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科学膳食任享受(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材[1](2021)在《既顾老又看小:成都一站式搞定养老托幼新样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家门口不仅可以照顾老人又可以看护小孩,还可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太有幸福感了。”体验锦城社区综合体后肖先生说。肖先生是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锦城社区的居民。社区居民对锦城社区综合体经过体验后,感觉跟肖先生一样。锦城社区综合体是成都实施
郑乃丹[2](2021)在《基于Kano模型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佳楠[3](2021)在《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一般情况、自我效能感及健康素养现状,旨在了解健康素养整体水平及各维度的水平,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从自我效能感角度改善和提升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水平寻求方法和途径。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时间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选取辽宁省朝阳市某县农村地区符合纳排标准的176位空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样本;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使用国家统一研制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水平;使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社会人口学及其他因素对健康素养的影响,并探讨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所收集的数据使用Excel软件双人进行核对与录入,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和构成比描述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自我效能感及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健康素养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22.94±6.25)分,低于国际常模28.6分,处于中等水平,接近中、低水平的分界值。其中低水平自我效能感的人群占比26.1%,中水平自我效能感的人群占比59.7%,高水平自我效能感的人群占比14.2%。2.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的水平为7.4%;三个维度素养的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17.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14.2%)、健康基本技能素养(11.4%);六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安全与急救(46.6%)、科学健康观(18.8%)、传染病防治(15.3%)、健康信息(15.3%)、基本医疗(10.8%)、慢性病防治(10.2%)。3.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患有慢性病、家人有无从事医疗工作、空巢时间、居住方式、家庭月收入、经济主要来源、医疗费用支付情况以及健康教育情况在健康素养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以及健康教育情况5个变量纳入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三个维度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家人有无从事医疗工作、居住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情况以及健康教育情况对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居住方式、家庭月收入、经济主要来源、医疗费用支付情况以及健康教育情况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家人有无从事医疗工作、空巢时间、居住方式、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经济主要来源、医疗费用支付情况以及健康教育情况对健康基本技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的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r=0.707,P<0.01)。结论:1.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高水平自我效能感的人群所占的比例最低,为此,应积极评估和提高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水平。2.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为此,应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3.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三个维度素养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健康基本技能素养,说明健康相关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过程较为困难。在健康素养的六类健康问题中,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防治的素养较低,为此,在今后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可以此为契机。4.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以及健康教育情况。5.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即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人群,健康素养的得分越高,其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健康管理能力及健康状态越好,为此,应通过针对性措施改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而提高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
徐晓霞[4](2020)在《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创新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想入住养老机构,希望得到专业的长期照护,导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需求迅速增加。公办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机构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我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将科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养老事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关于我国老龄和养老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人口老龄化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举国上下要戮力同心,加大力度完善顶层设计、重大政策和相关制度,提高综合应对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将积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工作有机结合再次明确。养老问题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部署,养老事业已经作为民生建设的头等大事。深圳市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作为深圳市罗湖区唯一家公办养老机构,通过三十多年的摸索前进,已形成相对成熟、相对固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作者通过使用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的调研方式,分析指出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在当前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发展优劣势及突出问题。接着,作者从深入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厘清医养结合服务边界、鼓励全社会参与养老事业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希望此项研究能有助于推动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改革,为深圳市公办养老机构的长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文研究通过六方面完成,一是总体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提出作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展现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创新所在;二是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三是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对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概况及运营管理现状进行介绍及多层次、全视角分析,研究分析其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当前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发展优势与劣势,提炼归纳出其运营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总结出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运管管理存的突出问题;五是例举我国其他代表省市及深圳市其他代表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六是基于研究分析提出可供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实施开展的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性策略。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陈红营[5](2020)在《城市空巢老人多元化养老问题研究 ——以济南市雅居园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面临着经济、健康、医疗、精神寄托等各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社会多元化的支持。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但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即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多元化社会养老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新型养老模式在实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对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多元化养老问题的研究,可以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保障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从而提高他们的老年生活质量;促进空巢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已逐步建立,城市空巢老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分别是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等。通过对济南市雅居园社区走访调查与问卷调查,表明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主要包括经济需求、生活照料需求、医疗保健需求、情感慰藉需求等几个方面。但是,当前多元化养老不能很好的满足这几种需求,主要问题是:“少子化”社会导致的家庭养老照料资源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失衡,内容单一、形式落后;机构养老供给不足、服务满意度欠缺;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受限于经济条件目前尚难以普及。此外,城市社区中的失独型空巢老人更需要加强关注。因此,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来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多元化养老:弘扬孝亲敬老文化,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着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整合统筹政府和社会等多种资源,来多元参与养老服务;多部门协同促进医养结合的发展完善;统筹多种养老方式来形成合理梯度和合理分工;政府为失独型空巢老人“兜底养老”;搭建养老信息化平台,建立起基于大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的决策机制,为城市空巢老年人提供精准到位的养老服务。
刘怡芳[6](2020)在《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创新模式研究 ——以邻里汇模式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以及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的演变,目前的机构养老和传统的家庭养老很难负担老龄人口的养老压力,无法满足老龄人口日益增多的养老服务需求。基于此背景,我国提出养老服务社会化这一概念,鼓励社会大众积极介入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发展,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应运而生。政府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能力有限,老年人不断增多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与政府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出现不平衡问题,需要社会组织以服务供给者的身份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为社区老年人群提供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服务,发挥着多种作用,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多的养老服务需求,还能减轻政府的养老压力。论文主要将研究角度放在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创新模式上,创新模式定位于邻里汇模式,邻里汇模式的创新体现在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方式和模式运作上,增加了邻里之间的互助关怀。论文从个案研究入手,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邻里汇创新模式。首先,对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进一步阐述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第三方治理理论在其中的运用,总结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主要模式,将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所蕴含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进行研究分析,为后期研究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地介入社区养老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其次,着重分析上海徐汇区邻里汇社区养老创新模式,分析社会组织介入邻里汇社区养老的具体形式,并且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社区居民对邻里汇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情况,总结目前社会组织介入邻里汇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邻里汇创新模式,为推动其更好地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提升社会组织的参与积极性和质量。经实证研究发现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邻里汇创新模式的居民满意度较高,但邻里汇项目目前还处于探索和推广阶段,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社会组织更好地介入社区养老和推动邻里汇创新模式更好地发展,政府必须加强对邻里汇创新模式的全方位支持,社会组织应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参与能力,并加强对邻里汇社区养老品牌的推广。
思佳,刘辉[7](2019)在《王曼华:吉林省长春市孝德天下素食府创始人 传承孝德文化 引领素食养生新潮流》文中研究说明本期领袖人物推介词她曾是一位家庭教育专家,并成为身兼多项社会职务的吉林省北方华侨教育集团董事长。然而,荣誉等身、被亲友赞誉为"大孝女"的她,却曾由于不懂营养科学、未能给父亲更适宜的照顾而自责不已;3年前,她多方调研论证后,创办孝德天下素食府,从此踏上了通过素食文化传承与弘扬孝德文化的奋斗之路。如今,孝德天下素食府已成为吉林当地的"孝子摇篮"和老龄群体的素食养生乐园。她就是王曼华,一个以孝齐家,以
高琪[8](2019)在《农村失地老人居家养老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山西省P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关注,城市化进程也使得许多农村家庭失去土地,这也为农村家庭养老带来了冲击。但是基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现状、家庭养老的深厚土壤以及国家法律制度保障及物质支持等,使得农村家庭养老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失地老人居家养老现状的调查,发现其在养老方面的问题及需求,并探索社会工作可以介入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帮助农村失地老人在我国城市化日益发展、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更好地实现身、心、社、灵的全面发展。
包世荣[9](2019)在《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我国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促进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双重压力。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政策制度、设施条件等方面尚不完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失能老人数量增加,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已迫在眉睫。2016年,国家公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将改善全民的健康状况、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老年人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养老目标,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全面探讨我国养老服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并且提出了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重点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养老服务发展的相关理论。有关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人口转变理论、养老保障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目前对于养老服务业的宏观研究比较多,有部分学者根据大规模调查、CHARLS数据、CLASS数据等对于我国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探讨,也有部分学者对于我国的养老服务政策进行了思考和探究。本文梳理相关理论的同时,重点归纳总结日常照料、医疗保健、社会参与、精神慰藉四个方面养老服务需求,并且梳理出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三个重点领域,即社区+居家融合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老年社会参与养老服务业,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展开本文的研究。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及挑战研究。本文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重点分析人口老龄化的总量、结构、性别、素质、城乡分布、地区分布等典型特征,并且结合权威机构的人口预测,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养老保障制度、家庭照顾、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影响。三、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养老服务业在我国仍是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和摸索的新阶段。本文首先阐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我国目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兴模式,围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候鸟式养老模式、互联网+养老模式以及房地产养老模式等开展前瞻性研究。四、我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本文利用2015年1%全国人口抽样数据、2014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服务需求调查等,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养老服务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现状及其特点,并探求供求矛盾,为我国养老服务业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五、养老服务重点领域分析。我国养老模式呈现“9073”结构,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分别为90%、7%、3%。本文结合老年人养老需求结构,从社区+居家融合养老服务业、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业以及社会参与养老服务业三个重点领域探讨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医养结合领域关系、比对各省份养老服务政策,剖析我国医养结合领域需求方向。六、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养老服务业的产出效应和需求效应,探讨省区产出效应的差异及未来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依据老年人的健康程度,将老年人划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推算目前以及未来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口数量及养老护理员需求人数,探究供求差异。七、国外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启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较早的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体系和机制。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政策体系、制度安排、设施条件尚不完备,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分析美国、日本、英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及养老服务体系的特征,总结相关经验,进一步分析美国商业养老模式、日本医疗养老模式、英国税收筹资体制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启示。八、促进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为基础,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业;完善服务业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整合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鼓励养老服务业模式创新发展;加强养老服务监管、制定产业标准;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健全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平台等。
刘璟[10](2019)在《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与发展老年教育》文中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我国养老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多种形式的养老院、养老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建兴起。这些养老机构在规划创建之初,有的就加入文化养老元素,形成了养教结合的模式。如有的在养老院直接办起了老年大学,在新聚居的老年群体中开展老年教育。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一经出现,即引起老年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如何将老年教育的服务体系引进养教结合模式中,针对新型养老模式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老年教育,更好地促进养教结合,使新型养老模式更受老年朋友欢迎,更有生命力?笔者对此谈点看法。
二、老人,科学膳食任享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人,科学膳食任享受(论文提纲范文)
(1)既顾老又看小:成都一站式搞定养老托幼新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社区治理与养老服务两不误 |
破解家庭托育难题 |
整合资源一站式供给 |
(3)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老年人健康素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创新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背景 |
1.1.2 国外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结构安排与创新之处 |
1.5.1 结构安排 |
1.5.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公办养老机构 |
2.1.2 运营管理 |
2.1.3 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 |
2.2 相关理论 |
2.2.1 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三章 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
3.1 发展概况 |
3.2 运营管理现状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
3.2.2 养老规模及收住对象 |
3.2.3 资金来源 |
3.2.4 资金周转及盈利情况 |
3.2.5 服务项目及收费情况 |
3.2.6 基础设施及设备情况 |
3.2.7 建章立制情况 |
3.2.8 人员队伍情况 |
3.3 运营管理成功经验 |
3.3.1 养老服务品牌化建设 |
3.3.2 科学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管理 |
3.3.3 打造“医养结合”罗湖模式 |
3.3.4 创新发展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 |
3.3.5 推进“无围墙”社区公益服务力促功能外溢 |
3.4 当前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发展优势与劣势 |
3.4.1 优势分析 |
3.4.2 劣势分析 |
第四章 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
4.1 养老护理人才问题 |
4.2 养老护理风险问题 |
4.3 养老护理职业技能认证问题 |
4.4 服务外包单位多内部管理不统一问题 |
4.5 医养结合服务边界不清,服务模式雷同化问题 |
4.6 运营经费不足导致养老服务质量提升难问题 |
第五章 我国其他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改革成功经验 |
5.1 全国其他省市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改革成功经验 |
5.1.1 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改革成功经验 |
5.1.2 浙江省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改革成功经验 |
5.2 深圳市其他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改革成功经验 |
5.2.1 深圳市福田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改革成功经验 |
5.2.2 深圳市南山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改革成功经验 |
第六章 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创新策略 |
6.1 深入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
6.1.1 转变机构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确保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 |
6.1.2 鼓励社会力量运营实现管办分离提升运营管理效能 |
6.1.3 树立行业标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社会示范效应 |
6.2 加强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软实力 |
6.2.1 扩大养老护理人才规模 |
6.2.2 降低护理员职业风险 |
6.2.3 跟进国家政策,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
6.2.4 建立全区护理人才培养及资源库 |
6.2.5 引入专业化社会工作者角色 |
6.3 以老人需求变化为核心厘清医养结合服务边界 |
6.3.1 推动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支持 |
6.3.2 输出医养结合行业服务标准化技术规范 |
6.3.3 健全发展医养结合信息化管理 |
6.4 鼓励全社会参与养老事业发展 |
6.4.1 加强社会化互动 |
6.4.2 弘扬敬老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调查问卷 |
附录2 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调查问卷 |
(5)城市空巢老人多元化养老问题研究 ——以济南市雅居园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城市空巢老人 |
2.1.2 养老模式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
2.2.2 社会支持理论 |
2.2.3 公共服务理论 |
第3章 城市空巢老人多元化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
3.1 我国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
3.2 城市空巢老人多元化养老服务主要模式和发展现状 |
3.2.1 家庭养老 |
3.2.2 社区居家养老 |
3.2.3 机构养老 |
3.2.4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
第4章 济南市雅居园社区空巢老人养老需求调查分析 |
4.1 经济需求 |
4.2 生活照料需求 |
4.3 医疗保健需求 |
4.4 情感慰藉需求 |
第5章 济南市雅居园社区空巢老人多元化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 “少子化”社会导致家庭养老照料资源不足 |
5.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失衡、内容单一、形式落后 |
5.3 机构养老供给不足、服务满意度欠缺 |
5.3.1 整体数量不足、供需缺口较大 |
5.3.2 民办养老机构有效供给不足 |
5.3.3 服务单一、难以适应老年人的多元需求 |
5.4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条件受限 |
5.4.1 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数量不足且价格较高 |
5.4.2 医养结合机构医师的缺口巨大 |
5.5 城市社区中的失独型空巢老人需要加强关注 |
第6章 城市空巢老人多元化养老的改进建议 |
6.1 弘扬孝亲敬老文化、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 |
6.2 着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 |
6.3 整合统筹政府和社会资源,多元参与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 |
6.4 多部门协同促进医养结合的发展完善 |
6.5 统筹多种养老模式,形成合理梯度和合理分工 |
6.6 政府为失独型空巢老人“兜底养老” |
6.7 搭建养老信息化平台,推进智慧养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调查问卷 |
致谢辞 |
(6)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创新模式研究 ——以邻里汇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
1.1.2 传统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
1.1.3 老年服务需求多元化 |
1.1.4 社区养老服务成为主要社会政策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概述 |
1.3.2 国内研究概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社区养老 |
2.1.2 社会组织 |
2.2 基础理论阐述 |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2.2.2 第三方治理理论 |
第三章 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主要模式 |
3.1 单一型模式 |
3.1.1 单一型模式介绍 |
3.1.2 单一型模式社会组织介入的主要方式 |
3.1.3 单一型模式的实践 |
3.2 联盟型模式 |
3.2.1 联盟性模式介绍 |
3.2.2 联盟型模式社会组织介入的主要方式 |
3.2.3 联盟型模式的实践 |
3.3 平台型模式 |
3.3.1 平台型模式介绍 |
3.3.2 平台型模式社会组织介入的主要方式 |
3.3.3 平台型模式的实践 |
3.4 主要模式分析与总结 |
3.4.1 三种模式的共同之处 |
3.4.2 三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3.4.3 创新模式的定位 |
第四章 邻里汇创新模式的运作方式与功能 |
4.1 邻里汇创新模式介绍 |
4.1.1 邻里汇创新模式的基本概况 |
4.1.2 邻里汇创新模式的服务内容 |
4.1.3 邻里汇创新模式社会组织介入的方式 |
4.2 邻里汇创新模式的运作方式 |
4.2.1 引入社会组织参与邻里汇社区养老运作 |
4.2.2 政府制定项目管理运行工作方案 |
4.2.3 构建社区养老监督评估机制 |
4.3 邻里汇创新模式的功能 |
4.3.1 打造了“邻里汇”品牌 |
4.3.2 增加了社区居民养老服务多样化选择 |
4.3.3 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邻里互助服务 |
4.3.4 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整合 |
第五章 邻里汇社区养老创新模式的实证分析 |
5.1 研究设计方案 |
5.1.1 样本选择 |
5.1.2 问卷内容设计 |
5.1.3 调查过程 |
5.2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及效度验证 |
5.2.1 调查问卷的信度验证 |
5.2.2 调查问卷的效度验证 |
5.3 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统计 |
5.4 社区居民对邻里汇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分析 |
5.4.1 养老需求总体情况 |
5.4.2 邻里汇具体养老服务需求程度 |
5.5 社区居民对邻里汇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
5.5.1 满意度的描述性分析 |
5.5.2 满意度因子分析 |
5.5.3 邻里汇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5.6 存在的不足 |
5.6.1 缺乏法律政策制度性保障 |
5.6.2 项目融资渠道单一 |
5.6.3 社会组织回报收益难以保障 |
5.6.4 邻里汇品牌有待推广 |
第六章 完善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创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
6.1 政府加强对邻里汇创新模式的全方位支持 |
6.1.1 加大法律政策支持 |
6.1.2 加强财政和优惠政策支持 |
6.1.3 完善社区养老项目监督评估机制 |
6.2 社会组织应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的参与能力 |
6.2.1 完善社会组织资金的筹集渠道 |
6.2.2 改善社会组织项目运营状况 |
6.2.3 完善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体制 |
6.3 推广邻里汇社区养老品牌 |
6.3.1 提升“邻里汇”品牌知名度 |
6.3.2 完善“邻里汇”的规划布局和服务内容 |
6.3.3 组织更多老年人参与邻里关怀服务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邻里汇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7)王曼华:吉林省长春市孝德天下素食府创始人 传承孝德文化 引领素食养生新潮流(论文提纲范文)
如果当时懂素食 |
餐桌上的“二十四孝” |
良心食材与孝心食品 |
素食产业将迎来空前发展潜力 |
(8)农村失地老人居家养老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山西省P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回顾 |
(一)居家养老服务与社会工作介入 |
(二)农村养老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
(三)失地农民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
(四)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
(三)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四、农村失地老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需求 |
(一)农村医疗水平有限,老人健康问题突出 |
(二)缺乏稳定物质来源,处于社会保障“灰色地带” |
(三)居所安全问题突出,亟需改造及修缮 |
(四)老人保健意识不强,缺乏科学膳食观念 |
(五)失地后日常活动单一,缺乏多种客观条件 |
(六)家人境遇及陪伴直接影响老人生活质量 |
(七)部分老人面临心理问题,亟需专业支持 |
(八)部分老人失地后生活满意度下降,家庭支持力不足 |
(九)社区治安和管理有待改善,缺乏专业社工介入 |
五、社会工作介入的途径 |
(一)弥补政策空缺,推动政策落实 |
(二)因地制宜“嵌入”发展 |
(三)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
1. 增强家庭支持 |
2. 改善社区环境 |
(四)身、心、社、灵全人发展 |
六、结语 |
(9)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老龄化与养老需求研究 |
1.2.2 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
1.2.3 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数据 |
1.4 研究内容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主要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人口老龄化 |
2.1.2 人口结构类型 |
2.1.3 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
2.1.4 养老服务 |
2.1.5 养老服务体系 |
2.1.6 养老保障 |
2.1.7 健康老龄化 |
2.2 主要理论 |
2.2.1 人口转变理论 |
2.2.2 福利多元理论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3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及影响分析 |
3.1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 |
3.1.1 人口发展历史过程 |
3.1.2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
3.1.3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
3.2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
3.2.1 老龄人口规模大 |
3.2.2 老龄化速度加快 |
3.2.3 老龄化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
3.2.4 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
3.3 老年人健康现状 |
3.3.1 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 |
3.3.2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
3.3.3 老年人养老经济来源状况 |
3.4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
3.4.1 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3.4.2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3.4.3 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
3.4.4 对家庭照顾的影响 |
3.4.5 对健康医疗资源的影响 |
第4章 我国养老服务业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4.1.1 自然状况因素 |
4.1.2 经济收入因素 |
4.1.3 相关政策因素 |
4.1.4 社会习惯因素 |
4.1.5 生理心理因素 |
4.2 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
4.2.1 样本情况 |
4.2.2 日常照料需求 |
4.2.3 医疗保健需求 |
4.2.4 精神慰藉需求 |
4.2.5 社会参与需求 |
4.3 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3.1 日常照料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2 医疗保健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3 精神慰藉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4 社会参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5 养老服务需求实证结论 |
第5章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
5.1 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
5.1.1 养老服务业发展历史沿革 |
5.1.2 养老服务业政策演变 |
5.1.3 养老服务业供给现状 |
5.1.4 精神慰藉与老年就业 |
5.1.5 社区与居家养老需求 |
5.2 养老服务业新兴发展模式 |
5.2.1 保险养老社区模式 |
5.2.2 智慧养老模式 |
5.2.3 互联网+养老模式 |
5.2.4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
5.2.5 候鸟式养老模式 |
5.2.6 以房养老模式 |
5.3 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3.1 养老服务业供需不匹配 |
5.3.2 养老服务业核心服务功能定位不准 |
5.3.3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机制与扶持政策不完善 |
5.3.4 农村家庭老年照护体系不足 |
5.3.5 养老服务专业照护人员短缺 |
第6章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及重点领域分析 |
6.1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趋势 |
6.1.1 养老服务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 |
6.1.2 社区与居家养老模式融合发展 |
6.1.3 健康老龄化融入养老服务业 |
6.2 社区居家融合的养老服务业 |
6.2.1 社区居家融合的养老发展服务业现状 |
6.2.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问题 |
6.3 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业 |
6.3.1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
6.3.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问题 |
6.4 老年社会参与及老年再就业 |
6.4.1 老年人力资源现状 |
6.4.2 老年再就业养老服务业问题 |
第7章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
7.1 养老服务业的产出效应 |
7.1.1 研究方法及数据 |
7.1.2 实证结果的分析 |
7.2 养老护理人员需求效应 |
7.2.1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
7.2.2 养老护理需求效应分析 |
第8章 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
8.1 美国的商业养老模式 |
8.1.1 美国养老服务业现状 |
8.1.2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
8.1.3 美国养老社区 |
8.1.4 美国养老服务业的特点 |
8.2 日本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
8.2.1 日本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及现状 |
8.2.2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
8.2.3 日本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
8.3 英国税收筹资体制养老模式 |
8.3.1 英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 |
8.3.2 英国的税收筹资体制 |
8.4 对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
8.4.1 从养老保障到医养结合和疾病预防意识转变 |
8.4.2 建立完善的长期照护制度 |
8.4.3 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
8.4.4 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 |
8.4.5 加强政策整合和整体规划力度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9.2.1 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养老服务体系 |
9.2.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 |
9.2.3 完善服务业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整合力度 |
9.2.4 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待遇 |
9.2.5 鼓励养老服务业模式创新发展 |
9.2.6 加强养老服务监管,制定服务标准和行业标准 |
9.2.7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信息系统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养老服务政策演变表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与发展老年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内涵及其主要模式 |
二、老年教育助推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发展 |
发展老年教育, 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载体, 是老龄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
发展老年教育, 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的能量源泉。 |
发展老年教育, 是推动养教结合, 促进养老服务与教育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的关键举措。 |
三、如何进一步发挥老年教育在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
1. 更新观念, 统筹规划 |
2. 养为基础, 重在教育 |
3. 优质办学, 服务养老 |
4. 区分模式, 完善教学 |
四、老人,科学膳食任享受(论文参考文献)
- [1]既顾老又看小:成都一站式搞定养老托幼新样本[N]. 刘洪材. 中国房地产报, 2021
- [2]基于Kano模型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计研究[D]. 郑乃丹. 西华大学, 2021
- [3]农村空巢老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研究[D]. 李佳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4]深圳市罗湖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创新性研究[D]. 徐晓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城市空巢老人多元化养老问题研究 ——以济南市雅居园社区为例[D]. 陈红营.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6]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养老的创新模式研究 ——以邻里汇模式为例[D]. 刘怡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7]王曼华:吉林省长春市孝德天下素食府创始人 传承孝德文化 引领素食养生新潮流[J]. 思佳,刘辉. 中国商人, 2019(08)
- [8]农村失地老人居家养老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山西省P县为例[A]. 高琪. 第四届北京大学老龄健康博士生论坛论文集, 2019
- [9]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D]. 包世荣. 吉林大学, 2019(10)
- [10]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与发展老年教育[J]. 刘璟.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