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节奏(论文文献综述)
刘翠波[1](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实施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定义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旨在通过活动型课程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是一些因素阻碍着活动教学的开展,为了促进活动教学的有效实施,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进行一般性的概述;其次,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杜威“做中学”教育理论三个方面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最后,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开展的意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发现活动教学逐渐被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了解并使用,同时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教学方式单一;活动教学适用范围把握不当;社会实践活动较少等。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欠缺;评价机制不健全。第三部分:为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加深重视程度;其次,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再次,提高学生参与活动教学的能力;最后,完善评价机制。
胡鹏丽[2](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认同素养,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理想信念。情境教学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过程中集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重要教育方法,具有情感性、生活性、教育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于提升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独特的作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符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同时有利于教师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学生知信行的转化;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以情境教学法相关理论为支撑,以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为重点,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开展,选取河南省驻马店市和南阳市两所高中,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两所学校调查问卷的共同点,同时对7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的状况。调查发现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问题:情境节奏把控不紧凑,教学环节脱节;情境素材选取陈旧,缺乏时效性;情境问题设计忽视,教学效果不佳;情境教学缺乏互动,学生参与度低;情境教学中没有发挥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分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自身思想认识的不足和能力的制约、学生自身对思政课的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成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加强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运用的相关措施:提升思政教师专业技能,不但要强化教师专业知识学习内生动力,提升教师对情境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反馈能力,还要利用好情境课堂中生成性资源,注重选取情境素材多样性,突出时效性;提高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参与度,教师要增强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加强师生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转变对思政课的态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充分挖掘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不但要为情境教学法服务,还要将情境教学法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本文以《文化生活》为例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总结,希望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文化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子涵[3](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德育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本身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高考的重压下越来越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学科教学逐渐沦为“分数工具”。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实施,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大家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情境教学法将真实情境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获得情感体验,更符合《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的教学任务,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在结合自身在中学调研时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想,以及通过阅读大量的着作、期刊以及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力求改进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效率和实践效率。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在分析“情境”概念的基础上,对于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作了界定,对于情境教学法的显着特点进行了探究;第二部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结合思政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科角度进行了阐述,以及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必要性;从应用的意义来说,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对于师生关系建设也有独特作用;第三部分,结合参考文献和自身实践经历,总结出情境教学法在创设、分析、回归等课堂运用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归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以情境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切入点,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上课流程,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以及课后梳理等三个主要环节为切入点,展开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对策研究,梳理出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完整方案,以图改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的现状,提高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有效性,彰显思政科学的学科特色。
陈惠支[4](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 ——以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为例》文中认为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对思想政治课传授知识和立德树人重任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为出发点,创新性地结合有声教学语言艺术和无声教学语言艺术,探索能够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更有实效、更有趣味的教学语言艺术。本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课堂观察和与教师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运用的现状,发现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有声语言方面存在缺乏科学性和语言技巧的问题,在无声语言方面存在情绪不高、肢体动作不协调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观念、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教学语言技巧地掌握和语言环境不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发挥和运用,尤其是教师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教学语言艺术技巧的缺乏,导致教学语言艺术难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展现出来。为了有效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语言艺术观念,重视教学语言的价值;培养广泛爱好、深入研究教材和自主备课,以提高教学语言艺术运用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学语言艺术运用技巧;营造语言环境等来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魅力。希望能为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提供可借鉴的措施。
吴捷[5](2021)在《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宝鸡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专注于教学方法的转变研究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实效和质量成为各级教育的共同追求目标。在素质教育的践行中,教师更加重视尊重学生主体性、转变教学观念和更新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和心态,使其学会学习、正确学习。以往高中思想政治课总是注重教师教学成绩,以分数为重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仅仅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视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显而易见。自从开展新课程改革,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新课改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但是从总体来说,由于升学硬指标的存在,学校依旧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师生合作学习的模式仍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展。在这种局面下,“主题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主题式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通过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氛围,设计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师生共鸣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更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笔者借助自身实习经历,对宝鸡市某中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主题式教学法运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其主题式教学法的运用存在部分问题,如教师主题筛选意识薄弱、主题教学过程不明确、主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主题式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教师主题选择、课堂教学和效果提升方面存在不足,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切实做到立足学生主体。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教材、合理设置主题框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来达到教育目标,同时也能够提高主题式教学法的有效性。
马倩[6](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思想政治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互动式教学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发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增加学科吸引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吸收学科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来说,良好的课堂互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培养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由于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对一线教师和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师生互动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学研究资料,首先,根据相关资料较详细的阐述了加强师生互动的必要性,明确了国家变化和国家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剖析了加强师生互动对高中生、教师和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其次,以自身的教学事例及教学反思为基础,结合学生调查结果,分析了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互动时间占比较低、互动形式单一、互动内容表面化和互动机会不平衡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而互动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影响师生互动的原因可以说是微妙的复杂的。从互动主体的角度,阐述了影响互动有效性的因素,即教师的观念与能力和学生的习惯与意识,确保在之后提出针对性措施。最后,针对问题与原因的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反思及与老教师的交流讨论,分别从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提高驾驭课堂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能力,建设科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优化师生互动,总结提高师生互动实效性对策。本文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研究,针对当前教学互动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探究了其成因,提出了改善策略,以期对于增强师生互动的意识,为一线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改进技巧,改善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达到育智与育人相结合的目的。
孙迪[7](2021)在《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万物贵乎始”,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常规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整个课堂学习状态的关键。就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如果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类资源对课程进行导入,将会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氛围。因此,一个有效导入的设计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来说既是常规的教学程序,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目前的高中课程中,有关语文、数学、英语这类主科课程导入的研究已是硕果累累,实践运用也比较成熟,但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导入的优化研究还明显不够充分。笔者在初步的实践教学了解到,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导入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依据这一基本现状,本文通过探讨这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正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相关概述,包括基本含义、理论基础和一般方法;二是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价值阐述,从长远意义和现实作用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三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结合教学实践来阐述;四是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基本路径,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来制定相应的思路和策略。
蒋瑀[8](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印象是抽象、空洞、枯燥。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要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必须要有所创新。运用音乐素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失为一种新颖的途径,能够在塑造学生思想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更多的接触音乐文化,通过音乐素材更好的接收知识、理解知识。本论文以某市S中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方法探究音乐素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最佳应用方法。首先阐述音乐素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相关概述,发掘音乐素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契合关系,以及音乐素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作用。再根据情感教育理论以及美国当代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从而阐述音乐素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化作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发现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并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则、方法,寻求适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音乐素材,构建“多学科、多互动,师生共融”的新型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新知识带来的快乐,为课堂教学添光添彩。
刘娅[9](2020)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愈发强调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前教育领域提出的“深度学习”以理解与批判的学习为基础、注重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强调高阶思维的培养、指向学生的迁移与运用,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能够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高级的学习方式,在上一轮课程改革中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直至今天,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本文经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着“形式化”“表层化”“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意识不足”等问题,如何改进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构成了本文的选题立意。基于此,本文的研究着眼于深度学习视域下,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应该如何深度运用,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化。本文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标》(2017年版)的新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在导论部分呈现了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特色之处,并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展开了新视角的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概述,分别对“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模型结构”“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实施模型”“深度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在关联”进行核心概念的解读,继而阐述了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实施价值。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从实施的成效、存在的不足、不足的原因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优化策略,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化能力,提升探究学习的效果;师生有效开展探究学习,引领学习深度发生;落实和强化推进机制,助力探究学习深入开展”五个方面进行了策略的阐述。
李萍[10](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开好思想政治课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至关重要。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年龄不同,身心发展各异,思想政治课教学呈现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其中初中和高中阶段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两个阶段又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中,因此,如何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顺畅衔接,使初中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政治课的学习,实现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论文立足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实际,从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现状调查出发,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分析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的现状,详细介绍目前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积极成果和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影响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该文除导论外一共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相关理论概述,阐述了教学衔接的基本内涵、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第二部分: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在教学衔接方面已经获取的成就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产生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不足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基于当前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和阐述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衔接的对策和措施。第四部分:通过课堂观察积极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例来展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初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顺利衔接。
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节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节奏(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相关内容概述 |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概念及特征 |
一、活动教学的概念 |
二、活动教学的特征 |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杜威“做中学”教育理论 |
第三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开展的意义 |
一、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
二、有利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
三、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实施调研 |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运用现状分析 |
一、逐渐被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 |
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活动教学方式单一 |
二、活动教学适用范围把握不当 |
三、社会实践活动较少 |
第三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
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欠缺 |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
第一节 转变教学观念、加深重视程度 |
一、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
二、提高教师对活动教学的重视程度 |
第二节 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
一、提升活动教学的设计能力 |
二、提升调控活动教学的能力 |
三、提高活动中的交往能力 |
四、扩充自身知识储备 |
第三节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教学的能力 |
一、提高学生参与活动教学的内驱力 |
二、提升学生参与活动教学的成就感 |
三、帮助学生掌握活动教学的学习策略 |
四、引导学生探索活动教学新形式 |
第四节 完善评价机制 |
一、坚持正确评价原则 |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应用价值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 |
一、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
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三、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其他学科借鉴法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
一、情境 |
二、情境教学法 |
三、高中思政情境教学法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情境认知理论 |
第三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应用的意义 |
一、符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 |
二、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三、符合新课改的课程目标 |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应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基本情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情境素材选取陈旧,缺乏时效性 |
二、情境问题忽视设计,教学效果不佳 |
三、情境节奏把控松散,教学环节脱节 |
四、情境教学缺乏互动,学生参与度低 |
五、情境教学没有发挥生成资源的价值 |
第三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自身思想认识的不足和能力的制约 |
二、学生自身对思政课不够重视 |
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不成熟 |
第四章 优化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应用的措施 |
第一节 提升思政教师开展情境教学技能 |
一、强化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内生动力 |
二、提升教师情境课堂的组织反馈能力 |
三、选取情境素材多样性,突出创新 |
四、利用好情境课堂中生成性资源 |
第二节 提升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的配合度 |
一、引导学生,转变对思政课的态度 |
二、加强互动,提高情境课堂参与度 |
三、联系实际,增强情境课堂吸引力 |
第三节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服务好情境教学法 |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延伸好情境教学法 |
三、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丰富好情境教学法 |
第五章 情境教学法在《文化生活》中应用总结 |
第一节 第一单元应用总结 |
第二节 第二单元应用总结 |
第三节 第三单元应用总结 |
第四节 第四单元应用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B: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实施的教师访谈 |
附录C 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法教学案例——以《个人收入的分配》为例 |
致谢 |
(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及创新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的概述及其基本特征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
一、情境 |
二、情境教学法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一、趣味性 |
二、开放性 |
三、启发性 |
四、多样性 |
五、创造性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 |
一、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 |
二、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要求 |
三、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重要性 |
一、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三、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建设 |
第四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情境创设忽视素材加工 |
二、情境分析忽视问题设计 |
三、情境回归忽视情感升华 |
四、情境使用忽视节奏把握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发展 |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消极影响 |
三、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
第五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路径探析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条件 |
一、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
二、情境教学法应用频率、种类需适度 |
三、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应当融合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阶段性路径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二、课堂实施阶段 |
三、课后梳理阶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 ——以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1.研究内容创新 |
2.研究方法创新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相关概述 |
(一)教学语言艺术相关概念界定 |
1.教学语言 |
2.教学语言艺术 |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 |
1.思想性和教育性 |
2.科学性和启发性 |
3.生动性和审美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语言艺术的重要意义 |
1.有利于理清教学内容 |
2.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
3.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的理论依据 |
1.认知发展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运用现状及问题 |
(一)调查情况说明 |
1.问卷说明 |
2.问卷统计 |
3.访谈说明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
1.语言深奥,缺乏科学性 |
2.表述随意,缺乏语言技巧 |
3.情绪低沉,肢体动作不协调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缺乏教学语言艺术的原因分析 |
(一)缺乏科学的教学语言艺术观念 |
1.对有声教学语言的重视不够 |
2.忽视了无声教学语言的重要价值 |
3.缺乏长期提升教学语言艺术的信念 |
(二)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不足 |
1.教学语言文化修养不高 |
2.对教学内容的钻研不够 |
3.缺乏自主备课的能力 |
(三)缺乏教学语言艺术技巧 |
1.教学语言艺术的储备不足 |
2.教学语言艺术培训机制不健全 |
(四)受地方方言环境影响大 |
1.缺乏良好的普通话环境 |
2.缺乏普通话运用的监督环境 |
四、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策略 |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学语言艺术观 |
1.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声语言 |
2.充分认识无声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 |
3.贯彻终身学习教学语言艺术的理念 |
(二)提高政治课教师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 |
1.培养广泛爱好,提升文化修养 |
2.深入研究思想政治课教材 |
3.提升自主备课能力 |
(三)学习教学语言艺术技巧 |
1.灵活运用有声教学语言 |
2.精心设计无声教学语言 |
3.完善学校培训机制 |
(四)营造使用普通话的教学语言艺术环境 |
1.创设普通话语言环境 |
2.形成普通话语言监督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宝鸡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1.落实课程改革的需要 |
2.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
1.基本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1.研究视角的创新 |
2.研究内容的创新 |
一、主题式教学法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一)主题式教学法概念界定 |
1.主题 |
2.主题式教学法 |
3.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题式教学法 |
(二)主题式教学法的特征 |
1.明确性 |
2.主动性 |
3.结构性 |
4.发展性 |
5.整体性 |
(三)主题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认知发展理论 |
3.信息加工理论 |
(四)实施主题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
1.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编写的内在要求 |
2.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
3.有利于建构知识思维 |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
二、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主题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调查 |
1.问卷调查的设计及说明 |
2.调查过程 |
(二)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主题选择偏离教学目标 |
2.主题教学过程不明确 |
3.主题课堂效果不明显 |
(三)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主题筛选意识薄弱 |
2.主题课堂教学运用不足 |
3.主题教学实施重形式轻实效 |
三、优化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一)教学主题选择的适用策略 |
1.主题选择立足课程目标,紧抓知识切入点 |
2.主题内容契合生活实际,吸引学生注意力 |
(二)主题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
1.生成动态性思维,构建主题引领教学 |
2.营造探究性氛围,激发主题学习兴趣 |
3.遵循思辨性教学,合理串联教材知识 |
4.注重阶段性分析,巧设主题分层讲解 |
5.实施过程性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
6.采用总结性概括,整合主题内容框架 |
(三)主题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 |
1.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丰富主题教学形式 |
2.开展主题教学研讨,共享主题教学成果 |
四、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教学设计 |
(二)运用主题式教学法的课后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6)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
1.问题的提出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
(一)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结果 |
(二)探索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需求 |
(四)提高高中生综合能力的主客观要求 |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现状及有效率低的原因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现状分析 |
1.互动时间占比较低 |
2.互动内容流于表面化 |
3.互动形式单一化 |
4.学生互动机会不平衡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率低的原因 |
1.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到位 |
2.对互动式教学方法掌握和运用不熟练 |
3.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习惯养成不足 |
三、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实效性的策略 |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
1.尊重每一位学生 |
2.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 |
(三)提升教师驾驭翻转课堂的能力 |
1.增强教师的课堂预设能力 |
2.提高教师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能力 |
(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精神 |
1.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意识 |
2.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精神 |
(五)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 |
1.建设合理、开放的教师评价体系 |
2.建设综合、平衡评价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7)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相关概述 |
一、课堂导入的基本含义 |
二、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要求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二)“先行组织者”理论 |
(三)黑格尔的美学理论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一般方法 |
(一)直接导入 |
(二)设疑导入 |
(三)情境导入 |
(四)复习导入 |
(五)时政导入 |
第二章 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价值阐释 |
一、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长远意义 |
(一)继续推进新课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建设 |
(二)进一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
二、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现实作用 |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有利于课程内容的上下衔接 |
(四)有利于活动型教学的顺利展开 |
第三章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
(一)没有导入而直接讲授新课 |
(二)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在联系 |
(三)选材不当导致效果不佳 |
(四)多媒体应用过度造成喧宾夺主 |
(五)高中思想政治课具体导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
(一)明显忽视课堂导入的作用 |
(二)教师课堂导入的技能有限 |
(三)对导入设计的要求掌握不准确 |
(四)对课堂导入的理论研究不足 |
第四章 进一步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基本路径 |
一、把握好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原则 |
(一)有的放矢的目的针对原则 |
(二)妙趣横生的激发兴趣原则 |
(三)出奇制胜的新颖多样原则 |
(四)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原则 |
(五)德才兼备的思想性原则 |
二、掌握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有效策略 |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导入认识 |
(二)提升自身素养,增强导入技能 |
(三)丰富导入素材,贴近学生特点 |
(四)注重学习积累,提高导入质量 |
(五)优化具体课堂导入设计操作要求 |
三、提升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新策略 |
(一)教师独导与师生共导的协作策略 |
(二)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的融合策略 |
(三)多元理念下的多种导入评价策略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 B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致谢 |
(8)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音乐素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机融合 |
2.1 音乐素材与音乐素材选择 |
2.1.1 音乐素材的内涵 |
2.1.2 音乐素材的功能 |
2.1.3 音乐素材选择及理论依据 |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结构及要求 |
2.2.1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
2.2.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 |
2.2.3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要求 |
2.3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态分析 |
2.3.1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 |
2.3.2 高中学生心态分析 |
2.4 音乐素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在契合关系 |
2.4.1 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音乐素材丰富教学形式 |
2.4.2 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音乐素材达成教学目标 |
2.4.3 音乐素材的选用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指引方向 |
2.5 音乐素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
2.5.1 音乐素材有利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
2.5.2 音乐素材合理选用有利于加深受教育者对知识的理解 |
2.5.3 音乐素材选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
第3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现状分析 |
3.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现状调查 |
3.1.1 调查数据统计 |
3.1.2 调查结果分析 |
3.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
3.2.1 部分教师未能将两者很好的结合 |
3.2.2 忽视教学目标而过分强调音乐作用 |
3.2.3 教师未能充分认识音乐素材对思政教学的价值 |
3.2.4 素材形式选取不恰当 |
3.3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音乐素材选择与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教师因素 |
3.3.1.1 教师群体缺乏主动开发和利用音乐素材的意识 |
3.3.1.2 教师群体围绕教学目标运用音乐素材的课堂教学能力不足 |
3.3.2 学校组织因素 |
3.3.2.1 学校过于追求功利化 |
3.3.2.2 学校缺乏组织和营造教学氛围的意识 |
3.3.2.3 学校缺乏组织教学创新的引导 |
3.3.3 学生因素 |
3.3.3.1 学生缺乏对音乐素材深层次理解 |
3.3.3.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
第4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的策略 |
4.1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音乐素材选择与应用的原则 |
4.1.1 提升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原则 |
4.1.2 符合教材内容的目标性原则 |
4.1.3 符合教学的审美性原则 |
4.2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音乐素材应用的方法 |
4.2.1 活动讨论法 |
4.2.2 问题教学法 |
4.2.3 案例教学法 |
4.3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 |
4.3.1 精选典型音乐素材 |
4.3.2 选用音乐素材紧贴学生实际 |
4.3.3 注重音乐素材启发性和科学性 |
4.4 音乐素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方案 |
4.4.1 实践课时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
4.4.2 具体实践过程 |
4.4.3 实践评价及效果对比 |
4.4.4 实践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9)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选题的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重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五)特色之处 |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概述 |
(一)核心概念解读 |
1.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模型结构 |
2.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实施模型 |
3.深度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在联结 |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1.深度学习理论 |
2.“从做中学”思想 |
3.发现学习理论 |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价值 |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2.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
3.有效促进“深度学习” |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调查分析 |
(一)调查过程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实施成效 |
2.存在的不足 |
3.原因分析 |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优化策略 |
(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
1.增强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 |
2.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
(二)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
1.转变认知,明确探究学习的意义 |
2.明晰理念,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 |
(三)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化能力,提升探究学习的效果 |
1.强化学生的联结能力,构建结构化的知识图式 |
2.提高学生深度互动能力,深化课堂学习活动与体验 |
3.提升学生行为与情感的高度投入能力,凸显沉浸式学习 |
(四)师生有效开展探究学习,引领学习深度发生 |
1.整合学科知识探究,吸引学生深度参与 |
2.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刺激学生深度理解 |
3.高质量问题推动探究,诱发学生深度思考 |
4.巧设作业学以致用,助推学生深度迁移 |
5.优化学习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内省 |
(五)落实和强化推进机制,助力探究学习深入开展 |
1.创新学校教研机制 |
2.落实专家指导机制 |
3.推进校际交流机制 |
4.构建反思改进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10)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4.课堂观察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相关理论概述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基本内涵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重要性 |
1.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
2.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持续发展 |
3.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课程全面深化改革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研究的可能性 |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目标上的系统性 |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的层次性 |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评价上的连贯性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现状分析 |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积极成果 |
1.党和国家对教学衔接问题高度重视 |
2.教育部门及学校注重开展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教研活动 |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
1.初高中课程目标跨度大 |
2.初高中教材内容设置梯度大 |
3.忽视已学知识与当前知识的衔接 |
4.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跨度不合理 |
5.不同学段教师和学生交流与互动的沟通机制不健全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对初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差异性认识不到位 |
2.初高中政治课时设置不合理 |
3.教师对初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了解不透彻 |
4.初高中教学分离,缺乏交流 |
5.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教学衔接的整体性认识 |
三、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衔接的途径 |
(一)科学规划教学目标,为教学有效衔接提供方向 |
1.宏观把握初高中课程标准和要求,体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 |
2.统筹安排初高中阶段性教学目标,推进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
(二)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为教学有效衔接提供依托 |
1.统一科学规划初高中教材体系,促使教学内容一体化 |
2.研发初中校本教材或选修教材,减少教学内容的跨度 |
(三)创新改进教学方式,为教学有效衔接提供载体 |
1.结合初高中教材梯度,循序渐进开展阶梯式教学 |
2.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切实开展探究式教学 |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 |
4.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
(四)整合共享教学资源,为教学有效衔接提供条件 |
1.建立健全不同学段教育者及学生交流与互动的沟通机制 |
2.利用超星等信息化搭建不同学段师生互动平台 |
3.优化教学环境,实现思政小课堂和大课堂的衔接 |
4.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学衔接意识与教育教学能力 |
(五)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学有效衔接提供保障 |
1.建立完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实现评价标准多元化 |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
3.完善发展性教育评价机制,实现教学评价连贯性 |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
(一)上好高中政治第一课,转变学生对政治课的认识 |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例,增强教学衔接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把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节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实施研究[D]. 刘翠波.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胡鹏丽.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刘子涵.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 ——以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为例[D]. 陈惠支. 延安大学, 2021(11)
- [5]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宝鸡市某中学为例[D]. 吴捷. 延安大学, 2021(11)
- [6]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探析[D]. 马倩.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7]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优化研究[D]. 孙迪.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D]. 蒋瑀.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9]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研究[D]. 刘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10]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 李萍.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