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省平远县1997~2001年狂犬病疫情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翼龙,廖伟东[1](2014)在《2003~2012年梅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梅州市狂犬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特性,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梅州市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狂犬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法定传染病疫情报表、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全市共报告狂犬病163例,发病率为0.38/10万,死亡163例,死亡率100.00%。狂犬病发病率(/10万),20032012年分别为0.29、0.68、0.57、0.52、0.32、0.31、0.40、0.31、0.21、0.16(P<0.01);男性为0.21,女性为0.17。163例中,发病比例最高的为五华县(占54.60%),最低的为大埔县(占1.84%),年龄15岁以下占31.29%,15岁50岁占24.54%,50岁以上占44.17%;农民占57.06%,学生占20.24%,散居/幼托儿童占13.50%,其它职业占9.20%。犬为主要致病动物,占97.55%。动物咬伤后无免疫预防的占87.73%,伤口无处理的占75.46%,认为没有必要处理伤口的占70.73%。结论 20032012年梅州市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蔡炜儿,李伟强,苏宁[2](2013)在《广州市番禺区2008-2011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掌握广州市番禺区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制订科学有效的狂犬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在广州市番禺区狂犬病预防门诊接受诊疗的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年间共报告狂犬病暴露人数43 616例,呈高度散发,以7、8月份相对较多;暴露者以>14-44岁年龄段居多;周边街镇暴露水平比中心城区暴露水平低;伤人动物以家犬为主,占71.98%;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48.24%。结论目前番禺区狂犬病暴露人群主要暴露因素为犬,为了有效降低人群狂犬病暴露水平,需加强养犬管理,尤其是家犬;加强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及防护措施,以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及发病。
黄良君,张学良,古庆发,何嘉春[3](2012)在《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2001-2010年狂犬病流行状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狂犬病近10年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广东省平远县、福建省武平县、江西省寻乌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01-2010年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共报告狂犬病例4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3/10万。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40%)。发病地区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5∶1),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3.3%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狂犬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群众防病意识差、暴露后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和未注射狂犬疫苗是导致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黄良君,杨桂灵,张世远,张学良[4](2012)在《平远县2001-2010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平远县近10年来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平远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平远县共报告狂犬病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4/10万;死亡16例,病死率为100%;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50%);发病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5:3),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7.5%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预防狂犬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犬类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将农民和学生作为预防狂犬病的重点人群,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和提高狂犬疫苗接种率,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曹桂华,张起文,董建,刘凤仁,叶伟雄,陈嘉慧,王文玲,罗浩民[5](2009)在《2005-2007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2005-2007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综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龙岗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25种25700例,年均发病率为471.58/10万,报告死亡37例,年均死亡率为0.68/10万。居乙类传染病前6位的病种依次为麻疹、梅毒、肺结核、淋病、病毒性肝炎、痢疾。这6种疾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26%。居丙类传染病前3位的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这3种疾病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6.87%。结论3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除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外,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均有上升。肺结核、麻疹、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是近年来威胁龙岗区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作为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谢坤清,林立新,邹兴梅,杨翼龙[6](2008)在《梅州市2003-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梅州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州市2003-2007年乙类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2003-2007年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42821例,年均发病率为187.45/10万;死亡病种6种163例,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58.65,年均发病率109.9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1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36.56,年均发病率68.5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年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占死亡总数的63.80。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今后梅州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HIV/AIDS等预防控制工作。
谢远崧[7](2008)在《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科学化管理的研究》文中指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工作是林业部门一项全新的、法定的职责。2005年3月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作为广东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对提高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能力,防止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疾病传播,将有关疫情的发生及危害降到最低水平,保障人与野生动物的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公共管理基础理论,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管理和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促进广东省各级监测站点的建设和科学化管理,本文还探讨了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管理及建设规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目前广东省已初步构建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2)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管理及建设中主要存在无专门机构和人员、监测站点布设不足等问题;(3)提出了成立监测机构、加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配备专职人员等建议和措施;(4)探讨了包括监测站建设、监测站管理及监测站职责等方面的制度规范。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首次掌握了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开展的现状,并首次探讨了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规范,以期为推动广东省乃至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公共事业的科学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蒋爱玲[8](2008)在《广州市2397例学生动物致伤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003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接诊的8417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中2397例学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市狂犬病预防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03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中2397例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动物致伤者中学生28·48%,占总人数的1/3。结论在学校宣传狂犬病疫苗接种常识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
谢坤清,林立新,杨翼龙[9](2007)在《梅州市2001-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梅州市2001-2006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为狂犬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梅州市2001-2006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运用Excel2003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共发病1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3/10万,病死率100%。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男女比例为1.76:1,发病职业以农民最多,占57.48%。结论梅州市狂犬病防制形势严峻,尤其是五华县。犬只密度高、犬免疫率低、疫区处理不彻底及群众防病意识不高是疫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加强犬只管理、提高犬免疫率、宣传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蒋爱玲,李秀珍,黎淑端[10](2007)在《广州市1701例狂犬疫苗免疫者流行病学及免疫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2003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接诊的狂犬病疫苗免疫者的流行病特征及抗体产生情况,为我市狂犬病监测提供部分信息和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03年狂犬病接种者的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LISA法对2003年在我门诊注射狂犬疫苗1701例人群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在89.66%~98.41%,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高年龄组人群。结论注射狂犬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仍未能达到100%,对结果阴性者应及时补种疫苗。
二、广东省平远县1997~2001年狂犬病疫情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省平远县1997~2001年狂犬病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03~2012年梅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资料 |
1.2方法 |
2 结果 |
2.1不同年份发病情况 |
2.2人群分布 |
2.3地区分布 |
2.4时间分布 |
2.5致病动物 |
2.6伤口处理情况 |
2.7免疫情况 |
3 讨论 |
(3)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2001-2010年狂犬病流行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流行概况 |
2.2 流行特征 |
2.2.1 地区分布 |
2.2.2 职业分布 |
2.2.3 年龄分布 |
2.2.4 时间分布 |
2.2.5 性别分布 |
2.3 病例暴露后情况分析 |
2.3.1 患者伤口处理情况 |
2.3.2 免疫情况 |
2.4 潜伏期 |
2.5 动物伤人种类 |
3 讨论 |
3.1 流行特点分析 |
3.2 免疫预防情况分析 |
(6)梅州市2003-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总发病、死亡情况 |
2.2 各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 |
2.2.1 肠道传染病 |
2.2.2 呼吸道传染病 |
2.2.3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
2.2.4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
2.2.5 新生儿破伤风 |
2.3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
2.3.1 肺结核 |
2.3.2 病毒性肝炎 |
2.3.3 狂犬病 |
2.3.4 艾滋病 |
3 讨论 |
(7)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科学化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公共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
2 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监测预警体系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
2.1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
2.2 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2.3 重大意义 |
2.3.1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
2.3.2 保障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
2.3.3 保护野生动物和履行国际公约 |
3 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的现状 |
3.1 基本情况 |
3.2 存在的问题 |
3.2.1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工作基础薄弱 |
3.2.2 监测站点布设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监测盲区 |
3.2.3 缺乏科学系统的基础研究,监测技术水平较低 |
3.2.4 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
3.3 效益及发展前景 |
3.3.1 社会效益 |
3.3.2 经济效益 |
3.3.3 生态效益 |
4 需要重点监测的重大野生动物疫病 |
4.1 禽流感 |
4.2 狂犬病 |
4.3 非典型性肺炎 |
4.4 莱姆病 |
4.5 其他疫病 |
第二章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公共管理理论基础 |
1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1.1 公共管理的涵义与特征 |
1.1.1 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
1.1.2 公共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
2 公共组织及管理主体 |
3 公共管理的职能与目标 |
3.1 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管理的职能 |
3.2 公共管理的目标公共管理的目标 |
第三章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
1 基本现状 |
1.1 监测站点建设情况 |
1.2 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制定情况 |
1.3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
1.4 资金落实和设备配置情况 |
1.4.1 资金落实情况 |
1.4.2 监测设备配备情况 |
1.4.3 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
1.5 监测防控和信息上报情况 |
1.6 执法检查情况 |
1.7 科普宣传情况 |
2 主要问题 |
2.1 无专门机构和人员 |
2.2 监测站点布设不足,存在诸多监测盲区 |
2.3 缺乏科学系统的基础研究,监测技术水平较低 |
2.4 监测工作经费缺乏,监测预警能力不足 |
2.5 缺乏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
3 有关建议与对策 |
3.1 成立监测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
3.2 加速推进"三个转变" |
3.2.1 推进以候鸟禽流感监测为主向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全面监测转变 |
3.2.2 加速推进由部门监测向全社会监测的转变 |
3.2.3 加速推进由被动监测向主动监测预警的转变 |
3.3 加快建设监测网络体系 |
3.4 加快建设规章制度体系 |
3.5 加快建设科技支撑体系 |
3.6 加快建设物资保障体系 |
3.7 加快建设人员队伍体系 |
3.8 加大检查力度,防范疫情发生 |
3.9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疫病防范意识 |
第四章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与管理规范探讨 |
1 适用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规范内容 |
3.1 术语或定义 |
3.1.1 野生动物疫源 |
3.1.2 野生动物疫病 |
3.1.3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
3.1.4 观测点 |
3.1.5 监测样地 |
3.1.6 巡视路线 |
4 监测站主要职责 |
4.1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中心 |
4.2 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
4.3 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
4.4 市县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
5 监测人员的职责及要求 |
5.1 专职监测人员 |
5.2 兼职监测人员 |
6 监测站能力建设 |
6.1 监测网络 |
6.2 科技支撑 |
6.3 信息系统 |
6.4 设备配备标准 |
6.4.1 监测设备 |
6.4.2 样品采集设备 |
6.4.3 病料保存设备 |
6.4.4 检测设备 |
6.4.5 信息传递设备 |
6.4.6 后勤保障装备 |
6.4.7 应急物资储备 |
7 监测站管理 |
7.1 领导归属 |
7.2 机构设置 |
7.3 管理制度 |
7.3.1 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
7.3.2 监测员岗位职责 |
7.3.3 监测信息保密制度 |
7.3.4 节假日应急值守制度 |
7.3.5 责任追究制度 |
7.3.6 实验室管理制度 |
7.3.7 仪器设备管理规定 |
7.3.8 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
7.4 绩效管理 |
7.5 预案管理 |
7.5.1 应急预案的制定 |
7.5.2 应急预案的评估与修订 |
7.6 项目管理 |
7.7 设备采购管理 |
7.8 经费管理 |
7.9 应急物资管理 |
7.10 教育培训 |
8 监测的具体内容 |
8.1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范围 |
8.2 监测疫病主要种类 |
8.3 监测的主要野生动物物种 |
8.4 监测的主要区域 |
8.5 监测方法 |
8.6 监测强度 |
8.7 样本的采集、处理及保存 |
8.8 防护措施 |
9 监测信息报告及处理 |
9.1 监测信息日报 |
9.2 监测信息月报 |
9.3 监测信息年报 |
9.4 突发事件实行快报 |
10 异常情况应急处理 |
10.1 隔离封锁 |
10.2 无害化处理 |
10.2.1 深埋 |
10.2.2 焚烧焚化 |
10.2.3 发酵 |
11 疫情发布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1 结论 |
1.1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管理和建设的基本情况 |
1.2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1.3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管理和建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
1.4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与管理规范探讨 |
2 讨论 |
2.1 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的客观性 |
2.2 建设与管理规范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
2.3 本研究的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广州市2397例学生动物致伤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3 |
讨论 |
四、广东省平远县1997~2001年狂犬病疫情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03~2012年梅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J]. 杨翼龙,廖伟东. 预防医学论坛, 2014(02)
- [2]广州市番禺区2008-2011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J]. 蔡炜儿,李伟强,苏宁. 中国医药导报, 2013(15)
- [3]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2001-2010年狂犬病流行状况分析[J]. 黄良君,张学良,古庆发,何嘉春. 热带医学杂志, 2012(11)
- [4]平远县2001-2010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J]. 黄良君,杨桂灵,张世远,张学良. 热带医学杂志, 2012(09)
- [5]2005-2007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曹桂华,张起文,董建,刘凤仁,叶伟雄,陈嘉慧,王文玲,罗浩民. 疾病监测, 2009(10)
- [6]梅州市2003-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J]. 谢坤清,林立新,邹兴梅,杨翼龙. 热带医学杂志, 2008(11)
- [7]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科学化管理的研究[D]. 谢远崧. 西北大学, 2008(07)
- [8]广州市2397例学生动物致伤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 蒋爱玲. 医学动物防制, 2008(04)
- [9]梅州市2001-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J]. 谢坤清,林立新,杨翼龙. 热带医学杂志, 2007(12)
- [10]广州市1701例狂犬疫苗免疫者流行病学及免疫效果分析[J]. 蒋爱玲,李秀珍,黎淑端. 热带医学杂志,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