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张素菊[1](2021)在《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与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俨然成为了当今高素质人才的必备品质。在这种背景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结构化的高效思维工具,可将繁杂的高中化学知识整合,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自主学习方法与路径。为了探究思维导图的运用对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使用文献分析、问卷、访谈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首先,对高一学生和高中化学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高一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现状;其次,将思维导图融入教学设计的案例中,具体研究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最后,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进行比较,对实验班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能力后测问卷调查与分层访谈。本研究将思维导图融入到构建的四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开启、发散、整合与拓展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诠释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希望本研究能为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提供较好的方法和手段。
黄月琼[2](2021)在《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简称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也是大部分化学知识学习和考试考查的重要载体,更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摇篮。而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课上易学易懂,课下却感到知识零散庞杂,记忆困难,或者记忆后也不会用,这就需要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脚手架。新课标“无机物”主题中反复出现了“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指明了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认识角度和思路,与之相契合的价-类二维图也随之脱颖而出。价-类二维图既能对知识进行系统有效的整合,又能给予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认识角度和思维模型,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神”,使得元素化合物学习起来“形散而神不散”。因此,提出了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研究,以期提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效果,推进价-类二维图认识思路在新授课教学中落地。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元素化合物教学和价-类二维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的主要方向,设计问卷对高中师生元素化合物教与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接着,结合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图式理论,分析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在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和内容特点,初步形成基于价-类二维图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思路,即研读课标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核心知识;布置课前任务,探查学生原知;设计探究活动,渗透思维方法;迁移实际情境,体现知识应用。提出针对价-类二维图教学设计的原则:适用性原则、进阶性原则、有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建构了相应的教学活动的策略:初识价-类二维图,形成化学观念;探究价-类二维图,明确研究思路;完善价-类二维图,建构认知模型;活用价-类二维图,提升学科能力。为了检验所提出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广西贵港市高级中学高一2001班和2002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统一测试与课后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数据,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整体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结果显示价-类二维图应用到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能改善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整体认知,且利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由于研究者自身水平能力和教学实践有限,因此所提出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得出实践结论还有待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武越[3](2021)在《锆基多孔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有毒有害气体排放、雾霾与流行疫病传播等直接影响着我国大气质量,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社会矛盾之一,因此对吸附净化与防护用品的重视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然而常规环境吸附材料与防护技术一般只针对一类或若干性质相似的污染物,特别在某些局限环境以及处理应急事故时却要同时面临性质差异的多种气体,例如酸性二氧化硫与碱性氨气、无机气体与有机VOCs等共存,这就要求选择性开发一种具有多功能广谱性的吸附剂,使材料上能携带多种吸附位点并协同作用于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锆系吸附剂多被用于水中无机有机污染物的净化驱除而略少见于气体吸附,但其结构稳定、耐腐蚀、易于修饰的特点使其成为新兴吸附防护材料的开发重点。经过深入的文献调研与企业的前期研究,我们制备筛选了锆基有机骨架材料、氢氧化锆改性材料以及磷酸锆多孔碳复合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业成型造粒对于吸附剂性能结构的影响,通过围绕锆基金属中心进行化学组成修饰掺杂和表面元素浸渍沉积,深刻理解了相应有机配体、水合羟基以及磷酸修饰等对于锆基广谱吸附功能的改善机理,以达到同时对酸性和碱性气体分子进行有效吸附防护的目的。本文分别通过溶剂热法与水热法合成了锆基MOF吸附剂与氢氧化锆吸附剂,将磷酸锆引入三聚氰胺和甲醛的多孔蜜胺树脂制得磷酸锆复合多孔碳吸附剂,用氮吸附、XRD、FTIR等表征方法确认了上述吸附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优选压力干法与琼脂湿法成型工艺造粒,进行NH3和SO2为代表的吸附与防护评价。研究表明:三种锆系吸附剂均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但其吸附防护性能差异较大。Zr-MOF吸附剂对氨气的防护时间只有9min,而对二氧化硫的防护时间达27min,水合氢氧化锆可与二氧化硫形成亚硫酸锆,对二氧化硫防护时间最高达77min,但是对氨气较差(24min),表面掺杂铜钾金属有利于对氨气的防护性能(45min),XPS表征研究表明铜可与氨气形成硫酸铜铵,而钾作为助剂可能增加了铜的活性。由三聚氰胺和甲醛形成的多孔蜜胺树脂与磷酸锆结合之后对二氧化硫的防护时间达36min,对氨气的防护时间达31min,不逊于多数前期文献的研究结果,经过碳化后的磷酸锆多孔碳复合吸附剂对二氧化硫防护时间达31min,对氨气达25min,机理研究表明含氮碳骨架具有较强的碱性活性、与锆离子一起改善了SO2的吸附,而强酸性无定形磷酸锆则提供了P-OH为NH3的活性位点。尽管仍需进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应用测试,但我们认为该广谱性锆基多孔碳吸附剂的成本适宜、工艺可行,有赖于其中含氮碳骨架与磷酸锆活性中心的匹配与协同,能针对性质迥异的气体分子达到均衡吸附效果,合理推测此类两性材料亦可用于多种反应物的串联式催化反应。
胡丹娅[4](2021)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必修教材栏目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自201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依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于2019年出版。新教材作为课程的物化形式和文本素材,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栏目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也直接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又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了切实领会新教材的创新之处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有必要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必修教材的栏目进行比较研究,为充分发挥栏目的功能与价值、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本文将2007年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2)》称为旧教材。将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第一、二册)》称为新教材。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人教版新旧必修教材中的栏目,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新旧教材的章节编排顺序进行比较。再将新旧教材中的栏目划分为“资料性栏目”和“活动性栏目”。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对这两类栏目三个方面:同一类型栏目的比较、新旧教材栏目中相同知识点的比较和不同类型栏目类型的增加进行比较,比较分析了新旧必修教材栏目数量的设置、章节的分布、内容设置的差异。将新旧教材中的栏目的变化原因与新旧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不同理念,以及不同课程目标(旧教材主要强调三维目标、新教材主要强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分析,并对每一类栏目的功能和价值与课标相对应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新教材栏目设置的编写特点。之后再对“硫及其化合物”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示例,进一步体现栏目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新教材,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中必修内容不设模块只设主题,新教材章节顺序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资料性栏目”新增了五种类型的栏目,栏目的总数也有所增加;在内容的选取上,更加贴近生产生活、科技、社会和环境等,并突出化学学科的德育功能;化学史和CTSE(Chemistry Technology Society Environment)的内容选择也更加注重展现民族自信,强调素养导向。新旧必修教材“活动性栏目”新增“实验活动”栏目,在总数上差异不大;但在栏目内容选取上,明确九个学生必做实验,更加强化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贯穿STSE教育理念;并且拓展习题的综合功能,更加注重习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针对性。最后,在充分领会和挖掘各栏目的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论文对必修版块中栏目设置数量最多的“硫及其化合物”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同行和一线教师开展新课标、新教材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周雨潇[5](2021)在《学历案在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应用设计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以核心素养为追求的人才培养的国际趋势下,深度学习的提出是对核心素养培育路径这一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应,而学历案立足于以教学方案的创新来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这种教师基于学生立场精心设计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既是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学习对象,也是学生与教学环境中其他要素互动的载体,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因而设计化学学历案并开展基于学历案促进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明晰研究价值,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为深度学习问卷及学历案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研究问题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明晰了学历案和深度学习的概念及理论契合点的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部分运用编制的深度学习调查问卷对高一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深度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而化学考试成绩是影响学生深度学习水平最主要的因素。第四部分在前期对深度学习现状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硫及其化合物”专题学历案并开展教学实施。而后第五部分主要运用问卷、访谈及试题测试等方法对第四部分的学历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历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高阶学习、驱动了学生的整合性学习、激活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而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此外还推动了师生角色的转变。综上,本研究探查了高一学生的化学深度学习现状,结合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设计思路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化学学历案,展开教学实践后进一步分析了学历案的实施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根据实践结论和对学历案设计及实施的整个过程的反思,从学历案的设计、实施、提升与管理几个方面提出了运用学历案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对策,主要包括:(1)学历案的设计—“开展教研,集众之智”;(2)学历案的实施—“关注过程,促进思考”;(3)学历案的提升—“变化课型,磨合适应”;(4)学历案的管理—共享资源,知识累积。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结论与和展望,对本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反思该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展望学历案的研究方向。
戚嫣然[6](202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绿色化学观的进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进阶自从在科学教育领域被正式提出后,就逐渐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围绕着某一核心概念所展开的、用于描述学生认知发展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依次进阶的学习路径,因而只有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课程,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概念。随着绿色化学环保新理念的提出,绿色化学教育逐渐被研究者们所重视,国家也在逐步推动和普及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尽管有关绿色化学教育和学习进阶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将两者相结合所进行的研究却比较少。尤其在我国,将学习进阶理论应用于中学化学绿色化教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因此,本研究尝试着将学习进阶理论应用于基于中学生绿色化学观培育的教学中,设计更贴近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绿色化学教学方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形成与完善。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查找、收集并整理国内外有关学习进阶理论和绿色化学教育方面的研究。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学化学教材,提取出“绿色化学观”在中学化学中的核心概念。三、构建“绿色化学观”进阶水平框架,并基于此开发测试工具。随后对上海市某高中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绿色化学教学策略与建议。四、以《硫的氧化物与酸雨防治》为例,将“绿色化学观”进阶框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结合教材内容及教学要求,构建进阶水平框架,开发基于学生绿色化学观培育的教学案例。选择两个“绿色化学观”测试结果相近的班级,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进阶教学方案,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案。教学完成后对两个班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检验学习进阶教学方案是否对培育学生绿色化学观有积极作用。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可得,与传统教学方案相比,采用进阶教学方案的学生整体所得均分更高,并且对于不同水平对应下的题目,也是进阶教学后的学生整体答题情况更好。由此可以看出,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案,基于绿色化学观培育的进阶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该方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且有助于学生建构绿色化学概念、形成并完善绿色化学观,这也为教学过程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一条合理的途径。
赖徐英,葛仲厦,解亚丽[7](2021)在《二氧化硫性质的一体化微型实验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围绕绿色化学理念,并结合教学实际,可重新设计二氧化硫性质实验。设计后的实验装置,封闭式、微型化、一体化、操作简单,适合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对装置进行封闭式处理,不仅绿色环保,更重要的是使冷却后未逸散的SO2重新溶解于品红溶液中使之褪色,巧妙地证明了SO2的暂时性漂白。另外,一线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进程,灵活调换装置内外试剂,便于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进行检验,不需一次性完成全部检验,更贴近教学实际。
周文荣,蒋峰,陈丽[8](2021)在《基于初中教材“硫的燃烧与二氧化硫性质”的三个整合实验》文中认为基于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硫的燃烧与二氧化硫性质"的有关内容,分析了教材实验的地位、作用和一线教师的改进设计,找到了适合初中学习的实验设计的发展空间。详细介绍了利用漏斗和集气瓶、利用长柄V型管、利用四颈烧瓶对实验进行的三个改进设计,给一线初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的实验创新案例,促进初中化学教师基于初中教材对创新实验的开发和使用。
王明超,廖钫[9](2020)在《横口管在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横口管是一种下部带有利于气体和液体通过的横口的特殊试管。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检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涉及实验次数较多,分步实验对气体的存储和取用要求较高。利用横口管对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检验的实验装置进行一体化设计,合理验证品红的褪色原理,并设计合理的尾气处理方案,使实验装置更简单,药品用量更少,操作更方便,节约了课堂时间,绿色环保。
李媛[10](2020)在《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化学实验教学越来越贴近生活,注重探究,运用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化学实验在新教材中有明显的增加,比如《实验化学》这个选修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增加了更多的实验探究设计,介绍了一些更加先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教学方面的技术,使得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改进后的实验教学会更倾向于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助,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设计实验,并自主完成后续的观察,分析,讨论等过程。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各项实验方面的能力提升,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埋下好的基础。课本中绝大多数的探究型的实验设计都是很合理的,但还是有一些实验有一些欠缺,比如实验设计的不够环保、没有严格控制变量导致实验不够严谨,或者可行性不够强,耗时,成功率低或者浪费药品等。既然存在有不足,那我们可以不断探究,找到更为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往往是以验证为主,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很多教师仍也比较偏向于演示实验,其教学流程通常为:教师先讲解知识点,之后做演示实验,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操作完成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最后回归到知识点上,课堂的最后往往还会要学生再重复实验中的重难点及注意事项。偏讲授式的教学,学生可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老师已经讲授过相关知识点做过演示实验的情况下,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用品,学生在实验室重新做一遍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加深对实验过程及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是很好,同时学生容易养成不思考、不探索、不质疑、不实践的学习习惯。这都是实验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本论文主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确定选题及拟定教材中需要改进的几个实验。之后展开实验探究,结合所查阅的文献,对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完成后按改进后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之后根据实验改进的原则,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验改进后的效果;并依据创新教育观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对化学现存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本论文从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从高考实验模块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新教材课标所强调的内容反映出学生实验综合素养的缺失的普遍问题。通过调查高中化学实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本地及邻近市学校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总结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当中的实验教学变得越来越贴近生活,注重探究,运用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同时阐述了实验于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第二部分,本论文的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针对于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总结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多有利于完善教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等等,从多方面阐述了改进实验,落实探究型的实验教学的研究意义。本课题的探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展开实验探究,结合所查阅的文献,对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课堂授课后,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第三部分,几个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支持。分析来新课程标准理念、认知理论、科学探究培养目标及能力构成要素,对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几个不够严谨的实验进行分析,并且从对装置、药品和教学技术改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第四部分,实验改进案例。通过实验探究对实验进行合理改进,然后将改进后的成果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并通过课后的调查问卷对学生和同行所提出的问题再进行改进,放置了五个教学案例分析的实例。同时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的趣味小实验。第五部分,总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并且展望未来的化学实验的教学的进行方向。
二、对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自主学习是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
二、高中化学学科特点适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三、思维导图特征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推动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 |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自主学习 |
二、思维导图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三、脑科学理论 |
四、知识可视化理论 |
第三章 高一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设计 |
第二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一、学习动机和态度 |
二、学习计划和策略 |
三、自我解决学习问题 |
四、自我调节学习 |
五、自我反思和监控 |
六、自我评价 |
第三节 调查结论与启示 |
一、问卷调查结论 |
二、教师访谈调查结论 |
三、问卷与访谈调查的启示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假设 |
第二节 实验前期准备 |
一、计算机制作思维导图流程 |
二、手绘制作思维导图流程 |
第三节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
一、高中化学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构建 |
二、高中化学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案例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成绩分析 |
一、对照班学生前测、后测成绩分析 |
二、实验班学生前测、后测成绩分析 |
三、实验班、对照班前测、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第二节 后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化学自主学习的开展情况 |
二、思维导图对化学自主学习的影响 |
三、学生对思维导图融入化学教学的态度 |
第三节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见解 |
二、使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化学的优势 |
三、借助思维导图自主学习化学的建议 |
四、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思维导图有助于优化学习方法 |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
三、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需要 |
1.1.2 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培养学生化学观念的新路径 |
1.1.4 元素化合物在高中化学的地位 |
1.2 研究现状概述 |
1.2.1 元素化合物教学研究现状 |
1.2.2 价-类二维图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的界定及理论研究 |
2.1 概念界定 |
2.1.1 元素化合物知识 |
2.1.2 价-类二维图 |
2.2 理论基础 |
2.2.1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
2.2.2 学习迁移理论 |
2.2.3 图式理论 |
3 高一元素化合物教与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和内容 |
3.1.2 调查对象 |
3.2 调查结果和分析 |
3.2.1 学生元素化合物学习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2 教师元素化合物教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
4 基于价-类二维图的教学设计研究 |
4.1 元素化合物的内容分析 |
4.1.1 地位及重要性 |
4.1.2 元素化合物的内容特点 |
4.2 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思路 |
4.2.1 研读课标要求,确立教学目标 |
4.2.2 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核心知识 |
4.2.3 布置课前任务,探查学生原知 |
4.2.4 设计探究活动,渗透思维方法 |
4.2.5 迁移实际情境,体现知识应用 |
4.3 基于价-类二维图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
4.3.1 适用性原则 |
4.3.2 进阶性原则 |
4.3.3 有效性原则 |
4.3.4 互动性原则 |
4.4 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 |
4.4.1 初识价-类二维图,形成化学观念 |
4.4.2 探究价-类二维图,明确研究思路 |
4.4.3 完善价-类二维图,建构认知模型 |
4.4.4 活用价-类二维图,提升学科能力 |
5 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实践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 |
5.3 研究变量 |
5.3.1 自变量 |
5.3.2 因变量 |
5.4 研究方法 |
5.5 研究工具的编制 |
5.6 研究过程 |
5.7 教学设计案例 |
5.7.1 教学案例1:铁的重要化合物 |
5.7.2 教学案例2: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
5.8 实施效果及分析 |
5.8.1 实验班问卷结果分析 |
5.8.2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 |
5.8.3 访谈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反思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价-类二维图的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4:元素化合物知识测试题 |
致谢 |
(3)锆基多孔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广谱性气体吸附剂 |
1.2 锆系气体吸附剂 |
1.2.1 氢氧化锆吸附剂 |
1.2.2 锆有机络合吸附剂 |
1.2.3 磷酸锆/硫酸锆吸附剂 |
1.3 碳基气体吸附剂 |
1.3.1 浸渍沉积金属改性 |
1.3.2 前驱体金属原位引入 |
1.3.3 元素掺杂和电子助剂 |
1.4 本课题的提出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2 实验内容 |
2.1 实验药品试剂 |
2.2 实验仪器设备 |
2.3 锆基MOF吸附剂的制备 |
2.4 氢氧化锆吸附剂的制备 |
2.5 锆基复合碳吸附剂的制备 |
2.6 吸附剂的表征与分析 |
2.6.1 热重分析(TG/DSC) |
2.6.2 氮气吸脱附分析(BET) |
2.6.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2.6.4 粉末多晶X-射线衍射(XRD) |
2.6.5 扫描电镜分析(SEM) |
2.6.6 能谱分析(EDS) |
2.6.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2.7 吸附装置与评价 |
2.7.1 吸附样品的前处理 |
2.7.2 吸附装置的构造 |
2.7.3 吸附数据的处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锆基MOF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
3.2 氢氧化锆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
3.2.1 纳米无定形氢氧化锆 |
3.2.2 掺杂改性的纳米无定形氢氧化锆 |
3.3 成型碳担载锆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
3.4 磷酸锆多孔树脂的制备与表征 |
3.5 磷酸锆多孔碳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
3.6 各种吸附剂对NH_3和SO_2的性能评价 |
3.6.1 吸附剂评价前的成型工艺探索 |
3.6.2 各种吸附剂的性能评价 |
3.7 各种吸附剂对NH_3和SO_2的作用机理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必修教材栏目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材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一、 “高中化学教材研究”的总体研究现状 |
二、 “高中化学教材研究”的文献分析 |
第二节 “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节 “化学教材栏目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一、 “化学教材栏目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 |
二、 “化学教材栏目”文献分析 |
三、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教材 |
2.教材栏目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比较教育学 |
第四章 人教版新旧教材“资料性栏目”比较 |
第一节 新旧教材章节编排的比较 |
第二节 新旧教材中“资料性栏目”数量比较 |
第三节 新旧教材中“资料性栏目”在章节中分布情况比较 |
第四节 新旧教材中“资料性栏目”内容设置的比较 |
一、同一类型栏目的比较 |
二、新旧教材栏目中相同知识点比较 |
三、不同类型栏目的增加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人教版新旧教材活动性栏目比较 |
第一节 新旧教材中“活动性栏目”数量比较 |
第二节 新旧教材中“活动性栏目”在章节中分布情况比较 |
第三节 新旧教材中“活动性栏目”内容设置得比较 |
一、同一类型栏目的比较 |
二、人教版新旧教材栏目中相同知识点比较 |
三、不同类型栏目种类的增加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示例 |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
二、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四、学情分析 |
五、教学目标 |
六、教学重难点 |
七、方法手段 |
八、教学准备 |
九、教学过程 |
十、板书设计 |
十一、案例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人教版2007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资料性栏目内容设置 |
附录 B 人教版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资料性栏目内容设置 |
附录 C 人教版2007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活动性栏目内容设置 |
附录 D 人教版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活动性栏目内容设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学历案在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应用设计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现代人才培养的国际趋势 |
1.1.2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 |
1.1.3 “学历案”:促进深度学习的良好载体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2.1 深度学习研究 |
1.2.2 学历案研究 |
1.2.3 学历案与深度学习的结合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学历案 |
2.1.2 深度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学习金字塔理论 |
2.2.2 具身认知理论 |
2.2.3 累积学习理论 |
3 高一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2 问卷编制与实施 |
3.2.1 问卷编制 |
3.2.2 问卷实施 |
3.3 问卷分析与结论 |
3.3.1 信效度分析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4 现状调查结论 |
4 促进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学历案设计 |
4.1 学历案的设计依据 |
4.1.1 学历案设计的功能 |
4.1.2 学历案设计的原则 |
4.1.3 学历案的单元设计 |
4.2 学历案的设计环节 |
4.2.1 学历案的设计流程 |
4.2.2 单元教学主题的确定 |
4.2.3 学习目标与方法线 |
4.2.4 学习内容与评价线 |
4.2.5 学习反思与提升线 |
4.3 调查工具的编制 |
4.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3.2 访谈提纲的编制 |
4.3.3 测试工具的编制 |
5 学历案应用化学深度学习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
5.1 教学实践 |
5.1.1 实践对象与实践时间 |
5.1.2 深度学习的准备阶段-学前整体感知 |
5.1.3 深度学习的获取与加工阶段-学中实施评价 |
5.1.4 深度学习的反思与评价阶段-学后反思提升 |
5.2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5.2.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2.2 学生访谈记录与分析 |
5.2.3 学生成绩结果分析 |
5.3 实践结论 |
5.3.1 学历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5.3.2 学历案促进了学生的高阶学习 |
5.3.3 学历案驱动了学生的整合性学习 |
5.3.4 学历案激活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
5.3.5 学历案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
5.3.6 学历案推动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
5.4 运用学历案促进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对策 |
5.4.1 化学学历案的设计-开展教研,集众之智 |
5.4.2 化学学历案的实施-关注过程,促进思考 |
5.4.3 化学学历案的提升-变化课型,磨合适应 |
5.4.4 化学学历案的管理-共享资源,知识累积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附录 |
附录1 高一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一化学“硫及其化合物”学历案 |
附录3 高中化学学历案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4 高中化学学历案使用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5 “硫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绿色化学观的进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
1.1.1 落实化学核心概念的需要 |
1.1.2 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
1.1.3 贯彻新课改的需要 |
1.1.4 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的问题 |
1.3.2 研究的目的 |
1.3.3 研究的思路 |
1.3.4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核心概念 |
2.1.2 学习进阶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 |
2.2.2 关于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 |
2.3 对研究现状的思考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生活教育理论 |
3.2 建构主义理论 |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4章 “绿色化学观”核心概念界定 |
4.1 “绿色化学观”教材与课标分析 |
4.2 “绿色化学观”核心概念界定 |
第5章 “绿色化学观”学习进阶研究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设计 |
5.2.1 学习进阶框架的构建 |
5.2.2 测试工具的开发 |
5.3 研究结果 |
5.3.1 整体情况分析 |
5.3.2 测试各题正确率分析 |
5.3.3 不同学业水平的差异比较 |
5.4 教学启示 |
5.4.1 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 |
5.4.2 在化学实验中开展绿色教育,培养绿色化学习惯 |
5.4.3 立足课外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
第6章 基于“绿色化学观”培育的进阶案例设计——以《硫的氧化物与酸雨防治》为例 |
6.1 教学对象 |
6.2 教学内容分析 |
6.2.1 教材分析 |
6.2.2 学情分析 |
6.2.3 教学目标 |
6.2.4 教学重难点 |
6.2.5 课前准备 |
6.3 学习进阶框架构建 |
6.4 学习进阶设计 |
6.5 教学实施与评价 |
6.5.1 后测试卷的编制 |
6.5.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绿色化学观”测试卷 |
附录B 课后测试卷 |
致谢 |
(7)二氧化硫性质的一体化微型实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创新性实验的研究进展 |
2 实验设计 |
2.1 设计目的 |
2.2 实验仪器、用品及试剂用品 |
2.3 实验装置 |
2.4 实验过程及现象 |
3 实验设计优点 |
4 结语 |
(8)基于初中教材“硫的燃烧与二氧化硫性质”的三个整合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整合设计的背景分析 |
1. 初中化学教材实验的分析 |
2. 一线教师实验设计的分析 |
3. 基于初中学习的实验设计空间 |
二、利用漏斗和集气瓶的整合实验设计 |
1. 实验用品 |
2. 实验装置 |
3. 实验步骤和现象 |
三、利用长柄V型管的整合实验设计 |
1. 实验用品 |
2. 实验装置 |
3. 实验步骤和现象 |
4. 实验拓展 |
四、利用四颈烧瓶的整合实验设计 |
1. 实验用品 |
2. 实验装置 |
3. 实验步骤和现象 |
五、实验设计的优点 |
1. 适切化 |
2. 简捷化 |
3. 一体化 |
4. 绿色化 |
5. 可视化 |
(9)横口管在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提出 |
二、实验改进 |
(一)实验原理 |
(1)二氧化硫的制备 |
(2)二氧化硫的性质检验 |
(二)仪器与药品 |
(1)仪器 |
(2)药品 |
(三)装置改进 |
(1)实验装置 |
(2)试剂顺序 |
(四)实验步骤 |
(五)实验现象 |
(六)注意事项及说明 |
(七)实验改进的优点 |
(1)装置改进的优点 |
(2)实验教学中的优点 |
三、结论 |
(10)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高考实验模块的特点及启示 |
1.2 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2.1 新教材中化学实验内容及变化 |
1.2.2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
1.2.3 高中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
2 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
2.1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的兴趣 |
2.3 有助于完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
2.4 有助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合适的的实验教学 |
2.5 有利于教科书的修订 |
2.6 主要研究方法 |
2.6.1 实验研究法 |
2.6.2 文献研究法 |
2.6.3 调查法 |
2.6.4 案例分析法 |
3 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 |
3.1 新课程标准理念 |
3.2 认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法 |
3.3 科学探究培养目标及能力构成要素 |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主要类型 |
3.5 化学实验改进的原则 |
4 实验改进方式以及案例分析 |
4.1 常规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装置药品的改进 |
4.2 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 |
4.3 实验教学改进的案例 |
4.3.1 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检验实验改进案例 |
4.3.2 Fe与水蒸气反应实验的改进 |
4.3.3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设计 |
4.3.4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改进 |
4.3.5 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改进 |
4.4 对一些高中化学必要实验的补充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对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D]. 张素菊.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D]. 黄月琼.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锆基多孔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武越. 中北大学, 2021(02)
- [4]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必修教材栏目的比较研究[D]. 胡丹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学历案在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应用设计及实践研究[D]. 周雨潇.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绿色化学观的进阶研究[D]. 戚嫣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二氧化硫性质的一体化微型实验设计[J]. 赖徐英,葛仲厦,解亚丽.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1(03)
- [8]基于初中教材“硫的燃烧与二氧化硫性质”的三个整合实验[J]. 周文荣,蒋峰,陈丽. 化学教与学, 2021(01)
- [9]横口管在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中的应用[J]. 王明超,廖钫.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0(12)
- [10]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D]. 李媛. 西南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