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高校电力系统与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

第十五届中国高校电力系统与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

一、中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15届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裴禹铭[1](2021)在《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并网次同步振荡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碳中和”理念的提出使得新能源接入电网成为趋势,与此同时也对电网稳定性产生了更多的影响,例如新能源经串联补偿技术和经直流输电并网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本文以目前广泛采用的双馈风电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风电场经VSC-HVDC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叙述如下:(1)建立风电场经直流输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数学模型。主要包括风电场系统模型、柔性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以及并联RLC支路数学模型。这为后续次同步振荡机理推导提供理论基础。(2)推导了风电场经柔性直流输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机理。基于复转矩系数法思想,利用传递函数推导了发电机电磁转矩与转速之间的阻尼特性。根据所推导的系统阻尼特性,发现影响系统阻尼特性因素可分为转子侧因素和电网侧因素,转子侧影响因素主要是RSC控制参数,电网侧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例如VSC-HVDC换流器控制参数、控制策略、直流线路长度、RLC串联补偿度等。(3)分析了风电场经柔性直流输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影响因素。通过调节转子侧变频器RSC和柔直系统送端换流器VSC1的控制参数,发现比例参数kp越大,时间常数Ti越小,系统负阻尼特性越明显。通过改变柔直系统控制策略,发现当柔直系统送端采用定P-Q控制策略时系统负阻尼特性区较窄,负阻尼特性更明显,而采用定P-us控制策略时,系统负阻尼区域较宽,但负阻尼特性相对要弱,且送端控制策略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的影响要大于受端系统控制策略的影响。(4)分析了柔性直流输电并网系统与串联补偿电容之间交互作用影响因素。并联RLC支路的串容补偿度越大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越大,并易诱发其他频率的振荡特性,使得系统负阻尼特性增强,系统不稳定程度增加。通过增加直流线路长度,发现直流线路越长,系统波动特性减弱,但增加线路长度并没有改变系统的电气阻尼特性和频率特性;在并联RLC支路的HVDC换流器侧投入不同的控制策略,发现换流器侧采用定交流电压控制策略时可以有效抑制由于电容器引发的SSCI现象,系统抵御次同步振荡的能力提升。(5)研究了各种小扰动和各种故障下投入电压降落控制策略时模块化多电平柔直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交流侧小扰动对系统特性影响最大,直流侧小扰动影响次之,串补电容投入对系统影响最小。对于故障后投入PV控制策略,发现送端交流侧故障对系统稳定性影响最大,受端交流侧故障影响最小,直流侧故障会引起系统频率特性变化,尤其是受端。但整体而言,MMC-HVDC系统相比于VSC-HVDC系统诱发次同步振荡的可能性要低,系统阻尼特性更趋向于正阻尼系统。本论文图片:82幅;图表:1幅;参考文献:69篇。

李旭升[2](2019)在《大型发电机故障仿真及保护测试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发展,风力、光伏等间歇性电源的大规模接入以及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电网结构和运行特点发生显着变化。大型机组运行效率高、调节能力强,仍然是电网的主要支撑电源,近年来机组容量稳步提升,其功能地位愈加重要。大型机组继电保护是机组安全的首要防线,尤其涉网保护直接关系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对大型机组继电保护的实时动态测试是保障保护设备运行性能的关键技术,对于充分发挥大型机组对电网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可工程实用的针对大型机组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平台。论文以分析大型机组继电保护性能的动态测试为目标,通过对RTDS(Real Time Digital Power System Simulator,实时数字电力系统仿真系统)模型的分析与完善,构建大型发电机故障仿真及保护测试平台,就典型的电网和机组故障模式提出保护测试方案;进而针对RTDS缺乏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地和短路故障准确模型的问题,研究故障建模方法及其实现方案,提升发电机主保护性能测试的水平。大型发电机继电保护动态测试对于实时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论文依托RTDS实时仿真软件建立大型发电机故障仿真与保护测试平台。通过分析RTDS自带PDSM发电机模型建模原理和不足,并结合机组励磁和定子绕组接口的特点,对PDSM发电机模型进行外部改造,以满足发电机保护的测试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典型发电机继电保护的测试方案,通过仿真验证了测试平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而分析了现有平台在绕组接地和短路故障仿真模型方面的局限性,明确了论文后两章的研究目标。针对PDSM发电机接地模型未考虑分布式绕组、对地分布电容、三次谐波电压以及测试注入式保护的问题,论文开展了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准分布参数建模仿真研究。从发电机绕组结构出发分析了三次谐波电压与机组运行状态的关系,并构建了计及注入电源、三次谐波电压以及对地电容的发电机准分布参数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反映大型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特征,适用于典型基波零序电压保护、三次谐波电压保护以及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的动作性能测试。针对PDSM发电机短路模型未考虑大型发电机分支绕组特性、分布电势和电感作用的问题,论文以工程实用为背景,开展了计及相带分布的发电机定子短路故障建模仿真研究。从发电机绕组结构及其相带分布出发,研究了定子绕组的电感拆分方法,进而建立了发电机同相同分支短路、同相异分支短路以及相间短路的发电机内部故障暂态计算模型,实现了利用常用电机参数的发电机故障工程实用仿真,可适用于不同绕组结构的大型发电机。以实际核电机组为例,分析了短路故障集并进行了故障仿真,在此基础上就大型发电机差动保护、纵向零序电压保护、转子二次谐波保护以及负序功率保护等典型主保护的动作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论文最后对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王进[3](2017)在《山西某配电网降损项目管理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电网公司运行中的两大任务是安全与降损,评价与判断一个电网公司的管理与生产能力的重要参数就是实际配电网中的线损水平。电力企业对其设备设施、生产运作以及管理等能力进行评价时,线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指标,其不仅可以反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企业的管理层次。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减小线损可以有效的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所以说,提高企业对于线损的管理水平,减小企业在各环节对于电能的损耗,是各电力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国家对于电力企业“一强三优”的现代化建设的的必要条件。在这种背景下,山西省某配电网公司开展了降损项目工作,十分有必要。首先针对山西某配电网降损项目内容进行了介绍,对山西省某配电网线损以及线损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后从管理以及技术两方面对山西省该降损项目进行理论分析,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为该项目的后续开展奠定了基础。首先从管理方面出发,对山西省某配电网降损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整体介绍了管理降损措施,之后从管理方面分析了线损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管理措施建议,并对技术降损与管理降损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其次从技术方面出发,对线损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从线路、变压器、无功补偿等方面分析了降损的措施,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模型,对上述的技术降损措施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后面针对该降损项目的制定具体改进措施,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针对山西某配电网降损项目制定了具体的改进措施。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其次建立配套的人员素质保证体系,之后建立相应的管理激励机制,包括线损指标考核值、奖惩量化标准、线损管理奖惩兑现方式。最后分析了项目改进的预期效果。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31届学术年会组委会,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4](2015)在《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31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文中研究说明由武汉大学主办的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31届学术年会于2015年10月24日至25日举行。来自全国近80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电力企业、学术刊物及其出版机构的60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届年会。10月24日,第31届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在武汉大学人文馆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主席武汉大学谈广鸣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辞,鼓励大会创新,积极讨

侯慧[5](2009)在《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世界共性问题,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及相关电力企业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电力系统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交直流混合电网。一旦其遭到各种灾变(包括稳定破坏、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等)的冲击,将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或电网解列,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严重损害。为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和监管整个电力系统及其内部结构和设备潜在的危险,研究应对灾变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并制定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在传统的稳定分析及技术对策方面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同时还引入了概率分析模型和方法作为系统安全保障问题的补充。然而,全球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各种灾变导致的电力系统事故表明,以往的系统安全分析手段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是不够的。除了继续完善现有各种分析方法外,还必须从实用化的角度建立更为完备的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体系,建立政府、电力企业与用户端共同参与的风险评估机制,并将该机制置于相应的政策约束之下。本文在建立这种实用化的政企合作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体系方面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针对电力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体系的构成模式问题,论述了新的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置体系必须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合作完成。利用政府与电力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讨论了双方的博弈关系。然后以我国电源、电网结构以及电力应急处置等方面还存在的薄弱环节为例,指出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的手段来发现这些问题,并通过合适的监管手段和技术措施进行整治与防范,达到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均衡。基于这种合作博弈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理念与方法:包括对大面积停电的认识、风险等级的动态划分以及如何建立新的政企合作的安全风险评估框架等。本文接下来从政府与电力企业共同关注的风险评估角度,提出了“电力网络节点重要度”等一系列新的风险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引入这些指标对寻求影响整个网络连通性的关键节点以及评估整个网络的抗毁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反映网络在自然灾害或智能打击(attack)下的脆弱程度。通过建立复杂电力网络的拓扑结构模型,研究了基于复杂电力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的“电力网络节点重要度”等风险指标的计算方法,并与传统的仅依靠节点度来判断关键节点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然后研究了电力网络在不考虑以及考虑级联效应时的网络抗毁性问题,指出关键节点或元件的故障级联是大停电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进而提出了利用粘聚度和连通度的概念来评估复杂电力网络抗毁性的建议和相应的计算方法。本文还对于现阶段应用较多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可能性与严重性指标的计算方法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改进研究。分别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及经济学中的风险评估VaR法,重点分析计算了电力系统停电的可能性指标“缺电概率LOLP”及严重性指标“停电损失CI”等。进而以广东省电力系统为例,对广东省500kV主网架的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基于政企合作的风险评估理念和方法,本文建立了新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框架,该框架由传统的稳定分析、新增的可靠性概率分析以及系统在结构、技术、设备及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分析等几个维度共同构成,并研究了实现该框架体系的行动指南。然后以广东省电力系统为例,结合广东省电力系统的实际特点,建立了广东省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总体框架和行动指南。随后,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的关系,研究了基于改进过程模型的应急处置办法。然后在分析了电力系统应急管理体系整体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的电力应急指挥平台的系统方案,并已将该方案成功应用于广东省电力系统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中。最后,本文对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电力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置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毛启欣[6](2008)在《故障数据用于内蒙古电网负荷模型校核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负荷建模方法的发展趋势是统计综合法与总体测辨法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目前,许多变电站都安装有故障录波器、电能质量监测仪等电力数据记录装置。利用这些装置记录到的部分数据,可校验与修正统计综合法得到的模型,这实际上就是在统计综合法中用到了总体测辨法;而总体测辨法不可能在所有的负荷节点都安装数据记录装置,必须采用统计综合法将在某些点建立的模型推广到其他负荷节点。此次负荷建模考虑到内蒙地区,特别是蒙西地区负荷的特点、故障录波器的安装情况、各地区用电部门已建立的用户数据库等因素,采用基于典型负荷特性数据、统计数据和故障录波数据的统计综合建模方法。本文就利用故障录波数据对所建的负荷模型校核的工作进行说明。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3届学术年会组织委员会[7](2007)在《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3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文中提出

郭小保[8](2007)在《曲靖城市配电网及其自动化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城市配电网供电质量及经济运行指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曲靖城网改造的深入进行,10kV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网络的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为了全面提高配网运营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电力一次、二次设备及电子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为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提供了条件。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了对曲靖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进行规划研究的。首先对曲靖城市及其电网作了一个简要介绍,分析了电网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本次规划研究的曲靖城网范围进行了划分。其次,在介绍负荷预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后,采用了部门分析法、负荷密度法、人均电量法、弹性系数法、比例系数增长法对曲靖城网的负荷进行了预测。第三,在前面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对曲靖城网进行了规划:着重介绍了规划与建设改造的技术原则、电源规划方案以及城市配电网规划方案。第四,文中还仔细讨论了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并对各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评述,最后推荐了曲靖城网所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第五论述的是城市配电网自动化,本章对国内外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和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无通信信道的馈线自动化阶段,有通信信道的馈线自动化阶段以及综合智能化方案。然后推荐了曲靖城市配电网采用综合智能化方案,并对曲靖配电网自动化的总体结构、主站系统、子站系统、柱上FTU、配电室RTU、配电设备TTU、电能量集中抄表系统、通信系统的模式及构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规划研究。最后,本着技术先进、投资节约的原则对十一五期间曲靖城网的建设改造进行了投资估算。本文紧密结合曲靖配电网的实际情况,给出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实现后,必将产生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叶旭东[9](2006)在《地区电网负荷预测与优化模式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电力工业逐渐步入电力市场,发电厂的产权多元化,电力供需矛盾不断突出,电力调度部门如何制定发电调度计划,实现电力生产的经济调度确保电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电力企业而言,负荷预测已成为电力系统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电网负荷预测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科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负荷预测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变化、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除尽量选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外,预测精度还取决于预测者的判断能力。对负荷进行预测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因此用于解决负荷预测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很多,但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网复杂性的加大和电力市场的建立都需要对负荷预测不断地进行研究,用新理论和新的数学手段去研究新的预测方法。因此论文的核心是用信息处理中新的数学手段——人工免疫模型建立精度更高的地区电网负荷预测的新方法。在对电力系统构成、电力工业特点和电网负荷预测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当前供电形势的变化特点,并系统全面地对现有电网负荷预测的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电网负荷预测特点,确立基于人工免疫系统对电网负荷预测进行研究的新方向,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具体实践。运用免疫系统生理学原理及信息处理特征,采用对比的方法对免疫系统与ANN和GA进行技术区分,首次建立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电网负荷预测模型,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针对阜新地区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在电网负荷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对阜新市电力市场的电网负荷情况进行预测,包括未来5年需求量和未来10年社会用电量和最高负荷。以负荷预测为出发点对城区电网设备优化进行优化设计,提出ETA(Equipment-target assignment, ETA)问题并给出数学描述和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对人工免疫算法进行有益的改进。免疫系统在进化过程中能够提高搜索能力,因此可以设计一个特别的免疫系统来提高蚂蚁算法在局部搜索时的效率。把上述的免疫思想引入到蚂蚁算法中,构成改进人工免疫优化算法,这种算法综合了蚂蚁和免疫系

梁志坚[10](2005)在《基于DTS的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ispatcher Training Simulator,简称DTS)在1976年问世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其功能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也日益拓展,已从最初的网调拓展到了县调,较好地适应了电力系统不断发展、提高调度员培训工作质量、继而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的需要。由于DTS良好的培训功能和培训效果,十分符合电力专业高等教育的需要。 本文致力于将DTS引入到电力系统的专业课程教学领域并加以适当地改造,使之成为电力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一种新手段。电力专业办学历史较长,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利用CAI的课程还不多;二是已有的CAI偏重课堂教学,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本论文中结合专业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DTS进行了教学实用化改造和二次开发:建立了多个电网系统模型;设计和组建了适合多人同时进行实验的仿真环境;构造数据采集仿真模型;配置了小电网的继电保护模型;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了多个仿真实验项目。 本文所设计和开发的数字仿真教学实验系统于04年12月顺利完成了电气学院的01级本科生的综合实验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中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15届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15届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并网次同步振荡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场经串联电容补偿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
        1.2.2 风电场经VSC-HVDC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
        1.2.3 风电场经MMC-HVDC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
    1.3 次同步振荡问题分类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风电场经HVDC并网系统建模
    2.1 引言
    2.2 双馈风电场建模
        2.2.1 机械部分建模
        2.2.2 电气部分建模
        2.2.3 控制系统建模
    2.3 HVDC系统建模
        2.3.1 VSC-HVDC建模
        2.3.2 两端MMC-HVDC系统建模
    2.4 本章小结
3 风电场经VSC-HVDC并网次同步振荡分析
    3.1 引言
    3.2 风电场经VSC-HVDC并网SSO机理分析
    3.3 算例分析
        3.3.1 风电场变流器RSC控制器参数影响
        3.3.2 VSC-HVDC送端换流器VSC1 控制参数影响
        3.3.3 VSC-HVDC控制策略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串补电容与VSC-HVDC交互作用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串补电容对DFIG-HVDC系统SSO影响分析
    4.3 算例分析
        4.3.1 并联RLC支路串补度影响
        4.3.2 VSC-HVDC直流线路长度影响
        4.3.3 VSC-HVDC控制策略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次同步振荡分析
    5.1 引言
    5.2 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SSO影响分析
        5.2.1 系统小扰动对SS0 特性影响分析
        5.2.2 故障后投入PV控制策略下SS0 特性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与研究项目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大型发电机故障仿真及保护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2 基于RTDS的发电机故障仿真与保护测试平台
    2.1 基于RTDS的仿真测试平台构建
    2.2 发电机模型分析
    2.3 保护测试方案研究
    2.4 模型仿真与保护测试适用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准分布参数建模仿真
    3.1 定子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3.2 准分布参数模型构建
    3.3 模型仿真与保护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计及相带分布的发电机定子短路故障建模仿真
    4.1 定子绕组拆分方法研究
    4.2 内部故障数学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4.3 模型仿真与保护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5.1 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文章
附录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工作
附录3 RTDS仿真平台发电机参数
附录4 核电原型机组参数

(3)山西某配电网降损项目管理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线损研究现状
        1.2.2 线损管理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山西某配电网降损项目介绍及理论分析
    2.1 山西某配电网线损基本情况
        2.1.1 山西某配电网简介
        2.1.2 山西某配电网分析
    2.2 公司线损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2.3 公司线损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2.4 项目数据采集原则
    2.5 项目管理理论可以应用到线损管理中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网降损项目管理措施研究
    3.1 线损管理的影响因素
    3.2 线损管理改进建议
    3.3 电网降损具体管理措施
    3.4 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电网降损项目技术措施研究
    4.1 电网技术降损措施
    4.2 技术降损无功补偿措施
    4.3 配电网线损计算研究
        4.3.1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
        4.3.2 配电网中各元器件的等效模型
        4.3.3 各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
    4.4 Matlab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山西某配电网降损项目改进措施
    5.1 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
    5.2 建立配套的人员素质保证体系
    5.3 建立相应的管理激励机制
        5.3.1 线损指标考核值
        5.3.2 奖惩量化标准
        5.3.3 线损管理奖惩兑现方式
    5.4 项目改进措施预期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5)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电力系统风险事故概况及分析
    1.3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的现状
    1.4 电力系统应急处置研究的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政府与企业合作博弈下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2.1 政府与电力企业合作开展电力安全工作的必要性
    2.2 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博弈均衡
    2.3 风险评估中政府与电力企业之间关注目标差异引起的博弈关系
    2.4 政府与企业合作下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的新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复杂电力网络风险评估新指标的确定原则与计算方法
    3.1 复杂电力网络风险评估新指标的定义
    3.2 复杂电力网络节点重要度指标计算及网络抗毁性评估
    3.3 广东省电力网络风险评估新指标的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复杂电力网络风险可能性与严重性指标计算
    4.1 复杂电力网络的风险可能性与严重性指标
    4.2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风险可能性指标计算
    4.3 基于VaR法的风险严重性指标计算
    4.4 广东省电力系统风险可能性及严重性指标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通用框架及其在广东省电力系统的应用
    5.1 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通用框架
    5.2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行动指南
    5.3 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框架在广东省电力系统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应对灾变的应急处置体系及其在广东省电力系统的应用
    6.1 应对灾变的电力系统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的关系
    6.2 基于改进过程模型的电力系统应急处置
    6.3 电力系统应急指挥通用平台建设方案及其在广东省电力系统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附录2 博士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附录3 博士生期间所获奖励
附录4 IEEE-39节点系统参数
附录5 WSCC-9节点系统参数

(6)故障数据用于内蒙古电网负荷模型校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故障录波装置的定义及作用
    1.4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建模方案的选择及实施
    2.1 建模方案的选择
    2.2 建模方案的实施
第三章 蒙西电网负荷情况调研分析
    3.1 简介
    3.2 包头地区调研情况
        3.2.1 包头地区负荷概况
        3.2.2 包头地区负荷节点情况
        3.2.3 包头地区用户负荷情况
        3.2.3.1 包头地区典型大用户情况
        3.2.3.2 包头地区高耗能企业
        3.2.3.3 代表性用户-包钢负荷情况
    3.3 乌海地区调研情况
        3.3.1 乌海地区负荷概况
        3.3.2 乌海地区负荷节点情况
        3.3.3 乌海地区用户负荷情况
        3.3.3.1 乌海地区大用户情况
        3.3.3.2 乌海地区高耗能企业
    3.4 包头和乌海城区负荷情况
        3.4.1 居民负荷
        3.4.2 商业负荷
        3.4.3 工业负荷(一型)
        3.4.4 工业负荷(二型)
第四章 蒙西电网电力综合负荷建模
    4.1 基本负荷类型分析
        4.1.1 典型负荷设备的负荷特性
        4.1.1.1 白炽灯
        4.1.1.2 荧光灯
        4.1.1.3 高强(HID)气体放电灯
        4.1.1.4 逆变高频灯
        4.1.1.5 开关电源
        4.1.1.6 中频炉
        4.1.1.7 电解装置
        4.1.1.8 电弧炉
        4.1.1.9 电动机(异步)
        4.1.2 城区负荷的负荷特性
    4.2 负荷出线综合统计的方案
        4.2.1 负荷出线综合统计需要考虑的负荷模型
        4.2.2 负荷静态特征系数的综合
        4.2.3 感应电动机的综合等值
        4.2.4 负荷出线综合统计的方法
    4.3 变压器对综合负荷模型的影响
        4.3.1 没有变压器的情况
        4.3.2 有变压器的情况
        4.3.3 有变压器和无功补偿的情况
    4.4 负荷节点的负荷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 故障录波的特性与故障录波数据的处理
    5.1 故障录波装置的发展
        5.1.1 国内外故障录波装置的发展
        5.1.2 内蒙古电网故障录波器和故障信息远传的应用
    5.2 故障录波装置记录的数据
        5.2.1 故障录波数据的特性
        5.2.2 故障录波数据的格式
        5.2.3 故障录波数据的可靠性
    5.3 故障录波数据的分析处理
        5.3.1 录波数据分析处理的作用与意义
        5.3.2 对故障录波数据分析的处理
第六章 故障录波数据对负荷模型的校核
    6.1 概述
    6.2 模型校核示例
    6.3 稳定计算示例
        6.3.1 原始负荷模型情况
        6.3.2 新的负荷模型
        6.3.3 故障设置
        6.3.4 结果比对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8)曲靖城市配电网及其自动化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配网自动化概述
    1.2 我国目前的配电网水平
    1.3 国外配电自动化的情况
    1.4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5 曲靖城市概况
        1.5.1 城市概况
        1.5.2 城市规划范围
    1.6 曲靖城市电网概况
        1.6.1 曲靖超高压电网
        1.6.2 曲靖城市配电网
    1.7 曲靖城市电网存在的问题
        1.7.1 城网布局不合理
        1.7.2 中压配电网损耗偏高
        1.7.3 自动化水平低、管理不适应现代化要求
    1.8 曲靖城市发展目标及城网规划年限
        1.8.1 曲靖城市性质及发展目标
        1.8.2 曲靖城市配电网规划范围及年限
    1.9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曲靖城市配电网负荷预测
    2.1 引言
    2.2 负荷预测的作用和原理
        2.2.1 电力负荷概念、负荷预测的作用和现状
        2.2.2 影响负荷预测作用大小的因素
        2.2.3 负荷预测的特点
        2.2.4 负荷预测的基本原理
    2.3 负荷预测经验技术与经典技术
        2.3.1 负荷密度法
        2.3.2 比例系数增长法
        2.3.3 弹性系数法
    2.4 曲靖城市负荷预测基础资料
        2.4.1 麒麟区城市人口
        2.4.2 麒麟区主要国民经济指数
        2.4.3 麒麟区分产业用电量
        2.4.4 曲靖城市负荷特性
        2.4.5 目前城市供电变电站的负载情况
    2.5 曲靖城市负荷预测
        2.5.1 部门分析法
        2.5.2 负荷密度法
        2.5.3 人均电量法
        2.5.4 弹性系数法
        2.5.5 预测结果分析
    2.6 曲靖城市分区负荷预测
        2.6.1 负荷密度预测法
        2.6.2 比例系数预测法
        2.6.3 分区负荷预测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曲靖城市电网规划
    3.1 引言
    3.2 曲靖城网规划与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3.2.1 简化电压等级
        3.2.2 高压配网网络结构的改进
        3.2.3 中、低压配网的基本结构
        3.2.4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3.2.5 节能降耗
        3.2.6 合理投运无功补偿装置
        3.2.7 控制短路容量
    3.3 曲靖城网规划目标
        3.3.1 改善电网供电格局
        3.3.2 提高容载比
        3.3.3 “十一五”城网负荷目标
        3.3.4 提高供电质量
        3.3.5 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3.3.6 建设适应城市负荷发展的配电主干网
        3.3.7 市中心繁华区逐步电缆化
    3.4 曲靖城网供电电源规划方案
        3.4.1 主城区的供电电源规划
        3.4.2 两片区的供电电源规划
        3.4.3 三个组团的供电电源规划
    3.5 曲靖城网规划方案
        3.5.1 110kV电网
        3.5.2 35kv电网
        3.5.3 10kV配网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曲靖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4.1 引言
    4.2 中性点接地方式
    4.3 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
        4.3.1 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的优缺点
        4.3.2 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优缺点
        4.3.3 配电网中性点谐振(消弧线圈)接地的优缺点
        4.3.4 配电网中性点电阻器接地的优缺点
    4.4 曲靖城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4.5 曲靖10kV配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曲靖城网配电自动化规划
    5.1 引言
    5.2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
    5.3 馈线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
        5.3.1 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5.3.2 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方式
    5.4 曲靖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现状及构成
    5.5 曲靖城市电网自动化系统将达到的功能
        5.5.1 总体结构
        5.5.2 曲靖城区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5.5.3 曲靖城区配电网自动化子站系统
        5.5.4 曲靖城区配电网柱上FTU
        5.5.5 开闭所配电室自动化设备(RTU)
        5.5.6 配变自动化设备(TTU)和配变无功补偿
        5.5.7 电能量集中抄表系统功能
    5.6 曲靖城市配电网自动化通信(城域网)
        5.6.1 当前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5.6.2 城域网建设中的新兴技术
        5.6.3 曲靖城域网的建设思路
    5.7 曲靖城市电网自动化的实施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曲靖城网投资估算实例
    6.1 引言
    6.2 220kV建设项目
    6.3 110kV变电站新建、增容
    6.4 110kV线路新建及改造
    6.5 35kV建设项目
    6.6 西片区建设项目
    6.7 南片区建设项目
    6.8 城区10kV线路新建及改造
    6.9 其它项目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9)地区电网负荷预测与优化模式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电力市场改革与运作模式
        1.1.2 国内电力市场改革进程与现状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与评价
        1.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4 研究框架、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1.5 论文预期创新
第2章 电网负荷预测理论方法与应用概况
    2.1 电力系统构成与电力工业的特点
    2.2 电力系统负荷类型
        2.2.1 负荷用户分类
        2.2.2 负荷系统分类
        2.2.3 负荷时间分类
        2.2.4 负荷曲线
    2.3 电网负荷的描述
    2.4 负荷预测的原理
    2.5 负荷预测的重要作用
    2.6 负荷预测的应用状况分析
    2.7 当前电网负荷变化特点
第3章 人工免疫系统(AIS)理论基础
    3.1 人工免疫系统(AIS)原理提出与发展简述
    3.2 人工免疫系统原理分析
        3.2.1 免疫系统生理学原理及信息处理特性
        3.2.2 免疫系统与ANN 和GA 生理学基础的主要区别
    3.3 人工免疫系统基本应用
    3.4 人工免疫系统与人工免疫网络
    3.5 其他模拟人工免疫部分功能的主要模型
第4章 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电网负荷预测模型
    4.1 人工免疫算法基本原理
    4.2 基本步骤
    4.3 模型的实现
    4.4 电网负荷预测实例分析
    4.5 预测误差分析指标
    4.6 地区电网负荷预测软件包的开发
第5章 基于AIS 的地区电网负荷预测研究
    5.1 阜新电网运行概况
        5.1.1 阜新电网运行状况介绍
        5.1.2 阜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5.1.3 重大工程管理与行风建设
        5.1.4 产业结构对负荷变化的影响
        5.1.5 企业集约化发展、内部模拟市场与建立激励机制建立
    5.2 阜新农村电网工作与县城电网改造
        5.2.1 农村电网市场模式与可持续发展
        5.2.2 县网改造范围与技术支持
        5.2.3 指标完成情况与技术经济特征体现
    5.3 发电侧经济运行与阜新电网负荷预测
        5.3.1 基于负荷持续曲线(LDC)的投资模型
        5.3.2 负荷持续曲线计算与对发电侧的影响
    5.4 阜新地区电力负荷量化预测
        5.4.1 未来5 年阜新地区电力负荷量化预测
        5.4.2 未来10 年阜新地区社会用电量和最高负荷预测
第6章 基于负荷预测的电网优化设计
    6.1 改进人工免疫算法的应用
        6.1.1 蚂蚁算法(Ant Algorithm)基本原理
        6.1.2 人工免疫与AA 思想的引入
    6.2 ETA 问题
    6.3 改进算法的求解流程
    6.4 在ETA 问题中的应用
        6.4.1 改进算法仿真
        6.4.2 与其他算法的对比
    6.5 地区电网负荷预测与城市区域电网规划的关系
    6.6 城市电网规划的内容
    6.7 负荷预测下的配电主网长期最优设计
        6.7.1 城区小区域负荷预测的特点
        6.7.2 小区域负荷变化
    6.8 负荷预测在城市区域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6.8.1 负荷平均密度计算
        6.8.2 变电所选址规划
        6.8.3 网络流模型
第7章 负荷预测与电力市场的发展研究
    7.1 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对用电需求的带动
    7.2 电力市场开拓与电力负荷管理
        7.2.1 地区电力市场的作用与预测
        7.2.2 发电能力和供电水平
        7.2.3 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与电网的发展
        7.2.4 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7.3 电力市场拓展与电网负荷预测
        7.3.1 优化发供电能力
        7.3.2 提高电网可靠性
        7.3.3 电力市场下AGC 容量需求预测
    7.4 负荷预测与能量管理系统EMS
    7.5 阜新电力市场需求分析
        7.5.1 电力市场发展新形式、新特点
        7.5.2 居民用电需求变化的前景
        7.5.3 产业用电需求变化的前景
    7.6 阜新电力市场需求变化的结论
第8章 负荷预测系统分析与评价
    8.1 影响评价的经济发展因素
    8.2 负荷预测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
    8.3 负荷预测与金融风险评估
    8.4 负荷预测误差对购电成本的影响
第9 章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成果和结论
    9.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DTS的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DTS及其应用概述
    2.1 引言
    2.2 DTS的产生及发展历史
    2.3 DT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4 DTS的教学功能和特点
    2.5 TH2100系统简介
    2.6 小结
第三章 电力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应用概述
    3.1 引言
    3.2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应用回顾
    3.3 电力专业 CAI的应用概述
    3.4 电力专业CAI应用的新扩展
    3.5 小结
第四章 数字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
    4.1 引言
    4.2 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4.3 仿真教学实验系统软件系统设计
    4.4 小结
第五章 数字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的二次开发
    5.1 引言
    5.2 多电网模型
    5.3 教员-学员“一对多”系统
    5.4 数据采集系统仿真模型
    5.5 保护系统的改造和二次开发
    5.6 辅助功能设计
    5.7 小结
第六章 数字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的建设
    6.1 引言
    6.2 仿真教学实验系统构建
    6.3 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的建设
    6.4 小结
第七章 仿真实验案例
    7.1 引言
    7.2 潮流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7.3 继电保护仿真及其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中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15届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并网次同步振荡机理研究[D]. 裴禹铭. 黑龙江科技大学, 2021(08)
  • [2]大型发电机故障仿真及保护测试技术研究[D]. 李旭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3]山西某配电网降损项目管理研究及应用[D]. 王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4]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31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J].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31届学术年会组委会,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5(12)
  • [5]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体系[D]. 侯慧.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6]故障数据用于内蒙古电网负荷模型校核的研究[D]. 毛启欣.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
  • [7]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3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J].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3届学术年会组织委员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7(06)
  • [8]曲靖城市配电网及其自动化规划研究[D]. 郭小保.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9]地区电网负荷预测与优化模式理论及应用研究[D]. 叶旭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6(03)
  • [10]基于DTS的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的开发和应用[D]. 梁志坚. 广西大学, 2005(12)

标签:;  ;  ;  ;  ;  

第十五届中国高校电力系统与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