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RCP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药物预防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祥瑞,宁波[1](2021)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EP通常是轻度或中度的,然而有些病例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胰腺炎,导致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伤害。目前PEP的危险因素众多,且缺乏标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本研究纳入30余项国内外近期关于PEP的研究,发现PEP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有众多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以及与手术相关的因素,随着研究的进展,目前需要消除对某些传统危险因素的偏见;在预防方面,内镜下的预防和药物预防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尚未完全规范化。本研究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PEP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ERCP诊治水平和安全性。
李哲[2](2021)在《高海拔地区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出现PEP、胆系感染、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ERCP手术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验检查数据及手术操作记录等,统计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胆系感染及消化道穿孔的发生情况,分析识别出ERCP术后各并发症的显着风险因素。结果:1.期间共行ERCP术916次,根据入选标准共纳入896例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发现,PEP的发生率为10.8%(97例),ERCP术后出现出血、感染及穿孔的概率分别为3.3%(30例)、1.9%(17例)和0.1%(1例),死亡1例(0.1%)。2.PEP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示女性患者、胆囊切除术后、插管时间≥2min、手术时间≥23min、胰管显影、导丝置入胰管、憩室、困难插管和正常总胆红素均为PEP的危险因素,而既往ERCP手术史为PEP的保护因素。经共线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识别出女性患者、正常总胆红素、手术时间≥23 min、导丝置入胰管、存在憩室和ENBD是ERCP术后诱发胰腺炎的显着风险因素,而既往ERCP手术史和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则是PEP的独立保护因素。3.ERCP术后出血单因素logistic分析示插管时间≥2min、手术时间≥38 min、术中行EST和术中行EPBD均为ERCP术后出血的风险因素。经共线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识别出插管时间≥2 min和术中行EST可升高ERCP术后出血的风险。4.胆系感染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示胆管肿瘤、肝门部胆管狭窄、异常胆碱酯酶、异常NE%、插管时间>9min和术中行ERBD均为ERCP术后胆系感染的风险因素,胆管结石则是ERCP术后胆系感染的保护因素。经共线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识别出肝门部胆管狭窄、胆管肿瘤和插管时间>9min增加胆系感染的患病率。5.本研究中仅有1例消化道穿孔患者,为Ⅱ型壶腹周围损伤引起的穿孔,最终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死亡。6.通过对海拔高度、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红细胞计数等高海拔地区因素的组间比较,以及纳入logistic回归中分析,均未识别出与ERCP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因素。结论:1.PEP是ERCP术后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患者是女性、总胆红素正常和十二指肠存在憩室的PEP发生风险显着增加,而既往行ERCP术的患者PEP的发生风险降低;2.ERCP术后出现出血多发生于ERCP操作期间,插管时间≥2 min和术中行EST的患者更易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3.ERCP术后胆系感染多以急性胆管炎为主,患有肝门部胆管狭窄或胆管肿瘤病人,ERCP术后更易出现胆系感染;4.ERCP术后消化道穿孔十分罕见,但易导致严重后果,危及病人生命;5.ERCP术中应减少操作及手术时间,按流程规范的操作,避免粗暴操作,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6.高海拔地区相关因素不是ERCP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诱因。
蒋旭涛[3](2021)在《术中胰管减压对导丝进入胰管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作用的前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为常见和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预防措施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术中导丝进入胰管,是造成ERCP术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之一,常规的预防措施是置入胰管支架。本研究拟探讨术中胰管减压预防导丝进入胰管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提供新的方法及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期间住院行ERCP术的导丝进入胰管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术中胰液抽吸减压方法对PEP进行预防,对照组患者则行胰管支架置入预防PEP。通过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有4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试验组25例,对照组2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肝硬化、胃肠道术后改变、胆胰合流异常、可疑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既往ERCP史),观察两组患者的ERCP术中指标(手术指征、手术时间、胆管插管方式、胰管插管次数、导丝置入胰管时长等)、术前术后相关化验结果(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其他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EP、高淀粉酶血症、出血、穿孔)及住院相关指标(ERCP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恢复进食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胰管抽吸减压组及胰管支架置入组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除术前ALP的化验结果外(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ERCP手术指征、具有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操作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比例是相似的(P>0.05),表明两组间的基线资料是均衡可比的。试验组与对照组PEP的发生率相似,其中试验组1例、对照组1例发生PEP,均为轻度PEP,两组PE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导丝留置于胰管内的时间也较试验组组明显延长(P<0.05)。虽然试验组患者PEH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且血淀粉酶、血脂肪酶的数值也较对照组更高(P<0.05),然而经过保守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病情进展及术后胰腺炎。而试验组患者的ERCP手术费用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1.胰液抽吸组患者的PEP发生率与胰管支架置入组患者的PEP发生率相似,表明胰液抽吸对PEP的预防作用不弱于胰管支架置入,同时可以避免胰管支架置入术的相关风险。2.胰液抽吸组的ERCP手术费用较胰管支架置入组明显减少,表明术中胰液抽吸可降低患者手术治疗费用,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3.胰液抽吸组的PEH发生率及术后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较胰管支架置入组明显升高,但经保守治疗后患者均未进一步进展为PEP,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吴碧芳[4](2021)在《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首次行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术后并发PEP(Post-ERCP Pancreatitis,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旨在高效评估PEP的发病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风险参考,优化临床决策,降低PEP的发生率。[研究方法]回顾2015年09月01日至2019年09月01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944例次,排除ERCP术前存在胰腺炎、非首次行ERCP、仅行引流操作、临床资料不完整等,最终纳入502名首次行ERCP胆总管取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实验室指标、ERCP操作记录等临床资料,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切除史、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前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前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十二指肠乳头外观类型、插管方式、胆总管直径、操作术式、取石装置、胆总管结石相关因素(大小、性状、数量)等,根据资料类型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PEP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纳入的5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结石清除率达99.2%,年龄13岁-90岁,平均年龄58岁,男性284例(56.6%),女性218例(43.4%);ERCP术后并发PEP 61例(12.2%),男性30例(49.2%),女性31例(50.8%),61例中轻症54例,中度重症5例,重症2例。在PEP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术前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前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取石装置、导丝进入胰管、十二指肠乳头外观类型与PEP发生相关(p<0.05),而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胆囊结石、既往胆囊切除史、术前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总管有无扩张、操作术式、结石大小及数量等因素与PEP的发生均无显着相关性;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γ-谷氨酰转移酶<250U/L、导丝进入胰管、2型乳头(小乳头)及3型乳头(突出或悬垂乳头)为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02名患者中2型乳头与3型乳头共188例,男性111例(59.0%),女性77例(41.0%),术后并发PEP有42例(22.3%),其中轻度37例,中度重症4例,重症1例;2型及3型乳头患者ERCP术后并发PEP的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取石装置、操作术式与PEP的发生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单独球囊导管取石、年龄<70岁为此两种类型乳头患者发生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表明在ERCP术前评估中,对于年龄<70岁、γ-谷氨酰转移酶<250U/L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应充分告知PEP的发生风险,并及时实施术前干预措施防治PEP。2.在行ERCP操作时,需重点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外观并准确分型,若表现为2型乳头(小乳头)或3型乳头(突出或悬垂型)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术者应提前预判,规范操作手法,减少尝试插管次数,对于存在插管困难的患者应及时转交专家处理或术后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防治PEP;且对于应用双导丝法插管或导丝进入胰管者,建议预防性置入胰管支架。3.对于2型乳头(小乳头)或3型乳头(突出或悬垂型)患者,行ERCP取石操作时,应选择恰当的取石装置,不建议单独球囊导管取石,可考虑网篮取石。
巩瑞想[5](2020)在《对比研究吲哚美辛与生长抑素预防PEP和PEH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创了胰胆疾病的新领域,随着近年医学影像学、医学材料的迅猛发展,ERCP已不再局限于“造影术”,括约肌切开、取石、扩张、放支架引流等ERCP相关治疗技术也逐渐开始涌现,ERCP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诊治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无论是诊断性ERCP还是治疗性ERCP,均属于有创性技术,出现某些并发症是难以避免的,有少部分甚至是致命的。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Post ERCP pancreatitis,PEP)及高淀粉酶血症(Post ERCP Hyperamylasemia,PEH)为发病率最高且最受关注的疾病,随着目前合并基础疾病的病人数量增多,治疗性ERCP的难度加大,PEP及PEH的发生率仍高居不下,如何预防其发生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一些药物预防措施已经取得效果,其中吲哚美辛栓与生长抑素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两种药物,吲哚美辛栓被多个指南推荐用于预防PEP,但是作为临床上治疗胰腺炎的常用药,生长抑素也广泛被用于PEP的预防中,且多项RCT研究证实有效,但目前关于两者之间的疗效对比研究较少,关于生长抑素的临床疗效需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药物在临床预防PEP及PEH方面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续住院的患者中,将符合行ERCP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分别为吲哚美辛组和生长抑素组,吲哚美辛组术前30分钟给与100mg吲哚美辛纳肛,生长抑素组术前30分钟静推生长抑素250μg,术后继续给与生长抑素250μg/h泵入11h。在术前术后分别评估每位患者是否存在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与操作过程相关危险因素,最后计算出每组具有相应危险人数以及各组行ERCP的病因,计算有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临床效果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前后两组淀粉酶值、肝功能水平、PEP的发生率、PEH发生率、PEP临床严重程度所占比例、平均住院日等相关指标,并计算有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的统计分析都是使用SPSS 24.0进行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其中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相关危险因素与疾病类型本研究共纳入134名患者,其中4名患者因术中无法插管或无法耐受手术退出该研究,最终有130名患者纳入统计,其中吲哚美辛组66例,生长抑素组64例,两组患者所患疾病类型以及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和操作相关危险因素方面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淀粉酶、肝功能和平均住院日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值和平均住院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淀粉酶值分别为(57.50±18.29)U/L,(58.67±18.58)U/L,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小时及术后24小时吲哚美辛组血淀粉酶值分别为(314.29±216.73)U/L,(178.29±98.26)U/L,生长抑素组分别为(227.45±155.42)U/L,(111.79±53.34)U/L,两组术后6小时及24小时血淀粉酶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0.001)。3.发生PEP、PEH人数此次研究共有10(7.69%)人发生PEP,其中吲哚美辛组6(9.09%)人,生长抑素组4(6.25%)人,两组发生在PEP人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次研究共有16(12.31%)人发生PEH,其中吲哚美辛组10(15.15%)人,生长抑素组6(9.38%)人,两组发生PEH人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本中心随机对照实验中,围手术期微量泵泵入生长抑素的方法在预防PEP及PEH方面与术前吲哚美辛栓纳肛疗效相似。2.本中心围手术期泵入生长抑素较吲哚美辛栓纳肛更能明显减低ERCP术后血淀粉酶。
王振文[6](2020)在《金属覆膜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在远端胆管恶性狭窄姑息性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金属覆膜支架(CSEMSs)与金属裸支架(USEMSs)在远端胆管恶性狭窄姑息性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4年11月至2019年3月238例远端胆管恶性狭窄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恶性狭窄的诊断标准:细胞刷检、内镜下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等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病变;对于上述病理学检查无法判断或患者拒绝或无法完成上述病理学检查的患者,随访1年有恶性进展的也认定为恶性狭窄。统计学分析比较CSEMSs组和USEMSs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比较两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支架通畅率、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的差异,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纳入经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置入SEMSs患者共238例(其中CSEMSs组55例,USEMSs组183例)。支架置入术后与置入前相比,CSEMSs组(除总胆红素下降无统计学差异外)与USEMSs组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有显着下降(P<0.05);但无论支架置入前后,两组之间肝功能均无显着差异。平均支架通畅时间CSEMSs组(262.8±195.3天)显着长于USEMSs组(169.5±155.7天)(P=0.002)。平均患者生存时间CSEMSs组(273.9±197.6天)显着长于USEMs组(184.9±167.6天)(P=0.003)。累积支架通畅率及累积患者生存率CSEMSs组均显着高于USEMSs组(P<0.01)。分时间段来看,支架置入后1个月、3个月两组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支架置入后6个月及12个月CSEMSs组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率均显着高于USEMSs组(P<0.05)。随访周期内两组支架梗阻率分别为20%和18.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813)。梗阻原因分析显示USEMSs组肿瘤向管腔内生长的构成比显着高于CSEMSs组(P=0.042),但胆泥形成、支架移位及出血的构成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5.5%、19.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56)。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CSEMSs组(18.1%)显着高于USEMSs组(8.8%)(P=0.049),而胆道感染、高淀粉血症及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SEMSs组未出现手术操作相关死亡,USEMSs组有1例术后出血死亡、2例术后并发胆管感染且合并急性肝衰竭或多器官衰竭经内镜及药物治疗后死亡,但两组手术操作相关死亡并无显着差异(P=1)。结论远端胆管恶性狭窄患者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后,从治疗效果方面来看,短期内(1周内)USEMSs组与CSEMSs组肝功能均有显着改善,且疗效相当;CSEMSs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累积支架通畅率及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患者累积生存率均显着优于USEMSs组。分时间段看,支架置入初期(1个月及3个月)两组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率均无显着差异,但支架置入后期(6个月及12个月)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率CSEMSs组均显着高于USEMSs组,提示CSEMSs的远期疗效明显好于USEMSs组;从安全性方面来看,除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CSEMSs组显着高于USEMSs组外,余术后并发症(胆道感染、高淀粉酶血症、出血)发生率以及手术操作相关死亡率两组间均无显着差异。
杨娟[7](2020)在《ERCP困难插管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困难插管的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探讨比较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旨在降低ERCP困难插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插管困难的ERCP手术患者308例(所有患者均是由从事内镜工作10年以上、技术纯熟、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手术)。统计患者一般住院资料、病因诊断、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并发症之间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及病因诊断的比较,分别对各组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ERCP困难插管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研究的完成ERCP手术并存在困难插管的患者308例,术后总体并发症22.73%(70/308),平均年龄53±25岁,平均住院天数12±5天,平均住院费用16334.33±12997.97元,平均手术时间40±23分钟,平均插管时间15±10分钟。各组并发症中术后胰腺炎发生率6.17%(19/308),其中两例并发术后重症胰腺炎,内科保守治疗后均痊愈;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1.36%(35/308),均为一过性,无进展至胰腺炎的病例;出血发生率6.17%(19/308),均为术中出血行内镜下药物喷洒或组织夹钳夹止血处理;术后感染发生率5.84%(18/308),无重症感染患者;穿孔发生率0.32%(1/308),保守治疗痊愈。2.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中,变量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插管时间、造影剂剂量,其中显示年龄:并发症组(55.67±15.53岁)VS无并发症组(49.50±25.00岁),具有差异性(P=0.017);住院天数:并发症组(15±7天)VS无并发症组(11±5天),具有差异性(P<0.001);住院费用:并发症组(25945.89±17031.48元)VS无并发症组(14804.79±8860.19元),具有差异性(P<0.001);插管时间:并发症组(24.54±7.36min)VS无并发症组(13±8min),具有差异性(P<0.001);手术时间:并发症组(60±17.25min)VS无并发症组(37±18min),具有差异性(P<0.001);四组并发症之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3.病因诊断及手术方式在各组并发症中无明显差异性。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RCP困难插管患者各组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别为:(1)术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60min(P=0.002,OR=6.075,95%CI:1.893~19.489)、EST(P=0.022,OR=3.907,95%CI:1.214~12.575)、慢性胰腺炎(P=0.008,OR=8.897,95%CI:1.763~44.893)和胆胰管汇合异常(P=0.02,OR=10.705,95%CI:1.454~78.843),ENBD 是其保护因素(P=0.016,OR=0.185,95%CI:0.047~0.726);(2)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P<0.001,OR=1.095,95%CI:1.044~1.148)、插管时间(P<0.001,OR=1.153,95%CI:1.074~1.238)、PST(P=0.006,OR=4.941,95%CI:1.594~15.319),ENBD 是其保护因素(P=0.001,OR=0.186,95%CI:0.068~0.507);(3)术中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PST(P=0.004,OR=7.083,95%CI:1.873~26.785)、EST(P<0.001,OR=16.970,95%CI:5.079~56.694)、合并憩室(P<0.001,OR=8.384,95%CI:2.564~27.412)、胆管大结石(P<0.001,OR=8.431,95%CI:2.618~27.149);(4)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胆管大结石(P<0.001,OR=15.484,95%CI:3.779~63.445)、手术时间(P=0.016,OR=1.053,95%CI:1.010~1.098)、合并憩室(P=0.005,OR=6.955,95%CI:1.809~26.737)、胆管狭窄(P=0.002,OR=8.176,95%CI:2.209~30.258),ENBD 是其保护因素(P=0.005,OR=0.086,95%CI:0.016~0.472)。[结论]1.插管困难的ERCP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高,这类患者在实施手术时应更加谨慎;2.插管困难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更多见于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及插管时间长者,这类患者往往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3.在困难插管的ERCP患者中手术时间>60 min、EST、慢性胰腺炎和胆胰管汇合异常是PEP的危险因素;手术时间、插管时间、PST是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PST、EST、合并憩室、胆管大结石是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胆管大结石、手术时间、合并憩室、胆管狭窄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4.ENBD作为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可显着降低PEP、高淀粉酶血症、术后感染的风险。
阿合包塔·白布提汗[8](2020)在《Padua评分及出血风险评估模型在ERCP老年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Padua评分模型及出血风险评估模型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出血风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 71例行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研究VTE、出血危险因素及发生情况,评估Padua评分模型及出血风险评估模型对预测患者发生VTE及出事件的应用价值。结果:1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发生并发症,包括术后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4例)、出血(3例)、VTE事件(2例),不同年龄分层的老年患者均有术后并发症发生,但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评估模型,32.75%(56/1 71)为VTE高危患者,15.20%(26/171)为出血高危患者,2例VTE事件均发生在高危组,3例出血事件中,2例发生在低危组,1例于高危组。高危组及低危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评估模型对于预测VTE/出血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患者,Padua评分及出血风险评估模型风险预测能力有限,需要更注重恶性肿瘤、既往VTE病史这两项VTE风险因素及抗血栓药物服用史的出血风险。需进一步个体化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与建立。
胡越[9](2020)在《术中经内镜注入清胰汤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效果研究及两者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raphy,ERCP)术中经内镜注入中药清胰汤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及高淀粉酶血症(post-ERCP hyperamylasemia,PEH)的预防效果和分析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胆胰内镜外科就诊首诊为胆总管结石拟行ERCP手术的住院患者。经设计实验,随机分组,收集资料。实验组经内镜注入100ml清胰汤,对照组注入100ml盐水,比较两组PEP及PEH发生情况,最终确定清胰汤对PEP及PEH的预防效果,并通过logistic分析确定本研究中PEP及PE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19例患者中,发生PEP共计17例,发生率为7.76%(17例/219例);43例被诊断为PEH,发生率为19.63%(43例/219例)。中药组PEP及PEH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降低术后血清淀粉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确定,憩室、网篮进胰管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胆管直径≥1.0cm、操作时间≥35分钟、网篮进胰管是PEH的独立危险因素,胰管支架为PEH独立保护因素。结论:经内镜注入中药清胰汤预防PEP及PEH效果明显,为PEP及PEH的保护性因素。憩室、网篮进胰管为PEP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胆管直径≥1.0cm、操作时间≥35分钟、网篮进胰管为PEH的独立危险因素,胰管支架为PEH独立保护因素。
黄晓晓[10](2020)在《ERCP术后胰腺炎相关预防措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ERCP术后胰腺炎的相关预防措施的效果并进行相关评估讨论。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自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行ERCP治疗操作的共212例患者相关病案资料行统计整理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采用预防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患者术前应用生长抑素静点,共51例,B组患者术前应用生长抑素静点联合吲哚美辛栓剂纳肛,共57例,C组患者术前应用生长抑素静点联合术中胰管支架植入,共62例,D组为未应用以上3组相关预防措施,共42例。对4组患者病例信息(入院一般资料、术前相关检查、手术相关经过、术后5小时、24小时患者的血清淀粉酶(AMS)水平、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A、B、C组患者PEP发生率均低于D组,C组发生率低于A组,B组发生率低于A组,B组与C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组患者两两相比,术后淀粉酶平均水平差异较明显,但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ERCP术前应用生长抑素具有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风险的作用,可以降低患者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与胰管支架、吲哚美辛栓剂联合应用的效果要比单独应用效果更好。2.单独应用生长抑素或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生长抑素联合胰管支架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淀粉酶水平较低,但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无明显降低。3.应用以上相关措施能够较为明显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相关治疗费用,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
二、ERCP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药物预防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RCP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药物预防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EP的发病机制 |
2 PEP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
2.1 PEP的临床表现 |
2.2 PEP的监测及治疗 |
2.2.1 监测 |
2.2.2 控制疼痛 |
2.2.3 液体补充 |
2.2.4 抗生素 |
2.2.5 营养 |
3 PEP发病的危险因素 |
3.1 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
3.2 手术相关的因素 |
4 PEP的预防措施 |
4.1 内镜预防 |
4.1.1 内镜技术 |
4.1.2 插管技术 |
4.1.3 电灼伤 |
4.1.4 胰腺支架 |
4.2 药物预防 |
4.2.1 静脉补液 |
4.2.2 经直肠给非甾体抗炎药 |
4.2.3 非直肠途径给非甾体抗炎药 |
4.2.4 局部用肾上腺素 |
4.2.5 硝酸盐 |
4.2.6 胰腺外分泌抑制剂 |
4.2.7 蛋白酶抑制剂 |
5 小结 |
(2)高海拔地区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查阅病例资料内容 |
2.3 ERCP围手术期处理 |
2.4 ERCP术后并发症诊断标准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特征 |
3.2 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3 PEP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
3.4 ERCP术后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
3.5 ERCP术后胆系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
3.6 ERCP术后消化道穿孔结果分析 |
4 讨论 |
4.1 PEP |
4.2 ERCP术后消化道出血 |
4.3 ERCP术后胆道感染 |
4.4 ERCP术后消化道穿孔 |
4.5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6 图表 |
7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附录 综述 非甾体抗炎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术中胰管减压对导丝进入胰管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作用的前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研究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分组方法 |
2.治疗方法 |
2.1 ERCP术相关器材 |
2.2 术前准备 |
2.3 操作方法 |
2.4 术后处理 |
3.观察记录指标 |
4.诊断标准 |
5.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PEP的单因素分析 |
3.2 PE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十二指肠乳头外观与PEP相关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ERCP术后胰腺炎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对比研究吲哚美辛与生长抑素预防PEP和PEH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资料收集 |
3.ERCP过程中主要设备及药品型号 |
4.研究设计 |
5.术前及术后管理 |
6.诊断标准 |
7.统计学方法 |
8.伦理考量 |
结果 |
1.患者一般基线资料与自身危险因素分析 |
2.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分析 |
3.两组患者术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4.两组患者血淀粉酶、肝功能及平均住院日分析 |
5.两组患者PEP、PEH人数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PEP 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6)金属覆膜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在远端胆管恶性狭窄姑息性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患者选择 |
2.2 收集数据 |
2.3 研究目标 |
2.4 支架置入 |
2.5 相关概念及定义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 |
3.2 实验室结果 |
3.3 主要结果 |
3.4 支架梗阻 |
3.5 术后并发症 |
第4章 讨论 |
4.1 置入支架后的有效性 |
4.2 支架的通畅时间及通畅率 |
4.3 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率 |
4.4 置入支架后胆道再发梗阻 |
4.5 置入支架后并发症 |
4.6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ERCP困难插管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Padua评分及出血风险评估模型在ERCP老年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及手术器械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设备 |
2 内容与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诊断标准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术中经内镜注入清胰汤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效果研究及两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病例纳入标准 |
3.2 病例排除标准 |
3.3 病例剔除标准 |
4. 手术准备 |
5. 方法 |
5.1 治疗方法 |
5.2 实验操作 |
5.3 术后处理 |
5.4 记录、观察指标 |
5.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总结 |
1.1 性别分布情况 |
1.2 年龄分布情况 |
2 两组PEP及PEH发生情况 |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血清淀粉酶变化情况 |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 |
2.3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脂肪酶、尿淀粉酶情况 |
2.4 两组患者术后IL-6计数情况 |
2.5 两组患者术后腹痛评分情况 |
2.6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排便次数情况 |
2.7 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比较 |
2.8 两组患者淀粉酶降至正常时所用时间比较 |
3 PEP及PEH危险因素分析 |
3.1 PEP单因素分析 |
3.2 PEP多因素分析 |
3.3 PEH单因素分析 |
3.4 PEH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1. 内镜注入清胰汤对PEP及PEH的预防效果评价及机制探讨 |
1.1 内镜注入清胰汤对PEP及PEH的预防效果 |
1.2 中药清胰汤预防PEP及PEH的机制探讨 |
2. PEP及PEH危险因素分析 |
2.1 患者相关因素影响(年龄、性别、疾病分布、合并症) |
2.2 操作相关因素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一、 一般情况 |
二、 个人经历 |
三、 发表论文 |
四、获奖情况 |
五、承担或主研课题情况 |
(10)ERCP术后胰腺炎相关预防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ERCP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药物预防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J]. 王祥瑞,宁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21(30)
- [2]高海拔地区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李哲. 青海大学, 2021(01)
- [3]术中胰管减压对导丝进入胰管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作用的前瞻性研究[D]. 蒋旭涛.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D]. 吴碧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对比研究吲哚美辛与生长抑素预防PEP和PEH的疗效[D]. 巩瑞想. 河南大学, 2020(02)
- [6]金属覆膜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在远端胆管恶性狭窄姑息性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D]. 王振文. 南昌大学, 2020(01)
- [7]ERCP困难插管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杨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Padua评分及出血风险评估模型在ERCP老年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D]. 阿合包塔·白布提汗.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1)
- [9]术中经内镜注入清胰汤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效果研究及两者危险因素分析[D]. 胡越.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ERCP术后胰腺炎相关预防措施的研究[D]. 黄晓晓.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