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绿色果树生产农药不宜施用于果树

三类绿色果树生产农药不宜施用于果树

一、生产绿色果品三类农药不宜在果树上施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磊,杨港,张燕,孟海军,赵伟,李琳,刘群龙,吴文江[1](2021)在《果树外源硒施用现状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果树施用硒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1)果树施硒的方法主要是叶面喷施法,施硒后果实可有效富集硒元素,不同种类果实的硒含量可达到240~400μg·kg-1。(2)果树施硒后表现出一系列积极的生理和生态效应,在增加果实有机硒含量的同时,树体还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能有效地抑制果实中铅、汞、铬、砷等有毒重金属的积累从而有益于人体健康,还可以有效拮抗盐、热和干旱等不良环境胁迫。(3)针对果品的硒含量及对人体作用效应的研究,探讨了中国相关膳食硒标准与果品的天然硒含量。综述了果树富硒的作用机理、应用现状以及富硒研究的新进展,对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富硒果产业的发展方向。

宋宁艳[2](2020)在《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滋养了许多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统果园,其中一些一直延续至今,进而被评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果园作为中国复合式农业生产系统的代表,涵盖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多种经营方式的缩影,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树粮结合、果蔬结合与种养结合三种形式,经营管理中受传统农耕思想指导,坚持“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基本理念。传统果园中多方面的技术体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系统,其中包括林间管理技术体系、林下管理技术体系及乡土知识体系三大方面,前两者是具体操作技术,后者则属于理论支撑。林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集中于对果树的管护,这些技术体系兼顾果树从“生”到“长”的全过程,如繁育技术、花果管理、防虫技术,是传统果园农业技术的特色体现;而传统果园林下管理技术体系则是从大田农业生产借鉴而来的技术经验,但又与之不同,传统果园结合当地特色,衍生出与众不同的技术体系,均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而构成乡土知识体系的主体是果农,他们经过实践形成有关“天”、“地”、“人”的乡土知识,并经过士人阶层与统治者的助力,在乡土文化的影响下最终形成知识体系。传统果园历史悠久,经历了传统时期、西方科学引进后与现代农业反思三个阶段的演变,促使演变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态多方面,并暗含规律。传统果园历经数久演变而不衰与坚持传统技术体系具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对当地与整个流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探究传统果园能够长期维持的原因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古籍文献,从横向分析其内部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机制,以传统果园演变历程为纵向研究出发点,从而得出黄河流域传统果园能够长期维持的原因与坚持传统技术体系有着密切关系,并进一步探析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的产生的效应。传统果园经久不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引起思考,其生产、管理技术与经验对现代果园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贾昊[3](2020)在《高垄与覆膜栽培对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性状、枣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灵武长枣是宁夏地方特色鲜食枣品种,效益显着。为探索适宜的轻简化生态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和效益,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灵武长枣种植园,以8年生灵武长枣嫁接苗为对象,采用平作覆膜(PDM)、高垄(GL)和高垄覆膜(GLM)三种栽培模式,以平作栽培为对照,分析比较四种栽培模式下根区土壤环境、枣树营养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温度表现为:平作覆膜栽培>高垄覆膜栽培>高垄栽培>对照(平作栽培),平作覆膜栽培、高垄覆膜栽培和高垄栽培的平均温度比对照分别高15.05%、6.88%和11.35%;在20~40 cm 土层内,高垄栽培和高垄覆膜栽培的土壤氧气含量均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 4.09%和2.41%,40~60cm土壤深度内,各时期的土壤氧气含量均值表现为:高垄栽培>高垄覆膜栽培>对照(平作栽培)>平作覆膜栽培;平作覆膜与高垄覆膜的土壤湿度极显着大于对照和高垄栽培,平作覆膜栽培和高垄覆膜栽培的平均土壤湿度较对照分别增加了 64.73%和68.77%。说明覆膜可以增加土壤温湿度,起垄栽培增加了土壤氧气含量。2、平作覆膜栽培和高垄覆膜栽培较对照都可以增加灵武长枣枣吊粗、叶面积、叶片鲜重和叶片干重的净生长量,其中叶面积的净增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 31.01%和19.78%,高垄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的营养生长量相比其它处理较低。3、平作覆膜、高垄和高垄覆膜三种处理较对照均能增加灵武长枣单株产量,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高垄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单株产量、果实单果重、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28.29%、12.31%、2.84%、8.30%、25.40%和11.43%,均高于其它处理。对四种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产量与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高垄栽培效果最好。4、土壤湿度与灵武长枣叶面积和叶片干鲜重的净增长量存在正相关,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存在负相关。土壤氧气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综上所述,覆膜、高垄和高垄覆膜栽培均可以提高产量,其中高垄栽培增加了枣树根区土壤氧气含量和土壤温度,增产增效作用最为显着,更适宜在灵武长枣生产上推广应用。

卢海博[4](2019)在《新烟碱类农药的残留降解及在苹果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苹果树(Malus pumila Mill.)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经常受到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危害,通常以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进行防治,随着毒死蜱等高毒有机磷农药在果树上的禁用,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抗药性的日益严重,以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为代表的新烟碱类农药成为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主要药剂。新烟碱类农药的大量使用给苹果质量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如何有效地评估和防范该类农药的残留问题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两年3地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和啶虫脒6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和果园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明确6种农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并根据6种农药在各试验点的最终残留值对其在苹果中的膳食风险进行评估,为6种农药在果树上的合理使用及确定其在苹果上最高残留限量的制定提供依据;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在苹果干制、苹果罐头、果酱、果酒和果醋的加工过程中6种新烟碱类农药的残留变化情况,并根据加工因子对各加工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为生产健康安全的苹果制品提供参考。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土壤、苹果及其加工品中6种新烟碱类农药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以乙腈作为提取溶剂,乙腈和0.3%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和重复性。样品提取过程中采用涡旋方式代替超声波提取,采用(PSA,GCB,C-18,MgSO4)等固体净化材料对样品进行净化,无需过固体小柱,经添加回收试验方法验证后,回收率、检出限和定量限均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该方法可以为生产中苹果干样、苹果罐头、果酒和果醋样品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2)6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0.05mg/kg、0.1mg/kg和1mg/kg添加水平下,6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8.910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8.7%之间(n=5);目标农药在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0.8102.2%之间,RSD为3.36.8%之间(n=5),满足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要求。6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和果园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苹果中的半衰期为4.759.76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2517.77d,消解速率较快,属于易降解农药。结合苹果中6种新烟碱类农药的最终残留量值,计算出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和啶虫脒的风险商值RQ分别为0.0026、0.05、0.02、0.05、0.003和0.01,6种农药的风险商值均小于1,膳食风险是可以接受的。(3)研究了不同干制方式(晒干、烘干、微波干和冻干)对苹果中6种新烟碱类农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晒干过程中,啶虫脒、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9、0.8、0.8,吡虫啉、呋虫胺和噻虫胺的残留降解较多,加工因子分别为0.3、0.1和0.5。烘干后吡虫啉、噻虫胺和烯啶虫胺的加工因子分别为1.6、1.4和1.3,表明烘干过程使这3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增加,而呋虫胺的加工因子为0.3,表明烘干过程使其农药残留水平降低,啶虫脒和噻虫嗪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8和1.2,在烘干过程中其农药残留水平没有变化。微波干制过程中,除啶虫脒的加工因子为0.8外,其余5种农药的加工因子都小于0.8,表明微波干制过程使新烟碱类农药的残留水平降低。与前3种加工方式相比,冷冻干制过程中由于水分减少导致了6种新烟碱类农药残留水平升高,加工因子均高于1.3,存在加工风险。(4)研究了实验室模拟苹果罐头和果酱加工过程中6种新烟碱类农药残留的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在苹果罐头加工过程中,罐头汁中6种新烟碱类农药的加工因子均小于0.8;苹果罐头中除吡虫啉和噻虫胺的加工因子为0.8外,其余药剂加工因子均小于0.8,表明苹果罐头加工过程使农药残留水平降低,可以以鲜果中的农药残留水平评价苹果罐头的安全性。果酱中6种农药的残留水平较苹果罐头和罐头汁中的农药残留浓度高,加工因子均高于0.8,但是小于1.2,表明苹果酱加工过程对6种新烟碱类农药残留没有影响。(5)研究了实验室模拟果酒和果醋加工过程中6种新烟碱类农药残留的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在果酒、果醋加工过程中,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啶虫脒的加工因子均小于0.8,表明通过发酵后果酒、果醋中的6种新烟碱类农药残留降低,以鲜果中的农药残留评价果酒、果醋的安全性是可行的。试验以乙腈作为提取溶剂,乙腈和0.3%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6种新烟碱类农药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并对不同样品的净化材料种类和用量进行了优化,所建方法适合于土壤、苹果、苹果干、果酱、果酒和果醋中6种新烟碱类农药的同时检测。6种新烟碱类农药在果树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苹果中的半衰期为5.1012.84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2517.77d,均属于易降解农药。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6种新烟碱类农药的RQ值都小于1,无膳食风险存在。在不同方式的苹果干制过程中,晒干、烘干和微波干制使得部分农药残留降低,冷冻干制均增加6种新烟碱类农药残留,建议采用微波或晒干方式进行苹果干制。果酱加工过程对6种农药的残留没有影响,加工因子为0.81.2。苹果罐头、果酒和果醋加工中,6种农药残留均降低,加工因子小于1,无加工风险。

李洁[5](2019)在《生长调节剂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zao’)果实转色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壶瓶枣裂果多发生在果实转色期,调控壶瓶枣果实发育过程使其转色期避开多雨季节是防控枣裂果的一条新途径。本试验以壶瓶枣为试材,在确定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和多效唑(PP333)可有效调控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基础上,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重点研究了赤霉素和多效唑处理在调控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对果实色素物质、内源激素和糖类代谢的影响,以探究壶瓶枣果实转色调控机制,为枣果实生长发育调控以及在生产上更加有效的防治枣裂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赤霉素减缓了壶瓶枣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的降低,在成熟期显着降低了果皮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果实转色期间,赤霉素处理降低了壶瓶枣果实内源GAs、IAA和ZR含量,提高了ABA含量;在果实发育后期显着提高了壶瓶枣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代谢酶净酶活性在壶瓶枣果实糖积累中起着重要作用。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565个,其中上调860个,下调705个,KEGG通路注释到的261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淀粉和糖代谢通路(19个,占7.28%)、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13个,4.98%)以及与色素合成密切相关的苯丙素类生物合成通路(6个,2.3%)。赤霉素处理对花青素、黄酮等色素物质合成通路的关键基因均表现为下调作用。2.多效唑分别在果实转色前期和末期显着提高了壶瓶枣果皮类胡萝卜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内源IAA、GA、ABA含量始终,处理浓度不同对内源ZR含量影响效果不同;显着提高了壶瓶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多效唑处理条件下,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以及中性转化酶对壶瓶枣果实可溶性糖积累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多效唑处理的壶瓶枣果实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2,169个,其中上调820个,下调1,349个。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的362个差异表达基因,首先集中在淀粉和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均为19个,占5.25%),其次是苯丙素类(17个,4.70%)、类黄酮(13个,3.59%)及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通路(10个,2.76%)。多效唑处理对花青素、黄酮等色素物质合成的关键基因均表现为上调作用。3.比较多效唑与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调节过程,发现多效唑调控壶瓶枣果实提前转色的作用途径主要体现在类黄酮等色素物质生物合成通路,而赤霉素处理在延迟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对壶瓶枣果实淀粉和糖代谢通路的影响最大。

孙正[6](2018)在《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果品生产大国,我国的果树品种丰富且种植面积广阔,其果品总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进行,越来越多的果园征地补偿行为和果园投资行为都需要依赖于果园价值评估作为核心决策依据。然而,近年来我国由于征地补偿引发的经济纠纷以及各果品生产基地引资不畅等诸多问题的背后,折射出当前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与方法相对滞后的深层次问题。为此,本文对果园价值评估这一跨学科命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果园投资建设、征地补偿、资产核算等目的下的果园价值评估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实践工具。本文以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和均衡价值为基础,采用深入访谈法对当前我国果园价值评估实践环节存在的诸多难点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对河北省核心梨果产区中各类果园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成本法模型、收益法模型和市场法模型在内的一整套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并通过案例实证对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后续研究改进的空间与发展方向。通过大量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多将果树作为生物资产或经济林资产进行评估研究,而很少将果园作为独立且具有综合性生产功能的农业资产组合进行价值评估研究。且国内各类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多以各国的会计准则和资产评估准则为依据。其中,我国会计准则倾向于从成本角度对农业生物资产进行价值核算,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则倾向于从收益的角度来对经济林资产价值进行评估。2、通过对我国当前具有果园价值评估经验的资产评估师访谈调查发现,突破传统的生物资产评估和经济林资产评估,将果园作为一项整体资产进行评估是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所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在我国果园价值评估实践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专业资产评估师对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理解缺乏一致性,以及对现代化果园资产价值形成与发展规律认识不全面,是导致果园价值评估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对当前我国现代化果园这一独特资产的价值规律和价值特征进行深入探究,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是解决果园价值评估实践环节诸多问题的唯一路径。3、通过对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中各类果园的实地调查发现,各个产区的果园种植规模、经营方式和现代化程度差异明显。各产区的果园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和市场对接形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进步。现代化程度越高的果园,除果树之外的各类资产构成比例、价值贡献和重要性越高;果园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市场对接方式越多样化;果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产业链整合程度越紧密。调查结果充分显示,若将果树价值等同于果园这一综合性整体资产的价值已经明显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构建出能够体现出现代化果园资产价值全面性、收益价值多样性和市场价值公允性的评估方法,已经成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果树种植业发展的迫切要求。4、在果园资产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成本法与现代化果园构建方式相结合,本着通过系统性与层序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能够体现出果园整体资产价值且反映实际生产能力的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一方面,该模型的核心参数涵盖了现代化果园的全部资产内容,能够通过成本加和的方式表述出符合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的果园整体资产价值。另一方面,本文结合各类果园资产的价值规律,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果园资产价值评估的思路与方法,保证了其评估结果能够对果园资产有效性和各类资产匹配程度做出合理反映。5、在果园收益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收益法与现代化果园收益方式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到果树生命周期与果园经济价值实现规律关联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该模型中的各核心参数逐一进行了分析,灵活运用各种预测方法作为工具,提出了针对各个核心参数的预测思路与取值方法。在果品产量预测方面,本文从果树生命周期过程中苗木、幼树、初果期到盛果期的生产能力变化规律出发,提出了以果树周干指标为预测依据的果品产量预测方法,进而提高了果品产量预测的便利性和科学性。在折现率取值方面,本文以被评估果园的生产经营风险和实际抗风险能力为依据,构建了全面的果园经营风险报酬率的指标体系,从而提高了折现率取值的科学性和客观性。6、在果园市场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市场法与现代化果园市场交易类型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国果园交易特殊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一方面,对如何筛选具有可比性的参照果园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果园自身因素和果园交易特殊性四个方面,为被评估果园和参照果园之间的对比与量化调整提供可靠的标准、尺度和取值方法。7、通过实际应用,本文对三种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各自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市场法模型由于受到应用前提条件的限制,未能进行实践检验。成本法模型体现了被评估果园资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初建不久且实物资产占比较高的果园价值评估中体现了较好的适用性。收益法模型因为能够反映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预期心理,其评估思路和评估结果都获得较高的认可度。总的来说,三种评估模型的应用不仅取决于被评估果园所处的经营方式、自然环境、组织形式、生产技术和资料信息充分度等外部因素,而且还取决于评估机构和评估自身的相关经验与能力水平。最终,本文构建的成本法模型、收益法模型和市场法模型构成了一套具有相互验证关系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在搭配应用过程中可以形成更加全面、客观和更具公允性的评估结果。

杨国庆[7](2020)在《陇东地区出口苹果害虫监测与防治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害生物防治是苹果生产管理和保障出口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升苹果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宽高端多元化国际市场的基础。为切实掌握陇东地区出口苹果害虫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本研究根据我国苹果主要贸易国家及地区植物检疫要求,结合陇东地区苹果病虫害发生状况,对平凉、庆阳两市出口苹果害虫成虫的发生动态展开调查,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及管理建议,旨在为陇东地区出口苹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泰国、菲律宾、印度等16个苹果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关注的检疫性害虫名录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对我国出口苹果有植物检疫要求的害虫共62种,其中最多的是鳞翅目,达到24种,其次是双翅目,有15种。(2)根据对16个苹果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关注的检疫性害虫分析,结合平凉、庆阳市苹果害虫发生状况,确定监测对象为苹果蠹蛾(Cydia pomenalla),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her von Roslerstamm),苹褐卷叶蛾(Pandemis heparana),疆夜蛾(Peridroma saucia),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等检疫性实蝇。监测期内,平凉、庆阳市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苹褐卷叶蛾、疆夜蛾均有发生,苹果蠹蛾和实蝇未监测到发生。(3)平凉、庆阳市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疆夜蛾发生均较普遍,以疆夜蛾发生量最大,其次为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其中,平凉市疆夜蛾发生量最大,庆阳市李小食心虫发生量最大。(4)平凉、庆阳市6月中旬起加强对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的防治,7月份重点防治苹褐卷叶蛾,5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下旬应持续加强对疆夜蛾的防治。(5)总结并提出了对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苹褐卷叶蛾和疆夜蛾等6种害虫的防治对策,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苟凯[8](2017)在《柑橘种植加工农业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及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重庆三峡库区柑橘种植生产,作为西部山区重要的特色产业,其发展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但是,随处丢弃的柑橘皮渣严重污染土壤水体;肥料、农药施用不合理;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重庆市三峡库区的调研数据和资料,探讨柑橘园区内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废弃物现有循环利用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废弃物的减量化、废弃物的再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为原则,对柑橘园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利用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最后,构建柑橘园区“柑橘、蔬菜、肥料、饲料、农庄”复合生产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对该复合循环利用模式各组成部分功能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发现,该模式对成功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减轻环境污染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基于减量化技术的废弃物循环模式的研究中发现,柑橘园区肥料使用不均衡及存在较大流失量等问题。另外也发现,园区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任意加大浓度、错误选择喷施工具以及采收前乱用药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基于减量化的施用农药和化肥的相关技术建议,并对采用减量化技术所产生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本文针对园区雨水及废水资源的浪费现状,提出园区雨水和生活生产污水再利用技术,分别是屋面集蓄雨水与中水联用系统和雨水集水调蓄池系统,以及利用处理后的生活、生产污水灌溉园区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沼气。通过分析发现,该污废水再利用技术具有较好的社会与环境效益,并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园区每年产生的50万吨柑橘皮渣多做填埋处理,不仅浪费资源,并且造成环境和水体污染。经过分析柑橘皮渣的主要成分、含量,发现柑橘皮渣可以通过提取、发酵、堆肥以及青贮等技术进行有效利用,并且这些技术均能为园区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效益。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库区市场需求,本研究构建了三峡库区柑橘园区“柑橘、蔬菜、肥料、饲料、农庄”复合生产循环利用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两个子系统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从生产模式、组织方式、技术体系等三个角度进行了考察。同时发现,该复合循环利用模式的社会、环境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极具发展潜力。

周春华,吴慧[9](2013)在《我国果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食品安全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果品安全在食品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果品安全的因素多样复杂,我国目前的果品生产条件和管理现状,不可避免地导致产生许多果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果品安全影响因素和果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保证我国果品安全的对策,旨在提高果品安全水平,保持我国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封雷[10](2013)在《南京地区梨需冷量及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确需冷量是落叶果树设施促成栽培的先决条件,也是设施促成栽培中选用品种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测定了在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常见梨品种的需冷量,检验了4种不同种类破眠剂对休眠打破的效果,研究了外源生长调GA3和CPPU及套袋对棚内果实品质的调控作用,并探讨了多效唑(PP333)对棚内的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南京地区冬季气温波动平缓,昼夜温差小,无极端温度出现,有利于落叶果树低温积累。应用3种低温累积计算模型(犹他模型、≤7.2℃模型和0-7.2℃),对南京地区的37个梨品种需冷量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7.2℃模型统计结果高于0-7.2℃模型和犹他模型,而0-7.2℃模型和犹他模型之间计算结果相近。相比而言,南京地区梨需冷量的研究采用犹他模型为妥。对于需冷量小于400C.U的梨品种,其低温积累可以在12月末满足,在设施促成栽培中适宜在1月初扣棚升温;对于在400~700C.U之间的中等需冷量品种,其低温积累可以在1月下旬满足,适宜在2月初扣棚升温;大于700C.U的高需冷量品种,不适宜在南京地区进行设施促成栽培。在供试破眠药剂中,单氰胺(H2CN2)对打破离体‘翠冠’与‘黄冠’枝条休眠效果最佳。1%浓度的单氰胺溶液提早了‘翠冠’离体枝条6d初花,4%单氰胺处理提早了‘黄冠’离体枝条10d初花。TDZ打破休眠效果效果次之,15mg/L可以提早翠冠4d初花,30mg/L可以提早‘黄冠’8d初花。硝酸钾对离体枝条打破休眠效果微弱,仅在8%的较高浓度下提前了‘黄冠’离体枝条2d初花。50mg/L处理提前了‘翠冠’初花4d,但是在150mg/L的浓度下推延迟了初花期。类似的,50mg/L与100mg/L GA3均推迟了‘黄冠’离体枝条的花期,这表明虽然GA3具有一定打破休眠的作用,但是其效果并不稳定。外源生长调节剂CPPU与GA3处理均增大了果实纵径、横径与单果质量,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但CPPU处理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GA3处理增大了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其中CPPU40mg/L处理对单果质量增幅最大,100mg/L GA3处理次之。CPPU、GA3和套袋处理对果点密度影响不大,但是套袋处理显着降低了果点大小,套袋后果实锈斑面积明显减小,但易形成“花斑果”,但对果实的其他品质影响不大。总体上看外源生长调节剂增大了果锈面积,其中50mg/LGA3处理锈斑最严重。在多效唑(PP333)两种施用方式下(叶面喷施与土施),随着施用浓度的提高,对新梢长度、新梢直径、节问长度与单叶面积的抑制作用加强。在较低浓度下(200mg/L与400mg/L)叶面喷施具有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的功效,高浓度(600mg/L)的叶面喷施略微降低了单果重,但是对果实品质仍具有提高的作用。与叶面喷施相比,设施内土施多效唑对新梢枝条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叶面喷施差。

二、生产绿色果品三类农药不宜在果树上施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产绿色果品三类农药不宜在果树上施用(论文提纲范文)

(1)果树外源硒施用现状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树外源硒施用的技术及效果
    1.1 应用于果树的两种硒源
    1.2 常见的果树施硒技术
    1.3 果树施硒的方法和效果
2 外源硒施用对果实性状的影响
    2.1 中国果品的天然硒含量
    2.2 果实中硒累积和转运规律
    2.3 硒元素可改善果实储藏性
3 外源硒对树体的影响
    3.1 硒对树体生理代谢的影响
    3.2 果树施硒后的生态响应
        3.2.1 硒元素有助于拮抗环境胁迫
        3.2.2 硒元素有助于拮抗重金属毒害
4 中国的膳食硒标准及应用研究
    4.1 中国膳食硒标准的现状
    4.2 富硒果品的医疗保健作用
    4.3 富硒果品的消费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5.2 发展趋势及展望
        5.2.1 富硒果产业开发的组织程序日趋规范
        5.2.2 功能性富硒水果开发备受青睐
        5.2.3 展望
        (1)果树生物学及富硒规律研究。
        (2)硒对果树的生理作用及其功能研究。
        (3)硒对果树环境胁迫和重金属污染的相互作用。
        (4)由农艺补硒措施向果树遗传资源的发掘方向过渡。

(2)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黄河流域自然与历史背景
    2.1 自然环境背景
        2.1.1 气候
        2.1.2 土壤
        2.1.3 河流
    2.2 社会历史背景
        2.2.1 政治经济概况
        2.2.2 人口流动概况
        2.2.3 技术选择与域外交流
    2.3 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
第三章 传统果园复合生产系统
    3.1 树粮结合
        3.1.1 树粮结合的历史渊源
        3.1.2 树粮结合的具体形式
    3.2 果蔬(果)结合
        3.2.1 果蔬(果)结合的历史
        3.2.2 果蔬(果)结合的表现形式
    3.3 种养结合
        3.3.1 种养结合的历史演变
        3.3.2 种养结合的实例
    3.4 思想表现
        3.4.1 树粮结合的思想
        3.4.2 果蔬(果)结合的思想
        3.4.3 种养结合的思想
第四章 传统果园林间管理技术体系
    4.1 繁育技术
        4.1.1 “种树”技术
        4.1.2 “栽树”技术
        4.1.3 “插树”技术
    4.2 花果管理技术
        4.2.1 授粉技术
        4.2.2 疏花、疏果技术
        4.2.3 其他花果管理技术
    4.3 修剪整形技术
        4.3.1 时间界定
        4.3.2 具体方法
    4.4 防虫技术
        4.4.1 生物防治
        4.4.2 物理防治
        4.4.3 农业防治
        4.4.4 药物防治
第五章 传统果园林下管理技术体系
    5.1 耕作技术
        5.1.1 深翻土地
        5.1.2 中耕除草
        5.1.3 果园覆盖
    5.2 施肥技术
        5.2.1 草木灰
        5.2.2 绿肥植物
        5.2.3 农家粪
    5.3 灌溉技术
        5.3.1 冬灌
        5.3.2 沟灌
        5.3.3 穴灌
    5.4 储藏加工技术
        5.4.1 干制法
        5.4.2 窖藏法
        5.4.3 作醋法
        5.4.4 酿酒法
第六章 传统果园民间乡土知识体系
    6.1 乡土知识
        6.1.1 与“天”相关的知识
        6.1.2 与“地”有关的知识
        6.1.3 与“人”有关的知识
    6.2 乡土文化
    6.3 体系的形成
        6.3.1 果农阶层
        6.3.2 文人阶层
        6.3.3 统治阶层
第七章 黄河流域传统果园的历史演变
    7.1 阶段性演变
        7.1.1 传统时期
        7.1.2 西方科学引进后
        7.1.3 现代农业反思阶段
    7.2 演变动因
    7.3 规律探析
第八章 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长期存在的原因与效应分析
    8.1 原因分析
        8.1.1 果园农业系统的特殊性
        8.1.2 坚持传统经营理念
    8.2 生态效应
        8.2.1 净化当地空气
        8.2.2 保持当地水土
        8.2.3 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8.3 经济效应
        8.3.1 果农收入
        8.3.2 社会收入
    8.4 社会效应
    8.5 文化效应
        8.5.1 饮食文化
        8.5.2 民间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高垄与覆膜栽培对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性状、枣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果树生态栽培
        1.2.2 果树垄作栽培
        1.2.3 果树覆盖栽培
        1.2.4 灵武长枣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3 展望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主要环境因子比较
        3.1.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氧气含量比较
        3.1.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温度比较
        3.1.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湿度比较
    3.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生长量比较
        3.2.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枣吊长净生长量比较
        3.2.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枣吊粗净生长量比较
        3.2.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片叶绿素SPAD值比较
        3.2.4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面积净生长量比较
        3.2.5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片鲜重净生长量比较
        3.2.6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片干重净生长量比较
        3.2.7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座果率比较
        3.2.8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单株产量比较
    3.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品质比较
        3.3.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横径与纵径比较
        3.3.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单果重比较
        3.3.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单果体积比较
        3.3.4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硬度比较
        3.3.5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较
        3.3.6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糖比较
        3.3.7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有机酸含量比较
        3.3.8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Vc含量比较
        3.3.9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花色素苷含量比较
        3.3.10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类黄酮含量比较
        3.3.1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表面色泽参数比较
    3.4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环境因子与生长及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3.4.1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环境因子与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
        3.4.2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环境因子与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3.5 四种栽培模式的综合评价
        3.5.1 灵武长枣评价指标选择
        3.5.2 主成分分析
        3.5.3 不同栽培模式灵武长枣产量与果实品质指标的综合评价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灵武长枣不同栽培模式对根区土壤温湿度与氧气含量的影响
        4.1.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生长量的比较
        4.1.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产量与品质比较
        4.1.4 灵武长枣根区土壤环境与生长量、果实品质及产量的相关性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 一种灵武长枣树高垄栽培方法

(4)新烟碱类农药的残留降解及在苹果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外苹果农药残留研究现状
    1.3 我国苹果农药残留研究现状及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1.3.1 我国苹果农药残留现状
        1.3.2 我国苹果农药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1.4 新烟碱类农药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1.5 加工方式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1.6 科学问题的提出
    1.7 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目标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和土壤中残留降解动态试验方法
        2.2.2 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不同加工过程中迁移转化的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6 种新烟碱类农药检测方法的建立
        3.1.1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和土壤中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的建立
        3.1.2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加工过程中检测方法的建立
        3.1.3 小结
    3.2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
        3.2.1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3.2.2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3.2.3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中的最终残留量分析
        3.2.4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析
        3.2.5 苹果中6 种新烟碱类农药膳食风险评估
        3.2.6 小结
    3.3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转化
        3.3.1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干制过程中的迁移转化
        3.3.2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苹果罐头和果酱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转化
        3.3.3 6 种新烟碱类农药在果酒和果醋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转化
        3.3.4 小结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3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河北农业大学 二O一九届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论文答辩汇总表

(5)生长调节剂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zao’)果实转色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1 枣生产概述
    2 果实发育与成熟研究进展
        2.1 果实发育成熟的生理生化研究
        2.2 果实发育成熟的分子水平研究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实发育成熟调控中的应用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5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壶瓶枣果实延迟转色机理
    第一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及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影响
        2.2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果皮色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2.3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2.4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2.5 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色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2.2 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激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的影响
        第一节 壶瓶枣果实糖积累类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含量的影响
        2.2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相关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壶瓶枣果实糖积累
        3.2 蔗糖代谢相关酶在枣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
        4 小结
        第二节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积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2.2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3 赤霉素处理条件下壶瓶枣果实糖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2.4 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淀粉和糖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壶瓶枣果实提前转色机理
    第一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及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影响
        2.2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果皮色素物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皮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2.3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皮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2.4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皮花色苷的影响
        2.5 多效处理的壶瓶枣果实色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2.2 多效唑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激素物质的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含量的影响
        2.2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3 多效唑处理条件下壶瓶枣果实可溶性糖和相关代谢酶的关系
        2.4 多效唑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淀粉和糖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壶瓶枣果实转色调控的RNA-Seq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BMKCloud有参转录组分析(www.biocloud.net)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质检和文库质检
        2.2 转录组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2.3 SNP分析
        2.4 基因结构优化分析
        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6 关键候选基因筛选及qRT-PCR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结论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6)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内外相关准则依据
        1.2.2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研究
        1.2.3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实践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2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概念
        2.1.1 果园
        2.1.2 果园价值
        2.1.3 果园价值评估
    2.2 果园经济价值评估相关理论
        2.2.1 劳动价值理论
        2.2.2 效用价值理论
        2.2.3 均衡价值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果园价值评估现状调查
    3.1 基于成本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3.1.1 成本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3.1.2 成本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3.2 基于收益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3.2.1 收益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3.2.2 收益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3.3 基于市场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3.3.1 市场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3.3.2 市场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果园价值现状调查
    4.1 果园资产价值现状
        4.1.1 果园资产分类
        4.1.2 果园资产价值特征
        4.1.3 果园资产价值影响因素
    4.2 果园收益价值现状
        4.2.1 果园收益价值分类
        4.2.2 果园收益价值特征
        4.2.3 果园收益价值影响因素
    4.3 果园市场价值现状
        4.3.1 果园市场价值分类
        4.3.2 果园市场价值特征
        4.3.3 果园市场价值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
    5.1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
        5.1.1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5.1.2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5.2 核心参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2.1 果树资产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2.2 园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2.3 果园设施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2.4 果园机械设备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2.5 果园无形资产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3 本章小结
6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
    6.1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
        6.1.1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6.1.2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6.2 核心参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1 果园收益期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2 果品产量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3 果品价格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4 副产品收益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5 果园观光收益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6 果园生产经营成本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7 果品收益折现率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6.3 本章小结
7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
    7.1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
        7.1.1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7.1.2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7.2 核心参数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7.2.1 可比案例果园的筛选思路与方法
        7.2.2 各调整系数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7.3 本章小结
8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应用与分析
    8.1 评估背景与案例果园介绍
        8.1.1 评估案例背景介绍
        8.1.2 案例果园基本情况介绍
    8.2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8.2.1 成本法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8.2.2 收益法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8.3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
        8.3.1 基于成本法模型的果园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8.3.2 基于收益法模型的果园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8.4 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的综合评价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9.1 研究结论
    9.2 论文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7)陇东地区出口苹果害虫监测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甘肃省苹果产业优势
        1.2.1 总体情况
        1.2.2 优势条件
    1.3 苹果出口概况
        1.3.1 出口总体情况
        1.3.2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对苹果出口的影响
    1.4 出口苹果害虫检疫要求
    1.5 我国林果类有害生物研究现状
        1.5.1 我国各省份进出口水果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1.5.2 我国进出口水果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1.5.3 我国林果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2.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2 研究内容
        2.1.3 技术路线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监测对象
        2.2.2 监测时间
        2.2.3 监测区域
        2.2.4 监测布点
        2.2.5 监测工具及方法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陇东地区出口苹果害虫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分析
    3.1 平凉市8种害虫成虫发生动态监测结果
        3.1.1 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
        3.1.2 李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
        3.1.3 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
        3.1.4 苹小卷叶蛾成虫发生动态
        3.1.5 苹褐卷叶蛾成虫发生动态
        3.1.6 疆夜蛾成虫发生动态
    3.2 庆阳市8种害虫成虫发生动态监测结果
        3.2.1 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
        3.2.2 李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
        3.2.3 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
        3.2.4 苹小卷叶蛾成虫发生动态
        3.2.5 苹褐卷叶蛾成虫发生动态
        3.2.6 疆夜蛾成虫发生动态
    3.3 平凉、庆阳市出口苹果害虫成虫发生对比分析
        3.3.1 2016年平凉、庆阳市害虫成虫对比分析
        3.3.2 2017年平凉、庆阳市害虫成虫对比分析
        3.3.3 平凉市不同年份害虫成虫发生对比分析
        3.3.4 庆阳市不同年份害虫成虫发生对比分析
    3.4 陇东地区出口苹果害虫成虫发生总结分析
        3.4.1 平凉、庆阳市害虫成虫发生综合分析
        3.4.2 平凉市害虫成虫发生情况总结
        3.4.3 庆阳市害虫成虫发生情况总结
第四章 陇东地区出口苹果主要害虫防治对策
    4.1 平凉、庆阳市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成果
        4.1.1 平凉市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成果
        4.1.2 庆阳市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成果
    4.2 陇东地区出口苹果主要害虫防治对策
        4.2.1 主要害虫防治周期
        4.2.2 主要害虫防治对策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柑橘种植加工农业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及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必要性
        1.3.1 三峡库区农肥施用和污水处理现状
        1.3.2 三峡库区柑橘园区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创新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框架
    2.1 废弃物循环利用理论基础
        2.1.1 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内涵
        2.1.2 循环利用的基本原则
        2.1.3 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基本特征
    2.2 循环利用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2.2.1 遵循农业自身发展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
        2.2.2 遵循整体性原则与层次性原则
        2.2.3 坚持科学先导原则与市场协调原则
        2.2.4 可持续性、稳定性,以及“三效统一”
3 基于减量化技术的农肥施用模式
    3.1 思路导图
    3.2 基于农肥减量化的柑橘园区施用技术
        3.2.1 肥料施用减量化分析
        3.2.2 农药施用减量化分析
    3.3 柑橘园区废弃物减量化效益分析
        3.3.1 肥料施用减量化效益分析
        3.3.2 农药施用减量化效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再利用技术的污废水处理模式
    4.1 思路导图
    4.2 柑橘园区水资源再利用技术
        4.2.1 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
        4.2.2 雨水再利用技术
    4.3 柑橘种植园区水资源再利用技术效益分析
        4.3.1 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效益分析
        4.3.2 雨水再利用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资源化技术的柑橘皮渣利用模式
    5.1 思路导图
    5.2 柑橘园区柑橘皮渣资源性及处置现状问题
        5.2.1 柑橘皮渣可资源利用性巨大
        5.2.2 柑橘皮渣处置现状及问题
    5.3 柑橘园区皮渣资源化技术选择及试验
        5.3.1 柑橘园区皮渣资源化技术选择
        5.3.2 柑橘园区皮渣资源化试验
    5.4 柑橘园区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效益分析
        5.4.1 柑橘皮渣有效成分提取技术效益分析
        5.4.2 柑橘皮渣发酵生产单细胞饲料技术效益分析
        5.4.3 柑橘皮渣堆肥技术效益分析
        5.4.4 柑橘皮渣青贮技术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柑橘园区复合循环利用模式构建及分析
    6.1 柑橘农业园区简介
    6.2 循环模式构建需求分析
    6.3 复合循环利用模式的构建及分析
        6.3.1 复合循环利用模式的构建
        6.3.2 复合循环利用模式系统分析
    6.4 复合模式的效益评价
        6.4.1 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6.4.2 社会与生态效益评价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9)我国果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影响果品安全的因素
    2.1 果园选址
    2.2 果树品种选择
    2.3 果实套袋
    2.4 病虫草害
    2.5 肥料、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
3 我国果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3.1 化肥、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
    3.2 化学控制技术广泛使用
    3.3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3.4 果品安全检测力度不够
    3.5 果品采后的人为因素
    3.6 果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4 保证我国果品安全的对策
    4.1 严格选择果品生产基地
    4.2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3 果品采后处理技术
    4.4 建立果品质量检测体系
    4.5 完善果品质量标准化体系
    4.6 建立果品安全追溯系统

(10)南京地区梨需冷量及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1.1 国外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1.2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2 落叶果树需冷量研究进展
        2.1 休眠的定义
        2.2 休眠的分类
        2.3 落叶果树休眠模型的研究进展
    3 落叶果树休眠进程及其解除的研究进展
    4 梨设施栽培设施与技术研究进展
        4.1 果树设施栽培工程材料研究进展
        4.2 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5 落叶果树施用多效唑研究进展
        5.1 多效唑对果实品质影响
        5.2 多效唑对果树抗逆性的影响
        5.3 多效唑对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的运转影响
        5.4 多效唑的施用方法
    6 展望
第二章 南京地区梨品种的需冷量研究
    摘要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南京地区冬季温度变化特点
        2.2 三种模式低温累积过程的比较
        2.3 不同梨品种的需冷量
    3 讨论与结论
        3.1 利用不同模式对梨需冷量的评价
        3.2 南京地区适宜设施栽培的梨品种选择
第三章 化学药剂打破梨休眠效果的研究
    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
        1.3 测定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破眠剂对离体枝条的破眠效果
        2.2 破眠剂对棚内果树休眠打破的效果
        2.3 不同种类破眠剂对休眠打破的效果
        2.4 施用破眠剂对对花粉活力和花粉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破眠剂打破休眠效果
        3.2 促成栽培中的花粉活力
        3.3 提高苏南地区塑料大棚促成栽培的提早能力
第四章 CPPU、GA_3与套袋对设施栽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指标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多效唑对设施栽培‘黄冠’梨生长和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
    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用方式与浓度对枝条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施用方式与浓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一种梨快速枝接换种方法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及分析
    3 讨论
全文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创新点

四、生产绿色果品三类农药不宜在果树上施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果树外源硒施用现状及应用研究进展[J]. 王磊,杨港,张燕,孟海军,赵伟,李琳,刘群龙,吴文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 [2]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研究[D]. 宋宁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3]高垄与覆膜栽培对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性状、枣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贾昊. 宁夏大学, 2020(03)
  • [4]新烟碱类农药的残留降解及在苹果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 卢海博.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4)
  • [5]生长调节剂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zao’)果实转色调控机制研究[D]. 李洁.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 [6]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D]. 孙正.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7]陇东地区出口苹果害虫监测与防治对策[D]. 杨国庆. 兰州大学, 2020(12)
  • [8]柑橘种植加工农业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及其分析[D]. 苟凯. 重庆大学, 2017(06)
  • [9]我国果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周春华,吴慧.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05)
  • [10]南京地区梨需冷量及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封雷.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三类绿色果树生产农药不宜施用于果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