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Visual Fox Pro制作动态教学课件(论文文献综述)
程明喜[1](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文中提出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设计主体进行课程设计时所持的导向性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确定中的选择性倾向。课程价值取向伴随课程设计的技术安排和要素实施的全过程,是课程设计具体技术背后的“幽灵”和“无形的手”。笔者在长期从事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样、课程设计理念纷繁芜杂、各种声音此消彼长现象。由于缺少研究,很多课程参与主体,包括不同培训机构、课程设计者、培训者、参培教师等课程取向意识缺失,无法在相对共识、清晰的课程立场下有效沟通、设计课程并形成合力,这是导致教师培训“无序”与“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培训的历史与现实,视界从1978年起至2018年,整整贯通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旨在考察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三是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教师培训历史发展为主线,聚焦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主要采取了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一是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确立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依据不同时期教师培训重要政策和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置于历史坐标下,还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历史真相。二是文本分析。研究按教师培训发展四阶段展开,选取了不同时期多种形态的教师培训课程37份,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方面展开文本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并依据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做出判定,最后,确定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变迁。三是德尔菲法和访谈法。通过文献阅读,初步圈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1位培训专家的函询,确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培训政策与标准、培训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及参训教师的访谈,揭示了不同因素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以及“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取向;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课程呈现出能力中心取向;“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课程呈现出专业发展取向与综合素养取向并存取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整体上呈现出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专业发展、向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第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与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第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本研究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培训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取向意识,在明晰的课程取向指导下实施课程设计技术;第二,加强教师培训政策、标准和理论学习,确保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规范的课程设计技术。二是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第一,把握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有意识地建立课程设计团队,避免课程设计者个体视角偏见和经验束缚;第三,本着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设置培训项目,基于教师实际,聚焦主题设计培训课程。三是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第一,立足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时更新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第二,立足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及时出台教师培训政策、推广教师培训经验。四是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第一,进行综合素养取向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第二,选择知识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分析。
崔澜骞[2](2016)在《基于Authorware的心理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当代心理学教学中多媒体化教学的需求,在充分了解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当下流行的Authorware软件设计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化、集成化的思想政治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实现了功能上的视听同步、多媒体化。系统在设计时构建了学生模型、超文本知识库,可以生成针对不同学生的指导计划,做到了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韩志伟[3](2013)在《基于.NET的山西省气象培训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近几十年,软件工程有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开发出好的软件产品并应用于工作生活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当今社会,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结合软件综合应用于培训教学管理领域并集成为教学管理系统,为实现培训教学模式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使管理变得高效化、系统化。为此,我们努力将这种系统应用于在山西省气象干部培训中心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希望系统管理的高效性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山西省气象干部培训中心教学管理系统是针对省局培训中心业务处理量日渐增大、工作内容更繁杂而开发的应用管理软件系统。本系统针对信息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于使用者提供其需要的各类信息,如能对于该系统使用良好,可以对于培训中心提供高效的管理模式。所设计的培训中心教学管理系统的任务是:能够将教学工作各项内容实施网络和系统化的高效管理,这样可以使培训中心的各项事务的效率进行快速提高。本文所设计的系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路和工具并结合.NET技术,整个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为开发工具,SQL Server为系统后台数据库将对培训班级人员信息管理、成绩管理、结业管理、开班报到管理、远程查询、教学流程及教学档案管理统计等功能进行模块开发。在本系统中,还设计添加了模块化结构,从而实现提高了系统的添加功能、删除功能、修改功能、更新功能,使得系统的方方面面变得更加易于快速高效维护。此外,本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网络基础上的,对于系统内部的详细设计可以实现对于教学进行一体化便捷式管理,同时并且可以针对学员的需求进行远程学习和远程查询教学部的各项信息。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有关本系统建立所需的基本知识简介和部分有关数据库中所涉及的知识,例如MVC的框架结构和SQL Server等。本系统不仅对于系统内部的详细设计可以实现对于教学进行一体化便捷式管理,给出了各部分的详细设计,同时并且可以针对学员的需求进行远程学习和远程查询教学部的各项信息,设计出针对数据处理的表设计,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以及相关的实现界面。
胡彬[4](2009)在《《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水平的逐步完善和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高效、新颖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对于工程制图这门以“图”为主的课程,更是以其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独到之处成为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本论文根据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和各部分教学内容的不同,根据工程制图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将工程制图课程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根据本课程自身特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及每个章节的不同,扬长避短,对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并且合理使用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本论文的研究为工程制图课程开创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本次对《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研究,它将促使《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并把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模型、挂图、教学录像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在计算机的平台上灵活实现二维到三维空间,从三维到二维之间的转换,三维模型的动画展示,能够将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形象直观、正确清晰地展现出来。本论文结合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特点,根据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完成了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CAI课件的设计,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制作情况及设计思想。通过利用AutoCad2008、3dsmax、Authorware、Caxa、Flash等开发工具来实现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所需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的编辑。完成各种素材的制作处理,最后通过Authorware为平台来实现各种素材的集成控制。以数据库的形式建立工程制图教学过程所需的各种素材库,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可以随时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编辑等操作,对基本素材进行管理和维护,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利用Pro/Engineer、Visual C++、Access建立教学演示平台,研究虚拟模型实体造型技术、三维建模、三维实体与二维图形之间的转化技术,对教学过程中一些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概念,通过虚拟的教学演示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兴趣。
汪玉永[5](2006)在《中学物理实验网络课件制作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结合当前中学课程改革精神,在比较国内外、传统与现今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当代教育的建构主义理论和课件制作的积件思想为理论指导,以设计制作中学物理力学实验中的《平抛运动》网络课件为例,指出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应以教学设计为先导,以视听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强调不是用课件代替实验课,而是通过网络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传统实验教学课件制作,为全面执行新课程标准、推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素材和方法。
张昊[6](2004)在《用Visual Fox Pro制作动态教学课件》文中指出主要介绍了基于VisualFoxPro6 0平台上的动态教学课件系统软件的设计,详细阐述了课件设计的组织结构、各模块的特点、功能及主要设计方法.
王丽[7](2003)在《《土质土力学》网络CAI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现代教育的手段之一已深入到各学科。CAI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及三者的结合形式是目前CAI制作者实现的目标。 网络型CAI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制作。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高校中CAI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手段。本文结合《土质土力学》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探讨了网络型课件的制作原理、技术和方法。为更多的专业课件制作提供技术支持。 《土质土力学》网页部分的制作采用Dreamweaver作为开发平台,以WWW的Web网页制作技术为基础,辅以HTML、VBScript编程,AutoCAD、Firewoks为图形制作及处理工具。课件的组织架构以页面为单位,通过超链接技术,按非线性结构,构架课件实体。从教师、学生、工程技术人员等多方面考虑,提供了一个信息量较大的轻松的教学环境,改变了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通过《土质土力学》在网上的运行达到信息共享的教学目的。 为了增强和促进学习效果,本课件还设置了一个题库系统,题库采用“Visual InterDev”作为开发平台,由Access生成《土质土力学》题库,运用ASP技术实现随机抽题,可在浏览完网页内容后进行复习。题库系统具有信息量大、灵活多样的特点,对教和学都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石中盘[8](2001)在《基于Client/Server模式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是当今CAI应用发展的一个主流。人工智能、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相互交流、共享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同模型的ICAI软件也随之应运而生。 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OOP)设计技术,对本课题的整个实现过程进行了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和面向对象测试。 本文的主要特色是:首次将遗传算法、概率论理论运用到智能抽题算法的数学模型的设计之中,并给出了实现算法;对如何建立操作题评分算法的数学模型及评分算法的准确性、无偏差性和公正性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利用VBA技术实现了操作题的评分算法。 同时,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软件开发设计当中,以实现对数据集中管理,减少数据传送量,降低网络负载,达到数据实时共享。充分利用SQL Seve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势,实现对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整个网络内部数据库信息的完整和一致。对Visual C++编程及用户界面制作技术、Visual C++的数据库访问技术(MFC ODBC、ADO和OLE DB)、Visual Basic编程及数据库访问技术、VBA对Microsoft Office对象及属性的控制处理技术、DHTML技术、ASP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重点解决了智能抽题算法的设计、操作题评分算法的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抽题瓶颈、数据库并发性控制和数据一致性等问题。 本文所采用的实现技术和方法,对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其相关软件研究者和使用者,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和参考价值。
二、用Visual Fox Pro制作动态教学课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Visual Fox Pro制作动态教学课件(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理解及界定 |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 |
二、课程设计 |
三、价值与价值取向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理论意义 |
三、现实意义 |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的研究 |
一、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
二、教师培训历史分期研究 |
三、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研究述评 |
第二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 |
一、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
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 |
三、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究 |
四、教师培训课程问题与策略研究 |
第三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
一、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 |
第四节 关于教师培训的其他研究 |
一、教师培训思想研究 |
二、教师培训理论研究 |
三、教师培训政策研究 |
四、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
五、教师知识与教师素质研究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本体论研究 |
第一节 价值取向及其相关范畴 |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 |
二、价值取向形成的机制 |
三、价值取向的特点、作用与规定性 |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及其价值取向 |
一、一般意义课程的多种界说 |
二、教师培训课程 |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 |
第一节 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 年)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二节 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并举阶段(1989-1998 年)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三节 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 年)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四节 “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 年至今)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一节 知识中心取向教师培训课程的探察(1978-1988 年) |
一、学历补偿培训:八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非学历培训:八十年代非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三、学历补偿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中心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
第二节 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分析(1989-1998 年) |
一、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九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特征分析 |
三、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向能力过渡取向的共性特征 |
第三节 能力中心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透视(1999-2009 年) |
一、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三、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教师培训课程能力中心价值取向的共性特征 |
第四节 专业发展与综合素养取向下教师培训课程的聚焦(2010 年至今) |
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三、“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
第六章 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确定 |
一、可能影响因素的圈定 |
二、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
三、影响因素的分类 |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分析 |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 |
二、培训政策与标准 |
三、培训理论与实践 |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 |
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
六、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 |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一、社会学的视角 |
二、课程目标的社会应对与选择 |
三、课程结构的社会谋划与平衡 |
四、课程内容的社会筛选与重组 |
五、培训方式的社会惯习与创新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呈现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向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 |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 |
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 |
二、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
三、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
四、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2)基于Authorware的心理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分析与模块构建 |
1.1 系统体系构建 |
1.2 系统模块 |
2 系统实现 |
2.1 Authorware |
2.2 教学策略库的设计 |
2.3 超文本知识库中的设计实例 |
3 结束语 |
(3)基于.NET的山西省气象培训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的选择 |
2.1 MVC 框架模式 |
2.2 .NET 技术 |
2.3 B/S 模式 |
2.4 SQL SERVER 数据库 |
2.5 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气象干部培训中心教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用户登录 |
3.1.2 实时培训动态 |
3.1.3 教师信息统计 |
3.1.4 学生信息统计 |
3.1.5 课程信息统计 |
3.1.6 班级信息统计 |
3.1.7 设备信息统计 |
3.1.8 资料信息管理 |
3.1.9 用户和角色管理 |
3.1.10 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业务数据库表设计 |
3.3.2 参数数据库表设计 |
3.4 功能模块设计 |
3.4.1 登录模块 |
3.4.2 培训动态模块 |
3.4.3 教学管理模块 |
3.4.4 设备管理模块 |
3.4.5 资料管理模块 |
3.4.6 其他模块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气象干部培训中心教学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登录实现 |
4.2 培训动态实现 |
4.3 教学管理界面实现 |
4.4 设备管理界面实现 |
4.5 资料管理界面实现 |
4.6 其他模块界面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的原则与方法 |
5.2 测试实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多媒体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
1.1.1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求 |
1.1.2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 |
1.2 多媒体概述 |
1.2.1 多媒体技术 |
1.2.2 多媒体CAI |
1.2.3 多媒体CAI 课件 |
1.2.4 多媒体CAI 的特点 |
1.3 《工程制图》课程介绍 |
1.3.1 《工程制图》课程研究对象和任务 |
1.3.2 《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 |
1.3.3 传统教学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
1.3.3.1 工程制图传统教学应用优势 |
1.3.3.2 传统教学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
1.3.4 多媒体教学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发展需求 |
1.3.5 工程制图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课题设计思想及总体结构 |
2.1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思想 |
2.2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
2.3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总体结构 |
第三章 工程制图Authorware 多媒体课件初步设计 |
3.1 工程制图多媒体CAI 课件设计思想 |
3.2 工程制图多媒体CAI 课件设计基本要求 |
3.3 工程制图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
3.3.1 多媒体课件集成-Authorware 软件 |
3.3.2 图形图像处理工具 |
3.3.2.1 AutoCad2008 软件 |
3.3.2.2 Caxa2008 软件 |
3.3.3 动画制作处理工具 |
3.3.3.1 Flash 软件 |
3.3.3.2 3Dmax 软件 |
3.4 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结构 |
3.5 工程制图多媒体CAI 课件初步设计 |
3.5.1 确定课题 |
3.5.2 教学设计 |
3.5.3 结构设计 |
3.5.3.1 课件控制框架结构 |
3.5.3.2 课件交互功能结构 |
3.5.3.3 课件内容层次结构 |
3.5.4 界面设计 |
3.5.4.1 菜单设计 |
3.5.4.2 屏幕上信息的安排 |
3.5.4.3 课件导航设计 |
3.5.5 素材的收集制作与处理 |
3.5.6 多媒体课件的合成 |
3.5.7 教学测评及反馈修改 |
第四章 素材库的建立与制作 |
4.1 素材库的建立 |
4.2 素材库建立的意义 |
4.3 素材库的内容结构 |
4.4 素材库的语言工具及数据库访问技术 |
4.5 素材库的组织形式 |
4.5.1 文本库的建立 |
4.5.2 图形库的建立 |
4.5.3 模型库的建立 |
4.5.3.1 AutoCad2008 的建模特性 |
4.5.3.2 AutoCad2008 的实体建模 |
4.5.4 动画库的建立 |
4.6 素材库建立的具体操作步骤 |
第五章 工程制图教学演示的建立 |
5.1 教学演示建立的意义 |
5.2 开发工具的选取 |
5.2.1 应用程序开发工具Visual C++ |
5.2.2 Pro/Engineer |
5.3 教学演示平台总体构架 |
5.4 虚拟模型 |
5.4.1 虚拟模型内容结构 |
5.4.2 Pro/Engineer 实体建模的基本原则 |
5.4.3 Pro/Engineer 建模的实现方法 |
5.4.4 参数化建模的实现过程 |
5.4.5 建立零件模型的具体操作步骤 |
5.4.6 模型浏览的表现形式 |
5.4.7 模型动态演示的表现形式 |
5.5 实验操作 |
5.5.1 实验操作的功能需求 |
5.5.2 相贯实验具体操作 |
第六章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运用 |
6.1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优势 |
6.1.1 工程制图多媒体辅助课件 |
6.1.2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演示 |
6.2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
6.3 教学实践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5)中学物理实验网络课件制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前言 |
1 中学物理实验网络课件制作研究的意义 |
2 网络课件的概念、内容及特点 |
3 中学物理实验网络课件概念及目标 |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前后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 |
1.1 中外物理实验教学比较 |
1.2 传统实验方式与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方式比较 |
1.3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比较 |
1.4 课程改革过程中物理实验学习方式的转变 |
1.5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物理实验教学的难点 |
第二部分: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
2.1 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发展概况 |
2.2 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有效整合 |
2.3 网络环境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模式 |
第三部分:网络课件制作工具的结构特性与选择研究 |
3.1 网络课件制作工具的结构特性 |
3.2 网络课件制作工具优化选择 |
3.3 网络课件制作系统 |
第四部分:中学物理实验网络课件设计制作分析 |
4.1 网络课件的设计思想 |
4.2 网络课件制作的分析与设计 |
4.3 网络课件制作的评价 |
4.4 网络课件开发流程图 |
第五部分:中学物理实验网络课件的实现 |
5.1 课件制作方案选择 |
5.2 课件屏幕框架的制定 |
5.3 平抛运动模拟实验的制作 |
5.4 网络课件的整体制作 |
5.5 课件结构的实现和关键技术 |
5.6 教学录像的实现 |
5.7 实验动态演示的实现 |
5.8 自测题库的实现 |
结论:中学物理实验网络课件制作研究体会 |
英文摘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土质土力学》网络CAI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及现状 |
1.3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原理、设计原则及网络型课件的特点 |
1.3.1 CAI的基本原理 |
1.3.2 CAI的设计原则 |
1.3.3 网络型课件的特点 |
1.4 《土质土力学》网络CAI概述 |
1.4.1 《土质土力学》课件的特点 |
1.4.2 《土质土力学》CAI设计思路 |
第二章 《土质土力学》课件开发 |
2.1 《土质土力学》课件脚本制作 |
2.1.1 《土质土力学》课件脚本大纲 |
2.1.2 实现方法 |
2.2 《土质土力学》课件开发平台 |
2.2.1 HTML |
2.2.2 VBScript |
2.2.3 Dreamweaver |
2.2.4 Fireworks |
2.2.5 Flash |
2.3 《土质土力学》课件制作 |
2.3.1 资料的准备 |
2.3.2 网页制作 |
第三章 《土质土力学》题库设计 |
3.1 题库设计环境及软件介绍 |
3.1.1 ASP |
3.1.2 Visual InterDev |
3.1.3 Access |
3.2 题库系统的实现 |
3.2.1 设计思路 |
3.2.2 实现技术 |
第四章 《土质土力学》课件开发中的几点体会 |
4.1 土质土力学CAI设计中的几点体会 |
4.1 网上CAI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Client/Server模式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
1.2.1 CAI基础理论的发展 |
1.2.2 CAI应用概述 |
1.3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 |
1.4 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NBCAI) |
1.4.1 NBCAI的实现模式 |
1.4.2 多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上的应用 |
1.4.3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
1.5 现有CAI的不足与展望 |
1.5.1 CAI的主要不足 |
1.5.2 CAI技术新动态 |
1.5.3 基于网络环境的ICAI展望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解决问题 |
第2章 关键技术和方法 |
2.1 演化计算 |
2.1.1 演化计算概述 |
2.1.2 演化计算与其它传统方法的比较 |
2.1.3 遗传算法(GA)优化搜索的基本操作 |
2.1.4 GA设计的基本步骤 |
2.1.5 GA优化搜索算法描述 |
2.1.6 GA选择策略 |
2.2 使用Visual 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 |
2.2.1 Visual C++开发数据库技术 |
2.2.2 开放数据库连结(ODBC) |
2.2.3 使用MFC访问ODBC数据库 |
2.2.4 ActiveX数据对象(ADO) |
2.3 Microsoft office VBA |
2.3.1 对象、属性和方法 |
2.3.2 使用Word对象 |
2.3.3 处理Word文字 |
2.3.4 处理Excel工作簿和工作表 |
2.3.5 处理Excel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 |
2.4 Microsoft SQL Server 7.0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对象分析 |
3.1 需求 |
3.2 建立对象模型 |
3.2.1 确定类—&—对象 |
3.2.2 确定关联 |
3.2.3 划分主题 |
3.2.4 确定属性 |
3.2.5 识别继承关系 |
3.2.6 ICAIS对象模型 |
3.3 建立动态模型 |
3.3.1 编写脚本 |
3.3.2 画事件跟踪图 |
3.3.3 画状态图 |
3.4 建立功能模型 |
3.4.1 基本系统模型 |
3.4.2 功能级数据流图 |
3.5 定义服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对象设计 |
4.1 系统分解 |
4.2 设计问题域子系统 |
4.3 人—机交互子系统 |
4.3.1 界面设计原则 |
4.3.2 窗口设计 |
4.4 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
4.4.1 选择数据存储模式 |
4.4.2 设计文件系统 |
4.4.3 设计关系数据库系统 |
4.4.4 设计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
4.5 设计实现服务的算法 |
4.5.1 智能抽题算法设计 |
4.5.2 评分算法的设计 |
4.6 设计关联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对象实现 |
5.1 开发环境 |
5.2 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 |
5.3 智能抽题算法的实现 |
5.4 评分算法的实现 |
5.4.1 Windows评分算法的实现 |
5.4.2 Word、Excel评分算法的实现 |
5.5 解决的关键问题 |
5.5.1 抽题瓶颈问题的解决 |
5.5.2 数据库并发访问问题的解决 |
5.6 面向对象测试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用Visual Fox Pro制作动态教学课件(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 程明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2]基于Authorware的心理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J]. 崔澜骞.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6(12)
- [3]基于.NET的山西省气象培训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韩志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4]《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及应用[D]. 胡彬.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5]中学物理实验网络课件制作研究[D]. 汪玉永. 辽宁师范大学, 2006(05)
- [6]用Visual Fox Pro制作动态教学课件[J]. 张昊.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 [7]《土质土力学》网络CAI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丽. 长安大学, 2003(04)
- [8]基于Client/Server模式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D]. 石中盘. 燕山大学,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