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轻型井点降水的布设及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周天豪,吴昊[1](2021)在《无降水条件下CRD暗挖工程洞内轻型井点止水措施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北京地铁17号线盾构接收井横通道开挖施工中,发现下层导洞含水量大,虽采用全断面注浆残余水仍难以控制。对此将小型潜水泵接入轻型井点作为暗挖隧道止水措施,经计算根据隧道的最大涌水量确定了轻型井的各项参数;采用倾斜成孔等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止水效果。
郭一男[2](2021)在《轻型井点降水工法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轻型井点降水可将原有的地下水位降低于坑底,使基坑保持干燥状态,改善工作条件,以防流沙发生,从而减少土方开挖量,鉴于此,主要就轻型井点降水施工的特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降水技术措施以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探讨,为城市管网排水施工提供借鉴。
万敏,徐永康,陈浩阳,张子房[3](2020)在《粉细砂层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技术应用案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粉细砂层的基坑降水施工发现,降水井点布置深度不宜过深,结合其特性及工程实例,对不同时间段板块平均涌水量进行计算及综合分析,轻型井点降水适用于降水深度不高于6 m的粉细砂层土质,且在基坑降水施工过程中需持续观察抽出水流的含砂量,防止地下水抽取过度。
毛建伟,马信,王龙[4](2019)在《管井井点降水在粉土质砂地层高水位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新疆叶尔羌河民生引水枢纽工程代表性地层主要以粉土质砂为主,新建泄洪闸与溃坝之间导流堤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揭露地下水位远高于设计阶段勘察地下水位,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措施对新建泄洪闸与溃坝之间导流堤施工部位进行施工降水,起到良好的降水效果。从管井井点的降水原理与特点、降水设计、成井施工和降水过程的检测监控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管井井点降水技术,阐述了管井井点降水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得出了降水成功、作业面干燥、边坡无坍塌的结论,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
王军[5](2019)在《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紧张,采取向下纵深开发利用城市空间兴建地下轨道交通的方式,以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但由于地铁车站一般埋深较大且周边环境复杂,给地铁基坑降水带来了很大难度。本文研究的长江漫滩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对该地区地铁车站进行基坑降水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并提出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既是基坑降水施工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整个基坑工程顺利完工的基础,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保障长江漫滩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安全的有效实施为目的,针对长江漫滩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情况,考虑在该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期间,可能导致基坑降水安全事故的问题展开研究工作,并以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基坑降水工程进行实例验证。本文首先介绍了与基坑降水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包括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建(构)筑物沉降、基坑降水的渗流现状与施工控制技术现状等,发现针对长江漫滩区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基坑降水前期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识别、防控等研究较少,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初步的解决思路。其次,深入分析长江漫滩地区地质及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存在的特点,以南京地区基坑降水历史资料为依托,根据地铁车站基坑所处地质条件的不同、地下含水层的性质差异和基坑降水围护结构类型的不同,将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分成五种类型,简要说明适用地层、维护结构方式和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并针对长江漫滩地区地质及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存在的特点,选取合理的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的方法。再次,以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的风险因素为基础,结合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现场地质条件、地下含水层性质和周边环境,确定了整个地铁车站基坑降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以此建立了勘察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降水过程风险和环境风险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高庙路站基坑降水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此外,以建立的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体系为向导,选取三角模糊函数为语言标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采集数据,构建模糊网络互补判断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站基坑降水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建立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为例,对该车站进行基坑降水风险评价,从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等级为Ⅳ级,属于非常严重等级。其中基坑降水井施工质量差、降水施工工序安排混乱、基坑周围建筑物变形过大、潜水井未随开挖降水等为关键风险因素。针对这些关键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整个地铁车站基坑降水施工期间的安全。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基坑降水的顺利实施,也验证了将模糊网络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在基坑降水风险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陶磊[6](2018)在《深基坑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施工工法及工程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的设计、施工、降水工程,基坑监测工程和土方开挖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支护体系承受的土压力又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目前比较常用的支护类型有排桩、地下连续墙、重力式水泥土墙、土钉墙、逆作拱墙等,而对于深基坑一般采取桩+支撑+止水帷幕的传统支护体系。本文的主要内容依托于常州武进新天地不夜城基坑工程实践,对在承压水地区、具有粘性土层作为承压水顶、底板的地质条件下采用深基坑多级降水土钉墙施工工法的应用做了探讨和总结。该工法的应用突破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对土钉墙支护形式适用范围限定在挖深12.0m以内的规定,突破了深基坑常规采用“外止内降”的地下水处理模式,而大胆采用了敞开式降水模式。常州武进新天地不夜城基坑工程是采用土钉墙加桩加钢管抛撑的组合支护形式解决了深大基坑中部重要高耸构筑物支护难题,本文做此研究是希望能为今后类似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该工法的来源与实践情况:该工法适用于承压水地区、具有粘性土层作为承压水顶、底板的地质条件下,超过12m的深基坑。深基坑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施工工法是依托敞开式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支护体系,前者通过敞开式降水来达到“止水”的目的,从而形成了“动态止水”的止水帷幕,后者起到支护作用。2、三个类似工程实践的对比分析:可以直观的展现出在承压水顶板为硬塑——可塑粘土(俗称“硬壳层”)的地质条件下,深层敞开式降水在不同支护形式下的应用。通过对最终监测数据的研究分析,可以让深层敞开式多级降水在以后的支护降水选型中得以推广。3、通过常州武进新天地不夜城基坑支护工程,具体阐述了深层多级降水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设计方案总体思路的分析具体地阐述了工法的设计理念和步骤。该工程采用土钉墙加桩加钢管抛撑的组合支护形式,解决了深大基坑中部重要高耸构筑物支护难题,时刻注意对基坑中部矗立高度228米的武进电视塔的保护,作为高耸构筑物,其整体稳定及变形控制十分重要。基坑开挖后,塔基工程桩仅有1/3位于坑底开挖面以下,具体的施工工序和控制方法在文中做了分析总结。4、通过对采用有限元分析的塔基变形数据和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际的沉降数据是有限元分析计算数据的1.3倍左右,但总体上为均匀沉降,满足电视塔的正常使用。具体为:有限元分析较好地反映了基坑开挖对电视塔的影响,为设计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并进一步验证了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土方开挖期间,电视塔沉降值较大,但不均匀值很小,均能满足其正常使用要求;总之,有限元分析是模拟完全理想施工条件下的情况,通过控制其倾斜率来保证电视塔均匀沉降,建议土方开挖过程中应以电视塔为中心分层对撑开挖,抛撑架设也应对称施工。
卢海丰,李辉,孙波[7](2018)在《富水地层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大唐东营2×1 000 MW新建工程厂外循环水管道建筑工程深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阐述。通过采用管井及轻型井点降水、挂网喷砼支护等方式,完成了富水条件下的深基坑开挖。对施工的要点及细节进行了介绍,详细计算了管井及轻型井点相关技术参数,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对理论技术参数进行优化、调整。采用两种降水方式相结合的途径加快了深基坑降水速度,避免因单一降水方式的缺陷导致降水效果不理想而影响基坑开挖;开挖完成的基坑边坡采用挂网喷砼方式及时进行支护,提高了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避免了边坡与外界直接接触,防止边坡因风蚀、雨水冲刷等不利因素而出现失稳、坍塌等恶劣后果;优化了施工工艺,工程安全得到了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质量保证,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汤毅敏[8](2018)在《不良地质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上海市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浦东段建设中,当穿越不良地质层时,在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地下连续墙自稳能力差,易坍塌,会产生潜蚀、管涌、流沙等危害。基于上海市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浦东段的实际工况,分析在(2)-3灰色黏质粉土层(厚度6~11 m)中,当潜水位埋深为0.30~1.50 m时,影响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主要因素,以及在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施工以及地下水整治等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施工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难点,对穿越土质差、潜水位高的地质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曹保山[9](2018)在《富水互层土地质条件下船闸基坑降水开挖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基坑的开挖和降水一直以来就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其技术性复杂同时系统性较强,基坑的开挖和降水能够得到较好的处理,能极大的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且减少相关的工程事故。基坑开挖降水问题覆盖安全、经济、环保施工质量等发展的诸多方面。而且,在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中,京杭大运河上的工程建设不断增加,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遇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了解基坑工程的相关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非常重要,在周边环境和场地的基础上进行大型基坑的开挖降水设计、施工及其关键。于是本文依托扬州施桥三线船闸深基坑降水开挖支护为背景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为了使得施工人员详细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现状,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描绘的工程地质详细分组情况:整个船闸开挖地质条件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分为12层,其中第三层有3个亚层,第四层有2个亚层。而这个12个层并非分布在同一个区段,在上游航道中有8个不同地质层,在上游靠船段及上游引航道有7个不同地质层,船闸工作桥有9个不同地质层,船闸处有9个不同地质层,熟悉掌握各土层的岩-土力学物理参数,以便掌握防渗帷幕降水边坡放坡等开挖关键技术控制。2、该船闸基坑开挖场地较大,为方便在富水互层土地质条件下进行超大基坑降水支护设计和施工,在工程地基地质和水文地质性质的基础上,采用“变大为小,化整为零”的基坑开挖降水思路,结合该船闸基坑的开挖深度和降水支护特点,将船闸基坑分为上闸首、下闸首、闸室东侧、闸室西侧、闸塘等5个大的部分开挖支护。其中上闸首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墙结构,能够起到挡土和防渗的双重效果,其余为单排多头小直径水泥搅拌桩防渗墙,闸塘分台阶式梯式开挖。3、提出针对闸室东侧及下闸首中心线东侧防渗结构采用双排多头小直径搅喷式水泥土防渗墙;下闸首处于富水互层土中防渗帷幕深度超过21m采用多头小直径+高压摆喷组合防渗;闸室西侧、下闸首中心线西侧采用单排多头小直径搅喷式水泥土防渗墙。4、通过对京杭大运河某船闸富水互层土基坑开挖为研究背景,针对该种复杂地质状况的基坑开挖进行详细的阐述,对降排水和基坑支护的关键技术进行验算分析,同时采用多头小直径+高压摆喷组合防渗的防渗帷幕工艺为首次使用,具有一定的工程特点,积累可靠的工程实践经验,为今后同类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提供有效参考或借鉴。
候超,刘涛,李璐[10](2017)在《富水红砂岩地质天然基础的地下水位控制施工工法》文中指出第三系粉细砂岩(又称红砂岩层或强风化砂岩层)为兰州地区特有的不良地质,其在开挖暴露遇水后,强度急剧降低,同时其上覆的卵石层也限制了一些地下水处理方法的使用。以处于第三系粉细砂岩的兰州"鸿运金茂"城市综合体项目为研究基础,通过采用轻型井点分层降水、分层开挖的施工工法,很好地避免了对红砂岩的扰动,保证了施工质量,同时也节约了工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浅析轻型井点降水的布设及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轻型井点降水的布设及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无降水条件下CRD暗挖工程洞内轻型井点止水措施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2 轻型井点设计 |
2.1 确定隧道最大涌水量 |
2.2 确定轻型井点参数 |
3 轻型井点施工工艺 |
3.1 钻孔 |
3.2 成井 |
4 轻型井点止水效果 |
5 轻型井点止水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
5.1 倾斜成孔 |
5.2 小型潜水泵的应用 |
6 结论 |
(2)轻型井点降水工法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法特点 |
2 项目概况 |
3 准备工作 |
3.1 清表 |
3.2 现场准备 |
3.3 沟槽开挖 |
3.3.1 开挖要求 |
3.3.2 施工方法 |
4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
4.1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 |
4.2 轻型井点降水管布置 |
5 轻型井点施工要求 |
6 轻型井点施工质量控制及环保措施 |
6.1 沟槽开挖质量验收 |
6.2 施工质量验收 |
6.3 环保措施 |
7 管道基础施工要求 |
8 结语 |
(3)粉细砂层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技术应用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坑总涌水量 |
1.1 计算原理 |
1.2 基坑涌水量 |
2 降水方案的制定及分析 |
2.1 基坑降水的方式 |
2.1.1 明沟降水 |
2.1.2 管井井点降水 |
2.1.3 轻型井点降水 |
2.2 粉质砂层的降水难点及处理 |
2.3 井点布置 |
2.4 轻型井点降水的拆除 |
3 现场实施 |
3.1 井点布置 |
3.2 轻型井点降水后的涌水量 |
3.3 实施难点及处理 |
3.4 实际操作及相关数据 |
4 轻型井点降水注意事项 |
5 总结 |
(4)管井井点降水在粉土质砂地层高水位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工程概况 |
3 地质条件及特点 |
4 施工要求 |
5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
5.1 降水原理和思路 |
5.2 井点管埋置深度计算 |
5.3 井点直径、数量及间距验算 |
5.4 确定的井点布置形式 |
5.5 施工工艺 |
5.6 降水费用计算 |
5.7 投入的主要设备及参数 |
6 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
7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8 结语 |
(5)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 |
1.2.2 基坑降水引起的建(构)筑物沉降研究现状 |
1.2.3 基坑降水渗流理论研究现状 |
1.2.4 基坑降水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2.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地铁车站基坑降水特点及其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 |
2.1 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1 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管理的定义 |
2.1.2 地铁基坑降水风险管理一般流程 |
2.1.3 长江漫滩地区地质及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存在的特点 |
2.2 长江漫滩区典型类型基坑降水环境影响控制技术 |
2.2.1 第一类基坑降水 |
2.2.2 第二类基坑降水 |
2.2.3 第三类基坑降水 |
2.2.4 第四类基坑降水 |
2.2.5 第五类基坑降水 |
2.3 风险评价方法的优选 |
2.3.1 定性评价法 |
2.3.2 定量评价法 |
2.3.3 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法 |
2.3.4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
3 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识别及评价模型的建立 |
3.1 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因素归纳分析 |
3.1.1 不同形式降水风险因素 |
3.1.2 长江漫滩地区常见风险因素 |
3.2 南京地铁高庙路站基坑降水风险因素识别 |
3.2.1 降水风险分析 |
3.2.2 降水风险因素汇总 |
3.2.3 构造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3.3 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体系 |
3.3.1 基于模糊网络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
3.3.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判定基坑降水风险等级 |
4 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模型应用 |
4.1 工程背景 |
4.1.1 工程概况 |
4.1.2 车站周边情况 |
4.2 南京高庙路站基坑降水风险评价 |
4.2.1 建立风险评价因素集 |
4.2.2 建立风险评价评语集 |
4.2.3 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
4.2.4 构造二级指标超矩阵 |
4.2.5 一级指标的模糊权重确定 |
4.2.6 极限排序 |
4.2.7 综合评价C |
4.3 风险控制 |
4.3.1 降水井施工质量控制 |
4.3.2 降水施工工序控制 |
4.3.3 基坑周围建筑物变形控制 |
4.3.4 基坑降水深度控制 |
4.3.5 供电系统控制 |
4.3.6 勘察资料准确性控制 |
4.3.7 止水帷幕插入深度控制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基坑降水阶段风险因素调查表 |
附录B 南京地铁七号线高庙路站基坑降水阶段风险等级调查表 |
(6)深基坑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施工工法及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深基坑支护研究现状 |
1.2.2 深基坑止降水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施工工法的概况 |
2.1 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工法的适用范围 |
2.1.1 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工法的适用土质条件 |
2.1.2 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工法的特色 |
2.2 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工法的原理 |
2.2.1 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工法的实践流程 |
2.2.2 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工法的现实意义 |
2.3 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工法的施工工艺及要点 |
2.3.1 深层多级降水的施工工艺及要点 |
2.3.2 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的施工工艺及要点 |
2.4 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工法与其他支护降水形式的比较分析 |
2.4.1 基坑的止降水形式 |
2.4.2 基坑的支护形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深层敞开式多级降水在不同支护形式下的应用对比 |
3.1 深层敞开式多级降水在放坡土钉墙工程中的应用 |
3.1.1 工程概况 |
3.1.2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
3.1.3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
3.1.4 工程监测结果 |
3.2 深层敞开式多级降水在排桩+锚杆的支护形式中的应用 |
3.2.1 工程概况 |
3.2.2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
3.2.3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
3.2.4 工程监测结果 |
3.3 深层敞开式多级降水在排桩+支撑工程中的应用 |
3.3.1 工程概况 |
3.3.2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
3.3.3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
3.3.4 工程监测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深层敞开式多级降水土钉墙工法的设计与施工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1.1 基坑开挖深度 |
4.1.2 周边环境 |
4.1.3 工程地质条件 |
4.1.4 水文地质条件 |
4.2 基坑支护方案的总体思路 |
4.2.1 基坑支护存在的难点 |
4.2.2 支护方案的选型 |
4.3 外围支护段基坑设计方案 |
4.3.1 支护方案设计 |
4.3.2 支护结构的计算 |
4.3.3 降、排水方案的设计 |
4.3.4 管井降水系统的计算 |
4.3.5 地面沉降的预测 |
4.3.6 外围不夜城支护段监测最终数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内部电视塔支护段基坑设计方案与计算 |
5.1 支护方案设计 |
5.2 支护结构的计算 |
5.2.1 靠近塔基区段超载计算 |
5.2.2 支撑体系水平刚度系数计算 |
5.2.3 塔基基础抗水平荷计算 |
5.2.4 靠近塔基区段第一次放坡开挖计算 |
5.2.5 靠近塔基区段第二次开挖计算 |
5.2.6 塔基之间区段第二次开挖计算 |
5.2.7 坑内土台土钉支护计算 |
5.2.8 冠梁计算 |
5.2.9 支撑计算 |
5.2.10 立柱及立柱桩计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坑开挖对电视塔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与施工要求 |
6.1 基坑土方开挖对电视塔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
6.1.1 工程概况 |
6.1.2 计算模型 |
6.1.3 计算结果分析 |
6.2 内部电视塔支护段监测最终数据 |
6.3 在电视塔塔基开挖过程中对土方开挖的具体要求 |
6.3.1 塔周土方开挖前需完成的工作 |
6.3.2 塔周1:2 土方开挖 |
6.3.3 钢管抛撑后土方开挖 |
6.4 质量控制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富水地层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工程简介 |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
1.2.1 工程地质 |
1.2.2 水文条件 |
2 施工工艺流程 |
3 施工机械设备 |
4 主要施工方法 |
4.1 测量放线 |
4.2 表层清淤 |
4.3 管井打设 |
4.3.1 管井降水说明图3表层清淤现场 |
4.3.2 管井参数确定 |
4.3.2. 1 井深计算 |
4.3.2. 2 井数量计算 |
(1)坑等效半径 |
(2)降水影响半径 |
(3)涌水量 |
(4)干扰井群的单井流量 |
(5)井的数量 |
4.3.2. 3 管井技术指标 |
4.4 管井降水运行 |
4.5 顶层基坑开挖、挂网喷砼 |
4.5.1 开挖顶层土 |
4.5.2 挂网喷砼支护 |
4.6 轻型井点降水安插计算及工艺 |
4.6.1 轻型井点降水说明 |
4.6.2 管井参数确定 |
4.6.2. 1 井点管深度确定 |
4.6.2. 2 井点管数量计算 |
(1)单井点出水能力 |
(2)点管根数计算 |
4.6.2. 3 井点管间距计算 |
(1)水平主管长度计算 |
(2)井点管间距计算 |
4.6.3 轻型井点降水安插 |
4.7 轻型井点降水运行 |
4.8 底层基坑开挖及挂网喷砼支护 |
5 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
5.1 管井质量控制 |
5.2 轻型井点降水质量控制 |
5.3 降水过程控制 |
5.4 挂网喷砼支护质量控制 |
6 结论 |
(8)不良地质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背景 |
1.1 工程情况及地质、水文特点 |
1.2 周边环境及地下障碍物 |
2 本工程主要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2.1 主要难点 |
2.2 针对复杂地层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措施 |
2.2.1 深导墙施工措施 |
2.2.2 井点降水施工措施 |
2.2.3 泥浆质量控制措施 |
2.2.4 接头处理技术措施 |
2.3 其他处理措施 |
3 结语 |
(9)富水互层土地质条件下船闸基坑降水开挖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基坑降水研究现状 |
1.2.1 基坑开挖特点 |
1.2.2 常用的基坑开挖及降水方法 |
1.2.3 基坑降水开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渗透变形基本理论与基坑降水稳定性分析 |
2.1 定性分析渗透变形的机理与主要类型 |
2.1.1 渗透变形的机理 |
2.1.2 渗透变形的类型 |
2.2 渗透变形的判别方法与临界水力梯度 |
2.2.1 渗透变形的判别方法 |
2.2.2 临界水力梯度和允许水力梯度 |
2.3 基坑降水渗透变形的分析与防治 |
2.3.1 土的渗透性 |
2.3.2 地下水渗流对土的作用—渗透力和浮力 |
2.3.3 渗透变形的防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富水互层土船闸基坑降水开挖支护技术 |
3.1 概述 |
3.2 项目资料收集 |
3.2.1 工程概述 |
3.2.2 水文地质情况 |
3.2.3 工程地质及岩土参数 |
3.3 基坑降水开挖支护技术方案研究 |
3.3.1 项目特点分析 |
3.3.2 提出基坑降水开挖支护技术方案比选 |
3.3.3 基坑降水开挖支护技术方案优化 |
3.4 制定基坑降水开挖支护技术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富水互层土基坑降水施工关键技术控制要点 |
4.1 概述 |
4.2 多头搅防渗帷幕施工 |
4.2.1 多头小直径搅拌桩防渗墙工程技术要求 |
4.2.2 防渗墙工艺原理、流程和施工方法 |
4.2.3 施工技术措施 |
4.2.4 施工质量检验 |
4.2.5 预防措施 |
4.2.6 工艺性试验 |
4.3 高压摆喷组合防渗 |
4.3.1 施工工艺 |
4.3.2 工艺流程 |
4.3.3 技术措施 |
4.4 井点降排水工艺 |
4.4.1 深井降水 |
4.4.2 井底高程 |
4.4.3 基坑涌水量 |
4.4.4 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计算 |
4.4.5 工艺流程 |
4.4.6 轻型井点降水 |
4.4.7 明沟排水 |
4.4.8 地面防渗措施 |
4.4.9 抽水试验 |
4.4.10 结论及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富水互层土基坑支护关键技术控制要点 |
5.1 概述 |
5.2 地下连续墙支护 |
5.3 稳定计算 |
5.3.1 上闸首连续墙支护 |
5.3.2 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
5.3.3 结构计算 |
5.3.4 冠梁选筋结果 |
5.3.5 截面计算 |
5.3.6 整体稳定验算 |
5.3.7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5.3.8 抗隆起验算 |
5.3.9 抗管涌验算 |
5.4 地连墙的设计要求及质量控制标准 |
5.4.1 地连墙设计要求 |
5.4.2 地连墙施工工艺简介 |
5.4.3 主要工序的施工技术要求 |
5.5 质量保证措施 |
5.6 预防措施 |
5.7 上闸首地连墙与多头搅搭接处理 |
5.7.1 接头处理 |
5.7.2 高压旋喷技术参数及工艺流程 |
5.8 基坑四周地面沉降观测及其预防措施 |
5.9 经济效益比较 |
5.10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富水红砂岩地质天然基础的地下水位控制施工工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法特点及适用范围 |
2.1 分层降水 |
2.2 无扰动 |
2.3 降水效果明显 |
2.4 工效提高 |
2.5 操作方便 |
2.6 工期可控 |
2.7 适用范围 |
3 工艺原理 |
4 施工工艺操作要点 |
4.1 施工准备 |
4.2 深化设计及优化 |
4.2.1 埋深及轻型井点数量 |
4.2.2 降水管布置 |
4.3 降水装置的安装 |
4.3.1 钻孔、安放支管和填滤料封堵 |
4.3.2 安装总管 |
4.3.3 真空泵布置 |
4.3.4 水箱布置 |
4.4 调试抽水和抽水运行 |
4.5 分层土方开挖和分层降水 |
4.6 分次浇筑垫层, 降低支管并重新调试抽水 |
4.7 垫层封闭, 持续降水 |
4.8 管组并联 |
5 质量控制 |
6 效益分析 |
6.1 社会效益 |
6.2 经济效益 |
7 工程实施效果 |
四、浅析轻型井点降水的布设及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无降水条件下CRD暗挖工程洞内轻型井点止水措施的应用[J]. 周天豪,吴昊. 建筑技术, 2021(08)
- [2]轻型井点降水工法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J]. 郭一男. 交通世界, 2021(Z2)
- [3]粉细砂层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技术应用案例[J]. 万敏,徐永康,陈浩阳,张子房.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09)
- [4]管井井点降水在粉土质砂地层高水位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 毛建伟,马信,王龙. 西部探矿工程, 2019(11)
- [5]长江漫滩地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风险管理研究[D]. 王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6]深基坑深层多级降水土钉墙施工工法及工程实践[D]. 陶磊. 东南大学, 2018(01)
- [7]富水地层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研究[J]. 卢海丰,李辉,孙波. 铁道建筑技术, 2018(10)
- [8]不良地质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技术研究[J]. 汤毅敏. 建筑科技, 2018(04)
- [9]富水互层土地质条件下船闸基坑降水开挖支护技术研究[D]. 曹保山.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10]富水红砂岩地质天然基础的地下水位控制施工工法[J]. 候超,刘涛,李璐. 建筑施工,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