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CI总线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林,梁伟栋,吴旭生,王玲[1](2021)在《基于RTX的串口卡实时驱动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飞行器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对串口通信的实时性要求较高,数据收发的不确定性会严重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针对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的串口驱动研制需求,在对RTX驱动架构和串口卡操作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RTX实时系统的串口驱动开发方法,提出了基于回调函数通知机制的数据解析模式,实现了驱动层和应用层的分离,并提供了查询和中断两种运行模式下的RTX驱动开发思路。测试结果表明该串口驱动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为飞行器半实物仿真试验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张雪钰[2](2021)在《通用型综合等效设备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综合等效设备主要用于模拟弹上测控设备和外系统设备,实现弹上和弹地的接口及功能仿真,模拟弹上设备时实现弹地接口的全覆盖测试,模拟外系统设备时实现弹上接口的信号模拟,这对于弹上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规的等效设备往往针对特定的测试对象,功能固定,接口较少,升级和维护过程繁琐,且一套等效设备包含工控机、显示屏、键盘、电缆等,不利于多场合的调度。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一种能涵盖更多功能需求,同时具备通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便携综合等效设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考虑可靠性、便携性和可扩展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基于CPCI总线的便携式综合等效设备的方案。设备使用一体化标准多槽3U CPCI机箱,将屏幕、键盘和系统控制器均集成在工控机中,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和可扩展性;采用PCI总线保证了数据链路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信号类型进行板卡区分,完成了开关量板卡、数字量RS422板卡、LVDS板卡、模拟量板卡的硬件设计。每块板卡均采用FPGA作为主控芯片,采用PCI9054作为桥接芯片,由于等效器输出信号繁多,在设计时考虑差分信号、高速信号及电气隔离等需求,提高硬件电路的可靠性。设备配合板卡参数可配置的上位机软件,辅助综合等效器进行激励信号的输出及数据采集分析工作,提高设了设备的通用性。采用专用测试工装,对各板卡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综合等效器可根据上位机配置实现对应接口信号的输出及信号采集功能,设计内容符合各项需求。同时该设备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能够极大的缩短同类设备的研发周期,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高伟[3](2021)在《基于PCIe的SpaceFibre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SpaceFibre总线是专门面向航天器开发的高速总线,其相关测试设备较少,为了更方便的对SpaceFibre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和性能测试,设计一种可在通用计算机上使用的SpaceFibre节点测试系统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PCI Express总线因具有优良的性能,一经推出就被广泛使用,且大部分的通用计算机均具有PCIe的接口,故本文使用了PCIe接口作为SpaceFibre测试系统的上位机接口。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CIe的SpaceFibre测试系统的设计并进行实现。本文在充分调研了SpaceFibre总线技术和PCIe总线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PCIe的SpaceFibre节点测试系统,基于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分别进行了硬件平台选型、固件总体方案设计以及软件总体方案设计。本论文实现的测试系统可与其他SpaceFibre节点卡通信,按照SpaceFibre协议发送、接收数据。可自动进行单次测试、多次测试,生成多种测试数据,具有自环回自检功能,并在上位机提供不同格式的测试文件生成以及测试文件分割、文本分页对比等功能,便于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得出本系统功能完整,能够实现上位机与SpaceFibre节点的通信,并能够完成对SpaceFibre总线传输过程进行速度测试和传输数据正确性的测试。测试得到的PCIe平均读速率为15.93Gbps,平均写速率为23.01Gbps,SpaceFibre板间通信平均速率为1.91Gbps,均达到预期值。本系统满足了SpaceFibre节点与上位机交换数据以及对SpaceFibre总线数据传输进行测试的需求,对进一步研究SpaceFibre总线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都乐[4](2021)在《基于PCIe接口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设备传输的海量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硬件加速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何将大量的数据既稳定又高效地传输到主机和硬件板卡上,并进行后续的处理是极其重要的。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内容的研究:分析研究了 PCIe高速串行总线的协议规范及事务层的功能和事务层的数据包结构,通过研究PCIe总线拓扑结构,确定了传输系统的体系结构,为后续的PCIe速数据传输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研究了 Xilinx 7系列FPGA PCIe IP核的用户接口时序,在此基础上完成了 PIO、总线主控式DMA的设计。对两种形式的PCIe传输方式进行传输验证,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采用XDMA进行PCIe高速数据传输设计提供了设计思路。对基于XDMA IP核的分散聚合式DMA高速数据传输设计的实现方法进行研究,完成了 XDMA硬核用户时序接口和传输逻辑的设计,通过驱动程序和板卡的联调,在硬件开发平台上完成对基于XDMA的PCIe高速传输设计的测试验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XDMAIP核的传输架构,并为其设计了对应的上位机程序,架构可以将接收上位机程序的数据进行缓冲,实现主机和FPGA板卡的通信的同时在板卡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再将处理之后的数据传回上位机程序中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该传输架构为卫星通信中的信关站硬件加速架构提供了一种的可行思路。
邵云泽[5](2021)在《基于VPX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流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时流数据作为高速连续到达的数据序列,在工业控制,实时监控,自动驾驶,信号处理等与嵌入式系统密切相关的领域广泛出现。随着嵌入式系统对实时流数据的处理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嵌入式系统上传统的实时流数据处理系统遇到了瓶颈,数据传输速度、实时性与数据处理带宽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嵌入式系统对实时流数据进行处理时数据传输速度、实时性与数据处理带宽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给出并论述了一套基于VPX嵌入式系统的高性能实时流数据传输、分析与存储软件的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基于VPX嵌入式系统的板间数据传输技术和基于PCIe协议的对称多处理流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有效解决嵌入式系统上对实时流数据进行处理时实时性低,带宽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论述的软件系统,对实时操作系统,PCIe总线协议,VPX总线协议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应用需求分析并论证了软件系统总体架构和方案,分别对实时流数据收发管理软件、分析软件与存储软件进行了设计,详细论证了命令控制模块,缓存管理模块等关键模块以及软件各个层级架构的设计思路与具体实现。本文最后在VPX嵌入式系统上对论述的软件系统以及具体的软件实现进行了相应的测试与分析。分析的结果说明驱动程序与应用程序能够正常加载并且长时间地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并且流数据传输,分析与存储的速度分别达到了1500MB/s,1100MB/s,2.225GB/s,满足高速实时流数据传输的需求,验证了本系统高实时性,高速率的特点,说明了本系统在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流数据处理领域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黄宇坤[6](2020)在《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更快更准确地对产品性能进行检测是保证装备完好率的关键,目前装备检测方法存在大量的手动测试,即对装备进行人工测量、记录和处理检测结果。此类方法需要大量人力,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还会因人为差错造成重大后果。为促进装备又好又快交付,急需一种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论文首先概述了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应用需求及开发背景,介绍了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国内外一系列虚拟仪器软件开发技术、动态链接库技术、PCI总线技术、Active X技术。同时根据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修理过程中自动化测试系统需求,结合软件设计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等原则,通过深入分析被测产品工作原理、接口特性、参数种类,经过与Labview平台比对,提出了基于Lab Windows/CVI的软件设计方案。在综合分析电子飞行指示器各种显示参数如空速、高度、航向角、倾斜角、俯仰角等的信号类型后,重点叙述了该检测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其中包含:用通信接口技术完成RS422、ARINC429通信,完成相关数据的发送;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完成对相关故障模拟的控制及相关数据的采集;利用DEE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软件与Excel程序的动态链接、数据读取及数据写入功能,并完成报表的生成。该综合检测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架构,由电源单元、数据采集卡、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硬件系统;软件平台基于Lab Windows/CVI开发,可形成独立的测试软件安装包,并可在不具备Lab Windows/CVI软件开发环境下独立运行,最终完成数据通信、参数采集、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多种功能,通过优化设计,使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更好的拓展性。同时软件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针对衍生型号的电子飞行指示器的检测进行功能拓展,以便满足更多型号电子飞行指示器的测试要求。最后,通过对电子飞行指示器进行性能测试对该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进行验证,最终验证了该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功能满足使用要求。
何文涛,周浩[7](2020)在《基于PCI总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结合研制的基于PCI总线的数据采集卡,介绍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系统的硬件设计,利用一片A/D芯片配合多路模拟开关实现了多路数据采集。用VerilogHDL语言对FPGA编程实现硬件逻辑控制,采用Windriver驱动程序开发工具完成PCI9054总线驱动程序开发,实现实时、中断和DMA 3种数据读取工作模式。最后,对采集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实该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张梦苑[8](2020)在《基于Linux系统的PXI总线AD模块软件设计》文中提出在现代工业测试中,模数转换器模块,即AD,是构建自动测试系统的核心。具体功能为实时信号采样与数据存储,一般具备多个通道。传统观念认为仪器开发主要围绕硬件,追求硬件指标却忽视了软件的开发,只能通过硬件堆料来提高性能,成本大大提高。本论文负责设计的AD模块软件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具备重用性好,集成性高,定制性强的特点,并在Linux平台下进行开发,运行稳定,基于PXI总线,兼容PCI,传输速度快,电气性能可靠,在同类产品中具备较强竞争力,充分利用软件优势,在自动测试领域能够有所突破,节约了硬件成本。本文主要对AD模块软件进行深入探究,提出软件设计方案,经过对比选择最佳方案。整个软件包括函数接口,仪器驱动以及人机交互程序三大部分。最后通过信号测试检测软件功能是否正常。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Linux平台下,对PCI配置空间与IO总线进行研究,通过Linux内核开发AD模块驱动。模块驱动主要分为初始化设备模块,打开设备模块,数据读写模块,中断模块,释放设备模块,卸载设备模块。实现了Linux操作系统对设备的识别,保证与硬件的底层通信。2、为了更好地进行上层应用开发,首先定义了功能寄存器,规范指令,并根据AD模块功能分类实现相应的接口功能函数来控制AD模块,整个函数接口符合IVI设计规范,接收上层应用的参数信息,并转换成相应命令通过驱动传输至FPGA端,并接受FPGA传回的数据。实现的API主要分为仪器初始化,采样参数配置,触发信号配置,采样数据处理,误差校正五种功能模块。3、在AD模块函数接口基础上,通过Qt开发人机交互程序,提供简洁明了的界面,方便使用者对AD模块进行各种参数配置,特别是运用了表格控件方便进行多通道设置,并提供多通道波形显示,在设计中采用相应的多线程技术防止程序在采样过程中进行其他操作而导致程序崩溃。4、最后进行AD模块功能验证,首先进行系统驱动联调,保证底层数据通信正确,驱动正常运行,通过人机交互程序配置触发模式,控制AD多通道采样,经过验证本AD模块软件能够对多通道模拟输入信号进行采样显示,具有波形分析的能力,软件设计达到要求。
白宏义[9](2020)在《基于FPGA的PXI通信板卡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PXI(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平台通过对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进行补充信号,继承PCI总线的优势,并增加了特有的功能。随着科学日益发展进步,如何以最短时间,最快的速度,制造出最有效和竞争力的自动测试系统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重点,是一门特别大的学问。而PXI测试平台因为其很快的速度,很大的容量,较低的成本,较强的可靠性,在自动测试平台相关项目中成为很重要很频繁的选择。而PXI板卡的设计是实现PXI平台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针对某航天测试台高速总线接口的需求,开展了基于PXI总线的高速板卡设计开发。在查阅大量资料,充分理解PXI协议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包括FPGA,CPLD等)自己写程序来完成PXI协议的通用功能。该设计以FPGA为主控芯片,控制外部电路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的数据与PXI背板信号进行交互,通过PXI高速接口传输到计算机上。软件接口是通过WINDOWSXP系统,WDM驱动结构,DRIVERWORKS和DDK驱动开发软件完成相关的PXI驱动程序。并且,开发了相应的应用测试程序。不同于以往的PXI测试平台,本次设计的PXI通信板卡没有采用专用的PCI芯片,而是单独以FPGA完成PXI协议,相对于传统的PXI板卡,开发周期更短,成本较低,更加有针对性的节约逻辑资源,设计更加灵活,有重要的工业价值。最后通过搭建测试平台,测试证明,此次设计的板卡实现了PXI接口的基本功能和高速数据传输。
任蕊[10](2020)在《基于Linux的DMA网卡驱动程序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设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问题日益尖锐,引发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国产操作系统,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使用Linux操作系统。随着计算机功能的发展,计算机设备的增加,在整个互联网结构中,最核心部分就是设备的驱动程序。本课题基于保密通信技术,为数据加密传输卡设计驱动程序,使得数据加密传输卡可以更好的在实际中应用,保证了网络数据传输过程的稳定和安全。本次驱动程序编写是以Ubuntu16.04系统和的Linux4.4内核为基础的,实现了网络加密卡高速传输网络数据的功能。由此为切入点,针对Linux的运作特点,对其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介绍。包括Linux内核相关的知识,PCIE总线相关理论等。然后介绍了总体设计过程,包括硬件部分设计,驱动程序的设计,数据传输过程。最后重点介绍了驱动的开发过程,包括总线驱动设计,数据传输驱动设计,网络设备驱动设计。在文章的最后,为了验证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顺利实现,通过测试该加密卡的各部分驱动程序,从而对其具备的细节功能进行了全面检测,证明本课题预计功能已全部实现。
二、PCI总线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CI总线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2)通用型综合等效设备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ATS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测试总线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2 通用型综合等效器总体设计 |
2.1 系统功能分析及功能指标 |
2.1.1 系统功能分析 |
2.1.2 功能需求 |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1 设备总体通信方式选择 |
2.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3 系统总体通信协议设计 |
2.3 系统工作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3 通用型综合等效器硬件电路设计 |
3.1 模拟量通信板卡设计 |
3.1.1 PCI接口设计 |
3.1.2 信号源输出设计 |
3.1.3 采集电路设计 |
3.2 开关量卡电路设计 |
3.2.1 开关器件选型 |
3.2.2 开关量输出电路 |
3.2.3 开关量采集电路 |
3.3 RS422 电路设计 |
3.4 LVDS电路设计 |
3.4.1 图像数据传输设计 |
3.4.2 LVDS数据远距离传输设计 |
3.5 布局布线规则 |
3.6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和关键逻辑设计 |
4.1 通用型上位机设计 |
4.1.1 参数配置 |
4.1.2 功能设计 |
4.2 PCI接口逻辑设计 |
4.3 直流模拟电压输出逻辑设计 |
4.4 LVDS信号传输逻辑设计 |
4.4.1 图像数据传输逻辑设计 |
4.4.2 LVDS数据传输逻辑设计 |
4.5 开关量逻辑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性能测试与验证 |
5.1 测试平台搭建 |
5.2 功能测试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PCIe的SpaceFibre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1.3.1 课题研究目的与主要工作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相关协议研究 |
2.1 PCIe协议研究 |
2.1.1 PCI系列协议发展 |
2.1.2 PCIe总线拓扑结构 |
2.1.3 PCIe协议分层结构 |
2.1.4 PCIe总线数据传输 |
2.1.5 PCIe寄存器配置空间 |
2.1.6 PCIe中断机制 |
2.2 SpaceFibre协议研究 |
2.2.1 SpaceFibre协议分层结构 |
2.2.2 SpaceFibre总线拓扑结构 |
2.2.3 SpaceFibre数据格式 |
2.2.4 SpaceFibre数据传输过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PCIe的 SpaceFibre测试系统软硬件方案设计 |
3.1 整体方案设计概述 |
3.1.1 功能设计与技术指标 |
3.1.2 硬件选型与固件方案设计 |
3.2 SpaceFibre通信模块设计 |
3.3 DDR高速缓存模块设计 |
3.3.1 DDR3 MIG IP核解决方案 |
3.3.2 DDR3 FDMA IP核解决方案 |
3.4 PCIe通信接口模块设计 |
3.4.1 Xilinx提供的三种IP核对比 |
3.4.2 XDMA IP核的介绍 |
3.4.3 PCIe链路LTSSM状态机 |
3.5 上位机驱动软件方案设计 |
3.5.1 XDMA中的DMA启动流程 |
3.5.2 基于XDMA的驱动解决方案 |
3.5.3 驱动程序开发环境搭建 |
3.6 上位机应用软件程序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CIe的SpaceFibre测试系统的实现及功能验证 |
4.1 整体实现方案简述 |
4.2 SpaceFibre光纤通信模块实现与验证 |
4.2.1 SpaceFibre光纤通信模块实现 |
4.2.2 SpaceFibre光纤通信模块验证 |
4.3 DDR高速缓存模块实现与验证 |
4.3.1 DDR高速缓存模块实现 |
4.3.2 DDR高速缓存模块验证 |
4.4 PCIe通信接口模块实现与验证 |
4.4.1 PCIe通信接口模块实现 |
4.4.2 PCIe通信接口模块验证 |
4.5 上位机软件功能实现与测试 |
4.5.1 上位机软件功能实现 |
4.5.2 上位机软件功能验证 |
4.6 测试结果正确性验证 |
4.7 速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基于PCIe接口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PCIe总线协议 |
2.1 PCIe结构体系 |
2.1.1 PCIe总线拓扑结构 |
2.1.2 PCIe总线分层结构 |
2.2 PCIe数据传输 |
2.2.1 PCIe总线事务介绍 |
2.2.2 PCIe各层包结构 |
2.2.3 PCI事务层包分类及用途 |
2.2.4 PCI事务层包路由方式 |
2.3 PCIe配置空间和中断机制 |
2.3.1 PCIe配置空间 |
2.3.2 PCIe中断机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PCIe接口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
3.1 设计需求 |
3.2 基于硬件加速的信关站传输架构总体设计 |
3.3 基于PIO的PCIe传输设计 |
3.3.1 7系列PCIe IP核特性 |
3.3.2 PIO传输系统 |
3.3.3 PIO传输验证 |
3.4 基于BMD的DMA传输设计 |
3.4.1 基于xapp1052的DMA系统 |
3.4.2 DMA传输验证及传输乱序问题分析 |
3.5 基于XDMA的PCIe传输架构方案设计 |
3.5.1 XDMA IP核特性 |
3.5.2 XDMA的DMA操作 |
3.5.3 XDMA配置 |
3.5.4 XDMA传输架构板卡端设计 |
3.5.5 XDMA传输架构上位机程序设计方案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XDMA的PCIe传输架构测试与验证 |
4.1 测试方案设计 |
4.1.1 硬件测试平台搭建 |
4.1.2 软件测试环境搭建 |
4.2 XDMA传输架构测试与验证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致谢 |
(5)基于VPX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流数据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2 系统关键技术概要 |
2.1 VPX总线协议 |
2.2 PCIe总线协议 |
2.2.1 PCIe总线层次结构 |
2.2.2 PCIe总线事务机制 |
2.2.3 PCI Express地址空间与配置空间 |
2.3 实时操作系统 |
2.3.1 实时操作系统架构 |
2.3.2 实时操作系统中断管理 |
2.3.3 实时操作系统系统任务间通信 |
2.4 本章小结 |
3 硬件平台与软件系统 |
3.1 硬件平台 |
3.1.1 信号处理模块 |
3.1.2 大容量存储模块 |
3.1.3 控制模块 |
3.2 软件系统 |
3.2.1 实时流数据收发管理软件 |
3.2.2 实时流数据分析软件 |
3.2.3 实时流数据存储软件 |
3.3 本章小结 |
4 软件详细架构与具体实现 |
4.1 实时流数据收发管理软件 |
4.1.1 PCIe链路驱动层架构与实现 |
4.1.2 FPGA驱动层架构与实现 |
4.1.3 数据通路控制层架构与实现 |
4.2 实时流数据分析软件 |
4.2.1 流数据缓存层架构与实现 |
4.2.2 数据处理层架构与实现 |
4.2.3 实时分发层架构与实现 |
4.3 实时流数据存储软件 |
4.3.1 设备驱动层架构与实现 |
4.3.2 流数据接入层架构与实现 |
4.3.3 文件系统层架构与实现 |
4.3.4 网络转发层架构与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软件测试与验证 |
5.1 软件开发与测试平台 |
5.2 实时流数据收发管理软件测试 |
5.2.1 FPGA驱动测试 |
5.2.2 上下行流数据测试 |
5.3 实时流数据分析软件测试与验证 |
5.3.1 数据正确性测试与验证 |
5.3.2 处理速度测试与验证 |
5.4 实时流数据存储软件测试与验证 |
5.4.1 三种不同方向的实时流数据的测试与验证 |
5.4.2 文件系统读写文件的验证与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综合检测系统的实现路径 |
1.3 虚拟仪器的概述 |
1.3.1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
1.3.2 虚拟仪器的优点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技术基础 |
2.1 Lab Windows/CVI平台 |
2.2 PCI总线概述 |
2.3 动态链接库技术 |
2.4 Active X技术 |
2.4.1 Active X概述 |
2.4.2 Lab Windows/CVI平台中Active X的调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 综合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组成 |
3.2.1 cPCI工控机 |
3.2.2 数据采集模块 |
3.2.3 离散量模块 |
3.2.4 RS-422通讯模块 |
3.2.5 ARINC429通讯模块 |
3.2.6 ARINC407模块 |
3.2.7 显示屏 |
3.2.8 系统面板设计 |
3.3 总体设计 |
3.3.1 系统的软件功能 |
3.3.2 软件的框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检测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
4.1 户界面设计 |
4.1.1 初始界面的设计 |
4.1.2 测试界面的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2.1 自检模块 |
4.2.2 数据处理模块 |
4.2.3 数据收发模块 |
4.2.4 手动测试模块 |
4.2.5 自动测试模块 |
4.2.6 报表存储模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综合检测系统实验验证 |
5.1 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 |
5.2 自检测试 |
5.3 电子飞行指示器测试 |
5.3.1 4 型电子飞行指示器试验验证 |
5.3.2 4 C型电子飞行指示器试验验证 |
5.4 报表生成存储模块的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PCI总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2 硬件构成与设计 |
3 软件设计 |
3.1 FPGA控制设计 |
3.2 PCI9054驱动程序设计 |
4 实验结果 |
5 结语 |
(8)基于Linux系统的PXI总线AD模块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来源及内容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AD模块总体设计方案 |
2.1 开发平台介绍 |
2.2 AD模块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架构 |
2.3 AD模块软件设计方案选择 |
2.3.1 驱动开发方案 |
2.3.2 功能函数接口编译器 |
2.3.3 人机交互程序界面开发工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D模块驱动设计与实现 |
3.1 AD模块驱动开发的关键技术 |
3.1.1 LINUX设备驱动 |
3.1.2 PCI总线原理 |
3.2 基本框架结构 |
3.3 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
3.3.1 初始化设备模块 |
3.3.2 打开设备模块 |
3.3.3 数据读写模块 |
3.3.4 中断模块 |
3.3.5 释放设备模块 |
3.3.6 卸载设备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D模块函数接口设计与实现 |
4.1 应用函数接口框架与流程设计 |
4.2 功能函数寄存器定义 |
4.3 应用函数库功能设计与实现 |
4.3.1 模块初始化 |
4.3.2 采样参数配置 |
4.3.3 触发信号配置 |
4.3.4 采样数据处理 |
4.3.5 误差校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机交互程序设计 |
5.1 人机交互程序框架 |
5.1.1 QT开发框架 |
5.1.2 MVC软件架构 |
5.1.3 程序流程 |
5.2 人机交互程序实现 |
5.2.1 界面设计 |
5.2.2 多线程运用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D模块软件调试与功能验证 |
6.1 模块软件系统调试 |
6.2 AD模块软件功能验证 |
6.2.1 驱动程序调试 |
6.2.2 模块校准 |
6.2.3 模块功能验证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9)基于FPGA的PXI通信板卡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测试系统发展历程 |
1.3 PXI发展历程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2 PXI的关键技术的研究 |
2.1 PXI总线的特点 |
2.2 PXI总线的组成 |
2.2.1 PXI的信号组 |
2.2.2 PXI的地址空间 |
2.2.3 PXI总线的操作类型 |
2.2.4 PXI总线的传输控制 |
2.3 PXI总线的拓扑结构 |
2.3.1 PXI总线的体系结构 |
2.3.2 PXI总线的系统结构 |
2.4 PXI接口的开发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3 总体方案和硬件实现 |
3.1 PXI高速通信板卡总体设计方案 |
3.1.1 性能指标 |
3.1.2 总体设计框图 |
3.2 PXI板卡硬件电路设计 |
3.2.1 PXI接口电路及FPGA控制模块设计 |
3.2.2 FPGA配置电路 |
3.2.3 电源模块设计 |
3.2.4 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
3.2.5 电源隔离模块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逻辑设计 |
4.1 系统软件逻辑总体设计框图 |
4.2 PXI协议VHDL实现 |
4.2.1 配置空间设置 |
4.2.2 接口逻辑 |
4.2.3 状态机 |
4.3 PXI软件驱动开发 |
4.3.1 操作系统方案选择 |
4.3.2 PXI驱动开发方案选择 |
4.3.3 PXI驱动程序的具体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应用程序设计和测试 |
5.1 测试平台搭建 |
5.2 综合测试分析 |
5.3 测速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Linux的DMA网卡驱动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安全加密技术 |
1.2.2 高速传输总线技术 |
1.2.3 网络设备驱动 |
1.3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系统相关理论基础 |
2.1 Linux原理概述 |
2.1.1 Linux内核原理 |
2.1.2 Linux中断技术 |
2.2 网络设备驱动概述 |
2.2.1 Linux驱动程序的分类 |
2.2.2 Linux网络驱动体系结构 |
2.2.3 TCP/IP网络协议 |
2.3 PCIE总线理论概述 |
2.3.1 PCIE总线层次结构 |
2.3.2 PCIE总线配置空间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总体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2 硬件总体设计 |
3.3 总线驱动设计 |
3.3.1 PCIE设备驱动设计 |
3.3.2 设备初始化过程 |
3.4 数据传输设计 |
3.5 网卡驱动程序设计 |
3.5.1 加密网卡硬件结构 |
3.5.2 网络设备驱动 |
3.5.3 驱动数据结构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
4.1 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1 PCIE硬件模块设计 |
4.1.2 加密模块设计 |
4.1.3 网口模块设计 |
4.2 总线驱动设计与实现 |
4.2.1 驱动程序设备的配置 |
4.2.2 驱动程序的加载与卸载 |
4.2.3 驱动程序设备的初始化 |
4.3 数据传输驱动设计与实现 |
4.3.1 可编程输入输出驱动程序 |
4.3.2 SGDMA工作方式 |
4.3.3 DMA传输过程 |
4.4 网络设备驱动设计与实现 |
4.4.1 网络设备的注册 |
4.4.2 网络设备的初始化 |
4.4.3 网络设备的打开和关闭 |
4.4.4 数据发送流程 |
4.4.5 中断处理过程 |
4.4.6 数据接收流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驱动程序的测试 |
5.1 总线驱动程序的测试 |
5.2 数据传输驱动程序的测试 |
5.3 网卡驱动程序的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PCI总线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TX的串口卡实时驱动开发[A]. 王建林,梁伟栋,吴旭生,王玲. '21 全国仿真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2021
- [2]通用型综合等效设备的设计与实现[D]. 张雪钰. 中北大学, 2021(09)
- [3]基于PCIe的SpaceFibre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高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1(01)
- [4]基于PCIe接口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技术研究[D]. 都乐.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基于VPX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流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 邵云泽. 浙江大学, 2021(01)
- [6]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D]. 黄宇坤.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7]基于PCI总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何文涛,周浩. 中国仪器仪表, 2020(06)
- [8]基于Linux系统的PXI总线AD模块软件设计[D]. 张梦苑.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9]基于FPGA的PXI通信板卡设计与实现[D]. 白宏义. 中北大学, 2020(09)
- [10]基于Linux的DMA网卡驱动程序设计[D]. 任蕊. 黑龙江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