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咪酯过敏一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田浩,张艺,熊永红,夏中元[1](2021)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时麻醉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时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系统的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月,收集有关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依托咪酯组采用依托咪酯作为麻醉用药,复合或不复合其他镇痛药,丙泊酚组采用相同配伍的丙泊酚。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1 35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丙泊酚比较,依托咪酯能明显增加血流动力学稳定性MAP(MD=15.53 mmHg, 95%CI 12.26~18.80 mmHg)、HR(MD=6.02次/分,95%CI 2.88~9.16次/分),降低注射痛发生率(OR=0.09, 95%CI 0.04~0.23)、低血压发生率(OR=0.33, 95%CI 0.23~0.48)、呼吸抑制发生率(OR=0.27, 95%CI 0.14~0.54)、低氧血症发生率(OR=0.27, 95%CI 0.16~0.47),两者术毕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4 min, 95%CI-0.37~1.85 min),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后入睡时间明显延长(MD=0.01 min, 95%CI 0.00~0.02 min),恶心呕吐的发生率(OR=3.48, 95%CI 2.14~5.64)和肌痉挛的发生率(OR=8.08, 95%CI 4.47~14.58)明显增加。结论对于无痛结肠镜,依托咪酯较丙泊酚对循环影响更小,手术后苏醒时间相当,注射痛、低血压、呼吸抑制及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但麻醉诱导后入睡时间更长,恶心呕吐及肌痉挛的发生率更高。
申威[2](2021)在《依托咪酯对在体小鼠小脑皮层分子层感觉信息传递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依托咪酯作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具有麻醉作用强、持续时间短的良好特性,其在临床中使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依托咪酯对在体小鼠小脑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PC)活性的抑制作用是通过GABAA(γ-aminobutyric acid A)和甘氨酸受体来调节的,而目前为止依托咪酯在影响在体动物小脑皮质分子层感觉信息处理的发挥的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依托咪酯对乌拉坦麻醉下小鼠小脑分子层中感觉刺激产生反应的影响。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小鼠小脑皮层分子层感觉信息传递功能的影响,为阐明其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动物采用雄性或雌性成年(6-8周龄)HA/ICR小鼠30只,用乌拉坦(1.3g/kg体重i.p.)麻醉,钻取直径1~1.5mm圆孔的开颅手术,暴露出小脑表面Crus II区。使用蠕动泵以0.4 ml/min的速度持续向小脑表面注入含氧人工脑脊液(ACSF,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使用体温仪监测直肠温度并维持在37±0.2℃。用Axopatch 200B放大器对分子层进行了局部场电位记录。通过计算机上的Digidata 1440系列模拟-数字接口,使用Clampex10.3软件获得电生理数据。用厚壁硼硅酸盐玻璃拉拔器制作贴片移液管,通过移液管使记录的电极充满ACSF,使其电极的电阻为3–5 MΩ。依托咪酯和gabazine购置于Sigma上海公司,所用药物溶于ACSF并通过蠕动泵灌流在手术暴露区域。通过连接到特制的吹风装置进行吹气(30 ms,60psi)对同侧触须垫进行触觉刺激。吹风刺激由计算机控制,并与电生理记录同步,并通过Master 8控制器和Clampex10.3软件以0.05 Hz的频率传送。将所有化学物质溶解成溶液,并作为等分样品冷冻;最后在ACSF中以0.4ml/min的速度将它们输注在小脑表面。使用Clampfit 10.3软件分析电生理数据。结果:(1)依托咪酯(50μM/L)小脑表面灌注10min后,反应潜伏期无明显改变(P>0.05;n=10;未显示),但P1振幅显着降低(P<0.001;n=7)(图2A、B和C)。依托咪酯引起的P1振幅的降低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最低有效剂量为10μM,比基线降低2.19%(P<0.05;n=5),IC50为64.57μM。依托咪酯浓度为500μM时,P1振幅比基线降低98.68%(P<0.0001;n=5)。(2)在灌注依托咪酯(50μM/L)的情况下,P1半宽度的标准化值比基线(ACSF:100.2±5.6%)显着增加(P=0.032;n=7),增加了121.4±7.8%(图3A)。P1曲线下面积(AUC)的标准化值显着(P<0.001;n=7)低于基线(ACSF:100.1±6.8%),为基线的47.6±8.4%。另外,依托咪酯明显增加了P1的上升时间和衰减时间(P<0.05)。(3)小脑表面灌注GABAA受体阻断剂(gabazine,SR95531)20μM/L阻断了感觉刺激诱发的GABA能成分P1,并显示了刺激诱发的兴奋成分N2,它代表了感觉刺激诱发的PCs兴奋。在gabazine存在的情况下,依托咪酯对N2的振幅没有显着影响(gabazine:52.5±4.5%,gabazine+依托咪酯:54.12±5.4%;n=7)。N2的标准化AUC与单独使用gabazine时无显着差异(gabazine:50.82±6.8%,gabazine+依托咪酯:52.79±7.5%;n=7;P>0.05;)。在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10μM)存在下,感觉刺激对P1振幅没有明显影响。P1的标准化振幅为基线的98.20±4.2%(100.06±3.5%;P>0.05;n=7)。在士的宁(10μM)存在下,依托咪酯(50μM)将P1振幅降低至基线的62.19±5.8%(100.06±3.5%;P<0.001;n=7),与单独使用依托咪酯(50μM;60.56±6.4%基线;P>0.05;n=7)相似。(4)对同侧触须垫进行吹气刺激可诱发小脑分子层中间神经元(Molecular layer interneuron,MLI)的峰值电位。给予依托咪酯(50μM)10min显着抑制自发性峰电位和感觉诱发峰电位,自发性峰电位的标准化数目比基线减少1.64±1.6%(100.0±1.35%;P<0.0001;n=6)。感觉诱发峰电位的标准化数目比基线减少了21.0±6.4%(102.0±10.07%;P<0.001;n=6)。结论:依托咪酯通过GABAA受体调节感觉刺激诱发小脑皮层分子层场电位反应。甘氨酸受体阻断剂无法阻断依托咪酯诱导的面部刺激诱发的抑制反应。小脑表面灌注依托咪酯会抑制小脑MLI中的自发性和感觉诱发的峰电位活动,导致分子层对感觉刺激诱发抑制效应的减弱。
叶丽群,何娟明,植碧清,梁静芳[3](2021)在《不同用药方法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麻醉诱导时不同用药方法对预防依托咪酯肌阵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和B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A组静脉注射(静注)阿曲库铵, B组静注舒芬太尼, 1 min后A组、B组和C组分别静脉给予依托咪酯。比较三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序贯预静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阿曲库铵或舒芬太尼后与依托咪酯静注完2 min内肌阵挛发生情况和预注前(T0)、预注中(T1)、预注后(T2)不同时点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结果 C组肌阵挛发生率为53.3%,高于A组的6.7%和B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肌阵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时,三组患者SBP、HR、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序贯预静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阿曲库铵或舒芬太尼,可明显降低依托咪酯诱发的肌阵挛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
罗曼[4](2021)在《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TAPB联合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研究目的:本研究观察TAPB联合两种传统的全身麻醉方式(即: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发生情况,拟优选组合推荐用于临床。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受试者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120),均为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随机分为TAPB联合静吸复合麻醉组(复合组)与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麻醉诱导方案及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两组相同,麻醉维持方案:复合组设置吸入浓度为1.0 MAC的七氟烷,辅助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泵注速度;静脉组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25-4 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两组均在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术后PCIA配方:舒芬太尼2 ug/kg+甲氧氯普胺30 mg溶解至NS 100 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年龄、身高、体重、BMI、民族等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入室血流动力学。(2)研究主要指标:PONV总发生率、分级、历时PONV发生人次、历时PONV发生次数及术后补救情况等信息。(3)研究次要指标: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不良事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复苏及PACU停留时间等苏醒期信息;总住院和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随访期信息;术后VAS评分、镇痛药物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等镇痛评价。结果:1.纳入患者120例,每组各60例,剔除病例14例,脱落率为11.7%。其中复合组剔除8例,静脉组剔除6例,最终106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复合组52例,静脉组54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PONV总发生率及分级: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发生PONV;复合组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高于静脉组(P<0.0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4级以上的病例;复合组组间比较,2级PONV发生率高于1级(P<0.05)。(2)历时PONV发生人次:复合组术后2-4h PONV发生人次高于静脉组(P<0.05);术后0-2h、4-6h、6-24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术后24-48h均未发生PONV。(3)历时PONV发生次数:复合组术后2-4h PONV发生次数高于静脉组(P<0.05);术后0-2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MAP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麻醉药物使用: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复苏时间、PACU停留时间、总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复合组长于静脉组(P<0.05)。(5)镇痛评价:术后2h、4h、6h、24h、48h 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有PONV发生,但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PONV较低,故推荐优先选择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临床。第二部分TAPB联合TIV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及阿片类药物的节制效应目的:本研究基于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实施TAPB术后联合PCIA镇痛的情况下,观察能否取消术毕静脉镇痛负荷量的应用,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进而减少副作用PONV的发生。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TAPB+F组与TAPB+NS组。两组患者麻醉方案基于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麻醉维持方案为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25-4 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相同,TAPB+F组于术毕给予静脉镇痛负荷量舒芬太尼10ug;TAPB+NS组于术毕给予安慰剂2ml。两种患者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术后PCIA配方:舒芬太尼2 ug/kg+甲氧氯普胺30 mg溶解至NS 100 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吸烟史、PONV史或晕动病史、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等,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2)研究主要指标:术后VAS评分、镇痛药物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等镇痛评价;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3)研究次要指标: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尿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等,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结果:1.纳入患者120例,每组各60例,共剔除11例,脱落率为9.2%。其中TAPB+F组剔除6例,TAPB+NS组剔除5例,最终109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TAPB+F组54例,TAPB+NS组55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及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等麻醉与手术信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镇痛评价:术后2h、4h、6h、24h、48h VAS评分、镇痛药物舒芬太尼消耗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ONV发生情况:PONV总发生率及分级: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PONV;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PB+F组PONV发生率为44.4%,TAPB+NS组PONV发生率为34.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PONV 4级的情况;术后0-2h、2-4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及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及SpO2等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TAPB+F组MAP低于TAPB+NS组(P<0.05);其余观察点MA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TAPB+F组术中舒芬太尼及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多于TAPB+NS组(P<0.05);镇痛泵舒芬太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TAPB+F组复苏及PACU停留时间长于TAPB+NS组(P<0.05);尿管和引流管拔出时间、总住院和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毕取消静脉镇痛负荷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对术后疼痛、PONV影响不明显,但可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节约阿片类药物。第三部分TAPB联合少阿片化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拟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实施TAPB作为基础镇痛的情况下,能否采用少阿片化镇痛方案?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2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TAPB+S组与TAPB+N组。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方案采用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相同,术毕取消静脉镇痛负荷量的应用,两种患者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基于第二部分试验的结果发现TAPB联合镇痛配方为2 ug/kg舒芬太尼术后PCIA可为患者提供良好镇痛,但同时PONV发生率较高。本部分试验我们根据药物等效强度的相对效价比采用少阿片化PCIA镇痛配方,TAPB+S组:舒芬太尼1ug/kg+甲氧氯普胺30mg溶解至NS 100ml;TAPB+N组:纳布啡1mg/kg+甲氧氯普胺30mg溶解至NS 100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同本研究第二部分。(2)研究主要指标: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余同本研究第二部分。(3)研究次要指标:随访期各观察点血流动力学变化;余同本研究第二部分。结果:1.纳入患者72例,每组各36例,共剔除7例,脱落率为9.7%。其中TAPB+S组剔除4例,TAPB+N组剔除3例,最终65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TAPB+S组32例,TAPB+N组33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镇痛评价:TAPB+S组术后2h、4h、6h VAS评分高于TAPB+N组(P<0.05);术后24h、48h 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4h、6h、24h、48h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纳布啡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amsay镇静评分:TAPB+S组术后2h、4h、6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TAPB+N组(P<0.05);术后24h、48h 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ONV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PONV;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PONV 4级的情况;术后0-2h、2-4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及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及皮肤瘙痒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死亡率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2)随访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MAP及SpO2等血流动学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复苏时间、PACU停留时间、尿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实施TAPB作为基础镇痛,术后少阿片化的镇痛方案能为患者提供优良的镇痛作用,但PONV仍有发生,阿片类药物不是PONV的唯一诱因。
陈维媛[5](2021)在《围术期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围术期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较高,普遍一致的预防既不能满足恶心呕吐高危患者的需求,又浪费了医疗资源。本文通过建立我院肝胆外科围术期恶心呕吐临床预测模型对高危患者进行筛选,同时通过系统评价不同药物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疗效,为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预防方案选择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围术期恶心呕吐危险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部分: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手术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围术期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数量,以1:2的比例匹配未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对数据集的两组患者分别随机抽取,70%的患者作为建模数据集,其余作为验证数据集。对纳入危险因素分类处理后进行Logistics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临床预测模型用列线图(Nomogram)表示。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测试模型校准度,采用受试者曲线(ROC)测试模型区分度,采用决策曲线(DCA)测试临床有效性;2.不同药物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网状Meta分析部分: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提取数据并根据Cochrane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文章质量。基于频率法框架进行网状Meta分析,根据累积排名曲线(SUCRA)值对药物预防PONV的疗效进行排序,得到最佳的预防方案;3.生姜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网状Meta分析部分:基于频率法框架进行网状Meta分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关于生姜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使用Cochrane偏倚评估工具对RCTs的质量进行评估,根据累积排序曲线(SUCRA)值对不同剂型和剂量的生姜疗效进行排序,为PONV的预防提供参考;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生姜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部分: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生姜的成分和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检索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相关靶点,使用R软件对二者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利用软件Cytoscape3.7.0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在STRING平台完成蛋白互作分析,并使用R软件完成基因本体(GO)分子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围术期恶心呕吐危险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部分: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手术时长(超过2小时)、麻醉药(单独使用丙泊酚)、阿片类止痛药种类(超过1种)、术中未使用地塞米松以及术中补液量(小于500毫升)等六个影响因素是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和验证组中Hosmer-Lemeshow检验的P值分别为0.914和0.456,模型校准度良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和0.649,模型区分度较好;DCA曲线距离两条极端曲线较近,取值区间较小,临床净获益较小;2.不同药物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网状Meta分析部分:共纳入81篇RCTs,48种干预措施,结果显示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联用地塞米松在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中疗效较佳。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ONV综合疗效排名前三名为:3mg格拉司琼与1.25mg氟哌利多联用、0.075mg帕洛诺司琼与8mg地塞米松联用、1250mg生姜粉;3.姜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网状Meta分析部分:共纳入18篇RCTs,2170例患者。与其他对照组相比,生姜显着降低围术期呕吐(POV)发生率(OR=0.61,95%可信区间[95%CI]:0.43,0.87,P=0.007);降低围术期恶心(PON)的严重程度(SMD=-0.85,95%CI:-1.14,-0.57,P<0.001);减少患者对其他止吐药的需求以及降低严重PON的发生率。对不同剂型和剂量的生姜预防PONV的综合疗效进行排名,SUCRA值显示,1250mg生姜粉和2滴生姜香薰位于前两名;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生姜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部分:共筛选出生姜的10个成分和37个预测靶点,围术期恶心呕吐靶点1754个,取交集后得到生姜和围术期恶心呕吐共同靶点28个。GO富集和KEGG富集结果显示生姜主要涉及G蛋白偶联5-羟色胺受体活性、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动、乙酰胆碱受体活动等生物学过程;通过调节CASP家族、RELA、BCL-2等靶点影响胆碱能突触、p53信号及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发挥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的作用。结论:围术期恶心呕吐的临床预测模型有助于对PONV高危患者进行筛查和预防,推荐联合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与地塞米松对围术期恶心呕吐进行预防,推荐使用生姜作为辅助预防。
周瑛昊[6](2020)在《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7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39例)和对照组(依托咪酯辅助麻醉,38例),对比2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2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低于麻醉前,但观察组患者HR、SBP、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6、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可有效改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疼痛程度,缩短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效果较好。
王盛华,杨德军,王鹏[7](2020)在《依托咪酯复合咪哒唑仑或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依托咪酯联合咪唑达伦或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168例拟行无痛结肠镜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两组,每组84例。A组采用依托咪酯联合咪达唑伦麻醉,B组采用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麻醉期不同时点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尿量指标、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围麻醉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显显于B组(P<0.01)。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不良反应以嗜睡、共济失调、头痛、肌肉抽搐为主,B组以恶心、呕吐、眩晕、视物模糊为主。结论依托咪酯联合咪达唑仑与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无痛结肠镜手术麻醉效果均较好,麻醉不良反应类型不同,依托咪酯联合咪达唑仑对患者的镇静作用更强,术后苏醒时间较长。
陶玉竹[8](2020)在《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 利用靶控输注方式(TCI)探讨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全麻患者的临床效果,探寻能够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睡眠及恢复状态良好的最佳配伍剂量,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2h以内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28例,ASA分级I~II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P组,EP1:2组,EP1:1组,EP2:1组四组。设置血浆浓度给药参数。麻醉诱导阶段,四组均予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μg/kg,P组予丙泊酚3μg/ml TCI,EP1:2组予依托咪酯0.2μg/ml TCI,丙泊酚2μg/ml TCI,EP1:1组予依托咪酯0.3μg/ml TCI,丙泊酚1.5μg/ml TCI,EP2:1组予依托咪酯0.4μg/ml TCI,丙泊酚1μg/ml TCI,予罗库溴铵0.6mg/kg,肌松药完全起效后置入喉罩,予以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阶段,四组均保持诱导时相同输注剂量,并予瑞芬太尼0.05-0.2μg/kg/min静脉持续输注,切皮前予舒芬太尼0.3μg/kg,术中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手术缝皮时停止靶控输注,保持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予氟比洛芬酯5mg、托烷司琼2mg;待自主呼吸恢复后,予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氟马西尼0.3mg。主要观察指标:(1)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入室(T0)、诱导后1min(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切皮后10min(T4)、切皮后30min(T5)、切皮后1h(T6)、手术结束时(T7)(2)患者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3)不良反应(4)术前(D0)及术后1天(D1)、2天(D2)、3天(D3)、7天(D7)睡眠时间、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D0及D7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8例研究对象,每组32例,每组各有2位病人失访,最终共有120例患者完成本项研究,每组病例为30例。1、血流动力学变化:EP2:1组T1、T2时MAP、HR变化最小(P<0.05),T3至T7时数值升高,而EP1:2组MAP、HR变化幅度最小(P<0.05);EP1:1组和EP2:1组T2至T7时BIS值均明显低于P组(P<0.05)。2、眼睑反射消失、苏醒、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EP2:1组各项均明显高于P组(P<0.05)。P组与EP1: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良反应:P组与EP1: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EP1:1组与EP2:1组肌阵挛、躁动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组(P<0.05)。4、术后睡眠时间:EP1:2组、EP1:1组和EP2:1组患者术后D1、D2天睡眠时间明显长于P组(P<0.05),且EP2:1组睡眠时间最长;EP1:1组与EP2:1组患者D7睡眠时间与D0时比较明显减少(P<0.05),EP1:2组与P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5、FSS评分:D1至D3时,EP2:1组FSS评分均明显高于P组(P<0.05),EP1:1组和EP2:1组FSS评分较D0时也明显提高(P<0.05);EP1:2组与P组FSS评分变化无差异(P>0.05)。6、QoR-40评分:EP1:2组与P组评分变化无差异(P>0.05),EP2:1组在D2、D3时明显低于P组(P<0.05)。PSQI评分:EP2:1组在D7时PSQI评分明显高于D0,且明显高于同时间点P组(P<0.05)。结论 通过探讨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发现依托咪酯与丙泊酚1:2比例(即依托咪酯0.2μg/ml TCI,丙泊酚2μg/ml TCI)联合靶控输注应用于全麻妇科腔镜手术,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当延长术后早期睡眠时间,降低疲劳,加快恢复。
陈丽娜[9](2020)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预防性镇痛在妇科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在妇科微创手术中给与不同剂量布托啡诺进行预防性镇痛对于围术期镇痛镇静及术中循环的影响,从而探寻布托啡诺预防性镇痛给药的最佳剂量。研究方法:选取行妇科择期微创手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手术时间1-2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组)、实验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5ug/kg(B1组)、10ug/kg(B2组)、15ug/kg(B3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5分钟,实验组给与患者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照组给与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入室(T0)、插管前(T1)、插管后(T2)、建立气腹(T3)、拔管时(T4)的HR及MAP;观察诱导期患者的呛咳、肌阵挛情况;记录术中瑞芬太尼泵入总量;评估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拔管时长以及拔管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Ramsay评分。结果:B2、B3组患者的呛咳和肌阵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且在T2、T3、T4时刻的血流动力学较C组更加平稳(P<0.05);B2、B3组的瑞芬太尼用量较C组有所降低(P<0.05);在苏醒期躁动评分及拔管后的镇痛镇静评分中,B3组相比较C组有明显差异(P<0.05),B2组在镇痛评分中与C组有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各组在苏醒室不同时间点的SpO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给予10ug/kg或者15ug/kg的布托啡诺可以有效抑制诱导期间的呛咳及肌阵挛的发生,并更好地抑制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在手术开始切皮及建立气腹时提供良好的预防性镇痛效果。15ug/kg的布托啡诺可以明显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木开达斯·马合木提[10](2020)在《咪达唑仑在儿童CT检查中镇静效果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不同镇静方法在小儿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CT扫描的患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K组(0.5ml/kg水合氯醛灌肠复合0.5mg/kg静脉注射氯胺酮),M组(0.5ml/kg水合氯醛灌肠复合0.05mg/k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满意度、镇静RSS评分、镇静起效时间、镇静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给药10min、20min、30min后R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进行CT检查时M组儿童的RSS评分优于K组。儿童镇静起效时间、复苏时间、总镇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儿童有1例在CT扫描过程中出现了运动伪影,而K组中2例出现了运动伪影。两组儿童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心率和血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在用药及苏醒期间,K组2例出现躁动不安,1例出现呼吸抑制,1例出现恶心呕吐。M组1例出现低血压。结论:0.5ml/kg水合氯醛灌肠复合0.05mg/k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比0.5ml/kg水合氯醛灌肠复合0.5mg/kg静脉注射氯胺酮应用儿童CT检查时苏醒时间更短、苏醒更平稳。
二、依托咪酯过敏一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托咪酯过敏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时麻醉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2)依托咪酯对在体小鼠小脑皮层分子层感觉信息传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器材 |
2.1.3 试剂及药品 |
2.2 实验方法 |
2.2.1 麻醉与手术 |
2.2.2 电生理记录、刺激和药物应用 |
2.3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依托咪酯对小鼠小脑分子层感觉刺激诱发的场电位的影响 |
3.2 依托咪酯对感觉刺激诱发的P1 动态特性的影响 |
3.3 依托咪酯对小脑MLI感觉刺激诱发反应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依托咪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3)不同用药方法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肌阵挛发生情况比较 |
2.2 三组不同时点SBP、HR、SPO2水平比较 |
3 讨论 |
(4)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TAPB联合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研究 |
1 材料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TAPB联合TIV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及阿片类药物的节制效应 |
1 材料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TAPB联合少阿片化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 |
1 材料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防治的临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病例报告表 |
附件二 受试者须知及同意书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围术期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第一部分 围术期恶心呕吐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选条件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2 变量处理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资料分析结果 |
3.2 建模数据集单因素分析 |
3.3 建模数据集多因素分析 |
3.4 模型建立(列线图) |
3.5 模型验证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不同药物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网状Meta分析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 |
2.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1 文献纳入标准 |
2.2.2 文献排除标准 |
2.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
3.2 主要结局指标 |
3.2.1 POV的发生率 |
3.2.2 PON的发生率 |
3.3 次要结局指标 |
3.3.1 PONV发生率 |
3.3.2 对其他止吐药的需求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生姜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网状Meta分析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 |
2.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1 文献纳入标准 |
2.2.2 文献排除标准 |
2.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
3.2 主要结局指标 |
3.2.1 POV的发生率 |
3.2.2 PON的发生率 |
3.3 次要结局指标 |
3.3.1 对其他止吐药的需求率 |
3.3.2 PON的严重程度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生姜防治围术期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收集生姜的活性成分及靶点 |
2.2 收集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相关靶点 |
2.3 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 |
2.4 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 |
2.5 基因本体(GO)分子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结果 |
3.1 生姜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 |
3.2 生姜防治PONV的潜在靶点 |
3.3 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 |
3.4 构建PPI网络 |
3.5 GO分子功能富集结果 |
3.6 KEGG通路富集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围术期麻醉用药相关不良反应预防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
2.2 2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 |
2.3 2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
3 讨论 |
(8)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分组情况 |
1.2 试验药物及材料 |
1.2.1 试验药物 |
1.2.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术前访视 |
1.3.2 麻醉前准备 |
1.3.3 麻醉诱导 |
1.3.4 麻醉维持 |
1.3.5 麻醉苏醒 |
1.3.6 麻醉事件处理 |
1.3.7 观察指标 |
1.3.8 镇静与疼痛评估方法 |
1.3.9 统计学分析 |
二、研究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血流动力学变化 |
2.2.1 平均动脉压(MAP)及其变化 |
2.2.2 心率(HR)及其变化 |
2.2.3 BIS及其变化 |
2.3 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 |
2.4 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镇静(OAA/S)、镇痛(NRS)评分 |
2.5 不良反应 |
2.6 术后恢复情况 |
2.6.1 术后睡眠时间 |
2.6.2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 |
2.6.3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 |
2.6.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 |
三、讨论 |
3.1 血流动力学 |
3.2 不良反应 |
3.3 术后睡眠时间、疲劳程度、恢复情况及睡眠质量 |
四、小结 |
4.1 课题小结 |
4.2 创新点 |
4.3 不足之处 |
4.4 未来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麻醉药物对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预防性镇痛在妇科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围术期采集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患者诱导后呛咳及肌阵挛发生情况 |
3.3 循环指标结果分析 |
3.4 患者术后躁动与镇静镇痛情况 |
3.5 其他指标分析 |
4 讨论 |
4.1 诱导阶段的平稳性 |
4.2 减少术中维持阶段的阿片类用药剂量 |
4.3 减少苏醒期的躁动 |
4.4 PACU期间镇痛镇静的评估 |
4.5 本实验的局限性 |
5 总结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咪达唑仑在儿童CT检查中镇静效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材料 |
2.1 药品 |
2.2 仪器设备 |
3.方法 |
3.1 分组 |
3.2 镇静方法 |
3.3 CT扫描检查 |
3.4 CT扫描后复苏 |
3.5 观察指标 |
3.6 统计分析 |
3.7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依托咪酯过敏一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时麻醉效果的Meta分析[J]. 田浩,张艺,熊永红,夏中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1(11)
- [2]依托咪酯对在体小鼠小脑皮层分子层感觉信息传递的影响[D]. 申威. 延边大学, 2021(02)
- [3]不同用药方法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临床观察[J]. 叶丽群,何娟明,植碧清,梁静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4)
- [4]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D]. 罗曼.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5]围术期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系统评价[D]. 陈维媛.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 周瑛昊. 淮海医药, 2020(06)
- [7]依托咪酯复合咪哒唑仑或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J]. 王盛华,杨德军,王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0(03)
- [8]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D]. 陶玉竹.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预防性镇痛在妇科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D]. 陈丽娜.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咪达唑仑在儿童CT检查中镇静效果的临床研究[D]. 木开达斯·马合木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