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果园施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孙会彬[1](2021)在《果园分层施肥机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文中指出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水果的需求量不断提升,果园管理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在提高我国水果产量及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果园管理机械的设计及优化创新对提高水果质量及农民收入具有很大帮助。桃树果园的秋季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肥料施用模式是一种提高水果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施肥模式,但此种施肥方式目前通常采用二次追肥的方式进行施肥作业,存在施肥方式复杂、油耗及劳动力消耗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果农的增产增收。综上,为了减少因二次作业增加的工作量及减少果园管理作业的油耗,提高果园施肥的机械化程度,结合桃树果园施肥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果园分层施肥机,并运用理论与仿真分析、土槽试验等对施肥机关键部件进行研究。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桃树果园地形地貌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桃树果园施肥模式、农艺及基础机具要求进行果园分层施肥机整机结构方案的设计,可一次性完成减阻开沟、深施有机肥、浅施化肥、覆土清沟四道工序联合作业的机械化工艺流程。(2)针对刀片结构参数与形状尺寸进行创新并利用仿真模拟对装有刀片的开沟机构的开沟进行研究分析。开沟机构及其关键部件进行选型与参数设计,开沟机构采用旋转式开沟机构,并利用仿真软件EDEM进行仿真分析,对关键部件及结构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刀辊转速为221.95 r/min、弯折角度为133.12°时,开沟深度稳定性为93.29%,开沟宽度为37.29 mm。(3)针对分层施肥方式进行仿真模拟,可视化施肥效果,研究其分层效果及优化作业参数。通过离散元仿真软件对覆土过程的仿真效果进行模拟研究,以主要覆土影响因素对分层施肥间距进行试验设计,对分层效果进行参数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肥料间距的主次顺序为:肥口高度差、覆土板夹角、肥口水平间距;参数的最优组合为肥口水平间距199.6 mm,肥口高度差67.62 mm,覆土板夹角为38.14°,此时的分层间距为56.08 mm。(4)利用土槽试验车对开沟机构进行试验设计,确定对其作业参数的最优组合。利用土槽试验以开沟功耗为指标进行因素水平试验,得到相关试验数据,对开沟机构作业的工作参数组合进行试验,确定最优组合为:工作速度为1.51 m/s,开沟深度为275 mm,刀辊转速为169.37 r/min,此水平下的开沟功耗为16.54 kw。(5)针对开沟及分层施肥效果进行田间试验,对沟型参数以及分层施肥效果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由试验数据可知,化肥肥料施肥深度平均误差为6.96 mm,有机肥肥料施肥深度平均误差为0.13 mm;化肥肥料的施肥稳定性系数为92.30%,有机肥肥料的投放位置深度稳定性变异系数为97.59%;化肥肥料的深度合格率为83%,有机肥肥料的深度合格率为95%。经田间试验进行验证,本文所设计的果园分层施肥机对降低开沟作业的功耗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施肥方式的优化上,可以一次性的完成两种肥料的分层施肥,分层效果明显,对果园分层施肥机的改进和优化创新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何莉[2](2021)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甘肃省四大苹果主产区苹果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是带动苹果主产区区域经济发展和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农业领域发展迅速,大数据技术运用于甘肃苹果种植环节将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甘肃天水、庆阳、平凉、陇南等四大主产区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四大主产区苹果品质,促进甘肃苹果增产、果农增收,充分发挥甘肃苹果产业优势,推动全省苹果主产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通过对质量管理的HACCP标准进行分析,分析苹果在种植环节的危害点,进一步找出关键控制点,基于大数据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确定了苹果种植环节的控制限值、监管及纠偏措施,建立了在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种植计划表。其次,运用调查法对甘肃省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甘肃省在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效果显着,质量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标准逐渐完善,但是果园质量管理方法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理论的知识认识不足。再次,对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AHP层次分析法、DEA-Malmquist效率分析法和比较法,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在苹果产业中的应用已得到普及和推广,但甘肃仍未将大数据技术普及推广在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中。将大数据技术与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有效结合,可以改进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标准化程度,规范管理流程,确保数据处理的精准度,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苹果的品质,间接提高苹产量,从而增加果农收益。最后,分析出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成本高;大数据质量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大数据技术与种植业质量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果农理念落后,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区域经济条件薄弱等制约甘肃省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因素。同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政府宣传,树立果农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全面推广农业信息化应用,转变苹果主产区经济发展动力。
陶源[3](2021)在《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果园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例》文中提出化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在促进农作物产量提高、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长期过量且低效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空气质量酸化等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质量衰退问题十分普遍,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阻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切实加强环境污染防治,适当减少化肥等物质要素的投入势在必行。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和经营决策的实施者,其生产行为对面源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农户减施化肥行为机理是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因素分解、随机前沿、结构方程、双变量Probit、二元Logit、二阶段IV Probit、内生转换和博弈等模型,在分析化肥施用现状及减量潜力的基础上,以山东省苹果种植户为例,研究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并阐明农户减施化肥行为的激励机理。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农户减施化肥的政策建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990-2018年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虽然在2016年首次出现减少的态势,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时间特征来看,我国的化肥施用强度变化趋势与施用总量类同;从空间分布来看,整体上我国化肥施用强度相对较大,基本处于中度化肥施用水平之上。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显着,主要表现为华南、黄淮海地区和个别省份(江苏省、陕西省)存在更大的施用强度;从不同农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来看,除大豆外,其他农作物都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同时,依据我国12种农作物平均施用强度的中位数468.93千克/公顷界定高耗肥农作物和低耗肥农作物。此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发现,种植结构偏向水果、蔬菜和化肥利用效率低共同促进了化肥施用强度的增加。因此,减施化肥的重点应该放在水果和蔬菜等农作物上。进一步研究苹果等高耗肥农作物的化肥投入技术效率与化肥减量潜力对我国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可知,苹果生产技术效率为0.8645,但化肥投入技术效率仅为0.3873。这意味着在保持产量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条件下,还能够节约61.27%左右的化肥施用量。换言之,当前苹果生产中超过一半的化肥投入是无效率的,减少化肥的投入量并不会对苹果产量造成负面影响。并且不同主产省间差异显着,但整体水平有所提升。苹果生产化肥最优施用量为21.35千克/亩,过量施用程度为63.16%,远高于粮食作物,存在较大的化肥减量潜力。不论从化肥投入技术效率还是化肥过量施用程度方面,都表明苹果生产中存在远高于粮食作物的化肥减量潜力,在农作物种植中需要着重加强对其化肥施用管理。因此,苹果生产的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行为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的基本路径,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直接影响其采纳意愿,行为态度对采纳意愿的影响较大,路径系数为0.394;主观规范对采纳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247;知觉行为控制不仅对采纳意愿有正向影响,还直接作用于农户的采纳行为,对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80和0.119,并且对采纳行为的标准化总效应,大于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效应之和。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而言,农户的采纳意愿在其认知与行为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是促进农户采纳行为顺利实现的关键点。此外,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仅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影响较小,并且未能达到预期的显着性水平。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节肥增收的目的。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样本农户能够节约化肥施用量11.79%-20.98%,提高农产品收入8.15%-9.07%,并且不同规模农户的水肥一体机技术节肥增收效应存在显着差异。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的规模户而言,其化肥减量作用强度明显高于小规模农户。与此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采纳只对规模户的农产品增收有明显作用。实际调研中,47.83%的农户施用有机肥具有替代化肥的作用,但在52.17%农户的施肥行为中,出现了施用有机肥后仍不减施化肥的现象,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常规关系发生“悖离”。从风险感知和社会信任对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影响中可以看出,风险感知对农户有机肥替代行为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信任对其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且社会信任在农户风险感知对有机肥替代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有机肥替代行为的负向影响。此外,风险感知和社会信任在不同农户群组中的作用差异较大。相较于种植规模,风险感知在家庭总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农户间作用差异更为显着。其中低收入与低学历农户的有机肥替代行为更容易受到风险感知和社会信任的影响;对高收入、大规模和高学历的农户而言,制度信任不仅能够降低风险感知程度而且有利于有机肥替代行为的发生。农户有机肥替代行为与化肥施用量和农产品收入相关。总体来看,农户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基本实现了节肥增收的目的。施用有机肥替代后,样本农户能够节约化肥施用量7.91%-10.55%,但仅提高农产品收入2.11%-2.27%,从中可看出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效应优于提高农产品收入的效应,对农户收益的改善幅度并不大。农户减施化肥行动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农户和政府,通过对农户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主要说明政府应该根据农户合理需求给予补偿,降低农户减施化肥的额外成本,从而提高在政府主导下农户积极主动减施化肥的有效性。在基于政府补偿的激励机理分析中,为避免逆向选择行为发生,政府应该按照不同的农户类型设计不同的补偿标准。对于低效率农户而言,政府提供的补偿标准应该小于农户的边际努力产值,以此降低高效率农户效仿低效率农户的概率;对于高效率农户而言,政府设计的补偿标准应满足向农户支付一定的超额补偿来促使农户付出较高的努力程度。这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方能够实现的最优结果,能够保障政府在节约监督成本的同时激励农户在减施化肥行动中付出更多的努力。为避免道德风险行为发生,补偿标准的设计应使农户在不努力时获得负效用,且当农户从不努力向努力转变时能够获得正的效用增加值,从而激励农户在减施化肥行动中付出最优努力水平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使政府和农户形成双赢的局面。依据农户节肥型农业技术的采纳行为和基于政府补偿的激励机理分析,提出农户减施化肥的政策建议。从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的政策建议来看,应当构建水肥一体化技术社会化服务机制;规范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控制;创建有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土地规模条件;合理有效运用“助推”机制。从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政策建议来看,应该实施降低风险感知程度的多元化推进机制;营造有利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社会认同机制;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和有效供给;实施满足异质性农户需求的差异化激励政策;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下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从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补偿的政策建议来看,应该构建利益诉求响应补偿表达机制;设立多渠道的化肥减量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构建异质性动态补偿标准。
邵主恩[4](2021)在《黄土高原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优质苹果主产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苹果作为一种兼具良好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效益的特色经济林在黄土高原得到了迅猛发展,因此黄土高原苹果园具有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益。但是农业生产和调节服务经常处于矛盾之中,苹果园在确保最大生产力的同时应适当考虑环境和自然资源,如何权衡其生态系统服务是苹果园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不同管理措施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业管理措施和气候对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同时基于不同管理模式的情景模拟对苹果园多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及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氮可利用性、气候调节、水循环调节和果实生产四种苹果园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和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进行系统的评估。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STICS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和量化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概况。农业管理措施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概况影响较显着,是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重要的驱动因子。其中,地布覆盖和中度亏缺灌溉的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概况较相似且最平衡,是较理想的果园;综合果园有较平衡的服务概况,且与灌溉果园相似,雨养果园服务能力比灌溉果园弱,但与清耕果园服务概况较为相似。(2)明确了不同管理措施下的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关系特征。综合果园中,土壤含水量、产量、单果重、ET和N2O之间是协同关系,土壤硝态氮与ET、单果重、土壤含水量、储水量和N2O之间是权衡关系,总固碳量与ET、N2O和土壤含水量是权衡关系;灌溉果园中,土壤含水量、ET和N2O之间是协同关系,产量、单果重、土壤硝态氮和总固碳量分别与ET、N2O和土壤含水量是权衡关系;雨养果园大部分是协同关系,土壤硝态氮与土壤含水量之间是权衡关系。(3)阐明了不同管理措施下的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关键驱动因子和影响因素。土壤固碳、树体固碳和水分充足指数是综合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关键的驱动因子;土壤固碳、树体固碳和NNI是灌溉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关键的驱动因子;单株果实数、土壤固碳、树体固碳、NNI和果实碳数量是雨养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关键的驱动因子。其中,Min 800(矿肥800kg N/year)、Com(充分灌溉)以及Dm(地布覆盖)是促进苹果园生态系统功能的最佳管理措施。(4)量化了不同管理措施对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关系的影响程度。农业管理措施能够减轻果实生产与调节服务之间的矛盾,而地布覆盖和中度水分亏缺灌溉最佳地缓和了权衡作用。灌溉提高了2.5%的协同和71.7%的权衡;覆盖降低了3.5%的协同和1.7%的权衡;施肥降低了16.2%的协同,提高了55.9%的权衡。(5)农业管理措施对苹果园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的提升和改善具有决定性作用。灌溉果园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81748.36 yuan/hm2/a,均大于综合果园的179857.29yuan/hm2/a和雨养果园的155333.78 yuan/hm2/a,果实生产>水文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氮;而水文调节、土壤保氮和气候调节价值量均表现为雨养果园>灌溉果园>综合果园,其中雨养果园的水文调节、土壤保氮和气候调节价值量最高,分别为16498.61、4007.58和6103.88 yuan/hm2/a;施加氮肥800 kg/ha、重度水分胁迫灌溉和秸秆覆盖提高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的效果最佳,故可推荐为该地区增产增效的最佳管理措施。综上,对于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概况来说,地布覆盖和中度亏缺灌溉的果园,是较理想的果园;不同管理措施的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作用有显着区别,覆盖降低权衡和灌溉提高协同的效果最佳;农业管理措施对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效益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为黄土高原苹果园生态和经济相结合的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陈绍民[5](2021)在《水肥一体化水氮用量对苹果园氮素利用的影响及其供应决策》文中提出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黄土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目前该区域苹果种植过程中化肥过量使用、养分投入时间与树体需求不匹配,提高水氮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提高苹果品质和优果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矮砧密植(株行距2 m×4 m)苹果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具有显着节水、节肥、增效特征的水肥一体化方式供应水氮,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陕西洛川开展了苹果树水氮用量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2个灌水上限(W1:80%θf、W2:100%θf)和4个施氮量水平(N1:0 kg?hm-2;N2:120 kg?hm-2;N3:240 kg?hm-2;N4:360 kg?hm-2)的完全组合处理,共8个处理。动态监测苹果树各生育期冠层尺度高光谱反射率、叶片氮含量、冠层生长特征(春梢长度、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品质(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土壤硝态氮分布与残留状况等指标,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水氮用量对苹果树氮素营养、冠层生长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水氮用量下苹果园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残留特征,并采用组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基于苹果树生长-氮素营养动态-产量品质-土壤硝态氮残留的苹果园水肥一体化水氮用量优选;探索了基于高光谱遥感估测苹果树叶片氮含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高光谱遥感的苹果树冠层叶片氮含量反演模型和水氮供应决策模型。取得了如下主要结论:(1)探明了水肥一体化水氮用量对苹果树叶片氮含量及冠层生长动态的影响规律。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提高灌水上限可以提高苹果树叶片氮含量,但差异不显着(P>0.05)。相对于不施氮肥处理,施氮可以显着增加苹果树冠层叶片氮含量(P<0.05);N4对叶片氮含量的增加具有显着作用,N2和N3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二者显着高于不施氮处理。受苹果树体储藏氮素的影响,苹果园改化肥土施为水肥一体化方式,实施第1年(2018年)N2对新梢生长有利,第2年(2019年)N3有益于新梢的延长。春梢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特性,模型模拟表明,更高的灌水上限或施氮处理均能够延迟最大春梢生长速率的出现,同时延长春梢生长时间。提高灌水上限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但增加不显着(P>0.05)。试验年苹果树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相对大小关系与春梢生长相关,2018年N2、2019年N3更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形成;N4更有利于果实采摘后苹果树叶片脱落时间的延迟。(2)揭示了水肥一体化水氮用量对苹果树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苹果产量受灌水上限、施氮量单因素影响极显着(P<0.01)。施氮处理能够显着优化产量构成要素(单果重、单株果数)(P<0.05),显着提高苹果产量(P<0.05),最高产量(34277 kg·hm-2)在N3水平获得,N4造成苹果小幅度减产。苹果产量与施氮量成二次抛物线关系(P<0.05),理论最佳施氮量在230~240 kg?hm-2范围。合理的氮肥用量能够显着提高苹果的纵径和横径(P<0.05),苹果的果形指数受水氮用量的影响不显着(P>0.05)。提高灌水上限会降低苹果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以及糖酸比和固酸比,增加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但这些影响未达0.05显着水平。施用氮肥会显着降低苹果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P<0.05),显着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糖酸比和固酸比(P<0.05)。苹果内在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任一施氮水平下,与W1灌水上限相比,W2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增施氮肥则显着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P<0.05),灌水上限W2、施氮量N2处理获得了最高的氮肥农学利用率(75.49 kg?kg-1)。灌水上限W2、施氮量N3处理对于维持苹果产量、提高品质、获得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有显着作用。(3)明确了水肥一体化水氮用量对采收后苹果园土壤硝态氮分布、残留量及其年际变化的影响。N2、N3、N4处理,0-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80-1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出现聚集现象;16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硝态氮在主要根系分布层(0-80 cm)以外出现了聚集现象;水平方向最大土壤硝态氮含量出现在距树行0 cm处(滴灌管下方)。不施氮处理(N1)土壤硝态氮随水分向下层土壤运移,较高土壤硝态氮含量(108 mg?kg-1)处于180 cm深度土层附近;水平方向0-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值(52 mg?kg-1)在距树行100 cm处,土壤硝态氮含量与距树行距离成正比。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时间(逐年)分布特征主要受施氮量水平的影响。2017~2020年,N1和N2处理根层(0-2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逐年下降,最大下降比例达78.56%;N3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显着变化;N4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最大可达197.30%。果实采收后苹果园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受施氮量影响极显着(P<0.01)。水肥一体化实施后,2018年各处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无显着差异(P>0.05);2019年表现为,施氮处理显着高于不施氮处理;2020年,4个施氮水平间差异显着(P<0.05)。施氮量0、120 kg?hm-2处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逐年降低,N1降低幅度显着高于N2(P<0.05);N3土壤硝态氮残留量3年变化幅度在10%左右,差异不显着(P>0.05);N4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显着增加,最大增幅为81.05%(P<0.05)。(4)提出了黄土高原矮砧密植苹果园综合效应最佳的水肥一体化水氮用量。基于无气象灾害年份(2019年)试验数据,以冠层生长、氮素营养、产量品质、土壤硝态氮、水/氮利用效率等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近似理想解法(TOPSIS)、灰色关联法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苹果园水肥一体化水氮用量的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具有非一致性特征。进而建立基于4种单一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W2N3是黄土高原矮砧密植苹果园最适水氮用量。(5)探索了基于苹果树冠层尺度高光谱反射率的叶片氮含量估测方法。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于光谱曲线的去噪能力表现不同,整体而言,一阶导数(FD)处理能够提高光谱信噪比,而二阶导数光谱造成信噪比出现下降的现象。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随机蛙跳算法(Rfrog)、偏最小二乘法(PLS)等特征变量提取方法均大幅减少了用于建模的因子数量,提取的波长变量广泛分布于可见光/近红外区域。相同数据集所建立的非线性模型估测精度明显优于线性模型。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结合FD光谱预处理、Rfrog提取波长变量和极限学习机(ELM)建模的系统方法(SNV-FD-Rfrog-ELM)或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结合FD光谱预处理、PLS提取主成分(LVs)和ELM建模的系统方法(SG-FD-PLS(LVs)-ELM)估测黄土高原苹果树(富士)冠层尺度氮含量具有较好的精度。(6)建立了基于高光谱遥感的苹果树水肥一体化水氮供应决策模型。采用叠加集成(SE)模型,以苹果树冠层尺度高光谱反射率为模型输入,分别基于极限学习机(ELM)、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ELM(DE_ELM)和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ELM(Sa DE_ELM)作为子模型的建模方法,在子模型融合过程中分别采用基于子模型RMSE的权重策略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权重策略。PLS加权策略能够在集成若干子模型的过程中提供最佳的权重,改善基于RMSE策略权重预测结果偏低的问题。模型总体精度表现为:SE-Sa DE_ELM>SE-DE_ELM>SE-ELM。SE-Sa DE_ELM模型和PLS策略的叠加集成模型能够实现对异常值影响的抵抗,且估测精度极好,RP2,RMSEP和RRMSE分别为0.843,1.747 mg?g-1和8.019%。推荐使用Sa DE_ELM作为子模型和PLS策略的叠加集成模型进行苹果树叶片氮含量状况的监测。幼果期和果实膨大初期是苹果树供氮关键期。构建幼果期和果实膨大初期追施氮量-灌水上限-叶片氮含量回归模型和追施氮量-灌水上限-单果重的回归模型,并根据这些模型,通过目标单果重得到目标施氮量和灌水上限,以光谱诊断苹果树叶片氮含量为参考,估算苹果树已施氮量,最终求得最佳水、氮供应量。模型验证表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水、氮供应决策理论值与实际值差异较小,氮肥追施量相对误差介于1.67~9.92%(除幼果期一样本树为44.92%以外),模型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俊杰[6](2021)在《供磷水平与施肥方法对脐橙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柑橘是我国种植最广、产量最大的水果作物,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福建、江西、重庆、浙江等省市丘陵山区,对我国南方农业农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柑橘果园立地环境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尤其在柑橘生产管理中盲目施肥或过量施肥以及施肥方式不当,肥料利用率低下等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四川省南充市8年生(2011年栽植)香橙砧(Citrus junos Sieb.Ex Tanaka)‘奈维林娜脐橙’(navelina orange)为供试品种,研究设置0(P0)、0.15 kg/株(P1,以P2O5计)、0.30 kg/株(P2)、0.45 kg/株(P3)、0.60 kg/株(P4)5个施磷水平,0(D0)、15cm(D15)、30cm(D30)、45cm(D45)4个施肥深度以及不切根施肥(Q1)和切根施肥(Q2)2个切根施肥等试验处理对柑橘树体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利用、果实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影响。为丘陵山地脐橙果园适宜施磷与优质丰产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磷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磷(P0)相比,施磷能够有效促进奈维林娜脐橙枝梢的生长发育、枝梢养分的积累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枝梢的叶片长、宽、叶周长、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枝条长度等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P2处理达到峰值;P2处理的枝梢的氮、磷、钾积累量最高,根据施磷量与养分积累拟合的曲线可以得到枝梢氮、磷积累最大的施磷量(以P2O5计,下同)为0.31 kg/tree/year,最大钾积累的施磷量为0.25 kg/tree/year;施磷处理均有效增加果实中氮、磷、钾的积累量,其中P2处理的氮、磷、钾积累量最大,分别比P0处理增加了82.70%、42.25%、43.09%;P2处理对奈维林娜脐橙的增产效果最有效,与P0相比增产53.30%,获得最大增产的最佳磷量为0.26kg/tree/year;P1处理的果实着色度最大,有助于果实着色;P3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固酸比(TSS/TA)、维生素C等的含量最高;施磷对土壤养分的富集有显着作用,P2处理最有效,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显着降低了土壤p H。综合奈维林娜脐橙树体全年生长发育状况得出奈维林娜脐橙的年P2O5用量在0.15-0.30kg/tree较为适宜。(2)施肥深度试验结果表明,与表面撒施(D0)相比,30cm土层处施肥(D30)显着促进奈维林娜脐橙春、秋梢的发育,增加叶片的长、宽、叶周长、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枝条长度;同时提高春、秋梢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和氮、磷、钾积累量;当施肥深度过浅或过深时,枝梢发育缓慢,干物质量积累量变小。在30cm深度施肥显着提高了奈维林娜脐橙果实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分别比D0处理增加了66.90%、58.01%和73.71%;D30处理增产效果明显,较D0处理增产52.87%,增加果实的单果重,降低果实的酸度,增加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果肉的含水率和果实硬度,但同时也增大了果皮厚度,降低了果皮的可食率。随着施肥深度的加大,果实单产降低,可滴定酸升高,维生素C降低。拟合曲线发现施肥深度与奈维林娜脐橙生长过程中大量指标密切相关,从中得出适合各指标发育的有机与无机复混肥的施肥深度范围为15-30cm。(3)切根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切根相比,奈维林娜脐橙切根后,增大了春梢叶片的发育程度、秋梢的叶片发育减小;春、秋梢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的养分吸收增大;果实养分含量降低,对果实钾含量的影响最大;与不切根处理相比,切根后奈维林娜脐橙产量增加,平均增产22.84%;果实着色度更好,果皮厚度减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出汁率和可食率明显增大,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商品性更强。
牛文琦[7](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功能自主导航农业机器人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也带动了宁夏的枸杞种植产业。虽然宁夏的枸杞产业蒸蒸日上,但是种植基地和农户在枸杞种植生产过程中依然使用的是依靠驾驶员操作的老旧的农业机械设备。目前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装备由于较为落后,整体笨重,操作不方便,安全性能较差。智能化的农业机器人被发明设计出来用来代替人工劳动力进行繁重的农田工作,农业机器人在田间进行除草,施肥,喷药,采摘等工作,不仅仅可以让农业劳动者从繁重且重复的农业作业中解放出来,并且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机器人可以保证农田作业当中更加高效、精准和可控。因此开发出一套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以自主进行工作的智能化农业机器人。在当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与研究的价值。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枸杞种植基地调研发现,当地施肥和喷药主要以人工操作,辅助以半机械化的设备进行施肥和喷药作业。这样的施肥和喷药作业方式效率低,浪费人力成本,并且容易造成肥料要农药的浪费,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了一套施肥和喷药的系统。这套系统搭载在农业机器人平台上。与农业机器人的自主导航相结合,实现了无人操作的自主施肥工作与自主喷药工作,提高了是施肥工作与喷药工作的效率,并且大大减少了施肥与喷药所消耗的人工成本。也避免了农业和肥料的浪费以及它们对作业人员的身体造成的伤害。通过研究目前农业机器人的自主导航技术,分析了基于卫星定位的GPS导航技术,以及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后,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自主导航算法,将自主导航作为一个整体的问题,建立了一种端到端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输入是视觉传感器采集到的以农业机器人为第一视角的枸杞果园田间道路的图像信息,输出是代表要预测转向动作,即控制机器人导航的信息,相比于图像处理路径提取的方法,它们需要多个阶段的处理,在提升了实时处理的速度的同时,避免了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方法的复杂系统结构,降低了算法整体的设计难度。最后分别对自主导航算法,施肥喷药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自主导航算法在40m的田间道路中,农业机器人导航路径中心点与农田道路基准线的横向基准偏差最大为5cm,平均为2.56cm,农业机器人自主导航功能达到了预期要求。施肥系统开沟深度大约在15-20cm,并且不会伤及到枸杞植株的根茎。行驶过程中,肥料均匀的洒落在沟渠中。喷药系统经检测。除了根茎附近少数生长繁茂的果树。由于树叶重叠。无法覆盖,其余的地方喷药装置均能覆盖。整体自主导航的施肥喷药农业机器人能够完成在枸杞田间自主作业。
张宏建[8](2021)在《现代苹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苹果作为我国第一大水果,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量稳步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优质苹果的最大产区。基肥施肥作为苹果周年生产中最重要的施肥方式,不仅可以供给果树整个生长周期所需要的养分,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还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施肥质量、增加施肥效果,实现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苹果园基肥施肥仍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作业强度大、施肥效率低、施肥效果差,已严重制约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基肥施肥机械可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是实现苹果园减肥、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本文结合苹果树基肥施肥的农艺要求和土壤、肥料的物理力学特性,设计研发一种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并对其关键技术和作业性能进行试验与研究。重点从苹果树开沟施肥的农艺要求和土壤、肥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入手,设计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整机结构及关键部件,应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仿真,分析土壤、肥料的受力和运动过程,优化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关键结构及作业参数,基于粒形特征构建肥料压碎力预测模型,探究影响肥料破碎的关键粒形特征,减小作业过程中肥料的破碎率。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研制解决了苹果树机械化混合深施有机肥和化肥的难题,提高了基肥施肥的作业效率和效果,对实现苹果树机械化生产和化肥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整机结构设计。结合苹果树开沟施肥的农艺要求,通过理论分析设计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整机结构和开沟装置、施肥装置、开沟深度自动调节装置等关键部件,搭建基于STM32F103的核心控制系统,实现苹果树开沟、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深施、覆土一体化作业。(2)土壤与肥料物理力学特性研究。通过烘干法、环刀法、坚实度测量仪、斜面滑动法、自由跌落法等测量并分析土壤与肥料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为准确建立“土壤”、“肥料”、“土壤-开沟刀”、“肥料-机体”的离散元模型提供基础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5.20%、17.44%、18.72%,土壤密度分别为1.67 g·cm-3、1.76 g·cm-3、1.80 g·cm-3,土壤坚实度分别为1508 Pa、1715 Pa、1848 Pa,土壤休止角分别为35.58°、41.10°、48.20°,土壤泊松比分别为0.36、0.40、0.42;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土壤与接触面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41、0.53、0.58,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08、0.16、0.19,恢复系数分别为0.39、0.50、0.54。有机肥、复合肥含水率分别为8.25%、1.12%,有机肥、复合肥密度分别为1.05 g·cm-3、1.33 g·cm-3,有机肥、复合肥休止角分别为17.71°、16.27°,有机肥、复合肥刚度分别为76.58 N/mm、88.69N/mm;有机肥、复合肥与钢板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30、0.23,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26、0.18,恢复系数分别为0.29、0.38。(3)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开沟作业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开沟机理,建立土壤颗粒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影响开沟作业质量的关键试验因素,在EDEM软件中完成土壤颗粒离散元标定,并以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覆土率为试验指标,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规律,并综合优化各试验因素,得到最优作业参数组合:整机前进速度0.8 m/s、开沟刀转速348 r/min、开沟刀偏转角32°,此时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为98.33%、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为96.32%、覆土率为81.53%。(4)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混合深施肥技术研究。研究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施肥机理,建立肥料颗粒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影响施肥作业质量的关键试验因素——排肥螺旋转速、排肥链轮转速、传送带转速、导板角度,并以化肥均匀分布系数、有机肥均匀分布系数、混合肥均匀分布系数为试验指标,建立各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规律,并综合优化各试验因素,得到最优作业参数组合:排肥螺旋转速70r/min、排肥链轮转速45 r/min、传送带转速200 r/min、导板角度35°,此时化肥均匀分布系数为93.58%、有机肥均匀分布系数为91.12%、混合肥均匀分布系数为95.25%。(5)基于粒形特征的肥料筛选技术研究。为减小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作业过程中肥料的破碎率,自主研发基于双目视觉的肥料粒形特征测定仪,无损测量复合肥与有机肥颗粒的粒形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和改进差分进化算法构建肥料压碎力的预测模型,并根据此预测模型探究影响肥料破碎的关键粒形特征参数,得到复合肥与有机肥的粒度优化范围分别为4.30~5.44 mm和3.90~4.60 mm,为肥料筛选提供理论依据。(6)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整机研制、性能试验和田间试验。根据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设计参数完成整机研制,并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开沟、施肥机械作业质量评价试验方法,以开沟深度一致性、施肥均匀度和肥料破碎率等为关键试验指标,对机具作业效果进行性能验证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后有机肥、复合肥的破碎率均小于筛选前各肥料的破碎率,肥料的压碎力预测模型及粒度优化范围合理有效;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可一次实现果园双行开沟、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深施、覆土一体化作业,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不小于95.25%、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不小于95.59%、覆土率不小于81.09%、有机肥分布稳定性系数不小于91.92%、化肥分布稳定性系数不小于92.40%、混合肥分布稳定性系数不小于94.02%,评价指标符合果树开沟施肥的技术要求。
徐春保[9](2021)在《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装置及机架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水果生产和消费大国,果树种植面积和果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苹果是我国的优势水果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量稳步增加。苹果树施肥是果园管理中的关键作业环节,施肥质量直接影响果树养分的吸收,合理施肥是保证苹果树丰产、稳产和增产的重要措施。果园开沟施肥机能够一次完成开沟、施肥、覆土等作业流程,与传统人工开沟施肥相比,其效率高、成本低、施肥效果好。开沟装置作为主要工作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开沟作业质量。机架作为主要承载部件,动态作业稳定性影响开沟作业性能。果园开沟施肥机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运动特性多样化等因素,导致开沟作业存在开沟深度稳定性差、沟底宽度一致性差、覆土率低等问题,直接影响果园开沟作业质量以及果树的产量。目前国内外对果园开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仿生开沟器、土壤扰动分析、开沟功耗、土壤切削速度、开沟装置的设计、土壤运动分析等方面。本论文设计了双圆盘式开沟装置;建立了土壤-开沟装置的离散元模型;探究整机作业工况下开沟装置参数对开沟深度稳定性、沟底宽度一致性、覆土率的影响规律,并对试验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通过动力学分析,结合果园开沟施肥的农艺要求,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及响应曲面法,优化了机架的结构。通过田间试验对改进优化的装置进行了验证。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了一种双圆盘式开沟装置。通过对开沟装置的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建立了开沟刀片端点运动参数方程,分析出影响开沟作业的因素,确定了开沟刀的类型及旋转开沟方式,结合果园开沟施肥的农艺要求,计算出开沟传动箱传动比为2.15,每个刀盘开沟刀数量为8把,沿刀盘均匀对称布置,开沟刀盘直径为320mm,开沟刀最小转速为230r/min。(2)利用离散元仿真方法,探究各因素对果园开沟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果园开沟施肥机作业参数优化试验,研究整机作业工况下开沟装置作业参数对开沟深度稳定性、沟底宽度一致性、覆土率的影响规律。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前进速度、开沟刀转速、开沟刀偏转角为试验因素,以开沟深度稳定性、沟底宽度一致性、覆土率为试验指标,对果园开沟施肥机作业的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并对试验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获得最佳作业参数为:前进速度为0.8m/s、开沟刀转速为348r/min、开沟刀偏转角为32°,此时,开沟深度稳定性达到98.33%、沟底宽度一致性达到96.32%、覆土率达到81.53%。(3)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及响应曲面法,优化果园开沟施肥机机架。建立果园开沟施肥机机架的参数化模型及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出机架的固有频率及振型,研究其对整机动态性能的影响,将一阶模态频率设定为目标函数;通过机架灵敏度分析,得到各杆件厚度对一阶模态频率的灵敏度,将高灵敏度杆件的厚度设定为设计变量,将其厚度变化范围设定为约束条件。根据现代农机结构轻量化设计的要求,将机架的质量也作为目标函数。以目标函数、设计变量、约束条件为基础,构建机架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基于Hammersley抽样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并拟合出对应响应面。最后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完成机架结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果园开沟施肥机机架第一阶模态频率由原来的35.39Hz提高到38.31Hz,提高了8.25%,且远离拖拉机的输入频率35Hz;质量为389kg,满足在提升一阶模态频率下,质量最小的要求。(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开沟装置及机架后的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覆土率分别不小于95.36%、96.27%、80.64%。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作业后的开沟深度、沟底宽度、覆土率相关测量均满足国标要求。
袁睿龙[10](2020)在《河北矮砧密植苹果园水肥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矮砧密植是世界苹果产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模式,也是目前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河北省矮砧密植苹果园的规模化发展,缺乏系统科学的果园管理和施肥技术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本研究采用不同水肥优化处理试验和矮砧密植果园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河北矮砧密植苹果园不同灌水施肥条件对苹果的产量、品质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并探寻河北省不同苹果种植区域土壤的养分丰缺状况,从而为河北矮砧密植苹果的生产、化肥减施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水肥优化技术模式提高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3种优化处理模式产量均显着高于T1(常规水肥处理),T2(水肥减量25%)、T3(水肥减量25%配施锌肥)、T4(水肥减量25%配施土壤调理剂)分别比T1处理增产5.2%、2.7%、4.4%。在果形指数方面,T3、T4处理均显着大于T2和T1处理,较T1处理分别高46.3%和43.3%。硬度方面4种处理未达到显着差异。T3处理的糖酸比指标显着大于其他3个处理,较T1、T2、T4分别高出21.76%、33.89%、23.95%。4种处理中T4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达到显着性差异。(2)通过水肥优化技术模式提高了苹果叶片养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其中T3和T4处理在各时期叶片中氮磷钾的含量基本均显着高于T1和T2处理,在成熟期,T3和T4处理叶片氮含量较T1处理提高40.6%和51%,磷含量分布较T1处理提高36.8%和29.3%,钾含量分别较T1处理提高43.46%和58.65%。在土壤有机质方面,T4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大于其他处理,成熟期0-20 cm、20-40 cm和40-60 cm 土层较T1处理分别提高36.6%、50.4%和47.8%。在土壤氮素方面,成熟期T3和T4处理土壤表层全氮含量较T1提高24.67和25.97%。在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方面,成熟期0~20 cm 土层中T4处理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T1处理提高62.21%、26.08%,比T2 处理提高 44.28%、30.82%。(3)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多数矮砧密植果园存在施肥技术落后,土壤管理粗放,养分不均衡等问题。从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上看,调研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整个产区有63.7%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区间(1.5%-2%)中,有16.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土壤氮素含量处于中等水平,95%的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区间(0.8-1.2g/kg),土壤碱解氮含量有85.4%分布在中等区间(100-180mg/kg)。大部分地区果园土壤磷素含量较高,整个产区27.8%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29%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大于40mg/kg,含量处于高水平。产区土壤速效钾整体处于偏高水平。产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达到202.5mg/kg。42.8%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在150-200mg/kg的较高水平,36.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200mg/kg。综上,在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地试验条件下,按常规水肥减量25%并配施土壤调理剂和锌肥是该地区密植苹果园的最优水肥技术模式。建议河北矮砧密植苹果产区的果园改进施肥方式,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本研究所得的水肥优化技术模式进行水肥减量优化;同时按测土配方地试验结果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控制和减少钾肥施用量,适当减少对土壤磷素的补充,从而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的目标。
二、果园施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园施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果园分层施肥机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果园开沟施肥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开沟机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施肥方式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施肥机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节 |
第2章 果园分层施肥机的设计 |
2.1 果园分层施肥机整机设计概述 |
2.1.1 果园开沟施肥的农艺要求 |
2.1.2 整机设计原则 |
2.2 开沟机构的设计 |
2.2.1 刀辊结构的设计 |
2.2.2 开沟刀片的设计要求 |
2.3 施肥机构的选择与设计 |
2.3.1 有机肥排肥器的选择与设计 |
2.3.2 化肥排肥器的选择与设计 |
2.3.3 分层施肥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
第3章 开沟机构的运动学与力学分析 |
3.1 开沟刀片运动学分析 |
3.1.1 开沟刀片工作原理 |
3.1.2 开沟机构运动分析 |
3.2 开沟刀片力学分析 |
3.2.1 切土过程分析 |
3.2.2 抛土过程分析 |
3.3 分层施肥的运动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关键部件仿真分析 |
4.1 开沟机构仿真分析 |
4.1.1 土壤模型的建立 |
4.1.2 试验方案 |
4.1.3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4.2 分层施肥过程仿真分析 |
4.2.1 仿真模型建立 |
4.2.2 分层施肥仿真运动过程 |
4.2.3 覆土板结构参数对分层施肥效果的影响 |
4.3 本章小节 |
第5章 试验与分析 |
5.1 开沟机构土槽试验 |
5.1.1 试验目的 |
5.1.2 试验条件 |
5.1.3 试验方案设计 |
5.1.4 试验结果分析 |
5.1.5 土槽对比试验 |
5.2 开沟施肥机田间综合试验 |
5.2.1 试验目的 |
5.2.2 试验设计 |
5.2.3 分层施肥试验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2)基于大数据技术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研究述评 |
3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2 理论基础 |
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内容 |
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5.1 研究方法 |
5.2 技术路线图 |
6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6.1 创新点 |
6.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标准 |
1 HACCP标准 |
2 苹果种植质量标准 |
3 苹果种植环节HACCP分析 |
3.1 苹果种植环节潜在危害点(HA)分析 |
3.2 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
3.3 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苹果种植环节HACCP计划书 |
第三章 传统模式下甘肃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分析 |
1 传统模式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现状 |
1.1 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效果显着 |
1.2 质量管理技术不断提高 |
1.3 质量管理标准逐渐完善 |
2 传统模式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2.1 果园质量管理方法水平较低 |
2.2 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 |
2.3 对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认识不足 |
第四章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分析 |
1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现状 |
2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优势分析 |
2.1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的管理标准化程度高 |
2.2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的管理流程严格规范 |
2.3 大数据技术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效率高 |
2.4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模式先进、数据处理精准 |
2.5 结论 |
第五章 大数据技术下甘肃省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
1 制约因素 |
1.1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初期投资成本高 |
1.2 大数据质量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 |
1.3 大数据技术与苹果种植业质量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
1.4 果农理念落后,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 |
2 改进措施 |
2.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大数据应用平台 |
2.2 建立健全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 |
2.3 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
2.4 加强政府宣传,树立果农信息化管理的理念 |
2.5 全面推广农业信息化应用,转变苹果主产区经济发展动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苹果大数据标准体系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3)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果园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研究 |
1.2.2 关于化肥投入技术效率及最优施用量的研究 |
1.2.3 关于农户节肥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 |
1.2.4 关于农户技术采纳效应研究 |
1.2.5 关于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政策研究 |
1.2.6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化肥施用强度 |
2.1.2 化肥投入技术效率 |
2.1.3 水肥一体化技术 |
2.1.4 有机肥替代化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
2.2.3 计划行为理论 |
2.2.4 外部性理论 |
2.2.5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现状分析 |
3.1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变化趋势 |
3.1.1 化肥施用总量变化分析 |
3.1.2 化肥施用强度变化分析 |
3.2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的区域特征 |
3.3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的农作物结构特征 |
3.3.1 不同农作物化肥施用强度差异分析 |
3.3.2 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区域化肥施用强度差异的耦合关系 |
3.3.3 种植结构对化肥施用强度的驱动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4 农户化肥投入技术效率与减量潜力分析 |
4.1 农户化肥投入技术效率分析 |
4.1.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
4.1.2 化肥投入技术效率测算 |
4.2 农户化肥减量潜力分析 |
4.2.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
4.2.2 化肥减量潜力测算 |
4.3 本章小结 |
5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行为及其效应分析 |
5.1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决策机理分析 |
5.1.1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技术属性分析 |
5.1.2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路径分析 |
5.1.3 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需求分析 |
5.1.4 农户响应水肥一体化技术行动分析 |
5.2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愿与行为分析 |
5.2.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
5.2.2 数据来源、样本分析与模型构建 |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3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节肥增收效应分析 |
5.3.1 理论分析 |
5.3.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农户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及其效应分析 |
6.1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机理分析 |
6.1.1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动机 |
6.1.2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特征 |
6.1.3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模式 |
6.1.4 农户特征与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 |
6.2 风险感知、社会信任与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悖离分析 |
6.2.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
6.2.2 样本分析与模型构建 |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3 农户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节肥增收效应分析 |
6.3.1 理论分析 |
6.3.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农户减施化肥行为的激励机理分析 |
7.1 农户减施化肥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7.1.1 农户的利益诉求与行为取向 |
7.1.2 政府的利益诉求与行为取向 |
7.2 农户与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
7.2.1 博弈模型构建 |
7.2.2 博弈均衡分析 |
7.3 信息不对称下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机理分析 |
7.3.2 逆向选择下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机理分析 |
7.3.3 道德风险下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机理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 |
8.2.2 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 |
8.2.3 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补偿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山东省苹果种植户减施化肥行为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黄土高原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生态系统服务指标量化研究进展 |
1.2.2 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作用研究进展 |
1.2.3 农业管理措施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研究进展 |
1.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4 研究内容 |
1.4.1 STICS模型在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应用 |
1.4.2 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关系模拟及优化 |
1.4.3 基于情景模拟的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评估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试验布设 |
2.3 试验观测项目及方法 |
2.3.1 土壤水分 |
2.3.2 蒸发蒸腾 |
2.3.3 土壤硝态氮 |
2.3.4 产量和平均单果重 |
2.3.5 N_2O和土壤碳流失 |
2.3.6 气象因子监测 |
2.3.7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
2.3.8 模型参数测定 |
2.4 STICS模型 |
2.4.1 STICS模型简介 |
2.4.2 STICS模型对苹果园的参数化 |
2.4.3 模型评估 |
2.5 苹果园不同管理模式情景模拟设置 |
2.6 生态系统服务指标、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和评价指标 |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STICS模型在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应用 |
3.1 模型评估 |
3.2 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 |
3.3 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概况 |
3.4 讨论 |
3.4.1 STICS模型在苹果园可持续生产中的应用 |
3.4.2 气候和农业管理措施对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关系模拟及优化 |
4.1 不同管理措施对苹果园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
4.2 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关系特征 |
4.2.1 协同作用 |
4.2.2 权衡作用 |
4.2.3 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收益特征 |
4.3 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概况 |
4.4 讨论 |
4.4.1 不同情景下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作用 |
4.4.2 不同管理措施对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作用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情景模拟的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评估 |
5.1 情景模拟下的模型参数校正和验证 |
5.2 不同情景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与特征 |
5.3 不同情景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计算 |
5.3.1 物质量与价值量换算所需的社会价格数据清单 |
5.3.2 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评估 |
5.3.3 不同管理措施对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
5.4 不同情景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管理模型 |
5.5 讨论 |
5.5.1 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不足及管理建议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水肥一体化水氮用量对苹果园氮素利用的影响及其供应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水氮相互作用 |
1.3.2 水氮供应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
1.3.3 苹果园土壤硝态氮残留研究进展 |
1.3.4 高光谱氮素诊断 |
1.3.5 氮肥供应决策研究进展 |
1.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方法 |
2.1 试验果园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4.1 指标计算方法 |
2.4.2 综合评价方法 |
2.4.3 光谱数据分析方法 |
2.4.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三章 水氮用量对苹果树叶片氮素状况及冠层生长的影响 |
3.1 水氮用量对苹果树叶片氮含量的影响 |
3.2 水氮用量对苹果树生长状况的影响 |
3.2.1 苹果树春梢生长 |
3.2.2 苹果树叶面积指数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水氮用量对苹果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
4.1 水氮用量对苹果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
4.2 水氮用量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
4.2.1 外观品质 |
4.2.2 内在品质 |
4.2.3 苹果内在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4.3 水氮用量对苹果园水氮利用的影响 |
4.3.1 水分利用效率 |
4.3.2 氮肥农学利用率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水氮用量对苹果园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残留的影响 |
5.1 水氮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
5.1.1 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
5.1.2 土壤硝态氮的时间分布特征 |
5.2 水氮用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组合评价的苹果园水氮用量优选 |
6.1 基于单一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价 |
6.1.1 主成分分析法 |
6.1.2 TOPSIS法 |
6.1.3 灰色关联法 |
6.1.4 隶属函数分析法 |
6.2 基于模糊Borda方法的组合评价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苹果树冠层叶片氮含量估测初探 |
7.1 冠层叶片氮含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相关性分析 |
7.2 基于高光谱反射率估测苹果树叶片氮含量的多元校正方法比较 |
7.2.1 蒙特卡洛方法剔除异常值 |
7.2.2 光谱数据预处理 |
7.2.3 特征变量筛选 |
7.2.4 基于特征变量的模型建立与评价 |
7.3 基于高光谱反射率和偏最小二乘辅助极限学习机的苹果树叶片氮含量估测 |
7.3.1 蒙特卡洛二次检测法剔除异常值 |
7.3.2 样本集划分 |
7.3.3 光谱数据预处理 |
7.3.4 变量提取 |
7.3.5 模型建立及评价 |
7.4 讨论 |
7.4.1 光谱数据预处理 |
7.4.2 变量筛选 |
7.4.3 模型建立与选择 |
7.5 小结 |
第八章 基于叠加集成模型的苹果树叶片氮素诊断与供应决策 |
8.1 样本集划分 |
8.2 叠加集成模型建立与评价 |
8.2.1 叠加集成模型 |
8.2.2 极限学习机及其优化 |
8.2.3 子模型的融合 |
8.2.4 叠加集成模型关键参数选择 |
8.2.5 叠加集成模型预测结果 |
8.3 苹果树叶片氮素诊断关键时期 |
8.4 苹果树水氮供应模型的建立 |
8.4.1 模型结构 |
8.4.2 模型验证 |
8.5 讨论 |
8.5.1 基于叠加集成模型估测苹果树冠层叶片氮含量 |
8.5.2 苹果树水氮供应决策 |
8.6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不足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供磷水平与施肥方法对脐橙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
1.2 磷素养分管理研究进展 |
1.2.1 我国及世界磷肥资源及生产现状 |
1.2.2 磷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
1.2.3 磷肥的高效管理研究 |
1.2.4 柑橘施磷现状与问题 |
1.3 施肥技术进展 |
1.3.1 我国施肥技术概况 |
1.3.2 施肥技术应用 |
1.3.3 土壤分层施肥技术研究 |
1.3.4 柑橘施肥技术现状与问题 |
1.4 果树根系修剪应用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预期结果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供磷水平对奈维林娜脐橙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采样与项目测定 |
3.1.4 养分吸收、带走量与数据统计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供磷水平对奈维林娜脐橙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2 供磷水平对奈维林娜脐橙养分吸收的影响 |
3.2.3 供磷水平对奈维林娜脐橙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2.4 供磷水平对奈维林娜脐橙园土壤性质的影响 |
3.2.5 供磷水平对果园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适宜的供磷水平促进奈维林娜脐橙当年生春梢、秋梢的生长发育 |
3.3.2 适宜的供磷水平促进奈维林娜脐橙枝、叶、果的养分吸收利用 |
3.3.3 适宜的供磷水平促进奈维林娜脐橙果实产量与优良品质的形成 |
3.4 施磷对果园土壤养分、CO_2排放风险 |
3.5 小结 |
第4章 施肥深度对奈维林娜脐橙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样品采集与项目测定 |
4.1.4 养分吸收、带走量与数据统计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施肥深度对奈维林娜脐橙树体枝梢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2 施肥深度对奈维林娜脐橙养分吸收的影响 |
4.2.3 施肥深度对奈维林娜脐橙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2.4 施肥深度对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
4.2.5 施肥深度对果园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施肥深度对奈维林娜脐橙当年生春、秋梢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4.3.2 施肥深度对奈维林娜脐橙养分吸收的影响 |
4.3.3 施肥深度对奈维林娜脐橙果实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
4.3.4 施肥深度对土壤氮磷钾分布和碳排放量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切根对奈维林娜脐橙树体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3 采样与项目测定 |
5.1.4 养分吸收、带走量与数据统计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切根对奈维林娜脐橙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
5.2.2 切根对奈维林娜脐橙养分吸收的影响 |
5.2.3 切根对奈维林娜脐橙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切根对奈维林娜脐橙当年生枝梢的发育及干物质的积累的影响 |
5.3.2 切根对奈维林娜脐橙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5.3.3 切根对奈维林娜脐橙果实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及参研课题 |
(7)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功能自主导航农业机器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概括 |
1.2.2 国内研究现状概括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 文章结构与思路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机器人移动平台系统与施肥喷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2.1 研究目标 |
2.2 自主导航的施肥喷药农业机器人的总体架构 |
2.3 移动机器人平台系统的研究设计与控制 |
2.3.1 移动机器人平台系统的考察与研究 |
2.3.2 移动机器人平台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
2.4 施肥系统的研究设计与控制 |
2.4.1 施肥系统的考察与研究 |
2.4.2 施肥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
2.5 喷药系统的研究设计与控制 |
2.5.1 喷药系统的考察与研究 |
2.5.2 喷药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
2.6 自主导航的施肥喷药农业机器人的远程控制 |
2.6.1 Blinker平台介绍 |
2.6.2 农业机器人的远程控制方案 |
2.6.3 农业机器人的远程控制的实现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业机器人自主导航算法设计 |
3.1 导航技术方案的选择 |
3.2 算法概述 |
3.3 卷积神经网络(CNN)设计与实现 |
3.3.1 网络结构 |
3.3.2 RESNET残差网络 |
3.3.3 卷积层 |
3.3.4 损失函数 |
3.3.5 激活函数 |
3.4 卷积神经网络的优化 |
3.4.1 参数的初始化和更新 |
3.4.2 Batch Normalization |
3.4.3 防止过拟合 |
3.4.4 迁移学习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主导航的施肥喷药农业机器人系统的实验与分析 |
4.1 农业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
4.1.1 农业机器人实验平台的设计 |
4.1.2 训练数据的采集 |
4.1.3 训练结果与分析 |
4.1.4 实测结果与分析 |
4.2 施肥系统与喷药系统实验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现代苹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苹果园基肥施肥的机械化农艺要求 |
1.3 国内外基肥施肥装备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整机结构设计 |
2.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1 整机结构 |
2.1.2 工作原理 |
2.2 关键部件设计 |
2.2.1 机架设计 |
2.2.2 开沟装置设计 |
2.2.3 化肥排肥装置设计 |
2.2.4 有机肥排肥装置设计 |
2.3 控制系统设计 |
2.3.1 开沟深度自动调节原理 |
2.3.2 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
2.3.3 控制终端软件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土壤与肥料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
3.1 土壤物理特性参数测定与分析 |
3.1.1 土壤样本采集 |
3.1.2 土壤含水率 |
3.1.3 土壤密度 |
3.1.4 土壤坚实度 |
3.2 土壤力学特性参数测定与分析 |
3.2.1 土壤休止角 |
3.2.2 土壤静摩擦系数 |
3.2.3 土壤动摩擦系数 |
3.2.4 土壤恢复系数 |
3.2.5 土壤泊松比 |
3.3 肥料物理特性参数测定与分析 |
3.3.1 肥料样本采集 |
3.3.2 肥料含水率 |
3.3.3 肥料密度 |
3.4 肥料力学特性参数测定与分析 |
3.4.1 肥料休止角 |
3.4.2 肥料静摩擦系数 |
3.4.3 肥料动摩擦系数 |
3.4.4 肥料恢复系数 |
3.4.5 肥料刚度系数 |
3.5 本章小结 |
4 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开沟作业关键技术研究 |
4.1 土壤颗粒运动学分析 |
4.1.1 土壤颗粒上升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
4.1.2 土壤颗粒碰撞回落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
4.1.3 土壤颗粒直接回落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
4.2 土壤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
4.2.1 接触模型选取 |
4.2.2 本征参数确定 |
4.2.3 接触参数标定 |
4.3 离散元模型建立与试验 |
4.3.1 离散元模型建立 |
4.3.2 开沟作业评价指标 |
4.3.3 试验仿真过程与分析 |
4.4 单因素试验 |
4.4.1 试验设计 |
4.4.2 试验结果 |
4.4.3 单因素效应分析 |
4.5 正交试验 |
4.5.1 试验设计 |
4.5.2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 |
4.5.3 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 |
4.5.4 模型参数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5 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混合深施肥技术研究 |
5.1 混合深施肥技术评价指标 |
5.1.1 化肥施肥均匀度 |
5.1.2 有机肥施肥均匀度 |
5.1.3 混合肥施肥均匀度 |
5.2 肥料颗粒运动学分析 |
5.2.1 化肥颗粒从动运动特性分析 |
5.2.2 有机肥颗粒从动运动特性分析 |
5.2.3 肥料颗粒主动运动特性分析 |
5.3 离散元仿真模型建立与试验设计 |
5.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5.3.2 接触模型选取 |
5.3.3 全局参数设置 |
5.3.4 仿真试验设计 |
5.4 试验结果分析与参数优化 |
5.4.1 仿真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
5.4.2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 |
5.4.3 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 |
5.4.4 模型参数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6 基于粒形特征的肥料筛选技术研究 |
6.1 肥料粒形特征表征方法 |
6.1.1 肥料三轴特征 |
6.1.2 肥料圆度 |
6.1.3 肥料球度 |
6.1.4 肥料粒度 |
6.2 肥料粒形特征测定仪 |
6.2.1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6.2.2 图像采集控制系统 |
6.2.3 肥料粒形特征提取过程 |
6.3 肥料压碎力预测模型的构建 |
6.3.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6.3.2 支持向量机回归 |
6.3.3 组合核函数构建 |
6.4 肥料压碎力预测模型的优化及验证 |
6.4.1 预测模型参数优化 |
6.4.2 肥料粒度优化范围 |
6.4.3 预测模型验证试验 |
6.5 本章小结 |
7 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性能试验与田间试验 |
7.1 性能试验 |
7.1.1 试验条件及方法 |
7.1.2 开沟性能试验 |
7.1.3 施肥性能试验 |
7.1.4 肥料筛选试验 |
7.2 田间试验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创新点 |
8.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9)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装置及机架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开沟装备的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开沟机的设计及优化的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装置的设计 |
2.1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2.2 开沟装置设计 |
2.2.1 开沟装置整体结构 |
2.2.2 开沟传动箱传动比 |
2.2.3 开沟刀盘 |
2.2.4 开沟刀选型及其排列方式 |
2.3 开沟装置动力分析 |
2.3.1 开沟装置受力分析 |
2.3.2 开沟装置运动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装置参数优化 |
3.1 开沟性能评价指标 |
3.1.1 开沟深度稳定性 |
3.1.2 沟底宽度一致性 |
3.1.3 覆土率 |
3.2 开沟作业参数 |
3.2.1 前进速度 |
3.2.2 开沟刀转速 |
3.2.3 开沟刀偏转角 |
3.3 离散元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
3.3.1 土壤样本获取 |
3.3.2 离散元仿真参数确定 |
3.3.3 开沟装置几何模型建立 |
3.3.4 土壤模型建立 |
3.3.5 土壤接触参数设置 |
3.3.6 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
3.4 单因素试验 |
3.4.1 单因素试验整体方案设计 |
3.4.2 前进速度单因素试验 |
3.4.3 开沟刀转速单因素试验 |
3.4.4 开沟刀偏转角单因素试验 |
3.5 正交试验 |
3.5.1 试验设计 |
3.5.2 试验因素对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的回归分析 |
3.5.3 试验因素对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的回归分析 |
3.5.4 试验因素对覆土率的回归分析 |
3.6 模型优化与试验验证 |
3.6.1 模型优化 |
3.6.2 试验验证 |
3.7 本章小结 |
4 苹果园开沟施肥机机架优化设计 |
4.1 机架的结构设计 |
4.2 机架模态分析 |
4.2.1 机架参数化模型建立 |
4.2.2 机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
4.2.3 机架模态分析 |
4.3 灵敏度分析 |
4.3.1 灵敏度分析理论 |
4.3.2 灵敏度分析 |
4.4 机架多目标优化设计 |
4.4.1 多目标优化与遗传算法 |
4.4.2 机架多目标优化流程 |
4.4.3 机架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4.4.4 试验设计 |
4.4.5 响应面拟合 |
4.4.6 优化设计 |
4.4.7 结果分析及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田间试验 |
5.1 试验条件与试验方法 |
5.1.1 试验条件 |
5.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5.1.3 试验指标与测试方法 |
5.2 开沟性能验证试验 |
5.2.1 开沟深度稳定性验证 |
5.2.2 沟底宽度一致性验证 |
5.2.3 覆土率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河北矮砧密植苹果园水肥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进展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水肥优化技术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试验与调查方案 |
2.2.1 矮砧密植苹果园水肥一体化试验方案 |
2.2.2 调查方案 |
2.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2.3.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2.3.2 植物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水肥管理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
3.2 水肥管理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
3.2.1 水肥管理对苹果果形指数的影响 |
3.2.2 水肥管理对苹果硬度的影响 |
3.2.3 水肥管理对苹果糖酸比的影响 |
3.2.4 水肥管理对苹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3.3 水肥管理对苹果叶片养分的影响 |
3.3.1 水肥管理对苹果叶片氮含量的影响 |
3.3.2 水肥管理对苹果叶片磷含量的影响 |
3.3.3 水肥管理对苹果叶片钾含量的影响 |
3.4 水肥管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4.1 水肥管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3.4.2 水肥管理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3.4.3 水肥管理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3.4.4 水肥管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3.5 水肥管理对土壤pH的影响 |
3.6 矮砧密植苹果园典型个案调查 |
3.6.1 不同密植苹果园种植模式调查 |
3.6.2 不同密植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丰缺状况 |
3.6.3 不同密植苹果园土壤氮素含量丰缺状况 |
3.6.4 不同密植苹果园土壤速效磷含量丰缺状况 |
3.6.5 不同密植苹果园土壤速效钾含量丰缺状况 |
4 讨论 |
4.1 不同水肥管理苹果试验 |
4.1.1 水肥管理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1.2 水肥管理对苹果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
4.1.3 水肥管理对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
4.2 矮砧密植苹果园典型案例调查 |
4.2.1 苹果园化肥减肥增效制约因素 |
4.2.2 苹果园化肥减肥增效技术途径 |
4.2.3 不同密植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丰缺状况 |
4.2.4 不同密植苹果园土壤氮素含量丰缺状况 |
4.2.5 不同密植苹果园土壤速效磷含量丰缺状况 |
4.2.6 不同密植苹果园土壤速效钾含量丰缺状况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四、果园施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果园分层施肥机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D]. 孙会彬.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大数据技术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研究[D]. 何莉. 甘肃农业大学, 2021(11)
- [3]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果园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例[D]. 陶源. 山东农业大学, 2021(12)
- [4]黄土高原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D]. 邵主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水肥一体化水氮用量对苹果园氮素利用的影响及其供应决策[D]. 陈绍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6]供磷水平与施肥方法对脐橙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李俊杰. 西南大学, 2021
- [7]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功能自主导航农业机器人的研制[D]. 牛文琦.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8)
- [8]现代苹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D]. 张宏建.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9]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装置及机架设计与试验[D]. 徐春保.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10]河北矮砧密植苹果园水肥优化技术研究[D]. 袁睿龙.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5)
标签:水肥一体化论文; 土壤调理剂论文; 开沟施肥机论文;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论文; 土壤密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