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电厂的母线保护应动作于停机(论文文献综述)
熊锐[1](2020)在《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电力市场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升,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操作能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了契机。本文将主要针对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展开研究,从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的实现进行设计,具体包含主接线系统、厂用电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系统等。本文首先根据火电厂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结合规划要求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主要从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厂用电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直流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设计原理、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选择最经济、最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紧贴实际,实现系统的高效、可靠运作。其次,围绕设计方案对软件系统开展设计工作并就如何实现软件系统功能进行了具体阐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含软件功能、数据库、监控系统等三项内容,旨在实现对设备定期维护、检修、试验,强化对设备的监督、缺陷管理,实时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监控,保障设备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前该电气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新昌电厂,提升了火电厂运营效益,保证了电能生产的安全性,借助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故障,为新昌电厂的运行提供了便利,在降低运维人工投入的同时,提升了电厂的运营效率,还可以实现对电厂运营故障的及时反馈,排除各种设备隐患,大大提升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水平。
张轩[2](2019)在《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核电机组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机组的运行与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围绕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展研究,分析了田湾核电厂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功能的缺陷、保护技术及改进措施,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性优化方案。为变压器微机保护的抗干扰问题的解决、继电保护的相关回路设计以及元件的选择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确保了机组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论文对于我国典型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具体分析了我国俄供田湾核电厂机组原有继电保护的运行缺陷及不足,然后针对缺陷和不足之处提出关键技术对其改进策略,制定了微机型保护通道的双重保护措施和并优化了运行维护装置。其次分析了500kV母线差动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缺陷,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差动保护和失灵保护的优化措施。再次从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保护双重化,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等方面,重建了田湾核电厂俄供发变组,详细分析其优化效果。最后针对原俄供励磁系统存在的问题,列举出田湾核电厂俄供励磁原系统出现过的主要故障,对优化后的励磁调节装置进行详细说明,综合比较原俄罗斯设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之间的优劣性。
尹羽[3](2019)在《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技术研究及装置开发》文中认为随着自动化设备在电厂中的广泛使用,为其提供事故电源的直流系统日益重要。直流系统故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往往会扩大事故范围,造成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目前,国内外对直流系统故障监测的研究和相关仪器设备的制造形成了一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直流系统的安全运行,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直流系统的故障监测、故障支路选择、故障隔离以及装置研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处置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直流系统故障监测的技术成果,提炼出现有直流系统监控装置在故障监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开展发电厂直流系统主动故障监测与隔离技术研究及装置开发的必要性,然后从直流系统故障建模、故障监测及隔离方法、相关装置开发及试验等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首先,总结了发电厂直流系统资料,提炼出发电厂直流系统的构成,建立了发电厂直流系统的模型;分析了直流系统短路故障电气参数变化特征,总结了直流系统接地、绝缘下降、交流窜入故障的原因,建立了短路、接地、绝缘下降、交流窜入故障模型;对直流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出故障电流信噪比低的结论。其次,总结了传统直流系统短路、接地、绝缘下降、交流窜入故障监测与隔离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短路故障的主动监测方法和基于MUB不平衡电桥原理的接地、绝缘下降、交流窜入故障主动监测方法,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同时提出了故障信号处理方法;通过仿真平台和实验电路两种方式,验证了监测方法的有效性;提出并分析了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全控型直流系统故障主动隔离方法,通过仿真平台验证了隔离方法的有效性。再次,设计了故障监测隔离装置系统架构,阐述了其工作方式,分析优选了信号采集、故障检测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监测隔离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根据方案分别对软硬件进行了设计。开发了样机并设计了两种测试方法对装置接口信号进行了测试,同时模拟了接地故障,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并得出装置的特性和功能参数满足要求的结论。最后,拟定了直流系统主动监测与隔离装置样机现场试验方案,在现场分别模拟了各类故障,同时选取了电厂进行6个月的工程应用,验证了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技术及装置的有效性。
郝国文[4](2018)在《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抽水蓄能电站具备削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多项重要功能,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已进入高峰期,后续投产的电站将越来越多。在近些年抽水蓄能电站的运维过程中,发变组保护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变组保护的配置和整定计算方面,需要详细的分析加以改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通过部分实例介绍了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面临的问题,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的运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本文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的一般配置情况,对实际发生的多起继电保护跳闸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在继电保护功能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发变组保护配置完善的建议,明确了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的典型配置及出口方式,特别对于转子接地保护和主变低压侧零序电压保护投跳闸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发变组保护的典型配置相呼应,还对发变组保护配置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在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整定计算所依据的技术标准的情况,指出了目前在整定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中较为典型的低频过流保护整定进行了案例分析,明确了整定的方法。对于发电机定子零序电压保护与主变低压侧零序电压保护的整定配合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具体配合的原则。另外对于长期以来在变压器非电量保护整定缺少依据的情况下,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具体的整定标准。
李占波[5](2017)在《浅述水电厂发电机、变压器保护配置及与水机LCU的配合》文中提出文章介绍了水电厂的一次主接线型式,发电机与变压器的保护配置,继电保护与水电厂现地控制单元的配合,最后对水电厂各种主接线优缺点做了简要评介。
庞伟[6](2016)在《发电厂厂用电继电保护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网结构的不断变化,发电机、变压器容量的不断增加,大容量发电厂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合理有效地配置和计算发电厂的继电保护成为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厂厂用电的继电保护由于资料匮乏及缺少关注等原因,其整定配置原则及方法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不同的电厂的保护配置方案也各有差别。近年来,许多电厂都出现过因厂用电配置或计算不合理导致的误动或拒动。本文首先从分析发电厂厂用电特点和现状入手,整理出厂用电继电保护计算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以厂用电的继电保护需要遵循原则和实际的整定经验为依据,归纳总结了厂用电继电保护的一般步骤。接着分析了厂用电系统中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保护计算需注意的问题等。最后本文以某电厂为例,详细说明了高压厂用电部分的高压电动机、高压变压器、高压厂用馈线以及低压厂用电部分的低压变压器、PC、MCC等设备的保护方案和计算方法。发电厂厂用电设备型号众多,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本文也展示了不同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计算方法,为厂用电继电保护提供了更多的工程实例。本文所述原则及方法目前已在电厂中实际投入运行,通过了运行考核。
李金辉[7](2016)在《发电侧涉网保护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特别是FACTS、直流输电等新型输电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能源发电场的大规模并网,电网规模愈加庞大、运行环境更为复杂,发电侧与电网侧的协调配合成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关键,且随着发电侧的发展以及管理和运行上的愈加独立,机网协调运行难度增大,突显出从发电侧层面开展涉网保护研究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为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要求,本文论述了发电侧涉网保护的内涵,并就其两个重要内容——失步保护和失磁保护展开针对性的研究。首先,论述了现有发电机涉网保护的研究现状和局限性,进而从整个发电侧的层面提出了发电侧涉网保护的技术内涵以及相应的保护构建方案。分析了当前涉网保护的技术内涵和侧重点,指出现有涉网保护在研究范围、关注侧重点以及保护模式上的局限性;在总结现代电网技术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明确了发电侧涉网保护的技术内涵,提出了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层次化发电侧涉网保护研究方案,从而有效整合发电机、发电厂以及电网侧的运行及状态等信息。其次,分析了多机组共母线运行方式下失步模态对失步保护特性的影响以及所突显出现有失步保护的不足,进而提出应对方案。研究了发变组外部等效阻抗与失步模态的关系以及发变组外部等效阻抗变化对机端测量阻抗轨迹的影响,分析并指出了现有失步保护应对该种运行方式的局限性;从就地改进失步保护的角度,研究并提出了三段式失步保护方案,该方案能够较好地应对多机共母线运行方式下发电机的失步振荡,且具备一定的甄别失步模态能力,同时,通过不同透镜圆之间差异化的滑极次数整定、不同发电机之间的差异化、批次化的切机策略,可有效提高发电机在电网振荡时的支撑能力,满足发电侧涉网保护的相关技术要求。最后,分析了限制发电机进相运行的主要因素,剖析了低励限制与失磁保护协调配合关系,指出精确计算静稳边界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现有失磁保护应对发电机进相运行和重载情况时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应对发电机深度进相运行以及重载的等各种工况,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性。
丁健[8](2014)在《直接接入特高压电网的百万千瓦机组电气二次设计》文中指出我国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发展呈逆向分布,能源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长距离、大容量输电是我国电力输送的显着特点。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大幅增加,500kV电网输送能力不足,输电走廊紧缺的缺点也逐渐显露出来,仅依靠超高压技术很难满足未来电力增长需求。因此,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保障电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1000MW级机组由于其超高参数和超低能耗的明显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火电机组以特高压接入电网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该文对1000MW火电机组接入特高压电网的厂用电接线方式、电源系统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对所提出优化方案的可靠性与经济性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发变组保护关键技术的分析,提出了适应于1000MW机组接入特高压的双重化保护配置方案以及发电机出口断路器保护方案。该文同时对1000MW火电机组接入特高压DCS和ECMS监控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监视范围,监视配置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以国内某典型电厂为例介绍了1000MW火电机组接入特高压的电气二次设计方案,可为其他大型火电机组接入特高压的电气二次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张小康[9](2014)在《发电厂继电保护装置原理分析及整定软件的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及生活用电量急剧增大,电力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电力系统的安全与否关乎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和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做继电保护装置的厂家主要有南瑞继保、北京四方、许继、南自等几大厂家。本文通过对这几大厂家的保护装置原理的对比研究,并结合笔者实际保护整定计算经验,从而对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转子负序过负荷保护、发电机横差保护、变压器零序过流保护以及变压器过励磁保护等几个常见的保护进行了原理分析并提出了在实际整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保护整定计算过程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对以后进行保护整定计算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性。同时笔者还就实际生产运行中某些保护由于定值问题产生的误动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在整定计算中依然存在的问题,这些意见的提出有助于改善保护整定过程,提高整定的正确性。本文的重点工作是对保护整定计算模板的制定和对整定软件的框架结构进行设计。笔者结合之前多次保护整定计算经验,制定了一个通用的保护整定计算模板,该模板涵盖了目前常见的一些保护配置。在此模板中笔者将每个具体的保护配置进行表格化处理,方便之后通过软件实现对该模板的操作计算。同时笔者已经完成该整定计算软件的框架设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只需通过编程将相应的操作关联起来即可完成整个软件的任务。
何智康[10](2012)在《发电厂大型电动机特殊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方法的研究及讨论》文中认为根据我们日常工程设计中使用的《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6]和《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2002)[7]要求,发电厂中的厂用大型电动机应装设(一)热过负荷保护;(二)过电流保护;(三)电流速断保护;(四)单相接地保护;(五)纵联差动保护;(六)低电压保护;(七)其他保护。电动机热过负荷保护,是电动机最主要的电气保护之一。因发生原因众多,发生热过负荷故障几率较大。目前多数微机型电动机继电保护装置主要采用的是热模型过负荷保护,基于负荷电流计算得到等效电流Ieq,生成一个描述电动机热容量的热模型。热模型的曲线通常分为三段,即运行加热曲线段、起动加热曲线段和冷却曲线段,通过调整运行热时间常数Thot.run、启动热时间常数Thot.st及冷却时间常数Tcool。可改变各段曲线参数,为各种过负荷引起的过热提供保护。纵联差动保护是2000kW及以上级别电动机绕组内及引出线上相间短路故障的主保护,是大型电动机的主要保护之一。纵联差动保护是按照循环电流原理构成的,其保护元件由电动机两侧的CT和差动继电器等组成。对于功率小于2000kW的电动机,当电流速断保护灵敏系数足够时,则电流速断保护便作为保护电动机绕组内及引出线相间短路故障的主保护。过电流保护与电流速断保护相似,但是不同在于电流速断保护没有时限,而过电流保护一般采用定时限。一般过电流保护是差动保护或者电流速断保护的后备保护,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过电流保护成为了主保护。现在发电厂厂用中压配电系统一般采用非直接或不接地系统,当电动机馈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馈线中不会流过像金属接地那样的故障电流,但是还是会通过馈线与大地的电容行程回路,在馈线回路中流过电容电流。按照规程规定,当单相接地电流大于5A时,应装设接地保护。根据电力行业的规定,发电厂部分电动机需要装设低电压保护,在必要时候需要甩除这部分负荷,保证母线上的电压。但在实际工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部分保护功能不能正常作用。针对这些特殊情况,我们应当从基本的保护原理和配置出发,根据特殊情况给出特殊的处理办法,实现对厂用大型电动机的保护。
二、发电厂的母线保护应动作于停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电厂的母线保护应动作于停机(论文提纲范文)
(1)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工程概况与研究路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
2.1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现状分析 |
2.2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构成 |
2.3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
第3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
3.2 短路电流的计算 |
3.3 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 |
3.3.1 导体选择 |
3.3.2 设备选择 |
3.4 厂用电系统接线设计 |
3.4.1 6KV厂用电系统 |
3.4.2 380/220V厂用电系统 |
3.5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设计 |
3.5.1 单元机组UPS |
3.5.2 500kV网络及辅助车间交流不停电电源 |
3.6 直流系统设计 |
3.6.1 直流系统方案 |
3.6.2 蓄电池型式及容量选择 |
3.6.3 充电器配置及容量选择 |
3.6.4 直流系统接线 |
3.7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
3.7.1 控制、信号和测量 |
3.7.2 辅助车间电气控制系统 |
3.8 元件继电保护 |
3.8.1 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的配置 |
3.8.2 起备变保护配置优化 |
3.8.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
3.8.4 保护装置的布置 |
3.9 自动装置 |
3.9.1 同期装置 |
3.9.2 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 |
3.9.3 故障录波装置 |
3.9.4 自动装置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接口 |
3.9.5 GPS时钟系统 |
第4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软件功能详细设计 |
4.1.1 定期管理 |
4.1.2 台账管理 |
4.1.3 设备管理 |
4.2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
4.3 监控系统的详细设计 |
4.3.1 各层级功能的设计 |
4.3.2 硬件功能要求 |
4.4 软件系统的实现 |
4.4.1 系统配置的实现 |
4.4.2 数据库系统的实现 |
4.4.3 监控系统的实现 |
第5章 电气控制系统在新昌电厂的应用 |
5.1 电气主接线 |
5.2 厂用电系统接线 |
5.2.1 厂用电系统接线 |
5.2.2 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 |
5.2.3 厂用母线起动电压水平验算 |
5.2.4 厂用电负荷计算 |
5.3 电气控制管理系统 |
5.3.1 站控层 |
5.3.2 通信层 |
5.3.3 间隔层 |
5.4 元件继电保护 |
5.4.1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的配置 |
5.4.2 起动/备用变压器的保护配置 |
5.4.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展望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保护装置通道双重化及保护运维的优化 |
2.1 保护装置通道双重化优化研究 |
2.1.1 线路保护单通道运行特性分析 |
2.1.2 线路保护通道优化技术 |
2.1.3 线路保护通道双重化的优化及对比 |
2.2 保护运维优化研究 |
2.2.1 保护运维特性分析 |
2.2.2 保护运维改进技术 |
2.2.3 保护运维优化及对比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的优化 |
3.1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缺陷 |
3.1.1 线路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缺陷 |
3.1.2 变压器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缺陷 |
3.1.3 母线差动保护缺陷 |
3.2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优化关键技术 |
3.3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优化及对比 |
3.3.1 线路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 |
3.3.2 变压器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 |
3.3.3 母线差动保护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变组保护的优化 |
4.1 俄供发变组保护缺陷 |
4.2 发变组保护优化技术 |
4.3 发变组保护优化及对比 |
4.3.1 保护双重化的优化 |
4.3.2 差动保护优化 |
4.3.3 失磁保护优化 |
4.3.4 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 |
4.3.5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励磁系统的优化 |
5.1 原俄供励磁控制调节系统特性分析 |
5.2 原俄供励磁控制调节系统出现过的主要故障及原因分析 |
5.3 励磁系统技术及优化 |
5.3.1 励磁系统技术 |
5.3.2 励磁系统优化 |
5.3.3 励磁系统双冗余硬件配置及双通道无扰动切换控制策略 |
5.3.4 NES6131旋转整流元件监测及报警系统 |
5.3.5 励磁系统限制与发变组保护匹配 |
5.3.6 开放的PSS辅环控制模型 |
5.4 该项目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
5.5 推广转化前景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技术研究及装置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直流系统保护研究现状 |
1.2.2 直流绝缘监测装置等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作用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发电厂直流电源系统电气故障建模与仿真 |
2.1 引言 |
2.2 直流电源系统电气模型 |
2.3 发电厂直流系统短路故障 |
2.3.1 短路故障分析 |
2.3.2 直流系统短路建模 |
2.4 发电厂直流系统接地故障 |
2.4.1 直流系统接地因素 |
2.4.2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建模 |
2.5 发电厂直流系统绝缘下降故障 |
2.5.1 直流系统绝缘下降因素 |
2.5.2 直流系统绝缘下降故障建模 |
2.6 发电厂交流电源窜入故障 |
2.6.1 交流窜入因素 |
2.6.2 交流窜入故障建模 |
2.7 直流电源系统故障仿真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方法 |
3.1 引言 |
3.2 传统直流故障监测方法分析 |
3.2.1 传统直流短路故障监测 |
3.2.2 传统直流接地、绝缘下降故障监测 |
3.2.3 传统交流窜入故障监测 |
3.3 基于数字化采集的短路故障主动监测 |
3.3.1 数字化采集短路故障主动监测原理 |
3.3.2 数字化采集短路故障主动监测仿真验证 |
3.4 MUB直流接地、绝缘下降、交流窜入故障主动监测法 |
3.4.1 MUB直流故障监测电路原理 |
3.4.2 MUB接地、绝缘下降故障检测原理 |
3.4.3 MUB交流窜入故障检测原理 |
3.4.4 故障信号处理 |
3.5 MUB直流故障主动监测法验证 |
3.5.1 MUB故障主动监测法仿真验证 |
3.5.2 MUB故障主动监测法实验验证 |
3.6 传统直流故障隔离措施分析 |
3.7 全控型直流故障主动隔离法 |
3.7.1 全控型直流故障隔离电路原理 |
3.7.2 全控型短路故障主动隔离原理 |
3.7.3 全控型接地、绝缘下降故障主动隔离原理 |
3.7.4 全控型交流窜入故障隔离原理 |
3.8 全控型直流故障主动隔离法仿真验证 |
3.8.1 电压变换启动、输出仿真验证 |
3.8.2 全控型短路故障主动隔离仿真验证 |
3.8.3 全控型接地、绝缘下降故障主动隔离仿真验证 |
3.8.4 全控型交流窜入故障主动隔离仿真验证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装置开发 |
4.1 引言 |
4.2 方案设计及选择 |
4.2.1 监测隔离装置系统架构 |
4.2.2 拓扑结构改变分析 |
4.2.3 信号采集方案选择 |
4.2.4 接地故障检测方案选择 |
4.2.5 交流窜入故障检测方案选择 |
4.2.6 装置的总体设计 |
4.3 硬件设计 |
4.3.1 不平衡电桥测量电路设计 |
4.3.2 电压隔离测量电路设计 |
4.4 软件设计 |
4.4.1 主程序流程 |
4.4.2 MODBUS协议通信设计 |
4.4.3 装置子程序流程图 |
4.5 装置参数测试及分析 |
4.5.1 系统调试方案 |
4.5.2 装置输入输出参数测试 |
4.5.3 装置接地故障参数测试 |
4.5.4 装置测试参数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技术及装置试验与工程应用 |
5.1 引言 |
5.2 隔离技术及装置的试验 |
5.2.1 短路故障试验 |
5.2.2 接地故障试验 |
5.2.3 绝缘降低故障试验 |
5.2.4 交流窜入故障试验 |
5.3 隔离技术及装置的工程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抽水蓄能电站原理作用及发展面临的问题 |
2.1 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 |
2.2 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 |
2.3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情况及发变组保护面临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配置及关键问题研究 |
3.1 当前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的配置情况 |
3.2 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配置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 |
3.3 发变组保护配置及出口方式改进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的整定计算及关键问题研究 |
4.1 常规电气量保护的整定依据 |
4.2 发电电动机低频过流保护误动案例分析及整定对策 |
4.3 定子零序电压保护与主变低压侧零序电压保护的整定配合 |
4.4 抽蓄电站变压器非电量保护的整定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附表 |
(5)浅述水电厂发电机、变压器保护配置及与水机LCU的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水电厂的分类及主接线及保护配置原则 |
3 跑马坪水电厂主接线 |
4 跑马坪水电厂保护配置图 (见图1) |
5 跑马坪水电厂保护配置介绍 |
5.1 发电机保护主要配置 |
5.2 主变保护主要配置 |
5.3 发电机、变压器等继电保护与水机LCU的配合 |
6 结束语 |
(6)发电厂厂用电继电保护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发电厂厂用电继电保护研究现状及特点 |
1.3 厂用电继电保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调研 |
1.4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厂用电继电保护整定原则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厂用电继电保护整定步骤探讨 |
2.3 厂用电继电保护整定原则 |
2.4 厂用电继电保护配置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高压厂用电系统继电保护整定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
3.1 引言 |
3.2 高压变压器继电保护分析及计算 |
3.3 高压馈线继电保护分析及计算 |
3.4 高压电动机继电保护分析及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低压厂用电系统继电保护整定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
4.1 引言 |
4.2 低压变压器继电保护分析及应用 |
4.3 动力中心PC及电机控制中心MCC智能保护整定计算 |
4.4 三种继电保护类型的低压电动机分析及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发电侧涉网保护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发电机涉网保护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与分析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2 发电侧涉网保护技术发展引论 |
2.1 现有涉网保护技术内涵分析 |
2.2 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发电侧涉网保护内涵探究 |
2.3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层次化发电侧涉网保护模式探究 |
2.4 本章小结 |
3 多机共母线运行方式下失步保护问题研究 |
3.1 失步模态对失步保护特性影响分析 |
3.2 多模态失步模式下现有失步保护局限性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多机共母线运行方式下失步保护应对方案研究 |
4.1 基于就地保护的三段式失步保护方案研究 |
4.2 仿真分析验证 |
4.3 本章小结 |
5 发电机进相运行安全及与失磁保护特性配合研究 |
5.1 发电机进相运行方式下失磁保护的协调配合分析 |
5.2 适应发电机进行及重载情况的失磁保护方案改进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 |
6.1 总结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文章 |
附录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工作 |
(8)直接接入特高压电网的百万千瓦机组电气二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大型火电机组接入特高压的厂用电和电源系统设计 |
2.1 厂用电系统的接线设计 |
2.1.1 厂用电接线设计思路 |
2.1.2 高压厂用电系统接线设计 |
2.2 启动/备用电源的选择和引接 |
2.2.1 厂用启动/备用电源选择原则 |
2.2.2 启备电源接线选择 |
2.2.3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配置 |
2.2.4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可行性分析 |
2.3 事故保安电源 |
2.4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 |
2.5 直流电源系统设计 |
2.5.1 主厂房内直流系统 |
2.5.2 辅助厂房直流系统 |
2.6 小结 |
第3章 特高压接入的1000MW火电机组保护方案设计 |
3.1 1000MW火电机组的保护方案设计 |
3.1.1 短路故障主保护 |
3.1.2 短路故障后备保护 |
3.1.3 发电机定子内部短路保护 |
3.1.4 发电机定子异常运行保护 |
3.1.5 发电机转子内部短路保护: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 |
3.1.6 发电机异常运行保护 |
3.1.7 辅助保护 |
3.2 特高压变压器的保护配置方案设计 |
3.2.1 特高压升压变压器特点 |
3.2.2 特高压升压变压器结构 |
3.2.3 特高压升压变压器保护方案设计 |
3.3 主变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方案设计 |
3.3.1 高压断路器非全相保护 |
3.3.2 高压断路器闪络保护 |
3.3.3 断路器失灵保护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特高压接入的1000MW火电机组监控方案设计 |
4.1 电气监控系统概述 |
4.1.1 电气监控系统的发展 |
4.1.2 电气设备监控范围 |
4.1.3 常规DCS系统监控方案的局限性 |
4.2 电气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4.3 1000KV升压站网络监控配置方案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型火电机组以特高压接入电网实例介绍 |
5.1 概述 |
5.2 厂用电接线方案及电源系统方案 |
5.3 发变组保护配置方案 |
5.4 电气监控方案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发电厂继电保护装置原理分析及整定软件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
1.2 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路线及主要工作 |
2 发电机主要保护配置的原理讨论及实例分析 |
2.1 发电机失磁保护 |
2.2 发电机转子负序过负荷保护 |
2.3 发电机横差保护 |
2.4 本章小结 |
3 变压器主要保护配置的原理讨论及实例分析 |
3.1 变压器零序过流保护 |
3.2 变压器过励磁保护 |
3.3 本章小结 |
4 发变组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设计方案 |
4.1 软件框架及功能 |
4.2 保护整定计算流程 |
4.3 保护整定计算模板的编制 |
4.4 软件的完善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对发变组保护整定计算的总结 |
5.2 关于发变组保护整定计算的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从事的科研工作 |
(10)发电厂大型电动机特殊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方法的研究及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热过负荷保护 |
1.2 纵联差动保护 |
1.3 电流速断保护 |
1.4 过电流保护 |
1.5 单相接地保护 |
1.6 低电压保护 |
1.7 其他保护 |
第二章 大型电动机的电气回路设计 |
2.1 电动机馈线电气一次配电回路 |
2.2 电动机馈线二次回路 |
第三章 热过负荷保护 |
3.1 热过负荷的原因 |
3.2 电动机热过负荷保护的原理 |
3.3 缺相和单相时的热过负荷保护等效电流及保护检验电流计算 |
3.3.1 常用热过负荷保护等效电流计算 |
3.3.2 热过负荷保护动作电流检验计算 |
3.4 断相故障及两相动作电流检验计算 |
3.4.1 单相动作电流检验计算 |
3.4.2 热过负荷保护检验系数计算汇总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纵联差动保护 |
4.1 纵联差动保护原理 |
4.2 电动机远距离纵联差动保护的配置 |
4.2.1 保护装置配置及 CT 参数 |
4.2.2 方案一 |
4.2.3 方案二 |
4.3 纵联差动保护的整定 |
4.4 电动机差动保护和过负荷保护误动作 |
4.4.1 控制保护原理 |
4.4.2 故障分析和处理 |
4.5 磁平衡式差动保护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流速断保护 |
5.1 电动机速断保护误动分析 |
5.1.1 事件经过 |
5.1.2 误动原因判断 |
5.1.3 速断保护误动原因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过电流保护和单相接地保护 |
6.1 电动机过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
6.2 单相接地保护 |
6.2.1 电动机单相接地保护拒动造成越级跳闸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电动机低电压保护和其他保护 |
7.1 电动机低电压保护误动作 |
7.1.1 事件经过 |
7.1.2 原因分析 |
7.1.3 故障处理 |
7.2 大型电动机的其他保护 |
7.2.1 电动机的温度保护 |
7.2.2 双金属盘式温度继电器保护 |
7.2.3 半导体热敏电阻保护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发电厂的母线保护应动作于停机(论文参考文献)
- [1]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熊锐. 南昌大学, 2020(04)
- [2]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张轩. 东南大学, 2019(01)
- [3]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技术研究及装置开发[D]. 尹羽. 东南大学, 2019(06)
- [4]抽水蓄能电站发变组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关键问题研究[D]. 郝国文. 山东大学, 2018(02)
- [5]浅述水电厂发电机、变压器保护配置及与水机LCU的配合[J]. 李占波. 山东工业技术, 2017(04)
- [6]发电厂厂用电继电保护研究及应用[D]. 庞伟.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7]发电侧涉网保护相关技术研究[D]. 李金辉.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8]直接接入特高压电网的百万千瓦机组电气二次设计[D]. 丁健.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1)
- [9]发电厂继电保护装置原理分析及整定软件的开发[D]. 张小康.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2)
- [10]发电厂大型电动机特殊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方法的研究及讨论[D]. 何智康.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