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市16家大型食品超市卫生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侯昊晨[1](2020)在《基于LCA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海参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海参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渔业支柱产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其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企业内部存在资源能源消耗高,废弃物排放量大,上下游企业间缺乏基于环境绩效的合作伙伴筛选和协调机制等问题。清洁生产作为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生产过程环境影响关键节点,为海参行业资源优化管理及污染控制提供实施途径。目前,我国海参行业清洁生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海参生产缺乏清洁生产评价技术和指标体系,供应链企业间缺少基于环境绩效的绿色供应商筛选方法和绿色网络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LCA)开展了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将清洁生产的系统边界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供应链层面,分别进行了海参行业生命周期评价、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三个方面的研究,上述研究能够为清洁生产在海参生产企业尺度和供应链尺度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海参生产过程与生产技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企业实际生产数据的生命周期清单,量化并分析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海参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室内人工育苗、滩涂池塘养殖及盐渍海参加工阶段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1.21E-08 yr、7.39E-09 yr 和 1.11E-09 yr,室内人工育苗阶段具有最大的环境影响,海洋水生生态毒性潜值(MAETP)是贡献度最大的环境影响类型,电力、化石能源消耗及较大的海水需求量是海参生产过程环境影响关键因素。海参生产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网箱育苗的环境影响潜值为1.15E-09 yr,与室内人工育苗相比降低了 90.50%;外海底播增殖的环境影响潜值为4.16E-10 yr,与滩涂池塘养殖相比降低了 94.37%,证明上述生态技术在降低环境影响方面具有优越性。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本文提出调整能源类型等多项环境影响改进措施。(2)建立了包括海参育苗、养殖及加工业三个方面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将产地适宜性指标纳入海参育苗和养殖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以大连市两家大型海参生产企业的育苗、养殖及加工阶段为例分别开展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家企业在育苗、养殖及加工阶段的清洁生产水平均为Ⅱ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案例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较好,但仍然具有一定清洁生产改进潜力,上述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基本一致,证明本文建立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案例企业海参育苗、养殖及加工阶段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节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清洁生产改进措施。(3)针对海参行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首先从企业角度建立了适用于海参生产企业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筛选方法,指导企业选择绿色供应链最佳合作伙伴。而后从供应链角度构建了基于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及绿色消费三个要素,节点企业、技术模式及供应职能三个层级,环境、经济及生产三个绩效系统耦合的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绿色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综合能耗最小化和产品利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结合改进逼近理想解法计算优化结果,为海参行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网络提供技术支持。在网络优化案例研究中,以原料采购量和市场需求量作为约束条件,分别设定了四种绿色供应链网络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不约束市场需求量及原料采购量的优化方案S4(生态网箱育苗—外海底播增殖—底播盐渍加工—精品门店销售)综合能耗为51600 kgce,产品利润为1185万元,在四种优化方案中综合绩效最优。研究结果表明:海参行业供应链层面的清洁生产应通过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及绿色消费的共同实施来降低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产品利润。
郭燕[2](2020)在《过期食品行政处罚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从最初的要吃饱提高到现在的要吃好、吃的安全,所以对行政部门的执法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已大幅度得到改善,但仍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如对于销售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问题,而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对过期食品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中行政处罚是最重要的一环。当前,我国国内针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工作的研究还不成体系。学者针对行政处罚的研究大多限于对社会综合治理中的行政执法研究,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研究较少。过期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大多存在于公共管理范围内,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食品行政处罚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而其问题关键在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行政执法作为与群众沟通最密切的一环,如果不能够获得法律法规的授权,那么将无法对食品安全进行行政监管。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管理问题,其根源是一个法律问题,需要从法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于商场超市货架上尚未销售出的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规定模糊,各地对同一违法情形的行政处罚不一,有损法律的公正性;二是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规定的最低罚款存在制度缺陷,导致暴力抗法等现象的发生;三是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制度规定中“一刀切”现象严重,对违法主体是生产者或者食品经营者未进行明确的区分,对标注行为和生产经营过期食品的行为未进行区分,会导致处罚畸重或者畸轻的现象发生;四是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罚款金额没有更新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导致处罚金额与实际情形相脱节、造成中西部地区实质性的不公平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应细化对于商场超市货架上尚未销售出的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规定,根据违法行为人主观恶性和实际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分别进行处罚。第二,过期食品行政处罚制度对最低处罚金额的规定应结合我国实际和具体案例,做到罚当其罪。第三是对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制度应当破除“一刀切”现象,分情形出台处罚细则。第四是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罚款金额应设立实时更新机制,以使其适应我国执法现状,做到与时俱进。
刘芳岑[3](2018)在《抚顺市肉制品质量现状调查及提高方法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民生问题,对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巨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最新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肉制品营养丰富,是每个家庭餐桌的必备食物,目前大众对肉制品的需求已经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因此肉制品质量的提升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肉制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地接连发生肉制品安全事件,如北京肉制品市场上的“掺假羊肉”、内蒙古查处的“伪劣牛羊肉制品”、河北的鸭肉棒直接转化成“羊肉”等事件,直接打击人们对肉制品的消费信心,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调查了解抚顺市肉制品的生产加工现状,分析出影响肉制品安全的因素,找出提高肉制品质量方法,对抚顺肉制品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对我市经济总量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抚顺市肉制品行业深入调查研究,截止2017年底,抚顺获证食品企业共有220家,其中肉制品27家,占企业总数的12%,大型肉制品企业共5家,中小规模企业有22家。肉制品企业年产值约12.32亿元,占整个食品行业GDP总量的25.8%,占我市GDP总量的1.29%。可见,抚顺肉制品加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通过调查发现:生产领域的企业总体信誉较好,产品质量合格率都在98%以上,没有出现无证生产和无证私人加工产品的情况,也不存在第三方生产商的情况。现有企业都按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执行生产,销售台账等相关记录较齐全。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产品产量规模还比较小,自动化程度低,多数需要手工作业,生产环境还不够先进和卫生,另外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科学素养不够,对法律和社会负责的意识淡漠。流通领域主要问题是质量合格率一般在95%左右,低于生产领域,部分肉制品的票证和检验报告还是不齐全、有的部分不符合国家的规定。行政执法单位职责划分混乱,执法人员执法效率低,效果差,偏远乡村地区流通领域监管还存在真空问题,在市区地区食品流通领域安全监管中存在处罚力度不适当的问题,部分检验项目如添加剂和微生物等项目不合格率还是比较高,合格率始终无法达到完全令人满意,因此流通领域还是要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提高抚顺市肉制品质量的建议有:监管人员检查肉制品生产时要重点检查生产环节的步骤,尤其针对食品添加剂的管控、非食用物质的定量检测;加强肉制品生产卫生清洁情况,依法按规定值控制综合环境指标;加快建立落实肉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监督方式;相关部门带头落实加工企业安全健康生产培训活动;相关食品、检疫负责部门从各方面加强平时监督抽查工作,标准化生产;重视肉制品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通过本研究认识了抚顺市肉制品的质量安全现状,找出提高肉制品安全性方法,对抚顺肉制品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肖志威[4](2017)在《基于双渠道购买的生鲜水果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生鲜水果作为重要农产品,是人们日常购买的主要食品之一。随着社会经济与物流保鲜技术的发展,生鲜水果的消费受季节、区域的限制越来越小。尤其是近年来,生鲜电商的快速崛起,为生鲜水果的购买开辟了新的途径,生鲜水果购买渠道已经呈现出线上线下多元化发展趋势。因此,探讨消费者对生鲜水果的双渠道满意度情况,找出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有效提升消费者对生鲜水果双渠道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将有利于水果生产者、流通零售商和消费者三方主体,对促进我国果业的健康发展有深刻意义。本研究首先从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和消费者满意度相关理论的研究动态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线上线下生鲜水果购买渠道的特点与生鲜水果的特性构建双渠道满意度综合评价体系;通过选取线下线上渠道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公共因子,即生鲜水果商品特性、服务质量、购物环境和企业形象四个前因变量与总体满意度、消费者忠诚度两个结果变量,共计21个测量指标42个测量项构建了多元生鲜水果购买渠道下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前提变量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本研究以广州市消费者为研究样本,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收集问卷,主要进行了线上线下双渠道消费者满意度综合比较研究和以消费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以及家庭收入等人口统计变量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消费者线下购买生鲜水果表现出频率高、金额少的特点,而线上购买表现出购买频率低,购买金额大的趋势;二、线下渠道总体满意度优于线上渠道,但在具体指标上表现出一定差异;三、消费者购买生鲜水果最关心的是商品特性,其中新鲜程度和水果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食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需求的核心,生产经营者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才能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最后,根据消费者对双渠道满意度研究结果为生鲜水果供销方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兴芝,许祥,张文培,张颢,王勇,程东庆[5](2016)在《公共场所空调冷却系统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浙江省某市空调冷却系统中的军团菌污染状况,并分析与军团菌污染相关的环境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军团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某市的10家大型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作为检测对象,检测项目包括空调的使用年限、空调的清洁与卫生管理状况、冷却水的温度、p H和浊度。结果经检测得出真菌总数只有2家不合格,细菌总数有1家不合格。冷却水的水温为24.3℃31.8℃,p H值为7.407.91。浊度为3 NTU10 NTU,军团菌的检出率高达70%。检测的项目中仅有冷却水的浊度与军团菌的检出率有显着相关性。结论空调冷却水的浊度可能是影响军团菌生长的重要因素,加强空调冷却水卫生管理有利于预防军团菌病。
袁乾乾[6](2016)在《烧鸡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烧鸡是我国非常着名的一种传统酱卤肉制品,是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孕育的代表美食,它以香味浓郁持久、色泽鲜艳诱人、肉质可口酥软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沙门氏菌是鸡肉中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烧鸡因其传统的加工工艺、流通、销售环境、烹饪食用方式等因素使其很容易污染沙门氏菌,它具有潜在的食源性风险。本研究对河南省不同地市流通环节中的冰鲜鸡肉制品与郑州市市售烧鸡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市场调查。以河南省某大型烧鸡加工企业生产的新鲜烧鸡和市售鸡肉中分离的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株(SPA)为实验原材料,对波动温度条件下SPA在烧鸡肉制品中生长曲线拟合,采用数值分析与蒙特卡洛模拟法建立其生长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对郑州市5个区985位居民进行烧鸡产品消费情况问卷调查,得到郑州市居民的膳食消费情况、流通消费环节贮藏温度与时间等数据资料,使用@Risk5.5软件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同时结合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资料与人口资料构建了郑州市居民从零售—消费阶段烧鸡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风险评估模型,为提高烧鸡制品食用安全性和食源性致病菌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市10个城市20家大型超市与20家农贸市场中抽检的200份冰鲜鸡胸肉与冰鲜鸡腿肉中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为10.50%(21/200);郑州市5个区抽检的108份烧鸡制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8.33%(9/108)。MPN法得到的郑州市市售烧鸡肉制品销售环节沙门氏菌初始污染水平为1.865±0.6513 Log MPN/g。冰鲜鸡肉与烧鸡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沙门氏菌污染,得到的污染率与污染水平可为后面进行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提供数据依据。(2)研究了不同动态波动贮藏温度(包括4℃、6℃、8℃、10℃、12℃、15℃、20℃、25℃、30℃、35℃)以及恒温15℃、20℃条件下SPA在烧鸡中生长特性。在波动温度条件下,4℃、6℃、8℃、10℃、15℃、20℃、25℃温度下,当温度从较高温度下降至较低温度时SPA菌落数会明显下降,对波动温度降温过程不同温度差对下降速率进行方差分析,温度差为31℃、26℃、25℃与13℃、14℃、16℃以及12℃和4℃、8℃时它们之间的下降速率存在显着性差异;4℃、8℃温度差之间差异不显着,13℃、14℃、16℃温度差之间的差异不显着。15℃时,对恒温组与波动温度条件下相同菌落数范围内平均速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除了菌落数范围在89LogCFU/g以外,其他菌落数范围内,恒温组与波动温度组差异显着性检验值均小于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在20℃时,除菌落数范围在45,67 Log CFU/g范围内,恒温组与动温度组差异显着性检验值大于0.05,差异不显着,其他菌落数范围内,恒温组与波动温度组差异显着性检验值均小于0.05,具有显着性差异。(2)通过对5组不同波动贮藏温度以及恒温15℃、20℃条件下SPA在烧鸡中生长曲线进行模拟拟合,采用数值分析法与蒙特卡洛模拟法建立波动温度条件下SPA在烧鸡中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模拟拟合的统计指标MSE与RMSE值均较低,对第1、2、3三组波动温度条件下生长曲线拟合的标准偏差为0.30 Log CFU/g。动力学模型对第4、5组不同波动温度与15℃、20℃的预测标准偏差为0.53 Log CFU/g。同时,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对2组动态波动温度与2组恒温实验中SPA的预测残差中有70.4%在-0.5 Log CFU/g与0.5 Log CFU/g范围内,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好。(3)使用@Risk5.5软件对烧鸡肉制品污染情况、消费者消费量、消费频率、食用方式、从销售门店到家庭的以及在家庭的贮藏时间与温度进行了模拟分布,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与问卷调查资料构建了郑州市烧鸡肉制品中沙门氏菌从销售门店—居民消费食用阶段的风险评估模型,估计了郑州市居民每人每年因食用烧鸡产品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为9.476×10-6(9476/1000000000)。
邓洁,王绍鑫[7](2015)在《上海地区三家大型超市购物车(篮)卫生现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上海地区三家大型超市购物车(篮)的卫生现况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其管理现状。方法利用ATP生物荧光快速检测技术,对上海市三家大型超市的购物车把手、购物车底部和购物篮底部进行采样检测,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型超市购物车(篮)表面卫生状况总合格率为61.94%,购物车底部合格率最低(30.00%),购物篮底部次之(55.83%),购物车把手合格率最高(100.00%)。三家大型超市的检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三家大型超市购物车(篮)的卫生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段普科[8](2014)在《西安市大型超市销售熟肉制品安全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控制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污染,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目标。由于熟肉制品富含脂肪、蛋白质和水分的特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根据2010-2012年卫生部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由细菌性来源导致的熟肉制品污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来源。因此,调查分析熟肉制品细菌污染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和可能来源对降低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西安市大型超市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并对相关大型超市销售的熟肉制品进行细菌学检测,分析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和熟肉制品细菌学污染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做出有效的预报和处置,把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以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方法:(1)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西安市13家大型超市200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食品安全的相关态度和行为等,并将调查结果量化为分数,满分100分。(2)对相应的超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100份熟肉制品,包括50份定型包装和50份散装熟肉制品,采集的样品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指标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检测结果按照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进行评价。(3)应用Epidata3.0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应用SPSS V17.0统计软件,对整理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计量资料先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运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对于计数资料先计算出率,运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计算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90份,问卷有效率为95.00%。对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大型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知晓平均分为18.83±1.37,总体知晓率为94.16%;态度平均分为37.30±1.82;行为平均分为37.76±1.59。(2)经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之间知晓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之间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之间行为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之间的知识知晓、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3)经Pearson相关分析,知识知晓与态度得分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36,P<0.05);知识知晓与行为得分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37,P<0.05);态度与行为得分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58,P<0.05)。(4)抽检的100份熟肉制品总体合格率为65.00%,不合格率为35.00%,有2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污染原因是大肠菌群。(5)经卡方检验,定型包装和散装熟肉制品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市外购和超市自制的散装熟肉制品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年和2013年散装熟肉制品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态度、行为得分与散装熟肉制品合格率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26,0.49。在知晓得分控制下,得到行为与合格率之间偏相关系数0.43,小于相关系数0.49;在态度得分控制下,得到行为与合格率之间偏相关系数0.81,大于相关系数0.49。(7)食品从业人员具体行为与散装熟肉制品合格率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戴口罩、手套行为与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28,食品加工用具、容器清洗消毒行为与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38,注意手卫生行为与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59。结论:大型超市销售的散装熟肉制品受细菌污染比较严重,不合格指标主要是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熟肉制品的安全质量与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趋势,行为得分越高,合格率就越高。同时,研究结果也提醒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应当注意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脱节现象,健康教育培训和食品安全监督两方面都需要加强,二者要相互促进,才能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提高熟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唐亚楠[9](2014)在《唐山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唐山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态度认知率和行为良好率现况,为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唐山市注册登记的生产、流通和餐饮单位按大、中、小三层进行抽样,每层按比例进行随机抽取,在抽取的各单位中随机抽取15人,不足15人者调查在场所有人。对抽取的1622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言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被调查的食品从业人员独立填写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答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每份问卷分三部分:知识、态度和行为,餐饮问卷分数分别为17分、10分、11分,超市类问卷分数分别为16分、8分、10分,食品加工企业类问卷分数分别为16分、8分、10分。结果1、唐山市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为74.1%,其中“采用化学消毒应有几个专用水池”、“食品保鲜防腐冷藏冷冻温度范围”、“烹调场所天花板应距离地面多少米”等问题知晓率不足65%,以“食品保鲜防腐冷藏冷冻温度范围”知晓率最低(61.3%);不同文化程度、单位规模、培训情况、从事岗位、从业时间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总体知晓率有显着性差异。食品安全态度总体认知率为88.2%,认知率最低的是“食品可以根据顾客口味确定烹饪程度,甚至外熟内生(82.9%)”;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其态度认知率提高外,其他不同情况从业人员态度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为总体良好率为79.3%,在回答“采购食品时,是否向供货企业索取资质文件”、“是否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程序清洗用具”等问题时,行为良好率不足75%;年龄大、文化程度高、从业时间长、单位规模大、参加过培训的人员行为良好率高于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2、唐山市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0%,有些题目如“广告中对食品质量做虚假宣传的处罚依据”、“容器底部塑料回收标志数字为多少时该容器可以循环使用”、“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赔偿”,知晓率不足65%,年龄大、文化程度高,参加过培训的人员知晓率高于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P<0.05)。食品安全态度认知率为86.6%,经过培训的从业人员态度认知率明显好于未参加培训的人员。食品安全行为总体良好率为82.1%,最差的是“采购食品时是否向供货企业索取资质文件”不足70%,年龄大、文化程度高、参加过培训的人员较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未参加过培训的人员行为良好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唐山市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4.1%,态度认知率为90.4%,行为良好率为82.3%;男性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从业时间长、经过培训的食品从业人员知识知晓率高于其相关从业人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高者其态度认知率高于文化程度低的从业人员,参加过培训的要好于未参加过培训的从业人员;在回答诸如“清洗用具时是否按照五步程序进行(78.9%)”、“贮存食品时是否做到四防(76.2%)”、“对问题食品是否进行销毁处理(76.5%)”等问题,其良好率较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从业年限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良好率有差异。4、1622名被调查的食品从业人员中,持有健康证的有1380人,健康证持有率仅有85.1%,与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未持证上岗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小餐饮和食品加工小作坊。5、食品从业人员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通过电视广播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占23.8%,通过报刊杂志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占25.1%,通过网络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包括33.7%,通过单位培训获取食品安全知识途径只占17.4%。结论1、唐山市食品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其表现在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不高,行为良好率较低,但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态度比较积极。2、唐山市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为85.1%,和食品安全法要求的100%还有一定差距。3、文化程度高、从业时间长、经过培训的食品从业人员其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态度和行为的良好率要好于文化程度低、工作时间短、未经培训的从业人员,单位规模大的从业人员好于单位规模小的从业人员。4、食品从业人员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单位培训这一途径相对较少。
严可仕[10](2014)在《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法律层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彰显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安全食品的需求方入手分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支付意愿,从安全食品的供给方入手分析分析生产者安全食品的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政府实施更为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政策建议,使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治理机制形成安全食品供给者新的外部约束,以保证安全食品有效供给,这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对食品安全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搜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其他研究成果,通过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方法,并基于生产者风险中性和长期内期望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构建了生产者行为选择的理论模型。其次,论文一方面利用国家公布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安全食品状况总体稳定,没有出现区域性、系统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在改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测度方式和提高政府公布数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需要进一步努力。另一方面,媒体报道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我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但这也为案例分析提供了便利,为改进政府监管体系提供了依据。论文的第五章主要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视角对安全食品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消费者的需求端来看,我国的消费者对安全认证食品的认可度不高,大部分消费者虽然希望获得较高质量的食品,但又不愿意支付高的价格;从生产者的供给端来看,生产企业的有效供给意愿不足,这主要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违规生产企业受处罚的概率和强度都不大有关。基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构建的生产者行为模型,论文的第六章和第七章对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机制展开进一步。研究认为,食品的特殊性,使得市场无法独自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借助公正的第三方,这就需要第三方实施有效监管。通过增强监管者的责任意识,确保监管机制发挥作用、监管措施有效落实,监管机构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用过程管理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帮助生产者降低成本、实施有效的抽检、创造有利于社会检举的制度环境、实施市场准入及产品召回制度等,使得《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能得以良好的执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较好解决。论文的第八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的政策建议:1、严格追究监管责任增强监管责任意识;2、构建多方参与的全社会共治格局;3、积极推进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和过程管理体系建设;4、逐步扩大食品可追溯制度覆盖范围;5、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测体系;6、建立科学的信息公开披露机制;7、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
二、某市16家大型食品超市卫生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市16家大型食品超市卫生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CA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写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海参行业生产现状 |
1.1.2 海参行业生产流程分析 |
1.1.3 海参行业资源环境问题分析 |
1.2 清洁生产研究进展 |
1.2.1 清洁生产定义与政策介绍 |
1.2.2 清洁生产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清洁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
1.3.1 生命周期评价技术 |
1.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1.3.3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 |
1.4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 |
1.4.1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研究现状 |
1.4.2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研究问题 |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2 海参行业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
2.1 引言 |
2.2 海参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
2.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
2.2.2 海参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
2.2.3 清单分析 |
2.2.4 影响评价 |
2.2.5 结果解释与改进措施 |
2.3 海参生产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
2.3.1 育苗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
2.3.2 养殖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
2.4 不确定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3.1 引言 |
3.2 海参育苗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3.2.1 指标体系技术规范 |
3.2.2 一级指标选取说明 |
3.2.3 二级指标及基准值选取说明 |
3.2.4 指标权重计算及指标体系确定 |
3.2.5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计算方法 |
3.2.6 案例研究 |
3.3 海参养殖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3.3.1 指标体系技术规范 |
3.3.2 一级指标选取说明 |
3.3.3 二级指标及基准值选取说明 |
3.3.4 指标权重计算及指标体系确定 |
3.3.5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计算方法 |
3.3.6 案例研究 |
3.4 海参加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3.4.1 指标体系技术规范 |
3.4.2 一级指标选取说明 |
3.4.3 二级指标及基准值选取说明 |
3.4.4 指标权重计算及指标体系确定 |
3.4.5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计算方法 |
3.4.6 案例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研究 |
4.1 引言 |
4.2 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4.3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筛选方法 |
4.4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 |
4.4.1 绿色要素 |
4.4.2 结构层级 |
4.4.3 绩效内容 |
4.5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优化 |
4.5.1 网络优化模型 |
4.5.2 网络优化算法 |
4.5.3 网络优化案例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海参生产过程与技术生命周期清单数据蒙特卡罗模拟结果 |
附录B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问卷及评价结果 |
附录C 海参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表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过期食品行政处罚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理论分析 |
(一)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内涵界定 |
1.过期食品的内涵 |
2.行政处罚的内涵 |
3.对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的内涵 |
(二)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理论依据 |
1.公民生命健康权 |
2.公民知悉真情权 |
3.公民平等交易权 |
(三)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必要性 |
1.过期食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必不可少 |
2.对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关系民生 |
3.对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关系社会稳定 |
4.对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关系政府和法律权威 |
二、过期食品行政处罚制度规定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制度规定 |
1.食品流通环节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制度规定 |
2.餐饮环节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制度规定 |
3.生产环节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制度规定 |
(二)过期食品行政处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对于尚未销售出的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规定模糊 |
2.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规定的最低罚款存在缺陷 |
3.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制度规定中“一刀切”现象严重 |
4.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罚款金额没有更新机制 |
三、域外对过期食品的法律规定及启示 |
(一)美国对过期食品的法律规定及启示 |
(二)日本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规定及启示 |
四、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制度的完善 |
(一)细化对于尚未销售出的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规定 |
(二)明确过期食品行政处罚制度对最低罚款的标准 |
(三)对过期食品的行政处罚制度应当破除“一刀切”现象 |
(四)对过期食品行政处罚的罚款金额应设立实时更新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抚顺市肉制品质量现状调查及提高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肉制品的分类 |
1.3 我国肉制品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肉制品产业的人才优势逐步展现 |
1.3.2 中高档产品逐步增多 |
1.3.3 传统产品工艺改进及餐饮风味化逐渐明显 |
1.4 国外肉制品产业概况 |
1.5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二章 抚顺市肉制品生产领域安全现状的分析 |
2.1 抚顺市肉制品生产领域的企业情况介绍 |
2.2 肉制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
2.2.1 全市各县区检查情况 |
2.2.2 抽查检验发现的问题 |
2.2.3 检查出问题原因剖析 |
2.3 总结 |
第三章 抚顺市肉制品流通领域现状及分析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抽样形式 |
3.3 肉制品流通领域监管依据和监管内容 |
3.3.1 流通领域监管依据 |
3.3.2 流通领域监管内容 |
3.4 抽查检验类别和方法 |
3.5 抽查审核结果和相关数据分析 |
3.5.1 抽查结果情况介绍 |
3.5.2 不合格检验项目分析 |
3.5.3 抽查300批次肉制品合格检验项目 |
3.5.4 近几年抚顺市肉制品监督抽检结果对比 |
3.5.5 2016年抚顺市肉制品监督抽检结果与同年的其他城市的抽检结果对比 |
3.6 小结 |
第四章 抚顺市肉制品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
4.1 肉制品生产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肉制品流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监管机构改革后食品流通领域存在问题 |
4.2.2 偏远乡村地区流通方面的问题 |
第五章 提高抚顺市肉制品质量的方法研究 |
5.1 加大力度依法处置肉制品生产环节不合理使用添加剂等不法行为 |
5.2 提高肉质品生产企业的作业环境,严格把控微生物指标 |
5.3 建设肉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紧迫性 |
5.4 做好肉制品企业安全生产的培训工作 |
5.5 实时监督肉制品生产企业标准化生产 |
5.6 加快肉制品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 |
5.6.1 流通领域法律法规 |
5.6.2 改革食品药品监管方式与机制 |
5.6.3 加大食品法律宣传力度 |
5.6.4 提升食品监管配套设备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肉制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核查表 |
致谢 |
(4)基于双渠道购买的生鲜水果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准备 |
2.1 关于农产品购买渠道的研究 |
2.1.1 购买渠道的演变研究 |
2.1.2 购买渠道变迁动力与原因的研究 |
2.1.3 购买渠道市场地位关系的研究 |
2.2 关于满意度的研究 |
2.2.1 国外消费满意度研究动态 |
2.2.2 国内消费者满意度研究动态 |
2.2.3 线下线上双渠道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2.4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
2.4.1 理论基础 |
2.4.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 双渠道购买下生鲜水果消费者满意度指标体系设计 |
3.1 生鲜水果消费者满意度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3.1.1 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3.1.2 影响消费者满意度一般因素分析 |
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1 层次分析方法运用 |
3.2.2 权重结果的确定 |
4 双渠道购买下生鲜水果消费者满意度实证研究 |
4.1 问卷设计 |
4.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
4.1.2 预调研与正式问卷形成 |
4.2 正式调查与统计分析 |
4.2.1 正式调查 |
4.2.2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4.2.3 消费者购买行为统计分析 |
4.3 信度效度检验 |
4.3.1 信度检验 |
4.3.2 效度检验 |
4.4 双渠道购买下生鲜水果消费者满意度比较分析 |
4.4.1 双渠道满意度指数计算 |
4.4.2 双渠道满意度分析 |
4.5 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的统计分析 |
4.5.1 基于性别的T检验 |
4.5.2 基于消费者学历的方差分析 |
4.5.3 基于消费者职业的方差分析 |
4.5.4 基于消费者家庭月收入的方差分析 |
4.6 小结 |
5 提高生鲜水果双购买渠道消费者满意度的建议 |
5.1 线下购买渠道满意度提升建议 |
5.1.1 加强生鲜水果价格管理 |
5.1.2 提高经营产品丰富度 |
5.1.3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
5.1.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购物环境 |
5.2 线上购买渠道满意度提升建议 |
5.2.1 提高果品标准化程度与质量安全水平 |
5.2.2 加强生鲜物流配送网络建设 |
5.2.3 提升服务效率与塑造企业形象 |
5.3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5)公共场所空调冷却系统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3.1 现场情况调查 |
1.3.2 样品采集[2] |
1.3.3 冷却水处理[4] |
1.3.4 理化指标的检测 |
1.3.5 通风系统的总微生物检测 |
1.3.6 军团菌检测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现场环境调查 |
2.2 空调冷却水的水温、p H值、浊度调查结果 |
2.3 空调通风系统的积尘及微生物污染情况 |
2.4 空调冷却水军团菌检出情况 |
3 讨论 |
(6)烧鸡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冰鲜鸡肉类产品概况及质量安全问题 |
1.1.1 冰鲜鸡肉的概况 |
1.1.2 冰鲜鸡肉类产品现状与质量安全问题 |
1.2 烧鸡类产品的概况与质量安全问题 |
1.2.1 烧鸡类产品概况 |
1.2.2 烧鸡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
1.3 沙门氏菌的介绍 |
1.3.1 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 |
1.3.2 沙门氏菌在肉制品中污染情况 |
1.4 预测微生物学 |
1.4.1 预测微生物学概念 |
1.4.2 预测微生物学的模型类型 |
1.4.3 预测微生物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 |
1.5.1 食品中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概述 |
1.5.2 风险评估的步骤 |
1.5.3 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常用软件工具 |
1.5.4 国内外不同食品中沙门氏菌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河南省冰鲜鸡肉与烧鸡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调查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样品的来源与种类 |
2.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3 沙门氏菌定性检验方法 |
2.2.4 郑州市烧鸡中沙门氏菌的初始污染水平检测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冰鲜鸡肉中沙门氏菌生化鉴定结果 |
2.3.2 河南省鸡肉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 |
2.4 讨论与结论 |
2.4.1 讨论 |
2.4.2 结论 |
第三章 烧鸡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波动温度条件下生长特性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2.4 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 |
3.2.5 数据分析优化 |
3.2.6 蒙特卡洛模拟与模型的验证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动态波动条件下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变化情况 |
3.3.2 波动温度条件下SPA生长特性的比较 |
3.3.3 菌落数相同时波动温度与恒温条件的平均速率差异性分析 |
3.3.4 不同波动温度条件下烧鸡中SPA菌落数的生长变化与曲线拟合 |
3.3.5 不同波动温度与恒温条件下SPA菌落数的生长的模型验证 |
3.3.6 波动温度下SPA在烧鸡中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参数及统计指标 |
3.4 讨论与结论 |
3.4.1 讨论 |
3.4.2 结论 |
第四章 烧鸡产品流通环节环境变化因素与消费者消费情况市场调查 |
4.1 前言 |
4.2 调查方法 |
4.3 数据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问卷调查样本人群构成 |
4.4.2 郑州市居民消费烧鸡肉制品情况调查 |
4.4.3 郑州市居民购买烧鸡肉制品后即食的人数 |
4.4.4 烧鸡产品从销售门店到消费者家庭的贮藏时间 |
4.4.5 烧鸡产品在消费者家庭的冷藏贮藏时间分布 |
4.5 讨论与结论 |
4.5.1 讨论 |
4.5.2 结论 |
第五章 烧鸡中沙门氏菌的风险评估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风险评估模型结构 |
5.2.2 风险评估中暴露评估环节的数据信息与资料 |
5.2.3 危害特征描述 |
5.2.4 风险特征描述的方法 |
5.2.5 风险评估的研究方法与软件工具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危害识别 |
5.3.2 危害特征描述 |
5.3.3 暴露评估 |
5.3.4 风险特征描述 |
5.4 讨论与结论 |
5.4.1 讨论 |
5.4.2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7)上海地区三家大型超市购物车(篮)卫生现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8)西安市大型超市销售熟肉制品安全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熟肉制品的概述 |
2 熟肉制品的微生物污染 |
3 熟肉制品受微生物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
4 熟肉制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其缺陷 |
5 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及干预措施 |
第一部分 西安市大型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西安市大型超市销售熟肉制品微生物污染调查分析 |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西安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与熟肉制品微生物污染相关性分析 |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唐山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调查研究 |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1 调查对象 |
1.1.2 调查内容 |
1.1.3 调查方法 |
1.1.4 资料分析 |
1.1.5 质量控制 |
1.2 研究结果 |
1.2.1 问卷评价 |
1.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1.2.3 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
1.2.4 食品从业人员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 |
1.2.5 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调查 |
1.3 讨论 |
1.3.1 唐山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
1.3.2 餐饮、超市、生产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 KAP 比较 |
1.3.3 开展食品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1.3.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
2.1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原因分析 |
2.2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
2.3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安全食品和安全认证食品 |
1.2.2 无公害农产品 |
1.2.3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
1.2.4 食品安全监管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框架与思路 |
1.5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1.5.1 数据来源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1.7 创新点和不足 |
1.7.1 创新点 |
1.7.2 论文存在的不足 |
2 研究综述 |
2.1 食品安全问题成因 |
2.2 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
2.2.1 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本收益研究 |
2.2.2 不同监管方式的比较研究 |
2.2.3 食品安全监管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影响的研究 |
2.3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综述 |
2.3.1 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及政策研究 |
2.3.2 消费者安全食品消费态度和支付意愿研究 |
2.3.3 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管理 |
2.4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
3 生产者行为选择模型 |
3.1 生产者行为选择模型 |
3.2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所需的基本条件 |
3.3 政府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可以起的作用 |
3.4 与原模型的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监管改进的途径 |
4.1 基于国家公布的数据 |
4.2 基于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总体情况 |
4.3 食品安全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 |
4.3.1 通过食品安全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特点 |
4.3.2 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监管者责任 |
4.4 通过安全食品供给所需的基本条件推导监管体系改进的途径 |
4.5 本章小结 |
5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支付意愿及其对生产者行为的潜在影响 |
5.1 样本基本的统计性描述 |
5.2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的认知分析 |
5.3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认证的支付意愿 |
5.4 安全认证食品的成本与售价 |
5.4.1 无公害食品的成本与售价 |
5.4.2 绿色食品的成本与售价 |
5.4.3 有机食品的成本与售价 |
5.5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对生产者行为的潜在影响 |
5.5.1 消费者支付意愿对生产者的影响 |
5.5.2 生产者的心声 |
5.6 本章小结 |
6 我国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实施效果 |
6.1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
6.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 |
6.2.1 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 |
6.2.2 多部门分段式监管的执行情况 |
6.2.3 抽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
6.2.4 信息披露的情况 |
6.2.5 三品一标制度执行情况 |
6.3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的主要缺陷 |
6.3.1 增强监管者的监管责任意识保障机制不健全 |
6.3.2 缺乏监管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
6.4 本章小结 |
7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经济解释 |
7.1 市场本身的力量 |
7.2 信息不对称问题中第三方所必须具有的性质 |
7.3 中国政府监管的性质及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 |
7.3.1 中国监管机构的性质 |
7.3.2 政府监管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政策含义 |
8.1 主要结论 |
8.1.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还比较严峻 |
8.1.2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存在根本性弊端 |
8.1.3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未能有效破解“劣币驱逐良币”困境 |
8.2 本文结论的政策含义 |
8.2.1 严格追究监管责任增强监管责任意识 |
8.2.2 构建多方参与的全社会共治格局 |
8.2.3 积极推进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和过程管理体系建设 |
8.2.4 逐步扩大食品可追溯制度覆盖范围 |
8.2.5 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测体系 |
8.2.6 建立科学的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
8.2.7 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 |
8.3 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一 农产品(或食品)生产企业(包括合作社)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食品安全监管对消费者影响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某市16家大型食品超市卫生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CA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D]. 侯昊晨.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7)
- [2]过期食品行政处罚制度研究[D]. 郭燕.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1)
- [3]抚顺市肉制品质量现状调查及提高方法探索[D]. 刘芳岑.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4]基于双渠道购买的生鲜水果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肖志威.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5]公共场所空调冷却系统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文兴芝,许祥,张文培,张颢,王勇,程东庆.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24)
- [6]烧鸡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研究[D]. 袁乾乾.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4)
- [7]上海地区三家大型超市购物车(篮)卫生现况分析[J]. 邓洁,王绍鑫. 实用预防医学, 2015(09)
- [8]西安市大型超市销售熟肉制品安全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 段普科.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
- [9]唐山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D]. 唐亚楠.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5)
- [10]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研究[D]. 严可仕.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标签:食品安全论文; 肉制品论文;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 食品安全标准论文; 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