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校核心外刊文摘编译的网上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李胜义[1](2019)在《长沙学院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内知识、文化及信息输出的核心场所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的图书馆资源主要以图书资源为主,随着图书馆资源的不断丰富、升级以及大量数字化资源的引入,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难以应对。目前,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升级转型是使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所需。但我国尚未建成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建设仍在探索阶段。文章以长沙学院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为题,从三大部分进行论述,具体是:第一,系统对高校图书馆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深入剖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升级给高校师生带来的益处,以及在这一管理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中获得可借鉴的地方。第二,从长沙学院图书馆的历史及现状讲起,并系统剖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核心原因,明确了长沙学院图书馆在管理及团队建设上存在的不足。第三,我们以宏观的视角解析了国内外目前图书馆的管理现状以及智能化管理的实施模式,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与长沙学院图书馆历年管理上滞后的原因,最终从读者管理和服务、资源智能化以及人力管理智能化的角度为长沙学院图书馆管理升级提出了新的方案,为优化智能化图书馆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的开展将为国内同类型院校图书馆管理升级提供重要的参考模板,为图书馆管理走向智慧化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林伟红[2](2015)在《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治校研究》文中指出大学治校理念是大学在教育探索及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反映了学校决策层对教育现实的理解程度以及把握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治校理念集思想性、实践性、发展性于一体,对大学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的兴衰。本研究是围绕大学治校问题而进行的历史探究。研究对象为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本治校,之所以选这二十年,一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受严重创伤,这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是如何复苏的;二是因为湖南师范大学是一所“三无学校”—无底子、无码头、无名气,主要领导人也都是土生土长的,不是出身名校,更不是院士等头衔;三是湖南师范大学在这段时间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特别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神话”。这段“传奇神话”很多人知晓,但却鲜有人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一所普通师范院校的崛起,从这一个案更能反映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巨大进步;一所起点低、起步晚的大学,她的巨变也许更能说明大学发展的一些本质问题。它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研究运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人物访谈法、史论结合法,对湖南师范大学的人本治校理念及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是一个历史研究,首先是历史性,其次是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挖掘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本治校经验给当下的大学管理和改革提供借鉴,因而首先是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历史研究,把它置于历史背景之中,分析它与前、与后之间的联系,然后是经验探讨,且以历史研究为主,以经验探讨为辅。湖南师范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她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人是大学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在学校里面,“以人为本”也是相对的,师生员工中的“以生为本”,教职员工中的“以师为本”,大学的活动中心是教学与科研;大学的目标中心:人才培养。湖南师范大学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引进博士,延揽知名教授,提升现有教师和有效昭示人才;推行来去自由政策,来者欢迎,去者欢送,首创师资建设日和加强机关建设为“来去自由”提供有利的支持;善用和创造条件,把握和抓住机遇,积蓄雄厚的师资力量。在人本治校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并着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尽力完善公共服务基础建设、鼓励学术交流、竭力支持学术出版、大力发展图书馆、营造和谐的环境等方面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在“以生为本”方面,通过弘扬师范本色、坚守教学中心、着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来实现学生的发展。湖南师范大学因为实行人本治校而取得了显着的成就。首先是一支壮观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结构合理,形成老中青学术梯队;教师队伍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层次提升。其次,教师们信守本职,潜心教学与研究,不仅取得了显着的教学成就,也收获了卓越的科研成果。其三,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擢升了教师整体素养。其四,由于学校的人本治校理念及相应的政策及举措取得了实效,科研成就享誉学界,教学成绩卓尔不群,学校享有良好的声誉。借鉴历史为了立足当下,走向未来。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20年的办学发展史阐释了大学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着力创造条件实施人本治校。湖南师范大学的成功告诉我们:改革出活力这是基本思路,去官本,立人本是核心,人才强校是战略,一心为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湖南师范大学的不足则提醒我们:政府放权,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大学的方式是实现人本治校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是实施人本治校的一个有力的保障。
孙颖[3](2011)在《从自在到自觉 ——东北山区五名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叙事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是不争事实,也是各级培训部门开展各项计划与措施的逻辑前提。事实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会中对农村教师的批评声越来越强烈,甚至已经触及并突破了部分农村教师的心理承受底线。由于农村教师处于教育体系的最底层,其在社会中的话语权极其有限,因此社会对他们真实状况及想法缺乏获知的途径。本研究以东北山区五名农村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他们的深入探究,用叙事探究的方法展现出他们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及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凸显不仅受其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经济等众多因素共同制约着问题的存在,这些深层原因的探究是本研究的特色,也是不可能通过量化研究方式获取的信息。由于质化研究方法所限,本研究并不奢求推广性,但尽量为广大研究者还原几位农村教师的真实状态,向五名农村教师展现出社会有一些人正在用友善的目光关注着他们,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本研究的既定目标也算基本完成。本论文主要由引言、正文五章和结语组成。引言对农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其中包括农村教师所面临的多元文化背景、社会需求背景以及因关注缺失而形成的研究意义三部分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选题缘由、以文献法为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成人教育理论为主的理论基础介绍以及初步的研究设计。第二章对五名农村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进行背景性介绍,并对研究的基本过程进行翔实记录,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研究者对自我身份的反思。第三章把自主发展和教师教育作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两种形式进行探究,其中包括对定义的探究、现实问题的分析以及自主发展的背景因素梳理。第四章从农村教师矛盾的职业定位和弱势的自我定位两方面入手,对其身份进行定位,对自我行为的认识是其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源。第五章以每位农村教师的不同做法为线索,试图展现出五名农村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是如何进行的自主发展,并对深层的潜在原因进行挖掘。结语是通过正文的深描和分析,归纳出本研究的几点发现,即话语权的缺失直接导致农村教师的社会沉默;专业自主发展是农村教师基于实用理性的选择;社会关注促进农村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同时再次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对照系统相对缺失、研究对象的异源忽视、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方面的不足进行反思,以便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改善。
刘凯[4](2009)在《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作为现代化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服务组成部分,是衡量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外发达国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已成为大多数图书馆广泛设立的一项服务内容。而在我国,现代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国内大多数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功能还有待于完善。特别是技工院校图书馆,有些服务系统没有建立实时咨询功能,而有些则缺乏比较完整的问题咨询库或没有设立专家答题系统等,而这些也间接影响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本文所设计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从上述问题出发,以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为研究对象与目标,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研究背景作简要的说明以及对国内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典型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设计出一个具体的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其中包括:用户认证、常见问题解答、表单咨询、邮件咨询、实时咨询、数据库管理、专家咨询和系统管理等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设计常见问题解答库、Email咨询、实时咨询、专家调配以及数据库的设计等。本系统着重解决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现代化图书馆服务内容不全的问题:首先,该系统中的专家调配的数学模型算法,可以通过解答人员的综合评分指标分配调度,能够及时准确地把读者咨询的问题最为合理分配给最适合的解答人员。其次,系统基于Ajax技术和数据库推送技术开发出一个全新的实时咨询系统。该实时咨询系统中,读者在发送文本问题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附带表情图案,使咨询过程变得生动而不再枯燥。再次,本系统具备发送咨询相关内容给读者的功能,让读者在结束实时咨询后可以查看咨询内容。最后,系统利用Email组件开发一个邮件子系统,它不但能发送邮件,还可以从邮件服务器上把邮件接收转存到数据库中,方便解答人员进行对读者的邮件咨询进行解答,提高解答人员的工作效率。经过实际测试,本系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丁枝秀[5](2008)在《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南京大学、“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独立学院图书馆—滨江学院为例,对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进行了调查比较研究,内容包括:读者的基本情况、读者对馆藏纸质资源满意度、读者对电子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读者到馆情况;对象包括: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共发放问卷1200份,平均每所学校发300份;共回收问卷1176份,回收率为98%,百分之百有效;将回收问卷数据输入Excel软件,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进行统计并建立数据库,得出统计结果然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读者阅读倾向具有趋同性:①读者阅读倾向:本科生读者倾向于纸质书刊,研究生和教师读者倾向于电子期刊和纸质图书。②读者常用文献载体:三类读者除南大本科生外,首选都是电子文献。③读者常用文献类型:本科生是图书的最大读者群,研究生和教师读者常用文献是期刊与学位论文。④读者利用图书馆情况:本科生读者是实体图书馆的最大读者,研究生和教师读者是图书馆网上资源的最大用户。⑤读者培训情况:三类读者参加电子资源培训不多,效率不高。读者阅读倾向具有差异性:①学校类型造成阅读倾向差异。②读者层次造成阅读倾向差异。③资源布局造成阅读倾向差异。④服务水平造成阅读倾向差异。⑤管理水平造成阅读倾向差异。结果分析: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之间有差异,也有共性,并且都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并根据读者阅读倾向提出了对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的启示与建议。
曾瑛[6](2006)在《加强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服务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指出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在教学科研中具有重要价值,分析造成目前外刊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
罗红彬[7](2006)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世纪的封建藏书楼时期,到20世纪初的读者服务开创初期,再到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广泛应用时期,以及今天的网络普及时期,人们无不时刻地感受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巨大变化,感受着信息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种种方便,感受着图书馆职能的丰富变化。现代图书馆处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的转型期。在新时期,图书馆的服务环境、资源类型、用户群体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现有的信息服务面临着严峻挑战。论文通过对信息服务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用户需求的增长是信息服务创新的牵引力,激烈的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是信息服务创新的外在推动力。信息服务的创新不是盲目地革新,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特色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以及满意性原则。信息服务的创新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新老五定律为其提供了理论源泉,不仅指出了信息服务创新的方法,还指明了信息服务创新的目标和原则。图书馆馆藏的多少和馆舍的大小已不再是形成竞争的优势,只有出色的服务才是图书馆的区别所在。出色服务的提供要靠图书馆的不断创新,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有特色。论文最后以创新理论为基点,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几个重要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及创新体系的构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不是谋求图书馆短期利用的增长和单纯的经济效益,而是通过服务的创新,评估用户的需求并为这些需求提供更一步的服务,使用户的满意度得到提高,谋求图书馆的长期发展。因此,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模式及途径对服务创新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都有很好的现实指导竟义,这也是本论文的选题出发点。
周九龙,王洪昆[8](2004)在《我校核心外刊文摘编译的网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介绍了鞍山科技大学图书馆对馆藏外刊有选择地进行了编译,并将其放到图书馆网站上供本校师生上网浏览和检索的成功经验。
肖曼群,罗公发,陈旭东[9](2000)在《挖掘潜力,开展特色文献服务》文中提出较全面地概述了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 ,挖掘潜力 ,探索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创新服务 ,并说明了开展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二、我校核心外刊文摘编译的网上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校核心外刊文摘编译的网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长沙学院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图书馆智能化管理概述 |
第一节 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
一、图书馆管理 |
二、图书馆智能化管理 |
第二节 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
一、信息资源管理原则 |
二、共建和共享性原则 |
三、智慧服务原则 |
第三节 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
一、资源智能仓储 |
二、读者智慧服务 |
三、智慧技术应用 |
第二章 长沙学院图书馆管理实证研究 |
第一节 长沙学院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 |
一、长沙学院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
二、长沙学院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与成绩 |
第二节 长沙学院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 |
二、设备设施陈旧匮乏 |
三、图书资料相对不足 |
四、读者服务难以到位 |
第三节 长沙学院图书馆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一、学院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理念落后 |
二、人力资源管理滞后 |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
四、图书馆的发展滞后于学院的发展 |
第三章 长沙学院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
第一节 国内外典型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基本情况 |
一、国内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简介 |
二、国外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简介 |
第二节 读者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 |
一、升级与再造移动平台 |
二、打造个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
三、完善读者评价反馈功能 |
第三节 资源采购和共享的智能化 |
一、建立常态化的互联网+人工智能采购模式 |
二、促进图书信息资源共享 |
第四节 人才队伍管理智能化 |
一、吸引合适的高素质人才 |
二、培养和发展智慧馆员 |
三、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治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1.6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治校的基础 |
2.1 人本是如何生成的 |
2.1.1 人是什么 |
2.1.2 人本的生成 |
2.2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嬗变 |
2.2.1 1978之前:半人的时代 |
2.2.2 1978年之后:逐渐进入人的时代 |
2.2.3 “九五”期间:“211工程”的实施 |
2.3 湖南师范大学的办学环境 |
2.3.1 十年挫折后的湖南师范大学 |
2.3.2 湖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回顾 |
2.3.3 湖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处境 |
2.3.4 湖南师范大学的人本简概 |
第三章 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本理念与治校实践 |
3.1 湖南师范大学的师本理念:教职员工中,“教”字第一 |
3.2 湖南师范大学的师本治校实践 |
3.2.1 实施人才战略 |
3.2.2 推行来去自由政策 |
3.2.3 积蓄雄厚的师资力量 |
3.2.4 转换运行环境与机制 |
3.2.5 搭建平台促教师发展 |
第四章 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本理念与治校实践 |
4.1 湖南师范大学的生本理念 |
4.1.1 学生:发展中的人 |
4.1.2 师生员工中:“生”字第一 |
4.2 湖南师范大学的生本治校实践 |
4.2.1 弘扬师范本色 |
4.2.2 坚守教学中心 |
4.2.3 着力大学素质教育 |
4.2.4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第五章 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治校的成效 |
5.1 壮观的师资队伍 |
5.1.1 数量充足,结构改善 |
5.1.2 质量优良,层次提升 |
5.2 突出的教研成就 |
5.2.1 显着的教学成就 |
5.2.2 卓越的科研成果 |
5.3 丰硕的素质教育成果 |
5.3.1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
5.3.2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
5.3.3 擢升:教师整体素养 |
5.3.4 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 |
5.4 良好的学校声誉 |
5.4.1 国内:学校声誉不断上升 |
5.4.2 国际:学校声誉不断扩大 |
第六章 借鉴历史展望未来 |
6.1 值得借鉴的经验 |
6.1.1 治校思路:改革出活力 |
6.1.2 治校核心:去官本,立人本 |
6.1.3 治校战略:人才强校 |
6.1.4 治校关键:一心为校的领导班子建设 |
6.1.5 治校保障:较完善的法律法规 |
6.2 仍需反思的问题 |
6.2.1 政府过多干预的障碍 |
6.2.2 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问题 |
6.2.3 “人才战略”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后记 |
(3)从自在到自觉 ——东北山区五名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行动者——农村教师 |
二、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何以可能——专业自主发展 |
三、被屏蔽的自主发展——倾听无声 |
第一章 选题依据与研究设计 |
一、选题缘由 |
(一) 自主发展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
(二) 社会急需了解被遮蔽的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现状 |
(三)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探求 |
二、文献综述 |
(一) 我国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梳理 |
(二) 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的现存问题梳理 |
(三) 国外农村教师相关问题研究 |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标与意义 |
(二) 研究思路 |
(三) 质化研究相关问题 |
第二章 一幅速写画:“他们”是谁?以及“我”是谁? |
一、五名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
(一) 五名教师生活的地方:松桦河镇 |
(二) 五名教师工作的地方:松桦河镇小学 |
二、五名农村教师的选择 |
(一) 全校唯一的男班主任:李帅老师 |
(二) 从无奈选择到割舍不下:姜晓梅老师 |
(三) 从代课教师到正式教师的心路历程:梁玉华老师 |
(四) 与“发明王”失之交臂:王俊平老师 |
(五) 非师范专业出身的骨干教师:祁炳丽老师 |
三、研究者的反思 |
(一) 研究者对自然身份的反思 |
(二) 研究者对专业身份的反思 |
第三章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形式:“自主发展”与“外界干预” |
一、“愿望”和“塑造”:两种基本形式的定义 |
二、“外分”与“内合”:两种基本形式的现实存在 |
(一) “合作学习”还是“小组学习”:源于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言 |
(二) “跟帮忙分不开”还是“依赖自身”:源于教师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 |
三、“为什么”:“自主发展”的背景因素分析 |
(一) “怎么用”和“自己想招儿”: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心理取向 |
(二) 从“韵语识字”到“生命化教育”: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社会制约.. |
(三) 教学需要“灵感”: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隐性动因 |
第四章 认识自己: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源 |
一、甜蜜与悲哀:农村教师的职业定位 |
(一) “班主任”:农村教师管理功能的突显 |
(二) “对得起”:农村教师的责任感来源 |
(三) “老师请您多费心”:农村教师的多重角色 |
(四) “老师也是人,不能什么都照顾到”:农村教师的职业价值远远超过个人价值 |
(五) “从没想过改行”:农村教师的职业规划 |
(六) “一个也别落下”:农村教师的职业追求 |
二、平凡:农村教师的自我定位 |
(一) “偶像”:农村教师的权威意识 |
(二) “身边走出的名师”:农村教师的归属感 |
(三) “蹲着看世界”:农村教师的自卑感 |
第五章 超越自己: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行动关照 |
一、情感与理智:李帅老师 |
(一) “爱过了头就是害” |
(二) “从高年级到低年级,一下子还不知道咋教了” |
二、科学与实用:姜晓梅老师 |
(一)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做” |
(二) “下班路上我们也说说学校的事” |
(三) “好老师得不仅知道怎么教,还得知道为什么这么教” |
三、传承与变革:梁玉华老师 |
(一) “要求越来越高” |
(二) “收入高了,地位却低了” |
(三) “经验是推动力?还是阻碍力?” |
四、共性与个性:王俊平老师 |
(一) “坚持标准,还是张扬个性?” |
(二) “有兴趣,就愿意做,就能做得好” |
五、同化与顺应:祁炳丽老师 |
(一) “看别人教是一回事,自己教是另外一回事” |
(二) “查缺补漏” |
(三) “跟着走也没什么不好” |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一) 话语权的缺失直接导致农村教师的的沉默 |
(二) 专业自主发展是农村教师基于实用理性的选择 |
(三) 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被质疑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一) 对照系统的相对缺失 |
(二) 研究对象的异源忽视 |
(三) 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
三、后续研究的构想 |
(一) 引进城市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对照维度 |
(二) 增加异源的研究对象 |
(三) 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其着作情况 |
(4)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开发状况 |
1.2.1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定义 |
1.2.2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历程 |
1.2.3 国内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开发现状 |
1.2.4 国外成功DRS案例分析 |
1.2.5 国内优秀DRS系统的工作流程与构建模式分析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系统开发涉及的理论与方法 |
2.1 系统开发模式选择 |
2.2 系统开发工具 |
2.2.1 ASP.NET2.0及关键技术 |
2.2.2 Ajax及其关键技术 |
2.3 SQL2005及其先进技术 |
2.3.1 SQL2005介绍 |
2.3.2 数据库推送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分析 |
3.1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图书馆现状 |
3.2 供需分析 |
3.3 系统需求描述 |
3.3.1 系统功能需求 |
3.3.2 系统非功能需求 |
3.4 系统体系结构 |
3.5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3.6 系统的实施和运行环境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
4.1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功能设计 |
4.1.1 常见问题解答 |
4.1.2 Web表单咨询与Email咨询 |
4.1.3 实时咨询 |
4.1.4 专家协作咨询 |
4.1.5 问题进程跟踪与质量控制 |
4.1.6 咨询人员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功能 |
4.1.7 专家调配 |
4.1.8 系统管理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2.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3 在线咨询功能模块设计 |
4.3.1 实时参考咨询功能设计 |
4.3.2 实时参考咨询模块设计方案 |
4.3.3 实时咨询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和测试 |
5.1 组件对象 |
5.1.1 读者对象reade |
5.1.2 学科专家对象expert |
5.1.3 数据库连接类 |
5.1.4 邮件类myEmail |
5.2 验证码技术 |
5.3 收发邮件 |
5.3.1 发送邮件 |
5.3.2 接收邮件 |
5.4 实时咨询 |
5.4.1 QQ实时咨询 |
5.4.2 无刷新实时咨询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主要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2 本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理论依据 |
1.3.2 研究思路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
1.4.1 总体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 |
2.1 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 |
2.1.1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以南大为例 |
2.1.2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以南农大为例 |
2.1.3 普通本科高校与独立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以南信大为例 |
2.2 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差异与共性特征 |
2.2.1 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差异 |
2.2.2 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共性特征 |
第三章 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调查与分析 |
3.1 读者阅读倾向状况 |
3.1.1 读者阅读倾向发生变化 |
3.1.2 读者文献需求存在障碍 |
3.2 读者阅读倾向调查与分析 |
3.2.1 样本读者构成 |
3.2.2 调查基本情况 |
3.2.3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分析 |
4.1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分析 |
4.1.1 阅读倾向具有趋同性 |
4.1.2 阅读倾向具有差异性 |
4.2 数字时代读者阅读倾向对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启示 |
4.2.1 启示之一 |
4.2.2 启示之二 |
4.2.3 启示之三 |
4.2.4 启示之四 |
4.2.5 启示之五 |
4.3 数字时代读者阅读倾向对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建议 |
4.3.1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 |
4.3.2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 |
4.3.3 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 |
4.3.4 独立学院图书馆 |
4.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读者问卷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必要性及意义 |
1.2.1 高校发展的形势要求 |
1.2.2 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要求 |
1.2.3 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及本研究特色 |
2.1 国内图书馆产生及信息服务的发展演变 |
2.1.1 从图书流通观念的萌芽到藏书开放 |
2.1.2 从服务硕学专家到服务广大公众 |
2.1.3 从图书流通到阅读辅导 |
2.1.4 从提供书刊到开发信息资源 |
2.2 国外图书馆产生及信息服务的发展演变 |
2.3 本研究的特色 |
第三章 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理论基础 |
3.1 图书馆学五定律 |
3.1.1 阮岗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
3.1.2 戈曼的图书馆学新五定律 |
3.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动力理论 |
3.2.1 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是信息服务创新的牵引力 |
3.2.2 激烈的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是信息服务创新的外在推动力 |
3.3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原则 |
3.3.1 特色性的原则 |
3.3.2 持续性原则 |
3.3.3 协调性原则 |
3.3.4 适用性原则 |
3.3.5 效益性原则 |
3.3.6 满意原则 |
3.4 信息沟通理论 |
第四章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途径 |
4.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 |
4.1.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
4.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
4.2.1 由封闭型服务模式向开放型服务模式的转变 |
4.2.2 由被动型服务模式向主动型服务模式的转变 |
4.2.3 从“信息情报型”服务模式向“育人育才型”服务模式的转变 |
4.2.4 由内向型服务模式向外向型服务模式的转变 |
4.2.5 由资源单纯利用型向资源建设型的转变 |
4.3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举措 |
4.3.1 理念的创新 |
4.3.2 内容的创新 |
4.3.3 方式的创新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案例 |
5.1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创新实践 |
5.1.1 观念的创新 |
5.1.2 积极发展新的服务模式 |
5.1.3 清华图书馆不失时机地对整个资源结构进行了战略重组 |
5.1.4 人才队伍建设创新 |
5.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创新实践 |
5.2.1 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思想,提升图书馆文献信息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
5.2.2 建设全天候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初步形成复合型图书馆 |
5.2.3 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创新体系 |
5.3 两所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我校核心外刊文摘编译的网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外刊文摘定期报道的作用 |
2网上编译工作的开展 |
3“文摘编译”上网所用软件及编制特点 |
四、我校核心外刊文摘编译的网上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沙学院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研究[D]. 李胜义.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2]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治校研究[D]. 林伟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6)
- [3]从自在到自觉 ——东北山区五名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叙事探究[D]. 孙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4]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系统[D]. 刘凯. 山东大学, 2009(S1)
- [5]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D]. 丁枝秀.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6]加强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服务的探讨[J]. 曾瑛. 沧桑, 2006(06)
- [7]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D]. 罗红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8]我校核心外刊文摘编译的网上实现[J]. 周九龙,王洪昆. 情报资料工作, 2004(S1)
- [9]挖掘潜力,开展特色文献服务[J]. 肖曼群,罗公发,陈旭东. 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