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新优品种

园林绿化新优品种

一、园林绿化新优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高爱华[1](2021)在《草花新品种在厦门公园的引种试验及其公园绿化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29个草花新优品种的引种试验,从成苗率、观赏性、抗逆性和公园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宜厦门地区栽培应用的新优品种26种,投入应用26种,丰富了厦门地区草花资源。

李佳乐[2](2020)在《西安市植物专类园调查与景观营造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随着生态园林建设方针的推行,国家对于城市绿化的发展更加重视,城市景观与园林绿化都在快速发展。植物专类园作为园林绿地的形式之一,以其近似自然的环境、独特的观赏效果、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根据不同地方制定不同方案的特色,达到科普教育的特点,所以早已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以及作用,已然成为国内外现代园林事业建设发展与景观设计的方向之一。建设这些植物专类园,一方面能够对植物品种特别是珍稀物种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科普和观赏的功能,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与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分析研究植物专类园的景观营造意义重大。植物专类园是展示收集特殊植物和景观美化的园林形式,它也是当今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园林建设的方兴未艾,植物专类园的应用在城市中愈发受到欢迎。如今,在许多城市和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植物专类园,然而在这迅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植物专类园构成要素的造景形式和设计手法有待健全完善。本文首先讨论了国内外对植物专类园研究的概况,并通过对植物专类园相关理论的梳理总结以及分析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基础上,为下文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之处。其次针对西安市植物专类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解现状并总结其在景观营造、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植物专类园的理论知识,提出了适地适树、形式美、季相美、文化性、人性化原则,来建设突出西安市地域特色的植物专类园景观设计方法和原则,同时从植物专类园的设计定位与理念、植物选择与配置、空间构成、与其他园林要素相配置、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几大要点分别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的方法与其原理,说明上述论述的可行性,完成对西安市植物园新区樱花专类园景观的设计,以求在西安市植物专类园景观建设中发挥引导作用,同时希望能对其他地区植物专类园景观的营建和生态环境的美化提供思路与参考。

廖晓晶[3](2020)在《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在现今能源短缺、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社会背景下,“节约型园林”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步骤,而“节约型园林”的核心是“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地被植物又是园林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植被数量、种类选择、营建技术还是维护难度等方面都是一个极其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合理的地被植物设计方式与管理应用模式,将难以实现这个目标。本文基于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巨大差异,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厘清国内外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的发展态势。再采用样方法对长沙市西湖公园的地被植物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西湖公园人工栽培地被植物的科属种组成及其应用特征,客观的分析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的景观应用现状。同时,对公园环境中景观绿地的演化现象进行探究,掌握公园绿地草本层人工景观向自生地被植物转化的程度。并且通过分析不同生境下自生地被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了解不同生境下的群落差异,科学的探究自生地被植物的影响因素。再结合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工程应用实践案例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地被植物的自然演化与自生地被的应用效果,为营建近自然植物群落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出未来地被植物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结论如下:1.对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与应用研究进行梳理,进一步佐证分析得出国内外地被植物在理论与应用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异。2.基于对国内外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相关案例的分析,比较得出两者在设计理念与手法上均追求近自然化与生态化,但在营建技术与景观效果方面我国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通过对长沙市西湖公园地被植物的调查显示:西湖公园人工栽培地被植物共39科66属79种,草皮盖度>木本地被植物盖度>草本地被植物盖度,草皮应用面积过大。4.在西湖公园中呈现明显的景观绿地退化现象,自生草本地被植物侵入现象以及自生地被植物种间平衡现象,使得自生地被植物在公园中代替草本层,发挥着积极的景观效益。5.对西湖公园自生地被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全园共调查到自生地被植物65种,隶属于29科61属。并对不同生境自生地被植物的多样性分析,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影响自生地被植物的主要因素为土壤理化性质、光照条件、水分以及人为活动干扰。6.以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工程实践案例进一步验证单一草皮在城市绿地中的野生化趋势以及自生地被的优势,为近自然地被植物群落的物种选育与营建提供前期的理论基础。7.探讨了地被植物景观应用在宏观层面的生态化与规范化趋势、中观层面营建模式自然化、经济化趋势以及微观层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系统化、整合化趋势,对我国未来绿化事业中地被植物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充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梳理以及实证案例的分析,并综合得出地被植物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解决当前景观建设地被植物应用中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巨大、生态保护不足、景观持久性等问题提供新思路,为建设节约集约型、生态高效型、经济成本最优型的园林景观提供理论支撑与工程应用借鉴。

石河,何建勇,李建泉,刘平[4](2020)在《北京建设“三季有彩、四季常绿”宜居之都 增彩延绿让美景常留》文中指出雪压月季、松披银装、海棠峭立寒风中、涝峪苔草12月依旧浓绿……接连三场雪,让京城改换了模样,但不变的美景更有了味道,单调、枯燥的土黄、灰黑早已不是京城冬的主色调,就是"数九",北京仍然有色彩,已经持续5年的"增彩延绿"工程正在让京城色彩斑斓,而这些色彩也让北京的冬"活"起来!月季俏立12月绿植争绿寒冬中

钱又宇[5](2020)在《上海“四化”新优树种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资源丰富度及其合理配置是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系统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品质的关键。基于上海市统筹推进绿化"四化"建设的背景,本文回顾了上海园林绿化树种变化的历史,阐述了在上海城市绿地推广应用的新优园林苗木,并指出未来新优树种的发展方向。

肖月娥,张春英,奉树成[6](2020)在《上海植物园“四化”工作种质收集与创新成果》文中提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上海植物园按照上海市"四化"建设需求,聚焦新优植物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加大科研品牌的创新与形成,推动新优植物在本市重点工程中的示范应用,为提升本市绿化品质服务。本文梳理了上海绿化"四化"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总结了上海植物园有关"四化"工作取得的种质收集及创新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此为推进本市"四化"工作提供参考。

林秋华[7](2019)在《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中对绍兴市区39处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文献查阅,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地被植物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部分地被植物进行了质量评价,总结归纳了绍兴市区常用的地被植物配置模式。最后针对地被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214种,隶属于75科,143属。灌木类与草本类地被植物占比较大,分别为34.58%和55.14%。观花与观叶地被植物种类分别有126种和94种。地被植物的应用频度大部分较低,高于60%的仅6种,而低于20%的有170种。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种类、应用形式均最为丰富。(2)对绍兴市区85种地被植物就植株质量、观赏特性和应用质量三个准则层,植株高度、覆盖能力、花期花色等10个评价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花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Flame’)、匍枝亮绿忍冬(Lonicera nitida‘Maigrun’)、金叶大花六道木(Abelia grandiflora‘Francis Mason’)等10种可在绍兴市区广泛推广应用的地被植物。(3)归纳了绍兴市区常用的单种、两种和多种地被植物的配置模式,并针对四季分别推荐了繁花型、花木型、花叶型、耐荫型、色叶型、观赏草型、冬果型和绿叶型共8种地被植物配置模式。(4)指出了绍兴市区园林绿地中地被植物应用种类、植物景观、生态适应性和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1)开发野生和乡土地被植物资源,推广应用优良地被植物资源,适当引进新优地被。(2)注重地被植物配置多样性与协调性,营造特色地被植物景观。(3)了解地被植物生态习性,配置遵循生态原则。(4)多选用养护成本低,管理粗放的地被植物,对养护工人予以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的培训。

童俊,毛静,徐冬云,董艳芳,方林川,周媛,刘义满[8](2019)在《武汉主城区秋色叶树种资源与应用现状调查》文中提出通过对武汉主城区主要街道、公园、学校、居民小区等48个样地的实地调查,分析武汉市秋色叶观赏树种的种类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武汉主城区种植的秋色叶树种主要有50种,隶属31科43属。进一步分析目前武汉市秋色叶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景观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武汉城市植物景观中秋色叶树种的选择与栽培应用提供依据。

张晨玮[9](2019)在《杭州西湖风景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研究》文中认为西湖风景名胜区历经70年的建设,从建国初的山荒岭秃恢复到今天的湖光山色,植物景观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绿化先行,植物造景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针对西湖风景名胜区1919年至2019年间植物景观的变迁过程展开具体研究,探索其在时间轴线上的传承与延续。首先,利用“历史照片定点重复摄影”的对比方法,分析建国前后植物景观的差异和变化对西湖景观风貌的影响。随后,通过对学术专着、统计年鉴、政府文件等多角度资料的梳理归纳,根据每个阶段的时代背景、政策导向、发展特征将建国后西湖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恢复(1949年-1957年)、开拓(1958年-1965年)、停滞(1966年-1976年)、创作(1977年-1998年)、振兴(1999年-2019年)五个阶段。最后,基于对各阶段园林建设成果和绿化发展导向的归纳梳理,总结出其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变迁特征,具体有四:以绿化为先导的建设发展模式、因时代背景而变动的植物价值认知、以和谐为取向的植物配置艺术、以文化为索引的特色植物营建。在对其变迁机制的梳理研究中得出:①西湖山林植被因气候和地质的影响,于自然演进中形成了类型丰富的植物群落和差异化的镶嵌特点。而后,又在明显的人工干预下,表现出具有指向性的观赏特征。②西湖因自身固有的社会属性和开放性,极易受到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政治意志的变化以及公众对园林绿地使用诉求的变化均会改变西湖公共绿地的建设方向和绿化内容。西湖植物景观及其园林风貌在变迁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③在不同阶段,管理体制的变动和管理机构的改革均对西湖园林绿化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研究机构的设立及研究成果的产出也会使一段时期的园林绿化树种发生显着变化,进而影响到风景点的景观建设。④文化驱动力在西湖植物景观的变迁中有明显的体现,一方面是内在传统文化对其建设方向的指引,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西方风景园林影响下植物造景形式的创新。综上,研究者以时间为索引,纵向地对新时期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内容的保护提升进行讨论:强化文化内容的输出,保持文化景观的整体性,协调与湖山环境的关系。

张玲[10](2019)在《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探讨》文中认为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和改善城市绿地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多年生地被植物因其资源丰富、生态效益良好、观赏价值高等优点,成为公园植物造景的重要材料,受到园林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结合地被植物相关基础理论,对重庆主城区21个综合性公园的多年生地被植物进行普查,选取128个典型性样地进行重点调查,围绕多年生地被植物的物种组成、观赏特性、应用频度、生长势、配置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AHP-GRAP综合评价模型对其应用质量进行综合等级评定,探讨了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旨在为今后重庆地区地被植物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常见多年生地被植物种类共计170种(含品种),分属72科,130属。其中,灌木类地被植物77种、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77种、藤本地被13种、蕨类2种、竹类1种;44.12%的物种集中分布于百合科、木犀科等13科;以常绿地被为主,常绿与落叶之比约为4:1;多年生乡土地被共68种,占比为40%,但在公园绿地中实际应用量偏少。(2)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常见观花类地被植物共计110种,占66.47%,花期主要集中于夏季,花色以红、白色系为主,蓝紫色系、复色系地被应用较少;观叶类植物以观叶色为主,共计33种,占比达19.41%,以杂色、红色系植物为主,缺少紫色及银色系地被植物。观果类、芳香类地被植物整体运用较少,但其开发利用前景良好。(3)通过对样地中113种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频度及重要值分析可知:红檵木、麦冬为极常见种,应用频度值分别为78.94%、87.5%,远高于其他地被植物,常见种28种,少见种41种、罕见种42种,少见种及罕见种占比达73.45%,表明此类地被植物实际应用较少,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木本类地被植物重要值排名靠前的有红檵木、红叶石楠、春鹃、锦绣杜鹃等;草本类排名靠前的有麦冬、花叶冷水花、肾蕨等;藤本类地被植物爬山虎、油麻藤、粉团蔷薇排在前三;此类地被植物多为传统地被,在重庆公园绿地中使用面积较大,其重要性明显。(4)通过计算样地中113种多年生地被植物的平均生长指数,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其生长势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其中生长势表现为优良的植物分别有40种、67种,仅有6种地被植物生长势较差,表明大部分地被植物在重庆公园绿地中生长状况良好。(5)在多年生地被植物造景方面:按种植形式可分为丛植、片植、色块、花境种植,其中片植及色块种植最为常见;主要造景手法以平面化造景手法为主,立体化造景相对较少;按绿地不同功能空间类型,可分为植物主景空间、滨水绿地、道路绿地、建筑小品周边绿地、广场绿地,总体上看,不同空间在植物选择和配置上各有侧重,整体观赏效果较好。(6)利用AHP-GRAP综合评价模型对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准则层因子权重排序为:生态适应性>生长状况>观赏特性>开发应用潜力,指标层排序前三分别是覆盖能力、耐高温、耐阴性,说明地被植物选择应重点考虑其生态适应性和地面覆盖能力;依据加权关联度将地被植物应用质量分为三个等级,I级有124种,II级有39种,III级有7种,锦绣杜鹃、四季桂、红檵木、南天竹、花叶冷水花、木春菊等应用质量优良,可在重庆公园中重点推广应用。(7)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应用种类相对集中,主要品种雷同,地被植物景观效果单一,忽视地被植物生态习性,后期养护工作有待加强等。在今后地被植物应用中应更加注重合理选择品种、优化景观配置、重视生态效益、加强养护工作。

二、园林绿化新优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园林绿化新优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2)西安市植物专类园调查与景观营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植物专类园研究进展
        1.3.2 国外植物专类园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植物专类园的概念
    2.2 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历史
        2.2.1 我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历史
        2.2.2 国外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历史
    2.3 植物专类园的特点及功能
        2.3.1 植物专类园的特点
        2.3.2 植物专类园的功能
    2.4 植物专类园的类型
        2.4.1 体现亲缘关系的植物专类园
        2.4.2 展示生境的植物专类园
        2.4.3 突出观赏特点的植物专类园
        2.4.4 注重经济价值的植物专类园
    2.5 植物专类园的应用形式
        2.5.1 园中园
        2.5.2 主题园
    2.6 国内外植物专类园案例分析
        2.6.1 国外植物专类园案例
        2.6.2 国内植物专类园案例
    2.7 小结
3 西安市植物专类园调查与分析
    3.1 西安市植物专类园概况
    3.2 西安牡丹苑调研
        3.2.1 研究地概况
        3.2.2 牡丹苑景观总体布局与景观构成
        3.2.3 牡丹苑的空间布局与景观营造
    3.3 西安植物园新区水生植物专类园
        3.3.1 研究地概况
        3.3.2 水生专类园景观总体布局与景观结构
        3.3.3 水生专类园空间景观营造空间分析
    3.4 西安植物园新区樱花专类园
        3.4.1 樱花专类园研究地概况
        3.4.2 樱花专类园景观总体布局与景观结构
        3.4.3 樱花专类园空间景观营造分析
    3.5 西安市植物专类园中存在的问题
    3.6 小结
4 植物专类园景观设计研究
    4.1 植物专类园的设计定位与理念
        4.1.1 植物专类园的设计定位
        4.1.2 植物专类园的设计理念
    4.2 植物专类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4.2.1 植物专类园植物的选择
        4.2.2 植物专类园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
    4.3 植物专类园的空间构成
        4.3.1 植物与地形
        4.3.2 植物与水系
        4.3.3 植物与道路
        4.3.4 植物与建筑和小品
        4.3.5 植物与其他植物
    4.4 植物专类园的设计原则
        4.4.1 突出地域特色适地适树原则
        4.4.2 体现植物专类园形式美原则
        4.4.3 体现植物专类园季相美原则
        4.4.4 体现专类文化塑造科普景观
        4.4.5 注重植物专类园人性化原则
        4.4.6 突出专类园自身特色原则
    4.5 植物专类园总体布局及组织分区
        4.5.1 总体布局
        4.5.2 组织分区
    4.6 小结
5 西安市植物园樱花专类园设计实践
    5.1 西安植物园樱花专类园概况
        5.1.1 地理位置
        5.1.2 气象
        5.1.3 植被
    5.2 樱花专类园场地改造原则
        5.2.1 突出地域特色,塑造空间布局
        5.2.2 营造主题鲜明,季相美的景观
        5.2.3 突出樱花效果,符合大众心理
        5.2.4 营造樱花文化,塑造科普景观
    5.3 樱花专类园设计定位与理念
        5.3.1 樱花专类园设计定位
        5.3.2 樱花专类园设计理念
    5.4 樱花专类园植物景观及布局方式
        5.4.1 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
        5.4.2 樱花种植形式与群落构建
        5.4.3 樱花专类园总体布局
        5.4.4 樱花专类园功能分区
        5.4.5 樱花专类园道路规划
    5.5 植物景观设计
        5.5.1 植物种植设计
        5.5.2 分区设计
        5.5.3 园林建筑小品设计
    5.6 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附录1 樱花专类园植物品种汇总表
附录2 西安植物园新区植物专类园概况
附录3 研究生在读期间所获成果

(3)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1.1.2 “节约型园林城市”建设
        1.1.3 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差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辨析
        1.3.1 公园绿地
        1.3.2 地被植物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
    2.1 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研究进展
        2.1.1 国外地被植物理论研究进展
        2.1.2 国内地被植物理论研究进展
    2.2 国内外地被植物工程应用进展
        2.2.1 国外地被植物工程应用进展
        2.2.2 国内地被植物工程应用进展
    2.3 地被植物应用的相关理论
        2.3.1 生态学理论
        2.3.2 景观美学理论
        2.3.3 经济学原理
    2.4 国内外理论及应用研究评述
第3章 国内外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案例分析
    3.1 国外相关案例
        3.1.1 伦敦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3.1.2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
        3.1.3 美国芝加哥卢瑞花园
    3.2 国内相关案例
        3.2.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3.2.2 上海世博公园
    3.3 国内外地被植物应用比较分析
        3.3.1 地被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比较
        3.3.2 地被植物景观营建技术比较
        3.3.3 地被植物景观效益比较
    3.4 小结
第4章 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现状研究
    4.1 研究区及调研区域概况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调研区概况
    4.2 样点及样方设置
    4.3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4.3.1 频度计算方法
        4.3.2 物种重要值计算方法
        4.3.3 物种多样性计算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人工栽培地被植物物种组成及应用特征
        4.4.2 公园环境中景观绿地演化现象
        4.4.3 自生地被植物物种构成及物种多样性
    4.5 小结
第5章 地被植物工程应用实践分析
    5.1 项目简介
    5.2 地被植物应用现状
    5.3 地被植物种植设计策略
    5.4 工程应用效果评估
    5.5 小结
第6章 地被植物应用发展趋势探讨
    6.1 宏观发展趋势
        6.1.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趋向于选择近自然植物群落
        6.1.2 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的规范化、准则化
    6.2 中观发展趋势
        6.2.1 国外野花草地营建进一步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
        6.2.2 国内传统的地被植物设计与管理模式趋向边缘化
        6.2.3 城市建设中单一草坪向野花花境及缀花草坪转化
    6.3 微观发展趋势
        6.3.1 地被植物选择应用回归乡土本色
        6.3.2 着手地被植物系统化研究
        6.3.3 地被植物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并行发展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附录 B (国内地被植物研究现状文献梳理)
    附录 B-1:地被植物资源调查与筛选
    附录 B-2:地被植物有关生理性的研究
    附录 B-3:地被植物的引种、快速繁殖与推广研究
    附录 B-4:地被植物有关景观建设的研究
附录 C (长沙市西湖公园地被植物名录)
    附录 C-1:长沙市西湖公园人工栽培地被植物名录
    附录 C-2:长沙市西湖公园自生地被植物名录
致谢

(4)北京建设“三季有彩、四季常绿”宜居之都 增彩延绿让美景常留(论文提纲范文)

月季俏立12月绿植争绿寒冬中
北京:从“香山看红叶”到“处处赏彩叶”
科技创新助力首都园林绿化增彩延绿

(5)上海“四化”新优树种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园林绿化树种变化的历史回顾
    1.1 上海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变迁
    1.2 上海园林绿化树种变化
        1.2.1 解放初期上海绿化植物资源特征
        1.2.2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开启跨越式发展
        1.2.3 以“春花秋色”为抓手,推广新优植物
    1.3 上海园林绿化树种的现状问题
2 新优树种在上海城市绿地的推广应用
    2.1 上海绿地使用频率最高的园林植物
    2.2 上海地区适生优良树种解析
3 新优树种在上海“四化”建设中的发展前景
    3.1 发展新优树种的意义
    3.2 新优树种的发展方向
        3.2.1 加强对裸子植物新优品种的推广力度
        3.2.2 丰富行道树种类
        3.2.3 重点推广珍贵树种
        3.2.4 优先推广历年积累的科研成果
4 结语

(6)上海植物园“四化”工作种质收集与创新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市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现状
2 上海植物园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
    2.1 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2.1.1 木本花卉收集、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成果
        2.1.2 宿根花卉种质收集、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成果
    2.2 新优植物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2.2.1 依托园艺展示,推进新优植物应用
        2.2.2 完善科研平台,促成产学研合作
3 展望
    3.1 扎实推进科研成果孵化
    3.2 储备新优植物优质苗木及核心技术
    3.3 推动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7)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地被植物基础知识
        1.2.1 地被植物的概念
        1.2.2 地被植物的分类
        1.2.3 地被植物的作用
    1.3 国内外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1.3.1 国外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1.3.2 国内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地被植物园林应用相关理论
    2.1 园林生态学
    2.2 园林美学
    2.3 环境心理学理论
    2.4 色彩应用理论
    2.5 地被植物配置原则
        2.5.1 科学性原则
        2.5.2 功能性原则
        2.5.3 经济性原则
        2.5.4 安全性原则
        2.5.5 艺术性原则
3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调查与结果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条件
        3.1.3 自然环境
        3.1.4 植物资源
    3.2 调查时间与地点
    3.3 调查内容及数据整理
        3.3.1 调查内容
        3.3.2 数据整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种类组成
        3.4.2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生活型分析
        3.4.3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频度分析
        3.4.4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3.4.5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分析
    3.5 小结
4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质量评价
    4.1 评价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德尔菲法
        4.2.2 层次分析法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1 评价结果与等级划分
        4.3.2 评价分析
    4.4 小结
5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研究
    5.1 地被植物在不同园林绿地类型中的配置模式研究
        5.1.1 公园绿地
        5.1.2 广场用地
        5.1.3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5.1.4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5.1.5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5.2 绍兴市园林地被植物景观常用配置模式总结
        5.2.1 单种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5.2.2 两种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5.2.3 多种(三种及以上)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5.3 绍兴市区地被植物配置模式推荐
        5.3.1 春景型
        5.3.2 夏景型
        5.3.3 秋景型
        5.3.4 冬景型
    5.4 小结
6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6.1 存在的问题
        6.1.1 地被植物应用种类方面
        6.1.2 地被植物景观配置方面
        6.1.3 地被植物生态适应性方面
        6.1.4 地被植物管理方面
    6.2 提升策略
        6.2.1 丰富地被植物种类,推广应用优良地被植物
        6.2.2 注重地被植物配置多样性与协调性,营造特色地被植物景观
        6.2.3 遵循生态原则,合理配置植物
        6.2.4 完善后期养护工作
7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绍兴市区园林绿地主要应用地被植物名录
附录二: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质量评价体系权重值专家问卷
附录三: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致谢

(8)武汉主城区秋色叶树种资源与应用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武汉市秋色叶树种资源种类
    2.2 武汉市秋色叶树种应用现状
    2.3 武汉市不同绿地类型秋色叶树种应用特点
        2.3.1 道路绿化
        2.3.2 公园及风景区绿化
        2.3.3 居民小区绿化
        2.3.4 学校及单位附属绿地
3 武汉市园林绿化秋色叶树种应用问题
    3.1 仍以老品种为主,新优品种较少
    3.2 一味追求大苗,养护管理粗放
4 营造特色秋色叶城市景观的建议
    4.1 品种和栽培技术双创新
    4.2 打造秋色叶主题园和专类园

(9)杭州西湖风景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西湖植物景观的建设趋于成熟稳定
        1.1.2 理论背景——文化遗产价值为西湖植物景观发展带来新的视角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1 风景名胜区相关研究
        1.3.2 西湖风景园林当代建设与发展的相关研究
        1.3.3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配置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1.3.4 西湖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相关研究
        1.3.5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历史文化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关背景概述
    2.1 杭州西湖成因概述
    2.2 杭州西湖景观特征
        2.2.1 演替交融的城湖关系
        2.2.2 疏密有致的景观格局
        2.2.3 多元灿烂的人文环境
        2.2.4 杰出卓越的园林艺术
    2.3 古代西湖植物景观发展简史
        2.3.1 方兴未艾:唐宋初创期
        2.3.2 初具雏形:南宋成型期
        2.3.3 日渐式微:元代维系期
        2.3.4 兴废存亡:明代复兴期
        2.3.5 井然昌盛:清代鼎盛期
        2.3.6 破败萧条:近现代衰落期
3 西湖风景名胜区现当代植物风貌的差异对比
    3.1 环湖山林的现当代风貌对比
        3.1.1 西湖北线
        3.1.2 西湖南线
    3.2 环湖景区风景名胜点的现当代风貌对比
        3.2.1 苏白二堤
        3.2.2 平湖秋月
        3.2.3 中山公园
        3.2.4 曲院风荷
        3.2.5 花港观鱼
        3.2.6 三潭印月
        3.2.7 柳浪闻莺
4 建国后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建设历程梳理
    4.1 恢复阶段:探索与整治(1949年-1957年)
        4.1.1 大规模的山林绿化
        4.1.2 公共绿地与生产绿地齐开拓
    4.2 开拓阶段:调整与充实(1958年-1965年)
        4.2.1 西湖山区转向风景建设
        4.2.2 植物景观的面貌显着提高
        4.2.3 植物景观的养护管理得到重视
    4.3 停滞阶段:盲目与混乱(1966年-1976年)
        4.3.1 绿化成果受到破坏
        4.3.2 景区管理对植物风貌产生严重影响
        4.3.3 文化价值逐渐迷失
    4.4 创作阶段:传承与革新(1977年-1998年)
        4.4.1 山林风貌在重点改造中得到了全面提升
        4.4.2 西湖植物景观艺术在继承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4.4.3 开创新时期植物展览的游赏形式
        4.4.4 园林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
        4.4.5 园林绿化的保护与管理日趋完善
    4.5 振兴阶段:深化与传扬(1999年-2019年)
        4.5.1 全面塑造西湖植物景观的特色风貌
        4.5.2 园林植物文化的传播更加开放化与多样化
        4.5.3 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5 西湖风景名胜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特征与机制
    5.1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变迁特征
        5.1.1 发展模式——以绿化为先导,从普遍绿化到重点提高
        5.1.2 价值认知——因时代而变动,从直观收益到多元化功能
        5.1.3 植物配置——以和谐为取向,形成多样与统一的对立平衡
        5.1.4 特色植物——以文化为索引,植物配置艺术从传承到创作
    5.2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变迁机制
        5.2.1 气候和地貌的影响
        5.2.2 社会和政策的影响
        5.2.3 管理体制的影响
        5.2.4 变迁中的文化驱动力
6 结语
    6.1 研究的创新和局限性
        6.1.1 研究的创新点
        6.1.2 研究的局限性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引种驯化研究
        1.3.2 地被植物适应性及抗逆性
        1.3.3 地被植物观赏特性及造景应用
        1.3.4 重庆地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范畴的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调查区域概况及调查方法
    2.1 调查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2.1.2 气候条件
        2.1.3 植物资源及绿化概况
    2.2 调研方法
        2.2.1 调查对象
        2.2.2 样地选择
        2.2.3 调查内容
        2.2.4 数据处理及指标计算
第3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及分类
        3.1.1 物种组成分析
        3.1.2 生活型组成分析
        3.1.3 乡土地被植物组成分析
    3.2 观赏特性分析
    3.3 应用频度及重要值分析
        3.3.1 应用频度分析
        3.3.2 重要值分析
    3.4 生长势分析
    3.5 植物造景配置分析
        3.5.1 主要种植形式
        3.5.2 主要造景手法
        3.5.3 不同功能空间地被植物配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质量评价
    4.1 评价对象
    4.2 评价方法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灰色关联度
    4.3 评价体系的建立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3.2 评价体系模型构建
        4.3.3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值及一致检验
        4.3.4 权重计算结果与分析
    4.4 灰色关联度分析
        4.4.1 地被植物―理想种‖的构建和评分标准的确定
        4.4.2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刚化处理
        4.4.3 计算关联系数及关联度[74]
    4.5 地被植物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优化建议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5.1.1 物种应用方面
        5.1.2 景观造景方面
        5.1.3 生态效益方面
        5.1.4 养护管理方面
    5.2 优化建议
        5.2.1 合理选择地被植物,推广乡土及新优地被
        5.2.2 充分利用地被植物观赏特性,打造特色地被植物景观
        5.2.3 重视植物生态效益,提高绿化整体水平
        5.2.4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常见多年生地被植物名录表
    附录2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3 地被植物质量评价中评价指标使用频率统计
    附录4 重庆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各指标得分表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四、园林绿化新优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草花新品种在厦门公园的引种试验及其公园绿化应用[J]. 高爱华.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21(11)
  • [2]西安市植物专类园调查与景观营造研究[D]. 李佳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7)
  • [3]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研究[D]. 廖晓晶. 湖南大学, 2020(08)
  • [4]北京建设“三季有彩、四季常绿”宜居之都 增彩延绿让美景常留[J]. 石河,何建勇,李建泉,刘平. 绿化与生活, 2020(01)
  • [5]上海“四化”新优树种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 钱又宇. 园林, 2020(01)
  • [6]上海植物园“四化”工作种质收集与创新成果[J]. 肖月娥,张春英,奉树成. 园林, 2020(01)
  • [7]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D]. 林秋华.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8]武汉主城区秋色叶树种资源与应用现状调查[J]. 童俊,毛静,徐冬云,董艳芳,方林川,周媛,刘义满. 湖北农业科学, 2019(S2)
  • [9]杭州西湖风景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研究[D]. 张晨玮.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10]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探讨[D]. 张玲. 西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园林绿化新优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