑电的信息整合理论分析
    4.1 引言
    4.2 PCMI方法介绍
    4.3 三种药物的高密度麻醉脑电分析
        4.3.1 PCMI结果分析
        4.3.2 统计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种药物麻醉下脑电的脑网络分析
    5.1 引言
    5.2 脑网络方法介绍
        5.2.1 节点聚类系数
        5.2.2 节点效率
        5.2.3 平均路径长度
    5.3 基于加权相位滞后指数的麻醉脑网络分析
    5.4 基于排序交叉互信息的麻醉脑网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儿童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8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病因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
    2.5 治疗
    2.6 预后
3.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4)乳化异氟醚在小型猪全身麻醉中应用及其麻醉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小型猪麻醉概况
        1.1.1 小型猪非吸入麻醉研究进展
        1.1.2 小型猪吸入麻醉研究进展
    1.2 挥发性麻醉药静脉应用研究进展
    1.3 全身麻醉机理研究进展
        1.3.1 脂质学说
        1.3.2 突触学说
        1.3.3 蛋白质学说
        1.3.4 基因学说
    1.4 全身麻醉与中枢信号转导系统
        1.4.1 全身麻醉与 ATP 酶跨膜信号转导系统
        1.4.2 全身麻醉与 NO-NOS-cGMP 信号传导系统
    1.5 全身麻醉中 c-fos 和 c-jun 基因的研究进展
        1.5.1 c-fos 和 c-jun 基因概述
        1.5.2 c-fos 和 c-jun 基因表达与全身麻醉
    1.6 实验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药品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小型猪乳化异氟醚麻醉最小输注率筛选实验
        2.2.2 小型猪乳化异氟醚麻醉监测
        2.2.3 乳化异氟醚麻醉的中枢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2.2.4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 NMDAR2B 和 nAChRα4 表达的影响
        2.2.5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 c-fos 和 c-jun 蛋白表达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型猪乳化异氟醚麻醉最小输注率筛选实验
    3.2 小型猪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监测实验
        3.2.1 一般监测指标监测结果
        3.2.2 循环系统指标监测结果
        3.2.3 呼吸系统指标监测结果
        3.2.4 心电图监测结果
        3.2.5 脑电图监测结果
    3.3 乳化异氟醚麻醉中枢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3.3.1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中枢突触体 ATP 酶活性的影响
        3.3.2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 NO-NOS-cGMP 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
    3.4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 NMDAR2B 和 nAChRα4 表达的影响
        3.4.1 NMDAR2B 和 nAChRα4 免疫组化空白对照实验
        3.4.2 NMDAR2B 阳性细胞表达分布和数量分析
        3.4.3 nAChRα4 阳性细胞表达分布和数量分析
    3.5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 c-fos 和 c-jun 蛋白表达的影响
        3.5.1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 c-fos 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3.5.2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 c-jun 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
        4.1.1 关于麻醉剂的选择
        4.1.2 关于麻醉的监测方法
        4.1.3 关于麻醉机理实验设计
    4.2 小型猪乳化异氟醚麻醉效果的评价
    4.3 乳化异氟醚全麻中枢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4.3.1 大鼠不同脑区 Na+-K+-ATP 酶检测结果评价
        4.3.2 大鼠不同脑区 Ca2+,Mg2+-ATP 酶检测结果评价
        4.3.3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 NO-NOS-cGMP 信号转导系统影响
        4.3.4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 NMDAR2B 和 nAChRα4 表达的影响
        4.3.5 乳化异氟醚麻醉对 c-fos 和 c-jun 蛋白表达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氯诺昔康、芬太尼与不同药物复合持续静脉滴注对犬麻醉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静脉麻醉的研究进展
        1.1.1 静脉麻醉概况
        1.1.2 静脉麻醉的发展趋势
    1.2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的概况
        1.2.1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1.2.2 阿片受体类药物
        1.2.3 氯胺酮
        1.2.4 巴比妥类药物
    1.3 动物麻醉监测概况
        1.3.1 麻醉时期
        1.3.2 生物反射
        1.3.3 临床一般监测
        1.3.4 循环系统监测
        1.3.5 呼吸系统监测
        1.3.6 EEG
        1.3.7 肝肾功能监测
        1.3.8 血气监测
        1.3.9 其他方面
    1.4 炎性反应监测概况
        1.4.1 前列腺素 E2
        1.4.2 白细胞介素 1(IL-1)
        1.4.3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4.4 组胺(HIS)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续静注麻醉的监测实验
        2.2.2 持续静注麻醉下手术验证实验
3 结果
    3.1 持续静注麻醉的监测结果
        3.1.1 一般监测结果
        3.1.2 特殊监测结果
    3.2 持续静注麻醉下手术验证实验结果
        3.2.1 手术验证实验一般监测结果
        3.2.2 手术验证实验特殊监测结果
        3.2.3 手术验证实验镇痛效果监测结果
4 讨论
    4.1 持续静注麻醉监测
        4.1.1 持续静注麻醉对一般监测指标的影响
        4.1.2 持续静注麻醉对特殊监测指标的影响
    4.2 持续静注麻醉下手术验证实验
        4.2.1 持续静注麻醉下手术验证实验对一般监测指标的影响
        4.2.2 持续静注麻醉下手术验证实验对特殊监测指标的影响
        4.2.3 持续静注麻醉下手术验证实验对镇痛效果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氯胺酮抗惊厥作用对脑电图δ频段功率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仪器
        1.1.2 药品和试剂
        1.1.3 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
        1.2.2 实验模型
        1.2.3 行为学方法
        1.2.4 脑电图描记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行为学结果
    2.2 δ频段脑电功率谱变化 (见表1)
3讨论

(7)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麻醉的综合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小型猪品系概述
    1.2 小型猪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3 小型猪麻醉的概况
        1.3.1 小型猪麻醉的研究进展
        1.3.2 小型猪麻醉的发展趋势
    1.4 动物麻醉监测的概况
    1.5 小型猪麻醉监测的现状和进展
    1.6 实验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XFM 的监测实验
        2.2.2 XFM 麻醉下手术验证实验
        2.2.3 药物对比实验
3 结果
    3.1 XFM 的监测结果
        3.1.1 一般监测结果
        3.1.2 特殊监测结果
        3.1.3 肝肾功能监测结果
    3.2 XFM 麻醉下手术监测结果
        3.2.1 一般监测结果
        3.2.2 特殊监测结果
    3.3 药物对比实验监测结果
        3.3.1 一般监测结果
        3.3.2 药物对比实验特殊监测结果
4 讨论
    4.1 XFM 的麻醉监测
        4.1.1 XFM 对小型猪一般监测指标的影响
        4.1.2 XFM 对小型猪特殊监测指标的影响
        4.1.3 XFM 对小型猪肝肾功能的影响
    4.2 XFM 手术验证实验
    4.3 药物对比实验
        4.3.1 各组复合麻醉剂对小型猪一般监测指标的影响
        4.3.2 各组复合麻醉剂对小型猪特殊监测指标的影响
    4.4 XFM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麻醉中影响脑电非线性指数解读的常见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脑电非线性指数
2 常用麻醉药对脑电非线性指数的影响
    2.1 氧化亚氮 (N2O)
    2.2 氯胺酮
    2.3 异丙酚
    2.4 吸入麻醉药
    2.5 阿片类药物
3 肌肉松弛药对脑电非线性指数的影响
4 不同临床状态对脑电非线性指数的影响
    4.1 缺血性脑损伤
    4.2 噪音
    4.3 低体温
    4.4 癫痫发作
    4.5 老年性痴呆
    4.6 精神紧张导致的脑疲劳

四、氯胺酮麻醉60例脑电图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高密度脑电的麻醉意识水平评估方法研究[D]. 吴昀哲. 燕山大学, 2021
  • [2]氯胺酮治疗儿童难治性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分析[J]. 武洁,王荃,钱素云,高恒妙,刘珺,邓劼,曾健生. 中华儿科杂志, 2020(04)
  • [3]儿童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85例临床分析[D]. 杨帆. 重庆医科大学, 2018(01)
  • [4]乳化异氟醚在小型猪全身麻醉中应用及其麻醉机理研究[D]. 胡魁. 东北农业大学, 2013(08)
  • [5]氯诺昔康、芬太尼与不同药物复合持续静脉滴注对犬麻醉效果的影响[D]. 刘建涛.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 [6]氯胺酮抗惊厥作用对脑电图δ频段功率谱的影响[J]. 孟晶,段世明,戴体俊,马涛,王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09(16)
  • [7]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麻醉的综合监测[D]. 胡魁.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3)
  • [8]麻醉中影响脑电非线性指数解读的常见因素[J]. 赵启东,刘斌. 华西医学, 2008(02)
  • [9]氯胺酮麻醉60例脑电图的变化[J]. 李艳清,景奇. 黑龙江医学, 2003(01)
  • [10]氯胺酮对犬脑电图影响的研究[J]. 王洪斌,王云鹤,王统石,刘云,刘伯臣. 黑龙江畜牧兽医, 1995(03)

标签:;  ;  ;  ;  ;  

氯胺酮麻醉60例脑电图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