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克隆动物基地在杨凌奠基(论文文献综述)
白昌明[1](2008)在《小鼠和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文中研究说明绵羊ES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是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理想候选细胞,然而至今仍没有成功建系的报道。昆白小鼠是我国科研工作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但已经建立的小鼠ES细胞系大多来源于129、C57BL/6J和BALB/C品系的小鼠,而用昆白小鼠建系的报道很少,因此建立绵羊和昆白小鼠类ES细胞系对我国深入而便利地开展ES细胞以及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体内来源的小尾寒羊和昆白小鼠胚胎为试验对象,参照已报道的小鼠和人ES细胞建系方法,系统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分离培养昆白小鼠和不同胚胎发育时期来源的绵羊类ES细胞的影响。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试验中共获得昆白小鼠胚胎120枚,其中有98枚顺利孵化,并形成内细胞团(ICM),ICM贴孵化为81.7%;从形成的98枚ICM中得到类ES细胞,共有68个形成类ES细胞集落,ES的细胞集落贴壁率为56.7%。实验比较了分别使用KSR和FBS对昆白小鼠类ES细胞分离和传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KSR可以促进昆白小鼠类ES细胞生长的影响情况,并把昆白小鼠类ES细胞传至18代,仍然保持多能性和正常二倍体核型。2.比较了不同胎龄绵羊胚胎对绵羊类ES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与桑椹胚和孵化胚相比,尽管囊胚的贴壁率(80.0%)比孵化胚的贴壁率(87.5%)略低,差异不显着(p>0.05),但囊胚的ICM增殖率(66.7%)和传代效果明显优于孵化胚(50.0%)和桑椹胚(19.0%)。结果表明,囊胚更适合于绵羊类ES的分离、培养。3.比较了不同饲养层对绵羊类ES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分别以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 ,MEF)、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heep embryonic fibroblast,SEF)为饲养层分离、培养绵羊类ES细胞。结果表明,胚胎在这2种饲养层上的孵化率(69.2%;56.3%)和ICM贴壁率(61.5%;43.8%),差异不显着;但在MEF上生长的绵羊类ES细胞最高传至5代,而绵羊类ES细胞在SEF上仅传至2代,这一结果表明MEF更适合于绵羊ES细胞分离、培养。4.以MEF为饲养层,分析血清替代品(Knockout serum replacement,KSR)和小鼠ES细胞条件培养基(Embryonic stem cell conditioned medium,ESCCM)单独或者联合应用对绵羊类ES细胞分离克隆效率的影响,发现绵羊类ES细胞在含相同体积分数FBS和KSR中分别传至3代和5代,而在含KSR和40%ESCCM条件培养基里,可最高传至8代。表明KSR和ESCCM单独或联合使用均能促进绵羊类ES细胞分离与克隆,但以KSR和ESCCM联合使用效果最佳。5.对分离得到的绵羊和小鼠ES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AKP)活性、ES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活性检测以及体外分化能力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绵羊和小鼠类ES细胞的AKP染色呈强阳性,并能分别表达特异性转录因子OCT-4和Nanog;体外可自发分化成神经样和上皮样细胞等,将ES细胞培养于无LIF的培养液中,得到了类胚体,说明所得到的绵羊和小鼠ES细胞具有ES细胞的典型特征;分别对其中的一株绵羊和小鼠类ES细胞进行核性分析,其核型均表现为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顾雷鸣,陆峰[2](2007)在《全面加强苏陕合作 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 8月7日—9日,由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率领的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在陕西学习考察。7日上午,两省举行了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李源潮、梁保华在与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座谈时表示,江苏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全面加强与陕西的战略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穆养民[3](2007)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科技发展战略是高校战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高校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对高校实施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面临的国内外科技飞速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形势;从学校体制改革、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杨凌示范区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等七个方面阐述了科技工作的内外部环境。从学科积累,科研基地建设、承担科技项目、科技产出等方面分析了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与兄弟高校对比,认为学校科技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涵盖学科虽面广,但学科优势不突出;人力资源丰富,但领军人才短缺;基础性研究滞后,发展后劲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薄弱,缺乏战略科学家。论文系统研究了学校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的历史与现况,认为技术推广是学校科技工作的一项亮点和优势。论文还就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进行了探讨。论文在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工作使命、形势、环境、基础、能力全面分析、纵横比较、认真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论文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办学上要用“三个坚持”推动科技工作发展。即: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方针,坚持“顶天”与“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以农业技术推广为服务社会的主方向。紧密围绕旱区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主题,将作物抗逆性分子基础及其品种改良、旱区雨水资源化潜力及其环境效应、旱区生态结构功能及其修复途径、旱区畜禽遗传育种与疫病控制、旱区农业有害生物成灾规律与控制基础研究、旱区农业生产潜力及结构优化、旱区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旱区农业工程装备、旱区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旱区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论文提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工作要实施的九项战略,即:制度创新战略、学科改造战略、以人为本战略、基地支撑战略、项目带动战略、以外促内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产学研结合战略和研究生创新战略。
徐小明[4](2006)在《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移植及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的分离》文中提出本研究以猪不同类型的细胞为供核细胞,体外成熟去核卵母细胞为受体胞质在体外构建胚胎,建立了体外生产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技术体系,为体细胞克隆猪及核移植源胚胎干细胞(ntESCs)系的分离提供良好的平台。论文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供核细胞的准备共从4例胎儿肌肉组织中分离得到4个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fetal fibroblasts, pFF)株,从1例新生猪耳组织中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得到一个耳部皮肤成纤维细胞(porcine ear skin fibroblasts, pESF)株,从3例胎猪骨髓中分离得到3个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orcine fe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FMSCs)株。将15代的pFF、pESF及pFMSCs分别进行冷冻保存,解冻复苏后形态及活力没有明显变化。pFMSCs形态为成纤维样,呈长梭形,连续传13代后形态没有明显改变。传代培养的pFMSCs生长潜伏期为12 d ,之后进入对数增殖期,接种后的第6天进入平台期。透射电镜分析表明,pFMSCs细胞核质比高,胞浆中细胞器少。核型分析表明,pFMSCs具有正常的核型(2n=38,XY)。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pFMSCs表达细胞表面抗原CD44,CD166,CD105,CD117,不表达CD45,CD90,CD11a,CD14。在β-巯基乙醇作用下,pFMSCs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Nestin染色阳性。经血清饥饿和接触抑制处理的pF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G0/G1期的细胞分别为86.72%和88.44%。以上细胞的分离培养为猪体细胞核移植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2.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的建立从屠宰场采集猪卵巢,选择颗粒细胞层数2层以上、胞质均一的COCs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对培养液组份进行了比较发现:①mM199组猪卵母细胞成熟率显着高于M199组(71.7% vs 59.7%)(p<0.05),mM199组和M199组较NCSU-23组(43.6%)均能显着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p<0.01)。②PMSG+hCG+FSH组卵母细胞成熟率略高于FSH+LH组,二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着高于hMG组(p<0.01)。③分别添加FBS和PFF与对照组(分别不添加FBS和PFF)成熟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但电激活后,均能显着提高卵裂率(p<0.05),桑囊率二者无显着差异(p>0.05)。④单独添加EGF和联合添加EGF和ITS卵母细胞成熟率较不添加组稍有提高。电激活后,均能显着提高桑囊率(p<0.05)。⑤选择颗粒细胞层数3层以上的COCs可以显着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
储国强,刘书云[5](2001)在《我国克隆动物基地在杨凌奠基》文中认为
储国强,刘书云[6](2000)在《我国克隆动物基地在杨凌奠基》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科元生物园暨中国克隆动物基地日前在中国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成立,科技部、外经贸部、教育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以及陕西省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出
二、我国克隆动物基地在杨凌奠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克隆动物基地在杨凌奠基(论文提纲范文)
(1)小鼠和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哺乳动物ES 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
1.1 ES 细胞的研究概况 |
1.1.1 小鼠ES 细胞的研究概况 |
1.1.2 人ES 细胞研究概况 |
1.1.3 家畜ES 细胞研究概况 |
1.2 ES 细胞生物学特性 |
1.2.1 全能性 |
1.2.2 无限增殖能力 |
1.2.3 可操作性 |
1.2.4 ES 细胞表面抗原 |
1.2.5 OCT-4 活性 |
1.2.6 Nanog 活性 |
1.3 维持ES 细胞多能性的机制 |
1.3.1 外源性信号分子对于ES 细胞多能性的作用 |
1.3.2 ES 细胞多能性的转录因子调控 |
1.3.3 ES 多能性的调控网络 |
1.4 影响ES 细胞分离克隆的因素 |
1.4.1 胚胎质量及胚胎类型 |
1.4.2 培养基 |
1.4.3 饲养层 |
1.4.4 条件培养基 |
1.4.5 细胞因子及其他添加物 |
1.5 ES 细胞的鉴定方法 |
1.5.1 形态学鉴定 |
1.5.2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 |
1.5.3 转录因子OCT-4 及Nanog 的表达检测 |
1.5.4 ES 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的表达 |
1.5.5 核型分析 |
1.5.6 体外分化能力鉴定 |
1.5.7 体内分化能力鉴定 |
1.5.8 嵌合体试验鉴定 |
1.6 ES 细胞的应用前景 |
1.6.1 应用于基因靶向技术生产转基因动物 |
1.6.2 生产克隆动物 |
1.6.3 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体外模型 |
1.6.4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修复 |
1.6.5 药理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
1.7 ES 细胞研究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
试验部分 |
第二章 KSR 和FBS 对昆白小鼠ES 分离、传代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的分离和培养 |
2.2.2 MEF 的传代及饲养层制备 |
2.2.3 昆白小鼠胚胎的获取与培养 |
2.2.4 小鼠ES 细胞的传代 |
2.2.5 小鼠ES 细胞的鉴定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 |
2.5 讨论 |
第三章 绵羊类ES 细胞分离、克隆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动物 |
3.1.2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EF)和MEF 的分离和培养 |
3.2.2 SEF 和MEF 饲养层的制备 |
3.2.3 昆白小鼠胚胎的获取与培养 |
3.2.4 小鼠ES 细胞条件培养基的制备 |
3.2.5 绵羊胚胎的获取与培养 |
3.2.6 绵羊内细胞团的分离、传代 |
3.2.7 绵羊类ES 细胞的鉴定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 |
3.4.1 绵羊胚胎的形态特征 |
3.4.2 绵羊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与观察 |
3.4.3 胚胎发育阶段对绵羊ES 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 |
3.4.4 不同饲养层对绵羊ES 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 |
3.4.5 不同培养体系对绵羊ES 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 |
3.4.6 绵羊ES 细胞的鉴定 |
3.5 讨论 |
3.5.1 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对绵羊类ES 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 |
3.5.2 不同饲养层对绵羊类ES 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 |
3.5.3 KSR 对绵羊类ES 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 |
3.5.4 ESCCM 对绵羊类ES 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缩略语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的意义 |
1.1.1 高校实施战略管理迫切需要进行战略研究 |
1.1.2 战略研究是制订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 |
1.1.3 科技发展战略是高校战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4 进行高校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对实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学校的使命与面临的形势 |
2.1 国家赋予学校的历史使命 |
2.2 学校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
2.2.1 国内外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 |
2.2.2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 |
2.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形势 |
2.2.4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形势 |
2.2.5 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形势 |
第三章 学校科技发展环境分析 |
3.1 学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从制度上保障了科技发展 |
3.2 学校条件建设基本到位,对科技发展构筑了良好的硬件平台 |
3.3 人才强校已成为全校共识,对科技发展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
3.4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日益活跃,拓宽了学校科技发展空间 |
3.5 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成为科技创新队伍的生力军 |
3.6 杨凌示范区建设为学校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
3.7 持续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促进了学校科技发展 |
第四章 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
4.1 科研积累与优势 |
4.2 合校后科技工作快速发展 |
4.2.1 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承担国家科技任务能力显着增强 |
4.2.2 科研基地快速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
4.2.3 科研成果产出保持较高水平,发明专利和国际论文大幅度增长 |
4.3 科技发展限制因素明显 |
4.3.1 学科涵盖面广,但优势不突出 |
4.3.2 人力资源丰富,但领军人才短缺 |
4.3.3 基础性研究滞后,发展后劲不足 |
4.3.4 社会科学研究薄弱,缺乏战略科学家 |
第五章 学校科技推广与服务能力分析 |
5.1 具有农业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的传统 |
5.2 合校后从体制和机制上加强了科技推广工作 |
5.3 依托国家和省部级推广项目广泛开展技术服务 |
5.4 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农村专家大院 |
5.5 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 |
5.6 科技推广工作总体评价 |
第六章 学校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
6.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
6.2 搭建了技术转移平台 |
6.3 知识产权工作总体评价 |
第七章 学校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
7.1 确立学校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点 |
7.2 学校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 |
7.3 学校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 |
7.3.1 确定战略思路的原则 |
7.3.2 科技工作总体思路 |
7.3.3 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思路 |
7.4 学校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 |
7.4.1 作物抗逆性分子基础及其品种改良 |
7.4.2 旱区雨水资源化潜力及其环境效应 |
7.4.3 旱区生态结构功能及其修复途径 |
7.4.4 旱区畜禽遗传育种与疫病控制 |
7.4.5 旱区农业有害生物成灾规律与综合控制 |
7.4.6 旱区农业生产潜力及结构优化 |
7.4.7 旱区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 |
7.4.8 其它方面 |
7.5 学校科技发展的战略措施 |
7.5.1 制度创新战略 |
7.5.2 学科改造战略 |
7.5.3 以人为本战略 |
7.5.4 基地支撑战略 |
7.5.5 项目带动战略 |
7.5.6 以外促内战略 |
7.5.7 知识产权战略 |
7.5.8 产学研结合战略 |
7.5.9 研究生创新战略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移植及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的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体细胞核移植经典回顾 |
1.1 核移植设想的提出及付诸行动 |
1.2 胚胎细胞核移植 |
1.3 胚胎干细胞核移植 |
1.4 体细胞核移植 |
1.5 异种细胞核移植 |
1.6 国内体细胞核移植研究现状 |
第二章 体细胞核移植理论基础 |
2.1 供核基因表达的变化 |
2.2 表观遗传修饰类型 |
2.2.1 DNA 甲基化 |
2.2.2 组蛋白乙酰化 |
2.2.3 其他组蛋白修饰方式 |
2.3 正常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编程 |
2.3.1 合子前期 |
2.3.2 受精卵 |
2.3.3 植入前期 |
2.4 克隆过程表观遗传重编程 |
2.4.1 DNA 甲基化与去甲基化及其他方式 |
2.4.2 印迹基因表达 |
2.4.3 X 染色体失活和端粒长度调整 |
2.5 核移植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
2.5.1 核不完全重编程 |
2.5.2 克隆胚胎缺陷 |
第三章 影响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因素 |
3.1 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的机理 |
3.2 影响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因素 |
3.2.1 猪的品种 |
3.2.2 年龄及健康状态 |
3.2.3 营养状态 |
3.2.4 卵泡的大小 |
3.2.5 卵巢运输温度 |
3.2.6 卵丘细胞 |
3.2.7 体外培养时间 |
3.2.8 添加物 |
3.2.9 渗透压 |
3.2.10 水 |
3.2.11 其他 |
3.3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主要培养液 |
第四章 猪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系 |
4.1 成功体细胞克隆猪简要回顾 |
4.2 供核细胞的准备 |
4.2.1 供体细胞类型对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
4.2.2 供核细胞的周期 |
4.2.3 供核细胞的准备方案 |
4.3 受体卵母细胞的准备 |
4.4 核移植方法 |
4.4.1 融合法 |
4.4.2 胞质内注射法 |
4.4.3 无透明带显微操作法 |
4.4.4 “二步”核移植法 |
4.4.5 四倍体胚胎辅助法 |
4.4.6 损伤恢复核移植方法 |
4.5 卵母细胞去核方法 |
4.5.1 盲吸法 |
4.5.2 Hoechst33342 辅助法 |
4.5.3 Spindle-View 系统辅助法 |
4.5.4 挤压法 |
4.5.5 化学法 |
4.5.6 离心法 |
4.5.7 末期去核法 |
4.5.8 半卵法 |
4.5.9 功能性去核法 |
4.6 融合与激活 |
4.7 重构胚体外培养 |
4.7.1 微滴培养体系 |
4.7.2 孔中孔培养体系 |
4.7.3 明胶-孔系统 |
4.7.4 共培养系统 |
4.7.5 贯序培养系统 |
4.7.6 输卵管离体培养系统 |
4.8 胚胎移植 |
4.9 显微工具的制备 |
4.9.1 制针前玻璃管的处理 |
4.9.2 固定管的制作 |
4.9.3 去核针和注核针的制作 |
第五章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 |
5.1 体细胞核移植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
5.1.1 治疗性克隆 |
5.1.2 异种器官移植 |
5.1.3 生物反应器 |
5.2 体细胞核移植在克隆动物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
5.2.1 优良家畜的快速扩繁 |
5.2.2 转基因动物 |
5.2.3 克隆宠物 |
5.2.4 濒危及珍稀动物的保护 |
5.2.5 生物学基础研究 |
试验研究 |
前言 |
第六章 供核细胞的准备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试验材料与耗材 |
6.1.2 仪器设备 |
6.1.3 试验方法 |
6.2 结果 |
6.2.1 供核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冻存 |
6.2.2 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 |
6.2.3 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 |
6.2.4 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 |
6.2.5 核型分析 |
6.2.6 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电镜观察 |
6.2.7 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 |
6.3 讨论 |
6.3.1 pFF 及pESF 的分离与培养 |
6.3.2 关于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6.3.3 供核细胞类型对克隆效率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的建立 |
7.1 材料和方法 |
7.1.1 试验材料 |
7.1.2 试验方法 |
7.2 结果 |
7.2.1 培养基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
7.2.2 外源激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
7.2.3 血清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电激活后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
7.2.4 猪卵泡液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电激活后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
7.2.5 表皮生长因子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
7.2.6 ITS 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电激活后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
7.2.7 颗粒细胞层数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电激活后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第八章 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研究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材料 |
8.1.2 试验方法 |
8.2 结果 |
8.2.1 电场强度对猪孤雌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
8.2.2 不同脉冲时程对猪孤雌胚胎卵裂率及囊胚率的影响 |
8.2.3 不同的激活方法对猪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影响 |
8.2.4 不同的培养液对猪孤雌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
8.2.5 添加胰岛素对猪孤雌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
8.3 讨论 |
8.3.1 关于电激活参数 |
8.3.2 关于激活方法 |
8.3.3 关于孤雌激活后胚胎培养 |
8.4 小结 |
第九章 猪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 |
9.1 材料与方法 |
9.1.1 材料 |
9.1.2 试验方法 |
9.2 结果 |
9.2.1 电场强度对猪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
9.2.2 血清饥饿处理对猪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
9.2.3 供核细胞代数对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
9.2.4 供核细胞类型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
9.2.5 核移植方法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
9.2.6 不同的培养液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
9.2.7 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对猪体细胞核移植影响 |
9.2.8 克隆胚移植情况 |
9.3 讨论 |
9.3.1 关于去核 |
9.3.2 电激活参数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
9.3.3 关于供核细胞 |
9.3.4 核移植方法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
9.3.5 关于培养液 |
9.3.6 克隆胚胚胎移植后妊娠的维持 |
9.4 小结 |
第十章 从猪孤雌激活及体细胞核移植囊胚中分离胚胎干细胞的初步探索 |
10.1 材料方法 |
10.1.1 材料 |
10.1.2 方法 |
10.2 结果 |
10.2.1 pPB 和pNTB 在饲养层上生长行为及类 ESCs 的分离培养 |
10.2.2 类pPESCs 和类pNTESCs 集落的形态学观察 |
10.2.3 类pPESCs 和类pNTESCs 分离效率的比较 |
10.2.4 类pPESCs 和类pNTESCs 的初步鉴定 |
10.3 讨论 |
10.3.1 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
10.3.2 孤雌激活源胚胎干细胞 |
10.3.3 体细胞核移植源胚胎干细胞 |
10.3.4 关于如何提高pPESCs 和pNTESCs 的分离效率的探讨 |
10.4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点 |
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我国克隆动物基地在杨凌奠基(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鼠和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D]. 白昌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2]全面加强苏陕合作 努力实现互利共赢[N]. 顾雷鸣,陆峰. 新华日报, 2007
-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发展战略研究[D]. 穆养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S2)
- [4]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移植及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的分离[D]. 徐小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5]我国克隆动物基地在杨凌奠基[J]. 储国强,刘书云. 河南畜牧兽医, 2001(01)
- [6]我国克隆动物基地在杨凌奠基[N]. 储国强,刘书云. 中国畜牧水产报,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