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医院制剂管理 确保制剂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成瑞雪[1](2020)在《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文中研究表明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支撑,也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医院制剂及其调剂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少数民族患者的用药需求。调剂市场的发展,对延长民族药产业价值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建设、对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市场,均有重要意义。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调剂了民族医医院之间制剂的余缺,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药安全、充分、公平和有效的使用,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本文运用系统抽象法,注重矛盾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全面考察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重要作用、市场结构、市场监管和市场发展趋势,为调剂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主体涉及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医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由调出方、调入方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调剂价格等构成。拟调剂制剂具有商品化率低、可替代性弱、地域性强的特点。医院之间调剂制剂的程序、规则、范围都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制剂价格也由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由此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调剂市场进行了严格控制,从医院制剂注册、再注册和备案到管理制剂进入市场的数量、品种,再通过实施制剂调剂使用办法,管控着制剂市场的运行。药监部门对调剂程序的严格管控,缩减了制剂调剂规模、导致制剂市场调入调出不平衡、制剂调剂价格无法反映制剂供求关系、延长了制剂在调剂市场流通的时间、减少了医院利润,导致各民族医院内部出现大量的协定方剂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增加民族医特色疗法提高医院收入,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在监管下具有显着的地方性和封闭性。从调剂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它最终会走向衰落,但还需要条件,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按药监部门对调剂市场的过严控制,阻碍了市场发展,加剧了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矛盾,医院为保障患者用药与维持运营只能购入国准字成药和使用协定方剂。但根据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医保目录中所纳入的民族药品可报销的范围和比例来看,过快取缔调剂市场不可行,医院制剂“简、便、廉、效”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应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规模,定期将部分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降低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在逐步发展中提高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和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为促进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最终消亡创造条件。
吴涌[2](2020)在《医院制剂管理研究 ——以某市医院制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例》文中提出目的:医院制剂是药品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补充,它具有普通药品无法替代的特点,首先,大多医院制剂都是临床医疗需要但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品种较多,剂型较全。第二,因为医院制剂室同是医院的一部分,所以和临床联系密切。能及时解决临床需求。针对一些临床不多见的病症,医院制剂往往能在小微处见实效。第三,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医院制剂在保障临床用药,提高药学科研水平和降低患者医疗经济负担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医药工业技术的快速革新,近年来医院制剂存在着生产规模逐渐缩小和制剂室逐渐减少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医院制剂,延续活力,研究医院制剂的现状和监督管理对策非常有必要。方法:本文通过对文献查找和政策研究,以医院制剂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医疗机构制剂室生存状况、监督管理部门对制剂室的监管、法律法规政策等内容的分析,以及抽取一定数量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和访谈,研究医院制剂发展的历史和当前所处的状况。结果:通过对我国医疗机构制剂的诞生、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从中分析获得医疗机构制剂由来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信息。其次,通过进行数据分析,获取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情况、医院制剂品种、医院制剂室工作人员配置、医院制剂室设备设施配置、以及医院制剂室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医院制剂配置的质量管理、开展医院制剂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建立医院制剂再评价制度三个角度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结论:未来医院制剂的良好发展,一要依靠医院自身在质量管理上的自我加强和新制剂品类研发和竞争力的提升,第二,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法规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才能保证医院制剂的持续、健康、稳步向前发展。只有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使医院制剂健康发展,从而使医院制剂的监督管理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江勋,彭婷婷,周峰[3](2020)在《衡阳市医院制剂风险调查与对策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提高我市医院制剂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提高制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通过生产现场调查,对4家医院制剂室的制药用水进行抽样检验,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我市医院制剂的潜在风险及产生原因,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实现医院制剂室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可靠的标准操作规程,从制剂生产控制、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切实做到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结论:医疗机构制剂室应顺应形势需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认真执行标准,建立良好的质量运行体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于红[4](2020)在《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安全性研究 ——以我院活血接骨止痛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体制的改进与安全性研究问题,探索新时期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体制与模式,促进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生产和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其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发挥其治疗特色。方法:该研究通过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和门诊药师进行访谈,了解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同时,以本院特色制剂品种活血接骨止痛膏为研究对象,探讨去火毒工艺对过敏率的影响;并对近几年与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与完全性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参照文献资料结合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国家在逐步规范和重视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性生产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但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对制剂不良反应重视度不够、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体制不完善、制剂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多、风险性高等问题。结论:医院应重视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和工作体制,同时,加强对其的安全性研究,规范生产管理和临床合理使用,确保医疗机构制剂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
王歆然[5](2019)在《S中医院制剂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首先医疗市场需求逐渐壮大,同时新医疗体系的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公立医院的战略管理和日常运营的方式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时公立医院的内控工作就显得很重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虽然已经推行数年,也有大批单位在各方面制定大量的内部控制政策,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全方位的评价需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制定“面面俱到”的内控体系,从而形成一个闭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自制药则是一个公立医院特色医疗的重要体现,自制药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置,不仅可以降低制剂原材料成本,更有利于自制药的市场推广。本论文阐述了相关的写作背景,查阅汇总了国内外对组织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其评价的研究成果,并运用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以S中医院制剂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诊断出S中医院制剂原材料采购内控中的缺陷,对S中医院制剂原材料采购内控的内部控制提出优化意见及建议,主要涉及采购审批、验收、付款等多个环节。构建当前S中医院制剂原材料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非常紧迫又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像S中医院制剂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开展科学的真实的评价,引导其制剂原材料内部控制健康有效地运行,促进制剂原材料内部控制的工作更加完整有效,为制剂原材料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帮助与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郭鑫[6](2018)在《备案管理制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医药是我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医药资源。它强调每个人的整体健康状态,用药灵活多变,不同于西医药。发展中医药事业应遵循自身规律,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备案管理制作为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效率,顺应了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能满足中医药特点的管理方式。本研究在对备案管理制的理论层面、法律层面及国内外进展等方面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的相关法规沿革和现有法律分析,开展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的现状及原因研究。设计访谈问卷,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以发挥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作用为出发点,从管理的角度,总结现行备案管理制在中医药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及今后发展的趋势,促进备案制度更好地应用于中医药的管理。
陈顺,张凤,陆文铨,高守红,陈小玲[7](2017)在《质量管理在医疗机构外用制剂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提高制剂的安全性,确保其质量有效、可控。方法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强了医院制剂的监督管理力度。该文以外用制剂为例,以编写依据、地位和关键环节等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结果与结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医疗机构制剂生产并通过相关认证的基础性要求和考核依据。
孙利昆[8](2017)在《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有着数千年发展历史,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族药。中药疗效受品种、药效部位、产地、采收、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药味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使用125种药物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0%~20%,最高达28%。据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出现不良反应而住院,其中19.22万人死亡,病死率为7.69%。据医院统计报道,因用药不当造成医疗事故约40%。为此要保障中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必须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临床中药师参与医疗团队,提供个体化治疗技术对疾病的诊治、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最小毒性防治疾病的作用,此即是临床中药学内涵实质。根据临床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与医院中药学服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是相一致的,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目标。为能够胜任现代医院中药学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中药学基本理论与医院药学实践结合。探讨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尝试性建立以医院药学服务为导向的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基于此,本研究从实际出发,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结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分为药学实践和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药学实践研究。主要有绪论、中日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三个章节,绪论部分总结了医院药学发展背景、医院药学服务主要内容、医院药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传统的"药品供应"药学服务向以"患者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转变,是医院药学服务现在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以中日医院药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对中日医院药学服务结构,服务内容,药事法律法规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设施仪器配置,工作考核标准等方面通过实践轮转进行了解和学习。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三级甲等医院,中日医院药学服务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对比分析看,药学服务结构较完善,药学部门科室齐全,具备基本药学服务和专科药学服务能力。治疗药物监测作为专科药学服务重要技术,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药物监测虽已具有一定基础,但发展的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药学部作为医院重要组成机构自然也要转变观念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在保障广大患者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和安全、合理使用药物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小金丸专题研究。在中日医院药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使用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患者人群较多,小金丸方原名为小金丹,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版《药典》(1953版)改名小金丹为小金丸,截止现在最新的2015版《药典》记载有小金丸、小金片及小金胶囊等不同剂型。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之效;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皮色不变,肿硬作痛。从文献综述研究看,小金丸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较广泛:包括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症),外科疾病(胸腺炎性包块),内科疾病(甲状腺病),皮肤疾病(筋膜炎)。其中以治疗乳腺增生病发文量为190篇,占该文献总量的89%,是小金丸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基于上述,为了进一步全面探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收集、整理的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横断面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Meta分析评价,探讨分析单用小金丸和联用其他中成药、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中国药典》记载的其它中成药、西药治疗比较其疗效差异。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9](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袁彩[10](2016)在《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现状研究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促进和保障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为人们治疗疾病、保证身体健康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方法:通过横断面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查找整理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法规进行梳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监管部门调研对监管现状及相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临床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通过SWOT分析了解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结果:(1)回顾性分析:采用查阅文献方法,共纳入70篇与医疗机构制剂/中药制剂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控制、制剂室软硬件配备、经济效益及制剂管理制度法规方面的问题。(2)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政策法规梳理:目前关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政策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5年修订版、《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法规对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相关执行效力还未达到,政策法规的制定还有待完善和提高。(3)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现状分析:比较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两者之间人员学历、中药制剂品种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对中药制剂相关指南及注册免报资料的了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院与西医院之间中药制剂品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的参与调研机构制剂设备无更新;91.67%参与调研机构只有部分制剂品种在配制使用;只有25%参与调研机构的中药制剂品种全部进入医保;95.83%参与调研机构的制剂收入占全院药品销售的比例在10%以下。(4)监管部门调研:各级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监管侧重于资质审核方面,如制剂许可、注册管理、人员要求等;工艺主要以简单的水煎煮提取与蒸发浓缩为主;在体动物安全性研究显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具有较高安全性。(5)通过SWOT分析找出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目前发展的优势在于其最具中医药特色、是重要的新药来源等;制约因素主要有质量标准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剂品种萎缩。结论:针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面临的上述问题,医疗机构应积极研发疗效突出、安全性高的特色中药制剂;监管机构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管理应宽严有度;适当调整简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审批程序;放宽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使用限制;改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委托配制的监管;相关部门适当增加中药制剂医保报销范畴;提高对人员素质要求和加强现场检查力度。
二、加强医院制剂管理 确保制剂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医院制剂管理 确保制剂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政府控制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 |
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研究的新领域 |
三、系统抽象法在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中的运用 |
第一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市场调剂的重要性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及其地位 |
一、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医院制剂 |
二、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品种 |
三、民族药医院制剂在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主体地位 |
第二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支撑 |
一、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
二、医院制剂在各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发挥的作用 |
三、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的用药范围 |
第三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保障 |
一、民族医医院的结构及其分布 |
二、民族医医院调剂使用制剂的原因 |
三、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调剂制剂所占比重 |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重要保障 |
一、少数民族患者大多愿意接受民族医治疗 |
二、民族地区常发病、多发病民族药有独特疗效 |
三、少数民族患者使用民族药医院制剂药费低 |
第五节 医院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的发展 |
一、能增加制剂调出医院的收入 |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药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
三、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特色的形成 |
第二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结构 |
第一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调出方和调入方 |
一、调出方(卖方) |
二、调入方(买方) |
三、调入方和调出方买卖制剂的特点 |
第二节 调入方与调出方的调剂协议与批准 |
一、买卖双方协议的达成 |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
三、制剂调剂是一个有严格监管的市场 |
第三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价格 |
一、制剂的调剂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执行 |
二、医院制剂调剂价格的评价 |
三、民族药品市场内部价格变化对调剂市场产生的影响 |
第四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一、调剂市场主要涉及藏、蒙、维吾尔族药医院制剂 |
二、五藏区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三、八蒙区蒙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四、维傣彝苗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第三章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注册与再注册 |
一、对民族药医院制剂注册的要求 |
二、有效期与再注册 |
三、高昂的注册与再注册成本阻碍民族药医院制剂发展 |
四、注册困难限制了市场调剂制剂的品种与结构 |
第二节 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一、对每一笔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的批准 |
二、调剂市场监管阻碍市场正常运行 |
三、大量院内协定方剂产生和民族医特色疗法产生 |
四、制剂调剂市场行政控制地方性和封闭性突出 |
第三节 从注册制到备案制的转变缩小了制剂调剂市场规模 |
一、备案制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 |
二、备案制必将导致调剂市场规模缩减 |
第四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发展的趋势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消亡的条件 |
一、中药医院制剂所走过的道路 |
二、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必须增加 |
三、医疗保险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提高 |
第二节 现阶段必须扩大民族药医院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 |
一、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有限 |
二、市场是民族医医院之间调剂制剂余缺的唯一途径 |
三、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满足少数民族患者用药需求 |
第三节 为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消亡创造条件 |
一、定期将部分民族药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 |
二、降低医院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 |
三、逐步增加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国药比重 |
四、提高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医院制剂管理研究 ——以某市医院制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调查法 |
1.4.3 统计法 |
1.4.4 swot分析法 |
1.5 相关概念 |
1.5.1 医院制剂 |
1.5.2 医院制剂开发 |
1.5.3 药物不良反应 |
第二章 医院制剂发展进程与监管发展的研究 |
2.1 医院制剂的发展研究 |
2.1.1 医院制剂历史追溯 |
2.1.2 医院制剂技术发展 |
2.2 医院制剂管理发展的研究 |
2.2.1 医院制剂管理相关问题 |
2.2.2 我国医院制剂管理发展阶段 |
2.3 医院制剂管理法律法规的研究 |
2.3.1 医院制剂相关法律法规 |
2.3.2 相关政策法规对于医院制剂发展的影响 |
第三章 医院制剂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
3.1 医院制剂管理现状调查 |
3.1.1 调查内容及方法 |
3.2 调查结果 |
3.2.1 医院制剂室许可情况 |
3.2.2 医院制剂品种 |
3.2.3 医院制剂室人员配置 |
3.2.4 医院制剂室设备配置 |
3.2.5 医院制剂室质量控制 |
第四章 医院制剂管理现状SWOT分析 |
4.1 SWOT分析框架 |
4.2 医院制剂管理的优势分析 |
4.2.1 医院制剂品种丰富 |
4.2.2 制剂人员素质基础较好 |
4.2.3 医院发展过程中医院制剂带来的积极影响 |
4.3 医院制剂管理的劣势分析 |
4.3.1 医院制剂硬件设施不足,研发水平不高 |
4.3.2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提高 |
4.3.3 医院制剂经济效益不高 |
4.4 医院制剂管理的机遇分析 |
4.4.1 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倡导 |
4.4.2 现代科学的发展 |
4.5 医院制剂管理的威胁分析 |
4.5.1 中药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
4.5.2 医患关系对医院制剂的影响 |
4.6 应对策略 |
第五章 完善医院制剂管理的建议 |
5.1 加强医院自身管理的建议 |
5.1.1 实行量化管理制度 |
5.1.2 建立区域制剂配制中心 |
5.1.3 建立医院制剂再评价制度 |
5.2 加强监管部门管理的建议 |
5.2.1 严控医院制剂过程 |
5.2.2 严控医院制剂人员素质管理 |
5.2.3 开展医院制剂不良反应监测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衡阳市医院制剂风险调查与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的问题 |
1.1 制药用水品质不佳,微生物污染风险高 |
1.2 硬件设施落后,设备管理不规范 |
1.3 质量管理不严格,人员操作不规范 |
1.4 质控体系不到位 |
2 原因分析 |
2.1 制剂室投入不足 |
2.2 生产成本高,销量小 |
2.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不足 |
2.4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
3 应对策略 |
3.1 上级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
3.2 医疗机构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 |
3.3 加强制剂室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
3.4 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3.5 加强程序文件管理 |
4 结论 |
(4)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安全性研究 ——以我院活血接骨止痛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访谈法 |
1.4.3 试验法 |
第二章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医疗机构制剂品种黑膏药的安全性研究 |
2.1 活血接骨止痛膏的不良反应试验 |
2.1.1 试验对象 |
2.1.2 空白药物的制备 |
2.1.3 试验药物的制备 |
2.1.4 试验对象的筛选 |
2.1.5 评价标准 |
2.1.6 试验方法与结果 |
2.2 试验结果分析 |
2.2.1 黑膏药所用褙衬布和接骨丹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
2.2.2 黑膏药过敏率随去火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
2.2.3 个体差异 |
2.3 降低活血接骨止痛膏不良反应的措施 |
2.3.1 严格按照制剂标准控制生产环节 |
2.3.2 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 |
2.3.3 重视个体差异 |
第三章 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 |
3.1 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趋势 |
3.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医疗机构制剂简介及近五年的不良反应报告情况 |
3.3 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分析 |
3.3.1 对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规定不明晰 |
3.3.2 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不完善 |
3.3.3 对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的重视度不够 |
第四章 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性研究 |
4.1 有关提高医疗机构制剂安全性的法律法规 |
4.2 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性研究分析 |
4.2.1 对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的忽视 |
4.2.2 制剂室硬件和软件实力不足 |
4.2.3 生产中处方用药选用不合理 |
4.2.4 生产工艺不规范 |
4.2.5 交叉污染 |
4.2.6 临床用药不合理 |
4.2.7 个体差异 |
4.2.8 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不到位 |
第五章 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安全性研究发展的探讨 |
5.1 建立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
5.2 增强对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的重视 |
5.3 重视对处方用药选用的合理性 |
5.4 提高医疗机构制剂标准 |
5.5 杜绝交叉污染 |
5.6 规范临床使用 |
5.7 加大制剂室的设施、设备和人员投入 |
5.8 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监督管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安全性研究 |
主要参考文献 |
(5)S中医院制剂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2 内控相关理论研究 |
2.1 内部控制及其要素 |
2.1.1 内部控制的界定 |
2.1.2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
2.1.3 内部控制的要素 |
2.2 风险管理程序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 |
2.2.1 风险和风险管理 |
2.2.2 风险管理的程序 |
2.2.3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
2.2.4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 |
2.3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 |
2.3.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及原则 |
2.3.2 行政事业组织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
2.3.3 行政事业组织不同层面控制分析 |
2.3.4 行政事业组织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 |
3 S中医院制剂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分析 |
3.1 新医改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新要求 |
3.1.1 以公益性为导向,兼顾效益 |
3.1.2 医院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
3.1.3 从单一医疗型逐步多元一体化 |
3.2 S中医院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2.1 S中医院介绍 |
3.2.2 S中医院自制药原材料采购业务内部流程 |
3.2.3 S中医院管理制剂原材料的任务、责任和规定 |
3.3 S中医院自制药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
3.3.1 采购计划设定缺乏合理性 |
3.3.2 验收环节趋于形式化 |
3.3.3 付款业务审批审查控制弱化 |
3.4 S中医院自制药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问题存在的原因 |
3.4.1 医院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
3.4.2 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
3.4.3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足 |
3.4.4 制剂原材料采购与使用脱节 |
3.4.5 内部检查监管缺乏强有力的“问责” |
4 改进S中医院制剂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的建议 |
4.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
4.1.1 完善结构改进流程 |
4.1.2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
4.2 严格内部控制措施 |
4.2.1 科学制定采购计划 |
4.2.2 区分不相容职务 |
4.2.3 再造采购与审批业务流程 |
4.2.4 加强会计核算 |
4.3 改进信息与沟通机制 |
4.4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
4.4.1 建立内部审计部门 |
4.4.2 完善内部监督制度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备案管理制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备案管理制 |
1.1 备案管理的概述 |
1.2 药品备案管理的国外背景 |
1.3 药品备案管理的国内进展 |
1.4 备案管理在行政法律层面与其它管理方式的比较 |
第2章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实施备案管理的背景 |
2.1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2 临方炮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3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实施备案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第3章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备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备案管理配套管理制度特点分析 |
3.2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备案管理配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实施备案管理的管理建议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7)质量管理在医疗机构外用制剂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疗机构制剂的需求和地位 |
2 编写依据 |
3 质量管理体系的地位和关键环节 |
3.1 地位 |
3.2 关键环节 |
4 展望 |
(8)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药学实践——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
1 医院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
1.1 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
1.2 药学服务相关依据 |
2 医院药学组织机构 |
3 基本药学服务分析 |
3.1 药品调剂 |
3.2 医院制剂 |
3.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
3.4 医院代煎药服务 |
3.5 药品供应 |
4 专科药学服务分析 |
4.1 临床药学服务 |
4.2 药品质量检验 |
4.3 治疗药物监测服务 |
5 医院药事管理分析 |
5.1 医院药事管理概念 |
5.2 医院药事管理内容 |
第三章 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
1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2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3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 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2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3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4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5 中日医院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比较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 |
第六章 文献综述 |
1 小金丸的现代研究概况 |
1.1 小金丸临床应用研究 |
1.2 小金丸实验研究 |
1.3 小金丸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1.4 小金丸不良反应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乳腺增生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2.1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
2.2 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 |
2.4 物理疗法 |
2.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七章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选择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文献筛选 |
5 资料提取 |
6 质量评价 |
7 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评估 |
8 统计分析 |
9 统计软件 |
第八章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
3 诊疗、纳入和排除标准 |
4 随访情况 |
5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6 横断面研究Meta分析 |
6.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总疗效Meta分析 |
6.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最佳疗效Meta分析 |
6.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
6.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
6.5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
6.6 敏感性分析 |
6.7 发表偏倚评价 |
6.8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
6.9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累积Meta分析 |
6.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7 随机对照试验(RCTs) Meta分析 |
7.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有效率Meta分析 |
7.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最佳疗效Meta分析 |
7.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
7.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
7.5 不同疗效标准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率Meta分析 |
7.6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疗效亚组分析 |
7.7 敏感性分析 |
7.8 发表偏倚分析 |
7.9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
7.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累积Meta分析 |
7.1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8 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
8.1 纳入NMA分析RCTs情况 |
8.2 网状关系图(Network Plot) |
8.3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
8.4 最佳疗效的Meta分析 |
8.5 直接比较、间接比较和网状分析比较 |
8.6 疼痛缓解率的Meta分析 |
8.7 肿块缩小1/2及以上的Meta分析 |
8.8 诊断收敛图 |
8.9 轨迹图和后验分布密度图 |
8.10 16种治疗措施疗效排序概率图 |
8.11 敏感性分析 |
8.12 一致性分析 |
8.13 网状Meta分析应用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9 Meta分析森林图解读 |
10 不良反应 |
第九章 讨论 |
1 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分析 |
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十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10)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现状研究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概述 |
1.1 研究现状 |
1.1.1 国内发展现状 |
1.1.2 国外发展现状 |
1.2 相关概念 |
1.3 理论基础 |
2. 研究目标 |
3. 研究内容 |
4. 质量控制及数据分析方法 |
4.1 质量控制 |
4.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一部分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回顾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3.1 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控制 |
3.2 制剂室软硬件配备 |
3.3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制剂工艺 |
3.4 制剂室的经济效益 |
3.5 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制度法规 |
3.6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委托配制 |
3.7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 |
第二部分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法规梳理 |
1. 内容及方法 |
2. 结果 |
2.1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法规制度 |
3. 讨论 |
3.1 相关政策法规对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的影响 |
第三部分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现状研究 |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调研表回收情况 |
2.2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
2.3 制剂室设备更新情况 |
2.4 制剂室人员情况 |
2.5 中药制剂剂型许可种类情况 |
2.6 中药制剂品种基本信息 |
2.7 制剂配制使用、进入医保、收入情况 |
2.9 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相关信息 |
2.10 参与调研机构GCP资质情况 |
2.11 参与调研机构对中药制剂相关法规制度的了解情况 |
2.12 参与调研机构对中药制剂发展的建议 |
3. 讨论 |
3.1 医疗机构情况 |
3.2 制剂室人员配备情况 |
3.3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委托加工情况 |
3.4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配制使用情况 |
3.5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进入医保情况 |
3.6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情况 |
3.7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ADR情况及相关法规信息 |
第四部分 监管部门调研 |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四川省各市州医疗机构及中药制剂品种情况 |
2.2 制剂研发前后处方使用情况及工艺信息 |
2.3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前药学安全性研究 |
2.3.1 急性毒性试验分析 |
2.3.2 中药制剂的药材其它信息 |
3. 讨论 |
3.1 四川省医疗机构及中药制剂品种数情况 |
3.2 工艺研究 |
3.3 安全性相关分析 |
第五部分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SWOT分析 |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3.1 优势分析 |
3.1.1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内在优势 |
3.1.2 中药制剂是重要的新药来源 |
3.1.3 独具中医药特色 |
3.1.4 政策优势 |
3.1.5 中医药发展两位一体结合 |
3.2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劣势分析 |
3.2.1 质量标准不完善 |
3.2.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
3.2.3 制剂品种有减无增 |
3.3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机遇分析 |
3.3.1 经济全球化 |
3.3.2 人类忠实于回归自然、注重养生保健 |
3.3.3 现代科学的发展 |
3.4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威胁分析 |
3.4.1 中药材市场上的中药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
3.4.2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
3.4.3 医患关系紧张影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
第六部分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1.1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面临的问题 |
2. 相关建议 |
2.1 医疗机构应积极地研发特色中药制剂 |
2.2 中药制剂的发展应重质量轻数量 |
2.3 监管机构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监管宽严有度 |
2.4 建立区域制剂配制中心 |
2.5 对一些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实行备案管理制度 |
2.6 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实行量化管理制度 |
3.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加强医院制剂管理 确保制剂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D]. 成瑞雪.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2]医院制剂管理研究 ——以某市医院制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例[D]. 吴涌.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3]衡阳市医院制剂风险调查与对策探讨[J]. 江勋,彭婷婷,周峰. 中国药事, 2020(05)
- [4]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安全性研究 ——以我院活血接骨止痛膏为例[D]. 于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S中医院制剂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分析[D]. 王歆然. 河南大学, 2019(07)
- [6]备案管理制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郭鑫.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3)
- [7]质量管理在医疗机构外用制剂生产中的应用[J]. 陈顺,张凤,陆文铨,高守红,陈小玲. 中国药业, 2017(21)
- [8]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D]. 孙利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10]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现状研究及对策探讨[D]. 袁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