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伊万霍斑岩铜矿的勘查新进展和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张苺[1](2007)在《铜业投资的王国——智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许多矿产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开辟长期稳定的供给源,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行之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我国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短缺的铜矿资源,介绍世界上铜的王国——智利,或许那里就有机遇。智利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南部,是世界上形状最狭长的国家。其西临太平洋,北部以拉康迪亚线为界与秘鲁接壤,东部以安第斯山脉最高峰走向划界与阿根廷相邻,东北与玻利维亚交界。面积75.7万km2,人口1580万,首都圣地亚哥,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货币为比索(PESO)。全国有铁路14771km,公路8万多km,机场390个,10多个港口。智利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完成入世谈判的南美洲国家,目前是中国在南美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费光春[2](2007)在《四川省得荣—木里地区斑岩型铜矿找矿方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四川省得荣一木里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与云南省接壤地区,三江北段义墩岛弧带有色、贵金属矿成矿集中区南部。该区域地质背景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岩浆岩广布;物、化、遥特征明显。邻区云南境内和研究区东部的木里境内均发现了大中型斑岩铜矿床。因此,加强研究区的综合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羊拉、普朗和模范村等典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产区域分布规律、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对近三年新发现的竹鸡顶、热香和红卓等铜矿点(床)的地质背景、矿化特点,控矿因素与成因模式,并与典型铜矿床作了对比研究。研究得出,红卓铜矿点的地质背景与普朗和雪鸡坪斑岩铜矿床十分类似,属于普朗、雪鸡坪、卓玛斑岩铜矿带的东延区域。竹鸡顶铜矿床及其以北地区的地质背景与普朗、雪鸡坪、模范村等斑岩型铜矿床有显着的差异,在此区域内寻找斑岩型铜矿床有较大的难度,有望在热液型铜矿方面取得重点突破。根据研究区内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网格化原始数据和1:5万化探分析成果,特别考虑了峨眉山玄武岩(或其相当层位)以及花岗岩岩基(岩株)为基岩的水系沉积物铜的高背景对矿化地球化学异常的影响,结合对区域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的认识,划分出20个铜矿床找矿靶区。
陈旭[3](2006)在《四川乡城—稻城—得荣地区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型研究》文中指出四川乡城-稻城-得荣地区位处三江北段义敦岛弧带,有色、贵金属矿成矿集中区南部。该地区极其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造就了其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自印支期以来,研究区先后经历了俯冲造山、碰撞造山及陆内汇聚造山等构造动力作用。据区域成矿学理论分析,研究区内有很好的斑岩型铜矿的前景。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区的区域构造、区域地层、区域岩浆岩、区域物化遥特征、区域矿产分布系统的分析研究,以及典型矿床成矿背景,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的研究。我们对研究区的成矿区带进行厘带划分,进一步分析成矿系统特征,得出了本区域的成矿规律。 本研究区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铜矿:红卓为岛弧型斑岩铜矿,特征上云南境内普朗、红山等斑岩铜矿相似;竹鸡顶从地球化学特征上推断,其岩浆可能起源于中下地壳,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反映了滞后型的火山弧环境,或者在幔源基性岩浆侵入的影响下,诱发了中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热液斑岩型铜矿,为红卓—热香的过渡类型;热香为板内裂陷环境下地壳浅部岩石大规模熔融,岩浆侵位形成热液型铜矿,这种岩浆的含铜性主要取决于深源含铜流体或岩浆的参与程度以及岩浆源区铜背景值高的地层或岩浆岩的参与程度。 本研究区成矿系统分为俯冲造山成矿系统和碰撞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又可以分为伸展环境岩浆—流体成矿亚系统和陆内走滑成矿亚系统。红卓为俯冲造山成矿系统中的岛弧型斑岩铜矿系列,竹鸡顶为伸展环境岩浆—流体成矿亚系统中的热液—斑岩型铜矿系列,热香为陆内走滑成矿亚系统中的热液型铜矿系列。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本区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运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从而有效的进行研究区斑岩铜矿的勘探。通过对勘查技术手段的总结归纳,建立了本区域斑岩铜矿的勘查模型。我们总结研究区成矿规律并结合典型矿床研究,建立区域找矿模型。建立了红卓岛弧型斑岩铜矿找矿模型,竹鸡顶细晶岩找矿模型,热香热液型铜矿找矿模型。
陈生华[4](2005)在《川西乡城—稻城—得荣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西部乡城—稻城—得荣地区位于我国西南三江中北段义敦—中甸岛弧带有色、贵金属矿产集中区南部。自印支期以来,研究区先后经历了俯冲造山、碰撞造山及陆内汇聚造山等构造动力作用,每次构造作用都在区内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构造—岩浆活动,并伴随有强烈成矿作用。此外,研究区与着名的云南雪鸡坪—普朗斑岩铜矿带、羊拉矽卡岩—斑岩铜矿带相毗邻,而斑岩铜矿床常具成带、成群分布的特点,因此,据区域成矿学理论分析认为,研究区内寻找斑岩型铜矿的前景十分优越。 本次研究主要按室内地物化遥异常分析、野外异常查证、重要矿床(点)剖析、典型矿床对比分析、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找矿远景区圈定的流程开展室内外的综合研究。 地、物、化、遥分析显示出区内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采用衬值滤波技术对研究区内1:20万化探数据进行了二次处理,反映出Cu、Au、Pb、Zn、W等元素异常套合良好,且受区域断裂控制,多产于构造单元交界处。在义敦岛弧带的中轴断裂带上,异常呈串珠状南北向延伸,并与印支期至喜山期的斑岩、浅成花岗质岩体的分布基本吻合,从宏观上提供了雪鸡坪—普朗斑岩铜矿带北延的证据。 区内新发现足鸡顶铜矿床和红卓铜矿点,其初步勘查研究显示出良好的铜矿化特征。通过与带内主要斑岩铜矿床在矿床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足鸡顶铜矿床、红卓铜矿点与雪鸡坪、普朗铜矿床的含矿岩体都为岛弧环境下侵位的钙碱系列花岗岩,属壳幔混源型,显示出两地区具有相似的的成矿潜力。同时,两地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一致也印证了雪鸡坪—普朗斑岩铜矿带的北延。 在系统分析区内已有矿产的分布、地质演化过程及控矿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圈定出稻城足鸡项—早堆铜钼成矿远景区等九个成矿远景区。
张苺[5](2004)在《蒙古伊万霍斑岩铜矿的勘查新进展和启示》文中认为
二、蒙古伊万霍斑岩铜矿的勘查新进展和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古伊万霍斑岩铜矿的勘查新进展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2)四川省得荣—木里地区斑岩型铜矿找矿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条件 |
1.3 前人研究概况 |
1.3.1 斑岩铜矿的主要研究进展 |
1.3.2 研究区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
1.4 论文研究内容、工作量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1.4.2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地质成矿背景 |
2.1 地层 |
2.2 岩浆岩 |
2.3 断裂构造 |
2.3.1 主要断裂带 |
2.3.2 构造演化 |
2.4 物、化、遥特征 |
2.4.1 乡城-稻城-得荣地区 |
2.4.2 木里地区 |
第3章 典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 |
3.1 普朗-雪鸡坪斑岩铜矿床 |
3.2 羊拉铜矿床 |
3.3 模范村斑岩铜矿床 |
3.4 典型铜矿床的勘查评价给我们的启示 |
第4章 新发现矿产地的地质特征 |
4.1 竹鸡顶铜矿 |
4.2 红卓铜矿 |
4.3 热香铜矿 |
4.4 与典型铜矿床的对比 |
第5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靶区划分 |
5.1 成矿规律 |
5.1.1 构造控矿条件 |
5.1.2 地球化学条件 |
5.1.3 岩浆活动条件 |
5.1.4 地层条件 |
5.1.5 成矿时代 |
5.2 找矿靶区划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四川乡城—稻城—得荣地区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方法技术问题 |
1.2.2 找矿模型的发展趋势探讨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4 完成工作量 |
1.5 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2 区域构造 |
2.3 区域岩浆岩 |
2.4 区域物、化、遥特征 |
第3章 典型矿床特征 |
3.1 红卓斑岩型铜矿床 |
3.1.1 地质背景 |
3.1.2 含铜岩体特征 |
3.1.3 蚀变特征 |
3.1.4 找矿前景 |
3.2 竹鸡顶铜矿 |
3.2.1 地质背景 |
3.2.2 含矿岩体特征 |
3.2.3 矿床特征 |
3.2.4 找矿前景 |
3.3 热香铜矿床 |
3.3.1 地质背景 |
3.3.2 地球化学特征 |
3.3.3 矿床特征 |
3.3.4 找矿前景 |
第4章 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
4.1 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
4.1.1 地层条件 |
4.1.2 区域构造条件 |
4.1.3 岩浆活动条件 |
4.1.4 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
4.2 成矿规律研究 |
4.2.1 各类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
4.2.2 成矿区带的厘定与划分 |
4.2.3 成矿系统分析 |
第5章 区域勘查模型与找矿模型 |
5.1 区域勘查模型(勘查方法组合) |
5.2 区域找矿模型 |
5.2.1 红卓斑岩铜矿找矿模型 |
5.2.2 竹鸡顶花岗细晶岩找矿模型 |
5.2.3 热香热液型铜矿找矿模型 |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 |
(4)川西乡城—稻城—得荣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序言 |
0.1 斑岩型铜矿研究现状 |
0.2 选题依据 |
0.2.1 研究范围 |
0.2.2 研究现状 |
0.2.3 邻区资源勘查评价对我们的启示 |
0.2.4 研究意义 |
0.3 研究方法及工作量 |
0.4 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1.1 大地构造背景 |
1.2 区域地层 |
1.3 区域岩浆岩 |
1.4 区域构造特征 |
1.5 义敦岛弧造山带演化 |
1.5.1 俯冲造山作用 |
1.5.2 碰撞造山作用 |
1.5.3 造山后伸展作用 |
1.5.4 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作用 |
1.6 区域矿产分布 |
1.7 小结 |
2 区域地物化遥异常特征 |
2.1 区域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
2.2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2.2.1 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 |
2.2.2 元素聚类分析 |
2.2.3 异常解释 |
2.3 遥感图像解译 |
2.3.1 遥感图像处理方法 |
2.3.2 地质解译 |
2.4 小结 |
3 新发现矿产地地质特征 |
3.1 足鸡顶铜(金)矿 |
3.1.1 矿区地质 |
3.1.2 矿床地质特征 |
3.1.3 次生氧化带的垂直分带及特征 |
3.1.4 矿床成因类型 |
3.1.5 找矿前景 |
3.2 红卓铜矿点 |
3.3 典型矿床对比 |
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4.1 主要氧化物含量及对比 |
4.2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
4.3 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
4.4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
4.4.1 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分析 |
4.4.2 埃达克岩判别 |
4.4.3 构造背景分析 |
4.5 小结 |
5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
5.1 区域成矿规律 |
5.1.1 区域构造条件 |
5.1.2 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
5.1.3 岩浆活动条件 |
5.1.4 地层条件 |
5.1.5 成矿时代 |
5.2 区域成矿远景评价 |
5.2.1 评价准则 |
5.2.2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
5.2.3 区域成矿远景区的划分 |
6 结论 |
6.1 取得的进展与主要成果 |
6.2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 |
四、蒙古伊万霍斑岩铜矿的勘查新进展和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铜业投资的王国——智利[J]. 张苺. 中国金属通报, 2007(44)
- [2]四川省得荣—木里地区斑岩型铜矿找矿方向研究[D]. 费光春. 成都理工大学, 2007(06)
- [3]四川乡城—稻城—得荣地区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型研究[D]. 陈旭. 成都理工大学, 2006(12)
- [4]川西乡城—稻城—得荣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D]. 陈生华. 成都理工大学, 2005(07)
- [5]蒙古伊万霍斑岩铜矿的勘查新进展和启示[J]. 张苺. 国土资源情报,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