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生物材料的理化性质

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生物材料的理化性质

一、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生物材料的理化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汪雕雕,孙雨阳,田壮,张矗,李汉臣,姚琦[1](2022)在《不同骨组织工程支架设计与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及生物降解性变化的关系》文中指出背景:骨移植是临床中骨缺损治疗的主要方法,由于自体移植及异体移植的限制,组织工程骨作为替代品变得尤为重要。理想的组织工程骨需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这取决于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化学性质等因素。目的: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不同设计如何影响支架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及生物降解性3种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骨组织工程、骨传导性、骨诱导性、黏附、扩散、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结构特性、生长因子、离子、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无机材料、金属"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osteoconduction,osteoinductivity,adhesion,diffusi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chemical characteristics,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growth factors,ions,biological degradability,polymer,inorganic material,metal"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 Med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21年7月时间段与骨组织工程支架生物学特性相关的文献,最终共纳入91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支架的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如支架刚度及表面亲水性、生化因素、表面生化结构、结构因素、孔隙结构和表面形貌,此外,影响骨诱导性的因素还包括诱导分化物质的递送等。(2)对于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的设计,可通过改善上述多种因素,进而通过促进蛋白的黏附、调节细胞-支架间的相互作用等机制促进骨再生过程。(3)支架的生物降解性主要与材料性质有关,聚合物、无机材料和金属等不同种类的材料具有不同降解特性和机械性能。(4)骨组织工程支架设计时,可通过结合不同性质的材料,以促进支架的降解性,同时平衡材料的降解性与机械性能间的关系。

廖欣宇,王福科,王国梁[2](2021)在《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进展与挑战》文中指出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由于其无限制的供应和无疾病传播,被认为是传统骨移植的一种潜在替代物,然而,骨组织工程支架由于一些局限性或挑战性还没有进入临床实践。目的:讨论骨支架的临床和力学要求,总结各种支架所采用的生物材料以及骨组织工程支架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走向。方法: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scaffold,biomaterials,bone histology,bone defect, bone repair"为英文检索词,以"骨组织工程,骨支架,生物材料,骨组织学,骨缺损,骨修复"为中文检索词,运用计算机在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于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相关文献,时间要求为2005至2020年,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对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新进展及挑战进行全面阐述。结果与结论:目前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中主要使用的有天然衍生生物材料、人工合成生物材料和金属材料,这些材料已被用于制造仿生支架,以支持骨组织生长和再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骨组织工程真正应用于临床仍有许多关键的障碍有待清除。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寻找一些与人自体骨组织结构、性能相类似的材料,并对其进行仿生设计,从而研制出与人自体骨结构、性能相似的组织工程人工骨。

康嘉宇[3](2020)在《含KGN和TGF-β3的温敏水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软骨再生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KGN和TGF-β3在体外培养下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制备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研究该温敏水凝胶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探究包裹KGN和TGF-β3的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1.采用单层细胞培养体系和软骨球培养体系评估KGN和TGF-β3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分离提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和三系分化鉴定提取细胞。分别将BMSCs离心成细胞团块和种植于共聚焦小皿中,采用不同组分的成软骨诱导液分别诱导21天。通过HE、阿利新蓝组织学染色和Ⅱ型胶原的免疫荧光染色,成软骨相关基因和软骨肥大相关基因RT-PCR检测,评价KGN和TGF-β3对骨软骨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作用。2.合成PLAG-PEG-PLGA三聚体,通过水凝胶倒置瓶实验,探究不同浓度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临界凝胶温度。通过溶胀率、降解率和细胞增殖实验、Live/Dead荧光染色评价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将KGN和TGF-β3负载于温敏水凝胶内,研究KGN和TGF-β3在体外的释放过程。3.建立兔双侧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模型,分成4组:KGN+TGF-β3组,植入复合BMSCs的KGN和TGF-β3温敏水凝胶;TGF-β3组,植入复合BMSCs的TGF-β3温敏水凝胶;空白水凝胶组,植入复合BMSCs的温敏水凝胶;空白对照组,无植入物。分别在术后8周和16周取材,进行大体形态评分、组织学染色和评分,评估包裹KGN和TGF-β3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影响。结果:1.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和三系分化鉴定所分离的细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21天后,软骨球细胞切片的组织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检测表明KGN和TGF-β3能协同增强成软骨分化效果。2.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溶液的临界凝胶温度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20%温敏水凝胶溶液的临界凝胶温度为37℃。20%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溶胀率4h后趋于稳定。浸入PBS缓冲液24d后,温敏水凝胶分解了24%。20%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影响且能稳定释放KGN和TGF-β3。3.KGN+TGF-β3组骨软骨修复情况较其他三组更好,不仅体现在大体形态和评分中,还体现在组织学染色和评分中。8周和16周后,KGN+TGF-β3组大体形态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但是16周后,TGF-β3组和空白水凝胶组在大体形态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单层细胞培养体系和软骨球培养体系下,KGN和TGF-β3能显着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并且二者存在协同效应。KGN能抑制TGF-β3所引起的软骨肥大相关基因的高表达。此外,在KGN和TGF-β3联合应用中,100n M KGN具有更优的成软骨诱导效果。2.当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浓度为20%时,温敏水凝胶在37℃下2min稳定凝胶。20%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具有优良的溶胀率、降解率和生物相容性,可以在体外负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包裹KGN和TGF-β3的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能在37℃下持续稳定释放KGN和TGF-β3。3.包裹KGN和TGF-β3复合BMSCs的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能促进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修复。在体内实验中KGN和TGF-β3的联合应用能促进软骨组织再生,且对软骨修复具有协同增强作用,为KGN、TGF-β3和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依据。

马瑞,王家麟,李永伟,王伟[4](2020)在《含镁多孔支架材料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文中认为背景:将多聚物材料与生物陶瓷材料复合制成有机/无机复合三维支架材料,可赋予支架骨传导所必需的理化特性,同时强化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大多数骨替代材料无法预防缺损部位的感染。研究发现由于镁的降解可产生局部碱性环境,使镁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目的:探讨含镁多孔支架材料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细胞相容性。方法:应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β-磷酸三钙/镁多孔支架材料,其中β-磷酸三钙与镁的质量比分别为2∶1和1∶2,分别设为PTM(2∶1)组、PTM(1∶2)组;同时应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与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材料,分别设为P组、PT组。检测4组支架的表面形貌、孔径、孔隙率及压缩模量。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35923)接种于4组支架表面24 h,通过涂板计数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抗菌活性。将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与4组支架材料共培养,通过CCK-8法分析材料对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4组支架材料表面都形成相对均匀的多孔结构,4组支架间孔径大小和孔隙率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②PTM(2∶1)组和PTM(1∶2)组压缩模量明显高于P组、PT组(P <0.05),PTM(1∶2)组明显高于PTM(2∶1)组(P <0.05);③涂板计数实验显示,PTM(2∶1)组、PTM(1∶2)组菌落形成单位明显低于P组、PT组(P <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④培养6 h,PT组、PTM(2∶1)组、PTM(1∶2)组黏附细胞数量多于P组(P <0.05),PTM(2∶1)组和PTM(1∶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⑤培养1 d时,仅PT组细胞增殖优于P组(P <0.05);培养4,7 d时,PT组、PTM(2∶1)组、PTM(1∶2)组细胞增殖均优于P组(P<0.05),PTM(2∶1)组和PTM(1∶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聚乳酸/β-磷酸三钙/镁多孔支架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且具有优良的细胞相容性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王震[5](2020)在《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的构建及治疗兔脊柱结核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本研究制备了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通过实验评估了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抗菌活性及组织相容性为后续实验提供依据。(2)本研究以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P)复合材料为支架,负载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构建复合体。通过体外实验评价该复合体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药物释放特性。(3)构建兔脊柱结核实验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对脊柱结核进行治疗,分别从脊柱结核病灶骨缺损处的组织修复效果及药物疗效两方面综合评估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为临床治疗脊柱结核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方法:(1)以利福喷丁为目标药物,聚乳酸为药物载体,通过优化复乳-溶媒挥发法制备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检测微球粒径、包封率及载药率,检测微球体外释放能力及抑菌能力;通过倒置显微镜、CCK-8法、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测定、茜红素染色方法检测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粘附、增殖、成骨及理化特性的影响。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及溶血实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2)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了多向分化能力的考察。本研究以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P)复合材料为支架,负载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构建复合体。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评价该复合体药物释放能力。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BMSCs)、诱导组(IBMSCs)、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诱导组(IBMSCs+RPSMs)、复合体诱导组(IBMSCs+RPSMs+HA/β-TCP)。通过碱性磷酸酶及茜红素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评价各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3)建立脊柱结核病灶缺损的实验动物模型,对模型进行X线、核磁共振、HE染色及细菌学评价。利用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对脊柱结核进行治疗。在术后6周及12周时,通过血沉、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评估复合体组对兔脊柱结核动物模型治疗效果;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Nilsson组织学评分综合评价证实复合体组对兔脊柱结核动物模型组织修复效果。采用HPLC法对组织中药物的浓度进行检测,评价复合体的体内释药特性及分布。结果:(1)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外观呈砖红色,粉末状;在光镜及电镜下,呈圆球形,均匀分散;平均粒径为27.67±2.05μm;包封率为78.11±1.16%,载药率为35.57±0.85%。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体外持续释放药物达到48天。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在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共培养时茜素红及碱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与无微球组对比,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迁移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溶血率为1.60%。(2)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显示所培养的细胞符合干细胞鉴定标准,细胞具备向成骨、成脂肪和成软骨方向分化能力。本研究构建的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药物释放更加稳定,释放时长为58天。复合体诱导组碱性磷酸酶及茜红素染色为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证明,与其他三组相比,复合体诱导组I型胶原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复合体诱导组骨钙素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微球诱导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复合体诱导组I型胶原和骨钙素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3)脊柱结核模型组X线及核磁共振结果显示感染节段脊柱融合、畸形及结核脓肿形成。HE染色发现结核结节等特征性病变,细菌学培养发现结核分支杆菌。利用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对脊柱结核进行治疗,结果显示12周时复合体组的血沉、CRP、TNF-α,对比结核感染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免疫组织学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2周时,复合体组的缺损区由新生的骨组织替代,与周围骨组织无明显界限。Nilsson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6、12周时复合体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体内药物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复合体药物稳定释放达60天,与体外释放结果一致,且其他组织中无明显药物积聚。结论:(1)制备的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具有较高包封率及载药率,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体外释放实验证实药物释放过程中对细胞增值、分化无不良影响,组织相容性好。(2)本研究构建的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药物释放更加稳定、缓释时间更长,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3)兔脊柱结核病灶缺损动物模型成功构建;使用复合体对脊柱结核模型进行治疗,显示出了良好的药物治疗效果及组织修复效果;复合体体内药物释放稳定与体外释放结果类似。

刘帆[6](2020)在《氧化石墨烯-多聚赖氨酸聚合物多功能修饰复合支架可控释放纤连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骨再生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因先天畸形、肿瘤切除、创伤和感染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临床上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方法十分有限,已成为骨科及颌面外科医生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尽管目前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供区感染、骨量有限、二次手术创伤等不足极大地限制了自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同种异种骨和异体骨作为自体骨的替代品近些年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感染、免疫排斥风险和伦理等问题。因此,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具有成骨诱导活性的人工骨材料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最佳方法。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和β-磷酸三钙(β-calcium phosphate,β-TCP)多孔支架材料,能分别模拟天然骨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免疫原性和可控的降解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基础研究。然而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表明,单纯SF或β-TCP材料的成骨能力很弱或者骨再生速度缓慢,与周围骨组织整合性不足,无法满足于修复骨缺损的需要。生长因子,作为组织工程技术三要素之一,可以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并可以与体内其他生物活性分子发生协同或者拮抗作用,对骨组织再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生长因子多为水溶性蛋白,存在稳定性差、容易降解、无法与骨修复周期相匹配等问题,因此需要合适的载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调控生长因子的释放,并通过在支架材料中固定生物活性分子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等,为修复骨缺损提供新思路。此外,单一活性分子或者多种活性分子简单混合的成骨效果十分有限,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当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固定在支架材料中,其释放的时间和顺序及细胞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改善支架SF/β-TCP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赋予支架材料表面良好的微纳结构,使其具备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达到修复骨缺损和引导骨再生的目的。因此我们首先制备不同SF和β-TCP比例的多孔支架,优化其理化和生物学性能,近而采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复合物(GO-PLL)修饰携带白蛋白纳米颗粒,并可控携带和有效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并验证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最后本研究通过GO-PLL复合物对SF/β-TCP支架材料进行多功能修饰,使其负载促进细胞粘附的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具有成骨诱导分化功能的BMP-2,并探讨多种释放模式对BMSCs粘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1、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SF/β-TCP多孔支架(SF/β-TCP=1/0,2/1,1/1,1/2),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X线衍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其理化性能(形貌、孔径、孔隙率、溶胀性、降解性、力学强度和体外矿化能力),采用CCK-8法检测BMSCs在复合支架上的增殖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估BMSCs在复合支架上的成骨分化能力,探讨不同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诱导活性,确定SF/β-TCP最佳比例支架,为后续研究做准备。2、采用去溶剂法制备白蛋白纳米颗粒(包裹BMP-2活性蛋白),制备不同比例的GO-PLL聚合物(GO/PLL=1/1,1/5,1/10),并通过自组装技术修饰白蛋白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仪动态光散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对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检测和分析。不同时间点检测GOPLL/BMP-2纳米颗粒中BMP-2的释放量,CCK-8和活死染色检测GO-PLL/BMP-2对BMSCs增殖情况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评估GO-PLL/BMP-2对BMSCs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的。3、将FN和BMP-2通过GOPLL复合物单独或共同固定到SF/β-TCP多孔支架中,检测不同时间点FN和/或BMP-2的释放量,分析其释放曲线,不同方式固定的FN和BMP-2活性分子的复合支架材料与BMSCs共培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孔材料表面的BMSCs形貌,通过罗丹明-鬼笔环肽对细胞进行染色,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BMSCs的骨钙素和I型胶原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1.、通过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具有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的多孔支架,随着β-TCP的比例增加,支架的孔径和力学强度逐渐增加,孔隙率无明显变化;SF/β-TCP可以促进磷灰石晶体成核,在材料表面形成矿化层,其中SF/β-TCP(1/2)的矿化能力最强;所有SF/β-TCP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BMSCs粘附和增殖,但BMSCs在SF/β-TCP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着差异,显着低于阳性对照组,说明支架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较差。2、制备的GO粒径大约100 nm,电位为-38.6±3.7mv,经过共价结合得到的GO-PLL复合物的粒径和电位随着PLL的比例增加而增大,GO-PLL修饰BSA纳米颗粒形态良好,分布均匀,GO-PLL(1/1)/BSA和GOPLL(1/5)/BSA粒径尺寸相差不大,均小于GO-PLL(1/10)/BSA。BMSCs与GOPLL/BSA共培养,每个时间点的细胞活性均大于95%,说明GO-PLL/BSA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包裹BMP-2的纳米颗粒相比,经GO-PLL自组装修饰的BMP-2纳米颗粒均可以在体外可控缓释BMP-2,且前三天释放量相差不大,从第4天到第10天,GO-PLL(1/1)/BMP-2释放速率和释放量高于另外两组。通过缓释BMP-2,GO-PLL/BMP-2可以显着提高BMSCs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矿化情况。3、体外释放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单一固定的FN释放速率无明显差异,GO-PLL/FN的累计释放量和释放周期优于物理吸附FN;单一固定BMP-2纳米微球(BSA-BMP-2)和BMP-2的释放曲线无明显差异;此外,与物理吸附FN和BMP-2相比,经GO-PLL修饰的多孔支架中,FN和BMP-2-nps在3-4天内有个突释的现象,且FN先于BMP-2释放,BMP-2的累计释放量更大,释放时间更长,可长达28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证实共固定FN和BMP-2可显着促进BMSCs的粘附和铺展,CCK-8和活死染色结果说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中GO-PLL/FN+BMP-2可以显着提高BMSCs在材料表面的增殖能力,RTPCR和免疫荧光结果证实与单一复合FN或BMP-2相比,共固定FN和BMP-2能够显着提高BMSCs骨钙素和I型胶原蛋白mRNA或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通过GO-PLL修饰的复合支架可以更有效有效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具有最高的成骨诱导活性。结论:1、当SF和β-TCP比例为1:2时,SF/β-TCP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是成骨诱导活性不足。2、本研究制备粒径尺寸合适的GO-PLL复合物,并通过自组装技术修饰白蛋白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可以可控携带并有效缓释BMP-2生物活性蛋白,促进BMSCs成骨分化。3、通过GOPLL修饰无细胞的SF/β-TCP复合支架可以可控有序释放FN和BMP-2,显着促进BMSCs的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诱导活性,对生物医用支架材料发挥长期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在整形外科和骨科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张圣敏,刘超[7](2020)在《生物支架材料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最新热点》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脂肪来源干细胞获取便捷且具有显着的成骨分化能力,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然而骨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揭示,生物支架材料改性能够直接调控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目的:综述能够调控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效果的各种生物支架材料。方法:由第一作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脂肪干细胞,支架材料,成骨,金属,钛;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scaffold,osteogenic,metal,Ti",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62篇。结果与结论: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分为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3类,无机材料包括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钛金属、镁金属,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丝素蛋白、壳聚糖,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设计能与细胞相互作用以指导其生物反应和骨分化的材料研究一直层出不穷,但如何营造更安全、更合理、更贴近生物体内的细胞的生长微环境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对生物支架材料的改性能够直接调控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同时成骨诱导之外的血管化及植入后的感染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郭劲书[8](2019)在《腱-骨愈合用硅磷酸钙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腱-骨止点复杂的过渡结构导致其术后修复组织在组成和力学性能上难以匹配原生组织,从而极易造成术后二次拉伤。目前越来越多的生物材料被应用于腱-骨止点的修复。考虑到修复部位特殊的结构和成分需求,本文选择具有生物活性的硅磷酸钙陶瓷(CPS)和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束蒸镀法、热压法和流延法构建硅磷酸钙基复合材料,研究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通过动物体内植入实验评价其促进腱-骨止点软骨过渡区重建的效果,阐述材料成分、结构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联。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有:(1)电子束蒸镀法制备PLGA/CPS纳米层复合膜及性能采用电子束蒸镀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硅磷酸钙(CPS)纳米层复合膜。研究结果表明,CPS纳米层的厚度随着蒸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形貌呈现不规则的颗粒分布,钙、磷、硅元素在PLGA表面深度分布不同。蒸镀CPS后的PLGA表面电负性增加,亲水性得到改善,表面蛋白吸附量减少。细胞实验表明,CPS蒸镀复合材料更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的粘附和增殖,并能促进rBMSCs的成骨分化。(2)热压法制备PLLA/CPS复合膜及性能采用简单且环境友好的热压法制备了聚乳酸(PLLA)/硅磷酸钙(CPS)复合膜。CPS均匀分布在PLLA基体中。与PLLA膜相比,CPS的添加会使复合膜表面接触角变小,亲水性和表面zeta电位增加。PLLA/CPS复合膜能够在SBF模拟体液中诱导磷灰石的形成。细胞实验表明,随着CPS含量的增加,rBMSCs细胞在复合膜上的粘附和增殖能力提升,碱性磷酸酶的表达、细胞外基质矿化和胶原表达都有所上调。体内植入实验进一步证实,PLLA/CPS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可促进胶原组织的有序排列、新骨和软骨过渡区的形成,术后12周后即能够形成良好的腱-骨愈合界面。(3)流延法构建PCL/CPS梯度复合膜及性能采用流延法制备了聚已内酯(PCL)/硅磷酸钙(CPS)梯度复合膜。随着CPS含量的增加,单个组分PCL/CPS复合膜表面粗糙度减小,表面接触角降低,亲水性增加。细胞实验说明,PCL/CPS复合膜随着CPS含量的增加,促进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和NIH3T3细胞的粘附和增殖,表明PCL/CPS复合膜具有成骨和成纤维的潜力。动物实验表明,PCL/CPS梯度复合膜有利于腱-骨愈合界面过渡区的形成,并提高止点结合部位的力学性能。采用表面肝素固定的方法制备了活性分子改性的PCL膜。结果表明,肝素固定后PCL表面电负性增强,蛋白吸附量增加。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肝素能够促进NIH3T3细胞和小鼠软骨细胞ATCD5的粘附和增殖,并能提高相关细胞的胶原分泌和葡聚糖表达。(4)流延法构建PCL/Sr-CPS复合膜及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锶(Sr)掺杂的CPS粉体。在1300℃合成温度下,低含量(5%)的Sr-CPS物相主要是CPS相,高含量(10%)的Sr-CPS物相除了CPS主相,存在Sr2SiO4。CPS晶格中Sr和Ca形成有限固溶体,Sr离子通过填充或者取代Ca离子的位点进入CPS晶格中。当Sr掺杂过量时,Sr与其他离子结合析出杂质相。采用流延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掺锶硅磷酸钙(Sr-CPS)复合膜。Ca离子释放量与PCL/Sr-CPS复合膜中Ca含量呈正比,Sr离子释放量与掺Sr量相关。细胞实验表明,PCL/Sr-CPS复合膜能够促进与腱-骨相关细胞的早期粘附和增殖,Sr的存在能够促进细胞的成骨分化和胶原表达。

尹浩月[9](2019)在《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lactic acid/nanoHydroxyapatite,PLA/n HA)多孔支架材料,对其表面形貌、孔隙率、抗压强度及细胞毒性进行检测,为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1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PLA多孔支架材料。将0.5g PLA充分干燥24h后溶于4ml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v/v)中,根据有机溶剂体积比(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v/v)分为3组(n=5):A组:95/5;B组:90/10;C组:85/15。真空冷冻干燥箱内干燥24h后得到PLA多孔支架材料。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采用体积法对其进行孔隙率检测,采用万能试验机检测其抗压强度以及采用MTT法对其细胞毒性进行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检验的水准设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2按照实验1中制备的综合数值最佳的C组PLA支架材料中有机溶液的体积比,将PLA与n HA按比例与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v/v)混合,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含有n HA的PLA/n 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根据n HA的含量分为4组(n=5):A组:5%n HA;B组:10%n HA;C组:15%n HA;D组:20%n HA。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采用体积法对其孔隙率进行检测,采用万能试验机检测其抗压强度以及采用MTT法对其细胞毒性进行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检验的水准设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的PLA多孔支架材料在扫描电镜下显示出具有大小不一的孔隙结构,孔径大小在10μm200μm之间,孔隙连通性良好。A组试件在扫描电镜下显示出,孔主要为长圆形和圆形结构,孔径大小不一,孔隙较密,但存在封闭的孔隙;B组试件在扫描电镜下显示出,孔主要为椭圆形;C组试件在扫描电镜下显示出大孔的孔壁上面存在较多的小孔,孔壁粗糙。孔隙率检测结果显示,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出的PLA多孔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在(68.97±0.12)%73.75±0.48%之间,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抗压缩强度测试结果显示,PLA多孔支架材料的平均抗压缩强度在(2.90±0.53)MPa4.11±0.05MPa之间,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细胞毒性检测显示,在1、3、5天的观察期间内,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增殖良好,阳性对照组细胞几乎不增长。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支架材料未对细胞增殖显示出任何毒性,符合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要求。2采用冷冻干燥法所制备出来的PLA/n HA复合支架材料,在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出加入n HA所制备的PLA/n HA支架材料具有与纯PLA支架相似的孔隙结构,结构均匀,孔连通性良好。然而,n HA的加入使得支架材料中微孔数量有所减少,随着n HA含量的增加甚至有些大孔也会减少,这可能是由于n HA含量较多导致的团聚占据了支架材料的一部分空间造成的。孔隙率检测结果显示,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在(64.30±0.65)%71.34±0.34%之间,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随着n HA含量的增加孔隙率有降低的趋势。抗压缩强度结果显示,PLA/n HA复合支架材料的平均抗缩压强度在(3.20±0.09)MPa4.29±0.08MPa之间,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达到松质骨抗压强度的要求;细胞毒性检测显示,在1、3、5天的观察期间内,实验组细胞增殖良好,阳性对照组细胞几乎不增长,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支架材料未对细胞增殖显示出毒性,符合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要求。结论1实验条件下,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出的PLA支架材料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抗压强度在松质骨抗压强度范围,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2实验条件下,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出的PLA/n HA复合支架材料内部均有大小不一的孔隙,孔隙之间连通性良好。随着n HA含量的增加PLA/n HA复合支架材料抗压强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抗压强度在n HA含量为15%时强度最大,在松质骨抗压强度范围之内。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PLA/n HA复合支架材料无毒性。图14幅;表8个;参146篇。

刘玉艳[10](2011)在《N,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能的基础研究》文中认为生物材料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修复治疗提供了新选择,但单一材料各种各样的不足制约了其作为生物材料的发展,因此,多种材料优势互补的复合研究成为骨生物材料研发的重点。壳聚糖是可降解的阳离子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相似,对多种组织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有促进作用。羧甲基壳聚糖(N,O-CMC)是壳聚糖羧甲基化的产物,它在保持壳聚糖优点的同时,其水溶性及络合金属离子等性能比壳聚糖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常被用作复合材料的基体,发挥仿生骨中有机相作用。β-磷酸三钙(β-TCP)与骨的无机盐成份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骨诱导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降解产生的钙、磷离子进入活体循环系统参与并促进新骨形成,因而成为骨修复和支架材料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研究所用的β-TCP粉体大多在微米水平,纳米水平β-TCP(n-β-TCP)的合成及其复合研究报道较少;而n -β-TCP生物陶瓷由于晶粒小,使材料中的内在气孔或缺陷尺寸大大减少,不易造成穿晶断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同时,晶粒的细化又极大地增加了n-β-TCP的晶界数量,使纳米生物陶瓷表现出独特的超塑性及弹性等力学性能;且纳米材料增大的比表面积又可提高其表面活性。因而将n-β-TCP与N,O-CMC复合方面的研究将既会弥补微米水平β-TCP的不足,又有助于使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骨修复材料临床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是获得缺损部位与修复材料之间快速且紧密的骨整合,而骨整合的前提是修复材料在机体内存活并发挥功能,这就要求材料具有能适时促进血管形成的能力。因为在骨的修复重塑过程中,血管新生与骨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充足的血运供应是保障骨缺损修复成功的关键;而VEGF既是最强促血管形成因子,又是血管新生与骨形成共享的关键性调节因子,其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新生骨的血供,最终影响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加强骨修复材料中VEGF的表达,以促进骨缺损处血管形成的研究成为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重点;因而通过对骨修复材料中共同培养细胞内VEGF表达的检测可以间接反应材料的成骨活性。骨组织的基本结构框架是纳米级无机相与有机相按一定比例有序地组成;基于此,本实验将自制的无机相纯相纳米β-磷酸三钙粉末均匀地分布在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相N,O-羧甲基壳聚糖(N,O-CMC)中,构建了不同比例的N,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N,O-CMC/n-β-TCP),并进行如下实验研究:1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采用沉淀-微波转化法制备纯相纳米β-TCP粉末。2采用制备简单且低碳环保的“碳酸氢钠发泡法”将自制的纯相纳米β-TCP粉末与N,O-CMC通过“机械混合-造孔-压制成型”的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N,O-CMC/n-β-TCP多孔复合材料。3对不同质量比复合材料进行了SEM形貌观察,通过XRD、FTIR、吸水率、显气孔率及力学性能测试,多角度对材料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测和分析,探讨复合材料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行性。4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中进行体外降解研究。通过测定降解过程中降解液的pH值变化,钙、磷离子浓度变化,材料的重量变化,表面结构及相成分变化等来研究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据此评价复合材料是否符合作为骨修复材料的性能要求。5复合材料与成骨样细胞体外生物学性能基础实验将不同质量比的复合材料及对照人工骨与成骨样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上述材料中黏附和生长情况;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T法)评价上述材料对成骨样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并比较上述材料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VEGF mRNA)相对含量及其翻译表达水平的差异。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成骨样细胞黏附、生长和增殖的复合材料,为进一步的体内成骨能力实验奠定基础并提供实验经验;并为今后将其作为骨修复及骨支架材料的研发提供生产加工的方法及生物学改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采用沉淀-微波转化法可制备出长约150~250 nm、宽约100nm的短棒状纯相β-TCP纳米颗粒。这为生产工艺简单、快速高效制备纳米纯相β-TCP提供了一条新途径。2.通过“机械混合-碳酸氢钠造孔-压制成型”可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N,O-CMC/n-β-TCP多孔复合材料。经XRD及FTIR分析表明:β-TCP的纳米特性改善了N,O-CMC/n-β-TCP二者间界面的结合性能,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克服了其它生物材料脆性大,不易塑形的缺点。该方法简单易行、实验周期短、耗能低,克服了常规制备方法对设备要求高、干燥过程耗时耗能及部分制孔剂有毒且不易去除等弱点;为进一步探寻低碳、环保制备骨组织工程材料提供方法和实验依据。3.三种材料的吸水率和孔隙率分别在65%及45%以上,材料内分布着50-400μm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不规则孔隙,其中N,O-CMC与n-β-TCP质量比为1/1时材料的孔径最大。材料的抗压及抗弯强度分别在13.528MPa,10.52MPa以上,高于人体松质骨的抗压强度。4.三种比例复合材料降解过程中降解液的pH值基本保持在6.9以上,特别是当N,O-CMC/n-β-TCP质比为1:1时,pH值基本处于7.0~7.4之间,这有助于材料周围的体液pH值稳定在中性偏碱的状态,从而避免或减少无菌炎症的发生。材料在模拟体液中浸泡后,其表面均有类骨羟基磷灰石生成,且以二者质比为1:1时生成量最多,说明三种比例的复合材料均具有较好的骨引导生物活性,但质量比为1:1者性能最好。5.三种比例的复合材料与成骨样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成骨样细胞在材料中的增殖率(MTT法)由高到低依次为人工骨、二者质比1:1、二者质比2:1、二者质比1:2;其中,细胞在N,O-CMC/ n-β-TCP质比为1:1及对照人工骨上增殖结果相似,增殖多于另外二者且有统计学差别。材料中成骨样细胞内VEGF mRNA的转录及翻译水平由高到低表达的检测结果与MTT检测一致;既二者质比1:1与人工骨细胞中VEGF mRNA的转录及翻译水平接近,但明显高于另外二者且有统计学差别。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三种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基本符合骨修复材料的性能要求,其中N,O-CMC/n-β-TCP质量比为1:1时的复合材料体外生物学性能最好。

二、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生物材料的理化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生物材料的理化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骨组织工程支架设计与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及生物降解性变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入组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估
2 结果Results
    2.1 促进支架骨传导性与骨诱导性的设计
        2.1.1 细胞黏附和扩散的机制
        2.1.2 支架的物理、化学、结构特性支架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的影响
        2.1.3 支架的物质释放对骨诱导性的影响
    2.2 改善生物降解性的支架设计
        2.2.1 聚合物
        2.2.2 无机材料
        2.2.3 金属
        2.2.4 平衡支架生物降解性和机械性能的支架设计
3 讨论Discussion

(2)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进展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 质量评估
2 结果Results
    2.1 骨组织学
        2.1.1 骨的组成和层次结构
        2.1.2 骨的发生
    2.2 骨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2.2.1 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
        2.2.2 力学性能
        2.2.3 孔隙率
        2.2.4 生物可降解性
    2.3 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材料
        2.3.1 天然衍生生物材料
        2.3.2 人工合成生物材料
        2.3.3 金属材料
3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挑战与未来走向Challenges and future trends of scaffold material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3)含KGN和TGF-β3的温敏水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软骨再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体外培养环境评估KGN和 TGF-β3 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效果
    1.1 实验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试剂和设备
        1.1.2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扩增
        1.1.3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流式细胞学分析
        1.1.4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成骨和成脂分化及鉴定
        1.1.5 不同浓度KGN软骨诱导液对兔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1.1.6 RT-PCR检测成软骨分化和软骨细胞肥大的相关基因表达
        1.1.7 软骨细胞球的组织学和免疫荧光分析
        1.1.8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和成软骨分化鉴定
        1.2.2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流式分析鉴定
        1.2.3 不同组分成软骨诱导液的软骨球大体观察
        1.2.4 软骨球的组织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
        1.2.5 不同组分成软骨液诱导单层细胞的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
        1.2.6 成软骨相关基因的RT-PCR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可注射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2.1 实验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1.2 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制备
        2.1.3 不同浓度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临界凝胶温度检测
        2.1.4 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溶胀率测试
        2.1.5 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体外降解实验
        2.1.6 KGN和 TGF-β3 温敏水凝胶的体外释放率测试
        2.1.7 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细胞增殖实验
        2.1.8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不同浓度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凝胶效果
        2.2.2 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溶胀率测试
        2.2.3 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体外降解实验
        2.2.4 KGN和 TGF-β3 温敏水凝胶的体外释放率测试
        2.2.5 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细胞增殖实验
    2.3 讨论
    2.4 小结
三、含KGN和 TGF-β3 温敏水凝胶复合BMSCs体内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
    3.1 实验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3.1.2 复合BMSCs的 KGN和 TGF-β3 温敏水凝胶制备
        3.1.3 骨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建立及手术植入复合BMSCs的 KGN和TGF-β3温敏水凝胶
        3.1.4 骨软骨缺损修复的大体评价
        3.1.5 骨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学染色
        3.1.6 骨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学评分
        3.1.7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术后实验兔的一般情况
        3.2.2 骨软骨修复的大体形态观察和评分
        3.2.3 骨软骨修复的组织学观察和评分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软骨组织工程分层支架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含镁多孔支架材料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4 实验方法
        1.4.1 实验分组
        1.4.2 低温快速成型法制备多孔支架材料
        1.4.3 材料表面形貌与多孔结构定量
        1.4.4 多孔支架材料抗菌性能检测
        1.4.5 多孔支架材料细胞相容性检测
    1.5 主要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支架材料的表面形貌、孔径大小和和孔隙率
    2.2支架材料的抗压模量
    2.3支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
    2.4 支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
    2.5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
    2.6 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增殖
3 讨论Discussion

(5)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的构建及治疗兔脊柱结核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备、理化性质及体外药物释放的研究
        1.2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抗菌能力和组织相容性的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的构建及体外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多向分化能力
        1.2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的构建及体外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及释药性质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兔脊柱结核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2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对兔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及释药性质研究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6)氧化石墨烯-多聚赖氨酸聚合物多功能修饰复合支架可控释放纤连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骨再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丝素蛋白/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的制备、表征和体外生物学评价
    1 前言
        1.1 骨组织工程
        1.2 骨移植替代材料现状
        1.3 支架材料与干细胞调控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SF/β-TCP复合支架的制备
        2.2.2 场发射扫面电子显微镜观察SF/β-TCP复合支架表面形貌
        2.2.3 X射线衍射分析SF/β-TCP复合支架的物相组成
        2.2.4 SF/β-TCP复合支架孔径和孔隙率的测定
        2.2.5 SF/β-TCP复合支架溶胀率的测定
        2.2.6 SF/β-TCP复合支架降解率的测定
        2.2.7 SF/β-TCP复合支架力学强度的测定
        2.2.8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F/β-TCP复合支架的体外矿化能力
        2.2.9 BMSCs的培养与种植
        2.2.10 .CCK-8 法检测BMSCs在复合支架上的增殖能力
        2.2.11 .检测SF/β-TCP复合支架的BMSCs碱性磷酸酶含量
        2.2.12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F/β-TCP复合支架的表面形貌
        3.2 SF/β-TCP复合支架的孔径和孔隙率
        3.3 SF/β-TCP复合支架的物相组成
        3.4 SF/β-TCP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
        3.5 SF/β-TCP复合支架的溶胀率
        3.6 SF/β-TCP复合支架的降解性能
        3.7 SF/β-TCP复合支架的体外矿化性能
        3.8 SF/β-TCP复合支架对大鼠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
        3.9 SF/β-TCP复合支架对大鼠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氧化石墨烯-多聚赖氨酸聚合物修饰白蛋白纳米颗粒用于缓释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其成骨诱导活性的研究
    1 前言
        1.1 生物材料固定生长因子的方法(Growth factors delivery approaches)
        1.2 缓释微纳米颗粒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3 氧化石墨烯作为药物载体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氧化石墨烯复合载体的制备
        2.2.2 制备包裹BMP-2的纳米微球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GO和 GO-PLL复合物
        2.2.4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GO-PLL复合物的化学组成
        2.2.5 动态光散射分析颗粒的粒径分布和电位
        2.2.6 场发生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形态
        2.2.7 定量检测GO-PLL/BMP-2 纳米微球BMP-2 的负载率
        2.2.8 GO-PLL/BMP-2 纳米微球释放BMP-2 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2.2.9 GO-PLL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2.2.10 GO-PLL/BMP-2 纳米颗粒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2.2.11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GO和GO-PLL的表面形貌、粒径和Zeta电位
        3.2 GO和 GO-PLL的物相组成
        3.3 GO-PLL/BMP-2 纳米载体的形貌、粒径和Zeta电位
        3.4 GO-PLL/BMP-2 的负载率和体外动力学释放曲线
        3.5 GO-PLL/BMP-2 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3.6 GO-PLL/BMP-2 纳米颗粒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不同体系载有纤连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丝素蛋白/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的生物学评价
    1 前言
        1.1 骨的损伤修复
        1.2 成骨相关生长因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制备GO-PLL复合物
        2.2.2 制备包裹BMP-2的BSA纳米微球
        2.2.3 制备由GO-PLL复合物修饰的SF/β-TCP复合支架
        2.2.4 FN和BMP-2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2.2.5 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表面细胞形貌
        2.2.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骨架(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
        2.2.7 CCK-8 检测支架内BMSCs的增殖情况
        2.2.8 Calcein-AM/PI染色检测支架表面BMSCs的细胞活性
        2.2.9 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2.2.1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3 结果
        3.1 FN和BMP-2的体外释放动力学
        3.2 不同支架材料对BMSCs形貌的影响
        3.3 不同支架材料对BMSCs骨架的影响
        3.4 不同支架材料对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
        3.5 不同支架材料对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7)生物支架材料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最新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
    1.4 质量评价
2 结果Results
    2.1 无机材料
        2.1.1 羟基磷灰石
        2.1.2 磷酸三钙
        2.1.3 生物活性玻璃
        2.1.4 钛金属
        2.1.5 镁金属
    2.2 天然高分子材料
        2.2.1 胶原
        2.2.2 丝素蛋白
        2.2.3 壳聚糖
    2.3 合成高分子材料
        2.3.1 聚乳酸
        2.3.2 聚己内酯
        2.3.3 聚乙醇酸
    2.4 支架空间结构
3 小结与展望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8)腱-骨愈合用硅磷酸钙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腱-骨修复现状
    1.2 腱-骨界面组成和结构
    1.3 腱-骨界面愈合存在问题
    1.4 研究进展
        1.4.1 生物高分子材料
        1.4.2 生物陶瓷材料
        1.4.3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1.5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1.5.1 电子束蒸镀技术
        1.5.2 热压法技术
        1.5.3 溶液流延技术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2章 电子束蒸镀法制备PLGA/CPS纳米层复合膜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用原材料及试剂
        2.2.2 PLGA/CPS纳米层复合膜的制备
        2.2.3 理化性能表征
        2.2.4 体外降解性能表征
        2.2.5 蛋白吸附能力表征
        2.2.6 细胞相容性评价
        2.2.7 数据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2.3.1 物相和表面形貌
        2.3.2 表面化学成分
        2.3.3 表面亲疏水性和Zeta电位
        2.3.4 降解行为和pH值变化
        2.3.5 蛋白吸附能力
        2.3.6 细胞相容性
        2.3.7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压法制备PLLA/CPS复合膜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用原材料
        3.2.2 PLLA/CPS复合膜的制备
        3.2.3 理化性质表征
        3.2.4 力学性能表征
        3.2.5 体外降解性能表征
        3.2.6 磷灰石沉积性能表征
        3.2.7 细胞相容性评价
        3.2.8 体内动物实验
        3.2.9 数据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物相和表面形貌
        3.3.2 表面亲水性及Zeta电位变化
        3.3.3 力学性质
        3.3.4 降解行为
        3.3.5 磷灰石沉积能力
        3.3.6 细胞相容性
        3.3.7动物实验
        3.3.8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流延法构建PCL/CPS梯度复合膜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PCL/CPS梯度复合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4.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肝素改性PCL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3.1 引言
        4.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延法制备PCL/Sr-CPS复合膜及性能初步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原材料
        5.2.2 PCL/Sr-CPS复合膜的制备
        5.2.3 理化性能表征
        5.2.4 离子释放表征
        5.2.5 细胞相容性评价
        5.2.6 数据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Sr-CPS粉体的材料学性能
        5.3.2 PCL/Sr-CPS复合膜的材料学性能
        5.3.3 PCL/Sr-CPS复合膜的细胞相容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9)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PLA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1.1.2 实验方法及分组
        1.1.3 PLA多孔支架材料浸提液的制备
        1.1.4 鼠类成纤维细胞的传代培养
    1.2 评论方法
        1.2.1 PLA多孔支架材料的形貌观察
        1.2.2 PLA多孔支架材料孔隙率的检测
        1.2.3 PLA多孔支架材料的抗压缩性能检测
        1.2.4 PLA多孔支架材料的细胞毒性检测
        1.2.5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扫描电镜结果
        1.3.2 孔隙率测定结果
        1.3.3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
        1.3.4 细胞毒性检测结果
    1.4 讨论
        1.4.1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1.4.2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制备方法
        1.4.3 PLA支架材料的抗压性能与孔隙率检测结果分析
        1.4.4 PLA支架材料细胞毒性检测结果分析
        1.4.5 问题与不足
        1.4.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PLA/nHA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2 实验方法及分组
        2.1.3 PLA/nHA多孔支架材料浸提液制备
        2.1.4 鼠类成纤维细胞的传代培养
    2.2 评价方法
        2.2.1 PLA/n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表面形貌的观察
        2.2.2 PLA/n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孔隙率的检测
        2.2.3 PLA/n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抗压强度的检测
        2.2.4 PLA/n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细胞毒性检测
        2.2.5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PLA/n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扫描电镜结果
        2.3.2 PLA/n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孔隙率测定结果
        2.3.3 PLA/n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
        2.3.4 PLA/nH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细胞毒性检测结果
    2.4 讨论
        2.4.1 骨组织工程概述
        2.4.2 羟基磷灰石的理化性质
        2.4.3 冷冻干燥法制备PLA/nHA复合支架材料
        2.4.4 PLA/nHA复合支架材料孔隙率与抗压强度分析
        2.4.5 PLA/nHA复合支架材料细胞毒性结果分析
        2.4.6 问题与不足
        2.4.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
    3.1 介绍
    3.2 骨组织
        3.2.1 骨的基本形态
        3.2.2 骨的基本组成
        3.2.3 骨骼成分和力学特点
    3.3 骨组织工程
        3.3.1 组织工程支架
        3.3.2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3.3.3 无机材料类
        3.3.4 可降解生物活性陶瓷
        3.3.5 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
    3.4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3.4.1 超临界气体发泡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3.4.2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3.4.3 溶液共混/粒子沥虑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3.4.4 快速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3.4.5 相分离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实验设备及试件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N,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能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篇 综述
    第1章 生物医学材料
        1 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概述
        2 骨生物材料分类
        3 常用的骨生物医学材料
        4 骨生物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第2章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血管和骨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1 血管形成的方式及形成的主要过程
        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家族(VEGFs)及其受体
        3 VEGF-A 分类及其在血管和骨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4 VEGF 受体及其在血管和骨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5 VEGF-A 对各类骨细胞的影响
        6 小结
    第3章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2篇 材料合成及其理化与降解性能检测
    实验 1 纳米纯相β-TCP 的制备及其测定
        1 前言
        2 纳米纯相β-TCP 的制备及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实验2 N,O-CMC/纳米Β-TCP 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理化性能测试
        1 前言
        2 复合材料的制备
        3 N,O-CMC /β-TCP 多孔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
        4 结果与讨论
        5 本章小结
    实验3 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中降解性能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复合材料浸泡后的性能表征和检测
        4 结果和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3篇 复合材料生物学基础实验
    实验1复合材料和成骨样细胞MG63 体外相容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2 不同材料中 VEGF mRNA 含量及表达水平的检测
        1 前言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4篇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读博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四、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生物材料的理化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骨组织工程支架设计与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及生物降解性变化的关系[J]. 汪雕雕,孙雨阳,田壮,张矗,李汉臣,姚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 [2]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进展与挑战[J]. 廖欣宇,王福科,王国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28)
  • [3]含KGN和TGF-β3的温敏水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软骨再生的实验研究[D]. 康嘉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含镁多孔支架材料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J]. 马瑞,王家麟,李永伟,王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22)
  • [5]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复合体的构建及治疗兔脊柱结核的实验研究[D]. 王震.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氧化石墨烯-多聚赖氨酸聚合物多功能修饰复合支架可控释放纤连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骨再生的实验研究[D]. 刘帆.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7]生物支架材料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最新热点[J]. 张圣敏,刘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07)
  • [8]腱-骨愈合用硅磷酸钙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 郭劲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2019(03)
  • [9]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 尹浩月.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N,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能的基础研究[D]. 刘玉艳. 吉林大学, 2011(09)

标签:;  ;  ;  

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生物材料的理化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