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2001年工作重点

中国科协2001年工作重点

一、中国科协2001年工作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赵云桦[1](2021)在《扩招以来我国本科教育改革政策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2](2021)在《中国科协召开2021年工作部署动员会》文中研究说明2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2021年工作部署动员会,回顾2020年工作情况,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20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文佳慧[3](2020)在《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就业是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和个人发展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切实需要。但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女性群体因生理特点、社会性别角色、自身职业素质等原因而面临着排除性、低所得性、低稳定性等就业风险。尽管我国构建了系列女性就业保障制度,但依然存在法律保障的性别盲区、保障政策的设计缺陷、与女性平等就业相悖的文化环境等问题。因此,如何完善与优化女性就业保障政策成为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本研究以建国以来的女性就业保障政策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计量法勾勒我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发文数量、文本载体、发文主体和发文主题等维度的外部属性特征,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内容量化分析法构建“目标—工具”二维分析框架,透视我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工具结构与选择偏好。研究发现,我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具有发文数量呈阶段式演变等外部属性特点和劳动平权维度政策工具选择单一等工具选择特点。由此提出优化我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四点建议:明确我国女性就业保障的政策主体责任,发挥政策合作网络协同效应;丰富劳动平权目标维度的工具选择,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缩小职家平衡目标维度的工具差异,增强政策文本内容衔接性;用好就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维度的工具组合,激发女性自主就业观。本研究的创新点为:第一,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在系统性总结女性就业保障的内涵与价值理念的基础上,思考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优化路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综合公共管理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尝试从“社会性别”、“社会保障”、“公共治理”等视野健全我国女性就业保障体系,更具全局性和整体性。

王聪[4](2019)在《“百名院士百场科技系列报告会”的历史过程与思考》文中认为领导干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因此领导干部一直是科普活动的重要受众群体,也是科普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但由于领导干部一般较难协调,因此面向领导干部的科普活动往往规模较小。但在1996年,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的"百名院士百场科技系列报告会"却是一个少见的大规模面向领导干部的科普活动。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这一活动的过程,希望能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科普活动提供经验与借鉴。

韩联郡[5](2019)在《中国科技人才政策演变研究(1949-2009年)》文中研究表明“制度重于技术”,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是建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其落脚点则是制定和实施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政策,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此方能形成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造就科技人才的生动局面。因此,本文以新中国60年(1949-2009年)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进行分析评价,旨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首先从资源视角对人才资源的特性以及科技人才的制度安排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对新中国60年不同经济体制下的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进行了宏观历史分析,并基于政策文本对科技人才政策从政策数量、政策发布机构、政策对象称谓和政策体系四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绩效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比较分析,最后借助阿兰·斯密德的SSP范式理论探讨了科技人才政策绩效不断提升的内在逻辑。全文分七章展开。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对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对科技人才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等。第二章为立论基础。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视角考察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故首先在人才资源视角下对科技人才政策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化的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度安排。第三章主要对60年间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宏观历史梳理。首先,对建国后的中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简单的历史溯源;其次,以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节点对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变迁进行了历史分期并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经济体制阶段(1949-1976年)、经济体制探索阶段(1977-1991年)和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阶段(1992-2009年);然后,对三个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第四章主要是基于政策的文本对不同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分阶段统计和分析,统计分析的维度有四个方面:政策数量、政策发布机构、政策对象的称谓和政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演变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第五章将描述性分析和实证性分析相结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绩效进行了初步比较。描述性分析以官方统计数据为依据,主要包括科技人才数量、留学生人数与归国留学生比例、R&D经费及其强度、专利授权量、论文产出、成果数量和新产品增加值等数据,实证性分析则是以科技进步贡献率为科技人才政策绩效的测度指标。描述性分析和实证性分析的结果都表明: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绩效得到了持续的提升。第六章是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借鉴阿兰·斯密德的SSP范式理论,即“状态-结构-绩效”分析框架,探讨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绩效得到持续提升的内在逻辑。首先,对SSP范式理论做了概述;其次,对SSP范式在本研究的适用性以及科技人才政策绩效分析SSP范式下的三要素进行了阐释,并对SSP范式下科技人才政策绩效分析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再次,通过具体分析科技人才政策的状态、结构、政策收益,总结科技人才政策的结构演变与政策绩效提升的关系;最后,在前述分析基础上,探讨科技人才政策绩效持续提升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科技人才政策的“状态-结构-绩效”函数的对应规则建立在结构与状态匹配度基础之上,在三个历史阶段,科技人才政策的结构与状态的匹配度不断提高是科技人才政策绩效持续提升的直接原因,而推动结构与状态的匹配度不断提高的动因主要有两点,即“超越意识形态”思想的应用、科技人才市场化的管理范式的形成。作为全文的结尾,笔者在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科技人才政策的变迁与经济体制的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认为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国家经济体制从宏观上决定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发展和演变,经济体制的转型是科技人才管理体制范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此外,科技人才政策的发展也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探索不受外在环境影响(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的科技人才政策发展规律对于科技人才政策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本文认为,尊重市场、尊重科技人才,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市场化是未来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而不应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或者受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

杨珊珊[6](2019)在《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功能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问题,并将其放在战略高度的位置,在各类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高校科协自从1956年成立后,经过不断发展,数量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担负起了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高校科协作为连接党和高等院校科技工作人员的桥梁和纽带,有着促进科技创新的天然优势,以高校科协为主体促进科技创新不仅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更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从现实基础来看,一方面国内环境迫切要求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为其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高校科协自身的特性和优势促使其可以促进科技创新。高校科协能够凭借其丰富的科技资源、众多的人才资源和搭建的平台资源完成促进科技创新的重任。从理论上来说,创新理论、第三部门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都为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具体的实践中,高校科协能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普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等,这些举措是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体现。然而在现实中,高校科协由于自身发展缓慢,缺乏政策制度的保障以及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等原因,限制了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功能的进一步发挥,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解决。论文从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历史演变入手,通过梳理其发展历史,对我国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我国当前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完善高校科协内部创新机制,优化高校科协外部创新环境,提升高校科协自身的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建议包括健全高校科协长效管理机制,构建高校科协管理体系,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健全法规制度,提高政策的保障力度,加大对高校科协的经费投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升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能力,提高高校科协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能力等等。确保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梁婧俏[7](2018)在《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及其政策完善》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把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奋力建设科技强国,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分析和充分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科普事业迎来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服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迎来了创新攻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是最佳的科学素质养成期,人一生中大部分的基本科学术语的学习和基本科学观点的养成都源自于青少年时期的积累。可见,及时了解青少年科普状况,重视和强化青少年科普工作,对一个公民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将为提高全体公众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科普”和“科普政策”的含义,以及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梳理了海南省建省以来的主要科普政策和政府的特色科普工作,并总结出“全省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等三个方面的成效和“对科普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科普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等四个方面的不足。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海南省青少年科普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基于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结合笔者实际科普工作经验,着重从完善科普政策体系、推进科普教育改革、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科普资金投入多元化、建立评估和考核体系和加强科普队伍建设等6方面,提出推进海南省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我省青少年科普实践领域、科普政策制定、科普事业发展决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8](2018)在《关于开展中国老科协“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活动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老科协发[201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中国老科协各分会,各直属企事业单位老科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根据《中国老科协2018年工作要点》,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按照中国科协"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工作部署,经中国老科协六届十四次会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中国老科协将开展"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活动,现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9](2018)在《关于开展中国老科协“传承 创新 发展”主题年活动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老科协发[201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中国老科协各分会,各直属企事业单位老科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根据《中国老科协2018年工作要点》,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按照中国科协"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工作部署,经中国老科协六届十四次会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中国老科协将开展"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活动,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10](2018)在《关于开展中国老科协“传承 创新 发展”主题年活动的通知》文中指出老科协发[201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中国老科协各分会,各直属企事业单位老科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根据《中国老科协2018年工作要点》,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按照中国科协"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工作部署,经中国老科协六届十四次会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中国老科协将开展"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活动,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二、中国科协2001年工作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科协2001年工作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3)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就业保障的研究
        1.3.2 女性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
        1.3.3 女性就业保障的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重难点及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可能存在的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女性就业保障的内涵与价值理念
        2.1.1 女性就业保障的内涵
        2.1.2 女性就业保障的价值理念
    2.2 理论支撑
        2.2.1 社会性别理论
        2.2.2 政策工具理论
        2.2.3 公共治理理论
第3章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文献量化研究
    3.1 政策样本的选取
        3.1.1 政策样本来源
        3.1.2 政策样本获取
        3.1.3 政策样本筛选
    3.2 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文献计量分析
        3.2.1 发文数量分析
        3.2.2 文本载体分析
        3.2.3 发文主体分析
        3.2.4 政策主题分析
    3.3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内容量化分析
        3.3.1 研究步骤说明
        3.3.2 构建二维分析框架
        3.3.3 政策文本编码与评估
        3.3.4 频数统计分析
第4章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特点与评价
    4.1 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特点
        4.1.1 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外部属性特点
        4.1.2 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工具选择特点
    4.2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评价
        4.2.1 强调以妇联组织为中心,但多元治理网络断裂
        4.2.2 关注性别间的形式平等,但群体差异化需求盲视
        4.2.3 偏重权威型工具的延续,但政策工具组合单一
第5章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5.1 政策建议
        5.1.1 明确政策主体责任,发挥合作网络协同效应
        5.1.2 丰富劳动平权的工具选择,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5.1.3 缩小职家平衡的工具差异,增强文本内容衔接性
        5.1.4 用好就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组合,激发女性自主就业观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百名院士百场科技系列报告会”的历史过程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与活动的筹划
2 活动的开展与效果
3 活动的特点
4 经验与启示

(5)中国科技人才政策演变研究(1949-200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第一资源”视角下的科技人才政策供给
    2.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2.1.1 人才资源的概念
        2.1.2 人才资源的特性
        2.1.3 “第一资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2 人才政策与人才资源开发
        2.2.1 人才资源开发与中国的现代化
        2.2.2 人才政策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
    2.3 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的建构
第三章 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历程
    3.1 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溯源
    3.2 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分期
    3.3 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
        3.3.1 过渡时期政策框架的形成
        3.3.2 全面建设时期政策的曲折
        3.3.3 “文革”期间政策的偏离
    3.4 经济体制探索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
        3.4.1 知识分子政策的拨乱反正
        3.4.2 科学建制化的恢复和发展
        3.4.3 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的初步建立
    3.5 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
        3.5.1 “第一资源”共识的形成
        3.5.2 科技人才管理体制的变革
        3.5.3 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的完善
第四章 基于政策文本的统计与分析
    4.1 文献来源与样本选择
    4.2 政策分类的依据
    4.3 各阶段科技人才政策的初步统计
        4.3.1 计划经济体制阶段
        4.3.2 经济体制探索阶段
        4.3.3 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阶段
    4.4 科技人才政策演变模式与特征
        4.4.1 数量的演变
        4.4.2 发布机构的演变
        4.4.3 政策对象称谓的演变
        4.4.4 体系的演变
第五章 科技人才政策的绩效评估
    5.1 评估方法的选择
    5.2 各阶段政策绩效的描述性评析
        5.2.1 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政策绩效
        5.2.2 经济体制探索阶段的政策绩效
        5.2.3 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阶段的政策绩效
    5.3 基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5.3.1 测算方法与参数选择
        5.3.2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5.3.3 科技进步贡献率与政策绩效的关系
第六章 基于SSP范式理论的绩效分析与检验
    6.1 SSP范式理论概述
    6.2 政策绩效SSP范式分析的初步设计
        6.2.1 SSP范式对本研究的适用性
        6.2.2 SSP范式下绩效分析的三要素
        6.2.3 SSP范式下绩效分析的基本框架
    6.3 SSP范式下的科技人才政策分析
        6.3.1 政策状态
        6.3.2 政策结构
        6.3.3 政策选择的收益分析
        6.3.4 结构演变与绩效提升
    6.4 政策绩效提升的动因分析
        6.4.1 超越意识形态:绩效提升的逻辑起点
        6.4.2 人才市场化:绩效提升的基本途径
    6.5 提升政策绩效的一个框架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6)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功能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历史与现状
    2.1 高校科协的历史演变
        2.1.1 萌芽创立阶段
        2.1.2 停止重建阶段
        2.1.3 繁荣发展阶段
        2.1.4 探索创新阶段
    2.2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
        2.2.1 高校科协自身发展缓慢
        2.2.2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缺少法律、政策保障
        2.2.3 高校科协的科技创新作用发挥不足
第3章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依据与功能
    3.1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现实依据
        3.1.1 高校科技发展的要求
        3.1.2 高校科协自身具有促进科技创新的优势
    3.2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
        3.2.1 创新理论
        3.2.2 第三部门理论
        3.2.3 协同治理理论
        3.2.4 “委托—代理”理论
    3.3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功能
        3.3.1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3.3.2 培养创新人才
        3.3.3 促进科技普及
        3.3.4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4章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思考
    4.1 完善内部创新机制
        4.1.1 健全高校科协长效管理机制
        4.1.2 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
    4.2 优化外部创新环境
        4.2.1 健全法规制度
        4.2.2 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4.2.3 加大经费投入
    4.3 提升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能力
        4.3.1 培养高校科协创新人才队伍
        4.3.2 提升高校科协促进科普能力
        4.3.3 提升高校科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4.3.4 提高高校科协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能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7)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及其政策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研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 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现状
        1. 国内情况
        2. 国外情况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2. 问卷调查法
        3. 访谈法
    (五) 创新之处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 科普
        2. 科普政策
    (二) 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
        1. 科普与政府的关系
        2. 科普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3. 科普与其它社会成员的关系
三、海南建省以来科普事业发展情况
    (一) 海南省主要科普政策的历史回顾
        1. 1988年至上世纪末的主要科普政策
        2. 新世纪的主要科普政策
    (二) 政府部门的特色科普工作方面
    (三) 海南省建省以来科普事业发展的成效和不足
四、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分析
    (一) 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2. 数据处理与分析结论
    (二) 基于对科技教师访谈调查的分析
    (三) 海南省青少年科普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推进海南省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对策
    (一) 完善科普政策体系,全面指导和统筹科普工作
    (二) 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提升青少年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三) 推进科普教育改革,促进学校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活动有机融合
    (四) 科普资金投入多元化,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科普事业
    (五) 建立评估和考核体系,规范和激励科普主体各尽其职
    (六)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提供有力支撑
六、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 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调查访谈提纲
附录3
致谢

(8)关于开展中国老科协“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活动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主题年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准确把握“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工作总体要求
三、主要工作任务
四、时间安排

(9)关于开展中国老科协“传承 创新 发展”主题年活动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主题年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准确把握“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工作总体要求
三、主要工作任务
    1.组织开展“我与科协”、“我与老科协”征文暨“我为科协献一策”征集建议活动。
    2.组织开展实物征集活动。
    3.助力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
    4.开展智能手机知识培训。
    5.加强老科协报告团建设。
    6.结对帮扶大学生村官。
四、时间安排
附件中国老科协“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工作要点

(10)关于开展中国老科协“传承 创新 发展”主题年活动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主题年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准确把握“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工作总体要求
三、主要工作任务
四、时间安排
附件
    中国老科协“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工作要点

四、中国科协2001年工作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扩招以来我国本科教育改革政策变迁研究[D]. 赵云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中国科协召开2021年工作部署动员会[J].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 科技导报, 2021(04)
  • [3]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研究[D]. 文佳慧.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4]“百名院士百场科技系列报告会”的历史过程与思考[J]. 王聪. 科普研究, 2019(06)
  • [5]中国科技人才政策演变研究(1949-2009年)[D]. 韩联郡.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功能与实现路径研究[D]. 杨珊珊.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7]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及其政策完善[D]. 梁婧俏. 海南大学, 2018(03)
  • [8]关于开展中国老科协“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年活动的通知[J].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今日科苑, 2018(09)
  • [9]关于开展中国老科协“传承 创新 发展”主题年活动的通知[J].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今日科苑, 2018(08)
  • [10]关于开展中国老科协“传承 创新 发展”主题年活动的通知[J].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今日科苑, 2018(07)

标签:;  ;  ;  ;  ;  

中国科协2001年工作重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