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NET结合EXCEL在细菌药敏试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

WHONET结合EXCEL在细菌药敏试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

一、WHONET与EXCEL结合在细菌药敏实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骆延波[1](2021)在《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制的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仪器包括高通量药敏试验接种仪、96点阵琼脂检测盒、便携式细菌培养箱、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等,实现了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准确性、稳定性、标准化。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药敏试验稀释法标准,对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结构和操作稳定性、重复性、与CLSI药敏标准方法比对验证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使用该药敏试验接种仪方法与CLSI药敏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了8种抗生素对48株禽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该药敏试验接种仪便于灭菌,易于操作,结构合理,接种细菌量重复性好,与CLSI微量肉汤稀释法比对检测结果吻合率达95%,批量检测结果吻合率90%以上,检测效率高5倍以上。针对国内养殖场临床化验不具备细菌培养条件的现状,研制开发出一种便携式细菌培养箱,箱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0~50 cm、20~30 cm、20~30 cm,热功率为30~40 W。主要由密封的泡沫盒、加热带、电线、温控开关等组成,经过温度稳定性、温度差异性、与常规恒温培养箱培养性能比对验证及使用费用对比、实地培养应用等研究,结果表明,该便携式细菌培养箱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箱体内温度相对恒定(温度范围30-42℃),符合常规细菌的培养要求,与常规培养设备相比成本降低90%,适用于基层现场和实验室培养细菌。研制的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包括外壳、显示屏、图像采集室、控制板、图像采集转换装置,其中显示屏固定在壳体上,控制板、图像采集转换装置和图像采集室安装在内部,图像采集转换装置与图像采集室对应,控制板连接控制器,图像采集转换装置的数据输出端口连接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口,显示屏连接控制器。图像采集转换装置包括扫描仪和光源。CMOS感光器或CCD感光器,连接到控制器。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药敏试验图像采集系统进出托盘和操作系统运行顺畅。每个药敏板的读数值基本一致,重复性好。与目测结果比对验证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而且检测效率是目测的5倍以上。检测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图像采集仪能够识别琼脂板上直径大于0.5mm的菌落。本软件设计记忆功能,对于初次不能识别的较小直径菌落,经过软件识别标记,再次扫描时即能识别。为便于操作,撰写了96点阵药敏计算机采集系统v1.0使用说明书。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能够实现高通量图像采集和MIC统计分析,设计合理,运行稳定,读取结果重复性好,敏感性高,检测效率比常规目测和手工录入数据提高10倍以上,适合批量细菌药敏试验检测。为验证该优化集成的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仪器,使用该集成技术对分离鉴定的临床分离细菌进行了抗药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检测高抗药性基因。分离鉴定出菌株总数为10617株,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等。对主要细菌进行了抗药性检测,筛选部分抗药性水平较高的细菌,对其抗药性基因进行了检测,并统计了10余种常用药物对细菌的MIC频率分布。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于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对多黏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噻呋、多西环素、环丙沙星抗药率高于40%;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相对敏感。沙门氏菌的总体抗药性水平略低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的抗药性高于70%,对其它药物较为敏感性低于20%。健康动物源大肠杆菌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头孢噻呋、多黏菌素的抗药性明显低于病料来源大肠杆菌。健康动物粪便源大肠杆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养殖畜种抗药性背景指示菌的作用。多重高抗表型的大肠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均含有多种抗性基因,同时含有多种毒力基因。从山东省8个大型集约化养鸡场中720份新鲜粪便样品,分离鉴定到697株非重复大肠杆菌。检测结果表明:83株携带mcr-1基因;从mcr-1阳性菌株中共检测到5种ESBL基因和4种PMQR基因。药敏检测只用了1个月时间,比常规方法节省5个月,检测成本降低80%。综上所述,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技术准确、稳定、可重复、效率高,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为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适用于科研、教学、生产,为细菌抗药性检测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张宇豪,马晨城,王明汉,金慧茹,孔令辉,李家斌,胡立芬[2](2021)在《安徽省85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安徽省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该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2017年住院患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59株,采用纸片法测定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菌株药敏结果、感染临床分布及药物耐药性变化。结果该院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为痰样本(682株,79.39%),其次是尿液样本(39株,4.54%)和血液样本(33株,3.84%);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256株,29.80%)和干部病房(112株,13.04%);448株(52.15%)菌株来源于65岁以上患者,且随着年龄增长,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略有增高。该菌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敏感率分别达到93.73%、88.60%和82.17%。2008—2017年间该菌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46、18.513、38.500和40.570,P均<0.05)。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需警惕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的发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该菌敏感,可供临床选择。

李木全[3](2020)在《住院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药敏特点及重症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住院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耐药情况、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XX医院2016年7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因肺炎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7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例的性别、年龄、出入院时间、住院天数、主诉、专科检查、肺部影像、血气分析、诊断、培养及药敏结果等临床信息,再按病情分为重症组与非重症组,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同时应用Excel表及SPSS软件,对病例的临床特点、耐药情况以及重症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图表进行描述,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一、住院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1、发病年龄分布:新生儿组19例,占1.1%;婴儿组822例,占47.3%;幼儿组545例,占31.4%;学龄前组335例,占19.3%;学龄及以上组17例,占1%。2、性别比例:男1086例,女652例,男:女=1.67:1,且各年龄组间的性别占比无差异。3、住院HI肺炎感染高峰在每年12月份出现,冬春两季呈高发季节。4、临床特征:发热1182例,占68%;咳嗽1683例,占96.8%;同时有发热、咳嗽1137例,占65.4%;痰鸣音711例,占40.9%;中、细湿性罗音499例,占28.7%;喘鸣音667例,占38.4%;呼吸音减低6例,占0.3%;肺部未闻及罗音184例,占10.6%;平均住院时间7.37天。5、1738例病例中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有597例,占34.3%,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259例、肺炎支原体138例、卡他莫拉菌3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7例,分别占43.4%、23.1%、6.3%、6.2%。二、住院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药敏情况:1、研究病例近4年时间药敏检测结果显示,非敏感率:复方新诺明80.6%,红霉素72.3%,氨苄西林为67.8%,头孢呋辛33.1%,阿奇霉素22.3%,环丙沙星1.5%,有了明显的升高,三代头孢基本敏感,氨苄西林/舒巴坦大部分敏感。2、近3年氨苄西林的不敏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3、阿奇霉素在婴儿组患儿敏感率最高可达80.6%,红霉素在婴儿组及学龄前组患儿的敏感率较高但仅39.3%、40.6%。三、住院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重症相关性分析:重症病例的发生与合并感染呈正相关,同时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耐药也会增加重症风险;HI高发季节是重症病例以及重症构成比的高危因素。结论:1、<3岁尤其小婴儿是HI肺炎的高发人群,男性多见;冬春两季是HI肺炎的高发季节。2、HI的抗菌药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青霉素、一、二代头孢已不宜作为一线用药,应首选三代头孢,氨苄西林/舒巴坦也有较高的敏感率。3、HI高发季节是重症病例、重症构成比的高危因素;合并感染、头孢呋辛耐药、头孢曲松耐药也会增加重症风险。

尹江涛[4](2020)在《射干组分制剂抗耐药菌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专题拟以中医药干预耐药菌导致感染性疾病的机制为研究方向,以射干组分制剂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住院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了解耐药菌的分布以及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变化趋势。通过对清热解毒类中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评价清热解毒类中药联合抗生素在治疗耐药菌感染方面的可靠性。根据射干组分制剂体外抑菌实验和大鼠含药血清联合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对耐药菌的抑菌效果判断其逆转细菌耐药性的药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glide虚拟筛选方法,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外排泵、β内酰胺酶等为作用靶点,对射干组分制剂中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研究,为射干组分制剂对多重耐药菌抑菌作用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药干预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提供新思路与方法。材料与方法:1.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年间住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检处的耐药菌株(共157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关资料整理,收集的主要目标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抗生素使用情况、每年检出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耐药菌药敏结果、标本来源,并对射干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抗生素及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耐药菌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及炎症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2.选取有关清热解毒类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耐药菌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且为人体临床研究,检索范围包括中英文文献、为公开或未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共计12篇目,对抗生素联合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较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是否具有优势进行meta分析。3.应用射干组分制剂对我院常见耐药菌(CR-PA、MRSA和CR-AB)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采取大鼠灌胃给药法获取大鼠含药血清,分别应用大鼠含药血清、抗生素和含药血清联合抗生素进行血清药理学实验研究。4.采用UHPLC-Q-TOF/MS分析方法,对射干组分制剂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为后续分子对接研究提供化学基础;采用分子对接glide虚拟筛选方法,以CR-PA、MRSA、CR-AB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多重耐药菌外排泵、β内酰胺酶等为作用靶点,对射干组分制剂中35个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研究,为射干组分制剂对多重耐药菌抑菌作用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本院近3年分离耐药菌株共1570例,院内主要革兰阴性耐药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ICU病房分离革兰阴性耐药菌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本院及ICU病房分离的革兰阳性耐药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感染患者性别分布男女比例为1.16:1;年龄分布集中在50-89岁之间,占93.06%;送检标本耐药菌检出检出前三位的标本分别为痰液、尿液、血液;同一标本中可以检出多种耐药菌株;含射干中药汤剂联合抗生素较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耐药菌感染患者可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感染指标。2.通过对清热解毒类中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的研究中治疗结局进行了总有效率、愈显率进行系统评价,清热解毒类中药联合抗生素的总有效率、愈合显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3.射干组分制剂对于临床常见的3种耐药菌(CR-PA、CR-AB和MRSA)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与给药浓度呈正相关。血清药理学实验表明较高浓度大鼠含药血清可以抑制耐药菌生长,低浓度含药血清与抗生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应用即可抑制耐药菌生长,取得良好抑菌效果。4.药效学实验结果提示,射干组分制剂对常见的3种耐药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增强抗菌素敏感性。因此,通过分子对接的glide虚拟筛选方法,以MRSA、CR-AB、CR-PA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2a、1a、3和多重耐药菌外排泵Multidrug resistance operon repressor、Nal D等为作用靶点,射干成分与靶点按分值及数量排序依次为:5H9T>3OCN>3UDX>1MWU>3ECH>1VM1。其中外排泵5H9T对接效果最好,与青霉素结合蛋白2a、1a、3也有良好的亲和力,结合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推测射干组分制剂所含黄酮类成分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耐药菌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外排泵5H9T、CR-PA青霉素结合蛋白3、MRSA青霉素结合蛋白2a、CR-AB青霉素结合蛋白1a有关。结论:1.本院耐药菌感染总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均为我院病房和ICU主要革兰阴性耐药菌检出菌种;本院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含ICU)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药菌感染标本以痰液、尿液、血液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但与细菌类别无明显相关性,耐药菌感染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耐药菌感染具有普遍性,没有单一药物能够对耐药菌进行全覆盖,单纯应用西药抗生素治疗耐药菌感染会加速细菌耐药性产生,中西结合疗效更好,应寻求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耐药菌感染进行治疗。2.我院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射干组分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耐药菌感染果较单纯西药抗生素治疗更好,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本篇meta分析中虽然由于纳入文献数量偏少,文献质量不高等问题使结果可信性降低,但根据现有证据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耐药菌感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疗法,值得推广应用。3.射干组分制剂体外抑菌实验证明其对耐药菌具有抑菌作用,大鼠含药血清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以及协同作用。射干组分制剂能够提高抗生素的抑菌作用效果,减少抗生素用量,可能具有逆转细菌耐药性的作用。4.射干组分制剂分子对接实验结果表明:射干异黄酮苷元类成分抑菌作用途径可能与耐药菌的外排泵和青霉素结合蛋白相关。

杨焰[5](2020)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分子特征研究及某院呼吸科痰培养细菌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同时具备高毒力和耐药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更为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本研究就河北地区hvKp临床分布与分子特征进行研究,为该地区hvKp的鉴定、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解析介导一株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多耐药和高毒力表型的遗传结构。呼吸科是发生感染的主要科室,而痰标本是呼吸科主要的病原菌分离来源,本研究对2014—2018年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痰培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准确预测治疗效果提供依据。论文第一部分,本研究就河北地区hvKp的临床分布与分子特征及全基因组测序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检测高毒力相关基因确定hvKp;“拉丝”实验确定高黏性菌株;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vKp感染的危险因素;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测定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菌株荚膜血清型;对hvKp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PFGE)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该院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13株,其中59(52%)株菌为hvKp。临床特征分析结果初步显示,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al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感染患者相比,hvKp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更高、多形核细胞计数更高;hvKp具有更高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检出一株产ESBLs-hvKp。59株hvKp的荚膜血清流行型为K2、K1和K57;PFGE结果显示59株hvKp可以分为51个带型,形成6个PFGE簇A、B、C、D、E、F。同时,本研究进一步对实验室筛选到的一株多耐药hvKp(K.pneumoniae 1693)采用肉汤微稀释法进行药敏测定,通过“拉丝”实验和小鼠全身感染模型检测菌株的毒力,通过三代全基因测序技术及相关软件注释基因组,通过MEGAX软件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 method)构建基于repA1基因的质粒同源进化树。结果显示,菌株Kpn1693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表现出多耐药表型;毒力检测实验显示Kpn1693呈“拉丝”实验阳性,在小鼠全身感染模型中表现出高毒力表型;全基因组测序显示Kpn1693基因组包含一个环状染色体和两个环状质粒,IncHI1B/IncFIB型质粒pKpn1693-Vir与高毒力质粒pK2044具有高度相似性;IncFⅡ型质粒pKpn1693-CTXM携带整合在ISEcp1样元件上的blaCTX-M-24基因,该质粒可能由IncFⅡ型质粒通过移动元件募集blaCTX-M-24基因而形成。据我们所知,菌株Kpn1693是携带blaCTX-M-24基因IncFⅡ型质粒的多耐药hvKp的首次报道。论文第二部分,本研究对2014—2018年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痰培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了分析。通过BD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14—2018年该院呼吸科分离痰培养细菌共12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1160株(91.5%),革兰阳性菌株108株(8.5%)。检出率最高的前五位是肺炎克雷伯菌(15.9%,202/1268)、铜绿假单胞菌(10.4%,132/1268)、产酸克雷伯菌(10.4%,132/1268)、鲍曼不动杆菌(9.8%,124/1268)及阴沟肠杆菌(8.9%,113/1268)。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 72.2%(255/353)、55.6%(293/527)、47.8%(367/767)、46.8%(252/538),对黏菌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 3.5%(39/1101)、5.6%(61/1082)、6.4%(68/1065)、7.7%(83/1081)。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占比最高为75%(81/108),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综上,该院hvKp检出率较高,初步推测年老者及高PMN细胞计数患者易感hvKp,产ESBLs-hvKp的出现表明对hvKp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菌株Kpn1693为多耐药hvKp,含有pK2044样毒力质粒和携带blaCTXM24基因IncFⅡ型质粒,该菌株是携带blaCTX-M-24基因IncFⅡ型质粒的多耐药hvKp的首次报道。2014—2018年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痰培养细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这说明临床抗生素的管控需要严格并长久地执行。

陈远方[6](2020)在《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构建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对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病例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储存、管理,借助数据库数据检索、导出等功能开展回顾性研究,探索中医师治疗CG的用药规律,也为寻找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诊疗方面的对接进行有益的探索,为CG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一)数据库构建:经过前期的大量文献学习,参照专家共识及我院慢性胃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结合地域特征以及科研、临床工作的需求,制定了规范统一的数据库字段并构建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慢性胃炎患者门诊病例信息收集模版。详细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四诊信息、病史、相关辅助检查、中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案等信息资料后,对其进行初步数据清洗。随后,借助于R Studio公司开发R shiny包建立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并对4546例慢性胃炎的病例资料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储存、管理。(二)数据库应用:1.利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CG患者的门诊病案资料,运用计算机机器学习算法以及人机结合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学习中医师在辨证论治CG方面的组方用药规律。2.利用数据库收集190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慢性胃炎的病例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究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Hp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果:(一)建成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目前数据库一共收录20323诊次、454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储存的病例资料内容涵盖患者基本信息、四诊信息,相关病史、辅助检查结果以及详细的中西医治疗用药方案。数据库具有基础的数据储存、检索、查看等病例管理功能以及基于自然语义的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高效开展中医药诊治CG相关的临床、科研工作的需求。(二)基于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展开初步应用,测试数据库的可行性,探索数据库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1.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信息全面,操作简便,在科研应用中能够为统计工作提供准确性、可靠性的数据,是提高临床、科研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的实用工具。2.数据库中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广东省中医院慢性胃炎优势病种团队接诊的2312例慢性胃炎门诊患者中出现最多的症状分别为上腹胀、嗳气、上腹痛、反酸、胃纳差。病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中医证型前五位分别为脾胃气虚、脾虚湿阻化热证、肝郁脾虚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7796张中医处方共涉及192味中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党参、炙甘草、木香、法半夏、陈皮、砂仁、延胡索、厚朴、茯苓、白术。计算机提取出全知识元的数量共10985个,其中核心知识元共248个。计算机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核心知识元分为了 6个类簇并将结果以知识图谱形式展现。构建的诊疗知识图谱显示对于气虚血弱的面色萎黄患者,临床医师多选用黄芪、当归益气生血;对于阴虚便秘患者,临床医师多选择北沙参、石斛、玄参、墨旱莲、柏子等药物滋阴、润肠;对于脾胃虚弱的胃纳差、消瘦患者,多以山药、炒稻芽补益脾气、健脾开胃等。3.数据库中190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的CYP2C19*1、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别占比58.7%、33.4%及7.9%,CYP2C19*1/*1、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 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41.1%、23.7%、11.6%、19.5%、4.1%。快代谢型(EM)、中代谢型(IM)、慢代谢型(PM)的出现频率分别为41.1%、35.2%、23.7%。相比其它证型,脾胃湿热证的患者更多为IM或PM而不是EM(P<0.001);相比与虚证患者,实证患者中IM及PM更多,而EM更少(P=0-008)。Hp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耐药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63.7%、50.5%、31.1%、23.2%、10.0%。Hp菌株对两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比例达到31.1%,对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比例高达58.9%。脾虚湿阻化热证患者的gyrA-RDR及parC基因突变率显着较其它证型的突变率低(P=0.050),脾胃虚弱证及脾胃湿热证患者的16S rRNA基因突变率突变率显着高于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的突变率(P=0.037)。不同证型患者的23S rRNA、PBP1以及porD,oorD基因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808、0.894、0.490)。结论:1.基于R shiny搭建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能够全面收集、安全储存大量的病例信息。数据库应用简单、可操作性强,方便知识检索,有利于临床数据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为临床病例管理、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中医药治疗CG知识图谱揭示了以传承岭南梁氏脾胃病学术流派思想为主的广东省中医院慢性胃炎优势病种团队辨证治疗CG的用药规律,发现CG的治疗总以补益脾胃为主,辅以调理气机,滋阴、疏肝、清胃也是CG的常用治法。临床中医师注重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在把握整体治疗方向的同时也通过辨证加减用药以兼顾不同证型患者的相兼症状。3.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中的CYP2C19代谢型总体以EM分布最多。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脾胃湿热证及实证的患者相对有更多的IM与PM。Hp与甲硝唑、克拉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率均超过50%,超过一半的Hp菌株是多重耐药的。中医证型与gryA-RDR或parC基因、16S rRNA基因的突变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与23S rRNA、PBP1以及porD,oorD基因的突变不相关。

马聪慧[7](2020)在《某三级医院连续六年儿科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山东省滨州市某综合医院儿科系统住院患儿血培养阳性率、阳性血培养标本的人口统计学分布、病原菌的构成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对儿童血流感染的诊断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滨州市某综合医院儿科系统血培养阳性患儿933例。患儿的基本病历资料、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鉴定结果等计数资料用频数及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并将血培养阳性患儿分为前三年组(2014~2016年)472例和后三年组(2017~2019年)461例,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探究血培养阳性患儿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布的变化,常见病原菌动态走向和耐药性的变迁。所有资料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2.0软件和WHONET5.4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血培养阳性率:滨州市某综合医院住院患儿连续六年血培养共送检38877例,分离出病原菌933株,总阳性率为2.4%。2.人口统计学分布特征:血培养阳性患儿以新生儿和婴幼儿为主有825例,占88.4%;以男性患儿为主有567例,占60.8%;新生儿病区阳性例数最多为285例,占30.6%;对比前后三年儿童血培养阳性例数变化趋势,年龄构成比由前三年组以新生儿组和幼儿组为主变化为以新生儿组和婴儿组为主(χ2=25.531,P<0.001),性别和检出季节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05)。3.病原菌的构成比:以革兰阳性菌为主(617株,构成比66.1%),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9株,构成比18.1%)、表皮葡萄球菌(124株,构成比13.3%)、肺炎链球菌(73株,构成比7.8%)。革兰阴性菌(301株,构成比32.3%),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89株,构成比9.5%)、肺炎克雷伯菌(58株,构成比6.2%)、鲍曼不动杆菌(16株,构成比1.7%)。真菌(15株,构成比1.6%),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不同年龄组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新生儿组(122株,构成比25.2%)和学龄组(17株,构成比48.6%)占比最高,婴儿组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35株,构成比21.5%),肺炎链球菌在幼儿组(34株,构成比19.1%)和学龄前组(17株,构成比23.3%)占比最高。与前三年组比较分析,革兰阳性菌构成比由63.6%上升至68.8%(χ2=2.82,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由15.5%上升至20.8%(χ2=4.514,P<0.05),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05)。4.耐药性及变迁: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为95.3%,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为93.5%。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均在90%以上,主要革兰阳性菌均未检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85.4%,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为53.4%,对阿米卡星最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小于3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检出率分别为23.7%和74.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2.7%和44.8%。耐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均为8.6%。与前三年组比较分析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由32.7%上升至55.0%(χ2=4.495,P<0.05),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由0.0%上升至20.0%(χ2=4.907,P<0.05),其他主要病原菌耐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该研究血培养总阳性率为2.4%,低于国内其他同类型研究,提示临床应明确血培养送检指征并进一步规范采集、送检和检验过程。2.血培养阳性患儿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组和婴幼儿组并趋向低年龄组发展。3.儿童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病原菌种类各不相同。经前三年组(2014~2016年)和后三年组(2017~2019年)对比分析革兰阳性菌构成比呈升高趋势,以金黄葡萄球菌构成比上升为着,临床应重视以上几种细菌感染。4.本研究检出MRSA、MRSE、产ESBLs菌株和CRKP多重耐药菌,经前三年组(2014~2016年)和后三年组(2017~2019年)对比分析,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和CRKP检出率升高显着,提示近年来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杨颖[8](2020)在《细菌性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免疫功能变化》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肺炎稳居首位。细菌是导致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故了解不同地区细菌性肺炎患儿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熟知其耐药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改善细菌性肺炎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除病原体直接感染外,感染性肺炎的发生还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因此,分析细菌性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评估患儿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1)分析24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便指导本地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2)探讨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并分析免疫功能与重症肺炎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4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痰液、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支气管分泌物等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并对培养出的菌株做体外药敏实验。(2)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将24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分为轻症肺炎组(n=197)和重症肺炎组(n=49),另选同期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及血清体液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A、IgG、IgM)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免疫指标与重症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24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共送检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1276份,其中痰液和支气管分泌物标本居多,分别占57.68%和40.05%。(2)1276份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6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占85.47%,革兰阳性球菌(G+)占14.53%,多重细菌感染占1.18%。(3)G-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占21.58%)最多,其次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占18.59%)、铜绿假单胞菌(占13.89%)、大肠埃希菌(占9.19%);G+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41%)最多,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占3.42%)。(4)体外药敏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均对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拉考宁4种药物非常敏感,而对青霉素类、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唑林及克拉维酸/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高于50%。(5)体外药敏结果提示: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苄西林/舒巴坦、SMZ-TMP及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除外)的耐药率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较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及头孢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头孢哌酮和碳青霉烯类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SMZ-TMP的耐药性非常高,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40%左右,对氨基糖苷类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苄西林/舒巴坦、SMZ-TMP及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除外)的耐药率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均非常敏感。此外,上述4种菌株均对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克拉维酸/头孢噻肟较为敏感。(6)与对照组比较,轻症和重症肺炎组患儿外周血CD3+、CD4+比例及CD4+/CD8+均明显降低,CD8+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相较于轻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患儿外周血CD3+、CD4+比例及CD4+/CD8+明显降低,CD8+比例明显升高(P<0.01)。(7)与对照组比较,轻症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重症肺炎组明显低于轻症肺炎组(P<0.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CD8+及IgA、IgG水平与重症肺炎发生有相关性(均P<0.05);而患儿性别、年龄、病程、CD3+、CD4+、CD8+比例及IgM水平与重症肺炎的发生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1)G-是引起本地区儿童细菌性肺炎发生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致病菌;G+致病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本地区细菌性肺炎致病菌的耐药性依旧十分严峻,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肺炎可选用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克拉维酸/头孢噻肟治疗,大肠埃希菌还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肺炎可选用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克拉维酸/头孢噻肟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还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治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可选用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拉考宁治疗。(3)细菌性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明显降低,且病情越严重,免疫功能下降越明显。(4)患儿CD4+/CD8+及IgA、IgG水平与重症肺炎发生有相关性,CD4+/CD8+及IgA、IgG水平越低,提示患儿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越高。

李银娇[9](2020)在《云南食用菌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及抗生素抗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对食用菌内生细菌的研究主要偏向于抗菌活性及代谢产物,因此对食用菌中内生细菌菌群结构多样性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另外依赖传统培养法及生物形态学鉴别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使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来鉴定分析内生菌菌落更加方便准确。本研究以三种云南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培养结合分子生物技术来分离和鉴定其内生细菌。通过对12株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基因组装,分析其含有的耐药基因、耐药机制及其毒力因子。同时研究分离株对于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合耐药基因注释结果分析其耐药表现型和基因型。主要研究结果为:1.以云南常见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其中黄谷熟(Lactarius)5份、青头菌(Russulavirescens)2份、鸡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 Fr.)1份各采摘自不同地点,通过试剂盒法来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最终从3种食用菌8个样品中分离得到56株细菌菌株,分属于14个种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西地西菌属(Cedecea)、沙雷氏菌属(Serratia)、Lelliottia菌属为优势菌群,数据分析表明不同种食用菌和同种不同地的食用菌中均存在菌落结构的差异性和相似性。2.通过对12株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细菌基因组组装,分析基因注释,12株食源性致病菌中基因组蛋白功能较显着的为氨基酸转运与代谢功能;每个样品中包含的耐药基因均超过15种,每个样品含有的毒力因子超过30种。3.通过药敏实验表现型和PCR基因型来研究56株分离株的抗生素耐药性。结果显示:56株菌株对抗生素耐药率最高的是阿莫西林98.21%,万古霉素达91.07%,青霉素达94.64%;耐药率最低的是氧氟沙星为0,环丙沙星为1.69%、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为3.57%。对耐药基因检测的结果为:检出率最高的是磺胺类中sul1基因,高达53.57%;除去未检出的菌株,检出率最低的是磺胺类的sul2和sul3基因,均为1.79%;四环素类的6种耐药基因仅tet K和tet M被检出,分别是8.92%和23.21%;β内酰胺类bla TEM、blavim、bla SHV均有检出,检出率分别是25%、21.42%、23.21%;氨基糖苷类四种耐药基因中aad B未检出,其余aac(3’)-IIa检出率为3.57%,acr B为1.79%%,aad A1为37.5%;氯霉素类Cat检出率为14.29%,flo R未检出;多肽类基因Van C检出率为3.57%,EmgrB未检出;喹诺酮类三个基因均有检出,分别为Gyr A 8.92%,Gyr B 39.29%,Par C 37.5%。表现型和基因型符合率最高的是氨基糖苷类90.48%,最低的是喹诺酮类2.94%。综上所述,食用菌内生细菌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分离菌株对多种抗生素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基因在分离株间广泛存在。

贾红杰[10](2019)在《某三甲医院综合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结果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综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进行耐药性和同源性分析,结合耐药情况及同源性结果,为临床上合理利用抗生素及预防控制AB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医院综合ICU从2016-2018年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AB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收集AB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分成MDR-AB组与非MDR-AB组,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MDR-A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将相关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确定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选取2018年1-5月收集的临床标本和环境标本的24株MDR-AB,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试验的同源性分析。结果1、2016-2018年,AB在G-菌中检出率均居第一位,并且每年中的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分布情况不全相同,P(27)0.05有统计学意义。2、2016-2018年,ICU中医院感染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27)0.05),而AB医院感染发生率三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在所有送检的痰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3.88%、40.00%、40.19%。2016-2018年,各标本中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每年的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构成比,经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29)0.05)。3、药敏结果发现:AB除了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74%以上。其中,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100%。但是,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三年耐药率有统计学差异(P(27)0.05)。4、比较MDR-AB组和非MDR-AB组的患者在各个因素之间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机械通气、动静脉插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27)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合并真菌感染、动静脉插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为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5、2018年1-5月从ICU医院感染患者中,剔除同一患者检出的相同菌株,仅收集保存了17株MDR-AB,并且它的检出率为76.92%。从病房中采取环境样本43份,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株,总检出率为16.28%。无论是来自患者样本中的基因组还是病房环境菌株的基因组,24株MDR-AB经PFGE分型后,各菌株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在36.94%100%之间。按74%的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得9个聚类(A-I)。其中最多的为G聚类,包括G1、G2和G3三个克隆型别。结论2016-2018年,该院ICU分离的病原菌中AB所占比例最多,AB医院感染发生率未见明显变化。在分离出AB的所有标本中,痰标本占的比例最高。其中,AB中出现多重耐药菌较多,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合并真菌感染、动静脉插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为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患者及环境等MDR-AB的PFGE分型分析,发现克隆株在医院内部蔓延已成为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成为耐药菌株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应加大力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MDR-AB的爆发流行。

二、WHONET与EXCEL结合在细菌药敏实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HONET与EXCEL结合在细菌药敏实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药敏试验标准的制定与发展
        1.1 EUCAST与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主要差异
        1.2 药敏试验标准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细菌药物敏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1 常规传统药敏试验方法
        2.2 自动药敏检测系统
        2.3 新型药敏试验技术
        2.4 展望
    第三章 药物敏感试验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3.1 药敏试验检测技术及仪器的研制使用现状
        3.2 高通量药物敏感试验检测技术的研制和进展
        3.3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高通量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研制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便携式细菌培养箱的研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的研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优化集成的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1:96点阵药敏计算机采集系统v1.0使用说明书
附件2

(3)住院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药敏特点及重症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3 诊断标准
    2.2 方法
        2.2.1 资料采集
        2.2.2 实验室检查方法
        2.2.3 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
        2.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1.1 住院HI肺炎的流行特点
        3.1.2 住院HI肺炎病例资料的临床特征
        3.1.3 住院HI肺炎的药敏特征
    3.2 单因素分析
        3.2.1 住院HI肺炎的重症影响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4)射干组分制剂抗耐药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耐药菌感染的回顾性临床数据分析
    第一节 本院常见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节 清热解毒类中药与抗生素联合治疗耐药菌感染的Meta分析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射干组分制剂抑菌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附 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结论
论文三 基于分子对接的射干组分制剂对多重耐药菌抑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射干组分制剂化学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射干组分抗耐药菌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干预肺部耐药菌的优势及相关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分子特征研究及某院呼吸科痰培养细菌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与分子特征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第1章 河北地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与分子特征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菌株
        1.2 试剂和培养基
        1.3 仪器和耗材
        1.4 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菌株鉴定
        2.2 临床资料收集与整理
        2.3 hvKp的确定
        2.4 “拉丝”实验(String test)
        2.5 血清型鉴定
        2.6 药敏实验
        2.7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2.8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临床菌株
        3.2 hvKp及hmKp的确定
        3.3 菌株临床特征及hvKp感染的危险因素
        3.4 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
        3.5 hvKp菌株的分子特征
        4. 讨论
    第2章 携带bla_(CTX-M-24)IncFⅡ型质粒和pK2044-样质粒ST23型多耐药hvKp的表征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菌株和动物
        1.2 培养基和试剂
        1.3 仪器和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拉丝”实验(Stringtest)
        2.2 MIC测定(肉汤微稀释法)
        2.3 毒力检测
        2.4 基因组序列测定
        2.5 基因组注释分析
        2.6 基因组可视化分析
        2.7 质粒同源性分析
        3. 结果
        3.1 毒力检测
        3.2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
        3.3 基因组测序分析
        3.4 质粒同源性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014—2018年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痰培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菌株
        1.2 培养基、试剂与药品
        1.3 仪器与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菌株来源
        2.2 细菌培养、鉴定与药敏实验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临床分离株构成
        3.2 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分析
        3.3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耐药率分析
    参考文献
总结
论文综述 耐药细菌的适应性代价及补偿性进化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
致谢

(6)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胃炎西医研究概况
        一、病因
        二、临床症状
        三、诊断方法
        四、治疗方法
    第二节 HP耐药情况及根除HP的个体化治疗
        一、Hp耐药情况
        二、Hp的耐药机制
        三、根除Hp的个体化治疗
    第三节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一、中医病名认识
        二、病因病机研究
        三、辨证分型研究
        四、中医药治疗研究
    第四节 数据库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一、数据库技术在古籍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二、数据库技术在现代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三、数据库技术名医经验总结、传承中的应用
        四、数据库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五、小结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建立
        二、数据库功能介绍
        三、数据库基本内容介绍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应用——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知识图谱分析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病案一般信息
        二、处方用药信息
        三、知识图谱中核心知识元的聚类
        四、诊疗知识图谱
    第三节 讨论
        一、病案一般情况
        二、高频用药规律分析
        三、知识图谱中核心知识元的聚类分析
        四、诊疗知识图谱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应用——二:190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Hp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临床资料收集
        六、质量控制
        七、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结果
        一、纳入病例的一般情况
        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三、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四、中医证型与Hp耐药基因突变的关系
    第三节 讨论
        一、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二、中医证型与Hp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某三级医院连续六年儿科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血培养阳性率
    3.2 血培养阳性患儿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布及变迁
    3.3 病原菌构成比及变迁
    3.4 常见病原菌耐药率及变迁
第四章 讨论
    4.1 儿科病区血培养结果分析
    4.2 儿科病区血培养阳性标本人口统计学特征情况
    4.3 儿科病区血培养病原菌构成比及变迁情况分析
    4.4 儿科病区常见病原菌耐药率及变迁情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血流感染现状及病原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8)细菌性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免疫功能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细菌性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标本送检情况
        2.2 检出病原菌分布情况
        2.3 主要G~-耐药性分析
        2.4 主要G~+耐药性分析
    3 讨论
        3.1 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
        3.2 引发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
        3.3 G~-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3.4 G~+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4 结论
第二部分 细菌性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比较
        2.2 3组儿童体液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表达水平比较
        2.3 重症肺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细胞免疫与细菌性肺炎
        3.2 体液免疫与细菌性肺炎
    4 结论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云南食用菌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及抗生素抗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仪器设备表
主要略缩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云南野生食用菌与内生菌的研究
        1.1.1 云南野生食用菌简介
        1.1.2 内生菌概念及普遍存在性和生物多样性
        1.1.3 食用菌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1.2 食源性致病菌研究现状
    1.3 细菌菌种鉴定的方法
        1.3.1 16SrRNA序列分析
        1.3.2 MALDI-TOF MS鉴定技术
        1.3.3 高通量测序
    1.4 细菌耐药性研究
        1.4.1 耐药性的产生及危害
        1.4.2 耐药基因的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1.6.1 云南食用菌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1.6.2 内生细菌中的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组装及分析
        1.6.3 分离内生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第二章 云南食用菌内生细菌菌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的采集及前处理
        2.3.2 两种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
        2.3.3 内生菌的分离与纯化
        2.3.4 分子鉴定
        2.3.5 数据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选择
        2.4.2 内生细菌的分离
        2.4.3 内生细菌分子鉴定
        2.4.4 菌种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2.5 讨论
第三章 内生细菌中的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组装及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1 实验材料
        3.2.2 基因组装使用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亲缘关系比对
        3.3.2 细菌基因组组装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亲缘关系比对
        3.4.2 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组装
    3.5 讨论
第四章 分离内生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1 菌株
        4.2.2 药敏片
        4.2.3 其他试剂
    4.3 药敏实验的方法和判定标准
        4.3.1 培养基选择
        4.3.2 菌液准备
        4.3.3 药敏片贴片
        4.3.4 抑菌圈测量和判定标准
        4.3.5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4.3.6 耐药性基因型研究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药敏实验结果
        4.4.2 耐药基因型分析
        4.4.3 多重耐药谱分析
        4.4.4 56株菌株耐药性表现型与基因型符合率分析
        4.4.5 基因注释匹配结果
    4.5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某三甲医院综合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结果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WHONET与EXCEL结合在细菌药敏实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应用[D]. 骆延波. 吉林大学, 2021(01)
  • [2]安徽省85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 张宇豪,马晨城,王明汉,金慧茹,孔令辉,李家斌,胡立芬.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1(01)
  • [3]住院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药敏特点及重症影响因素分析[D]. 李木全. 福建医科大学, 2020(02)
  • [4]射干组分制剂抗耐药菌作用及机制研究[D]. 尹江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分子特征研究及某院呼吸科痰培养细菌耐药性分析[D]. 杨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D]. 陈远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某三级医院连续六年儿科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D]. 马聪慧. 滨州医学院, 2020
  • [8]细菌性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免疫功能变化[D]. 杨颖. 郑州大学, 2020(02)
  • [9]云南食用菌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及抗生素抗性的研究[D]. 李银娇.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10]某三甲医院综合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结果及分析[D]. 贾红杰.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WHONET结合EXCEL在细菌药敏试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