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子补母泻子配本穴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琬瑜[1](2021)在《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温通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以子午流注学术理论为基础探究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过程中时间对于疗效的影响程度,对子午流注纳甲法与温通针法相配合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程度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提供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推广意义的治疗方法。方法共纳入64例中风后符合肩-手综合征Ⅰ期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组前进行基本资料统计,保证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3例(脱落2例),对照组31例(脱落1例),脱落病例均因未能按疗程接受治疗脱落。两组在进行“扩冠、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等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针灸治疗均在开穴后施以温通针法,留针20min,治疗组采用纳甲法开穴后留针10min,对照组未采用纳甲法开穴,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0天休息2天,进行2个治疗疗程,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VAS评分、FMA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从而对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温通针法对于患者患侧肩、手关节的疼痛、水肿和上肢运动功能是否有所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VAS评分进行秩和检验组间无明显差异(Z=-0.679,P=0.497>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疗程后与治疗2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和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71.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6.7%,治疗组疗效更好。2治疗前两组对FMA评分进行t检验组间无明显差异(t=1.720,P=0.091>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的FMA评分进行比较,对两组数据与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虽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有效率61.3%高于对照组53.3%,治疗组疗效更好。3治疗前两组对关节水肿程度评分进行卡方检验组间无明显差异(x2=1.826,P=0.609>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1个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和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纳甲法开穴与非纳甲法开穴配合温通针法均可有效改善减轻患肢疼痛及关节水肿,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评分。2按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结合温通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在减轻患者患肢疼痛及关节水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方面略优于对照组。3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主要与气机瘀滞不通有关,子午流注与温通针法配合使用可有效治疗痹证之经络不通。子午流注理论虽复杂,但临床应用穴位较为灵活且操作更为简便,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且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常美玲[2](2020)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睡眠情况及日间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对慢性失眠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慢性失眠患者日间情绪、日间疲劳状况及日间嗜睡情况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取穴:按照患者就诊时间,根据纳子法开穴表,选取该时辰气血旺盛经脉的本经本穴及原穴针刺,依据患者病症的虚实,对相应的子母穴进行补泻。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百会、内关、神门、四神聪,随症加减。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施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共治疗15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利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睡眠情况进行评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疲劳量表-14(FS-14)、Epworth思睡量表(ESS)对日间功能进行评价。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疗效分析:本研究显示针刺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疗效优于常规针刺。2.夜间睡眠情况评价: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试验组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和常规针刺均能改善夜间睡眠情况,在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减轻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优于常规针刺,在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减轻睡眠障碍方面两种针刺方法疗效相当。3.日间功能评价: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SDS、FS-14及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AS、SDS、FS-14及E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FS-14及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提示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和常规针刺均可以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疲劳症状及日间嗜睡情况,且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优于常规针刺。结论:1.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和常规针刺都是治疗慢性失眠的有效方法,且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2.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不但可以改善夜间睡眠,而且对慢性失眠患者日间嗜睡、日间疲劳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谭慧颖[3](2020)在《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电针对痰湿阻络型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临床疗效观察,以20分法量表、VAS评定法、疗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证实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电针治疗对痰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组(补母泻子法取穴)、常规电针组(同穴位异时辰)、西药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组30例。每日治疗l次,10次一个疗程,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使用20分法量表、VAS评定法、疗效进行疗效判定,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三组疗效的差异性。结果:经治疗后,所有病例完成实验。有效率比较,纳子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6.7%。在三组间经两两比较,纳子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及西药组(P<0.05);常规组跟西药组对比,常规组疗效同样优于西药组(P<0.05)。说明在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疗效上,子午流注纳子法取穴电针的总有效率更显着。在VAS前后及三组间组间评分的对比上,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互对比,在改善疼痛方面,纳子组优于常规组及西药组(P<0.05);常规组优于西药组(P<0.05),说明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更优。田中靖久20分法量表评分比较,经过治疗后三组症状较前均得到缓解(P<0.0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对比,纳子组评分优于常规组及西药组(P<0.05),常规组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说明在症状的改善上,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对痰湿阻络型颈椎病神经根型症状改善情况效果显着,优于非时辰同穴位电针和口服止痛药,非时辰同穴位电针的效果又优于口服西药。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疗效优于非时辰常规电针治疗和口服止痛药方法。
李苏茜[4](2020)在《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中药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理论运用于中药蜡疗对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临床疗效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试验组实施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即根据子午流注理论中脏腑经络气血主令时辰盛衰规律,于酉时(17:00-19:00)、戊时(19:00-21:00)择时中药蜡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时间中药蜡疗;两组均为中药蜡疗每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测评干预前、干预后两组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得分,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得分;并将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老年与中青年两个年龄段,分别比较两组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干预前后WOMAC评估量表得分及VAS评分;测评干预前、干预后《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表》得分;干预后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组疗效,并使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1.干预前两组WOMAC总分及膝关节疼痛、僵硬程度、日常活动能力三个维度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WOMAC总分及膝关节疼痛、僵硬程度、日常活动能力三个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第4周WOMAC总评分、膝关节疼痛、僵硬程度、日常活动能力三个方面得分均低于自身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比较显示,干预后试验组老年患者(n=12)WOMAC总分及膝关节疼痛、日常活动能力两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n=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VAS评分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干预后VAS评分均低于自身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比较显示,干预后试验组老年患者VAS评分得分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表》总得分及膝关节骨摩擦音、膝关节肿胀、膝关节畏寒三个条目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膝关节畏寒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表》总得分及膝关节骨摩擦音、膝关节肿胀、膝关节畏寒三个条目得分均低于自身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患者WOMAC得分评价临床疗效,干预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表》总分及治疗舒适度、整体感觉两个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安排条目得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时间中药蜡疗进行比较,为期4周的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能更有效地缓解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僵硬程度、日常活动能力,以及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整体症状,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在减轻疼痛、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及整体症状上效果明显;对于膝关节畏寒症状,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时间中药蜡疗,而且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的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更高。
刘琦[5](2020)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方法相比较,客观评价该疗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收集60例中风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选取相同腧穴(百会、四神聪及双侧肾俞、会阳、束骨、复溜),其中双侧的肾俞、会阳连接电麻仪,一条导线的正极端连接腰部肾俞,负极端连接同侧骶部会阳,通以疏波2HZ。治疗组遵循子午流注纳子法择时开穴治疗,对照组则在开穴时间段以外任何时间治疗。四个疗程全部结束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日排尿频率测试标准分度和膀胱功能检测指标变化,探究纳子法对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卒中类型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日排尿频率测试标准分度和膀胱功能检测指标(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充盈初始量、膀胱最大收缩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日排尿频率测试标准分度、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充盈初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日排尿频率疗效标准,两组疗效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 5)。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8 6.6 7%、9 6.6 7%,而对照组分别是66.67%、90.00%。结论:1.常规针刺及纳子法治疗中风后神经源性尿失禁均有效。2.纳子法临床疗效、日排尿频率、膀胱最大容量及最大收缩压改善均优于对照组。3.择时而治理论指导下的纳子法治疗本病在临床具有可行性。
刘京丽,李典育,张静,孙彩霞,郑屹,张芯予,艾成龙[6](2019)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失眠是临床常见病,针灸治疗效果显着。而针灸择时施治失眠则主要为子午流注针法。为深入探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规律,通过对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文献的数据挖掘研究,发现此针法自金元时期以来,逐渐被深入阐释和应用,直至现代,临床中仍在应用,或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辨证取穴方法、其他疗法相结合,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目前此疗法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应用仍有待于广泛推广。
李晓惠[7](2019)在《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酉时选双侧太溪、阴谷、复溜、神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患者每天睡前半小时口服舒乐安定1mg,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2例,共计总有效例数29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3例,14例获得显效,有效7例,无效7例,共计总有效例数24例,总有效率为77%。两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子午流注纳子针刺组和舒乐安定组均可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差别不明显。2.PSQ1评分方面:西药舒乐安定和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均能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但在改善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方面,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较西药舒乐安定临床疗效更好。3.中医症候评分方面:(1)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组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难以入寐、多梦易醒、心烦、口干、健忘、头晕、脘闷暖气症状上疗效明显,但在改善晨起困倦症候上并不明显。(2)舒乐安定组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难以入寐、多梦易醒、晨起困倦、心烦、健忘、头晕、脘闷暖气症状方面疗效明显,但在改善口干症候上并不明显。(3)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组在多梦易醒、心烦、健忘、头晕方面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舒乐安定组,而在难以入寐、晨起困倦、口干、暖气胸闷症状上改善对比舒乐安定组优势不明显。结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与舒乐安定均能有效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其中改善PSQI总评分和中医症候总积分上,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效果优于舒乐安定,但在临床疗效方面,疗效差别不明显。
王陆芬[8](2019)在《子午流注指导下穴位敷贴对老年高血压病(痰浊中阻型)的疗效观察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指导下穴位敷贴对痰浊中阻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清晨血压、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该方法指导下的穴位敷贴对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痰浊中阻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试验组36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常规贴敷眩晕3号穴位敷贴(云南省中医医院干一科痰浊中阻型老年高血压病穴位敷贴方);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子午流注指导下进行穴位敷贴。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清晨血压、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将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试验后两组降压疗效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试验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0.05,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异,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试验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组间比较,P<0.05,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异,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试验前后两组均进行三大常规、肝肾功、心电图检查,试验期间都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有保障。结论:运用子午流注指导下的穴位敷治疗痰浊中阻型老年高血压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清晨血压,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彭勤燕[9](2019)在《纳子法推拿治疗脾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对子午流注纳子法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推拿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为临床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划为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标签为观察组而另一组标签为对照组。观察组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推拿治疗,一周6次,每天治疗1次,共2周;对照组患者施进行常规推拿治疗作为对照,一周6次,疗程安排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症状积分、便秘患者症状自评表积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等。结果:1.参与治疗的两组在治疗前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比例和病程分布比列均显着差异,中医症状评分样本分布比例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样本分布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表明观察组和观察组均能改善患者的排便无力、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间隔、神疲乏力、少食纳呆、便后汗出等症状。观察组与对照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样本分布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表明观察组和观察组均能改善患者改善粪便性状、直肠症状和腹部症状等症状。3.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中医症状评分样本分布有显着差异性(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总体小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排便无力、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间隔、神疲乏力、少食纳呆、便后汗出较对照组减轻;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值样本分布位置有显着差异性(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差值总体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表明观察组子午流注纳子法推拿在改善排便无力、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间隔、神疲乏力、少食纳呆、便后汗出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推拿方案。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样本分布有显着差异性(P<0.05),观察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总体小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粪便性状、直肠症状和腹部症状较对照组减轻;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前后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差值样本分布位置有显着差异性(P<0.05),观察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差值总体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表明观察组子午流注纳子法推拿在改善粪便性状、直肠症状和腹部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推拿方案。4.总体疗效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等级分布组间比较的有显着差异性(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样本数、显效样本数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子午流注纳子法推拿方案和对照组常规推拿方案均能达到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功效,前者功效较后者显着;观察组子午流注推拿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排便无力、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间隔、神疲乏力、少食纳呆、便后汗出、直肠症状和腹部症状方面有明确的增益效果。
苏晓玲[10](2018)在《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支按时开穴法对“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睡眠指数的影响,确立时间治疗学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随机分配为A组(常规辨证取穴组)、B组(纳支法按时开穴组)、C组(非开穴时辰纳支取穴组),每组33例,并进行相关的针刺干预。每日治疗l次,7次后休息1天,治疗14次为一个疗程,观察期为一个疗程。各病例纳入分组后,在治疗前、治疗后、半月后随访时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结果:经治疗后,共有94例完成实验,其中A组31例,B组32例,C组31例。1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后,A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7%;B组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C组的临床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65%。经两两比较,在治疗“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上,纳支按时开穴组优于常规辨证取穴组和非开穴时辰纳支取穴组(P<0.05),常规辨证取穴组和非开穴时辰纳支取穴组无明显差异(P>0.05)。2 PSQI量表评分比较(1)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上,纳支按时开穴组优于常规辨证取穴组(P<0.05);(2)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上,纳支按时开穴组优于非开穴时辰纳支取穴对照组(P<0.05);(3)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上,常规辨证取穴组优于非开穴时辰纳支取穴组(P<0.05);(4)三组在改善入睡时间、睡眠障碍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支按时开穴针刺治疗“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失眠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和非纳支时辰开穴针刺方法。
二、纳子补母泻子配本穴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子补母泻子配本穴法(论文提纲范文)
(1)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温通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一般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剔除、终止标准 |
2.6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
3 研究方法 |
3.1 随机分组方法 |
3.2 盲法原则 |
3.3 治疗方案 |
4 疗效评估方法及指标 |
4.1 观察指标 |
4.2 安全性评价 |
5 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
5.1 病例资料收集 |
5.2 统计学数据处理 |
6 分析与结果 |
6.1 一般资料 |
6.2 结果分析 |
6.3 不良事件的处理与记录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
1.1 发生机制 |
1.2 临床分期 |
2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2.2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
3 对子午流注针法的认识 |
3.1 对子午流注纳甲法机理探讨 |
3.2 干支与五腧穴五行理论 |
3.3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推算 |
4 对生物节律性的认识 |
4.1 子午流注与生物节律相关性的认识 |
4.2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与生物节律相关性的认识 |
5 对温通针法的认识 |
5.1 温通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机理探讨 |
5.2 温通针法临床应用 |
5.3 纳甲法与温通针法配合治疗肩-手综合征优势探讨 |
6 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1 问题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方法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睡眠情况及日间功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1.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
1.1 失眠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1.2 睡眠分期 |
1.3 失眠的发病机制 |
1.4 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
2.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
2.1 失眠的病名 |
2.2 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
3.子午流注针法的研究进展 |
3.1 子午流注针法的源流 |
3.2 子午流注针法的科学性 |
3.3 纳子法研究进展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样本量估算方法 |
1.3 分组方法 |
1.4 盲法 |
2.病例筛选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脱落及剔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法 |
3.2 疗效观察指标 |
3.3 疗效评定指标 |
3.4 评价方法 |
3.5 技术路线图 |
3.6 统计方法 |
4.研究结果 |
4.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4.2 纳子法针刺的临床疗效分析 |
4.3 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失眠患者夜间睡眠的改善情况 |
4.4 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失眠患者日间嗜睡的改善情况 |
4.5 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 |
4.6 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失眠患者日间疲劳状态的改善情况 |
讨论 |
1.研究慢性失眠的意义 |
2.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研究价值 |
3.纳子法治疗失眠的科学依据探讨 |
4.影响针刺效果的相关因素 |
5.纳子法针刺对睡眠的影响及原因 |
6.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3)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研究 |
1.1 病例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辨证标准 |
1.3 病例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标准 |
1.3.4 脱落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4.1 分组设置 |
1.4.2 操作注意事项 |
1.4.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
1.5 统计方法 |
1.6 结果 |
1.6.1 一般资料分析 |
1.6.2 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
1.6.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20分量表各评分比较 |
1.6.4 治疗前后田中靖久20分法量表总分比较 |
1.6.5 疗效比较 |
1.7 安全性指标 |
2 讨论 |
2.1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
2.1.1 颈椎病的定义 |
2.1.2 颈椎病流行病学 |
2.1.3 颈椎病的分型 |
2.1.4 颈椎病发病机制 |
2.1.5 西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
2.2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
2.2.1 颈椎病的病名 |
2.2.2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
2.2.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
2.2.4 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
2.3 电针治疗的机制研究 |
2.4 子午流注开穴法 |
2.4.1 子午流注纳子针法 |
2.4.2 子午流注针法的治疗 |
2.5 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椎病神经根型理论探讨 |
2.5.1 湿邪致病 |
2.5.2 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病机和治则 |
2.5.3 选穴依据 |
2.5.4 针刺时间的选择及分组设置 |
2.6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2.7 不足与展望 |
2.8 研究的创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中药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1.1 膝骨关节炎概述 |
1.2 KOA流行病学特点 |
1.3 KOA的危险因素 |
1.4 KOA的危害 |
1.5 KOA病因病机 |
1.6 KOA中医辨证分型 |
1.7 KOA的治疗 |
1.8 阳虚寒凝型KOA的中医治疗方法 |
1.9 KOA疗效评价方法 |
2. 子午流注的研究进展 |
2.1 定义 |
2.2 理论基础 |
2.3 子午流注择时治疗KOA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概念界定 |
2.1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rchritis,KOA) |
2.2 子午流注理论 |
2.3 蜡疗法 |
2.4 中药蜡疗 |
3. 研究目的 |
第3章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计算 |
3. 研究方法 |
3.1 试验组 |
3.2 对照组 |
4. 评价指标 |
4.1 膝关节功能 |
4.2 膝关节周围痛点疼痛程度 |
4.3 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 |
4.4 治疗有效率 |
4.5 患者满意度 |
5. 资料收集方法 |
6. 统计学方法 |
7 技术路线 |
8. 质量控制 |
9. 伦理学审查 |
第4章 结果 |
1. 患者人口学资料 |
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WOMAC及VAS基线值比较 |
3. 两组WOMAC评分比较 |
3.1 两组WOMAC总评分比较 |
3.2 两组WOMAC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
3.3 两组WOMAC僵硬程度评分比较 |
3.4 两组WOMAC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
4. 两组VAS评分比较 |
4.1 两组VAS评分比较 |
4.2 两组不同年龄段KOA患者VAS评分比较 |
5. 两组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比较 |
5.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表》总分比较 |
5.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KOA临床症状的补充指标评分表》各条目得分比较 |
6.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
7.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
第5章 讨论 |
1.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改善阳虚寒凝型KOA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状态 |
1.1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缓解阳虚寒凝型KOA患者疼痛症状 |
1.2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改善阳虚寒凝型KOA患者膝关节僵硬程度 |
1.3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改善阳虚寒凝型KOA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
2.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改善阳虚寒凝型KOA患者膝关节畏寒症状 |
3.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提高阳虚寒凝型KOA患者临床疗效 |
4.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患者满意度高 |
第6章 结语 |
1. 结论 |
2. 研究局限性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个人基本情况问卷 |
附录2 KOA诊断标准 |
附录3 中药蜡疗操作方法 |
附录4 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估量表) |
附录5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
附录6 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表 |
附录7 患者满意度评分表 |
附录8 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 form,ICF) |
附录9 伦理审查表 |
附录10 穴位定位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单纯针刺 |
2.电针 |
3.灸法 |
4.针灸结合 |
5.温针灸 |
6.综合治疗 |
7.西医治疗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及样本量估算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注意事项 |
2.研究方法 |
2.1 技术线路图 |
2.2 随机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3.1 中风病的基础治疗 |
2.3.2 组穴及器材 |
2.3.3 治疗时间 |
2.3.4 具体操作 |
2.4 疗效观察与评定 |
2.4.1 膀胱功能检测指标 |
2.4.2 日排尿频率测试标准 |
2.4.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2.5 意外情况时的处理方案 |
2.6 统计方法 |
2.7 质量监控及安全指标 |
3.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检测指标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排尿频率测试结果对比 |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日排尿频率疗效分析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病因病机 |
3.子午流注纳子法 |
3.1 现代时间医学依据 |
3.2 子午流注纳子法理论依据 |
3.3 纳子法现代临床应用 |
4.选穴依据 |
5.结果探讨 |
6.创新、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6)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子午流注源流 |
2 子午流注的现代研究 |
2.1 子午流注纳子法 |
2.1.1 单纯运用子午流注针法 |
2.1.2 子午流注针法与其他疗法相结合 |
2.2 子午流注纳甲法 |
2.3 基于子午流注的其他疗法 |
3 小结 |
(7)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失眠的认识 |
1.1.1 失眠的定义 |
1.1.2 失眠的流行病学 |
1.1.3 失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1.4 西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
1.2 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
1.2.1 失眠的中医渊源 |
1.2.2 中医对失眠的病因认识 |
1.2.3 中医对失眠病机的认识 |
1.2.4 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
1.3 失眠的针刺治疗 |
1.3.1 常规针刺辨证治疗 |
1.3.2 灸法 |
1.3.3 特殊针法在失眠中的治疗 |
1.4 子午流注纳子法的研究 |
1.4.1 子午流注法的概述 |
1.4.2 子午流注法的分类 |
1.4.3 子午流注纳子法的应用 |
第二章、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和选择标准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病例脱落(退出)标准 |
2.2 分组方法 |
2.3 研究方法 |
2.3.1 实验方案 |
2.3.2 治疗方法 |
2.4 观测指标 |
2.4.1 基本资料 |
2.4.2 观察指标 |
2.4.3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2.6 研究结果 |
2.6.1 基线资料分析 |
2.6.2 结果与分析 |
2.7 安全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3.1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分析 |
3.1.1 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认识 |
3.1.2 五输穴及选穴依据 |
3.1.3 时间医学子午流注法临床应用及展望 |
3.2 课题的不足和展望 |
3.2.1 存在的问题 |
3.2.2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附件 |
(8)子午流注指导下穴位敷贴对老年高血压病(痰浊中阻型)的疗效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脱落与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3 观测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观测 |
3.2 疗效性指标 |
3.3 疗效判断标准 |
3.4 安全性判定标准 |
4 统计分析方法 |
5 临床试验流程图:详见附表6 |
6 研究结果 |
6.1 一般资料比较 |
6.1.1 年龄分布结构比较 |
6.1.2 性别结构比较 |
6.1.3 高血压病病史结构比较 |
6.1.4 高血压病危险分层比较 |
6.1.5 高血压病分级比较 |
6.2 疗效性指标分析 |
6.2.1 试验前清晨血压比较 |
6.2.2 试验前各中医单项证候评分比较 |
6.2.3 试验前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 |
6.2.4 试验前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 |
6.2.5 试验前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 |
6.2.6 试验后降压疗效比较 |
6.2.7 试验后两组清晨血压比较 |
6.2.8 试验后两组中医证候单项评分比较 |
6.2.9 试验后两组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 |
6.2.10 试验后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 |
6.2.11 试验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 |
6.2.12 试验后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比较 |
6.3 安全性指标比较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子午流注指导穴位敷贴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1 知情同意书 |
附表2 临床研究观察表 |
附表3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表 |
附表4 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
附表5 贴敷日志 |
附表6 研究技术路线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纳子法推拿治疗脾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一、古代医学对“便秘”的定义 |
二、便秘的病因病机 |
三、中医治疗 |
第二节 西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
一、西医对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的认识 |
二、功能性便秘的西医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病例收集 |
一、样本量估算 |
二、研究对象 |
三、诊断标准 |
四、纳入标准 |
五、排除标准 |
六、剔除标准 |
七、脱落和退出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一、病例分组 |
二、操作方法 |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
第三节 观察指标 |
一、基本资料 |
二、量表观察 |
三、评价指标 |
四、记录与统计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一、基本情况比较 |
二、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
第五节 讨论 |
一、统计结果分析 |
二、子午流注学说之源流和内涵 |
三、子午流注纳子法的组成和现代研究 |
四、子午流注纳子法对脾气虚弱型便秘的作用机理 |
五、推拿对便秘的作用机理 |
六、本课题存在的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研究 |
1.1 失眠症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
1.2 失眠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
1.3 失眠症的发病原因 |
1.4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 |
1.4.1 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 |
1.4.2 睡眠因子 |
1.5 失眠症的西医治疗 |
2 中医对失眠的研究 |
2.1 失眠病名的由来 |
2.2 失眠的中医病因阐述 |
2.2.1 饮食不节 |
2.2.2 情志失常 |
2.2.3 劳逸失调 |
2.2.4 年老、病后体虚 |
2.3 失眠的中医病机阐述 |
2.3.1 阴阳失调与失眠 |
2.3.2 营卫失和与失眠 |
2.3.3 脏腑失调与失眠 |
2.4 失眠的证型 |
2.5 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
2.5.1 针灸推拿治疗方法 |
2.5.2 其他针法 |
2.5.3 中药 |
2.5.4 针刺结合其他方法 |
2.6 纳支法治疗失眠的现代研究 |
2.6.1 单纯纳支法的治疗 |
2.6.2 纳支法结合其他方法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筛选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的诊断标准 |
1.2.1 西医失眠症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辨证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中止治疗标准 |
1.2.6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案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评定 |
2.4 数据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实验受试者纳入和脱落情况 |
3.2 一般情况比较 |
3.3 临床疗效比较 |
3.4 PSQI量表评分 |
3.4.1 治疗前PSQI量表评分比较 |
3.4.2 治疗前、后、随访PQSI各项及总分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脾虚痰盛、痰火扰心”与失眠的关系论述 |
1.1 岭南地域气候对“脾虚痰盛、痰火扰心”病机形成的影响 |
1.2 心脾对睡眠的影响 |
1.3 脾虚生痰,郁久化火,痰火扰心 |
1.4 “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失眠的临床表现和治则 |
2 子午流注纳支法的探讨 |
2.1 子午流注纳支法的源流与使用方法 |
2.2 纳支法治疗失眠的依据 |
3 三组干预方法及其基于实验结果的探讨 |
3.1 本实验纳支按时开穴方法择时选穴的依据 |
3.2 三种疗法取效机理分析及纳支法疗效优选的可能机制探讨 |
4 创新之处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四、纳子补母泻子配本穴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温通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D]. 李琬瑜.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睡眠情况及日间功能的临床研究[D]. 常美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临床研究[D]. 谭慧颖.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中药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评价[D]. 李苏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D]. 刘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 刘京丽,李典育,张静,孙彩霞,郑屹,张芯予,艾成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9)
- [7]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D]. 李晓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子午流注指导下穴位敷贴对老年高血压病(痰浊中阻型)的疗效观察研究[D]. 王陆芬.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9]纳子法推拿治疗脾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 彭勤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 苏晓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