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验研究性学习——谈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合作和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文丹[1](2021)在《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方法。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相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而言的,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实施方式,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进一步突破应试教育的坚冰,改变地理教学纸上谈兵的落后局面,把课堂上和书本中的地理知识还原到现实生活中,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新。因此,开展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是提升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在高中阶段开展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针对高中一线地理教师及哈尔滨市某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发现目前小课题研究性学习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四部分基于开放性、综合性以及建设性原则设计出四个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第五部分对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进行梳理,开展了“从地理的视角看疫情”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并进行教学反思。最后,针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弥补传统地理教学缺乏实践应用的短板,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提供案例与开发思路。
董奕君[2](2021)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从全球经验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英国、美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已较为成熟,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为促进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美国高中还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独立研究的机会,英国高中通过设置拓展项目证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获取、选择、使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技巧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成果的能力等。在亚洲的新加坡,将21世纪素养融入国家课程,在地理、历史、科学等科目的学科教学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在中小学设置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专题作业,让学生体验从不同学科领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获得协同合作、沟通交流以及独立学习等技能,为终身学习和应对未来挑战做好准备。在美国、英国、新加坡,为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序开展,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对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教育部门还为研究性学习制定了科学的评价方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利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材料评估学生的表现,并按照一定方式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纳入毕业和升学考试中。此外,学校还积极同校外团体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机会。我国虽然已经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但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教育阶段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要求,尚未建立完善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未能有效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因此,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将研究性学习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制定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建立研究性学习实施标准,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表现;加强多方力量的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
孙畅泽[3](2021)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音乐课中的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性学习区别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课题或问题展开一系列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与形成的过程中去,突出自主、开放、综合、实践等特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发现为重点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革新的亮点和途径。尽管如此,本人通过相关文献和调查发现,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学校音乐课堂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是极度匮乏的。因此,本文将结合中职教育、中职学生和中职音乐课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地论述中职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首先,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在中职音乐课中实施的意义,即音乐研究性学习是如何帮助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中职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其次,根据当前社会的现状、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特点阐述了研究性学习在中职音乐课中实施的可行性;再次,结合此前对以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为代表的中职学校师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在中职音乐课中的实施现状;接着,根据以上理论研究,从中职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开展模式、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最后,给出具体的案例分析,并附上了学生的实施成果。整个研究过程坚持“教”与“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专业”相结合,证明了音乐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中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中职学生创新精神、提高中职学生实践能力是切实有效的。
顾鑫婕[4](2021)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目前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死板单一,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严重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就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基于以上的教育背景,本文提出了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方式和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此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以上海某中学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阶段开展情况如何;(2)针对现有的实施情况,初中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3)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哪些要求?(4)不同类型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该如何设计?本文先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前人所做的调研工作。针对问题一,笔者先通过对上海某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定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制约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传统导致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接受程度不高;(2)教师对课堂使用效率以及对是否能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担忧;(3)学生处理知识能力欠缺,并发现随着年级增加,学生的兴趣呈现下降趋势。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如何在初中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1)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活动设计要在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从数学教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深度发散学生数学思维。(2)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开放题中选择重点专题知识开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开展,主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组织活动的策划能力。(4)实践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遵循实践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可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后,本论文通过在上海某初中进行一个学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本次实验数据通过课后反馈问卷得分和数学综合成绩两方面来考察学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由实验数据分析可得: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数学思辩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中下成绩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增强,成绩有小幅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也在加强。本篇论文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根据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与不足。
王思源[5](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冯世霞[7](2020)在《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为例》文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实践性的教育与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习惯,并在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伴随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新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能够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新方向,使学生和教师的观念都得到转变,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为例,通过在本校高中历史课堂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阐述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概括了提升的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道路上,努力成为符合国家和时代需求的创造性人才。本文基于四个部分的内容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的背景、现状及意义,该部分研究顺应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和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求,同时倡导变革历史学习方式的理念;第二部分说明了研究的相关理论、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认识;第三部分是主体部分,主要阐述研究性学习在我校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制定完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对我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分析、我校实施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路径和策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第四部分是研究性学习在我校高中历史课堂中实践后的反思与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特定地域历史研究性学习为研究的主题,体现了研究视角、方法与内容的创新。一是立足于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的区域性与民族特色为研究的视角;二是运用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研究等方法,形成较为成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与活动形式;三是密切结合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实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有效提升了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践水平,进一步丰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历史研究性学习更具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地方特色。更有效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的要求,推动我校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诚然,历史教育任重道远,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力求让学生最终达到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史学境界。本文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范晓杭[8](2020)在《高中现代诗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以海城腾鳌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之上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旨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习惯,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高中教师更乐于在古诗词教学、作文教学、小说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现代诗歌教学常常却被忽视。事实上,由于现代诗歌评判标准的自由性、高中生具有的文学素养以及思辨性,研究性学习是可以很好地与现代诗歌教学结合起来的。为了深入探索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现代诗歌中的应用问题,本论文将以海城腾鳌高中为例,结合相关的调查结果与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中实施的难点以及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使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现代诗歌的课堂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文献综述、研究理论与方法。第二部分分析了高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首先梳理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现代诗歌的选编情况,其次则通过对海城腾鳌高中调查结果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师教学现代诗歌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也分析了学生学习现代诗歌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第三部分是通过对第二部分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的分析,在这一章提出了高中现代诗歌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些具体难点。基于上一章的现状调查,可以将难点总结为三个方面:现代诗歌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第四部分是针对第三部分的难点所提出的有效对策及教学建议。由于本论文是研究高中现代诗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难点与对策,所以本章是全文的重中之重。本文提出的有效策略课分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在对策之后,本文又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实施建议。实施建议又分为原则与过程两方面,这对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实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最后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为策略地实施指明了方向。第五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收束与总结,并对文章中存在的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黄玉婷[9](2019)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教育领域的逐步深化改革,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从地理教育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考察内容,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倡加强地理实践,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大多需要学生在社会和野外等真实环境下,通过调查和考察等方式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锻炼,并以对某一课题的调查和考察为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因此,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有一定的优越性。本研究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成都市部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现状以及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情况,据此构建了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实施策略与应用模式,根据实施策略与应用模式,以真实开展的社会调查类“学校周围道路拥堵情况调查”研究性学习与野外考察类“黄龙溪古镇野外综合考察”研究性学习为例,对实施的案例进行效果评价与教学反思。通过评价可知,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研究性学习为培育地理实践力素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与途径。
李珊珊[10](2019)在《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探讨及实施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研学旅行是一种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它强调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的方式增加学生对集体生活方式的体验,通过亲近自然与文化加深对祖国的了解与热爱,通过研究性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随着核心素养要求的提出,研学旅行已被作为一种重要方式深入到中小学中去改善现行教育中重说教、轻实践,重道德灌输、轻情感体验的弊端。但研学旅行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重“游”轻“学”的问题,教育者们意识到项目化学习是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有部分学校正在尝试通过项目化学习组织开展研学旅行。那么研学旅行中的项目化学习当下的实施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又如何去改进?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积极开展关于研学旅行中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探讨、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关于研学旅行及项目化学习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在其基础上对研学旅行中的项目化学习进行了理论建构,其中包括研学旅行中项目化学习的含义、特点、要素、目标、理论基础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以武汉市四所在研学旅行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中学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目前研学旅行中项目化学习存在的四大问题:项目主体被动参与、项目团队构建简单、学科内容机械拼盘、项目评价设计粗糙。这四大问题阻碍了研学旅行中项目化学习育人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为:弱化了自主学习意识、削弱了有意义的价值体验、浅化了学科融合深度、削弱了评价发展功能。针对以上四个问题,尝试提出改进策略:加强师生联动以唤醒学生自主意识;通过优化团队以加深学生意义体验;通过立足综合概念以加深学科融合;通过完善评价体系以落实评价发展功能。
二、体验研究性学习——谈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合作和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验研究性学习——谈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合作和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三)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研究性学习 |
(二)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研究性学习 |
(二)小课题 |
(三)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
(四)小课题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
二、理论基础 |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四)多元智能理论 |
三、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一)可行性分析 |
(二)必要性分析 |
第三章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
一、调查方案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问卷内容 |
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一)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
(二)教师调查问卷结果 |
(三)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四章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 |
一、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原则 |
(一)开放性原则 |
(二)综合性原则 |
(三)建设性原则 |
二、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展示 |
(一)方案一:“xx市某中学校园周边交通拥堵调查研究” |
(二)方案二:“xx市城区气温比郊区高的原因探究” |
(三)方案三:“我们身边的水——水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
(四)方案四:“关于xx市共享汽车市场发展的调查” |
第五章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
一、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
(一)准备阶段 |
(二)选题阶段 |
(三)分组及收集资料阶段 |
(四)提交开题报告阶段 |
(五)实施研究阶段 |
(六)展示评价阶段 |
二、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案例的背景分析 |
(一)选题背景 |
(二)学情分析 |
三、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案例 |
(一)确立研究课题,积极发挥学科特性 |
(二)分组及收集资料,贴合课题多方查阅 |
(三)完成开题报告,条理清晰直击问题 |
(四)实施研究,团队合作有条不紊 |
(五)提交结题报告,教师指导规范填写 |
(六)展示交流成果,基于已知有所创新 |
(七)总结分析,强调重点多元评价 |
四、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教学反思 |
五、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优化策略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校方面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问卷调查(学生)” |
附录2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问卷调查(教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美国、英国、新加坡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 研究背景 |
二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
二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五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演进 |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一 18 世纪至19 世纪——研究性学习思想的萌发 |
二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形成 |
三 20 世纪50 年代末至70 年代——研究性学习理论被应用于学科教学.. |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的实践与发展 |
一 20 世纪90 年代至21 世纪初——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
二 21 世纪初至今——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21 世纪技能 |
第三章 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 |
第二节 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 |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形式 |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 |
一 研究问题的选择 |
二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
三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 |
四 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
五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
第四节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
一 评价主体 |
二 评价内容 |
三 评价标准 |
四 评价结果的应用 |
五 评价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 |
第五节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 |
第五章 比较与借鉴 |
第一节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相似性及差异 |
第二节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特色与优势 |
一 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并重,将核心素养融入研究性学习 |
二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形式:与学科教学融合,发展跨学科课程 |
三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注重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
四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 |
五 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和监督: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管理,监督评价过程 |
六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同校外团体组织、高校、研究机构合作 |
第三节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对我国的启示 |
一 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
二 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
三 加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
四 建立研究性学习实施标准,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管理 |
五 制定详细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完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 |
六 联合多方力量,开发研究性学习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研究性学习在中职音乐课中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 |
一、中职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
二、中职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职音乐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
第一节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
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
二、在集体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
三、加强音乐与学生专业间的联系 |
四、通过音乐探究活动获取职业相关能力 |
第二节 中职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选择 |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
第三章 中职音乐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
第一节 信息化技术为中职音乐研究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
第二节 中职音乐欣赏课的开放性与研究性学习的特性契合 |
第三节 中职学校的特点为音乐研究性学习注入了更多可能性 |
一、中职教育与音乐研究性学习 |
二、中职学生与音乐研究性学习 |
第四节 中职专业的多样性为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主题 |
第四章 中职音乐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
第一节 调查手段及过程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统计 |
一、学生的角度 |
二、教师的角度 |
三、调查结果总结 |
第三节 成因分析 |
第五章 研究性学习在中职音乐课中的实施建议 |
第一节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组织 |
一、组织原则 |
二、组织形式 |
第二节 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 |
一、课题研究模式 |
二、问题探讨模式 |
第三节 中职音乐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
一、评价原则 |
二、评价内容 |
三、评价方法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案例一:课题研究模式——粤剧艺术 |
案例二:问题探讨模式——《绣红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课题研究模式A组学生的研究策划表 |
附录二:课题研究模式C组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 |
附录三:课题研究模式F组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4)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
2.2.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
2.2.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涵 |
2.3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多元智能问题连续教学理论 |
2.3.3 认知心理学理论 |
2.3.4 主体教育理论 |
2.4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
第三章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课堂的实施现状——以上海某中学为例 |
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现状调查 |
3.2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数据分析 |
3.3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总结 |
第四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相关思考 |
4.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择内容 |
4.1.1 从新授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
4.1.2 从习题的推广或开放题来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
4.1.3 从校本教材中选择联系生活数学课题进行研究 |
4.1.4 从生活实践活动来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 |
4.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
4.2.1 活动设计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辅相成 |
4.2.2 常规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
4.2.3 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培养相结合 |
4.2.4 实践性与有效性并存 |
4.3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 |
4.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为基础 |
4.3.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要有典型,适合数学模型的构建 |
4.3.3 转变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 |
4.3.4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
4.4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类型设计 |
4.4.1 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2 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3 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4 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5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 |
第5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假设 |
5.3 实验对象与工具 |
5.4 实验方法及过程 |
5.5 数据分析 |
5.6 结论思考 |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B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C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反馈的调查问卷 |
附录D 如何挑选基金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5)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五、研究思路 |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
六、研究方法 |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
(一)能动性 |
(二)实践性 |
(三)真实性 |
(四)发展性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
(一)学科课程 |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 |
2.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 |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1)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
(2)落实变革历史学习方式的理念 |
(3)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
2.现实意义 |
(1)有助于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
(2)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的水平 |
(3)促成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 |
2.国内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 |
(1)对研究性学习定义的争论研究 |
(2)对研究性学习特征的争论研究 |
(3)对研究性学习创生价值追求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课堂观察法 |
3.调查访谈法 |
4.实地考察法 |
5.案例研究法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研究性学习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
(1)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
(2)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
2.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要素特征 |
3.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三)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
1.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教育本性的回归 |
2.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
3.研究性学习是历史课程与教学的深化改革 |
三、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 |
(一)高中历史课堂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
1.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
2.对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
3.历史“研究性学习专题活动课”开展现状分析 |
(二)策划基于地域特色与校情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方案 |
1.开展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 |
(1)新课程改革的契机 |
(2)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
2.明确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
(1)学生发展目标 |
(2)教师发展目标 |
(三)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原则 |
1.整体性原则 |
2.因材施教原则 |
3.探究性原则 |
4.创新性原则 |
5.激励性原则 |
(四)提出并形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路径及策略 |
1.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融入历史课堂的日常教学之中 |
(1)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 |
(2)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拓展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 |
(1)衍生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性课题 |
(2)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延伸历史课堂的作业 |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深化课堂问题的教学 |
(3)研究性学习资料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与深化 |
2.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外实施 |
(1)确定课题 |
(2)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 |
(3)成果交流 |
(4)主题活动的开展 |
(五)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成果 |
1.多项历史研究性课题活动顺利开展并完成 |
2.取得相应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实践成果 |
(1)开题报告 |
(2)小组活动记录表 |
(3)小组活动学生评价表 |
(4)学分认定表 |
(5)学生自我总结表 |
(6)结题报告表 |
(7)研究性学习活动图片资料 |
(8)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
3.研究性学习课题实践成果展示 |
四、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反思 |
(一)研究性学习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高中历史课堂中的促进作用 |
1.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 |
(1)促进学生的历史自学能力 |
(2)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
(3)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
2.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
(1)促进教师从课堂主导者变身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
(2)促进教师从一言堂的“教书先生”转变为学生研究历史的引路人 |
(二)存在的不足 |
1.研究性学习理念尚须提升 |
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时间有限 |
3.学生人数相对偏多 |
4.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 |
5.缺少外出调查的活动经费 |
6.外出调查的安全需要保障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高中现代诗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以海城腾鳌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高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 |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的选编情况 |
二、基于海城腾鳌高中调查结果的教学现状分析 |
第二章 高中现代诗歌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难点 |
一、现代诗歌自身的局限性 |
二、教师因素 |
三、学生因素 |
第三章 高中现代诗歌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对策及建议 |
一、实施的有效对策 |
(一)教师教学方面 |
(二)学生学习方面 |
二、实施原则及过程 |
(一)实施原则 |
(二)实施过程 |
三、实施的注意事项 |
(一)注意区别“引导”和“放任” |
(二)注意联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
(三)注意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三 教学设计 |
致谢 |
(9)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研究性学习 |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 |
三、地理实践力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立德树人理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多元智力理论 |
四、人本主义理论 |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必要性分析 |
一、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改善学生思维方式 |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问题探究意识 |
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实需要 |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
一、学生对新型学习方式的现实需要 |
二、学校提供的良好条件 |
三、地理教师积极支持的态度 |
第三章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二、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一、教师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教学课时紧张,开展时间有限 |
二、安全问题以及经费问题 |
三、对直接提升成绩的效果不明显 |
四、缺乏多元化的评价 |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施策略与应用模式 |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实施策略 |
一、利用地理教学资源,提出适于研究的课题 |
二、获得学校家长社会的支持,加强研究性学习可行性 |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做好前期理论准备 |
四、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提升指导能力 |
五、完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应用模式 |
一、利用地理资源,提出可研究课题 |
二、学生自主选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
三、教师指导培训,促进研究顺利开展 |
四、研究方案设计,突出地理实践力 |
五、方案实施过程,践行地理实践力 |
六、研究成果展示,展现地理实践力 |
七、采用多元评价,检测地理实践力 |
第五章 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案例实施与评价 |
第一节 社会调查类:以“学校周围道路拥堵情况调查研究”为例 |
第二节 野外考察类:以“黄龙溪古镇野外综合考察研究”为例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10)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探讨及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静态、封闭的教育模式下中学生缺乏生活体验 |
2.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
3.研学旅行在实施中“重游轻学”较为突出 |
4.项目化学习是实现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重要方式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理论阐释 |
(一)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
1.项目化学习的含义 |
2.项目化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辨析 |
3.项目化学习的类型 |
(二)项目化学习在研学旅行中的价值 |
1.践行研学旅行的育人理念 |
2.实现研学旅行的实践本质 |
3.落实研学旅行的育人目标 |
4.考核研学旅行的育人效果 |
(三)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含义及特点 |
1.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含义 |
2.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特点 |
(四)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活动理论 |
3.情境认知理论 |
4.课程整合理论 |
(五)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目标 |
1.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
2.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
3.促进多学科有机融合 |
4.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
(六)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要素 |
1.真实任务的驱动 |
2.分工与协作式的学习 |
3.成果的公开交流 |
4.全程性的评价 |
三、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现状调查 |
(一)问卷设计及样本情况 |
(二)各调查内容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性分析 |
(三)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可取之处 |
1.项目规划意识较强 |
2.项目团队分工明确 |
3.项目评价普遍存在 |
(四)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
1.项目主体被动参与,弱化了自主学习意识 |
2.项目团队构建简单,削弱了有意义的价值体验 |
3.学科内容机械拼盘,浅化了学科融合深度 |
4.项目评价设计粗糙,削弱了评价发展功能 |
(五)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传统机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性弱化 |
2.应试教育的压力使教师偏向工具性价值取向 |
3.任务指向型的活动使学校责任意识缺失 |
4.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使评价范式转换困难 |
四、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 |
(一)加强师生联动,唤醒自主意识 |
1.赋予学生权利,激发探究欲望 |
2.制定任务单,增强参与程度 |
(二)优化团队构成,加深意义体验 |
1.组织教师培训,提升导师素养 |
2.缩小团队规模,减轻教师负担 |
(三)立足综合概念,深化学科融合 |
1.从综合概念出发,设计跨学科项目活动 |
2.提升教师整合能力,调动多学科教师参与 |
(四)促进评价完善,落实发展功能 |
1.组织成果分享,加强互动反思 |
2.关注研究过程,细化评价标准 |
3.加入教师评价,促进共同成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体验研究性学习——谈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合作和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 文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美国、英国、新加坡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D]. 董奕君.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研究性学习在中职音乐课中的实施研究[D]. 孙畅泽.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4]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D]. 顾鑫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为例[D]. 冯世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高中现代诗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以海城腾鳌高中为例[D]. 范晓杭.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9]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 黄玉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初中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探讨及实施策略研究[D]. 李珊珊. 湖北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