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早粳优良种质龙井10号选育研究

北方早粳优良种质龙井10号选育研究

一、北方早粳优异种质龙粳10号的选育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世伟,聂守军,刘晴,刘宇强,常汇琳,聂鑫,王宝力,薛英会,史淑春,熊琰,陈秋明,李婧阳[1](2019)在《优质、抗逆、香型水稻新品种绥粳28的选育及应用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绥粳28是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优质、抗逆、香型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对该品种未来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今后寒地优质粳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周健[2](2019)在《不同年代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表型的差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水稻对不同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是水稻重要特性之一,与水稻产量和广适性等有着密切相关。为了明确不同环境下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及稳定性差异,并为育种筛选不同生态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本研究以883份来自不同地区的粳稻为试验材料,其中对284份材料进行了表型性状的鉴定,对883份材料进行了不同年代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以284份来源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和日本的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沈阳、北京、银川、临沂、南昌和三亚等6个鉴定点的不同环境鉴定,进行了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的抽穗天数、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7个农艺性状的表型评价与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表型差异,总体上从纬度较高的沈阳到纬度较低的南昌各性状的表型值差异明显趋于减小,在三亚冬季环境下各性状表型值差异又有增加。(2)从年代Ⅰ品种(1960年前)到年代Ⅳ品种(2000年以后)水稻穗型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从多穗型向大穗重穗型发展。黑龙江、吉林和日本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辽宁品种与黑龙江、吉林和日本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年代Ⅱ品种(1960-1970年代)与年代Ⅲ品种(1980-1990年代)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年代Ⅱ和年代Ⅲ与年代Ⅰ间,年代Ⅳ品种与其他年代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远。(3)在不同环境下千粒重、穗长和穗数的表型值相对较稳定,其次为抽穗天数和株高,结实率和穗粒数的稳定性最差。抽穗天数的稳定系数与株高和穗长的稳定系数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穗数的稳定系数呈显着的正相关;株高的稳定系数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稳定系数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在不同环境下辽粳931、辽粳454、辽粳244等20个品种表现为较小的稳定系数,其生态适应性较强,这些材料可作为亲本用于水稻育种。(4)选用36对SSR标记检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覆盖水稻全基因的36对SSR位点在883份水稻品种中共检测到115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变幅为6(RM300)88(RM206),平均等位变异数为32个。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平均等位变异、基因多样性指数及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而杂合率较低,黑龙江、吉林、辽宁水稻品种具有相似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5.01%,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共占86.79%,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共占13.21%,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5)对5个不同年代类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不同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年代Ⅳ和年代Ⅴ具有较高的基因多样性指数(>0.71)和多态信息含量PⅠC(>0.74),5个不同年代类群具有较高观测杂合率(>0.16)。年代Ⅳ和年代Ⅴ的平均等位变异、基因多样性指数及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而杂合率较低,年代Ⅳ和年代Ⅴ具有相似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年代Ⅴ与年代Ⅰ(0.0335)、年代Ⅱ(0.0392)、年代Ⅲ(0.0348)、年代Ⅳ(0.0356)的遗传距离大,年代Ⅴ与年代Ⅰ、年代Ⅱ、年代Ⅲ、年代Ⅳ的亲缘关系较远,由于年代Ⅴ主要是地方品种,来源广,数量多,导致与其他类群亲缘关系远。UPGMA的分析结果表明年代Ⅲ和年代Ⅳ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年代Ⅴ与年代Ⅰ、年代Ⅱ、年代Ⅲ、年代Ⅳ的亲缘关系较远。

乔金玲,张景龙[3](2019)在《黑龙江省水稻育种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逐步增加,育种目标由开始的以高产为主,逐步发展到目前的超高产、优质、多抗育种阶段[1]。不同阶段,水稻育种的目标不同。水稻工作者从建国初期到2018年经过60年的不断努力,使水稻品种改良,品质改善,产量增加,抗性提高。育种技术不断创新,为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工作实现新的跨越。以满足人们的不断需求。因此,从育种的成就中总结出对未来育种有借鉴作用的经验,指出目前水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李志彬[4](2019)在《北方粳稻恢复系C418产量优势QTL定位与资源聚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研究落后于育种实践,在籼稻和野生稻有杂种优势相关QTL定位的报道,粳稻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以北方杂交粳稻辽优5218(5216A×C418)为最初材料,与母本回交一次后连续自交形成的BC1F6重组自交系为基础群体(RIL 167个株系),与母本测交一次形成测交BC2F1群体(F1),以F1和RIL群体为QTL定位群体。测定分析F1和RIL群体6个产量性状数据,发掘恢复系C418中产量优势位点和基因互作效应;进一步选择RIL中的强优势株系与不同类型粳稻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实践划分不同优势类群,并提出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配组模式,为杂种优势群理论在水稻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F1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影响,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与父本显着正相关,尤其是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相关性更密切。F1超原F1优势与父本超原F1优势变化大趋势基本相同,但并不是随父本呈线性变化,说明仍有一些F1由于具有较高的正向或负向超亲优势而表现与父本变化趋势不同。父本各性状处于较高水平时,F1普遍具有中亲优势,但超亲优势不明显,各性状表现以加性效应为主。随着父本各性状水平逐渐降低,父本在中高水平时F1超亲优势逐渐明显,很多性状表型值都高于父本高水平下的F1,此时杂合优势位点的显性效应显着高于加性效应。当父本表型值低于母本时,F1多数表现为中亲优势,部分性状超亲优势仍然显着。高水平的父本在某些性状上应该是聚合了父母本的多个优良基因,或原有的杂合优势位点已被母本置换,再与母本杂交时无法形成有效的杂合优势位点。用RAD-seq方法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共筛选到40968个SNP标记,用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定位。检测到3个株高优势相关QTLs,3号染色体2个,5号染色体1个;2个穗长优势相关QTLs,都在4号染色体上;2个实粒数优势相关QTLs,分别在5号和11号染色体上;4个千粒重优势相关的QTLs,分别在1号、4号、6号和10号染色体,10号染色体上的QTL贡献率最大;3个有效穗数相关QTLs,分别在5号、10号和11号染色体上,10号染色体上的QTL贡献率最大;4个单株产量优势相关QTLs,5号染色体上有2个而且位置很近,10号、11号染色体各有一个。没有定位到与总粒数、结实率优势显着相关的QTLs。最终预测了9个与产量优势相关的QTLs,其中4个位于3号染色体,2个位于10号染色体。在产量优势相关QTL中,ITPK3和EGY3与株高有关,CYP724B1、GAPC2、TRS120、BADH1、AOX1a、AOX1b和COLD1与平均穗长有关,ACT2和BAMY1分别与千粒重和分蘖数相关。这9个产量优势相关QTLs可能对水稻杂种优势候选基因的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利用INDEL及SSR标记对74份东北的粳稻资源进行了分群及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可以分成4个小群,黑龙江和吉林品种中的龙粳30、垦稻20、通823等品种与籼型品种9311及偏籼型材料C418聚在一群,其余的粳稻品种分布在不同的3个小群,3个小群中的粳稻材料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试验结果与田间表现及测定结果相一致,实际育种可以参照聚类图中信息,选择亲缘关系稍远的偏籼型材料进行杂交配组。进一步选择RIL中强优势株系与国内外粳稻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02份材料划分为9个群。其中1群为北方稻区母本群,表现为粳型背景、温光钝感、小穂多穂型;第5群为黄淮稻区的母本群,表现为粳型背景、感光或中等感光、小穂多穂型;第2群(R1群)为偏粳型父本群表现为粗杆、大穗、后期耐低温、抗早衰;第7群为父本群,表现为偏籼背景、感温型、大穂型。RIL群体主要分布在第9群,为优势父本群。据此提出配组模式可以从三个方面划分:一是遗传背景的籼粳互作优势群,二是生态反应的感温与感光互作优势群,三是产量构成因素(穗蘖型互补)互作优势群。

王才林,张亚东,赵凌,路凯,朱镇,陈涛,赵庆勇,姚姝,周丽慧,赵春芳,梁文化,孙明法,严国红[5](2019)在《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文中指出我国有234万hm2沿海滩涂和1亿hm2内陆盐碱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水稻作为沿海滩涂和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国内外学者对耐盐碱水稻开展了广泛研究。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单产在300 kg/667 m2以上的水稻品种。本文对耐盐水稻种质资源筛选、耐盐基因/QTL的定位与克隆、耐盐水稻鉴定与评价方法、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耐盐碱水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耐盐碱水稻研究的建议。

李洪亮,柴永山,孙玉友,高春艳,魏才强,解忠,张巍巍,刘丹,程杜娟,侯国强,徐德海,赵云彤[6](2016)在《寒地超级稻龙粳31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基础解析》文中指出龙粳3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寒地早粳超级稻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倒、耐寒等诸多优点。本研究对其亲本进行追溯,构建系谱图,分析亲本主要特性及核遗传贡献率,揭示其遗传演化历程,为水稻育种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龙粳31属于下北细胞质家族,传递途径为:下北→早丰→合江20→合江21→龙交89032→龙粳10号→龙粳13→龙粳31。核遗传物质由祖先亲本下北、石狩白毛、农林11、虾夷、笹锦、红星2号、奥羽239、曲系17、藤系117、雪光、越光、收921、空知、北明、空育125、北海84、台中27、高雄53、合选58和色江克按不同比例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6875%、0.9766%、2.5391%、8.2031%、3.9063%、3.1250%、3.9063%、7.8125%、15.6250%、12.5000%、1.5625%、1.5625%、3.1250%、6.2500%、12.5000%、0.7813%、0.7813%、0.7813%、6.2500%和3.1250%。亲本选择时,要注重母本在当地的适应性,而父本则应具有地理远缘或生态远缘的基因血缘;遗传基础狭窄是寒地稻区水稻育种取得新突破的主要限制因素。

刘传雪,潘国君,张献国[7](2014)在《寒地早熟理想株型超级稻龙粳31的创新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超级稻育种的特殊性、寒地超级稻的实践成果,根据实际条件提出了黑龙江省优质超级稻育种目标,总结了寒地超级稻理想株型与配套栽培技术,对创新实践成果龙粳31的选育、栽培、生育特性及推广进行了详尽分析与论述,为寒地水稻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王晓东,王茂青,王红霞[8](2014)在《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稻瘟病抗性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筛选出优异的水稻稻瘟病抗性材料,收集并整理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及日本、韩国共203份水稻种质资源,按照不同的育成时期、来源进行分类,利用2a的抗病鉴定结果进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旱育稀植时期育成的品种稻瘟病抗性有很大的提高,韩国的水稻资源有更好的稻瘟病抗性。资源的年际间抗性有差异,应对材料进行多年、多点的鉴定。因此,在利用自然条件对育种材料抗稻瘟病筛选后,用接菌的方式对自然感病筛选出的未发病材料进行接菌鉴定能提高抗病鉴定的准确性。

宋成艳,王桂玲,刘乃生,马文东,周雪松[9](2012)在《寒地水稻核心种质龙粳10号和垦稻10号抗瘟性基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寒地核心种质抗病基因组成,利用日本7个单基因鉴别菌系(P-2b、研53-33、稻72、北1、研54-20、研54-04、稻168)接种鉴定了丽江新团黑谷×龙粳10号、丽江新团黑谷×垦稻10号组合10套F3系统,采用"累积分布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粳10号对P-2b、研53-33、稻72和北1四个菌系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20的抗性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04和稻168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垦稻10号对研53-33的抗性基因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20的抗性基因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04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龙粳10号、垦稻10号可作为寒地水稻抗稻瘟病的核心种质,为抗病育种者选择亲本提供优质粳稻抗瘟源,并为寒地水稻核心种质库构建打下良好基础,在生产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淑华,潘国君,鄂文顺,陈书强,关世武,王翠,周通[10](2012)在《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文中提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迅速,品种改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动了水稻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水稻品种特性及应用情况的系统分析,总结了60年来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目前水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对黑龙江省水稻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北方早粳优异种质龙粳10号的选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方早粳优异种质龙粳10号的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优质、抗逆、香型水稻新品种绥粳28的选育及应用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目标
    1.1 品质目标
    1.2 产量目标
    1.3 熟期目标
    1.4 抗逆性目标
        1.4.1 耐冷目标
        1.4.2 抗病目标
        1.4.3 抗倒目标
2 亲本选择
    2.1 亲本由来
    2.2 母本绥粳4号(绥香粳9230)
    2.3 父本绥粳11(绥02-6159)
3 选育过程
4 绥粳28特征特性
    4.1 植物学特征
    4.2 产量
    4.3 品质
    4.4 抗逆性
    4.5 适宜区域
5 应用前景分析
    5.1 政策背景
    5.2 品种产业化形式
    5.3 应用前景

(2)不同年代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表型的差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不同年代水稻的发展历程
        1.2.2 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2.3 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年代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差异分析的试验设计
        2.2.2 不同年代粳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的试验设计
    2.3 调查内容及测定方法
        2.3.1 主要农艺性状表型性状的测定
        2.3.2 DNA提取与SSR引物筛选
        2.3.3 主要试剂、仪器及耗材
        2.3.4 PCR扩增与毛细管电泳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环境下水稻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值比较
    3.2 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
    3.3 不同年代粳稻品种的聚类分析
        3.3.1 284 份水稻品种的聚类分析
        3.3.2 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群体间的聚类分析
    3.4 不同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稳定性分析
    3.5 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5.1 不同来源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5.2 不同年代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6 不同年代粳稻品种的群体结构分析
    3.7 粳稻品种群的遗传分化与亲缘关系分析
        3.7.1 不同来源粳稻品种群的遗传分化与亲缘关系分析
        3.7.2 不同年代粳稻品种群的遗传分化与亲缘关系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环境下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变异
    4.2 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
    4.3 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
    4.4 不同环境下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稳定性
    4.5 粳稻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5 结论
    5.1 不同环境下对水稻表型性状的影响
    5.2 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及亲缘关系
    5.3 不同环境下水稻品种之间稳定系数的关系
    5.4 粳稻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黑龙江省水稻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成就
    1.1 育种目标不断变化
    1.2 品种数量不断增加
    1.3 品种品质明显提高
2 综合抗性提高, 保障了水稻的安全生产
3 育种技术不断改进
4 发展对策
    4.1 努力提高单产, 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4.2 提升稻米品质, 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档优质米需求
    4.3 增强综合抗性, 为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4)北方粳稻恢复系C418产量优势QTL定位与资源聚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杂交粳稻育种近年研究方向
        1.3.1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
        1.3.2 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的利用
        1.3.3 水稻叶片和根系抗衰性的利用
        1.3.4 大穗型杂交粳稻灌浆特性研究
        1.3.5 大穗型杂交粳稻抗倒性研究
        1.3.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 恢复系C418产量优势遗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F_1产量性状及优势与双亲相关性分析
        2.2.2 F_1各性状优势分析
    2.3 本章小结
        2.3.1 F_1产量相关性状与双亲的相关性
        2.3.2 F_1产量相关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第三章 恢复系C418产量优势QTLs定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种植设计
        3.1.3 分析方法
    3.2 结果及分析
        3.2.1 标准生物信息分析
        3.2.2 基因分型及图谱构建
        3.2.3 QTL定位结果分析
        3.2.4 优势QTL定位结果汇总
    3.3 本章小结
        3.3.1 测序和遗传图谱分析
        3.3.2 农艺性状及相关基因的QTLs分析
第四章 北方粳稻资源优势群分类研究
    4.1 寒地粳稻资源聚类分析初步研究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分析
        4.1.3 结论
        4.1.4 分析讨论
    4.2 利用SNP技术进一步对粳稻资源进行聚类分析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2.4 群体遗传学分析
        4.2.5 典型试验材料配组结果及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讨论
    5.1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
        5.1.1 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5.1.2 “杂种优势正、负向优势位点”共存理论
    5.2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杂种优势相关QTLs分析
    5.3 杂种优势群构建为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5.4 创新点与不足
        5.4.1 本研究创新点
        5.4.2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成果

(5)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1 耐盐水稻种质资源筛选
    1.2 耐盐基因/QTL的定位与克隆
    1.3 耐盐水稻鉴定与评价方法
    1.4 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
    1.5 耐盐水稻配套栽培技术
2 耐盐碱水稻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水稻耐盐机理尚不清楚
    2.2 耐盐性水稻鉴定标准不统一
    2.3 可供育种利用的耐盐基因不多
    2.4 育种方法有待进一步突破
3 意见和建议
    3.1 深入开展耐盐机制研究
    3.2 加强耐盐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与耐盐基因的发掘
    3.3 加强耐盐碱水稻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
    3.4 加强耐碱水稻研究

(6)寒地超级稻龙粳31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基础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龙粳31系谱图
    2.2 亲本来源与遗传解析
    2.3 亲本核遗传贡献率
3 讨论
    3.1 育种目标制定与亲本选择
    3.2 拓宽遗传基础和育种思路

(7)寒地早熟理想株型超级稻龙粳31的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寒地超级稻实践成果
2 寒地超级稻育种实践经验总结
    2.1 产量因子的协调
    2.2 超级稻研究发展方向
    2.3 注重黑龙江省超级稻育种的特殊性
    2.4 黑龙江省优质超级稻育种目标
    2.5 寒地超级稻理想株型与配套栽培技术
3 寒地超级稻龙粳31的创新实践
    3.1 确定寒地超级稻研究总体思路和品种具体选育目标
    3.2 确定寒地超级稻创新技术方案
    3.3 创新实践过程
    3.4 创新实践成果
        3.4.1 龙粳31产量高
        3.4.2 龙粳31品质优
        3.4.3 龙粳31抗稻瘟病性强
        3.4.4 龙粳31耐冷性强
        3.4.5 龙粳31株型理想、秆强抗倒
        3.4.6 龙粳31是寒地水稻早熟品种且后熟快
4 实践效果的推广应用

(8)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稻瘟病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建立抗病圃
        1.2.2调查项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研究
    2.2 不同来源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研究
    2.3 年际间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研究
    2.4 抽穗期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10)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成就
    1.1 审定品种数量及类型分布
    1.2 选育推广一大批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
        1.2.1 产量大幅度提高, 推动了水稻生产的快速发展
        1.2.2 品质明显改善, 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2.3 综合抗性显着提高, 保障了水稻的安全生产
    1.3 扩大推广优良品种, 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1.4 引进和创新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材料
    1.5 获得了科技奖励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1.6 诸多品种被列为科技计划项目, 促进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
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加强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与创新, 选育突破性水稻新品种
    2.2 努力提高单产, 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2.3 提升稻米品质, 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档优质米的需求
    2.4 增强综合抗性, 为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5 加强育种理论与技术创新, 提高育种水平和品种水平
    2.6 加强新品种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延长新品种使用寿命
    2.7 壮大和发展民族种业, 应对国外种业对中国种业市场的冲击
3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四、北方早粳优异种质龙粳10号的选育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优质、抗逆、香型水稻新品种绥粳28的选育及应用前景分析[J]. 高世伟,聂守军,刘晴,刘宇强,常汇琳,聂鑫,王宝力,薛英会,史淑春,熊琰,陈秋明,李婧阳. 中国稻米, 2019(04)
  • [2]不同年代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表型的差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周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09)
  • [3]黑龙江省水稻育种研究进展[J]. 乔金玲,张景龙. 现代化农业, 2019(04)
  • [4]北方粳稻恢复系C418产量优势QTL定位与资源聚类分析[D]. 李志彬.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5]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 王才林,张亚东,赵凌,路凯,朱镇,陈涛,赵庆勇,姚姝,周丽慧,赵春芳,梁文化,孙明法,严国红. 中国稻米, 2019(01)
  • [6]寒地超级稻龙粳31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基础解析[J]. 李洪亮,柴永山,孙玉友,高春艳,魏才强,解忠,张巍巍,刘丹,程杜娟,侯国强,徐德海,赵云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3)
  • [7]寒地早熟理想株型超级稻龙粳31的创新实践[J]. 刘传雪,潘国君,张献国. 北方水稻, 2014(03)
  • [8]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稻瘟病抗性研究[J]. 王晓东,王茂青,王红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05)
  • [9]寒地水稻核心种质龙粳10号和垦稻10号抗瘟性基因分析[J]. 宋成艳,王桂玲,刘乃生,马文东,周雪松.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07)
  • [10]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J]. 张淑华,潘国君,鄂文顺,陈书强,关世武,王翠,周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05)

标签:;  ;  ;  ;  ;  

北方早粳优良种质龙井10号选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