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服务好就买谁的保险(论文文献综述)
禹风[1](2018)在《长三角淘房纪实》文中提出近几年,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市场热浪翻涌,一些人像购买储备粮一般地购买房屋,以抵御未来可能要面对的通货膨胀趋势。作者和他的朋友一起,带着一位资深房产中介作为顾问,历经两个多月,深入长三角九个大中小城市,实地考察新楼盘和二手房市场,试图找到有效的投资标的。买到房子后的担忧和买不到房子的痛苦,正是这个时代投资者的精神分裂,作家在这篇非虚构作品里纪录下的,除了房地产市场的众生百态,还有人们对财富贬值以及对未来经济的担忧。
海韵[2](2017)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需要把握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与医保支付研讨会观点综述》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支付制度改革,应该坚持平衡、价值、创新的理念。继续全面实施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坚持法定医保经办机构第三方机制,推行战略性购买。完整系统地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与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并不矛盾。理性看待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永远在路上的理念。首次国家医保药品谈判是医保领域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的成功实践,对于减轻重特大疾病患者负担和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医药发展和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陈雪倩[3](2017)在《资本理论视角下小微创业企业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唐山市x镇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小微创业企业的萌芽与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所在地的经济发展,进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小微创业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解决了当地无业人民的就业问题以及失业人民的再就业问题,协助政府为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小微创业企业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小微创业企业的发展问题。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小微创业企业萌芽并发展,但在强食弱肉的经济市场中,小微创业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导致其存活率低下。所以,通过小微创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来探究小微创业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位于唐山市X镇的十家小微创业企业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和实地调查,并将定性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形成文章。通过对小微创业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创业企业的融资能力不足、文化及社会资本较差,创业者及创业团队的成员学习能力不强等。基于问题的呈现,笔者提出了对小微创业发展的相关建议:首先要提升创业企业的资本,进而增强小微创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其次,政府要设置创业资金,增加创业企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当地大企业带动小微创业企业联合发展,消除不良竞争等。小微创业企业的经济收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就业人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小微创业企业的发展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故了解小微创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发现小微创业企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十分重要与紧迫。
刘颖[4](2017)在《充足、公平和效率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研究》文中认为学前教育财政体系是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关键子系统。但学前教育财政体系仍存在投入不足、分配不公、支出损耗过高等多种问题。2010年以后,我国各级政府推进了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机制改革,学前教育投入显着增长,但现有财政投入能否稳定、长效地支持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有质量,是否解决了久遭诟病的公平争议,是否最大化地实现了效益仍有待考察。为此,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政策文本分析法,综合政策学、财政学、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从充足、公平和效率三个维度考察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研究主要追问以下几个问题: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应然价值取向为何?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理念是否契合财政充足、公平和效率的要求?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和效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三者的影响因素为何,如何发生作用?儿童权利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公共品理论共同勾勒了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应然价值图景:以儿童为本、注重教育公平、追求充足投入、提高投入效率。因此,充足、公平和效率应为我国学前教育财政体系设计和评估的三项基本原则。研究借助政策范式理论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经历了单位福利范式、市场化范式和社会投入范式萌芽三个阶段。在社会投入范式萌芽时期,在政策取向上出现了充足、公平和效率三者的渐强。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充足水平在2010年以后改善明显,但仍存在持续改善乏力、落后于世界多数国家、在教育体系中最薄弱、距离财政充足理想水平有较大差距等问题。财政横向公平也有所改善,但省际、县际差异不容忽视。公共财政资源向城市公办园集中的情况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财政城乡纵向公平有所改善,但还存在明显的“城镇中心”导向,公用经费的改善情况及公平状况都优于人员经费。省级财政中立的改善并不明显,人员经费的财政中立状况弱于公用经费。就机会公平而言,儿童家庭资本仍是影响幼儿进入公办园机会的重要因素。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效率不高,损耗严重,尤以规模效率最为突出。同时,近年来人员经费占比降低到不适宜的比例,已明显低于OECD所有国家。研究继而从学理上探索了在内系统、外系统、宏系统中影响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和效率的要素。理论上,内系统各要素通过作用于政府投入意愿、支出能力以及学前教育财政充足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来影响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外部系统的作用集中体现于“中国式分权”的经济上分权、政治上集权的体制、官僚制度、公共需求表达制度等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支出意愿、支出能力以及公共需求进入决策可能性和有效性的影响。乡土社会成为当前经济分权和“自上而下”标尺竞争的文化根源,而根深蒂固的考试文化则成为地方官员准确认识学前教育价值的桎梏。就财政公平而言,研究认为,内系统和外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分散化、“城市中心”、以编制投入为主的既有投入体制是制约财政公平的重要制度原因;自利的地方官员在成本—收益的理性计算下缺乏调整利益格局、进行制度创新的内在动机;支出层级过低、分税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削弱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财力基础;义务教育集权和“普九”锦标赛进一步挤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宏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差序格局下亲疏远近和地位等级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就学前教育财政效率而言,内系统的公共支出规模、支出要素结构、支出方式、资金拨付链条、财务信息的公开和监管机制、质量监测和问责机制都影响着财政效率。从外系统来看,弱化的公民参与机制和“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激烈的横向竞争都不利于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从宏系统来看,“信任半径”较小,公共生活中缺乏诚实、节俭和合作也是增长交易成本的重要原因。研究以我国3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和A省样本(区)县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回归模型,对学前教育财政充足、财政公平和财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对财政充足的经验研究发现,财政的支出和收入分权程度对学前教育财政充足的作用基本为正;中央向省一级的转移支付,能够起到激励和“粘蝇板”的效应。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学前教育财政充足的关键因素。居民偏好对公共财政支出决策的影响力有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要政策对学前教育财政充足正向作用显着。对城乡纵向公平的经验研究发现,财政自主权的提高会降低公平程度。政府学前教育努力程度的影响显着为正。省一级城镇化对城乡学前教育公平起负向作用,教育城镇化可能降低省一级学前教育城乡生均经费支出差异。对财政综合技术效率的经验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学前教育支出效率的影响基本为负;政府学前教育努力程度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为负,投入仍沿着效率损耗路径展开;私人投入占比较高的地区,财政效率也较高。省一级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对财政效率影响为正。研究进一步总结了世界主要国家、我国部分地区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和效率的经验,并最终提出了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建议。对学前教育财政充足而言,要通过立法确定学前教育权利、实现预算单列、确立底线标准来解决投入的合法性问题,综合采用内外部监督机制和政治、经济激励机制来解决政府投入的意愿问题;通过支出责任适度上移、分地区确立适宜的政府间分担责任来解决政府投入的能力问题;通过核算学前教育成本、明确公共财政分担比例、建立与需求挂钩的生均投入机制来解决投入的技术合理性问题。就学前教育财政公平而言,短期要做到弱势优先,兼顾“惠及人人”,长期需要实现“惠及人人”基础上的“弱势补偿”。通过新增普惠性资源向弱势群体聚集地区布局、向弱势群体优先开放来实现“弱势优先”;通过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确保入园资格无歧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对所有儿童经济可得和距离可得来实现惠及人人。在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上要利用生均经费拨款机制普及性分担基础成本,为弱势群体分担额外补偿成本;加强中央和省级统筹,实现对弱势地区的倾斜和补偿。就提高财政效率而言,要提高人员经费占比,确保财政资金配置到位,加强财政预算民主和预算管理、监督,完善绩效评估和问责机制。
张者[5](2015)在《桃夭》文中指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1这一天,师弟离婚了。师弟邓冰闹离婚已经很久了,如今终于成功,不容易。师弟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不开心也不张扬,离婚这种事本属隐私,他居然有勇气公布于众了。师弟通过微信同学圈,向同学们高调宣布,内容如下:"本人邓冰与张媛媛同学已正式离婚,从即日起,本人和张媛媛之间只存在同学关系,没有了夫妻情分,在联系我们时应区别对待。离婚后,大学城的别墅归张媛媛所有,市区的三居室归本人所有,家
彭大松[6](2014)在《农村单身汉的形成机制及其生存图景 ——基于苏北江边村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单身汉是指那些年过30岁,有强烈结婚愿望,却因种种原因无法结婚成家的农村男性。本研究在苏北江边村实地调查基础之上,将农村单身汉置于社会变迁背景中,考察农村单身汉的形成原因,深入分析了农村单身汉在社会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生存困境,描绘了农村单身汉艰难求生的图景。在对苏北江边村个案研究,并结合其它研究的基础上,有如下发现:其一、中国农村单身汉群体的兴起,乃至光棍村的出现是众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国家力量的介入以及市场化发展相关联。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村未婚男性的婚姻。其二、遭遇婚姻困境的单身汉及其家庭成为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在他们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采取了低就、举家合作、入赘、交换等变通办法,试图化解婚姻危机,达成家庭再生产的愿望。为了家庭延续,他们通过过继、领养、捡拾弃婴等方法来实现愿望。这些办法无疑是策略性的,是在外部环境约束下的一种理性选择结果。尽管采取了策略行动,但大多数单身汉仍然不能如愿,只能终身打光棍。其三、农村单身汉将遭际单身身份困扰和社会地位边缘化双重生存困境。青年单身汉表现出对单身身份的焦虑和抗拒,中年单身汉则对单身身份表现出认命和无奈的认同。而单身身份对老年单身汉而言,影响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单身所带来的养老问题仍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除了身份困扰之外,单身汉在家庭、社区以及社会流动中还处处受到社会排斥而沦为底层社会的边缘人。在双重困境下,单身汉的生存举步维艰。其四、单身汉的性越轨行为给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公众又难以对农村单身汉的性越轨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使得有性越轨经历的农村单身汉既是越轨者,同时又是受害者。这种极端分化的双重身份,让农村单身汉陷入两难的困境。婚姻和性之于单身汉而言,是一道永远无解的难题。退而求其次,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陷入了生存困境的农村单身汉能够生活好一点,有尊严一点。要做到这些,需要农村单身汉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重建家庭关系网络、亲属交往网络,加强单身汉的社区联系,通过社会的帮扶和引导,让单身汉重新回到家庭、回到社区和社会。唯有如此,单身汉对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变得更小,社会也将更加和谐、美好。
高运利[7](2014)在《基于移动信息平台的轮胎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以八方轮胎公司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轮胎业的迅猛发展,轮胎市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时期,各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客户,持续的价格战让大多数企业陷入生存危机,要想在国内轮胎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并且稳步发展,就需要在营销中做文章,创新是主动力,充分利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新的营销模式。首先,本文从中国轮胎特殊的营销环境、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着手,介绍了我国轮胎传统营销模式的利与弊。其次,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等,提出借助移动平台构建轮胎销售体系。再次,就如何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轮胎销售展开讨论,怎样构建移动营销,并分析其优、劣势以及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然后,本文以八方轮胎城有限公司如何实践轮胎创新营销模式为例,具体阐述其可行性。最后,为了实现轮胎营销模式的创新,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保障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实现轮胎营销模式的创新,以期能够为走出中国轮胎营销的困局,促进中国轮胎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珏[8](2012)在《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准则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金融工具问题上密切配合,共同应对难题,做了许多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包括金融工具确认、计量、披露、减值、套期会计、公允价值相关理论以及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制定等问题。其中以IASB在2009年11月12日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IFRS9的发布将对所有在IASB准则趋同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各国积极反馈意见。由于需要协调的项目非常多,2010年11月,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在《我们改革金融工具会计的工作正在完成》文中强烈暗示IFRS9还存在很多未决的问题,原定的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显得不太合适,IASB有可能在2011年6月30日之前修改(延后)IFRS9生效日期。IFRS9的一个最大变化在于金融工具的分类和会计计量问题,IFRS9中提出了按照主体的商业模式和现金流量模式分类金融工具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金融工具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又向前迈进一步。我国金融工具目前采用成本计量为基础的混合计量模式。由于我国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达成了持续趋同路线,国际上IFRS9关于金融工具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会对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理论和实务造成很大影响,未雨绸缪,研究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问题意义重大,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将对我国下一步改进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起到导向性作用。文章总体写作目标定位在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上。针对IFRS9倡导的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计量模式,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数据验证的方法,提出我国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的计量模式选择策略以及进一步完善历史成本基础下混合计量模式、适时推动公允价值计量发展的相关建议。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分析方面,从经济学角度界定会计计量模式的本质,会计计量模式属于一种制度和公共产品,目的在于降低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所以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需要考略特殊的制度背景;会计计量模式由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要素构成,币值稳定的前提下,作为计量基础要素的计量属性的选择主要决定了计量模式的种类,本文主要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和成本计量基础的选择;并从概念框架中的会计目标理论、信息质量理论、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以及会计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我国与国际上的在影响金融工具计量模式选择的各个因素的差别以及适用于我国的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实际数据分析方面,按照非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分别描述了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如果采用IFRS9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计量模式预期产生的经济后果。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手工调整财务报表数据方式,按照IFRS9的规定将上市公司各项金融工具重分类,观察可能会对财务报表数据产生的影响。最后在理论和实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路径。首先,在指导思想上,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国情和市场环境;其次,在总体思路上,综合考虑市场发达程度、财政承受能力、计量技术、人员素质以及监管体系等因素,我国目前宜继续保持金融工具成本计量为基础的混合计量模式,谨慎的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再次,在具体路径安排上,以制定一套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为着力点,包括制定理论基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技术保障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有选择的接受IFRS9的基础上制定我国金融工具计量以及披露准则;最后,完善环境建设和监管体系建设等配套措施,配合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发展和逐步扩大公允价值的应用。
兰明涛[9](2012)在《城郊征地拆迁中的新市民生计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Z市近郊J拆迁村为例》文中提出城郊集体土地的征地拆迁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城市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首要途径。被拆迁村民的市民化是城郊征地拆迁的一个客观法律结果,但正是由于它是征地拆迁的附属品,所以其市民化往往是不完整的“半市民化”,新市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生计问题尤其是未来生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文从城郊征地拆迁中失去土地的新市民理应享受与城市原有市民同等的市民权的立论出发,研究城郊征地拆迁村民市民化中的“就业、保障、分配”生计问题。论文目的在于呼吁“政府的权力应该平等地对待新老市民的市民权利,重视和推进新市民的市民化,在从新市民手中获得土地收益的同时,亦要重视他们的未来生计问题。由于征地拆迁本身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同时为了收集到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论文采用个案访谈法来收集河南省z市近郊J拆迁村中与新市民“就业、保障、分配”生计问题相关的经验材料。在实际访谈中,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论文以不同年龄段为访谈分类的基础,同时加以性别、职业、学历作为访谈对象的筛选条件,共访谈了20位村民。20位受访者的资料是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的,这是因为J村村民之间有着较高的同质性。为了提高访谈资料的真实性,访谈全部采用“访前保密,访后解释道歉”的方式对新市民户籍身份市民化后的就业、保障、分配”生计问题进行了录音。论文首先通过“界定农民与市民概念、分析农民与市民的区分标准和阐述J拆迁村农民市民化的两个阶段”三个问题得出了J拆迁村农民市民化的实质。其次以访谈资料为基础展开,在论证方式上以大量的访谈资料作为论据,重在原材料的真实呈现,在描述J村新市民在“撤村改居和征地安置补偿”两个市民化阶段的“就业、保障和分配”三个生计问题及分析其原因的同时,用微观材料论证且验证了“J拆迁村农民市民化的实质”,即“它是一种被动的市民化,更是一种被淡化原有市民权益的半市民化,是地方政府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为获取土地收益实行“撤村转户”的“法律结果”,这种“法律结果”在落实上存在很大问题——农民虽然变成了新市民,但是却享受不到市民身份背后的相关权利。最后总结了论文得出的七个主要结论,并针对城郊征地拆迁中村民的市民化过程中的生计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讨论和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孙芳[10](2012)在《城市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以WF社区为例》文中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我国也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基于现阶段我国的特殊国情,积极构建城市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将成为我国当今和今后保障养老的主要任务。为居家的老年人建立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即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以家庭为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养老服务,并以科学养老为理念,更好地建立和发展我国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本文采用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方法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系统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对与本文的意义在于,主张从老人的日常经验出发,尊重当事人的经验和主体性,即站在这些老年人的立场上,了解他们的生活,掌握他们的养老支持体系。现代型的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关键在于建立对居家养老的社区支持系统,这是一个关系城市居家养老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的界定,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及论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第二部分主要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第三部分是从宏观层面——政府的角度分析政府在居家养老中的责任、支持内容和相关实践。第四部分是从社区角度分析当前社区服务的现状,为老服务的支持体系以及社区服务的作用。第五部分是从家庭这个微观层面分析家庭的概念和养老功能以及家庭养老的支持体系。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和结论,分析理论的适用性,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城市居家养老支持系统的路径以及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二、谁服务好就买谁的保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谁服务好就买谁的保险(论文提纲范文)
(1)长三角淘房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2)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需要把握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与医保支付研讨会观点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坚持平衡、价值、创新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理念 |
2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全面总额控制 |
3 坚持法定第三方机制, 推进战略性购买 |
4 理性看待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
5 必须完整系统地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
6 按病种付费为主与复合式付费方式并不矛盾 |
7 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是支付制度改革重要内容 |
8 充分发挥首次国家医保药品谈判的示范效应 |
9 拓展思路, 打造医保支付的本地版 |
1 0 厘清公益性与利益机制的关系 |
1 1 关注医保付费改革试点与医疗收费改革试点 |
1 2 牢固树立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永远在路上的理念 |
(3)资本理论视角下小微创业企业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唐山市x镇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创业企业研究 |
第三节 小微企业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相关理论观点 |
第四节 研究结构及分析框架 |
第四章 唐山市X镇小微创业企业的现状 |
第一节 经济资本:小微创业企业的物质基础 |
第二节 文化资本:小微创业企业的内在资本 |
第三节 社会资本:小微创业企业的隐性资本 |
第五章 影响小微创业企业成功的因素 |
第一节 客观因素 |
第二节 主观因素 |
第六章 小微创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匮乏的经济资本 |
第二节 狭窄的文化资本 |
第三节 局限的社会资本 |
第七章 解决小微创业企业问题的对策 |
第一节 增加创业企业的经济资本 |
第二节 提升创业企业的文化资本 |
第三节 扩大创业企业的社会资本 |
第八章 研究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充足、公平和效率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相关研究 |
(二) 国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相关研究 |
(三) 已有研究的评述 |
三、研究设计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理论基础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问题 |
(四)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二)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一章 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与效率的涵义与关系分析 |
第一节 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与效率的概念探讨 |
一、学前教育财政充足的概念探讨 |
(一) 教育财政充足:源于美国基础教育对教育结果公平的追求 |
(二) 财政充足原则有适用于我国学前教育财政体系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 |
(三)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充足的内涵与外延 |
二、学前教育财政公平的概念探讨 |
(一) 公平与教育公平的概念探析 |
(二) 教育财政公平:源于美国的公共教育财政公平框架 |
(三)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公平的内涵与外延 |
三、学前教育财政效率的概念探讨 |
(一) 教育财政效率的本义 |
(二) 学前教育财政效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第二节 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与效率三者的关系分析 |
一、学前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一) 学前教育财政公平与财政效率不必然呈现二元对立 |
(二) 过分追求公平和效率会造成另一价值的缺损 |
(三) 学前教育领域能实现财政公平与财政效率的有机统一 |
(四) 以公平为先,努力实现二者共同改善 |
二、学前教育财政充足与公平的关系 |
(一) 财政公平状况影响财政充足的真正实现、持续稳定 |
(二) 财政充足状况关系到财政公平的现实意义 |
(三) 财政充足与财政公平并重,二者不可偏废 |
三、学前教育财政效率与充足的关系 |
(一) 财政充足的真正、长期实现依赖技术效率和结构效率的保障 |
(二) 结构效率的实现需要一定水平的投入提供保障 |
(三) 规模效率与财政充足之间存在一定张力 |
(四) 财政充足对财政技术效率的作用,依赖于政府角色与监督问责体系 |
(五) 寻求财政效率与财政充足的最优平衡,以财政充足原则为先 |
四、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和效率三者关系总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不同理论视角下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共同价值 |
第一节 儿童权利理论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财政政策 |
一、儿童权利理论视角下的学前教育 |
(一) 学前儿童享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 |
(二) 学前教育过程中应保障儿童的权利 |
二、基于儿童权利理论的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价值取向 |
(一) 以儿童为本,儿童利益最大化 |
(二) 强调充足,保障学前教育权利的落实 |
(三) 突出公平,努力实现学前教育权利人人享有 |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财政政策 |
一、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学前教育 |
(一) 学前教育能带来持久和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
(二) 学前教育是最具有经济效率的人力资本投入项目 |
(三) 面向处境不利群体的学前教育项目能同时实现公平和效率 |
(四) 迟滞性、外溢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学前教育投入不足 |
二、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价值取向 |
(一) 关注充足,提高学前教育的公共投入水平 |
(二) 注重公平,将有限资源优先投向处境不利群体 |
(三) 强调有效,支持和引导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
第三节 公共品理论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财政政策 |
一、公共品理论视角下的学前教育 |
(一) 学前教育是具有异质性的准公共产品 |
(二) 学前教育的“市场失灵”界定公共财政作用的前提 |
(三) 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政府失灵” |
二、基于公共品理论的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价值取向 |
(一) 加强财政投入力度,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
(二) 确保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实现普遍惠及与弱势倾斜 |
(三) 协调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财政投入的效率 |
第四节 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应然价值体系建构 |
一、将公平作为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基础性价值目标 |
二、将效率作为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补充性价值目标 |
三、将充足作为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发展性价值目标 |
四、将“以儿童为本”作为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纲领性价值目标 |
第五节 学前教育财政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 |
一、政策范式理论:政策范式鉴别和范式转移的分析框架 |
二、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政策范式识别 |
三、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范式转移路径 |
(一) 第一阶段:单位福利范式确立和发展 |
(二) 第二阶段:单位福利范式的式微和市场化范式的兴起 |
(三) 第三阶段:社会投入范式的萌芽 |
四、不同时期政策价值取向在充足、公平和效率维度的表现 |
(一) 第一阶段:财政充足的缺失、公平的扭曲和效率的缺损 |
(二) 第二阶段:财政充足的弱化、不公平的延续、效率的扭曲 |
(三) 第三阶段:充足、公平与效率三者的渐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和效率的评价 |
第一节 学前教育财政充足的评价 |
一、财政充足的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
二、财政充足的实证研究结果 |
(一) 以国家为分析单位的学前教育财政充足评价 |
(二) 以省为分析单位的学前教育财政充足评价 |
(三) 以县为分析单位的学前教育财政充足状况评价 |
第二节 学前教育财政公平的评价 |
一、财政公平的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 |
(一) 财政横向公平的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 |
(二) 财政纵向公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选取 |
(三) 学前教育财政中立的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 |
(四) 机会公平的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
二、财政公平的实证研究结果 |
(一)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横向公平的现状分析 |
(二) 学前教育财政纵向公平状况 |
(三) 学前教育财政中立状况 |
(四) 学前教育机会公平状况 |
第三节 学前教育财政效率的评价 |
一、财政效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 |
(一) 财政技术效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 |
(二) 财政结构效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 |
二、财政效率的实证研究结果 |
(一)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现状的实证分析 |
(二)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效率的实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学前教育财政充足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一、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制约因素的学理分析 |
(一) 内系统:学前教育体系的影响 |
(二) 外系统:政治治理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
(三) 宏系统:价值观、信念的影响 |
二、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制约因素的经验研究 |
(一) 分析的框架 |
(二) 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
(三) 基于A省县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
(四) 讨论和政策涵义 |
第二节 学前教育财政公平的影响因素 |
一、学前教育财政公平制约因素的学理分析 |
(一) 财政资源在公办园中分配公平的制约因素 |
(二) 财政资源在公民办园之间公平分配的制约因素 |
(三) 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公平分配的制约因素 |
(四) 宏系统:差序格局下亲疏远近和地位等级的总体性影响 |
二、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影响因素的经验研究 |
(一) 分析框架 |
(二) 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
(三) 基于A省县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
(四) 政策涵义 |
第三节 学前教育财政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学前教育财政效率制约因素的学理分析 |
(一) 内系统:学前教育体系的影响 |
(二) 外系统:政治治理结构和地区经济人口状况 |
(三) 宏系统:“信任半径”小,公共生活中缺乏诚实、节俭和合作精神 |
二、学前教育财政效率影响因素的经验研究 |
(一) 分析的框架 |
(二) 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
(三) 基于A省县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
(四) 政策涵义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效率的政策实践 |
第一节 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与效率的国际经验 |
一、世界主要国家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充足的政策实践 |
(一) 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建立最广泛的政策倡导者联盟 |
(二) 确立学前教育法定权利,立法保障学前教育财政预算投入 |
(三) 确立适宜的政府间分担比例,保证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 |
(四) 建立稳定的生均拨款机制,按需进行公式拨款 |
(五) 拓宽筹资渠道,扩宽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来源 |
二、世界主要国家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公平的政策实践 |
(一) 提供全面及(免费)的公共学前教育服务 |
(二) 提供弱势优先的公共学前教育项目 |
(三) 强化弱势补偿的拨款机制,考虑弱势地区和群体的需求 |
(四) 为处境不利家庭提供费用减免、资助 |
(五) 适当提高财政支出责任的层级,加强财政统筹 |
三、世界主要国家促进学前教育财政效率的政策实践 |
(一) 在预算过程当中明确投入的目标 |
(二) 整合重点项目资金,统筹协调部门内和跨部门的资金 |
(三) 优化投入结构,提高财政投入的结构效率 |
(四) 追踪资金流向,加强公共资金监管,防止资金滥用 |
(五) 开展结果导向的绩效问责 |
第二节 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与效率的地方探索 |
一、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充足的地方探索 |
(一) 地方立法明确学前教育性质地位以及政府财政投入职责 |
(二) 提供政治和财政激励,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入 |
(三)分项目、按比例确定省以下政府间支出责任,确保财权与事权的对等 |
(四) 将学前教育进行预算单列,规定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占比 |
(五) 建立稳定增长的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
(六) 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来源 |
二、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公平的地方探索 |
(一) 提供全面普及的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
(二) 完善弱势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
(三) 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财政扶持力度 |
(四) 推行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农村公共学前教育体系 |
(五) 加强省级统筹,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以缩小省内差异 |
三、促进学前教育财政效率的地方探索 |
(一) 调整支出结构,提高教师工资待遇 |
(二) 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更多社会投入 |
(三) 实施结果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 |
(四) 健全学前教育财务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预算和执行的监督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的建议 |
第一节 基本立场和核心原则 |
一、基本立场 |
(一) 明确学前财政政策应遵循充足、公平和效率的价值取向 |
(二) 在“以儿童为本”价值的引领下实现三者的改善 |
二、权衡框架:核心原则 |
(一) 遵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回应儿童发展的诉求 |
(二) 考虑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约束条件 |
(三) 承认我国既有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影响 |
(四) 处理好制度变迁的短期和长期的成本收益 |
第二节 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和效率的政策建议 |
一、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充足的政策建议 |
(一) 合法性:立法赋权、预算单列、确立底线 |
(二) 意愿:内外部监督结合,政治与经济激励并行 |
(三) 能力:责任适度上移,分地区确立政府间分担比例 |
(四) 技术合理性:成本核算,明确政府分担,按需定标 |
二、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公平的政策建议 |
(一) 普惠性学前教育机会“弱势优先” |
(二) 普惠性学前教育机会“惠及人人” |
(三) 公共财政资源分配“惠及人人”与“弱势补偿” |
三、促进学前教育财政效率的政策建议 |
(一) 提高人员经费占比到65%以上,保障幼儿园教师有尊严的薪资待遇 |
(二) 确保财政资金配置到位,财政投入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
(三) 加强学前教育预算民主,完善预算管理和监督 |
(四) 建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估体系,开展结果导向的绩效问责 |
四、同时促进学前教育财政充足、公平和效率的政策措施 |
(一) 加强对学前教育政策的中长期系统规划 |
(二) 采用以生均拨款为基础的公式拨款 |
(三) 明确支出责任,适度提升支出层级 |
(四) 加强财政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
后记 |
(6)农村单身汉的形成机制及其生存图景 ——基于苏北江边村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
一. 男性婚姻困境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二. 男性婚姻困境的成因及其理论解释 |
三. 男性婚姻困境的后果研究 |
四. 研究评述与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方法与框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研究地点确定 |
三. 江边村的过去与现在 |
四. 进入研究现场 |
五. 研究对象选择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研究策略与主要内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进度与研究策略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 单身汉的形成:文化、国家与市场 |
第一节 单身汉的形成机制 |
一. 单身汉故事序曲 |
二. 单身汉形成的分析框架 |
第二节 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
一. 传统文化与男孩偏好 |
二. 传统文化背后的现实需求 |
第三节 国家力量的介入 |
一. 控制人口数量:生育政策的初衷 |
二. 出生性别比失衡:生育政策的意外后果 |
三. 社会变迁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
第四节 国家与市场的联合:现代化浪潮的冲击 |
一. 不同时期婚姻观念与农村男性婚姻困境 |
二. 外出务工对农村青年婚姻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策略行动:单身汉的家庭再生产 |
第一节 策略行动:一个分析性视角 |
第二节 结婚策略 |
一. 低就 |
二. 举家合作 |
三. 入赘 |
四. 交换 |
第三节 延续子嗣策略 |
一. 后代对于单身汉的意义 |
二. 延续子嗣的策略行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从抗拒到认同:单身身份的困扰 |
第一节 单身身份的感知:成长的烦恼 |
一. 成长的烦恼 |
二. 单身身份感知 |
第二节 单身汉差异性身份的形成及其影响 |
一. 差异性身份的形成 |
二. 身份的影响 |
第三节 从抗拒到认同:对单身的态度 |
一. 拒绝成为单身汉 |
二. 接受命运 |
三. 身份的消失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多重边缘:单身汉的社会地位 |
第一节 家庭中的单身汉 |
一. 共居家庭中的多余人 |
二. 独居的单身汉 |
三. 依赖与冲突:与父母亲的关系 |
第二节 社区中的单身汉 |
一. 空间排斥:成为外来人 |
二. 社区交往排斥:成为沉默者 |
三. 公共参与的社会排斥 |
第三节 流动中的单身汉:底层社会的边缘者 |
一. 离开乡土:一种无奈的选择 |
二. 进入城市:接受新的生存法则 |
三. 底层的边缘者:命中注定成为小人物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罪与罚:农村单身汉的性问题 |
第一节 性压抑与反常性行为 |
一. 性压抑现状 |
二. 反常性行为 |
第二节 性缺失与公共安全 |
一. 农村单身汉的性隐忧 |
二. 性缺失与公共安全问题 |
第三节 对单身汉性越轨行为的思考 |
一. 单身汉的性越轨 |
二. 罪与罚:公众评判的是与非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思考:新时代的农村单身汉 |
一. 个体化时代单身汉的困境 |
二. 新农村建设与单身汉生活机会 |
三. 单身汉的未来:路在何方?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个案编码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江边村的新农村建设简况 |
致谢 |
(7)基于移动信息平台的轮胎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以八方轮胎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网络营销的基础理论 |
2.1.1 网络营销理论 |
2.1.2 直复营销理论 |
2.2 移动网络营销理论 |
2.2.1 移动电子商务 |
2.2.2 移动营销 |
第3章 八方轮胎公司营销现状 |
3.1 八方轮胎公司营销现状及特点 |
3.1.1 轮胎营销现状 |
3.1.2 轮胎营销特点 |
3.2 八方轮胎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3.2.1 营销模式陈旧 |
3.2.2 营销理念落后 |
3.2.3 信息化程度低 |
3.2.4 品牌问题 |
3.2.5 轮胎产能过剩 |
3.2.6 轮胎企业服务意识淡薄 |
第4章 八方轮胎公司营销模式的创新 |
4.1 建立轮胎移动网络营销(O2O)模式 |
4.1.1 构建为买卖双方共同服务的信息平台 |
4.1.2 构建轮胎供应网络 |
4.1.3 轮胎移动网络营销(O2O)的信息管理 |
4.1.4 轮胎移动网络营销(O2O)的价格管理 |
4.2 轮胎移动网络营销(O2O)的流程 |
4.2.1 轮胎移动网络营销(O2O)的预订 |
4.2.2 轮胎移动网络营销(O2O)的订单 |
4.2.3 轮胎移动网络营销(O2O)的实际安装 |
4.3 新营销模式的实际运用 |
4.3.1 前期市场调查及决策 |
4.3.2 建立移动网络营销(O2O)信息平台 |
4.3.3 胎易购主要营销流程 |
4.3.4 移动网络市场推广 |
4.3.5 售后服务管理 |
第5章 八方轮胎公司实施移动网络营销(O2O)的保障措施 |
5.1 树立先进的网络营销理念 |
5.2 重视移动营销网站的建设 |
5.3 做好企业移动营销网站的推广 |
5.4 重视网站上的产品展示 |
5.5 培养与引进复合型网络营销人才 |
5.6 风险控制 |
5.6.1 建立交易诚信评价体系 |
5.6.2 加大信息安全保护力度 |
5.6.3 产品质量保障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8)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写作动机 |
1.1.1 写作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标 |
1.2.1 研究动机 |
1.2.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本文贡献与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金融工具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 |
2.1.1 反对金融工具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 |
2.1.2 支持金融工具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 |
2.1.3 简要评述 |
2.2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 |
2.2.1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研究 |
2.2.2 支持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 |
2.2.3 反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 |
2.2.4 简要评述 |
2.3 金融工具混合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 |
2.4 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2.5 本章小结 |
3 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
3.1 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内涵界定 |
3.1.1 金融工具的概念界定 |
3.1.2 会计计量模式的概念界定 |
3.1.3 会计计量模式的本质——从经济学视角分析 |
3.1.4 计量基础的选择与计量模式的种类 |
3.1.5 小结 |
3.2 会计计量对象特征与会计计量模式选择 |
3.2.1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适用性特征比较 |
3.2.2 计量对象特征与计量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
3.2.3 小结 |
3.3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计量模式选择 |
3.3.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
3.3.2 会计目标对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 |
3.3.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 |
3.3.4 要素计量对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 |
3.3.5 小结 |
3.4 环境因素与会计计量模式选择 |
3.4.1 政治法律因素 |
3.4.2 经济发展因素 |
3.4.3 科学技术因素 |
3.4.4 文化教育因素 |
3.4.5 小结 |
3.5 本章小结 |
4 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4.1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历史沿革 |
4.1.1 早期金融企业会计规范的沿革(1978-2001) |
4.1.2 衍生金融工具表内确认与计量的发展(1997-2006) |
4.1.3 公允价值计量初登历史舞台(2006) |
4.1.4 对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改革的评述 |
4.2 IASB对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
4.2.1 IASB金融工具混合计量模式的应用 |
4.2.2 IASB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模式的努力 |
4.2.3 对IASB金融工具计量模式选择的评述 |
4.3 FASB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
4.3.1 FASB金融工具混合计量模式的应用 |
4.3.2 FASB金融工具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 |
4.3.3 对FASB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评述 |
4.4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
4.4.1 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因素的国际比较 |
4.4.2 国际上金融工具从四分类到两分类的根本原因分析 |
4.4.3 国际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对我国的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5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现状以及趋同影响预测 |
5.1 非金融行业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现状描述 |
5.1.1 公允价值计量项目情况分析 |
5.1.2 成本计量项目情况分析 |
5.1.3 存在问题分析 |
5.2 金融行业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现状描述 |
5.2.1 保险业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情况分析 |
5.2.2 银行业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情况分析 |
5.2.3 证券业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情况分析 |
5.2.4 存在问题分析 |
5.3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国际趋同预期的经济后果 |
5.3.1 IFRS9提出的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新变化 |
5.3.2 两分类后计量模式变化带来的总体影响 |
5.3.3 两分类的预期经济后果——基于年报数据的调整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与趋同路径安排 |
6.1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
6.1.1 指导思想: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需密切联系实际环境 |
6.1.2 总体思路:保持混合计量模式,谨慎推进公允价值计量 |
6.2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路径安排——建设准则体系 |
6.2.1 完善理论基础,分理想—环境层次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
6.2.2 建立技术保障,规则导向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
6.2.3 选择性接受IFRS9,修订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 |
6.2.4 规范和增加披露,完善我国《金融工具会计披露》准则 |
6.3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配套措施 |
6.3.1 多举并措,推进环境建设 |
6.3.2 规范监管工作,加大监管力度 |
6.4 本章小结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城郊征地拆迁中的新市民生计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Z市近郊J拆迁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及分析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调查地 |
第二章 J拆迁村农民市民化实质 |
第一节 农民与市民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农民与市民的区分标准 |
第三节 J拆迁村农民市民化的实质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J拆迁村“撤村改居”后新市民生计 |
第一节 J村新市民生计问题的界定 |
第二节 新市民的就业 |
第三节 新市民的保障和分配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J拆迁村“征地安置补偿”后新市民生计 |
第一节 新市民的就业 |
第二节 新市民的保障 |
第三节 新市民的分配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关于解决新市民生计问题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访谈提纲 |
致谢 |
(10)城市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以WF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四、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相关文献说明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宏观层面——政府掌舵 |
一、政府在居家养老中履责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
二、政府对居家养老提供的支持内容 |
三、政府在居家养老中的实践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观层面——社区的养老服务 |
一、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
二、社区居家养老的支持体系 |
三、社区养老服务的功能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观层面——家庭的养老义务 |
一、家庭的概念和养老功能 |
二、家庭养老的支持体系 |
三、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讨论 |
一、理论回应——理论的适用性 |
二、三位一体:构建城市居家养老体系的路径 |
三、小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谁服务好就买谁的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 [1]长三角淘房纪实[J]. 禹风. 江南, 2018(04)
- [2]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需要把握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与医保支付研讨会观点综述[J]. 海韵. 中国医疗保险, 2017(11)
- [3]资本理论视角下小微创业企业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唐山市x镇企业为例[D]. 陈雪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7(04)
- [4]充足、公平和效率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财政政策研究[D]. 刘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 [5]桃夭[J]. 张者.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5(06)
- [6]农村单身汉的形成机制及其生存图景 ——基于苏北江边村的个案研究[D]. 彭大松. 南京大学, 2014(07)
- [7]基于移动信息平台的轮胎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以八方轮胎公司为例[D]. 高运利.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1)
- [8]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 王珏.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9]城郊征地拆迁中的新市民生计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Z市近郊J拆迁村为例[D]. 兰明涛.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1)
- [10]城市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以WF社区为例[D]. 孙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