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沟渠)设计计算方法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沟渠)设计计算方法

一、城市道路路面排水(雨水口)设计计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珂[1](2021)在《雨水口三维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在城镇化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共同作用下,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城市洪涝问题日趋严重。雨水口是地表径流与地下雨水管网之间的连接点,可以将地表径流输送至排水管网,起到减少地面积水以及削减地表径流的作用,是排水系统中的关键因素。其水力特性直接影响地面积水的排除效率,对减缓城市内涝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雨水口三维水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本文以雨水口为研究对象,使用Gambit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利用商业软件AnsysFluent 6.3对偏沟式、中心布设式、贯通式三种不同布设形式的雨水口模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选用RNGk-ε紊流模型和VOF两相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控制方程,对微分方程的离散采用有限体积法,对速度与压力的耦合方程求解采用PISO算法。研究分析了三种模型分别在不同来流条件下水流的流线分布、流速分布以及流态变化特征等几个方面;基于量纲分析法,构建雨水口下泄流量系数与篦前水流弗劳德数之间的经验公式。取得结论如下:(1)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观察雨水篦上方水流流态,发现:偏沟式雨水口在来流水深较浅时,水流比较平顺地流入雨水井;在来流水深较大时,水流将雨水篦完全覆盖,水流从整个雨水篦灌入雨水井,且在雨水篦正上方水面位置会形成一个漩涡,对比该漩涡结构基本符合实际。中心布设式雨水口,在来流水深较浅时,水流同样比较平顺地流入雨水井;在来流水深较大时,在雨水篦上方水流有发展成漩涡的趋势基本符合实际。贯通式雨水口水流上方会有水翅的形成基本符合实际。(2)对偏沟式雨水口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经验公式Cw=-0.2755Fr4+1.0755Fr3-1.4745Fr2+0.7609Fr-0.0215,R2=0.8755 流量系数与弗劳德数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3)对中心布设式雨水口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经验公式Cw=-0.7905Fr2+0.8918Fr+0.208,R2=0.8763流量系数与弗劳德数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4)对贯通式雨水口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经验公式Cw=-0.1192Fr2+0.2398Fr+0.0507,R2=0.7809流量系数与弗劳德数之间有较高的相关(5)本文提出了三个布设方案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可用于三种布设式雨水口泄流量的计算。

秦美娜[2](2021)在《城市道路横截沟设计方法及其模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积水内涝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尤其是下凹桥区、下穿隧道、地下通道、地下车库等纵坡较大的地方是积水内涝的高风险地区。在上述区域设置截留设施和泵站是应对积水内涝的重要措施,其中横截沟是常见的截留手段之一,但关于横截沟的水力特性、设计计算方法尚缺乏系统研究,导致横截沟在工程应用设计过程中缺乏科学依据,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并结合横截沟的现状进行调研,开展了篦子宽度、重现期、道路横纵坡等参数对横截沟截流率的影响研究,重点研究了横截沟的水流流态演变和截流率变化特征。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横截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现有横截沟截流率公式中均没有横坡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借助于曼宁公式,提出了带有横坡参数的横截沟截流率计算方法。并且与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所有工况的误差均在10%以内,取得了比较好的拟合效果。(2)通过实验发现,在流量较大时,横截沟篦上的水流容易产生水翅现象,且沿横坡方向水翅的高度逐渐增大。研究了流量从5L/s增大到44L/s,不同篦子宽度和数量时,横截沟的截留能力。当篦宽为300mm,设置一道、两道、三道横截沟的截留能力分别为19L/s、32L/s、44L/s;当只设置一道横截沟,篦宽为400mm、500mm时,横截沟的截留能力分别为32L/s、44L/s。当设置一道横截沟,篦宽为300mm、400mm、500mm时,截流率变化范围分别为79%~95%、85%~97%和91%~99%。(3)基于城市道路横截沟CFD数值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城市道路不同坡度组合和篦子宽度对横截沟截流率的影响,模拟了水流沿程流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沿程断面平均流速先增大后减小,流量113 L/s时,第一道横截沟篦前速度最大,其值为2.63m/s。截流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篦宽的增加而增大,但受纵坡影响较小。流量从5L/s增大到113L/s时,一道横截沟截流率增加0.11%~3.90%;两道横截沟截流率提高截流率增加0.002%~4.50%;通过实验和模拟结果的对比发现,所有工况的模拟截流率与实验截流率误差均在6%以内,误差值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莫俊锋[3](2020)在《城市超标雨水径流蓄排控制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与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人们正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便利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城市内涝问题正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级政府和研究者们都在思考怎样能快速高效地解决由城市超标雨水引起的内涝问题。我国各地海绵城市试点已经结束,各地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效果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作为城市雨水洪涝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超标雨水“蓄排”设计方法及其标准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以城市超标雨水径流“蓄”和“排”为切入点,采用文献阅读、模型模拟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手段,结合我国现阶段遇到的切实问题,研究城市超标雨水径流“蓄排”控制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式CSO调蓄设施规模设计;(2)地上在线式调蓄设施设计方法;(3)地上离线式调蓄规模设计方法;(4)道路作为径流行泄通道设计方法。通过对以上城市超标雨水径流“蓄排”控制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发达国家已建立较完善的城市超标降雨控制技术和管理体系,近些年我国发布了城市内涝防治、雨水调蓄国家标准规范,但城市水文水力计算方法、雨洪调蓄设施、径流行泄通道规划设计方法仍极不成熟,成为我国城市雨洪管理技术体系落地的重大瓶颈。(2)我国建成区CSO地下调蓄池规模设计方法仍采用截流倍数法,该方法在参数取值、实际效果落地方面存在极大问题。本论文首次提出基于设计暴雨法的CSO调蓄池池容设计方法,该方法提出了与CSO溢流频次控制效果匹配的设计暴雨,且在合理化公式法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暴雨的“合理化雨型”,通过水文水力计算求解CSO池容,并得到溢流口溢流量、污水处理厂厂前溢流量值,经模型模拟评估验证,该方法与排水系统实际运行水文、水力条件相结合,计算结果可靠性较高,在我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3)暴雨调节塘是城市大排水系统中重要的调蓄类设施,美国等目前已经衍生出具有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管控综合功能的延时调节塘技术标准。本论文借鉴美国经验,提出了在线式、离线式延时调节设施的完整设计方法,并通过Excel工具建立了自动化计算模型,该模型包含设计暴雨计算模块、径流总量控制前池规模-滞蓄容积-排空时间-微型池规模设计模块、2年100年一遇峰值调节空间规模与多级溢流口计算模块、基于有限差分法的“蓄排”过程演算校核模块,给出了详细计算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经模型模拟分析,计算结果可靠。(4)城市道路是城市重要的超标降雨行泄通道,对径流行泄以及路面调蓄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以城市道路作为暴雨“蓄-排”空间的规划设计和评估方法,给出了不同类型道路最大可淹没水深、宽度等重要参数,基于此给出了城市道路明渠水力计算方法和过水断面设计方法,并给出了雨洪调蓄能力的计算和评估方法。本论文在以下两方面开展了创新性探索,以期为我国大排水系统技术标准的建立提供借鉴:(1)本论文在我国首次提出了基于设计暴雨法的CSO地下调蓄池池容设计方法,基于小流域“合理化雨型”和“厂网”系统水力计算,经模型评估计算结果较可靠,可推广使用;(2)本文系统给出了超标雨水径流控制标准、延时调节设施、道路径流行泄通道详细水文水力设计方法,并编写了Excel计算模型,待优化后可推广使用。

陈明虹[4](2020)在《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沥青路面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配合“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排水沥青路面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道路新建或改建工程当中。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渠化严重、车速缓慢、车辆频繁启动与制动等特点,本文采用离散元软件PFC3D建立了排水沥青路面车辙虚拟试验,并对排水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围绕排水沥青路面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区域的设计和应用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首先,本文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模拟展开了研究。本文利用图像处理与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真实集料三维模型库,并利用该模型库模拟生成了沥青混合料,在对其进行虚拟压实与参数赋值后生成了具有稳定骨架结构的排水沥青路面离散元三维数字试件。其次,在取得了排水沥青路面车辙板虚拟试件后,本文对其进行了虚拟车辙试验。通过与室内车辙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离散元方法的可靠性。此外,对不同级配试件板的虚拟车辙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讨论了集料级配、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排水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再次,本文提出了基于制动荷载的虚拟室内车辙试验优化方法。在对制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应力响应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后,本文得到了制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内部应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并预测了最大变形的出现位置。对虚拟试件进行了基于制动荷载的室内车辙试验后,讨论了集料级配的变化对于制动荷载作用下试件板变形量的影响,验证了该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沥青路面的推荐级配。最后,在完成了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后,本文进一步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路面排水结构进行了设计。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排水沥青路面模型进行了降雨条件下的渗流分析,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排水沥青路面结构的渗流规律,对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路面系统的排水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论文以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沥青路面系统设计及路面结构内部渗流规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沥青路面虚拟车辙试验,分析了制动荷载作用下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应力分布特点与抗车辙性能,为优化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沥青路面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姜鉴恒[5](2020)在《透水沥青路面在北京地区径流削减与水质净化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透水沥青路面是一种能够增大城区内透水区域面积的低影响开发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地表径流量和地表径流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应用于高等级城市道路的透水沥青路面作为研究对象,从路面结构形式、路面结构材料和路面结构分析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了透水沥青路面的径流削减效果和水质净化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北京地区适宜在路面内部设置排水系统,且路面内部的透水结构层厚度至少为30cm,兼具路面结构强度和排水性能的II型透水沥青路面是适宜应用于北京地区高等级城市道路的最佳选择;路面结构材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透水基层材料的选取中,多孔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应用广泛且综合性能良好的透水基层材料;结合国内外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形式,提出了A型和B型两种适用于北京地区高等级城市道路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形式。(2)对透水沥青混凝土(PAC)和多孔水泥稳定碎石(CTPB)的材料性能进行了整理与归纳,确定了两种路面结构材料的目标空隙率,选用了适当的路面材料性能指标转换模型,为后文模型中所需的空隙率、渗透系数等重要参数提供取值依据;选用路表弯沉、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剪应力和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作为路面结构验算的设计指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A型和B型两种透水沥青路面进行了的路面结构分析,探究了结构层厚度对各项设计验算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了能够满足路面承载力要求的各结构层适宜厚度。(3)选用SWMM暴雨径流模拟模型对A型和B型两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地表径流削减效果评估;在一定的降雨重现期范围内,通过设置透水沥青路面可以消除地表径流,路面内部透水结构层的铺设厚度直接决定着径流消除效应所对应的降雨重现期临界值。A型透水沥青路面可以消除重现期为5年及以下的地表径流,B型透水沥青路面可以消除重现期为50年及以下的地表径流;(4)当降雨重现期超过径流消除效应所对应的临界值时,透水沥青路面内部达到蓄满状态,从而会在路表产生径流。当降雨重现期超过径流消除效应所对应的临界值,且小于100年时,A型透水沥青路面可以削减55%~85%的径流总量和56%~86%的径流峰值,将径流系数控制在0.45以内;B型透水沥青路面可以削减91.4%的径流总量和90%径流峰值,将径流系数控制在0.1以内。因此,透水沥青路面可以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具有显着的地表径流削减作用。(5)将所建立的SWMM城市暴雨径流模拟模型完善为能够良好模拟水质变化的综合模拟模型,并对A型和B型两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水质净化效果评估;在一个完整的降雨事件中,道路雨水管道中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至最大值,而后急剧下降至较小稳定值的冲刷阶段。第二阶段为污染物浓度保持在较小稳定值直至下降为0的稳定阶段。在应用透水沥青路面后,被迟滞的地表径流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只具备稳定阶段的变化趋势,而不具备冲刷阶段的变化趋势,从而说明透水沥青路面对污染物具有过滤及吸附作用。(6)当降雨重现期小于径流消除效应所对应的临界值时,由于地表不会产生径流,透水沥青路面可以将地表污染物冲刷量削减至0;当降雨重现期超过径流消除效应所对应的临界值,且小于100年时,由于透水沥青路面同时具有径流的削减效应和污染物的过滤及吸附效应,在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A型透水沥青路面可以削减93%~98%的地表污染物冲刷量;B型透水沥青路面能削减98%以上的地表污染物冲刷量。因此,透水沥青路面具有显着的水质净化作用,且受透水结构层铺设厚度的影响较小。

王茜[6](2020)在《城市道路海绵功能拓展及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南方城市开发强度高,在城市建成区下垫面中,城市道路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城市道路所具备的海绵功能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国内已出台城市道路海绵功能相关标准规范,但对南方开发强度高的城市针对性不强,有必要在现有城市道路、绿化带及雨水管网规范的基础上,研究拓展城市道路海绵功能的潜力和方法,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现状城市道路海绵功能进行潜力评估与问题分析,提出城市道路海绵功能拓展对策。对城市道路横断面进行优化研究,发现城市道路绿地、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路面以下的空间海绵潜力较大。综合考虑透水铺装应用效果及成本,其海绵功能有限,难以满足海绵城市入渗和雨水滞留的要求,推荐路面采用有效的横坡、纵坡进行排水。为了使下沉式绿化带的海绵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亟需对下沉式绿化带的土壤层厚度和纵向坡度进行优化,对适合种植在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绿化植物种类进行优选。将传统市政雨水管道改造为可渗透式市政雨水管道,可以满足海绵城市“渗”和“排”两大需求。以深圳市为背景,对下沉式绿化带及可渗透式市政雨水管道进行技术研究。下沉式绿化带采用当地原土。暴雨条件下,土壤层厚度为60 cm左右时,经过土壤下渗及短暂滞留在土壤空隙中的径流量约占总径流量的60%,土壤渗出水中,SS的去除率在90%以上,COD和TP去除率大于30%。当下沉式绿化带坡度为1-3%时,随着绿化带坡度增大,上游表层蓄水量和污染物削减量均减少。蜘蛛兰、香菇草、美人蕉和鸢尾4种植物适宜纳入深圳市下沉式绿化带植物选择体系内。可渗透式市政雨水管道渗水量与周边土壤性质以及渗管的开孔率有关。基于中试实验以及SWMM模型,分析道路海绵措施对雨水径流水质水量的影响,以及区域化海绵措施对雨水管道承载力的影响。利用中试实验,进行下沉式绿化带及渗管对雨水径流水质水量的影响研究。暴雨条件下,管道径流峰值削减率接近40%,SS去除率达到60-80%。采用下沉式绿化带及渗管后,城市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到73.2%。利用SWMM模型,探究区域化海绵措施对雨水管道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径相同的情况下,区域化低影响开发(LID)措施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可以将市政管道设计重现期由1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区域化LID与市政道路可渗透式雨水管道相结合模式可以将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由1年一遇提高到15年一遇,从而显着提升雨水管道的防洪安全性。

王秋萍[7](2020)在《市政道路雨水口泄流效率试验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提高现有市政排水设施的效率,是缓解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值得深入研究。道路雨水口是地表径流与地下雨水管网之间的连接点,其泄流效率是决定市政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通过搭建比例为1:1的模型装置(模拟道路长12 m,宽3 m,路沿高0.5m)来开展连续坡度道路上的雨水口泄流试验研究,研究变量包括三类影响雨水口泄流效率的主要因素:道路坡度(横坡1%~2.5%,纵坡0.3%~5%)、径流量(0~70 m3/h)和雨水口型式(两种偏沟式、一种立孔式和一种联合式),共进行了277组不同工况下的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与所测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了模拟路面上水面宽度和水流深度的变化规律;对各型式雨水口的泄流量和泄流效率做了分析与对比;基于实验数据,运用数学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泄流效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拟合,提出了计算泄流效率的经验公式,并与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经验公式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雨水口的型式对路面径流的宽度和深度有显着影响;三种雨水口的泄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泄流效率随着路面径流量的增大呈非线性下降趋势,仅在径流量很小时能达到100%;纵坡对偏沟式雨水口泄流效果影响较小,但对立孔式雨水口的影响显着;增大横坡可以提高三种雨水口的泄流效率。雨水口泄流效率经验公式可用于雨水口布置间距的计算与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等间距布置的雨水口越往下游泄流效率越低。

刘萌[8](2019)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岳阳得胜北路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道路交通网络在为城市带来高度通达、集散功能的同时,也会导致地表不渗透区域比例增大,城市内涝及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道路排水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海绵城市道路可以有效解决道路雨水排放问题,改善城市道路水文环境,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建设研究十分必要。论文分析了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低影响开发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适用范围。针对岳阳市的自然地理概况,对该区域的降雨径流进行分析,根据岳阳市气象部门收集的雨水资料,改进原有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70%的控制率等相应指标,得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时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调蓄容积为369.18 m3,实体工程下沉式绿地的实际调蓄容积为403.18 m3,满足海绵城市建设中岳阳市的设计降雨量为18.5 mm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的要求。借鉴国内外相关工程经验,提出岳阳市得胜北路海绵城市道路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对透水人行道、路缘石开口、消能沉砂井、植草沟、溢流雨水井等配套设施进行设计,且对植草沟的各结构层改良优化,以促进雨水下渗,延长雨水在植草沟中的停留时间;提出实体工程道路雨水的处置方式为:机动车道及透水人行道下渗饱和后的雨水经路缘石豁口流至消能沉砂井,经沉砂井对雨水进行初步截污过滤,再经植草沟下渗和二次截污并通过溢雨水井四周卵石过滤,最后流至市政雨水管网。应用暴雨雨洪管理模型(SWMM)对岳阳市得胜北路海绵城市道路建设进行雨水径流效果评价,对比了场地未开发、传统道路及海绵城市道路三种状态下雨水径流峰值期出现的时间、峰值期径流量、径流总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道路,海绵城市道路的径流控制效果更佳,更有益于保护城市道路的水文生态环境。研究成果可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袁展[9](2019)在《路缘石开口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海绵城市的全面推进,科学合理地处理雨水径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绿地和海绵城市设施对雨水的滞蓄净化功能,经济的做法是利用路缘石开口将雨水径流导入绿地和海绵城市设施。但是,由于现阶段没有路缘石开口的设计标准与设计方法,导致目前实际工程中的路缘石开口导流效率低,排水不畅等现象时常发生。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雨洪管理及路缘石开口应用情况,介绍了路缘石开口的常见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总结了现阶段路缘石开口在海绵城市建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依据路缘石所处位置的不同将路缘石开口分为透水铺装与绿化带和海绵城市设施间、不透水铺装与绿化带和海绵城市设施间、紧邻不透水铺装的透水铺装与绿化带和海绵城市设施间三种情况讨论。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别分析了其对应的产流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每种情况下路缘石开口的水力特性,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为了验证计算方法的实用性,对比了现阶段常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模拟仿真软件,从简便性、精确性、适用性以及通用性上,选取SWMM模型作为路缘石开口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效应分析软件。详细介绍了SWMM软件的模拟仿真原理、海绵城市设施功能的实现以及利用SWMM建模的详细步骤。最后,以深圳市长圳路海绵城市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其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案设计过程,利用本研究的水力计算方法对路缘石开口的长度和布置间距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利用SWMM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设置的路缘石开口的排水能力,验证了给出的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提出的路缘石开口计算方法为海绵城市建设中路缘石开口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导了实际工程,以期为今后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刘燕[10](2019)在《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海绵城市设施研究 ——以深圳地铁6号线长圳车辆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轨道交通建设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海绵城市是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将海绵城市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工程非常少。因此,作者结合参与的《海绵城市理念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合同编号:DT306-KY002/2018)科研项目,从雨洪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角度对海绵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为了避免参数选择性、计算性、方案性等失误,采用“先计算、后验证”的思路,选用了容积法、水量平衡法、暴雨管理模型(SWMM)三种定量分析方法,分别计算设施规模,相互比较和验证,并全面评价海绵城市布置方案的效果。在论文构成上,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以及轨道交通雨洪管理的研究现状;其次,进行了轨道交通领域应用海绵城市技术的障碍和必要性分析,提出了海绵城市规划原则及设计目标;接着,详细阐述了容积法、水量平衡法、SWMM的基本原理、应用步骤,为第5章案例分析做好铺垫;然后,以深圳地铁6号线长圳车辆段为研究对象,借助容积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需求调蓄容积,并确定设施规模;最后,利用SWMM从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峰值控制率、面源污染控制率等层面,探讨了海绵城市设施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根据上述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作为减轻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研究海绵城市设施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是十分必要的;(2)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存在着规划管理、具体设计两个层面的问题和障碍;(3)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及轨道交通的功能性原则,提出了适用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海绵城市规划原则和设计指标;(4)通过容积法、水量平衡法的计算和自评,所确定的海绵城市方案具有可行性;(5)SWMM模拟结果显示,在正常降雨条件下,海绵城市设施在轨道交通中的雨洪管理效果显着,但效果随降雨重现期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6)在本次海绵设计方案中提出的创新设施具有针对性,能最大限度契合地铁车辆段建筑特点,实现海绵城市设施的系统功能,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特殊性,首次将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项目,拓宽了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可实施性和创新性。

二、城市道路路面排水(雨水口)设计计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道路路面排水(雨水口)设计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雨水口三维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雨水口出流过程研究进展
        1.3.2 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数值模拟计算理论
    2.1 基本控制方程
        2.1.1 质量守恒方程
        2.1.2 动量守恒方程
    2.2 紊流基本模型
    2.3 控制方程的离散
    2.4 流场数值计算方法
    2.5 CFD求解过程
    2.6 自由表面处理
3 偏沟式雨水口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3.1 模型建立
    3.2 网格划分及网格独立性检验
        3.2.1 网格划分
        3.2.2 网格独立性检验
    3.3 边界条件
    3.4 数值计算方法
    3.5 模拟结果与分析
        3.5.1 雨水口流态
        3.5.2 流线分布
        3.5.3 水面的变化过程
        3.5.4 流量与水深关系
        3.5.5 流量系数的变化关系式
    3.6 本章小结
4 中心布设式雨水口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4.1 模型建立
    4.2 网格划分及网格独立性检验
        4.2.1 网格划分
        4.2.2 网格独立性检验
    4.3 边界条件设置及数值计算方法
    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雨水口流态
        4.4.2 流线分布
        4.4.3 水面的变化过程
        4.4.4 流量与水深关系
        4.4.5 流量系数的变化关系式
    4.5 本章小结
5 贯通式雨水口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5.1 模型建立
    5.2 网格划分及网格独立性检验
        5.2.1 网格划分
        5.2.2 网格独立性检验
    5.3 边界条件设置及数值计算方法
    5.4 模拟结果与分析
        5.4.1 雨水口流态
        5.4.2 流线分布
        5.4.3 水面的变化过程
        5.4.4 流量与水深关系
        5.4.5 流量系数的变化关系式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城市道路横截沟设计方法及其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传统道路排水
        1.2.2 大纵坡道路排水
    1.3 研究内容
        1.3.1 横截沟设计相关计算理论分析研究
        1.3.2 城市道路横截沟截留能力实验研究
        1.3.3 城市道路横截沟数值模拟研究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第3章 横截沟设计相关计算理论分析
    3.1 横截沟应用现状分析
    3.2 横截沟截流理论公式
    3.3 横截沟截流效果计算
        3.3.1 重现期对横截沟截流率影响
        3.3.2 纵坡对横截沟截流率影响
        3.3.3 横坡对横截沟截流率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道路横截沟截留能力实验研究
    4.1 横截沟篦子的水力特性
    4.2 不同篦子宽度对横截沟截流率的影响
    4.3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道路横截沟截留能力CFD模拟研究
    5.1 CFD模拟的基本理论
        5.1.1 CFD模拟步骤
        5.1.2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5.1.3 多相流模型选择
        5.1.4 湍流模型选择
        5.1.5 求解器选择
    5.2 模型建立和计算
        5.2.1 几何模型的构建
        5.2.2 网格划分
        5.2.3 边界条件设置
    5.3 CFD模拟结果分析
        5.3.1 不同篦宽横截沟截流效果模拟结果
        5.3.2 不同道路纵坡横截沟截流效果模拟结果
        5.3.3 未截流量模拟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5 城市道路横截沟设计参数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3)城市超标雨水径流蓄排控制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与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城市超标雨水径流“蓄排”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CSO地下调蓄设施设计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设计暴雨
    2.3 计算方法
    2.4 计算示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上在线式调蓄设施设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地上在线式延时调节设施的设计标准
    3.3 地上在线式延时调节设施雨水流入、流出过程
    3.4 地上在线式延时调节设施的排空时间校核
    3.5 地上在线式暴雨调节塘模型界面与计算案例
        3.5.1 模型的主要参数
        3.5.2 设计调节池模型
        3.5.3 暴雨调节塘排空过程
        3.5.4 模型运行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上离线式调蓄设施设计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离线调节量
    4.3 用于雨水流出的闸门设计
    4.4 计算示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道路作为径流行泄通道设计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
    5.3 道路的储存水量计算
    5.4 水文水力计算
        5.4.1 路面雨水输水水力计算
        5.4.2 水流扩散宽度与便道高度
        5.4.3 道路径流行泄通道的最大径流排放量
    5.5 计算示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

(4)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沥青路面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排水沥青路面的研究和发展
        1.2.2 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辙病害防治
        1.2.3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设计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离散元虚拟试件生成方法研究
    2.1 离散元方法介绍
        2.1.1 离散单元法基本原理
        2.1.2 离散元方法在沥青混合料研究中的应用
        2.1.3 离散元软件PFC3D介绍
    2.2 粗集料颗粒模拟方法
        2.2.1 粗集料颗粒生成方法
        2.2.2 粗集料颗粒三维模型采集方法
        2.2.3 粗集料颗粒离散元模型生成方法
    2.3 排水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方案设计
        2.3.1 混合料级配设计曲线的确定
        2.3.2 粗集料颗粒投放数量计算
    2.4 排水沥青混合料虚拟试件生成
        2.4.1 材料参数设置
        2.4.2 虚拟试件成型
        2.4.3 空隙率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车辙试验的离散元模拟
    3.1 室内车辙试验介绍
        3.1.1 试验条件
        3.1.2 试验材料
        3.1.3 主要试验流程
        3.1.4 车辙试验结果
    3.2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室内车辙试验模拟
        3.2.1 边界条件
        3.2.2 荷载模型
        3.2.3 车轮荷载加载方法
    3.3 虚拟车辙试验数值结果分析
        3.3.1 虚拟车辙试验验证
        3.3.2 试件板内部受力分析
        3.3.3 不同级配混合料虚拟车辙试验分析
        3.3.4 温度对虚拟车辙试验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制动荷载的虚拟车辙试验优化
    4.1 制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应力响应分析
        4.1.1 基于ABAQUS的有限元数值模型
        4.1.2 路面结构内部应力分布特点
    4.2 制动荷载的离散元模拟方法
        4.2.1 水平力在离散元模型中的施加方法
        4.2.2 加载方法的可行性验证
        4.2.3 制动荷载的简化模型
    4.3 基于制动荷载的虚拟车辙试验
        4.3.1 制动荷载加速度对变形的影响
        4.3.2 集料级配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路面系统设计
    5.1 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系统设计
        5.1.1 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
        5.1.2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5.1.3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结构
        5.1.4 排水方案初步设计
    5.2 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路面系统模型建立
        5.2.1 GEOSTUDIO软件介绍
        5.2.2 排水路面模型的建立
        5.2.3 模型参数的确定
        5.2.4 模型边界条件的设置
    5.3 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路面系统渗流数值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透水沥青路面在北京地区径流削减与水质净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透水沥青路面研究现状
        1.2.2 基于SWMM模型的雨洪模拟研究
        1.2.3 基于SWMM模型的水质模拟研究
    1.3 研究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选取
    2.1 北京地区降雨特性与典型地质情况
        2.1.1 北京地区降雨特性分析
        2.1.2 北京地区典型土层分布情况
        2.1.3 北京地区路面内部排水需求评价
    2.2 透水沥青路面的类型
    2.3 路面结构材料的选择
        2.3.1 透水沥青路面面层材料
        2.3.2 透水沥青路面基层材料
    2.4 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形式调查与分析
        2.4.1 国外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形式
        2.4.2 我国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形式
    2.5 适用于北京地区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形式
    2.6 本章小结
3 路面结构材料性能及结构层厚度研究
    3.1 路面结构材料性能研究
        3.1.1 透水性能评价指标
        3.1.2 力学性能评价指标
        3.1.3 路面材料性能指标转换模型
    3.2 设置透水结构层的路面结构分析
        3.2.1 设计验算指标
        3.2.2 路面结构分析方法
        3.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4 路面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透水沥青路面的径流削减效果研究
    4.1 Ⅱ型透水沥青路面的产流机制分析
        4.1.1 土壤的产流机制
        4.1.2 Ⅱ型透水沥青路面的产流机制
    4.2 城市雨水径流计算模型的建立
        4.2.1 水文过程模拟原理
        4.2.2 设计降雨参数
        4.2.3 研究区域的拟定
        4.2.4 子汇水区的参数设置
        4.2.5 LID参数设置
    4.3 透水沥青路面的径流削减效果分析
        4.3.1 径流总量的削减效果评估
        4.3.2 径流峰值的削减效果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透水沥青路面的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5.1 城市径流污染现状概述
        5.1.1 城市径流污染物类别
        5.1.2 城市径流污染的危害
    5.2 城市雨水水质模拟模型的建立
        5.2.1 水质模拟原理
        5.2.2 水质模拟模型的参数设置
    5.3 透水沥青路面的水质净化效果分析
        5.3.1 污染物冲刷量的削减效果评估
        5.3.2 污染物浓度的削减效果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城市道路海绵功能拓展及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城市道路海绵功能研究进展
        1.3.1 基于海绵功能的城市道路横断面
        1.3.2 路面与路基海绵功能
        1.3.3 绿化带海绵功能
        1.3.4 雨水系统海绵功能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下沉式绿化带实验材料
        2.1.2 植物选型实验材料
        2.1.3 模拟初期雨水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初期雨水径流采集方法
        2.2.2 下沉式绿化带参数优化实验
        2.2.3 下沉式绿化带植物优选实验
        2.2.4 下沉式绿化带效能分析实验
        2.2.5 SWMM模型原理
    2.3 检测分析方法
        2.3.1 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2.3.2 植物指标检测方法
第3章 道路海绵功能潜力评估与问题分析
    3.1 基于海绵功能的道路横断面优化研究
        3.1.1 基于海绵功能的道路横断面优化潜力
        3.1.2 基于海绵功能的道路横断面优化对策
    3.2 透水路面海绵功能研究
        3.2.1 透水砖与透水混凝土路面海绵功能分析
        3.2.2 透水沥青路面海绵功能分析
        3.2.3 透水铺装的清洗与养护
    3.3 绿化带海绵功能拓展研究
        3.3.1 绿化带海绵功能拓展潜力研究
        3.3.2 绿化带海绵功能拓展对策研究
    3.4 雨水管道海绵功能拓展研究
        3.4.1 雨水管道海绵功能拓展潜力研究
        3.4.2 雨水管道海绵功能拓展对策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道路海绵关键技术研究
    4.1 下沉式绿化带设计优化研究
        4.1.1 水量蓄渗功能研究
        4.1.2 水质净化功能研究
        4.1.3 下沉式绿化带植物优选
    4.2 可渗透式市政雨水管道技术研究
        4.2.1 可渗透式雨水管道系统构建
        4.2.2 管道渗水量影响因素分析
        4.2.3 可渗透式雨水管道渗水量估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道路及周边区域化海绵措施效能研究
    5.1 道路海绵措施效能研究
        5.1.1 场降雨径流水质水量控制效能研究
        5.1.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污染削减率分析
    5.2 区域化海绵措施对管线承载力影响研究
        5.2.1 研究区域概况
        5.2.2 研究区SWMM模型构建
        5.2.3 市政雨水管道排水能力评估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市政道路雨水口泄流效率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目的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和目的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市政道路雨水口的工作原理
    2.1 雨水口构造
    2.2 雨水口汇流量
    2.3 雨水口泄流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案的设计
    3.1 引言
    3.2 试验装置
        3.2.1 设计的理论依据
        3.2.2 试验装置构造
    3.3 试验方案
        3.3.1 试验的雨水口型式
        3.3.2 试验工况和试验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雨水口泄流的水力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沿程径流宽度试验结果分析
        4.2.1 国标型偏沟式雨水口
        4.2.2 浙江省标型偏沟式雨水口
        4.2.3 立孔式雨水口
        4.2.4 联合式雨水口
    4.3 沿程径流深度试验结果分析
        4.3.1 国标型偏沟式雨水口
        4.3.2 浙江省标型偏沟式雨水口
        4.3.3 立孔式雨水口
    4.4 试验工况水流流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雨水口泄流效率
    5.1 引言
    5.2 偏沟式雨水口泄流效率分析
        5.2.1 国标型偏沟式雨水口
        5.2.2 浙江省标型偏沟式雨水口
        5.2.3 其他经验公式
    5.3 立孔式雨水口泄流效率
    5.4 联合式雨水口泄流效率
    5.5 对比分析
    5.6 雨水口间距的优化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论文创新点
        6.1.2 结论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岳阳得胜北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海绵城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LID技术的海绵城市道路研究
    2.1 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
        2.1.1 海绵城市道路与传统道路的区别
        2.1.2 海绵城市道路与低影响开发的关系
    2.2 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研究
        2.2.1 渗透技术
        2.2.2 储存和调节技术
        2.2.3 转输技术
        2.2.4 截污净化技术
        2.2.5 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选择
    2.3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
        2.3.1 道路纵断面设计
        2.3.2 道路横断面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计算分析
    3.1 城市降雨地表径流分析
        3.1.1 降雨雨型
        3.1.2 径流损失
    3.2 城市雨水系统设计参数
        3.2.1 径流系数及设计重现期
        3.2.2 岳阳市暴雨强度公式推算
    3.3 道路雨水径流量计算
        3.3.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
        3.3.2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得胜北路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
    4.1 工程项目概况
        4.1.1 工程范围及内容
        4.1.2 工程项目所在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4.2 得胜北路整体结构介绍
        4.2.1 道路主体部分
        4.2.2 海绵城市横断面设计
    4.3 下沉式绿地设施布局与优化
        4.3.1 海绵城市路缘石豁口
        4.3.2 海绵城市消能沉砂井
        4.3.3 海绵城市植被筛选技术
        4.3.4 海绵城市植草沟优化
        4.3.5 海绵城市溢流井
    4.4 海绵城市后期维护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WMM模拟的海绵城市道路径流控制评价
    5.1 SWMM模型简介
    5.2 获取模型基本数据及场地未开发模拟
        5.2.1 基本数据获取及区域概化
        5.2.2 场地未开发模拟结果分析
    5.3 传统城市道路模拟
        5.3.1 区域概化及参数设置
        5.3.2 传统道路模拟结果分析
    5.4 海绵城市道路模拟
        5.4.1 区域概化及参数设置
        5.4.2 海绵城市道路模拟结果分析
        5.4.3 三种模拟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9)路缘石开口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
    1.4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1.7.1 国内外雨洪管理研究现状
        1.7.2 路缘石开口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国内外研究
        1.7.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1.8 技术路线
第2章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路缘石开口应用现状
    2.1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2.2 路缘石开口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2.1 路缘石开口的形式
        2.2.2 存在问题
第3章 路缘石开口水力计算方法
    3.1 路缘石衔接关系类别
        3.1.1 不透水硬质铺装与绿地间衔接
        3.1.2 透水铺装与绿地间衔接
        3.1.3 紧邻不透水硬质铺装的透水铺装与绿地间衔接
    3.2 道路坡度对排水的影响
    3.3 不透水硬质铺装与绿地间路缘石开口的水力计算
    3.4 透水铺装与绿地间路缘石开口的水力计算
    3.5 紧邻不透水硬质铺装的透水铺装与绿地间路缘石开口的水力计算
第4章 海绵城市常用仿真软件
    4.1 海绵城市建设仿真软件
        4.1.1 SWMM
        4.1.2 MIKE URBAN
        4.1.3 SUSTAIN
    4.2 SWMM模拟仿真原理
        4.2.1 水文过程模拟
        4.2.2 水力过程模拟
    4.3 海绵城市设施功能实现
        4.3.1 海绵城市设施的设置
        4.3.2 海绵城市设施的布置
    4.4 SWMM建模步骤
        4.4.1 设置缺省项
        4.4.2 添加对象
        4.4.3 模拟结果
第5章 路缘石开口应用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5.2 长圳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5.2.1 规划控制目标
        5.2.2 设计策略
        5.2.3 海绵城市设施布局
    5.3 路缘石开口设置
        5.3.1 机动车道与绿地间设置路缘石开口
        5.3.2 非机动车道与绿地间设置路缘石开口
    5.4 SWMM效应分析
        5.4.1 模型建立
        5.4.2 模拟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经验计算法下路缘石开口水力计算
附录Ⅱ 带下沉形式路缘石开口水力计算
附录Ⅲ 透水铺装与绿地间路缘石开口水力计算
附录Ⅳ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降雨数据
附录Ⅴ 重现期3a、5a、10a、20a降雨数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海绵城市设施研究 ——以深圳地铁6号线长圳车辆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理论意义
        1.3.3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论文创新点
    1.8 研究难点
    1.9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海绵城市
        2.1.2 低影响开发
        2.1.3 轨道交通
    2.2 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研究现状
        2.2.1 国外低影响开发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海绵城市的研究现状
        2.2.3 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研究评述
    2.3 轨道交通雨洪管理研究现状
        2.3.1 轨道交通建设污染物相关研究现状
        2.3.2 轨道交通建设防排水相关研究现状
        2.3.3 轨道交通建设雨洪管理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与海绵城市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3.1 传统海绵城市设计思路
    3.2 传统海绵城市设施类型
    3.3 轨道交通建设与海绵城市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3.3.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与普通建筑的异同点
        3.3.2 现有轨道交通排水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3.3.3 轨道交通建设与海绵城市结合的必要性
    3.4 轨道交通建设中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障碍
        3.4.1 规划管理层面
        3.4.2 具体设计层面
    3.5 轨道交通建设中海绵城市的规划原则
    3.6 轨道交通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3.6.1 普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3.6.2 轨道交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轨道交通项目中的海绵城市设施计算方法
    4.1 容积法
        4.1.1 方法引入
        4.1.2 基本理论
        4.1.3 计算步骤
        4.1.4 优势与不足
    4.2 水量平衡法
        4.2.1 方法引入
        4.2.2 基本理论
        4.2.3 计算方程
        4.2.4 优势与不足
    4.3 SWMM
        4.3.1 模型选择
        4.3.2 基本理论
        4.3.3 应用步骤
        4.3.4 优势与不足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长圳车辆段海绵城市设施
    5.1 长圳车辆段概况
    5.2 工程建设条件
        5.2.1 地质条件
        5.2.2 气候条件
        5.2.3 竖向条件
        5.2.4 下垫面现状
    5.3 研究区域排水体系
    5.4 研究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5.5 海绵城市设施的选择及创新
    5.6 容积法及水量平衡法确定设施规模
        5.6.1 容积法计算
        5.6.2 计算方案自评
        5.6.3 水量平衡法检验
    5.7 长圳车辆段海绵城市整体设计
    5.8 SWMM暴雨管理模型模拟分析
        5.8.1 模型建立
        5.8.2 参数设置
        5.8.3 模拟过程与结果
        5.8.4 效果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适用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海绵城市设施及建议
    6.1 适用于轨道交通的海绵设施
        6.1.1 适用于轨道交通的海绵设施选择
        6.1.2 创新海绵设施的设计理念
    6.2 对轨道交通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城市道路路面排水(雨水口)设计计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雨水口三维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 张珂.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城市道路横截沟设计方法及其模拟研究[D]. 秦美娜. 北京建筑大学, 2021
  • [3]城市超标雨水径流蓄排控制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与案例研究[D]. 莫俊锋.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4]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沥青路面系统设计[D]. 陈明虹. 东南大学, 2020(01)
  • [5]透水沥青路面在北京地区径流削减与水质净化效果研究[D]. 姜鉴恒.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城市道路海绵功能拓展及效能研究[D]. 王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7]市政道路雨水口泄流效率试验研究[D]. 王秋萍.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岳阳得胜北路建设研究[D]. 刘萌.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9]路缘石开口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袁展. 深圳大学, 2019(10)
  • [10]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海绵城市设施研究 ——以深圳地铁6号线长圳车辆段为例[D]. 刘燕. 深圳大学, 2019(10)

标签:;  ;  ;  ;  ;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沟渠)设计计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