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卧位与用枕(论文文献综述)
谭霞,李静[1](2020)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视功能恢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视功能恢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289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5)与对照组(n=1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显着升高(t=27.524,P=0.000;t=26.683,P=0.000);但观察组视力水平(0.80±0.18)与对照组(0.81±0.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4,P=0.66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9%,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5.97%(χ2=4.895,P=0.027)。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1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2.64%(χ2=7.433,P=0.006)。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临床效果显着,可有效恢复患者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程文博[2](2019)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术中即时眼压监测及体位变化、术后角膜顶点移位对中心对位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在矫正近视的手术过程中即时眼压的变化趋势;研究坐位、仰卧位及侧卧位时瞳孔中心的移位及瞳孔直径的改变;研究SMILE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顶点移位的方向及幅度。方法1.12只雌性新西兰白兔(体重2.22±0.23 kg)按照拟矫正近视屈光度分为两组,-2.00 D组和-6.00 D组,每组6只,均右眼进行SMILE手术。手术前给予奥布卡因滴眼液点术眼局部麻醉,肌肉注射盐酸赛拉嗪注射液(2 mg/kg体重)及静脉注射水合氯醛注射液(50mg/kg体重)全身麻醉,不同麻醉方式下手持式眼压计测量眼压不少于8次。麻醉充分后,双眼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角膜厚度。SMILE术中将光纤压力感受器(OFPS)从角巩膜缘处置于玻璃体腔内记录手术全程即时(Real-Time)眼压。2.应用新型智能手机应用软件EyeTurn(EyeNexo,Boston,MA)对21名受试者(42只眼),年龄18到38岁,进行测试。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分别于坐位、仰卧位、右侧卧位及左侧卧位对受试者眼部信息进行采集。为保证采集信息时,手机均位于双眼正前方40cm处,且无头位的倾斜或偏转,特应用手持式头部固定器固定手机及受试者头部。拍摄时,受试者被要求始终注视手机的闪光灯。所采集到的眼部信息用于分析体位变换时瞳孔中心及其直径的改变。3.共收集43例(86只眼)进行SMILE手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3月及6个月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进行检查,获取角膜顶点与瞳孔中心的相对位置数据,分析术后角膜顶点移位量及影响因素。结果1.单纯局部麻醉后的眼压为(11.77±2.21)mmHg,明显高于全身麻醉后的眼压值(9.97±1.98)mmHg,P=0.000。12只兔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318.68±29.01)μm,其与表面麻醉后眼压成正相关(r=0.235,P=0.009),与全身麻醉后眼压及Real-Time 眼压监测系统得到的术前基础眼压无相关性(r=0.530,0.7704)。OFPS 测得两组的术前基础眼压分别为15.29±3.06mmHg(-2.00D)和15.04±1.75mmHg(-6.00 D),负压吸引前眼压分别为44.31±14.86mmHg(-2.00 D)和46.81±14.82mmHg(-6.00D),负压吸引实施时的眼压分别为83.94±23.87mmHg(-2.00 D)和89.17±22.66 mmHg(-6.00 D),角膜基质透镜制作过程中眼压分别为 74.81±20.64 mmHg(-2.00D)和 76.94±27.43 mmHg(-6.00D),撤去负压时的眼压分别为 37.79±11.08mmHg(-2.00D)和 38.37±17.81 mmHg(-6.00D),术后基础眼压为 15.36±2.38mmHg(-2.00 D)和 15.69±1.32mmHg(-6.00 D)。两组间手术各阶段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膜基质透镜分离和取出阶段的平均眼压值为32.26±2.91mmHg,高于基础眼压值的持续时间为123.57±33.29 s,若将角膜基质透镜制作全过程中眼压升高的时间也算在内,整个SMILE手术过程中,眼压升高持续时间为166.05s(不超过3分钟)。2.在坐位时,相对于角巩膜缘中心,双眼瞳孔中心略微向鼻上方移位,平均矢量偏移为右眼(0.20±0.10)mm,左眼(0.20±0.07)mm,两者之间差异没有显着性差异(P=0.897)。当从坐位变为仰卧位时,瞳孔中心向鼻上方位置移动幅度增大。平均矢量偏移为右眼(0.55±0.11)mm和左眼(0.58±0.15)mm,与坐位时的矢量偏移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01)。右侧卧位时,相对于坐位的瞳孔中心位置,双眼瞳孔中心均向右侧移动,但左眼的矢量位移(0.33±0.14)mm大于右眼(0.18±0.13)mm(P=0.005)。然而左侧卧位时,双眼瞳孔中心均向左侧移动,矢量位移值右眼(0.30±0.19)mm也大于左眼(0.21±0.11)mm(P=0.046)。在对瞳孔直径进行分析时发现,当从坐位变为仰卧位时双眼瞳孔直径明显变小,右眼由(3.43±0.72)mm变为(2.82±0.42)mm;左眼由(3.45±0.72)mm变为(2.81±0.43)mm(P=0.09,0.08)。双眼坐位瞳孔直径与侧卧位时的瞳孔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3.角膜顶点的x轴术前右眼为(0.020±0.103)mm,左眼-(0.023±0.112)mm;术后6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312,0.071)。角膜顶点的y轴术前右眼为(0.072±0.104)mm,左眼(0.058±0.104)mm;在手术后1月增大,右眼为(0.129±0.139)mm,左眼(0.093±0.122)mm;并在术后3月及6月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月、3月及6月角膜顶点的矢量移位无明显差异(P>0.05),约0.1mm。双眼术后角膜顶点矢量位移与受试者的拟矫正近视等效球镜度曾负相关(r=-0.408,P<0.001)。结论1.用OFPS测量活体兔眼模型的SMILE术中玻璃体腔内Real-Time眼压波动,发现Real-Time眼压从负压吸引前开始升高,平均眼压不超过90mmHg水平,持续整个角膜基质透镜制作过程,撤去负压后迅速回落至基础眼压水平,在透镜分离及取出过程中眼压也有所升高。眼压升高的幅度与拟矫正屈光度及角膜厚度均无相关性。2.体位变换会导致瞳孔中心及直径的改变。当从坐位变为仰卧位时,瞳孔中心向鼻上方移位,同时伴有瞳孔缩小。侧卧位时,双眼瞳孔中心会向身体侧转的方向移动,但双眼移动幅度不一致,指向鼻侧运动眼会有更大幅度的移位。因此,在进行角膜屈光手术时或其他需要参考瞳孔中心的任何治疗时,应考虑到体位变换对瞳孔中心及直径的影响。特别是SMILE手术时,因术中无自动中心定位系统,当参照瞳孔中心进行中心对位调整时需注意到体位变化对其的影响。3.在SMILE术后角膜顶点发生了移位,主要向上方移动,矢量位量移约为0.1mm,且拟矫正近视屈光度越大矢量位移也越大。角膜顶点术后移位可能会引起测量误差而导致切削偏心的误判或角膜地形图测量像差时的参考轴相关的像差引入。
蒋嫒明[3](2017)在《四川地区青少年近视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全身症状情况及近视形成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初步探讨青少年近视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发生轻中度近视的相关风险因素,为深入地认识青少年近视的病因病机并指导青年近视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检查确诊为近视的8-14岁患者254例,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全身症状情况,根据严石林证素库确定中医证型,研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筛选出形成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相关因素。结果:1.在本课题中,共254例近视患者,其中女性145例(57.1%)高于男性109例(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平均年龄为:10.90±1.74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10.91±1.72岁,女性平均年龄为:10.91±1.7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的患者在年龄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岁组人数多于10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岁组多于12岁组、13岁组多于14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254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中,轻度近视患者154例(60.6%)高于中度近视患者100例(39.4%),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本次254例患者中,以心气虚、脾气虚弱、肝肾亏虚及气虚血瘀为主:心气虚(40.55%)、脾气虚弱(27.17%)、肝肾亏虚(14.17%)、气虚血瘀(9.84%)。以心气虚最为多见、脾气虚弱次之,肝肾亏虚和气虚血瘀最少。6.不同证型近视,在性别、病程、年龄、近视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不同程度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近视组年龄(10.63±1.65)低于中度近视组年龄(11.34±1.79),轻度近视组病程(1.02±0.50)低于中度近视组(2.28±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轻度近视组每天在家学习时间、每天玩电子产品累计时间少于中度近视组,每天户外活动时间长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比较每天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9.轻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比较,轻度近视组每天写字、看书、看电视、看电脑的距离长于中度近视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0.轻度近视组喜食甜食者多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轻度高于中度,10-11岁阶段是近视发生的危险期。(2)青少年近视的证型主要以为心气虚、脾气虚弱、肝肾亏虚、气虚血瘀为主,其中心气虚最为多见,脾气虚弱次之,肝肾亏虚、气虚血瘀最少。不同性别、不同病程、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证型分布不存在差异性。(3)年龄、病程,每天在家写作业时间、每天玩电子产品累计时间、喜食甜食,写字、看书、看电视、看电脑距离是影响近视进展近视的危险因素,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是保护近视的因素。不同程度青少年近视的睡眠时间、性别不存在差异性。
邵敬芝[4](2017)在《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视网膜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视网膜变性疾病(retinal degeneration,RD)是一类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或/和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功能异常而引起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为病理改变的致盲性眼病。RD的治疗包括细胞移植、基因治疗、药物治疗和人工视网膜假体等。眼部细胞移植具有可操控性,效果易于评价,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视网膜前体细胞(retinal precursor cell,RPC)、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等多种来源的种子细胞用于移植至RD动物模型视网膜下腔,以观察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效果。组织特异性来源的RPC在体外可悬浮或贴壁培养,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移植至RD动物模型的视网膜下腔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视网膜变性的发展和改善视网膜功能。然而,组织特异性来源RPC来源局限,限制了其作为临床转化细胞的应用。iPSC可经患者自身成熟细胞诱导而来,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免疫排斥问题,将其来源的RPC移植至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的视网膜下腔,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视网膜变性的发展和改善视网膜功能。但是iPSC的转化效率较低,增加了其作为移植细胞的成本和难度。目前,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来源的RPE细胞可用于Stargardt病和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Ⅰ/Ⅱ期临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平均22月的随访中,移植细胞可以改善或维持部分患者的视功能,没有发现异常增殖。本研究选择用hESC作为研究对象,拟利用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前体细胞作为移植细胞观察其对RD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检测本实验室hesc的干性特征和增殖能力。第二部分:由hesc定向向视网膜前体细胞诱导分化,并对诱导分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用细胞免疫荧光(immunocytochemistry,icc),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和细胞周期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定,了解hesc在体外分化的生物学特性,明确适合于眼部移植细胞的发育阶段。人胚胎干细胞作为临床转化细胞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其具有致瘤性。由于胚胎干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其在宿主体内可能会无限增殖而致瘤。阶段特异性胚胎表面抗原(stage-specificembryonicantigens,ssea)是胚胎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在人胚胎干细胞中表达为阶段特异性胚胎表面抗原4(stage-specificembryonicantigen4,ssea4)。因此,为了降低hesc来源的细胞在宿主体内的致瘤性,本实验在进行细胞移植前,拟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术(fluorescence-activatedcellsorting,facs),用反向选择的方法,将诱导分化过程中残留的ssea4阳性的人胚胎干细胞排除,选择ssea4阴性的hesc来源rpc作为移植细胞,检测移植细胞的致瘤风险。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借助流式细胞分选术,将hesc来源的视网膜前体细胞用反向选择的方法排除ssea4阳性的细胞。将筛选的ssea4阴性的视网膜前体细胞移植至视网膜变性疾病动物模型皇家外科学院(royalcollegeofsurgeon,rcs)大鼠视网膜下腔,以评估hesc来源的rpc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效果;同时,将hesc来源的rpc移植至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皮下,以评估其安全性,为hesc向临床转化治疗rd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人胚胎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拟胚体的形成目的:检测人胚胎干细胞的干性标记和增殖能力;探索适合于本研究的拟胚体(embryonicbody,eb)形成方法。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胎干细胞株h1,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检测术、细胞周期检测和细胞增殖曲线绘制等方法对人胚胎干细胞标记物ssea4及细胞株h1的增殖能力进行鉴定。比较悬浮培养法、悬滴培养法及aggrewelltm400培养板培养法形成的拟胚体的数量和大小。结果:1.体外培养的单个人胚胎干细胞特点:体积小,核大,核与细胞质的比例高。细胞集落特点为界限清晰,中心区发亮。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代数p42、p47和p52人胚胎干细胞ssea4阳性比例分别为97.88±2.21%,98.04±1.85%和98.00±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42、p47和p52人胚胎干细胞ssea4阳性比例分别为97.22±2.11%,96.37±3.55%和96.33±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标记物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50±3.01%和99.60±1.80%。细胞周期检查结果显示,66.24±3.27%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增殖期(g2/m和s期)。增殖曲线显示hesc在传代培养第5天达到增殖平台期,细胞可增殖30倍以上。4.以种1ml细胞重悬液所形成eb数量来计算,悬滴培养法得到小直径eb数量为0.33±0.58,中等大小eb数量为37.33±0.58,大直径eb数量为0.67±0.58,中等大小eb数量与所形成的小直径eb数量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01),与大直径eb数量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01),小直径eb数量与大直径eb数量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浮培养法得到的小直径eb数量为323.33±25.17,中等大小eb数量为348.33±25.66,大直径eb数量为373.68±15.14,中等大小eb数量与小直径eb数量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直径eb数量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直径eb数量与大直径eb数量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用aggrewelltm400培养板培养方法,我们得到的小直径eb数量为74.33±5.86,中等大小eb数量为906.68±60.28,大直径eb数量为66.33±5.51,中等大小eb数量与小直径eb数量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01),与大直径eb数量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01),小直径eb数量与大直径eb数量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滴培养法及aggrewelltm400培养板培养法所形成eb直径大小相对均一。三种方法均以种细胞1ml细胞重悬液所形成eb数量来计算。悬滴培养法形成总eb数量为38.33±0.58;悬浮培养法形成的总eb数量为1045.33±62.32,与悬滴培养法所形成eb数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aggrewelltm400培养板培养法所形成的eb数量约为1047.33±51.39,与悬滴法培养所形成eb数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与悬浮培养法所形成总的eb数量相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悬浮培养法与aggrewelltm400培养板培养法所形成拟胚体数量较大,与悬滴培养法相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人胚胎干细胞株h1具有传代稳定性,能够维持人胚胎干细胞的增殖能力。2.悬滴培养、悬浮培养或aggrewelltm400培养板培养等方法均可形成eb,悬浮培养方法形成的eb具有数量大的优点,但是eb大小不均一;悬滴培养方法形成的eb具有大小均一的优点,但是数量相对有限;aggrewelltm400培养板的方法所形成的eb具有数量多,大小均一的优点。因此,本实验选择aggrewelltm400培养板形成eb的方法。第二部分人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前体细胞的定向分化目的:探索hesc在体外高效定向诱导分化为视网膜前体细胞的方法。方法:首先我们用aggrewelltm400培养板培养法将hesc在体外形成eb,然后将eb悬浮培养3天后换用视网膜前体细胞培养基贴壁培养,在培养的第10天,在视网膜前体细胞培养基中添加t3和taurine。在诱导分化培养的第0天、10天、20天、30天及40天,对分化细胞的形态和细胞标记物等进行鉴定。结果:1.hesc的细胞周期时相为g0/g1期占40.81±4.44%,s期占36.25±3.91%,g2/m期占22.95±3.21%;诱导分化第10天,g0/g1期、s器和g2/m期细胞分别占67.49±2.75%、19.38±3.25%和13.12±5.08%;诱导分化第20天,g0/g1期、s器和g2/m期细胞分别占80.70±1.59%、9.43±0.73%和9.87±0.97%;诱导分化第30天,g0/g1期、s器和g2/m期细胞分别占81.53±2.76%、6.23±1.54%和12.24±4.31%;诱导分化第40天,g0/g1期、s器和g2/m期细胞分别占88.89±1.45%、5.74±1.20%和5.37±1.16%。同一细胞周期时相与hesc的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hesc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98.70±0.92%,在分化培养的第10天、20天、30天及40天,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86.40±5.54%,44.23±3.29%,15.10±4.32%,7.87±1.69%。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分化第0天、10天、20天、30天和40天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70±0.92%,91.40±3.63%,42.90±2.52%,13.77±2.28%和7.20±2.39%。分化培养第10天与未分化状态相比较,ki67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培养第20天与分化培养第10天相比较,ki67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化培养第30天,与分化培养第20天相比较,ki67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化培养的第40天,与分化培养第30天的细胞相比较ki67的表达量下降(p<0.05)3.hesc的标记物ssea4在细胞未分化时表达率为98.80±1.02%,在分化的第10天、20天、30天和40天,ssea4的阳性率分别为48.80±4.20%,7.64±1.13%,2.21±0.79%,0.93±0.44%,与前一个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诱导分化第0天、10天、20天、30天和40天,pax6的表达量分别为0.63±0.16%,34.73±2.10%,45.63±2.94%,30.97±2.12%,12.23±2.79%;sox2的表达量分别为0.40±0.27%,49.07±4.51%,69.47±4.58%,17.20±2.82%,11.10±1.99%;rax的表达量分别为0.31±0.18%,66.70±6.98%,46.77±6.69%,11.33±2.53%,9.70±1.87%;nestin的表达量分别为0.61±0.26%,82.10±6.86%,69.20±5.47%,23.00±6.06%,6.90±2.46%。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在分化的第0天、10天、20天、30天和40天,pax6的表达量分别为0%,35.73±5.10%,44.69±4.38%,28.96±3.51%,11.69±3.58%;sox2的表达量分别为0%,50.88±3.42%,67.68±3.52%,18.34±3.12%,12.29±2.03%;rax的表达量分别为0%,65.68±7.15%,48.03±6.58%,10.24±2.47%,10.05±2.03%;nestin的表达量分别为0%,80.12±7.03%,67.20±5.64%,22.35±5.87%,7.09±2.74%。与前一个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诱导分化0天、10天、20天、30天和40天,流式细胞术检测otx2表达量分别为0.49±0.16%,9.93±2.01%,65.40±5.57%,39.20±3.70%,21.10±3.89%;免疫荧光染色otx2表达量分别为0.49±0.16%,3.27±1.46%,61.07±3.45%,39.33±3.67%和21.67±4.33%。光感受器前体细胞标记物crx在分化第20天时检测到有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为8.17±1.48%,随后表达量逐渐增多,在分化第30天及40天时表达量分别为35.07±2.40%和49.30±5.10%。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标记物recoverin在分化的第0天、10天、20天、30天和40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4±0.18%,0.72±0.55%,6.77±0.95%,16.49±1.99%和24.14±3.04%。结论:1.hesc在诱导分化的过程中,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2.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添加诱导因子,可以将hesc诱导为视网膜前体细胞和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3.诱导分化第20天的细胞主要为视网膜前体细胞,我们选择诱导分化第20天的细胞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第三部分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视网膜前体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目的:探讨hesc来源的视网膜前体细胞移植至rcs大鼠视网膜下腔后的存活、迁移能力,及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检测。方法:根据本实验第二部分的结果,我们选择体外分化培养第20天的细胞,用流式细胞分选术筛选ssea4阴性细胞,并用cm-dil标记,将其移植入出生后3周的rcs大鼠视网膜下腔,对移植后第4周、8周和12周视网膜下腔及外核层存活的细胞数量进行计数;对细胞治疗组、伪手术组和野生型大鼠组在细胞移植后第4周、8周和12周的视网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并测量视网膜外核层(outernuclearlayer,onl)厚度。同时对细胞移植组和伪手术组在移植手术进行前1天,移植手术进行后第4周、8周和12周的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进行检测。将12只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ecombinedimmunedeficiency,scid)随机分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两组,分别在腹股沟皮下注射hesc来源rpc和hesc,观察是否有成瘤或其他病变。结果:1.移植术后第4周、8周和12周,移植细胞多位于穿刺点附件的视网膜下腔。移植术后第4周,视网膜轻度脱离;移植术后第8周,视网膜较移植后第4周时平伏,移植后第12周,视网膜较移植术后第8周时平伏。移植细胞在视网膜下腔可存活,并向外核层迁移。移植后第4周、8周及12周单个视野移植细胞的存活数量分别为7.77±0.97,5.87±0.42,4.33±0.6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第4周、8周及12周,细胞的存活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细胞治疗组外核层厚度在移植后第4周、8周及12周分别为28.60±1.84μm,23.32±0.84μm,19.82±1.18μm,与伪手术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7.12±1.01μm,6.70±0.52μm,4.22±0.73μm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在同周龄分别为44.74±1.31μm,44.84±1.92μm,45.82±3.29μm。细胞治疗组与野生型大鼠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治疗组在移植前,移植后第4周、8周和12周的ergb波幅值分别为76.51±1.60μv,72.47±8.03μv,44.37±10.77μv和8.40±1.99μv;伪手术组在移植前,移植后第4周、8周和12周ergb波幅值分别为77.28±2.33μv,39.08±3.88μv,18.20±5.51μv和6.13±0.86μv。移植手术进行前及移植治疗手术后第12周,细胞治疗组与伪手术组ergb波波幅相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治疗手术后第4周及8周,细胞治疗组与伪手术组ergb波波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组小鼠均未见畸胎瘤形成,阳性对照组出现畸胎瘤,发生率为33.3%。结论:1.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前体细胞在RCS大鼠视网膜下腔可以存活、迁移,细胞的存活数量随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减少。2.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前体细胞在一定程度上保护RCS大鼠视网膜结构,延缓视网膜外核层的变性、萎缩和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3.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前体细胞对RCS大鼠的ERG结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4.初步安全性实验未发现hESC来源的RPC具有致瘤性,安全性检测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林春燕,郭丽英,黄纯[5](2015)在《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护理》文中认为总结了61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精心护理,认为通过给予玻璃体切割围手术期患者精心的护理和良好心理干预,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王峥嵘,鲁才红,林婉婷,刘乔容[6](2015)在《改良型辅助用具加健身操改善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舒适度》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提高复杂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持续面向下体位依从性的方法,提高卧位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方法将16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需采用面向下体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普通护颈枕及软枕;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头胸枕,即将头枕放置在患者面部,胸前放置一软枕,结合健身操和热敷按摩等形成综合改良系统,提高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2、3、7天患者体位依从性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适感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疼痛、眼睑肿胀、高眼压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良型辅助用具和健身操综合运用对提高玻璃体切割术术后患者持续面向下体位的依从性、俯卧位舒适度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姚毅,吴星,宋殊琪,黄一飞[7](2014)在《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手术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完全脱位坠入玻璃体腔,手术过程中人工晶状体的捞取和固定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只眼)人工晶状体完全脱入玻璃体腔者采用人工晶状体取出置换,原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玻璃体腔内捞取人工晶状体不用重水等方法,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人工晶状体脱位原因有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囊袋及人工晶状体脱位1例,囊膜不完整人工晶状体脱落6例,前房人工晶状体外伤后脱位1例。2例脱位人工晶状体摘出,置换缝合固定型人工晶状体;6例脱位的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脱位人工晶状体不摘出,减少摘出时扩大切口的创伤。结论脱位入玻璃体腔内的人工晶状体如植入不适当可取出置换,大部分脱位的人工晶状体可不摘出,行睫状沟缝合固定,能明显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
李荣,王建洲[8](2013)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俯卧位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俯卧位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100名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50例和给予眼科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观察二组各类并发症发生例数、睡眠质量以及负面情绪。结果观察组眼睑水肿(5例)、呕逆(7例)、肘部皮肤破溃(2例)、颈椎疼痛(1例)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15.37±2.84)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2.17±0.65)、HAMD评分(25.38±3.74)、HAMA评分(19.84±2.7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于因持续俯卧位而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不适感均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李谊[9](2011)在《颅面骨骨折鼻内镜下微创修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发性颅面骨骨折{包括探讨鼻内镜下眶内下壁(鼻颌筛)复合骨折;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修复上颌骨(窦)后外侧壁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探讨对游离髁状突快速有效的寻找方法和治疗方法;探讨鼻内镜下高密度多聚乙烯(Medpor)植入板和瑞士可吸收固定材料在眼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恢复患者正常面容及功能。方法对不同部位的颅面骨骨折在鼻内窥镜引导下(洗镜器术中冲洗鼻内镜,以利视野清晰)采取不同的手术微创及美容切口或局部疤痕切口并用钛板钛网或快速固定材料等固定方法,以修复颅面骨骨折或矫正眼球内陷等;应用医用耳脑胶(EC)对于颅颌面碎骨片进行复位和固定等。结果患者术后外形全部得到明显改善;双眼眶及面部对称,眼球凹陷在2mm以内;上下咬合关系正常,张口无受限;术后无感染,种植物无排异、无移位,患者面部饱满、自然。医用耳脑胶胶膜与创面镶嵌紧密,粘接后红细胞不能通过,有良好的止血和骨组织粘接固定作用,但数日后胶膜在体内可被降解吸收。结论对不同的颅面骨骨折在鼻内镜引导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整形美容效果,对骨折病人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洗镜器术中冲洗鼻内镜,鼻内镜手术过程中不必进进出出,这样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医用耳脑胶对于颅面碎骨片能进行很好的复位和固定;Medpor植入板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瑞士可吸收固定材料适用于颅颌面部骨折和重建的治疗,包括鼻筛部和面部诸骨的粉碎性骨折,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易塑形、可血管化等诸多优点,其最终代谢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明显优于其他材料。尤其在鼻内镜引导下手术,更能使骨折断端达到完美的结合,并能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鼻内镜引导下的下颌骨髁状突游离骨折的寻找和复位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寻找方法和治疗方法;鼻内窥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修复上颌骨(窦)后外侧壁骨折术式简单易行,疗效显着,安全性好,本术式解决了目前困扰整形医生在治疗上颌骨后外侧壁骨折的困惑。
曾晓红[10](2011)在《76例玻璃体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者的护理和体位观察。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6月-2008年6月76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植入(硅油40例,气体36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治疗,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给予正确的卧位指导,加强术后体位护理及病情观察,病人痊愈出院。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气体填充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做好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特别是体位的指导及护理,可减少患者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提高了成功率[1]。
二、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卧位与用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卧位与用枕(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视功能恢复及满意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比较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2)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术中即时眼压监测及体位变化、术后角膜顶点移位对中心对位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全飞秒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Real-Time眼压变化的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仪器及用品 |
1.1.3 试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全身麻醉及表面麻醉对兔眼压的影响 |
1.2.2 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压的关系 |
1.2.3 SMILE术中Real-Time眼压测量 |
1.3 讨论 |
1.3.1 应用动物及尸体眼模型研究角膜屈光手术的术中Real-Time眼压波动 |
1.3.2 角膜屈光手术术中眼压波动的可能相关术后并发症 |
1.3.3 眼压测量相关影响因素 |
1.4 实验局限性 |
1.5 小结 |
二、坐位、仰卧位及侧卧位时瞳孔中心移位及瞳孔直径变化的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对象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坐位时瞳孔位置 |
2.2.2 仰卧位瞳孔中心位置 |
2.2.3 侧卧位双眼瞳孔中心位置 |
2.2.4 瞳孔横径在躺位、仰卧位及侧卧位时的变化 |
2.3 讨论 |
2.3.1 人眼光学系统 |
2.3.2 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对中心研究 |
2.3.3 瞳孔直径及大小改变的影响因素 |
2.4 实验局限性 |
2.5 小结 |
三、全飞秒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角膜顶点移位对中心对位判断的影响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对象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3.1.3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手术前及手术后各时间点角膜顶点坐标轴x及y的变化规律 |
3.2.2 术后角膜顶点的矢量位移 |
3.2.3 角膜顶点矢量移位的相关性分析 |
3.3 讨论 |
3.3.1 Pentacam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 |
3.3.2 角膜顶点的移位 |
3.3.3 SMILE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估 |
3.4 实验局限性 |
3.5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对眼压的评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四川地区青少年近视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缩略表语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及收集 |
1.2 近视的定义及分级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方 |
2.2 观察和采集指标 |
2.2.1 一般检查 |
2.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2.3 相关因素观察指标 |
2.4 实验记录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2.1 近视的中医分型 |
3.2.2 近视证型的整体分布 |
3.2.2 不同性别近视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2.3 证型与病程 |
3.2.4 证型与年龄 |
3.3 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 |
3.3.1 近视程度与性别 |
3.3.2 近视程度与年龄 |
3.3.3 近视程度与病程 |
3.3.4 近视程度与用眼时间 |
3.3.5 近视程度与户外活动时间 |
3.3.6 近视程度与用眼距离 |
3.3.7 近视程度与饮食 |
5、讨论 |
5.1 祖国医学对近视的认识 |
5.2 现代医学对近视的认识 |
5.3 近视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5.4 发生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相关因素 |
5.4.1 近视与性别,年龄,病程 |
5.4.2 近视程度与用眼情况 |
6、结论 |
7、问题和展望 |
8、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 中医症状量化表 |
附表二 青少年视力及日常用眼状况基本调查表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视网膜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人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及拟胚体的形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人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前体细胞的诱导分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视网膜前体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 |
第一节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视网膜前体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有效性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二节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视网膜前体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安全性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综述 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1.1 心理护理 |
2.1.2 生活护理 |
2.1.3 术前准备 |
2.1.4 体位护理 |
2.2 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 |
2.3 术后护理 |
2.3.1 一般护理 |
2.3.2 体位护理 |
2.3.3 营养护理 |
2.3.4 病情观察 |
2.3.5 出院指导 |
3 小结 |
(6)改良型辅助用具加健身操改善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舒适度(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术后第1、2、3、7天体位依从性比较 |
2.2两组患者不适感、疼痛、眼睑肿胀发生情况比较 |
2.3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讨论 |
(8)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俯卧位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分组方法 |
1.3 护理干预方法 |
1.3.1 术前健康教育 |
1.3.2 术后体位护理 |
1.3.3 术后情绪护理 |
1.4 观察指标 |
1.4.1 两组患者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情况 |
1.4.2 两组患者的失眠和负面情绪情况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情况 |
2.2 两组患者的失眠和负面情绪情况 |
3 讨论 |
(9)颅面骨骨折鼻内镜下微创修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图和附表清单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鼻内镜下眼眶骨折微创治疗观察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眼眶骨折分类探讨 |
二、眶内下壁复合骨折微创治疗 |
三、眶内侧壁复合骨折晚期整复治疗 |
四、眶外壁骨折晚期手术治疗 |
五、枪击或弹药爆炸所致的眶下壁复合骨折微创治疗 |
六、眶内下壁战伤复合骨折微创治疗 |
七、眶上壁复合骨折微创治疗 |
八、眶下壁复合骨折微创治疗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鼻内镜下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髁状突冠突游离骨折微创治疗 |
二、泪前隐窝入路微创治疗上颌骨后外侧壁骨折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鼻内镜下修复颅面骨骨折所用材料临床探讨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眼眶骨折眼球缺失后眼窝凹陷修复材料的应用 |
二、Medpor修复材料在爆裂型眼眶骨折中的应用 |
三、瑞士快速吸收固定材料在颅面骨折中应用 |
四、瑞士快速吸收固定材料在眼眶骨折中应用 |
五、医用耳脑胶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 |
结果 |
讨论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观察成果 |
附件 |
致谢 |
四、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卧位与用枕(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视功能恢复及满意度的影响[J]. 谭霞,李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20(32)
- [2]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术中即时眼压监测及体位变化、术后角膜顶点移位对中心对位影响的研究[D]. 程文博.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四川地区青少年近视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D]. 蒋嫒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4]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视网膜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 邵敬芝. 郑州大学, 2017(12)
- [5]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护理[J]. 林春燕,郭丽英,黄纯.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11)
- [6]改良型辅助用具加健身操改善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舒适度[J]. 王峥嵘,鲁才红,林婉婷,刘乔容. 护理学杂志, 2015(16)
- [7]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手术处理方法[J]. 姚毅,吴星,宋殊琪,黄一飞.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01)
- [8]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俯卧位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 李荣,王建洲. 中华全科医学, 2013(03)
- [9]颅面骨骨折鼻内镜下微创修复的临床观察[D]. 李谊. 郑州大学, 2011(10)
- [10]76例玻璃体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分析研究[J]. 曾晓红.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