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深供水原水生物处理工程微机保护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18)在《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出水标准为国家规定的二级出水水质标准,自2002年投入运行以来,出水各项指标达标。现阶段,吉林省环保局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相关规定,要求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一级A出水水质标准的要求。针对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必须进行强化处理,才能满足排放要求。针对双阳处理厂面临的提标改造问题,本文开展了近期2020年2.5×104m3/d,远期2025年3.5×104m3/d规模的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设计研究工作。该厂的进水水质情况为CODCr567mg/L、BOD5 189 mg/L、悬浮物217mg/L、总氮37.73mg/L、氨氮24.36 mg/L以及总磷6.21mg/L,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中的A类标准。本文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A2/O+MBR工艺代替原有的CAST工艺。此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近远期结合方便的特点,仅需对原有CAST池体内部进行改造即可满足生化系统池容要求,通过设备间就可使出水达标排放,占地紧凑,另外膜设备可分期配置很好的解决了水量逐步增加的问题,还可降低远期提标改造的费用。最终确定的污水处理流程为厂污水总管→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膜格栅→A2/O生化池→MBR膜池→紫外线消毒→尾水消毒后排入双阳河。污泥处理流程:生化池剩余污泥+MBR膜池排泥→污泥调节池→污泥浓缩脱水间→泥饼外运→统一运至双阳区垃圾填埋场填埋。本文改造现状粗、细格栅、鼓风机房,于生化池新建膜格栅间及MBR膜池间,并改造现有CAST生化池为AAO生化池;将厂区现有污泥脱水间改造为MBR膜设备间及膜吹扫鼓风机房;拆除现状污泥调节池;新建污泥脱水间及污泥调节池;新建除臭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5813.5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729.57万元,流动资金:83.96万元。资金来源自筹。本文建设期两年。本文为优化设计、合理施工和环境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方案,确保工程通过合理的保证措施,最终将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赵立臣[2](2018)在《长春市九台区某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文中认为根据长春市九台区某镇的水量及水质,拟建某污水处理厂,以污水厂的工艺设计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预测污水处理厂近期2020年总处理规模为3300 m3/d,通过对水质进行分析,对比国内外现有的工艺方法,进行分析比选,最终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方案。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污水处理厂厂址的确定。通过选址原则,现场地址情况及在石头口门水库二级保护区划线范围外等综合因素,最终确定污水处理厂厂址为A镇某街道东南方向8公里处。(2)污水处理工艺的比选。通过现有成熟的污水处理技术A2O、氧化沟和SBR等工艺的机理,结合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最终小规模300m3/d,选择预处理+一体化设备作为该单元污水的主要处理流程;污水处理规模3300m3/d主体工艺采用生化反应池。(3)污水处理工程的效益分析。估算其运行成本及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带来的环境社会效益。
张少凯[3](2017)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针对新建龙潭水厂的工艺设计要求,现场施工情况,围绕机械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对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并对系统的建立及优化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混凝加药是水厂处理工艺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臭氧预处理系统对其有着正面的影响,深度处理工艺对沉淀水水质有进一步的要求,新建水厂对于这个复杂的系统,以及多种新技术的使用,没有相关控制经验。本文分析了原设计以及厂家成套提供设备对于水厂自动控制的不足,通过施工改造,及自控程序的优化,完成水厂沉淀池及相关设施电气自控系统的优化选型和系统结构设计;对加药间化工泵及调流阀的配合投加方式做出探讨,提出了方案并设计程序,在龙潭水厂联合调试及试运行中表明,优化后系统能够较好满足使用需要另外本文还设计建立了基于SCADA结构的上位机系统,结合数据库系统,在工程上实现了平流沉淀系统的控制、保护及监控,并建立相应的生产数据库系统。
吴得意[4](2013)在《新疆和静县污水处理厂升级优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加速和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提高,新疆众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提标改扩建,具有相当部分的已有的污水工艺采用土池子结构的氧化塘工艺,对此类工程改造设计时,如何将改扩建工程与已有的工程从环境指标、工艺、生产投入时间、资金投入等方面结合考虑已达到最佳优化,是此类工程设计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本文以和静县污水处理厂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污水处理厂与处理能力的评价,拟定不同的解决方案,使用科学的决策方法选择优方案,并对选择后的方案进行最优化设计。为和静县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新疆类似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和结论为:(1)和静县氧化塘工艺中的初沉池,由于采用土池子结构,虽然大部分设计成一用一备结构,但是池壁承载力弱,机械无法入池清理,使得必须人工清渣,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执行能力较差,对污泥不能及时清淤,使得有机物在池中发酵,产生含有硫化氢气体的臭味,产生二次污染,建议提标扩建时选择不使用初沉池的工艺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代替。(2)氧化塘池壁为了安装HDPE膜,池壁倾斜坡度在1:2以下,因此与同等占地面积的混凝土池子相比,池容要小的多,提标扩建工程面临要扩建池容,新建池容会增加征地费用,因此可以考虑在原土池子基础上重新新建钢筋混凝土池。(3)由于氧化塘土池子池壁结构脆弱,不能安装设备,一般曝气器都安装在池壁,因此选择曝气器,是氧化塘土改造成曝气池的难点,通过对比可提升曝气器和悬挂链曝气器,发现悬挂链曝气器投资节省,应用案例较多。(4)使用净现值法对项目经济指标进行评价,影响净现值的经济指标主要是项目投资费用和项目运行费用,使用查表法查询出项目投资费用,按照规范预估出运行费用,计算出不同方案的净现值,净现值大者为最佳方案。本工程选择项目净现值但是由于新疆部分地区征地费用较低,将原池体利用较为经济。征地费用、池深和收取的水费费用为主要影响因素。(5)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备选工艺进行对比发现,氧化沟综合评价较高,主要因为新疆地域特点,冬季寒冷,城镇污水处理人员素质较低,再加上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导致工程稳定性、操作难易程度和基础投资费用成为影响此类工程改造的主要因素,氧化沟工艺在以上因素的评价的权重较高。(6)净现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联合决策氧化塘工艺提标扩建工工程较为客观,考虑到了现场的多目标因素影响,使选择出的工艺较为科学,满足现场实际要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7)工艺设计时,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氧化沟类型,卡鲁塞尔氧化沟由于池深较高,易于保温,占地面积小,成为首选类型;其次选择工艺最佳的参数,对改造后的生物池对污水污染物去除量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为设计新建生物池的设计参数。本文针对新疆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进行研究,采用的设计方法和决策方法全面考虑新疆地域和发展特点,使设计出的工程更为经济,二次污染较少,运行更稳定及满足当地要求,可为新疆地区同类污水厂改造提供参考借鉴。
田秀芳[5](2011)在《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力度加大,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提高。根据当地环保局的要求,利津县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执行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排放标准A标准。目前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排放标准B标准,且已经超负荷运转,故为满足新排放标准以及处理过量的污水,必须对实施二期改扩建工程。另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的A标准为污水回用的最基本的标准,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多次下文要求北方缺水地区需进行中水利用,以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目前翠园湖为该县景观水体,翠园湖规划占地面积64公顷,其中水面面积32公顷,水深平均为3.5米,容积为112万立方米,翠园湖补充水为黄河水,对黄河的依赖性较大,若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后的中水,引入翠园湖,一方面可减排大量的污染物,同时可节约大量的黄河水购买成本。本文主要对该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该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要求,在对原有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基础上,通过对多种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建议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预处理段、二级生物处理段、三级深度处理段、消毒处理段和污泥处理段,分别采用粗、细两道格栅+曝气沉砂池、改良型氧化沟法、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为污泥处理工艺方案、紫外线消毒。同时本文对该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得出结论本项目实施后,对削减区域水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韩勇[6](2004)在《无锡滨湖新城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无锡市城市建设的南拓,滨湖新城将成为下一轮城市建设的中心,区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将日愈增大。由于现有的排水设施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滨湖新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因此无锡市拟在滨湖新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滨湖新城污水集中处理厂不仅能改善附近水域的生态环境,同时可配合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改善水体水质。本工程的建成也将进一步改善滨湖新城的投资环境,真正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为把滨湖新城建成拥有蓝天碧水的生态城和山水城奠定坚实的基础。工程近期(2005年)规模5×104 m3/d,远期(2020年)规模15×104 m3/d。针对该污水厂进水中工业废水所占比例较大的特点,经过对改良A2/O、Orbal氧化沟、CASS三方案的比选,最终推荐采用改良A2/O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工艺,脱水后污泥运至桃花山卫生填埋厂卫生填埋。工程概算总投资5568.09万元,单位水量投资1113元/m3·污水。这其中除5×104 m3/d污水厂的投资外,还包括远期土建工程所需要的投资。按5×104m3/d设计规模折合单位水量投资指标为1049.6元/m3。近期工程预留除臭与水解酸化池的位置,其中除臭设备投资约300万元,水解酸化池投资约180万元。工程近期占地4.96公顷,远期最终占地14.86公顷。工程建设期1年,2004年4月开工,2005年4月竣工。本工程的建设,对无锡市的环保事业进程以及对太湖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曾庚运[7](2004)在《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场总线选择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据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要求 ,分析不同现场总线的特点 ,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场总线 ,并将应用情况加以总结 ,为现场总线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谢俊鹏,蒋俊辉,陈泽远[8](2004)在《集控系统在大型原水生物预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常环保工程的运行管理采用传统的控制方式和人工调节 ,为此 ,根据计算机集控系统在大型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应用的成功经验 ,结合自动控制技术的理论 ,总结了集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组网和应用。在大型、复杂的工程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可以解决传统控制方式无法实现的工艺控制要求。
邝明勇[9](2003)在《大型调水工程中机电专业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提出结合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机电专业的特点,探讨了机电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定位与决策,提出了主机组、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过渡过程控制等关键课题的研究与重要技术运用的问题,对我国大型调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滕军[10](2003)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机电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机电部分各专业特点,介绍了水泵、电动机、电工、计算机监控系统、金属结构等的设计.在设计中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如: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全调节立轴抽芯式混流泵方案;大型立式电动机采用整体吊装、整体发运、开机不顶转子、停机不制动刹车、轴承检修不解体电机的技术方案等.
二、东深供水原水生物处理工程微机保护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深供水原水生物处理工程微机保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自然地理概况 |
1.3 本文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现状 |
2.1 污水处理厂现状 |
2.2 双阳区供排水现状 |
2.2.1 供水现状 |
2.2.2 排水管网现状 |
2.3 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2.4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
第3章 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方案论证 |
3.1 水量预测 |
3.1.1 规划人口 |
3.1.2 规划工业产值 |
3.1.3 供水水量的预测 |
3.1.4 污水量预测 |
3.2 污水厂进水、出水水质 |
3.2.1 进水水质 |
3.2.2 出水水质 |
3.2.3 污染物去除率 |
3.3 污水二级处理工艺方案 |
3.3.1 污水处理工艺概述 |
3.3.2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原则 |
3.3.3 现有水处理工艺分析 |
3.3.4 二级处理工艺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
3.3.5 工艺流程的选择 |
3.4 除臭系统方案论证 |
3.4.1 经济技术比较 |
3.4.2 除臭系统方案的选择 |
3.5 污泥脱水形式 |
3.6 污水消毒工艺 |
3.7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方案的确定 |
第4章 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
4.1 工艺单元设计 |
4.1.1 粗格栅间改造 |
4.1.2 细格栅间及曝气沉砂池改造 |
4.1.3 MBR生化池(改造) |
4.1.4 膜设备间(改造) |
4.1.5 鼓风机房 |
4.1.6 新建污泥处理间及紫外线消毒间 |
4.1.7 新增化验设备 |
4.1.8 厂区给水系统改造 |
4.1.9 厂区排水 |
4.2 建筑设计 |
4.2.1 总平面布置 |
4.2.2 高程设计 |
4.2.3 建筑物构造措施及其装修标准 |
4.2.4 绿化设计 |
4.3 结构设计 |
4.3.1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概况 |
4.3.2 结构形式及基础选型 |
4.3.3 主要工程材料 |
4.3.4 地基处理 |
4.4 供电设计 |
4.4.1 设计范围及现有情况 |
4.4.2 供电电源 |
4.4.3 主要设备功率 |
4.4.4 主要设备选型 |
4.4.5 保护和控制 |
4.5 采暖通风设计 |
4.5.1 热负荷 |
4.5.2 热源 |
4.5.3 室内采暖 |
4.5.4 厂区供热管网 |
4.5.5 通风设计 |
第5章 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
5.1 投资估算 |
5.1.1 流动资金估算 |
5.1.2 项目总投资及分年投入 |
5.2 环境风险分析 |
5.3 经济评价 |
5.4 社会评价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图 |
致谢 |
附件 |
(2)长春市九台区某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课题研究背景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项目概况 |
2.1 城市概况 |
2.2 自然条件 |
2.2.1 水文条件 |
2.2.2 气候条件 |
2.3 项目背景 |
2.3.1 建设地点 |
2.3.2 建设规模及水质 |
第3章 工艺选择 |
3.1 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
3.2 预处理工艺方案 |
3.3 生物处理工艺分析 |
3.3.1 A~2O工艺 |
3.3.2 氧化沟工艺 |
3.3.3 SBR工艺 |
3.4 工艺的选择 |
第4章 工艺设计 |
4.1 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
4.1.1 300m~3/d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
4.1.1.1 工艺流程设计 |
4.1.1.2 预处理格栅间 |
4.1.1.3 均质调节池 |
4.1.1.4 A~2/O生化池 |
4.1.1.5 二沉池 |
4.1.1.6 絮凝沉淀池 |
4.1.1.7 压力砂滤器 |
4.1.1.8 生物炭滤器 |
4.1.1.9 消毒池 |
4.1.1.10 综合操作间 |
4.1.2 3300m~3/d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
4.1.2.1 工艺流程设计 |
4.1.2.2 格栅间及调节池 |
4.1.2.3 沉砂池 |
4.1.2.4 间歇式强化脱氮除磷膜分离生化反应池 |
4.1.2.5 除臭系统 |
4.1.2.6 消毒间 |
4.1.2.7 鼓风机房及配电间 |
4.1.2.8 污泥处理间 |
4.2 电气设计 |
4.2.1 设计范围 |
4.2.2 电源及变配电方案 |
4.3 控制设计 |
4.3.1 控制方式 |
4.3.2 系统构成 |
4.3.3 自控系统控制总站功能及配置 |
4.3.4 继电保护及控制 |
4.4 建筑设计 |
4.4.1 总平面设计 |
4.4.2 构筑物设计 |
4.4.3 污水提升泵站设计 |
4.5 主要设备 |
第5章 工程经济及效益分析 |
5.1 投资估算 |
5.1.1 项目总投资 |
5.1.2 工程投资比例分析 |
5.1.3 融资方案 |
5.2 工程效益分析 |
5.2.1 环境效益 |
5.2.2 社会效益 |
5.2.3 经济效益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水处理工艺介绍 |
1.3 水厂自动化技术介绍 |
1.4 龙潭水厂电气自控系统简介 |
1.5 电气自控系统设计方向 |
第二章 预处理系统 |
2.1 预处理工艺分析 |
2.1.1 预臭氧系统 |
2.1.2 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 |
2.2 预处理工艺的电气自控系统 |
2.2.1 预臭氧电气自控系统 |
2.2.2 粉末活性炭投加电气自控系统 |
第三章 沉淀池 |
3.1 沉淀池工艺分析 |
3.1.1 机械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 |
3.2 沉淀池电气自控系统 |
3.2.1 系统分析 |
3.2.1.1 电气系统 |
3.2.1.2 自动控制系统 |
3.2.2 系统建立及优化 |
第四章 综合加药间 |
4.1 加药间工艺分析 |
4.2 加药间电气自控系统 |
4.2.1 系统分析 |
4.2.2 系统建立及优化 |
第五章 上位机 |
5.1 系统结构 |
5.2 HMI服务器 |
5.2.1 创建网络文件夹 |
5.2.2 创建HMI服务器 |
5.2.3 配置沉淀池主要事件响应和动画 |
5.3 Historian服务器 |
5.3.1 创建Historian服务器 |
5.3.2 侦测历史信息点 |
5.3.3 使用SMT点构建器修改点 |
5.3.4 配置使用Factory Talk Vantage Point查看历史数据曲线 |
第六章 结论 |
6.1 实际应用效果 |
6.2 今后的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新疆和静县污水处理厂升级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
1.2.1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
1.2.2 城市污水生化处理的发展动态 |
1.3 国内外污水处理厂改造研究综述 |
1.4 我国和新疆城镇污水处理的发展及处理现状 |
1.5 污水处理工艺优选设计文献综述 |
1.6 研究内容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和静县污水处理厂改造标准及设计方法 |
2.1 和静县污水处理厂概况 |
2.1.1 自然概况 |
2.1.2 工程概况 |
2.1.3 现污水处理厂存在问题 |
2.2 研究方法 |
2.2.1 计算投资估算方法 |
2.2.2 净现值法 |
2.2.3 层次分析法 |
2.3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和排放标准 |
2.3.1 污水设计水量、进水水质和排放标准 |
2.3.2 污泥处理要求 |
2.3.3 臭气处理要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和静县污水厂原有构筑物改造的经济评价 |
3.1 概述 |
3.2 原构筑改造方案的确定 |
3.2.1 原系统预处理单元 |
3.2.2 和静县污水处理厂工艺生化系统 |
3.2.3 污泥处理系统设计 |
3.3 经济指标构建 |
3.3.1 构造依据 |
3.3.2 不利用原构筑物污水处理厂总投资估算 |
3.3.3 利用原构筑物污水处理厂总投资估算 |
3.3.4 未利用原构筑物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计算 |
3.3.5 利用原构筑物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计算 |
3.4 两方案净现值及选择方案 |
3.5 小结 |
第四章 和静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艺选择 |
4.1 和静县污水处理厂备选方案确定 |
4.1.1 概述 |
4.1.2 厌氧兼氧好氧法 |
4.1.3 氧化沟工艺 |
4.1.4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
4.1.5 曝气生物滤池 |
4.1.6 备用方案确定 |
4.2 工艺方案优选 |
4.2.1 工艺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2 工艺方案评价指标的计算 |
4.3 小结 |
第五章 和静县污水处理厂改造工艺设计 |
5.1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
5.1.1 氧化沟类型选择 |
5.1.2 工艺流程图 |
5.2 总图布置 |
5.2.1 布置原则 |
5.2.2 总平面布置 |
5.2.3 厂区道路 |
5.2.4 给水排水 |
5.2.5 厂区竖向设计 |
5.2.6 卫生、安全及防污染措施 |
5.3 单体构筑物设计计算 |
5.3.1 原系统改造设计 |
5.3.2 改造后原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量设计计算 |
5.3.3 污水处理系统各单元处理效率预测 |
5.3.4 新建污水处理单元设计 |
5.3.5 主要设备和材料 |
5.4 结构设计 |
5.4.1 厂区主要构筑物及结构形式 |
5.4.2 抗渗防裂技术措施 |
5.4.3 设计技术标准 |
5.4.4 主要建筑材料 |
5.5 供配电系统 |
5.5.1 设计依据 |
5.5.2 设计范围 |
5.5.3 供电电源 |
5.5.4 电力负荷及供配电系统 |
5.5.5 主要设备选型 |
5.5.6 计量、补偿、及控制保护 |
5.5.7 电动机启动方式 |
5.5.8 照明及防雷接地 |
5.5.9 电缆敷设 |
5.5.10 通讯 |
5.6 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 |
5.6.1 概述: |
5.6.2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构成 |
5.6.3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
5.6.4 检测仪表的设置 |
5.7 供热及通风 |
5.7.1 供热 |
5.7.2 通风 |
5.8 建筑设计 |
5.8.1 单体设计 |
5.8.2 绿化设计 |
5.9 节能设计 |
5.10 主要构(建)筑物表 |
5.11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和静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平面示意图 |
附件二 和静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主要设备清单 |
附件三 和静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
致谢 |
(5)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1.3 城镇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课题来源 |
1.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城市景观水水质要求 |
第二章 工程背景 |
2.1 城市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历史沿革 |
2.1.3 镇区概况 |
2.2 自然条件 |
2.2.1 气候条件 |
2.2.2 地形地貌 |
2.2.3 矿产资源 |
2.2.4 水文及地质、地震 |
2.3 规划人口及规模 |
2.4 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 |
第三章 城市给水排水现状和规划 |
3.1 城市给水现状和规划 |
3.1.1 给水现状 |
3.1.2 存在的问题 |
3.1.3 给水规划 |
3.2 城市排水现状和规划 |
3.2.1 排水现状 |
3.2.2 排水规划 |
3.2.3 污水处理厂现状 |
3.2.4 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处理程度 |
4.1 建设规模 |
4.1.1 给水量预测 |
4.1.2 污水量预测 |
4.1.3 污水管网收集量预测 |
4.1.4 规模的确定 |
4.2 污水处理程度 |
4.2.1 污水厂污水进水水质 |
4.2.2 污水处理程度和出水水质 |
4.3 受纳水体 |
4.4 污泥出路 |
第五章 工艺方案选择 |
5.1 处理工艺确定原则 |
5.2 污水处理厂重点处理项目 |
5.2.1 污水处理要求 |
5.2.2 处理工艺中要重点处理的污染物 |
5.3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
5.3.1 水质特性分析 |
5.3.2 污水处理总体工艺流程的组成 |
5.4 预处理阶段 |
5.5 二级处理阶段 |
5.5.1 均质水解池的设置 |
5.5.2 二级生物处理工艺论述 |
5.5.3 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方案比较与选择 |
5.6 三级深度处理阶段 |
5.7 污泥处理方案 |
5.7.1 污泥处理目的 |
5.7.2 污泥处理方案 |
5.7.3 污泥最终处置 |
5.8 消毒技术方案选择 |
5.9 采用化学法辅助除磷 |
5.10 氧化沟曝气方式比选 |
第六章 工程设计 |
6.1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 |
6.1.1 厂址确定原则 |
6.1.2 厂址比选 |
6.2 污水处理厂占地规模 |
6.3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
6.3.1 污水处理系统 |
6.3.2 污泥处理系统 |
6.4 控制系统 |
6.4.1 系统概述 |
6.4.2 主要设备控制方式 |
6.4.3 自控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
6.5 污水处理厂总平面设计 |
6.5.1 总平面布置 |
6.5.2 污水处理厂竖向设计 |
6.6 结构设计 |
6.6.1 工程地质条件 |
6.6.2 地震烈度 |
6.6.3 抗渗、抗冻 |
6.6.4 结构选型方案及设计原则 |
6.7 给排水及采暖通风设计 |
6.7.1 厂内给排水设计 |
6.7.2 采暖通风设计 |
6.8 管网设计 |
6.8.1 污水管网收集范围 |
6.8.2 排水体制选择原则 |
6.8.3 本工程确定的排水体制 |
6.8.4 污水主干管布置方案 |
6.8.5 管网收集污水量 |
6.8.6 管网平面设计 |
第七章 运行工况及环境影响分析 |
7.1 水环境影响评价 |
7.1.1 水污染源强 |
7.1.2 水环境影响分析 |
7.2 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
7.3 噪声影响分析 |
7.3.1 噪声源强 |
7.3.2 预测模式 |
7.3.3 预测结果及影响分析 |
7.4 固废种类及产生量 |
7.5 污泥堆放与处置的环境影响分析 |
7.6 环境风险简析 |
7.6.1 污水处理厂事故风险识别 |
7.6.2 事故风险防范对策 |
7.6.3 污水管网的风险事故及防治 |
第八章 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 |
8.1 水污染防治对策 |
8.2 废气污染防治对策 |
8.3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
8.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对策 |
8.5 事故排放污染防治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无锡滨湖新城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
1.1 项目名称和相关单位 |
1.2 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 |
1.3 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
1.4 区域水系概述 |
1.5 排水现状 |
1.6 区域排水存在的问题 |
1.7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第二章 工程技术要素 |
2.1 工程规划年限 |
2.2 工程建设规模 |
2.3 进出水水质 |
2.4 污水处理厂厂址 |
2.5 污水处理工艺确定 |
2.6 污泥处理工艺方案 |
第三章 工艺流程处理构筑物设计 |
3.1 主要单元构筑物、设备的选择与确定 |
3.2 工艺设计 |
第四章 电气设计 |
4.1 设计依据 |
4.2 设计范围 |
4.3 供电电源及电压 |
4.4 负荷计算及变压器的选择 |
4.5 负荷性质及供电系统 |
4.6 厂用电气设备布置 |
4.7 操作电源 |
4.8 继电保护及控制 |
4.9 电能计量 |
4.10 无功补偿 |
4.11 电动机的起动及控制 |
4.12 设备选型 |
4.13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
4.14 全厂照明及检修网络 |
4.15 电缆敷设 |
第五章 自控仪表设计 |
5.1 概述 |
5.2 设计原则 |
5.3 设计范围 |
5.4 系统方案 |
5.5 系统组成 |
5.6 系统功能 |
5.7 主要控制回路描述 |
5.8 系统主要硬件设计选型 |
5.9 防雷、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
5.10 工厂管理计算机系统 |
5.11 远程通讯 |
5.12 控制系统软件 |
第六章 建筑与结构设计 |
6.1 单体设计 |
6.2 装修设计 |
6.3 建筑物一览表 |
6.4 结构设计参数 |
6.5 结构设计原则 |
6.6 抗震设计 |
6.7 地基处理及抗浮设计 |
6.8 主要工程材料 |
6.9 主要建、构筑物形式 |
第七章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 |
7.1 供热 |
7.2 通风 |
7.3 空调 |
第八章 总图设计及公共工程设计 |
8.1 污水处理厂厂址 |
8.2 总平面布置 |
8.3 竖向设计 |
8.4 厂区管线 |
8.5 交通运输和通讯 |
8.6 厂区绿化 |
8.7 技术指标表 |
第九章 机械设备设计及选型 |
9.1 设计原则 |
9.2 主要设计指标 |
9.3 设备设计 |
第十章 项目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
10.1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
10.2 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
第十一章 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 |
1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
11.2 主要履行单位的选择 |
11.3 项目实施计划 |
11.4 项目运行的管理机构 |
第十二章 工程概算总投资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2.1 工程概算总投资 |
12.2 主要技术经济技术指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场总线选择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现场总线的种类和特点 |
1.1 现场总线的定义 |
1.2 现场总线的种类和特点 |
1.2.1 Genius |
1.2.2 Profibus |
1.2.3 Modbus |
1.2.4 DeviceNet |
1.2.5 FF |
1.2.6 WorldFIP |
1.2.7 CAN |
2 现场总线的选择 |
2.1 选择原则 |
2.1.1 总线种类最少原则 |
2.1.2 主控设备为主、接入设备为辅原则 |
2.1.3 先电缆后光缆原则 |
2.2 选择结果 |
3 现场总线的应用情况总结 |
3.1 应用情况 |
3.2 应用总结 |
(8)集控系统在大型原水生物预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集控系统实现工艺流程的组网方式 |
1.1 工艺流程 |
1.2 控制设备及其实现的任务 |
1.3 计算机集控系统实现控制任务的组网方式 |
1.4 系统的性能及特点 |
(1) 主要性能指标。 |
(2) 系统的主要特点。 |
2 集控系统在生物硝化工程中的作用 |
(1) 集控系统的配置优化了生化工程人力资源配置, 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 |
(2) 集控系统在大型生物原水处理工程中满足工艺和工况调节要求。 |
(3) 集控系统解决了防汛的难题。 |
四、东深供水原水生物处理工程微机保护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阳区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研究[D]. 刘伟. 吉林大学, 2018(01)
- [2]长春市九台区某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D]. 赵立臣. 吉林大学, 2018(01)
-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中的应用[D]. 张少凯. 东南大学, 2017(04)
- [4]新疆和静县污水处理厂升级优化设计[D]. 吴得意. 新疆大学, 2013(10)
- [5]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研究[D]. 田秀芳. 中国石油大学, 2011(10)
- [6]无锡滨湖新城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D]. 韩勇. 天津大学, 2004(06)
- [7]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场总线选择与应用研究[J]. 曾庚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4(10)
- [8]集控系统在大型原水生物预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 谢俊鹏,蒋俊辉,陈泽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4(04)
- [9]大型调水工程中机电专业若干问题的探讨[J]. 邝明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04)
- [10]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机电设计[J]. 滕军. 水利水电技术, 2003(08)
标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 污水处理厂论文; 污水处理工艺论文; 城市污水论文; 控制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