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直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荣军[1](2022)在《探讨供热管网中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工》文中指出针对供热管网施工情况,对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总结实际工程项目施工中面临的问题,旨在通过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完善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工方案,逐步提升施工质量,以便推动行业的稳步发展。
马俊[2](2021)在《给排水施工中钢筋混凝土长距离顶管的施工工艺》文中研究表明顶管法是市政管网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形式,对减少地面开挖、降低环境破坏、实现文明施工有积极作用。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需要进行长距离顶管施工,为保障施工质量和作业效率,在明确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做好材料与设备的选型,顶进姿态的调整与纠偏控制等工作。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分别从施工准备、开挖工作井、安装顶管设备、顶进施工等方面,概述了钢筋混凝土长距离顶管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随后基于工作实践,分析了顶进压力控制等注意事项,为确保顶管施工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借鉴。
陈平,王伟超,曹广勇,杨俊峰,余世祥,杨祖兵[3](2021)在《长距离多排顶管直线顶进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确保多排顶管在地下水压大的地层可以直线顶进,以海口市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场外排水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孔平行顶管的三维数值模型,确定3孔顶管最优顶进施工顺序;以施工工艺为指导施工方案,确定了多排顶管直线顶进技术;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中心及高程偏差与代表监测点处沉降值,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顶管顶进过程中其高程和中心偏差曲线符合直线顶进规律;顶进结束后最大沉降值发生在轴线位置,各位置横向沉降值变化较小,沉降值在施工要求之内;采用此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费用,确保工程实现直线顶进.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任怡东[4](2021)在《砂层顶管摩阻力控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道路进程,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方向逐渐迈入地下空间规划。顶管施工技术以其节约施工用地、对上部建筑物影响小、噪音小、周期短等优点,逐渐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海口市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场外排水工程为背景,采用理论推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工程分析的方法,对顶管摩阻力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以膨润土、CMC、纯碱和水为基本原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减阻泥浆各部分组成材料对泥浆性能的影响。以泥浆性能标准为参考,并提出了一种泥浆通用配方。2、以泥浆通用配方为基础,通过改变泥浆各成分比例,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配置的泥浆在砂层条件下的摩阻力影响值,分析了泥浆原料与顶管摩阻力之间的直接关系。确定了膨润土含量的改变对泥浆减阻性能影响最明显,膨润土应为泥浆配置的主体,膨润土比例在泥浆配置中应首要考虑,且其上限不应超过18%。泥浆中CMC的增稠效果是以增强膨润土与清水的结合能力为方式实现,CMC自身溶解所带来的增稠作用对泥浆的减阻效果极低。泥浆中纯碱含量对泥浆减阻效果不明显,但其降低泥浆粘度的作用明显,且随着膨润土比例的提高而增强。据此得到了一种砂层顶管减阻泥浆的最优配合比配方。3、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计算理论假设,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管壁摩阻力计算公式。与摩阻力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理论计算值相较于实际监测值较小约3.9%,且理论计算的管壁摩阻力在整体顶力上的体现规律与实际监测规律基本吻合,因此也可以证明本文计算理论在管土无接触状态下的适用性。4、根据工程现场的顶管规格、地质条件、顶进距离等要素,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顶进距离的增加,顶管整体受力增加,顶管下方的土体引发应力释放,随着泥浆层的不断填充,顶管下部应力逐渐均匀,在良好的泥浆套形成情况下顶管受泥浆产生的上浮力影响,管壁受力极值出现减少现象。分析了在顶管顶进10m、20m、30m、40m、50m、60m处的管壁受力分布特点及各个距离的顶推力,模拟与试验对比分析表明:顶管顶进过程中注浆不仅能减少摩阻力,同时亦能抑制施工过程中的土体产生的沉降。
卢斌,马永志,陈松,蔡坤晋[5](2020)在《某河道整治项目长距离大直径顶管无中继间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某河道整治项目截污工程上下游连通截污管长168 m,管径2. 2 m,采用顶管施工。根据顶管中继间结构安装特点,如采用中继间将导致该段顶管工期滞后。经充分分析论证,该项目取消顶管中继间设置,提前完成顶管施工任务。该文通过研究长距离大直径顶管取消中继间适用条件,可为某些特殊条件下顶管工程提供参考。
马超[6](2020)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是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尤为重要的一类技术,该技术的使用效果比较显着,所展现出的优势也比较明显。本文主要就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该项技术的使用要点,找出影响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应用的因素,制定出更为完善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应用方案。切实保障市政给排水系统使用的稳定程度,尽可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及时处理好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升项目的质量,展现出给排水系统的性能以及使用价值。
顾长虹[7](2020)在《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管-土-浆相互作用关系与减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和大都市化进程,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深部地下空间成为大都市正在开发中的国土资源。顶管推进工法是一种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非开挖技术,由于其施工扰动小、绿色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过大、顶推力不足、地层扰动、顶进方向容易失控等难题。本文以武汉市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深埋长距离顶管隧道工程为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过程管-土-浆液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三种顶管推进管-土-浆液接触力学模型,确定了适用于不同模型下的顶推力预测公式,揭示了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过程周围土体扰动演变规律,提出了深埋长距离推进过程中的减摩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顶管推进过程管-土-浆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了浆液对顶推力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不同管-土-浆作用的顶推力公式。在管道与浆液的接触面积越大,顶升力越小,说明控制泥浆的分布对减小顶升摩擦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考虑拱效应下管土全接触模型的顶推力与管浆全接触模型相差也不是很多,却与不考虑拱效应的情况相差甚远,说明土拱效应是计算顶推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顶进距离越长,所需的顶推力越大呈正比,对于不同埋深的顶推力,只要能够保持泥浆状态处于管浆全接触时,其顶推力的增长幅度并不大,所以在深埋长距离顶管工程中,需要保证泥浆充足、保持管浆全接触。(2)分析了不同埋深的顶管推进过程对地表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埋深顶管推进过程对地表沉降分布的特征。管道埋深越深,顶管推进过程对地表的影响越小,并且在沿顶管推进方向的横截面上地表沉降值都是以顶管管道轴线对称分布,最大竖向位移产生在轴线处,并且越靠近轴线,位移值越大,反之离轴线越远,位移值越小。由此可以得出深埋顶管对地面的影响很小,所以在本文的工程地质条件下,对地面沉降可以少一些分析。(3)研究了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过程对周围土体的不同断面的竖向位移,揭示了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过程土体扰动演变规律。在顶管推进过程中轴线上方土体会产生沉降,而在轴线下方土体会产生隆起,并且通过模拟结果可以发现在顶管推进过程中轴线上方土体受到扰动较轴线下方土体受到的扰动大,对于外径不到2m的顶管而言,可以仅对以顶管中心轴线为原点的半径为4m的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分析研究。(4)分析了实际工程中的顶管相关施工技术,提出了深埋长距离推进过程中的减摩措施。在工程实践中,在考虑到长距离顶管施工距离长的情况下,应该保持顶管沿线任何部位都应具备压力、流量灵活调节的能力,做到不定期补浆;对于中继间的选择既要遵循经验,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轴线的控制也要做到随偏随纠,并且纠偏量不宜过大。论文共有图48幅,表3个,参考文献121篇。
杨洋[8](2020)在《大直径电力顶管隧道下穿既有高铁桩基础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顶管施工技术作为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一种暗挖隧道技术,在应用上具有显着的施工可靠性和经济效益优异的特点,尤其在城市密集设施区、重要建筑物下和周围环境影响要求高的施工条件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顶管施工在距离上和深度上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面临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地下隧道工程顶管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施工建造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依托郑州某扩建2×660MW电力机组送出工程曲线段顶管和下穿段顶管施工,系统开展复杂地质环境下大直径长距离曲线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及顶管下穿运营高铁桥墩的安全控制研究。重点分析了如下内容:1、针对顶管隧道下穿高铁桩基工程,结合郑州地质条件与现场工程实际,对施工中的注浆压力、土仓压力、触变泥浆配比、顶力计算方法、顶进施工纠偏措施等进行了优化分析,给出电力隧道顶管施工控制工法;2、依据曲线段施工控制成果,通过MIDAS GTS NX软件数值模拟,主要研究拟建电力隧道顶管工程对徐兰客专跨南水北调特大桥576至579号桥墩竖向位移、墩顶顺桥向位移和横桥向位移的影响,并得出顶进施工在顶管机穿越桥墩不同阶段的各方向位移变化规律,模拟显示最大变形值均发生在距离轴线近的577号和578号桥墩上,分别为沉降量0.662mm,顺桥向位移0.123mm和横桥向位移0.144mm,均小于2mm的沉降预警值;3、通过现场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沉降变形规律与数值模拟规律吻合,但监测值大于模拟值,顺桥向变形规律与数值模拟规律吻合,但监测变形结果大于模拟结果,而横桥向位移变形规律与模拟规律不吻合,且监测值特别小,说明顶管穿越施工对沉降和顺桥向位移影响较大,而横桥向位移对穿越施工不敏感。论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王李昌,赵跃奇,隆威,郭银来,朱自强[9](2020)在《大直径顶管穿越沙漠深部护壁浆液体系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大直径顶管穿越沙漠深部顶进阻力大、地层稳定性差、易垮塌、冒顶、护壁困难,砂层多夹有最大直径达4 cm的圆砾,管道最大埋深达50 m,国内外尚无顶管护壁浆液能有效稳定深部砂层降低顶进阻力。本文提出粘土-CMC聚合物浆液用作沙漠深部大直径顶管护壁,探讨浆液护壁及渗透机理,研究浆液性能随材料加量变化的关系,重点分析流变性、失水造壁性、润滑性的变化规律,得出浆液最优化配比。工程应用表明,该护壁浆液能有效稳定砂层,保护隧洞,降低顶进阻力,大直径顶管成功穿越沙漠深部,最大轴线偏差未超过50 mm,顶力未出现急速增长。
周方正[10](2019)在《黄土地区大直径长距离混凝土顶管顶力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西安曲江新区杜陵邑南路(雁翔路~浐河段)雨水干管工程具有西北地区雨水顶管直径大、距离长和地势落差高等特点,主要考虑地层在不同顶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通过资料调研,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开展顶进过程中顶管的内力与变形和对土体的影响范围,从而更好的结合监测数据进行顶力控制。论文的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顶管施工数值模拟分析数值分析能真实模拟顶管的顶进全过程,需要解决土体及顶管本构关系、管土界面模拟、迎面阻力的模拟、荷载施加方法、土体开挖这五个关键问题。数值模拟顶力选取为6000kN、7000kN、8000kN,分别在各个顶力下开挖0~5m、5~10m、10~15m、15~20m时的地表沉降值,将模拟得到的沉降值与实地监测的数据进行比较,来研究顶进过程中顶管的内力与变形和对土体的影响范围,从而更好的结合监测数据进行顶力控制。(2)大直径长距离顶管纠偏纠扭方法研究在采用顶管法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条件和施工准备的等的影响,管件顶进过程中顶力处于长期不平衡状态,只会出现瞬时平衡,因此管节是在各种外力和力矩作用下被顶进的,这就会导致关节前进的路线与设计路线有所偏差。为了研究大直径长距离顶管纠偏纠扭的方法,从纠偏纠扭原理入手,分析造成顶管偏扭的原因,采用基本纠偏纠扭的方法与辅助纠偏纠扭的方法相结合。从中总结经验方法,应用在工程本身,根据监测数据反馈,及时调控顶力各项参数,预防和纠正管道的失稳现象。
二、大直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直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供热管网中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供热管网的项目特点 |
2 工程概况 |
2.1 项目概况 |
2.2 施工难点 |
2.3 供热管网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3 供热管网中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工 |
3.1 施工准备 |
3.2 土方开挖 |
3.3 冠梁支撑 |
3.4 混凝土浇筑 |
3.5 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工 |
4 结语 |
(2)给排水施工中钢筋混凝土长距离顶管的施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钢筋混凝土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 |
2.1 施工准备 |
2.2 开挖工作井 |
2.3 后靠墙施工技术 |
2.4 顶管设备安装 |
2.5 机头穿墙出洞 |
2.6 顶进施工技术 |
2.6.1 正常顶进流程 |
2.6.2 中继站的设置 |
2.6.3 减阻技术措施 |
3 钢筋混凝土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要求 |
结束语 |
(3)长距离多排顶管直线顶进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顶管施工方案 |
2.1 顶管机选型 |
2.2 多排顶管施工顺序 |
2.2.1 基本假定 |
2.2.2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2.2.3 数值模拟 |
2.3 多排顶管施工工艺 |
3 多排顶管直线顶进技术 |
3.1 顶管顶进技术 |
3.1.1 触变泥浆减阻技术 |
3.1.2 管道顶进 |
3.2 顶进方向纠偏及控制 |
4 现场施工效果分析 |
4.1 高程及中心偏差 |
4.2 地表变形 |
5 结论 |
(4)砂层顶管摩阻力控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顶管施工减阻泥浆研究现状 |
1.2.2 顶管施工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
1.2.3 顶管施工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材料配比对减阻泥浆性能影响试验 |
2.1 引言 |
2.2 减阻泥浆的主要成分 |
2.2.1 膨润土 |
2.2.2 CMC |
2.2.3 纯碱 |
2.3 减阻泥浆性能试验 |
2.3.1 试验目的 |
2.3.2 试验仪器 |
2.3.3 泥浆性能标准 |
2.3.4 试验步骤 |
2.4 减阻泥浆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
2.4.1 单膨润土配方下膨润土含量改变对泥浆性能的影响 |
2.4.2 复合膨润土配方下膨润土含量改变对泥浆性能的影响 |
2.4.3 复合膨润土配方下CMC含量改变对泥浆性能的影响 |
2.4.4 复合膨润土配方下纯碱含量改变对泥浆性能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砂层顶管减阻泥浆摩阻力影响模型试验 |
3.1 引言 |
3.2 试验设备与试验过程 |
3.2.1 试验设备 |
3.2.2 试验原理 |
3.2.3 试验过程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1 泥浆中膨润土含量对顶管摩阻力影响与分析 |
3.3.2 泥浆中CMC含量对顶管摩阻力影响与分析 |
3.3.3 泥浆中纯碱含量对顶管摩阻力影响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考虑泥浆减阻作用下顶管摩阻力计算 |
4.1 基本假设 |
4.2 泥浆减阻机理 |
4.3 管周阻力理论计算 |
4.4 实验验证 |
4.4.1 试验过程 |
4.4.2 理论公式中的参数确定 |
4.4.3 对比分析 |
4.5 结论 |
第五章 砂层顶管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数值模拟 |
5.1 引言 |
5.2 工程概况 |
5.2.1 地质条件 |
5.2.2 水文条件 |
5.2.3 现场监测 |
5.3 模型建立 |
5.3.1 本构关系与基本假定 |
5.3.2 几何模型建立 |
5.3.3 模拟顶进过程 |
5.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5.4.1 管壁受力分析 |
5.4.2 摩擦阻力分析 |
5.4.3 模拟结果与工程数据对比分析 |
5.4.4 管周土体受力应力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某河道整治项目长距离大直径顶管无中继间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长距离顶管影响因素 |
1.1 管道总顶力 |
1.2 管道外壁摩阻力 |
1.3 顶管管材强度 |
1.4 顶管主顶装置 |
1.5 后座结构形式 |
2 大直径长距离顶管无中继间施工技术设计原则 |
2.1 充分发挥后背墙及后背土体强度 |
2.2 充分发挥主顶机械顶进能力 |
2.3 充分发挥管材设计强度 |
3 某河道项目无中继间长距离顶管实施及效果验证 |
3.1 不同管材顶力计算及管材允许顶力计算 |
3.2 后背墙土体反力和后背结构验算 |
3.3 顶管机械选型及顶力施工过程记录 |
4结语 |
(6)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优势 |
2 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概述、特点与现状 |
3 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
(1) 使用材料。 |
(2) 内部推动力。 |
(3) 长距离顶管的位移状况。 |
4 市政给排水管道的长距离顶管技术施工难点分析 |
(1) 顶管推力对施工材料的影响。 |
(2) 后座的承压能力。 |
(3) 向外运输排土的问题。 |
(4) 管道直径的制约。 |
(5) 通风安全问题。 |
5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
(1) 进出洞质量的管控。 |
(2) 管节止转质量的合理控制。 |
(3) 对注浆工艺进行合理控制。 |
(4) 通风系统的合理设置。 |
6 结语 |
(7)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管-土-浆相互作用关系与减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深埋长距离顶管工程地质条件 |
2.1 工程概况 |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
2.3 工程特点及难点 |
2.4 本章小结 |
3 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过程管-土-浆相互作用关系 |
3.1 概述 |
3.2 顶管推进过程管-土-浆相互作用 |
3.3 顶推力预测力学模型 |
3.4 顶推力预测力学模型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过程周围土体扰动演变规律 |
4.1 深埋长距离顶管施工分析 |
4.2 顶管推进过程周围土体扰动演变规律 |
4.3 顶管推进过程周围土体扰动数值模拟 |
4.4 深埋长距离顶管施工土体扰动位移演变规律 |
4.5 本章小结 |
5 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过程减阻技术 |
5.1 常用减阻技术 |
5.2 注浆减摩技术 |
5.3 中继间减阻技术 |
5.4 轴线测量与控制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大直径电力顶管隧道下穿既有高铁桩基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研究现状 |
1.2.2 顶管施工问题分析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二 工程概况及难点问题分析 |
2.1 工程概况及地质水文特征 |
2.2 顶管法施工工艺 |
2.3 新力电力建设项目难点问题 |
2.3.1 曲线顶管施工难点分析 |
2.3.2 穿越顶管施工难点分析 |
2.4 关键施工参数设计方法与控制要求 |
三 曲线电缆隧道顶管施工控制研究 |
3.1 顶管施工引起地层沉降的因素 |
3.2 设备选型 |
3.3 最佳触变泥浆配合比的确定 |
3.3.1 长距离顶进的减阻材料及减阻原理 |
3.3.2 减阻泥浆配合比确定 |
3.4 最佳注浆压力的确定 |
3.4.1 注浆压力的研究实例 |
3.4.2 对注浆压力取值的分析 |
3.4.3 电力隧道顶管施工最佳注浆压力分析 |
3.5 土仓压力的取值分析 |
3.6 顶管顶进阻力分析 |
3.6.1 顶力计算公式的选取 |
3.6.2 钢筋混凝土管允许最大顶力计算 |
3.6.3 中继间计算 |
3.6.4 顶进过程中实际顶进阻力计算与摩阻力反算 |
3.7 大直径顶管复杂曲线段的纠偏控制技术 |
3.7.1 顶进姿态控制及测量 |
3.7.2 自动导线监控测量 |
3.7.3 复杂曲线顶管纠偏技术措施 |
3.8 曲线段孔河沉降监测值 |
四 顶管下穿高铁桩基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 |
4.1 下穿段概况及监测内容、监测方法 |
4.1.1 工程环境概况 |
4.1.2 高速铁路桥梁变形评估标准及轨道平顺性评估标准 |
4.1.3 顶管工程施工影响分析 |
4.1.4 既有线路构筑物的沉降调查情况 |
4.1.5 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 |
4.2 现场监测结果与分析 |
4.2.1 高铁桥墩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4.2.2 高铁桥墩顺桥向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
4.2.3 高铁桥墩横桥向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
4.3 数值模拟分析 |
4.3.1 数值建模及参数选取 |
4.3.2 顶进施工对高铁桥墩沉降影响的分析结果 |
4.3.3 顶进施工对高铁桥墩顺桥向水平位移影响的分析结果 |
4.3.4 顶进施工对高铁桥墩横桥向位移影响的分析结果 |
五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个人简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大直径顶管穿越沙漠深部护壁浆液体系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流变性分析 |
2 机理分析 |
3 室内试验 |
3.1 浆液性能测定试验 |
3.1.1 流变性测定 |
3.1.2 润滑性测定 |
3.1.3 失水与造壁性测定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设计 |
3.3.1 粘土及外加剂优选试验 |
3.3.2 外加剂加量试验 |
3.3.3 粘土加量试验 |
3.3.4 羧甲基纤维素(CMC)加量试验 |
3.3.5 浆液润滑性试验 |
3.3.6 浆液基本性能 |
4 现场应用 |
4.1 工程概况 |
4.2 应用效果 |
5 结论 |
(10)黄土地区大直径长距离混凝土顶管顶力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顶管法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 |
1.2.2 顶管法与模拟的研究现状 |
1.2.3 顶管法纠偏纠扭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大直径长距离顶管法的施工技术原理 |
2.1 顶管法的基本原理 |
2.2 顶管施工的基本组成 |
2.3 顶管施工工艺的分类 |
2.4 顶管施工工艺特点 |
2.5 顶力计算 |
2.5.1 顶管机选型 |
2.5.2 顶力估算 |
2.5.3 后背设计计算 |
2.5.4 管材的许用顶力 |
2.5.5 中继站设计计算 |
2.6 小结 |
3 顶管工程现场监测与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1.1 水文地质 |
3.1.2 地形地貌 |
3.1.3 周边环境 |
3.1.4 障碍管线 |
3.2 变形监测目的和内容 |
3.2.1 变形监测目的 |
3.2.2 变形监测内容 |
3.2.3 监测工作周期及监测频率 |
3.3 基准网的布置与测量 |
3.3.1 基准网的布设 |
3.3.2 基准点的埋设 |
3.3.3 基准网的高程测量与定期检测 |
3.4 变形监测点的布置与测量 |
3.4.1 变形观测点的布设 |
3.4.2 位移观测的方法 |
3.5 监测数据处理 |
3.6 变形监测信息反馈 |
3.7 小结 |
4 大直径长距离混凝土顶管法施工数值模拟分析 |
4.1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程序简介 |
4.2 顶管法施工FLAC3D分析理论 |
4.2.1 土体的本构模型选择 |
4.2.2 模型结构单元 |
4.3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4.3.1 整体模型的建立 |
4.3.2 模拟方案 |
4.3.3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4.4 小结 |
5 大直径长距离顶管纠偏纠扭方法研究 |
5.1 顶管方向误差产生的原因 |
5.1.1 主观因素 |
5.1.2 客观因素 |
5.2 可控土质中的顶管施工纠偏过程分析 |
5.2.1 钢筋砼管 |
5.2.2 钢管 |
5.3 可控土质中实现纠偏自动化的难点 |
5.3.1 顶管机的姿态测量的自动化 |
5.3.2 纠偏油缸伸缩量与土体对顶管机纠偏反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
5.3.3 纠偏执行装置的自动化控制 |
5.4 技术选取 |
5.4.1 PCL控制技术 |
5.4.2 模式识别技术 |
5.4.3 图像识别 |
5.5 纠偏控制管理技术 |
5.5.1 纠偏预防措施 |
5.5.2 纠偏条件及纠偏方法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四、大直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供热管网中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工[J]. 张荣军. 居舍, 2022(02)
- [2]给排水施工中钢筋混凝土长距离顶管的施工工艺[J]. 马俊. 科学技术创新, 2021(29)
- [3]长距离多排顶管直线顶进施工技术[J]. 陈平,王伟超,曹广勇,杨俊峰,余世祥,杨祖兵.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04)
- [4]砂层顶管摩阻力控制机理研究[D]. 任怡东.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5]某河道整治项目长距离大直径顶管无中继间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J]. 卢斌,马永志,陈松,蔡坤晋. 广东水利水电, 2020(08)
- [6]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J]. 马超. 居舍, 2020(20)
- [7]深埋长距离顶管推进管-土-浆相互作用关系与减阻技术[D]. 顾长虹.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8]大直径电力顶管隧道下穿既有高铁桩基础的影响研究[D]. 杨洋. 郑州大学, 2020(02)
- [9]大直径顶管穿越沙漠深部护壁浆液体系研究与应用[J]. 王李昌,赵跃奇,隆威,郭银来,朱自强. 地质与勘探, 2020(01)
- [10]黄土地区大直径长距离混凝土顶管顶力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 周方正.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