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动人口计生属地化管理网络和机制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王清[1](2021)在《模糊的属地化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以流动人口服务供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为何会出现政策执行偏差呢?已有研究从压力论和激励论两个方面分析强压力和强激励导致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弱压力和弱激励导致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偏差,这为我们理解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但是,为何一项国家三令五申重视和强调的政策难以落地呢?压力理论和激励理论忽略了国家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该组织结构对压力与激励的影响。国家组织内部呈现模糊的属地化管理的实然特征。模糊的属地化管理导致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偏差,形成压力和激励无效传导机制。S市流动人口服务供给的个案研究,验证了模糊的属地化管理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机制。该机制的理论贡献在于,在压力论和激励论的基础上提出压力和激励的传导过程,建构"模糊的属地化管理导致压力和激励无效传导"的理论框架,为政策执行偏差提供另外一种解释。
陈家建,钱晨[2](2021)在《流动人口的“组织性嵌入”与基层危机管理——对广州Y街道的疫情应对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基层治理提出了考验。这其中,与流动人口相关的治理显得尤为困难。本研究通过对广州Y街道疫情应对过程的分析,考察其流动人口治理与危机应对机制。研究发现,有效的危机应对与基层流动人口的长期治理技术密切相关。"组织性嵌入"是基层流动人口治理的重要经验,也是疫情期间危机应对的有效机制。所谓组织性嵌入,是指人口流入地的基层政府,维持和发展流动人口原有组织网络,并将其吸纳到当地的基层治理体系中。通过组织性嵌入,流动人口治理构建了较为稳健的渠道,管理和服务效率较高。这样的治理机制,在疫情期间成功地提升了基层危机应对能力。
王璀[3](2019)在《常州市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理应共享发展成果,同等享受公共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公共服务内容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近年来,武进区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健全和规范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同时,从理性认识和实践的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为完善各项工作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地做好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创造条件。本文以武进区为例,从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实现途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实际,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文章主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现实情况:一是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二是构建了优质均等的服务体系,三是确立了双向共管的协作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服务模式。第二部分主要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存在的问及原因:一是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的均等化服务不均衡,二是流动人口之间的均等化服务不均衡,三是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之间不均衡,四是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低;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均等化服务的理念有待深化、均等化服务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均等化的合力有待增强、均等化服务的内容还不够充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不高。第三部分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一是着力提高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认识,二是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三是汇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合力,四是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五是增强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认同感。
邵明伟[4](2015)在《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同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流动人口的规模日趋庞大,1982年至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由657万上升至2.45亿,30年间流动人口数量增大了37倍。对于处于改革和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务院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大决策,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方式也逐步由最初的防范型管理模式转变为服务型管理模式,更加强调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逐步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的形成,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作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一个方面,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计划生育政策也呈现出逐渐放宽的态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也逐渐由单纯的进行计划生育管理转变为如何为流动人口提供完善的计生公共服务,保证人口的生育质量。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现居地为主,流出地为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原则,但流动人口横跨现居地和户籍地两地,不仅要强调现居地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也要强化户籍地和现居地政府的省际协作,通过现居地管理以及省际协作来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效果,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主要从服务管理协作的角度出发,结合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实践,对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探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属地内计生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用工单位等多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现居地和户籍地之间的协作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服务管理协作难以在实践中广泛开展。然后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视角设计出了上海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同治理的基本框架,对协作的路径和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生育证件办理、技术服务、信息互通、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相互结合构成了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完整体系。此外,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在“现居地为主,户籍地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原则下,制定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协作的保障措施,包括现居地内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用工单位等多元主体的相互配合、管理机构的合作与对接、各方责任的进一步明晰、管理信息网络优化四个方面。
陆亚芳[5](2015)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以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最显着的人口现象。实现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进步,以及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3年,苏州市有幸成为全国首批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市,下辖的高新区狮山街道现有户籍人口8.2万人,流动人口11.5万人,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背景,以狮山街道为例,通过狮山街道流动人口特征、公共服务体系、工作实践等方面阐述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出由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流动人口服务认同感与融合度的逆反、二元户籍制度的阻碍等原因导致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存在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方式不够科学、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最后,本文站在公共政策的角度,分别从四个方面对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进行探讨。首先从理念上落实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在制度上保障实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再次要整合社会力量,形成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的合力,最后要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落实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
王鹏[6](2014)在《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以德州安德街道办事处社区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安德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不断变化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社会性工作都移交给了社区。企业和其他机构的深化精简和改革使大量失业,下岗职工都进入了社会(社区),再加上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住房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使城市社区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原有的计划生育“关门管理”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变化。同时,社区内非常住人口也出现了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这给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普及与提升带来阻力。这种形势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适应新社会形式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机制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对安德街道办事处社区基本情况的介绍,然后分析研究安德街道办事处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及特点,得出了现在当地计生工作中存在的宣传教育失效差、各部门缺乏联动和考核机制,属地化管理的幅度和难度不断加大、基层计生干部流失严重和流动人口服务出现的新难点等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文章参考了经济发展速度快、社区人口规模大、计划生育管理试点工作好的铜川市红旗社区、湖南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和马鞍山社康服务站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总结了适合安德街道办事处计生发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安德街道办事处自身的特点提出强化宣传教育、建立计划生育长效责任和运行机制、加强各部门的联动和齐抓共管、规范基层计生干部建设、加强社区服务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在安德街道办事处社区居住的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计生服务提供帮助,更希望能为安德街道办事处的发展贡献力量。
刘涵[7](2013)在《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文中提出在新形势下,我国人口流动正呈现出与计划经济时代截然不同的许多新特点,以往旧的流动人口管理观念、体制、模式和方法早已不能适应现状。能否寻找出对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管理的办法和措施,直接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本文在借鉴他山之石的基础上,结合常州市新北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发展的状况,创造性的提出了综合管理体制的理念,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以法律为依据,服务为根本,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设置为基础,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本文提出常州市新北区流动人口管理的问题是: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体制尚待理顺、合法权益保障存在薄弱环节、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不高、违法犯罪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针对这些问题,可行性的建议是: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机构,实行以镇(街道)和村(社区)为平台的属地化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提高平等就业水平,大力改善居住条件,健全医疗和计生服务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妥善解决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的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管理的“三种新模式”,完善流动人口户口迁移制度,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推动流动人口民间自治组织的培育。
张雁[8](2013)在《河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流动人口流量、流向、结构和利益诉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于制度创新不够和服务管理滞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受到一系列冲击和压力。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总人口7000多万,是全国第六人口大省。与全国整体形势一样,河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问题十分突出,并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现状,更呈现出本地特色。笔者通过对河北省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提出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河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现状及经验,列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从探索流动人口政策改革、巩固流动人口“一盘棋”成果、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式转型、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旨在通过本文,为河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建议,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新的突破、新的起色。
宋艳芹[9](2012)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为例》文中认为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为加快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增加了难度。把握流动人口变动趋势,破解服务管理难题,可以从"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区域协作双向管理考核机制建设、加强部门联合实现综合治理、强化社区管理实现均等化服务"入手,改革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全面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从而为确保经济社会长期较快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聂聪[10](2010)在《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根据世界城市化规律,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城市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大量的流动人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转型而产生。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流动人口的主体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因此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并将持续增长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所以对我国大量流动人口的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及长远的意义。城市流动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累积所造成的管理上的困难和难点,传统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无法适应新阶段新形势的需要,而新型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还没有建立起来等一系列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上的漏洞需要改进更新。对此,流动人口管理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创新研究,消除管理上的制度障碍,实现合理有序的管理。做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不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需要。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无论对实际工作还是对理论研究,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服务和管理为基本思路,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为重点,服务和管理并重,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文共分五章。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前言——人口流动相关管理理论以及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对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建议——结束语。本文的主要脉络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建议对策。本文详尽的分析了当代中国体制下,所面对流动人口管理上的各方面的不足,包括人为因素,政策因素,社会因素,体制因素等等,并创新性的提出了,坚持以多元主体为导引,结合政策、法律和体制相互紧密合作,互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运用社区化管理的基层经验进行具体实施的,一个完整的可以相互协助,相互监督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受本人能力所限,所做研究难免遗漏,加之本文主要是在宏观层面研究的流动人口的管理体制,所以难以把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全部考虑在内。在本文所研究的管理体制试行上,考虑到此管理体系的灵活性可能较差,很可能在面对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会出现局部的不适应性,所以本人认为,此管理体系可在宏观层面上作为指导性体系,下放到具体操作时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修改,补漏。
二、流动人口计生属地化管理网络和机制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动人口计生属地化管理网络和机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模糊的属地化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以流动人口服务供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
2 模糊的属地化管理:一个理论框架 |
2.1 属地化管理的理想状态 |
第一,属地化管理的第一层含义: |
第二,属地化管理的第二层含义: |
2.2 模糊的属地化管理 |
第一,模糊的属地化管理的第一层含义: |
第二,模糊的属地化管理的第二层含义: |
2.3 模糊的属地化管理如何导致政策执行偏差 |
第一,属地化管理下压力和激励的有效传导机制。 |
第二,模糊的属地化管理导致压力/激励的无效传导。 |
3 流动人口服务供给:政策执行偏差的个案解释 |
3.1 流动人口服务供给中的政策执行偏差:个案的描述 |
第一,为谁提供服务的偏离,即服务供给客体上的偏离。 |
第二,提供什么服务的偏离,即服务内容上的偏离。 |
3.2 模糊的属地化管理:流动人口服务供给中的常态 |
3.3 模糊的属地化管理导致压力和激励传导失效 |
4 结论与讨论 |
(2)流动人口的“组织性嵌入”与基层危机管理——对广州Y街道的疫情应对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层流动人口治理:问题与原因 |
二、组织性与嵌入问题:基层危机管理中的流动群体 |
三、Y街道流动人口治理机制 |
(一)常规流动人口治理方式及其困境 |
(二)“以外管外”:Y街道的流动人口治理策略转型 |
(三)组织性嵌入:流动人口治理的机制分析 |
1. 亲缘乡缘网络的维持与吸纳 |
2. 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网络的正式化 |
3. 公共服务平台建构 |
4. 嵌入:流动人口组织体系的引导与管理 |
四、流动人口治理体系与疫情应对机制 |
(一) Y街道的疫情防控过程 |
(二)流动群体的组织网络与疫情防控 |
1. 信息收集 |
2. 政策沟通 |
3. 隔离服务 |
(三)流动群体的“组织性嵌入”与危机应对成效 |
五、总结与讨论 |
(3)常州市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 |
1.3.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 |
1.3.2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流动人口 |
2.1.2 公共服务 |
2.1.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
2.2 相关理论及政策 |
2.2.1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 |
2.2.2 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 |
2.2.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 |
3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 |
3.1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
3.2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 |
3.2.1 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
3.2.2 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
3.2.3 健康教育和老年人慢性病防控 |
3.2.4 传染病防控和流动人口疾病应急救助工作 |
3.2.5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3.2.6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
3.3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特点 |
3.3.1 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
3.3.2 构建了优质均等的服务体系 |
3.3.3 确立了双向共管的协作机制 |
3.3.4 创新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 |
3.4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对全国的借鉴意义 |
4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享有的服务不均衡 |
4.1.2 流动人口之间享有的服务不均衡 |
4.1.3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间获得不均衡 |
4.1.4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低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均等化服务的理念有待深化 |
4.2.2 均等化服务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
4.2.3 均等化的合力有待增强 |
4.2.4 均等化服务的内容还不够充分 |
4.2.5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不高 |
5 实现武进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
5.1 提高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认识 |
5.1.1 充分认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作用 |
5.1.2 提高对流动人口的重视程度 |
5.1.3 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识 |
5.1.4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力度 |
5.1.5 构建多边参与工作模式 |
5.2 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措施 |
5.2.1 健全法律体系 |
5.2.2 完善政策供给 |
5.2.3 夯实经费保障 |
5.2.4 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 |
5.2.5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考核体系 |
5.3 汇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合力 |
5.3.1 健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 |
5.3.2 建立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机制 |
5.3.3 建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队伍 |
5.3.4 调动社区力量参与工作 |
5.3.5 提高政府购买服务能力 |
5.3.6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
5.4 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
5.5 增强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认同感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4)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评述 |
1.2.1 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中部门合作方面的研究 |
1.2.2 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服务管理协作的研究 |
1.2.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问题的研究 |
1.3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理论基础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 |
2.1 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历史演进 |
2.1.1 实践探索阶段(1984年-1994年) |
2.1.2 严格管理阶段(1994年-2011年) |
2.1.3 服务管理阶段(2003年-至今) |
2.2 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现状分析 |
2.2.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总体概况 |
2.2.2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架构 |
2.2.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现状 |
第3章 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的现实困境 |
3.1 困境之一: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协作脱节 |
3.1.1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合力 |
3.1.2 社会组织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
3.1.3 信息分散、共享不畅:计生部门难以整合其它力量 |
3.1.4 综合治理责任不明确:缺乏协作动力 |
3.2 困境之二:流出地和流入地跨区域协作乏力 |
3.2.1 两地共管:责任界定不清 |
3.2.2 信息不对称:共享和沟通不畅 |
3.2.3 计生服务管理协作重制度建设轻落实 |
3.2.4 省际政策差异大:服务管理协作难以有效实现 |
第4章 协同治理: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策略选择 |
4.1 协同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困境的突破 |
4.2 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的基本框架 |
4.2.1 属地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多主体协作 |
4.2.2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省际协作 |
4.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同治理的内容体系 |
4.3.1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平台建设 |
4.3.2 计划生育相关技术服务 |
4.3.3 计划生育相关证件的办理 |
4.3.4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及权益保障 |
第5章 协作与发展: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同治理的保障措施 |
5.1 多元共治:“一体两翼”的服务管理布局 |
5.1.1 发挥政府服务管理调控作用 |
5.1.2 构建社会组织和政府的“伙伴”关系 |
5.1.3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
5.2 机构合作与机构对接 |
5.2.1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的对接 |
5.2.2 协议管理:为区域协作构建制度框架 |
5.3 明确各方责任:达成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共识 |
5.3.1 明确协作过程中各协作主体责任 |
5.3.2 完善双向管理考核评估办法 |
5.3.3 共同利益与激励机制:服务管理协作的动力来源 |
5.4 管理网络体系优化:构建区域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 |
5.4.1 流动人口登记联网和动态监测、共享 |
5.4.2 计生登记与其它社会管理相结合 |
5.4.3 提高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的应用效率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卷内备考表 |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以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困难 |
2 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工具 |
2.1 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相关概念 |
2.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 |
2.1.2 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 |
2.2 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及意义 |
2.2.1 我国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政策 |
2.2.2 苏州市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做法 |
2.2.3 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
2.3 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理论工具 |
2.3.1 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理论 |
2.3.2 新型城镇化理论 |
3 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要求和挑战 |
3.1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内涵 |
3.2 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要求 |
3.3 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挑战 |
4 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的实证分析:以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为例 |
4.1 狮山街道的概况 |
4.2 狮山街道流动人口特征分析 |
4.3 狮山街道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
4.3.1 狮山街道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体系概况 |
4.3.2 狮山街道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管理现状 |
4.3.3 狮山街道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采取的措施 |
4.4 狮山街道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实证数据分析 |
4.4.1 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实证数据说明 |
4.4.2 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实证数据分析 |
4.4.3 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结论 |
4.5 狮山街道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5.1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
4.5.2 流动人口服务认同感与融合度的逆反 |
4.5.3 二元户籍制度的阻碍 |
4.5.4 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 |
5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思考 |
5.1 以“公平”理念为指导,在理念上促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
5.2 健全保障机制,在制度上保障实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
5.3 整合社会力量,形成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合力 |
5.4 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落实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以德州安德街道办事处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三)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五) 创新与不足 |
(六) 相关理论和概念 |
一、德州安德街道办事处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 |
(一) 安德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社区基本情况 |
(二) 安德街道办事处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的基本情况 |
二、安德街道办事处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一) 宣传教育实效未尽人意,计生政策与群众意愿差距仍然较大 |
(二) 计划生育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 |
(三) 属地化计划生育管理难度日益加剧 |
(四) 计生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基层计生干部队伍不稳定 |
(五)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出现新的难点 |
三、国内部分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的先进经验 |
(一) 铜川市王益区红旗社区的计划生育管理经验 |
(二) 湖南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的计划生育管理经验 |
(三) 深圳市沙井镇马鞍山社康站计划生育管理经验 |
(四) 各地经验的启示 |
四、安德街道办事处社区计划生育管理的改进建议 |
(一) 营造城市社区良好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 |
(二) 建立城市社区计划生育长效责任和运行机制 |
(三) 实行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综合管理 |
(四) 全面提升城市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
(五) 规范基层管理稳定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 |
(六) 加强城市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城市流动人口概念综述 |
1.2.2 国内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综述 |
1.2.3 国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综述 |
1.2.4 既往研究成果的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社会管理创新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
2.1 社会管理创新理论 |
2.1.1 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及意义 |
2.1.2 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模式 |
2.2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理论 |
2.2.1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定义 |
2.2.2 城市流动人口流动的理论模型 |
2.3 社会管理创新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带来的挑战 |
2.3.1 影响社会稳定 |
2.3.2 影响资源环境 |
第3章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历史、现状及问题 |
3.1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发展历史及现状 |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
3.1.2 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
3.1.3 现阶段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
3.2 当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管理理念方面的问题 |
3.2.2 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 |
第4章 常州市新北区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
4.1 常州市新北区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
4.1.1 常州市新北区流动人口的特点 |
4.1.2 常州市新北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现状 |
4.2 常州市新北区流动人口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
4.2.1 流动人口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
4.2.2 流动人口的管理体制尚待理顺 |
4.2.3 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存在薄弱环节 |
4.2.4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
4.2.5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
第5章 他山之石: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经验 |
5.1 有关创新管理体制的探索 |
5.2 有关提供公共服务的举措 |
5.3 有关完善管理模式的方法 |
5.4 有关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的策略 |
第6章 适应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明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要求 |
6.1.1 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
6.1.2 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
6.1.3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 |
6.2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 |
6.2.1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机构 |
6.2.2 实行属地化管理 |
6.2.3 充实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 |
6.2.4 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的经费保障机制 |
6.2.5 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考核奖惩机制 |
6.3 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
6.3.1 提高流动人口平等就业水平 |
6.3.2 大力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 |
6.3.3 改善流动人口医疗和计生服务 |
6.3.4 改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制度 |
6.3.5 完善流动人口教育挽回体系 |
6.3.6 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
6.3.7 丰富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 |
6.4 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的公共服务水平 |
6.4.1 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三种新模式” |
6.4.2 积极调整流动人口落户政策 |
6.4.3 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
6.4.4 推动流动人口民间自治组织的培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河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1章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
1.1 关于流动人口的基本概念 |
1.2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
1.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演变历程 |
1.4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重要性 |
第2章 河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现状 |
2.1 河北省人口流动迁移规模 |
2.1.1 人口数量分布 |
2.1.2 人口流动方向和特点 |
2.1.3 城镇化带来人口流动新趋势 |
2.2 相关政策与计划生育制度现状 |
2.2.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及其主要内容 |
2.2.2 《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表述 |
2.2.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意义 |
2.2.4 河北省相关文件和法律规定 |
2.3 河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特色做法 |
第3章 当前河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 传统性的制度政策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
3.1.1 城乡“二元”壁垒未彻底消除 |
3.1.2 现行财政体制限制公共服务能力 |
3.1.3 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
3.2 “一盘棋”机制建设有待巩固 |
3.2.1 流动人口的社会承认度与“一盘棋”要求不相适应 |
3.2.2 基层工作能力与“一盘棋”要求不相适应 |
3.2.3 流动人口素质与“一盘棋”要求不相适应 |
3.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
3.3.1 管理部门不明确 |
3.3.2 管理权限不清晰 |
3.3.3 管理层次不统一 |
3.4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式亟需改进 |
3.4.1 缺乏有力管理手段 |
3.4.2 缺乏行之有效的抓手 |
3.5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并未完全落实 |
3.6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内容有待丰富 |
第4章 完善河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建议 |
4.1 探索改革流动人口相关政策 |
4.1.1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4.1.2 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 |
4.1.3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 |
4.2 巩固流动人口“一盘棋”机制建设成果 |
4.2.1 健全机制 |
4.2.2 规划前置 |
4.2.3 搭建网络 |
4.3 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 |
4.3.1 进一步加强属地化管理的力度 |
4.3.2 进一步协调部门间统筹合作 |
4.3.3 进一步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 |
4.4 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式转型 |
4.5 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4.6 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个性化服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动人口产生的诱因、特征、变动趋势及对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
1. 流动人口产生的诱因 |
2. 我国流动人口的特征及山东省流动人口的变动趋势 |
3.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
二、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现状 |
2. 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现路径、对策与建议 |
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现路径 |
2. 对策与建议 |
(10)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现状 |
1.2 流动人口概念、类型及界定 |
1.2.1 流动人口的概念 |
1.2.2 流动人口的类型 |
1.2.3 研究内容的界定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人口流动相关管理理论以及分析 |
2.1 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 国内外流动人口管理的对比分析 |
3. 我国流动人口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
3.1 我国流动人口的整体状况及分析 |
3.1.1 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现状及分析 |
3.2 流动人口导致的主要社会问题 |
3.2.1 违法犯罪问题突出 |
3.2.2 城市管理负担加重 |
3.2.3 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等政策难以执行到位 |
3.2.4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道德问题严重 |
3.2.5 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长期性 |
3.3 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
3.3.1 思想观念的落后性 |
3.3.2 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
3.3.3 管理实施的低效性 |
3.3.4 法律规范的滞后性 |
3.3.5 流动人口群体的自身需求不能很好得到满足 |
3.4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 |
3.4.1 户籍型管理模式 |
3.4.2 属地化管理模式 |
3.4.3 社会化管理模式 |
3.4.4 社区化管理模式 |
4. 对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建议 |
4.1 构建流动人口的法律体系 |
4.1.1 加强法制宣传和治安监控 |
4.1.2 提升流动人口的弱势地位 |
4.2 与时俱进,改进我国流动人口的政策制度 |
4.2.1 改革户籍制度,是制度进步的根本 |
4.2.2 完善保障制度,是制度进步的核心 |
4.2.3 严监保障经费,是制度进步的关键 |
4.3 以政府积极引导为主的多元主体合作的管理机制 |
4.3.1 坚持政府积极引导为主体 |
4.3.2 创新多元主体合作的体制 |
4.3.3 逐步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 |
4.4 优化流动入口管理模式 |
4.4.1 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模式的推进 |
4.4.2 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推进 |
4.4.3 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模式的推进 |
4.4.4 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优化整合 |
5.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流动人口计生属地化管理网络和机制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模糊的属地化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以流动人口服务供给为例[J]. 王清. 探索, 2021(03)
- [2]流动人口的“组织性嵌入”与基层危机管理——对广州Y街道的疫情应对机制研究[J]. 陈家建,钱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3]常州市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D]. 王璀.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4)
- [4]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同治理研究[D]. 邵明伟.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7)
-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以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为例[D]. 陆亚芳. 苏州大学, 2015(02)
- [6]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以德州安德街道办事处社区为例[D]. 王鹏. 天津师范大学, 2014(11)
- [7]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D]. 刘涵. 苏州大学, 2013(01)
- [8]河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研究[D]. 张雁. 河北大学, 2013(S2)
- [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为例[J]. 宋艳芹. 人口与经济, 2012(06)
- [10]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 聂聪.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8)
标签:流动人口论文; 服务管理论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