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胡黄连提取物的保肝降酶、降脂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姿,田硕涵,赵侠,梁雁,许俊羽,王梓凝,崔一民[1](2014)在《注射用胡黄连总苷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单次静脉滴注注射用胡黄连总苷(保肝降酶中药)后的药动学。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双周期、随机交叉静脉滴注注射用胡黄连总苷120,24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血浆和尿液中胡黄连苷-Ⅰ、苷-Ⅱ的浓度,用Winnon Lin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人体单次静脉滴注注射用胡黄连总苷120,240 mg后,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苷-Ⅱ组分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胡黄连苷-Ⅰ的Cmax分别为(462.51±102.54)和(885.42±149.40)ng·m L-1,t1/2分别为(1.16±0.30)和(1.44±0.41)h,AUC0t分别为(598.61±138.18)和(1 263.57±226.40)h·ng·m L-1,AUC0∞分别为(602.26±138.45)和(1 269.21±226.81)h·ng·m L-1;尿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32.02±5.28)%和(31.23±7.14)%;胡黄连苷-Ⅱ的Cmax分别为(3 036.20±697.19)和(6 115.56±1 303.27)ng·m L-1;t1/2分别为(1.33±0.19)和(1.49±0.34)h,AUC0t分别为(4 310.41±999.98)和(9 908.02±1 827.40)h·ng·m L-1,AUC0∞分别为(4 337.38±1 003.38)和(9 936.52±1 827.40)h·ng·m L-1,尿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49.42±7.28)%和(45.65±4.09)%。结论:健康人体单次静脉滴注120,240 mg注射用胡黄连总苷后,胡黄连苷-Ⅰ和Ⅱ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大致相同,半衰期均较短,消除迅速。
王红月[2](2014)在《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胡黄连苷Ⅱ体内外代谢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快速、精确、灵敏的UPLC-TOF-MS/MS联用分析方法,通过检测胡黄连苷ⅡI多级质谱离子碎片情况,查阅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规律相关文献,推测胡黄连苷Ⅱ在电喷雾ESI+和ESI-离子模式下的质谱裂解规律,并对胡黄连苷Ⅱ与大鼠体外肠内菌温孵样品中、大鼠灌胃胡黄连苷Ⅱ后胆汁、尿液和粪便样品中的代谢产物进行结构确认,从而推测代谢产物的结构和代谢途径。[方法]通过UPLC-TOF-MS/MS技术,采用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乙腈-0.1%的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将数据与Massfragment软件结合分析,推测出胡黄连苷Ⅱ在电喷雾ESI+和ESI-模式下可能的断裂方式和裂解途径;将胡黄连苷Ⅱ与大鼠肠内菌体外厌氧温孵培养,与空白样品和胡黄连苷Ⅱ标准品比较,根据代谢物多级质谱数据并结合Masslynx软件分析,鉴定代谢物结构并推测代谢途径;将大鼠灌胃给予胡黄连苷Ⅱ(300mg/kg)溶液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胆汁样品、0-24h尿液及0-24h粪便样品,经低温离心和适量甲醇稀释后,进行UPLC-TOF-MS/MS负离子多级质谱扫描,寻找代谢产物并结合Masslynx软件分析产物结构,从而推测代谢途径;[结果]将UPLC-TOF-MS/MS得到的质谱数据和Massfragment软件相结合,推断出胡黄连苷Ⅱ在电喷雾ESI+和ESI-模式下可能的断裂方式和裂解途径;在胡黄连苷Ⅱ与大鼠肠内菌体外厌氧温孵液中发现并确认了 8个(M1-M8)代谢产物,主要为胡黄连苷Ⅱ的水解、脱水和还原产物等,初步推测了胡黄连苷Ⅱ在肠内菌孵育液中的代谢途径;在大鼠灌胃胡黄连苷Ⅱ后的胆汁样品中,发现并鉴定出2个代谢产物,分别为胡黄连苷Ⅱ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M9)和硫酸结合物(M10),经查阅文献和Masslynx软件分析,推测了 M9和M10在ESI-模式下可能的裂解方式;另外在灌胃胡黄连苷Ⅱ后的大鼠尿液和粪便样品中,发现许多胡黄连苷Ⅱ的疑似代谢产物,经查阅文献和Masslynx软件分析,发现并确定9个代射产物,其中5个(M11-M15)为新发现的产物。[结论]根据所确认的代谢物结构推测了胡黄连苷Ⅱ大鼠体、内外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胡黄连苷Ⅱ在大鼠体内外发生广泛代谢且代谢不规则,该法快速、灵敏、简单,适合于胡黄连苷Ⅱ的代谢分析,为其在生物体内过程和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白雪[3](2014)在《胡黄连苷Ⅱ对过氧化氢诱导的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H2O2损伤的LO2细胞为模型,研究明确胡黄连苷Ⅱ的肝细胞保护效应,及Keapl-Nrf2-ARE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1、胡黄连苷Ⅱ对H2O2损伤的LO2细胞保护效应研究LO2细胞先予不同浓度胡黄连苷Ⅱ处理3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建立H2O2(终浓度0.6mM,1h)损伤的LO2氧化损伤模型,测定细胞活力、ROS清除能力、细胞培养上清中LDH含量水平、线粒体膜电位(MMP)以及MDA生成水平,以分析胡黄连苷Ⅱ的肝细胞保护效应。2、胡黄连苷Ⅱ对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LO2细胞二相解毒酶mRNA表达影响LO2细胞先予不同浓度胡黄连苷Ⅱ药物处理3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加入H2O2(终浓度0.6mM,1h)诱导LO2肝细胞氧化损伤,用Real-time RT-PCR分析胡黄连苷Ⅱ对GST, NQ01, Gclc, Gclm的mRNA水平的影响。3、胡黄连苷Ⅱ对H2O2诱导LO2细胞氧化损伤Keapl-Nrf2-ARE通路信号蛋白表达影响LO2细胞先予不同浓度胡黄连苷Ⅱ药物处理3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加入H2O2(终浓度0.6mM,1h)诱导LO2肝细胞氧化损伤,后分别于1h、24h和48h不同时间点,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胡黄连苷对Keapl, Nrf2和HO-1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1、采用H2O2诱导LO2肝细胞损伤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着下降,经胡黄连苷Ⅱ预处理能明显减弱H2O2导致的LO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上清液中LDH的增高、以及升高的ROS、MMP和MDA水平,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ST, NQ01, Gc1c, Gc1m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而胡黄连苷Ⅱ预处理能明显诱导该二相解毒酶mRNA水平表达上调,且作用呈一定程度剂量依赖性。3、在胡黄连苷Ⅱ预处理3h及H2O2损伤后1h,HO-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着增高,而Nrf2和Keap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继续培养至24h,高浓度胡黄连苷Ⅱ预处理组及模型组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空白组明显增高,而高浓度胡黄连苷HNrf2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各条件处理对Kea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调节作用;至48h,高浓度胡黄连苷Ⅱ预处理组HO-1蛋白水平较空白组和模型组仍有增高趋势,高浓度PicⅡ预处理组Nrf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模型组增高,但各处理组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胡黄连苷Ⅱ对Keap1的mRNA表达有上调趋势,但蛋白水平呈下调作用。结论:1、胡黄连苷Ⅱ对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LO2细胞有保护作用,该细胞保护效应与清除ROS的直接抗氧化作用有关;2、胡黄连苷Ⅱ通过上调氧化损伤细胞二相解毒酶基因表达,增强细胞自身抗氧化能力,发挥细胞保护作用;3、胡黄连苷Ⅱ通过诱导Nrf2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增高,同时在翻译后水平增加Keap1降解,进而上调抗氧化作用元件ARE下游抗氧化酶HO-1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激活Keapl-Nrf2(ARE)-HO-1信号通路是胡黄连苷Ⅱ发挥肝细胞保护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周兴华[4](2013)在《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Th1/Th2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以加味茵陈蒿汤为代表的基本治法—解毒利湿、养阴益气法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肝组织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Th1/Th2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急性肝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雌性,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中药加味茵陈蒿汤低剂量组、加味茵陈蒿汤中剂量组和加味茵陈蒿汤高剂量组。所有大鼠均适应性喂养在室温15-20℃,相对湿度60-80%的实验室7天。7天后给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予一次性腹腔注射D-Ga1N600mg/kg以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除模型组外余各组立即给予药物灌胃,每日两次,其中阳性(美能)组的日给药量为15.75mg/kg/天,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的日给药量分别为:14.7g/kg,29.4g/kg,58.8g/kg,空白对照组予以0.9%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药体积为10ml/kg/次,一日两次,共灌胃治疗2天。在此期间观察动物一般状况、摄食及饮水等。实验结束时,所有大鼠股动脉采血,取血浆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红素(TBIL);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y)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含量;免疫组化法测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TRAF6)、IκB蛋白-α(inhibitory of NF-κB, IkB-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Toll-like-receptor4、TLR4)等指标的含量,处死动物,取肝右叶作常规HE切片,光镜下观察其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TLR4mRNA (Toll-like-receptor4)的转录水平,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造模后48h,模型组大鼠ALT、AST及TB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复方甘草酸苷)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ALT、AST、TB均有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后48h,模型组血浆TNF-α、MIP-2、MyD88、TRAF6、IkB-α、p38MAPK含量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血浆TNF-α、MyD88、TRAF6、IkB-α、 p38MAPK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造模后48h,模型组血浆IL-2、IL-4、IFN-y及IL-10含量均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血浆IL-2、IL-4、IFN-y及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TLR4mRNA检测结果:模型组TLR4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TLR4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Western blot检测TLR4结果:模型组TLR4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肝组织HE染色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细胞结构清楚,着色均匀,无肿胀、挤压、脆裂,无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脏结构破坏较明显,肝小叶结构欠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变性、溶解坏死、肝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肝细胞呈弥漫性空泡样变。加味茵陈蒿汤高剂量组肝小叶结构较模型组清楚,只有散在脂肪小滴浸润,肝细胞仅弥漫性轻度水肿。加味茵陈蒿汤中剂量组肝组织结构较模型组尚清楚,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模型组有明显减轻。加味茵陈蒿汤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肝细胞变性、溶解坏死、炎性细胞润较模型组轻,呈中度弥漫性空泡样变。阳性组大鼠肝细胞结构部分破坏,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较模型组略有减轻。结论1.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均能显着减轻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的肝细胞损伤,降低血浆中ALT、AST、TB含量,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同时在病理方面,均能显着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缩小病变的面积,减轻肝细胞的损伤程度。2.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均能显着减轻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的肝细胞损伤,通过调节Th1、Th2类细胞因子,纠正Th1/Th2的免疫失衡状态,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而起到保肝作用。3.加味茵陈蒿汤高剂量和中剂量治疗组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TLR4信号转导通路均有一定的影响,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起到保肝的作用。
周鹏程[5](2012)在《愈肝解毒汤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愈肝解毒汤对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并从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角度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SPF级,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水林佳)组、愈肝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一次性腹腔注射CCl4原液1ml/kg造成肝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给予药物灌胃治疗,其中水林佳日给药量为33.08mg/kg,愈肝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的日给药量分别为:19.43g/kg、38.85g/kg和77.7g/kg。灌药体积为每次10ml/kg,每日两次。造模48h后,所有大鼠股动脉采血,取血浆测ALT、AST、TBIL及MDA、SOD。处死动物后取肝右叶作常规苏木精-伊红(HE)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ALT、AST、TBIL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LT、AST、TBIL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愈肝解毒汤低剂量组外,阳性药物组、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ALT、AST、TBIL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之间ALT、AST、TBIL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MDA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OD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愈肝解毒汤低剂量组外,阳性药物组、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SOD水平上升,MD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间SOD、MDA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光镜观察:模型组大鼠可见广泛的肝细胞肿胀,小叶中心大片坏死,脂肪样变明显,汇管区及小叶内炎性细胞浸润。愈肝解毒汤低剂量组可见大片的肝细胞肿胀,小叶中心灶状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汇管区及小叶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水飞蓟宾组、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坏死程度低于模型组与低剂量组,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及点状肝细胞再生。结论: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可降低CCl,所致的急性肝损伤中ALT、AST、TBIL的升高水平,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和坏死程度,表明该方剂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和退黄作用;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浆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实验结果提示愈肝解毒汤部分保肝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减轻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赵冰洁[6](2011)在《加味达原饮对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讨大鼠湿邪内蕴证模型的造模过程及检测方法,为中医证型动物造模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研究加味达原饮对D-GalN及CCL4所致的湿邪内蕴证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急性肝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加味达原饮对D-GalN及CCL4所致的湿邪内蕴证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进行干预,检测生化、免疫、病理、细胞通路等指标,研究达原饮治疗湿邪内蕴证肝损伤大鼠的机制及疗效。实验一湿邪内蕴证动物模型的建立SD大鼠,雌性,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组、模型1组、模型2组,每组12只。模型1组使用“常规饮食+造模箱”造模。将大鼠置于温度28±2℃,湿度为90±5%的造模箱内饲养15天。造模2组使用“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箱”造模。将大鼠置于温度28±2℃,湿度为90±5%的造模箱内饲养15天,并同时予高脂高糖饮食。测量大鼠的饮食量、饮水量、体重、SOD、MDA。实验二加味达原饮治疗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大鼠的研究SD大鼠,雌性,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美能)组、加味达原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各组大鼠置于温度28±2℃,湿度90%±5%的造模箱内饲养15天,并同时给予高脂高糖饮食,15天后一次性腹腔注射D-GalN500mg/kg以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给予药物灌胃治疗,每日两次,其中阳性(美能)组的日给药量为15.75mg/kg/天,加味达原饮低、中、高剂量组的日给药量分别为:5.89g/kg/天、11.78g/kg/天和23.56g/kg/天。灌药体积为每次10ml/kg/次。造模48h后,所有大鼠股动脉采血,取血浆测ALT、AST、TB, ELISA法检测TNF-α、IL-1、IL-6,肝组织匀浆后荧光PCR法检测NF-κB有关信号传导通路的p65、p50蛋白的表达。处死动物,取肝右叶作常规HE切片,光镜下观察其变化。实验三加味达原饮治疗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大鼠的研究SD大鼠,雌性,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美能)组、加味达原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各组大鼠置于温度28±2℃,湿度90%±5%的造模箱内饲养15天,并同时给予高脂高糖饮食,15天后一次性腹腔注射CCL4原液lml/kg体重以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给予药物灌胃治疗,每日两次,其中阳性(美能)组的日给药量为15.75mg/kg/天,加味达原饮低、中、高剂量组的日给药量分别为:5.89g/kg/天、11.78g/kg/天和23.56g/kg/天。灌药体积为每次10ml/kg。造模48h后,所有大鼠股动脉采血,取血浆测ALT、AST、TB,比色法检测SOD、MDA, ELISA法检测TNF-α、IL-1、IL-6,肝组织匀浆后荧光PCR法检测|NF-κB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p65、p50蛋白的表达。处死动物,取肝右叶作常规HE切片,光镜下观察其变化。结果:1.湿热内蕴证动物模型的造模结果造模后15天,模型1组饮食量、体重有明显的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水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MDA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2组大鼠的饮食量、饮水量、体重、SOD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加味达原饮对D-GaIN所致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大鼠的治疗作用(1)造模后48h,模型组ALT、AST、TB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达原饮中、高剂量组ALT、AST、TB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达原饮低剂量组ALT下降,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后48h,模型组血浆TNF-α、IL-1、IL-6含量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达原饮中、高剂量治疗组血浆TNF-α、IL-1、IL-6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TNF-α、IL-1、IL-6含量有所下降,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F-κBp50, NF-κBp65 mRNA检测结果:模型组NF-κBp50, NF-κBp65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达原饮中、高剂量治疗组NF-κB p50, NF-κBp65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NF-κBp50,NF-κBp65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组织HE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肝窦肝索结构清楚,肝细胞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模型组肝细胞片状坏死,或碎屑状坏死,肝细胞浊肿。加味达原饮低剂量组肝细胞广泛水肿,可见点状坏死和小灶区脂肪变性和点状肝细胞再生。阳性(美能)组,加味达原饮中、高剂量组肝细胞广泛浊肿,可见点状坏死。脂肪变性不明显。3.加味达原饮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大鼠的治疗作用(1)造模后48h,模型组ALT、AST、TB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达原饮中、高剂量组ALT、AST、TB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达原饮低剂量组ALT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后48h,模型组SOD降低,MDA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达原饮中、高剂量组的SOD升高,MDA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达原饮低剂量组SOD升高,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造模后48h,模型组血浆TNF-α、IL-1、IL-6含量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达原饮中、高剂量组的TNF-α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达原饮高剂量组IL-6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NF-κBp50, NF-κBp65 mRNA检测结果:模型组NF-κBp50,NF-κBp65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美能)组、加味达原饮中、高剂量治疗组NF-κBp50,NF-κBp65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NF-κBp50,NF-κBp65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肝组织HE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肝窦肝索结构清楚,肝细胞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模型组肝细胞点状坏死,有广泛的肝细胞水肿,明显脂肪变性。加味达原饮低剂量组可见肝细胞部分水肿,脂肪变性和灶区肝细胞再生。阳性(美能)组,加味达原饮中、高剂量组见肝细胞水肿,点状肝细胞再生,肝细胞脂肪变性较模型组轻。结论1.“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箱”和“常规饮食+造模箱”都可造成湿邪内蕴证动物模型。且造成的大鼠模型偏于湿热内蕴证。造模后大鼠的行动、体重、饮食量、饮水量都有明显改变。但“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箱”造模方法的效果更显着,造模后大鼠不仅一般表现发生明显改变,且测量后显示SOD、MDA发生改变。这与中医的内外因致病的理论相一致。2.加味达原饮中、高剂量治疗组均能显着减轻D-GalN所致湿邪内蕴证大鼠的肝细胞损伤,降低血浆中ALT、AST、TB含量,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加味达原饮中、高剂量治疗组能显着改善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缩小病变面积,减轻肝细胞病变程度。并可降低机体一系列的细胞因子,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而起到保肝作用。加味达原饮低剂量组也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但其各指标结果之间差异较大,效果较难评价。3.加味达原饮的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CCL4所致湿邪内蕴证大鼠的肝细胞损伤,降低血浆中ALT、AST、TB含量,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并可对SOD、MDA及TNF-α、IL-1、IL-6等细胞因子起到调节作用,并可调节NF-κBp50,NF-κBp65的表达,通过抑制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免疫调节等多重功效而发挥保肝作用。加味达原饮低剂量组保肝作用不明显。
王爱艳[7](2010)在《东北龙胆通过JNK/ERK MAPK通道抑制对乙酰胺基酚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文中研究指明目地:采用对乙酰胺基酚(APAP)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了东北龙胆醇提取物及龙胆苦苷对药源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东北龙胆的甲醇提物(GM)分成三个给药剂量(200mg/kg, 100mg/kg,50mg/kg)与N-乙酰半胱胺酸(NAC,300mg/kg)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药,两小时后,除正常组和高剂量对照组(200mg/kg)外,其他小鼠腹腔注射APAP(300mg/kg).12小时后将小鼠处死,取血液与肝脏;将龙胆苦苷(GPS)分成三个给药剂量(100mg/kg,50mg/kg, 25mg/kg)与N-乙酰半胱胺酸(NAC 300mg/kg)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药,两小时后,除正常组和高剂量对照组(100 mg/kg)外,其他组小鼠腹腔注射APAP(300mg/kg).12小时后将小鼠处死,取血液和肝脏。结果:APAP能显着降低肝脏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小鼠血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使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给小鼠关龙胆和龙胆苦苷都能明显地增加肝脏中GSH含量,缓解APAP导致的过氧化压力,而且使血液中AST, ALT水平和肝脏中MDA含量下降,同时,GSH-PX和SOD活性得到恢复。关龙胆和龙胆苦苷都能抑制caspase-3, JNK1/2和ERK的活性.并且龙胆苦苷还抑制了CYP2E1的上升。关龙胆显着地缓解了APAP导致的细胞凋亡。结论:关龙胆对APAP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和抗凋亡两条途径。而且实验也证明,龙胆苦苷是关龙胆中起肝保护作用的成分之一。
刘勳[8](2010)在《疏肝清毒汤抗实验性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肝损伤是多种肝脏疾病共有的一种病理变化,其长期存在往往是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因此防治肝损伤是临床肝病治疗的主要环节之一。肝损伤机制复杂,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肝损伤的认识已进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中医防治肝损伤作用机制的认识也由保护肝细胞膜、降低转氨酶等浅层面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相比其他机制来讲,细胞凋亡在肝细胞损伤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当前肝损伤凋亡机理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中医药在此方向的研究较为分散,尚未形成体系。本课题疏肝清毒汤中柴胡、丹参、赤芍、三七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凉血化瘀;白芍养肝柔肝;白花蛇舌草、鸡骨草、三叶香茶菜清热化浊解毒;其中三叶香茶菜,具有清热解毒,退黄利湿之功效;而鸡骨草具有清热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是临床治疗肝炎的常用中药。上述诸药多具有保肝降酶、抗炎抗病毒的作用,柴胡、三叶香茶菜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丹参、赤芍、三七粉还具有改善肝脏微循环,清除免疫复合物,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根据中医防治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趋势,以刀豆蛋白、卡介苗加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所致肝损伤模型,评价疏肝清毒汤的抗肝损伤作用,并通过对信号通路调节相关基因及其表达的检测,探索疏肝清毒汤对小鼠肝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细胞信号通路调节的作用机制。1. ConA致肝损伤:动物随机分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后,分别于首日上、下午和次日下午各灌胃给药一次。末次给药后4-6h模型组和给药组动物一次性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12h后,摘眼球取血,断头处死动物,并分离血清测SOD、MDA、GSH和NO,取肝脏标本作病理切片,并拍照。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ALT显着升高(P<0.01),说明造模成功。联苯双酯、疏肝清毒汤大、中、小剂量均对ALT有降低趋势,尤以中剂量组最为显着(P<0.01)。疏肝清毒汤小鼠IFN-γ和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2.卡介苗+脂多糖所致肝损伤:以卡介苗+脂多糖所致肝损伤小鼠为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不造模,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均每天灌胃1次,共灌胃10天。测定血清ALT和AST含量,测定肝组织SOD、MDA、GSH、NO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ALT、AST均非常显着性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疏肝清毒汤大剂量组的降酶效果与联苯双酯相当。疏肝清毒汤各剂量组均有明显升高免疫性损伤肝组织已降低的SOD含量。疏肝清毒汤各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均可显着降低已升高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的MDA含量,。联苯双酯组和疏肝清毒汤大、中、小剂量均能降低肝组织NO含量(P<0.05)。3.D-氨基半乳糖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NIH小鼠60只分为6组,给药治疗共7天,第6天,模型组和治疗组按0.5g/kg剂量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肝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对肝损伤小鼠的ALT、AST、SOD、MDA、NO、Fas及FasL基因mRNA表达以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等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疏肝清毒汤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显着增强SOD活力,降低MDA的水平,肝组织病理变化减轻。此外,疏肝清毒汤还能降低NO水平,减少Fas和FasL的表达。4.对小鼠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吞噬指数和吞噬系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说明造模成功。疏肝清毒汤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吞噬指数和吞噬系数得到恢复。(2)对鸡红细胞诱导的循环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环磷酰胺能显着降低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能力(P<0.01),说明造模成功。疏肝清毒汤的大剂量组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体液免疫抑制作用表现出增强的趋势,其余两个剂量组反应较弱;左旋咪唑作用较显着(P<0.01)。本课题应用疏肝清毒汤对多种原因所致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通过显着的降酶、抗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及调节体内免疫功能发挥其抗肝损伤作用。并通过降低NO、上调Bcl-2/Bax,抑制细胞内通路,减少Fas和FasL的表达,抑制细胞外通路凋亡信号,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保护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这为今后中医药防治肝损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传统方剂打下初步的基础。
胡光华[9](2009)在《金线莲苷保肝降酶活性及其全乙酰化物的合成研究》文中认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是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金线莲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材,具有保肝、降血糖、降血压、利尿、抗肿瘤等作用,并且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在民间较多用其治疗糖尿病、乙型肝炎、高血脂,肿瘤等疾病。其主要成分为糖苷、生物碱、甾体、黄酮、牛磺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有研究表明金线莲能直接作用於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防止有害物质破坏肝细胞膜,并防止肝细胞之病变性坏死。金线莲产地森林植被水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资源稀少,现已濒绝。由于金线莲在民间应用较广、疗效确切、资源稀缺这一实际情况,本研究主要在金线莲苷和金线莲苷全乙酰化物保肝降酶活性筛选的指导下,结果发现金线莲苷全乙酰化物的活性强于金线莲苷,所以对金线莲苷全乙酰化物进行了全合成。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1.金线莲苷以及其全乙酰化物活性研究主要通过实验考察金线莲苷以及其全乙酰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腹腔注射0.125%CCl4油溶液造模,考察两个化合物不同的剂量对肝损伤小鼠的血清中ATS、ALT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不同剂量组ALT、AST指标值均低于模型组,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病理组织学检查也表明金线莲苷以及其全乙酰化物各个剂量对肝细胞肿胀、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和模型组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水飞蓟素组比较,金线莲苷全乙酰化物保肝降酶活性和水飞蓟素相当,强于金线莲苷。2.金线莲苷全乙酰化产物的合成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天然药物中寻找活性成分研究,一般都是采用活性成分追踪的分离方法,本课题组通过对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金线莲苷的活性最好,为了获得足够的数量样品进行药理活性研究和结构改造工作,本实验立项对其进行了化学合成。根据逆向合成的思路,金线莲苷全乙酰物理论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苷元部分和糖基部分,苷元部分我们分别以乳糖和麦芽糊精为起始原料通过三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对苷元部分进行了合成,最后我们选择方法3为比较理想的合成方法,以麦芽糊精为原料,过氧化羟基异丙苯为催化剂,微波辐射参与反应,一锅法合成(S)-3-羟基-γ-丁内酯。糖基部分我们合成了两种糖中间给体,分别为1-溴-2, 3, 4, 6-四-O-乙酰基-α-D-葡萄糖和2, 3, 4, 6-四-O-乙酰基-α-D-葡萄糖三氯乙酰亚胺酸酯,其中葡萄糖三氯乙酰亚胺酸酯糖中间体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合成,以方法2更加理想,即以溴代葡萄糖为起始原料进行脱异头碳反应,使得反应的产率和纯度都得以提高。然后我们对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也进行了两种方法的摸索,分别以1-溴-2, 3, 4, 6-四-O-乙酰基-α-D-葡萄糖和2, 3, 4, 6-四-O-乙酰基-α-D-葡萄糖三氯乙酰亚胺酸酯为糖中间体进行了苷化反应,最终以路线2比较理想,用TMSOTf将葡萄糖三氯乙酰亚胺酸酯与苷元的羟基成功相连,所合成的最终产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等与文献基本一致,为金线莲苷的结构改造研究提供了基础。
朱明添[10](2009)在《TNF-α、IL-1β在DMN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中药的影响》文中认为肝损伤是几乎所有肝病必有的病理改变,我国是肝病大国,仅乙肝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感染者就有1亿多。因此,肝损伤的研究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的前期研究建立了DMN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并应用于护肝中药效果评价,但并未阐明该模型肝损伤的基本机制。本课题拟阐明DMN致小鼠肝损伤的基本机制,着重于观察TNF-α和IL-1β在DMN致肝损伤小鼠外周血、肝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中药复方肝毒清对DMN致肝损伤小鼠血清、肝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的影响。用15mg/kgDMN腹腔注射于昆明小鼠进行肝损伤造模,然后在造模后6h、12h、24h、36h、48h、72h、96h、120h分别取血清和肝组织标本,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TNF-α、IL-1β的分泌;用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NF-α、IL-1β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NF-α、IL-1β蛋白在肝组织的表达。结果显示,血清TNF-α在造模24h时开始显着升高,在24、36、48h这三个时间点保持升高趋势,而72h时开始下降,120h时又有所回升,但这二个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造模前(0h)时的水平。IL-1β在造模12h时开始升高,在12h、24h、36h、48h这四个时间点保持升高趋势,但72h时开始下降,120h时又有所回升。但这二个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造模前(0h)时的水平。肝组织TNF-α、IL-1βmR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肝组织TNF-αmRNA在造模后6h时即显着升高,在48h时达到高峰,在6-48h时一直维持高水平,而至72h时则下降,至120h时又有所回升,这与血清TNF-α水平变化基本类似。造模后6h时,肝组织IL-1βmRNA水平即显着升高,造模后6h-48h之间的时间点,肝组织IL-1βmRNA水平一直呈升高趋势,至48h时达到最高峰,72h时则显着回落,120h时又有所回升。而肝组织病理肉眼观察则造模6、12h时肝脏表面颗粒状纹理,颜色稍变深,显示有轻微淤血;24h时红褐色加深,淤血加重,颗粒状纹理更加明显;36h时肝脏肉眼观呈暗褐色,整个淤血更加严重。48h时肝脏颜色与36h时比较稍变浅,但肝脏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有大片坏死现象;且所有小鼠均出现大量腹水。72h时肝脏与48h时颜色基本相同,也出现大片坏死现象。120h时肝脏明显缩小变硬,仍有严重淤血。所有小鼠均有腹水。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NF-α和IL-1β在肝细胞内外均有,自造模6h之后即均有阳性信号出现,之后各时间点TNF-α和IL-1β的阳性信号程度和数量一直加重。利用该模型对中药复方肝毒清的护肝机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复方肝毒清能够显着的降低TNF-α、IL-1β在血清和肝组织的水平,其中,肝组织定量PCR检测mRNA和免疫组化的结果都证实了这一点。这些实验结果说明,复方肝毒清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而达到护肝作用的。DMN致肝损伤是化学性肝损伤,本研究尚未探讨化学性肝损伤相关的中药因素及肝毒清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这应该是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二、西藏胡黄连提取物的保肝降酶、降脂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胡黄连提取物的保肝降酶、降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注射用胡黄连总苷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试验设计 |
2药品、试剂与仪器 |
3受试者选择 |
4分组、给药及标本采集 |
5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的测定 |
6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2尿累积排泄量-时间曲线 |
3药动学参数 |
4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2)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胡黄连苷Ⅱ体内外代谢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胡黄连的研究 |
1.1 胡黄连化学成分研究 |
1.2 胡黄连药理作用研究 |
2 中药代谢研究现状 |
2.1 中药代谢的研究意义 |
2.2 胡黄连代谢动力学研究现状 |
2.3 药物肠代谢主要研究方法及应用举例 |
2.4 药物肝代谢主要研究方法及应用举例 |
3 液相与质谱联用技术 |
3.1 电喷雾质谱应用技术 |
3.2 UPLC-ESI-TOF-MS-MS应用状况举例 |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UPLC-ESI-TOF-MS-MS对胡黄连苷Ⅱ质谱裂解规律的研究 |
1 概述 |
2 实验方法 |
2.1 仪器和试剂 |
2.2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2.3 液相、质谱条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ESI~+模式下胡黄连苷Ⅱ裂解规律 |
3.2 ESI~-模式下胡黄连苷Ⅱ裂解规律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胡黄连苷Ⅱ在大鼠肠内菌孵育中的代谢产物分析 |
1 概述 |
2 实验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动物 |
2.3 厌氧培养稀释液的配置 |
2.4 肠内菌培养液的配置 |
2.5 分析样品的制备 |
2.6 色谱、质谱条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肠内菌样品UPLC-ESI-TOF-MS/MS分析 |
3.2 胡黄连苷Ⅱ对照品MS/MS质谱图 |
3.3 肠内菌孵育液中代谢物的结构确认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鼠灌胃胡黄连苷Ⅱ后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分析 |
1 概述 |
2 实验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动物 |
2.3 胆汁的收集 |
2.4 胆汁样品的处理 |
2.5 色谱、质谱条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胆汁样品UPLC-ESI-TOF-MS-MS分析 |
3.2 胡黄连苷Ⅱ对照品MS/MS质谱图 |
3.3 胆汁中代谢物的结构确认 |
3.4 不同时间胆汁样品中M、M9及M10的色谱峰面积曲线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鼠灌胃胡黄连苷Ⅱ后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分析 |
1 概述 |
2 实验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动物 |
2.3 尿液的收集与处理 |
2.4 粪便的收集与处理 |
2.5 色谱、质谱条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粪便尿液样品UPLC-ESI-TOF-MS-MS分析 |
3.2 胡黄连苷Ⅱ对照品MS/MS质谱图 |
3.3 尿液、粪便中代谢物的结构确认 |
4 本章小结 |
全文结论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3)胡黄连苷Ⅱ对过氧化氢诱导的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胡黄连苷Ⅱ对H_2O_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2.1 H_2O_2诱导LO2细胞氧化损伤条件确定 |
1.2.2 PicⅡ的药物作用浓度范围确定 |
1.2.3 PicⅡ预处理对H_2O_2诱导LO2细胞活力的测定 |
1.2.4 LDH泄漏百分比测定 |
1.2.5 MMP差检测 |
1.2.6 MDA检测 |
1.2.7 ROS检测 |
2. 胡黄连苷Ⅱ对H_2O_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的Keap1-Nrf2-ARE通路信号蛋白及下游二相解毒表达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2.1 PicⅡ对H_2O_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Gclc,Gclm,NQO1和GSTmRNA表达的影响 |
2.2.2 PicⅡ对H_2O_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HO-1mRNA表达影响及时效性变化 |
2.2.3 PicⅡ对H_2O_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Nrf2mRNA表达影响及时效性变化 |
2.2.4 PicⅡ对H_2O_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Keap1mRNA表达影响及时效性变化 |
2.2.5 PicⅡ对H_2O_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Keap1、Nrf2和HO-1的mRNA相对表达及时效性影响 |
2.2.6 在处理后不同检测时间点PicⅡ对H_2O_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Keap1、Nrf2和HO-1蛋白表达影响 |
3. 讨论 |
3.1 肝损伤体外模型研究讨论 |
3.1.1 免疫学肝损伤体外模型 |
3.1.2 氧化损伤体外肝损伤模型 |
3.1.3 脂肪肝体外肝损伤模型 |
3.1.4 本研究H_2O_2诱导的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 |
3.2 胡黄连苷Ⅱ抗氧化保肝作用讨论 |
3.2.1 胡黄连抗肝损伤实验研究 |
3.2.2 胡黄连抗肝损伤临床研究 |
3.2.3 胡黄连苷Ⅱ对H_2O_2诱导的L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3.3 胡黄连苷Ⅱ对二相解毒酶mRNA表达影响 |
3.4 胡黄连苷Ⅱ对Keap1-Nrf2(ARE)-HO-1信号通路表达及时效性影响 |
3.4.1 Keap1-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及相关信号因子 |
3.4.2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在肝脏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
3.4.3 PicⅡ对Keapl-Nrf2(ARE)-H0-1信号通路表达及时效性影响 |
4. 结论 |
5.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Th1/Th2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给药 |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4.1 观察一般状况 |
2.4.2 大鼠血清ALT、AST及TB活性测定 |
2.4.3 肝组织HE染色切片制作过程(组织固定与切片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分级标准) |
2.4.4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4、IL-10、IL-2、IFN-γ、TNF-α、MIP-2的水平 |
2.4.5 免疫组化法检测MyD88、TRAF6、IkB-α、P38MAPK、TNF-α、MIP-2及TLR4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
2.4.6 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LR4mRNA的转录水平 |
2.4.6.1 肝组织总RNA提取与保存(枪头和离心管均经过湿热灭菌,无RNA酶) |
2.4.6.2 RNA逆转录合成cDNA |
2.4.6.3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 |
2.4.7 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 |
2.4.7.1 配胶、上样、电泳 |
2.4.7.2 转膜 |
2.4.7.3 封闭 |
2.4.7.4 孵育抗体 |
2.4.7.5 显影,定影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一般情况的观察 |
3.2 对大鼠血清ALT、AST及TB水平的影响(表1、图4-5) |
3.3 肝脏病理实验结果 |
3.4 对大鼠肝脏组织损伤指数的影响(表2) |
3.5 对大鼠血清IL-4、IL-10、IL-2、IFN-γ、TNF-α、MIP-2水平的影响 |
3.5.1 对大鼠血清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影响(表3、图6) |
3.5.2 各组大鼠IFN-γ/IL-4、IL-2/IL-10水平的变化(表4、图7) |
3.5.3 对大鼠血清TNF-α、MIP-2水平的影响(表5、图8) |
3.6 肝组织TLR-4、TNF-α、MIP-2、MyD88、IkB-α、P38MARK、TRAF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
3.6.1 对大鼠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表6) |
3.6.2. 对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表7) |
3.6.3 对肝组织MIP-2蛋白表达的影响(表8) |
3.6.4 对肝组织IkB-α蛋白表达的影响(表9) |
3.6.5 对肝组织MyD88蛋白表达的影响(表10) |
3.6.6 对肝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表11) |
3.6.7 对肝组织TRAF6蛋白表达的影响(表12) |
3.7 肝组织β-actin及TLR4溶解曲线情况(图9-10) |
3.7.1 肝脏组织β-actin熔解曲线(图9) |
3.7.2 肝脏组织TLR4熔解曲线(图10) |
3.8 肝组织β-actin和TLR4mRNA RT-PCR扩增曲线情况(图11-12) |
3.9 对大鼠肝组织TLR4mRNA表达的影响(表13) |
3.10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水平(图13-14) |
4 小结 |
讨论 |
1 中医学对急性肝损伤的认识 |
1.1 病名归属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关于茵陈蒿汤的传统理论 |
1.3 茵陈蒿汤的现代应用研究 |
1.3.1 抗肝损伤作用 |
1.3.2 抑制肝纤维化 |
1.3.3 保肝利胆作用 |
1.3.4 调节血脂、降血糖作用 |
1.3.5 对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 |
1.3.6 抗炎镇痛作用 |
1.3.7 其他作用 |
2 现代医学对急性肝损伤的认识 |
2.1 急性肝损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2.2 急性肝损伤的治疗 |
3 关于动物模型的评价 |
4 阳性药的选择 |
5 加味茵陈蒿汤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中医机理 |
5.1 立法及组方原理 |
5.2 加味茵陈蒿汤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中医机理探讨 |
6 加味茵陈蒿汤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理探讨 |
6.1 加味茵陈蒿汤对肝脏生化学指标(ALT、AST)的影响 |
6.2 加味茵陈蒿汤对总胆红素(TB)的影响 |
6.3 加味茵陈蒿汤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及MIP-2的影响 |
6.4 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TLR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6.5 加味茵陈蒿汤对肝组织IkB-a及TRAF6表达的影响 |
6.6 加味茵陈蒿汤对肝组织P38MAPK表达的影响 |
6.7 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
结论 |
结语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彩图) |
附件一 加味茵陈蒿汤中主要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附件二 Toll样受体与肝脏疾病 |
附件三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5)愈肝解毒汤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给药量计算及药物制备方法 |
2.3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及标本采集方法 |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1 一般情况观察 |
2.4.2 生化指标ALT、AST、TBIL的测定 |
2.4.3 肝组织匀浆SOD、MDA的测定 |
2.4.4 肝组织HE染色切片制作过程 |
2.5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3.2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
3.2.1 肉眼观察 |
3.2.2 光镜观察 |
3.3 对血浆ALT、AST、TB的影响情况 |
3.4 SOD、MDA的表达情况 |
4 讨论 |
4.1 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
4.2 阳性药物的评价 |
4.3 中医对肝生理病理和急性肝损伤的认识 |
4.3.1 中医认识对肝生理病理认识 |
4.3.2 中医对急性肝损伤的认识及治疗 |
4.4 愈肝解毒汤的方义解析 |
4.4.1 愈肝解毒汤各位中药药理研究 |
4.5 愈肝解毒汤的保肝作用观察 |
4.6 愈肝解毒汤的抗氧化机制探讨 |
5 结论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HE染色100×)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中医药防治CCl_4所致急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附录二:在读期间表现及获得的奖励 |
(6)加味达原饮对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湿邪内蕴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器材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
2.3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
2.3.1 动物模型一般表现的观察 |
2.3.2 大鼠体重、饮食量、饮水量测定 |
2.3.3 相关指标的测定 |
2.4 统计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大鼠的一般情况 |
3.2 大鼠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的测量结果 |
3.3 血清SOD及MDA含量的测定结果 |
4.分析与讨论 |
4.1 中医对于湿邪内蕴证病机的认识 |
4.2 湿邪与炎症的关系 |
4.3 湿邪内蕴证动物模型的动物选择的研究 |
4.4 湿邪内蕴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的研究 |
4.4.1 气候因子致湿邪内蕴模型 |
4.4.2 气候因子+饮食因素致湿邪内蕴模型 |
4.4.3 气候因子+饮食因素+生物因子致湿邪内蕴模型 |
4.5 湿邪内蕴证动物模型的检测指标研究 |
4.5.1 动物一般表现及生命体征的检测 |
4.5.2 胃肠激素的变化及生化指标 |
4.5.3 免疫因子的检测 |
4.5.4 动物舌苔观察及研究 |
4.5.5 其他指标 |
5.结论 |
实验二 加味达原饮对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大鼠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给药 |
2.3 标本采集和处理 |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1 一般情况观察 |
2.4.2 生化指标ALT、AST、TBIL的测定 |
2.4.3 肝组织HE染色切片制作过程 |
2.4.4 双搞体夹心Ellisa方法检测法TNF-α、IL-1、IL-6大鼠体内表达量的变化 |
2.4.5 荧光PCR法检测NF-KB信号传导通路的p65、p50蛋白的表达 |
2.5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3.2 对血浆ALT、AST、TB的影响情况 |
3.3 TNF-α、IL-1、IL-6的表达情况 |
3.4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
3.4.1 肉眼观察 |
3.4.2 光镜观察 |
3.5 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p65、p50蛋白的表达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关于达原饮的传统理论 |
4.2 达原饮的现代应用研究 |
4.2.1 达原饮与感染性疾病之间的联系 |
4.2.1.1 达原饮与感染性发热 |
4.2.1.2 达原饮与肝炎 |
4.2.1.3 达原饮与SARS |
4.2.2 达原饮治疗其他疾病的研究 |
4.3 D-GalN致肝损伤的机制 |
4.4 加味达原饮对肝脏生化学指标(ALT、AST)的影响 |
4.5 加味达原饮对总胆红素(TB)的影响 |
4.6 加味达原饮对TNF-α及白介素的影响 |
4.7 加味达原饮对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p65、p50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结论 |
实验三加味达原饮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大鼠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给药 |
2.3 标本采集和处理 |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1 一般情况观察 |
2.4.2 生化指标ALT、AST、TBIL的测定 |
2.4.3 肝组织SOD、MDA的测定 |
2.4.4 肝组织HE染色切片制作过程 |
2.4.5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法TNF-α、IL-1、IL-6大鼠体内表达量的变化 |
2.4.6 荧光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p65、p50蛋白的表达 |
2.5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3.2 对血浆ALT、AST、TB的影响情况 |
3.3 SOD、MDA的表达情况 |
3.4 TNF-α、IL-1、IL-6的表达情况 |
3.5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
3.5.1 肉眼观察 |
3.5.2 光镜观察 |
3.6 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p65、p50蛋白的表达 |
4. 分析与讨论 |
4.1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及表现 |
4.2 CCL4引起急性肝损伤的机理 |
4.3 加味达原饮对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5.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1. 急性肝损伤的现代实验研究 |
1.1 实验模型建立 |
1.1.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
1.1.2 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
1.1.3 感染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 |
1.1.4 手术所致肝损伤动物模型 |
1.2 肝损伤的机制 |
1.2.1 肝细胞损伤的化学机制 |
1.2.2 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学机制 |
1.3 药物干预 |
1.3.1 西医对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研究 |
1.3.1.1 化学药品对急性肝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
1.3.1.2 其他方法对急性肝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
1.3.2 中医对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研究 |
1.3.2.1 单位中药对急性肝损伤的治疗研究 |
1.3.2.2 复方中药对急性肝损伤的治疗研究 |
3. 达原饮中各中药的现代药现学研究进展 |
3.1 知母 |
3.2 白芍 |
3.3 草果 |
3.4 槟榔 |
3.5 黄芩 |
3.6 厚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7)东北龙胆通过JNK/ERK MAPK通道抑制对乙酰胺基酚引起的急性肝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Chapter 2 Preparation of 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awa |
Chapter 3 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awa prevents acetaminophen-induced acute hepatic injury in mice via inhibiting JNK/ERK MAPKpathway |
3.1 Materials and methods |
3.2 Results |
3.3 Discussion |
Chapter 4 Gentiopicroside prevents acetaminophen-induced acutehepatic injury in mice via inhibiting JNK/ERK MAPK pathway |
4.1 Materials and methods |
4.2 Results |
4.3 Discussion |
Chapter 5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致谢 |
综述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8)疏肝清毒汤抗实验性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药防治肝损伤研究进展 |
1.中医对肝损伤的认识 |
2.中医药防治肝损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3.中医对肝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 |
第二节 西医对肝损伤研究进展 |
1.肝损伤机制研究 |
2.西医治疗肝损伤研究现状 |
3.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三节 疏肝清毒汤应用于抗实验性肝损伤的思路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疏肝清毒汤对刀豆蛋白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第二节 疏肝清毒汤对卡介苗+脂多糖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第三节 疏肝清毒汤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第四节 疏肝清毒汤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1. 疏肝清毒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3.2. 疏肝清毒汤对鸡红细胞诱导的循环抗体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结语 |
主要创新点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9)金线莲苷保肝降酶活性及其全乙酰化物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金线莲苷及其全乙酰化物保肝降酶活性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金线莲苷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目的和依据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 造模 |
4. 金线莲苷保肝降酶活性实验 |
5. 检查项目 |
6. 统计学处理 |
7. 实验结果 |
8.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金线莲苷全乙酰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目的和依据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章 金线莲苷全乙酰化物的设计和合成 |
第一节 糖苷化合物研究现状和合成方法 |
第二节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 |
1. 金线莲苷全乙酰化物的结构 |
2. 合成路线的选择 |
3. 中间体的制备 |
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5.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金线莲苷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 |
附录二 金线莲苷全乙酰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肝脏病理切片HE 染色 |
附录三 原始波谱附图 |
(10)TNF-α、IL-1β在DMN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中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TNF-α与肝损伤分子机制 |
1.1 TNF-α在肝病中所起的作用 |
1.2 TNF-α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多种途径 |
1.3 线粒体凋亡途径 |
1.4 Bax和Bak激活 |
1.5 ROS |
1.6 C—Jun NH2-末端激酶(JNK) |
1.7 组织蛋白酶B |
1.8 鞘磷脂酶、神经酰胺和FAN |
1.9 NF-kB激活 |
2 肝损伤的原因及基本病理机制 |
3 中药抗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
3.1 单味中药研究 |
3.2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
3.3 中药复方抗肝损伤研究 |
3.4 中药抗化学性肝损伤研究 |
4 肝损伤动物模型 |
4.1 化学性肝损伤 |
4.2 药物性肝损伤 |
4.3 免疫性肝损伤 |
4.4 酒精性肝损伤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DMN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外周血及肝组织TNF-α、IL-1β动态表达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实验结果 |
1.3 讨论 |
2 中药复方对DMN致肝损伤小鼠血清及肝组织分泌TNF-α、IL-1β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本文主要缩略词 |
致谢 |
四、西藏胡黄连提取物的保肝降酶、降脂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注射用胡黄连总苷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J]. 李静姿,田硕涵,赵侠,梁雁,许俊羽,王梓凝,崔一民. 中国新药杂志, 2014(21)
- [2]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胡黄连苷Ⅱ体内外代谢初步研究[D]. 王红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4)
- [3]胡黄连苷Ⅱ对过氧化氢诱导的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李白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4]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Th1/Th2影响的实验研究[D]. 周兴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8)
- [5]愈肝解毒汤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 周鹏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 [6]加味达原饮对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D]. 赵冰洁.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0)
- [7]东北龙胆通过JNK/ERK MAPK通道抑制对乙酰胺基酚引起的急性肝损伤[D]. 王爱艳. 延边大学, 2010(03)
- [8]疏肝清毒汤抗实验性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的研究[D]. 刘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9]金线莲苷保肝降酶活性及其全乙酰化物的合成研究[D]. 胡光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3)
- [10]TNF-α、IL-1β在DMN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中药的影响[D]. 朱明添.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